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2.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3.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震(振)和智能控制;4.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5.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6.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7.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8.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9.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10.隧道抗震分析和设计理论;11.道路工程;12.交通工程。

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2014级博士、直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pdf_武汉大学土木建

2014级博士、直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pdf_武汉大学土木建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力学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岩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6)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1)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6)市政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1)力学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1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崇尚学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2.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富有创新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宏微细观固体力学2. 多场耦合力学3. 计算固体力学4. 智能材料与结构5. 颗粒材料力学6. 结构动力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力学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力学学科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学分。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可在本学科课程设置范围内选修专业选修课、第二外国语,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开出的课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相关学科组建而成。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源于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的土木系。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时,土木系从武汉大学调整到中南土建学院,其中土力学、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等教研室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54年成建制并入武汉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1984年6月成立建筑工程系;1996年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将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四个教研室调整到建筑工程学院,并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学院。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于1984年成立工民建办公室,隶属于工程测量系;1992年工民建办公室从工程测量系分离出来,成立建筑工程系;1993年建筑工程系与城市规划中心(1985年成立)合并,组建城市建设学院。

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筑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其中,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团队为主体、以平台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现有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2人)、讲师20人。

聘请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0余人。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实力。

土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土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简介•硕士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

•学制:3年全日制。

学术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土木工程基础与前沿–结构力学与分析–土木工程材料与测试–地基与基础工程学–结构工程与设计–土木工程实验与实习•选修课程:–高级结构理论与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隧道与地下工程实践环节•科研实践: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社会实践:到工程公司或研究院实习,了解土木工程实际应用场景。

毕业要求•完成学术研究或工程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

•具备独立撰写科研论文、书写工程报告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科研指导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专业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土木工程基础与前沿–结构力学与分析–土木工程材料与测试–地基与基础工程学•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工程与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工程造价与预算实践环节•工程实践:参与实际土木工程项目,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到知名工程公司实习,接触前沿工程技术和行业实践。

毕业要求•完成专业项目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

•具备独立承担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入学要求•本科毕业生,工科相关专业背景优先。

•具备较好的数理基础和工程计算能力。

•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面试。

培养特色•导师团队:拥有一支专业、优秀的导师团队,提供学术指导和实践指导。

•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合作,举办实习项目。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增加学术交流机会。

•行业对接: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和项目合作。

以上是土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和实践培养,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拟录取,待审批
强军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考生编号 104864210022906 104864210009669 104864210022847 104864210022889 104864210009676 104864210022846 104864210022832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姓名 初试总分复试综合成绩 初复试总成绩 陈明 403 78.54 79.78 黄晓剑 396 71.98 76.31 刘新鹏 397 71.60 76.28 张文良 370 77.30 75.32 徐乃适 367 77.66 75.10 吴洪明 365 75.60 74.04 裴晓艳 370 73.02 73.61
拟初录结果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备注
序号 1 2 3 4
考生编号 104864210009797 104864210009768 104864210009781 104864210009799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拟录取,待审批
夏令营优秀营员 夏令营优秀营员 夏令营优秀营员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生 序号 1 2 考生编号 姓名 初试总分复试综合成绩 初复试总成绩 104864210022759 周越 358 84.96 76.94 104864210009634 肖丛峰 369 72.20 73.16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姓名 初试总分复试综合成绩 初复试总成绩 艾小威 392 76.08 77.47 贺伟 380 77.48 76.59 高秋航 386 74.20 76.00 李浩 357 82.20 75.72 缪傲 370 76.08 74.83 胡国飞 384 71.80 74.80 孙昊 388 70.40 74.72 潘健 379 72.52 74.49 林辉 363 75.24 73.66 母朋文 355 68.40 69.96 何阳阳 355 61.80 67.32 拟初录结果 拟录取,待审批 备注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XXXXXXX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各专业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1.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与灾变控制主要针对野外恶劣环境条件下工程结构长期实时监测、实时诊断和预测预报、灾变理论与控制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评估理论、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结构健康监测信息处理、工程结构灾变理论与控制研究,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2.隧道围岩稳定性理论及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高地应力和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设计原理和方法等围岩稳定性理论;隧道体系空间极限位移、位移速率与形态规律,隧道体系稳定性位移评价方法;隧道施工过程力学与隧道体系位移控制安全施工技术;隧道结构耐久性及运营安全风险控制理论等。

3.地基变形控制与特殊土路基主要研究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及多年冻土路基的变形控制与稳定性控制机理和技术,研究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监测手段和信息化控制技术;揭示冻土路基温度场的季节变化及长期演化规律,研究开发多年冻土的保护技术、季节性冻土的冻胀融沉防控技术。

4.结构力学行为与状态评估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界面断裂及少筋混凝土构件的断裂损伤机理、建筑钢结构中半刚性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减震耗能机理、钢桥栓焊连接细节的疲劳损伤机理、既有钢桥的状态评估,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工作机理。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14)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岩土工程(081401)⑴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高速公路与铁路、建筑工程、边坡工程、城市地铁和隧道施工中的环境岩土问题;研究各种地下工程(地铁、道路隧道、基坑)的设计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包括人工冻结施工新技术)及其工程检测技术;主要以研究地下工程(地铁、道路隧道、基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研究深大基坑工程支护理论和新技术为特色。

⑵软弱地基处理新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与铁路、建筑工程、城市地铁和隧道工程中的软基加固、处治方法和软弱地基检测的新工艺、新技术。

⑶边坡工程研究高速公路、铁路与矿山的生态护坡边坡设计、计算理论及其稳定性,边坡的环境和生态效应;研究高大边坡护坡技术、计算理论、稳定性及相关检测技术。

2. 结构工程(081402)⑴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研究生物质复合材料强度理论、本构关系;现代竹结构基本构件的强度与变形分析理论;现代竹/木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多(高层)层竹/木结构体系及其抗震与抗风设计;现代竹网壳结构分析与设计;组合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⑵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结构被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复杂运载条件下,重型装备运载振动控制技术。

⑶工程结构分析与应用研究复杂工程结构的数值模拟技术、有限元方法在复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硕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硕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土木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土木工程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在全面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管理和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备较扎实的数学、力学、工程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

2. 具备较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知识。

3. 具备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践技能。

4. 具备较高水平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5.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

6. 具备一定的科技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7. 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结构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桥梁与隧道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结构抗震与防灾、水利工程等。

2. 选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大跨度桥梁设计、特殊结构设计、现代建筑技术等。

3. 实习实训: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专业实习和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四、研究方向1. 结构工程2. 岩土工程3. 地下建筑工程4. 水利水电工程5. 防灾工程6.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五、科研能力培养1. 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了解科研工作流程和方法。

2. 指导学生阅读并撰写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精神。

4. 指导学生参与学术会议和竞赛,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竞争意识。

六、实践能力培养1. 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学习和掌握实际工程操作和技能。

2. 指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了解工程管理和施工实践。

3. 安排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和开题实验,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4 学科级别:一级类型:学术型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土木工程领域的外文专业文献资料,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研究、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1年,用于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1年。

(2)学分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不超过33学分。

硕士生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

其中,课程学分为23-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7学分(包括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论文中期检查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实践环节与学术活动1.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调查、兼职实习、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两项实践环节,其中教学实践为每位研究生必修环节。

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如试讲本科生课程的部分章节、辅导本科生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工作量约为20学时。

同时鼓励硕士生结合科研课题到生产单位参加调研和生产劳动等实践工作。

导师、学科和学院对硕士生教学与实践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经考核合格者,可计1学分。

2.学术活动鼓励硕士生参加校内外的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学术会议等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其开拓创新精神。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导师指导下的讨论班活动、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

硕士生学术活动工作量约为36学时,经学科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全日制拟录取名单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全日制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
80
86.4 86.6 84.58 77.73
拟录取
14 104860210008438 陈子鹏 土木水利 武汉大学
368
92
78.8 79.4 83.06 76.44
拟录取
15 104860210008439 秦一峰 土木水利 武汉大学
375
95
83.4 86.0 88.18 78.95
拟录取
336
84
90.0 87.0 86.70 73.05
拟录取
9 104860210008397 李骁 市政工程 重庆大学
360
90
83.6 91.2 89.32 77.20
拟录取
10 104860210008412 黄宇雷 土木水利 武汉大学
313
88
88
86
87.00 69.92
拟录取 少数民族 骨干计划
371
81.07 81.07 拟录取 优秀营员
91
74.6
76 80.22 71.39
退役大学 拟录取
生计划
87.00 87.00 拟录取 优秀营员
20 104860210008455 王睿 土木水利 武汉大学
398
88.75 88.75 拟录取 优秀营员
21 104860210008457 靖雄 土木水利 武汉大学
345
67
81.7 80.7 76.79 71.34
拟录取
6 104860210008389 彭知非 工程力学 武汉大学
351
77
82.9 81.3 80.33 73.24
拟录取
7 104860210008391 潘宇 工程力学 武汉大学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通过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研究道德和科研素质,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级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

2.培养内容:培养博士研究生系统学习土木工程学的核心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掌握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熟悉大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相关的工程经济、工程管理等交叉学科知识。

二、培养模式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到五年。

2.课程教学:博士研究生需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其中包括学科必修课、学科选修课和学术交流课。

3.学术导师:每位博士研究生将被指定一位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学术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研究生交流:鼓励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增加学术合作和交流机会。

三、培养计划1.基础阶段(1年):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土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土木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工程等。

此外,学生还将接受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论文写作等学术培训。

2.专业课程阶段(1年):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土木工程学的高级理论和专业课程,包括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铁路工程等。

此外,学生还将深入学习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如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学等。

3.科研论文阶段(2年):学生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科研方向,并开始进行科研项目,撰写博士论文。

期间,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包括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学术讨论等。

4.学位论文答辩:学生须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一定专家组成,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进行评审和评价。

5.学术交流和合作:学生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增加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机会,扩展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武汉大学土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土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土建工程学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章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多渠道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面向全国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

参加我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班课程学习的学员或跟读生必须通过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即“GTC”方能获得学籍,完成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由武汉大学颁发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一、学位研究生班招生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二、招生人数:40人三、学习年限:2年四、学习费用:(不包括教材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万元;跟读生先交1.6万元(可按规定抵免硕士学位学费)通过入学考试取得学籍后再交1.4万元。

注意:正式开班两个月后,一律不予退费五、课程设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以本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英语》、《数值分析》、《知识产权》等;专业必修课有《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土木工程经济分析原理》、《现代施工技术》、《高等钢结构学》、《钢筋砼新理论与新技术》等;选修课程有《工程结构加固理论与应用》、《大跨度钢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投资与决策》等。

项目管理领域:以本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英语》、《运筹学》、《知识产权》等;专业必修课有《高级管理学》、《项目管理学》、《工程经济》、《项目计划与控制》等;选修课程有《项目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等。

总学分数与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大体相同,所有课程均由武汉大学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研究生导师主讲。

六、教学与管理从在职人员不脱产学习的实际出发,采取自学、面授、讨论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本地班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授课,异地班分段集中授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6工程管理硕士(M.E.M.——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全日制攻读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单位:信息管理学院(104)
经济与管理学院(105)
水利水电学院(206)
动力与机械学院(208)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10)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掌握工程管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身心健康。

二、领域简介
1.大型施工项目集成管理与总控
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以项目工作为管理核心,使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合同管理、责任体系、信息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运用项目管理和企业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用经过处理的信息流指导和控制资金流、工作流和物流,支持项目决策者及时、准确和高效地策划、协调和控制项目实施的建设管理组织模式。

项目总控模式是项目管理、企业控制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施工过程控制与信息化
信息化施工是一种先进的、综合化的施工技术方法,它是将施工中各种数据进行定时检测,特别是与施工安全有关的测试数据,凡是测试数据接近或超过规范要求及时报警,提醒施工人员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预防重大事故发生。

土木工程结构新、特、高、大的重点工程项目施工都要求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利用各种监(检)测、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
理与分析手段,对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效果评价,实施全过程监控,以指导施工方法调适和施工方案设计的修正,即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等。

3.工程建设安全技术与管理
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技术与管理问题,以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工程建设安全的管理实践和发展现状,学习和研究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本质安全、安全设备工程、安全信息工程等理论和技术。

4.大型电站工程建设与管理
我国现代电站建设的基本趋势是朝着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方向发展。

百万千万火力发电机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七十万乃至更大容量的水电机组建设已成为未来电站建设的主流。

本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大型电站(含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和电力网的建设工程管理、工程计划与进度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术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的协同优化管理等。

5.多工程综合管理
现代工程呈现多主体多工程的特点,多工程综合管理主要研究多工程的协调与优化、机制设计及合作机制;多工程中多主体的多人冲突与均衡分析;有限资源在多工程上的优化配置等。

本方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应用现代化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多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决策与对策研究、资源优化配置与风险控制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管理的创新研究、管理模式与机制设计的研究等等。

6.工程投融资与风险管理
资金作为工程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对于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具有决定作用。

工程投融资管理是对取得资金、使用资金的过程进行运作与管理。

本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主移交管理、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技体的确定及其行为规范,投融资的决策程序,投资资金的筹措方式、资金结构及融资风险管理等。

不确定性和风险一直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始终。

工程风险管理是利用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测量、评估与控制,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与对策,从而减少风险损失,使工程效用达到最大化。

7.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
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以大型工程为对象,以工程生命周期为主线,研究工程前期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运营全寿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包括工程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程施工期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工程使用期的运营管理和后评估。

使工程资源配置最优化、工程过程管理科学化、工程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8.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运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监理与审计、信息系统应用
等。

研究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研究信息化工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项目计划与监控、项目融资、项目采购管理、项目合同管理。

9.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政府、企业、商务、科技信息资源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包括研究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信息资源规划的技术、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业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价等。

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总体规划、项目计划、项目控制、项目实施、项目运行与评估。

1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与技术,大系统递阶决策分析模型与方法,群决策理论与技术,风险决策技术与应用等;经济博弈论,冲突分析,多人多目标博弈方法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等。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原理及其应用、系统仿真与可视化技术等,包括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原理及应用,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的系统分析与决策,工程项目的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

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工程管理硕士的招生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具有国民教育序列理、工科学历;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指导。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

五、课程设置
攻读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4学分,包括公共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低于10学分。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可在学院已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践,也可以结合工程项目到用户单位实践。

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需要在本校实践的研究生,需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审核批准,并报研究生院审查备案。

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专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2、3学期期间,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

每个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实践表现、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是研究生院专门制定的重要材料,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人一册,用以详细记载其专业实践各环节的实施情况与成绩评定。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

论文内容应体现研究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分析报告。

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