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人的感知与反应》教案(2023春)
8.人的感知与反应【教学目标】1.知道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能帮助人体感知外界的变化。
2.能观察并描述人体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利用哪些感觉器官感知,并作出哪些反应。
3.能列举保护眼、耳、鼻、舌、皮肤5种感觉器官的方法。
4.对探究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感兴趣,并乐于体验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重点】1.能观察并描述人体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利用哪些感觉器官感知,并作出哪些反应。
2.能列举保护眼、耳、鼻、舌、皮肤5种感觉器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和体会认识人体对环境刺激的各种反应,知道感觉器官有什么作用,保护感觉器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生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我们拥有健康生活的”法宝”之一。
篮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玩篮球时,需要做出哪些快速反应?预测:总之,打球时,我们需要密切注意球和其他人的运动,随时准备作出适当的反应。
像打篮球一样,人的身体,当觉察到环境改变了或接收到某些信号的时候,就会发生相应的行为或变化。
这里,环境改变了或接收到某些信号就是刺激;发生相应的行为或变化就是反应。
2、雷雨天,电闪雷鸣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播放声频。
电闪——刺眼,迅速闭眼或捂住眼睛雷声——刺耳,迅速捂住耳朵,惊叫3、哪些器官能帮助我们感知天气的变化?眼睛——看到闪电、雨水耳朵——听到雷声、雨声皮肤——感受到雨水鼻子——闻到潮湿空气的味道4、思考: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体是怎样感知环境刺激并作出反应的呢?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认识人体对环境刺激的各种反应(一)谈经验1、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下图中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人体会作出哪些反应?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图中人体作出的反应,说说受到了怎样不同环境的刺激?3、得出结论当我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会感受外界的刺激,人体便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亲体验◆体验1:感受强光刺激反应1、当我们在暗室里,突然打开遮光窗帘,我们会有什么反应?预测:●从暗处到亮处,眼睛睁不开,难受。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动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通过复课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简洁易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为目标。
教学目标1. 复动物和植物的分类;2. 复动植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3. 强化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2. 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3. 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4. 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动物和植物分类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预知识。
2. 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示例,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3. 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教师以植物和蚯蚓的图片为例,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4. 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教师以动物和七星瓢虫的图片为例,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5. 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醒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1. 动植物分类相关的图片和示例;2. 关于动植物分类的视频片段。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动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2. 布置练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复和巩固知识。
参考资料无以上为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的简要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教案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提出进行某项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科学知识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关注与生物繁殖相关的技术问题。
3、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参与教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生命。
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3、我是怎样出生的单元教学概念图:前概念调查问卷1、你能说说看自己是如何出世的吗?2、对于动物繁殖后代的过程,我知道:3、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吗?4、植物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后代吗?我认为:前概念调查统计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课程标准: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关注与生物繁殖相关的技术问题。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2、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2、了解常见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培育植物的乐趣。
2、能坚持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层次2: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层次3:能具体了解常见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情况。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案
探究 问题
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 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作业练习:完成科学实践园地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的计时器。
文化 阅读
学生网上查找太阳钟的相关资料。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 1 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 10 分钟、1 小时持续 的时间。
作业练习:完成科学实践园地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 1 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 10 分钟、1 小
时持续的时间。
文化 阅读
学生查找时间在流逝资料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我的水钟
板书 设计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
科学
单 元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备课者
课型 学习 要点
学习 目标
新课
课 题 5、机械摆钟
执教者及时间
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
吗?想一想:为什么? 推测流 10 毫升、50 毫升、300 毫升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在前一课《地球——宇宙的奇迹》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生命所需的基本条件以及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的独特环境和资源,本课将围绕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包括种类、表现、危害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和统整作用,引发学生对水资源、垃圾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分析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等常见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指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块内容,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体验和了解,但并不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对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危害等问题缺少更为直观和深刻地理解,因此需要教师重点引导探讨这两块内容。
同时,五年级学生对环保意识处于启蒙阶段,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但又会受周围亲朋好友的点滴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起因和危害,做到知其然,而不是为了环境教育而教育。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资料阅读和交流研讨,知道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和影响。
[科学思维]用分类和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和影响。
[探究实践]能用阅读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
[态度责任]在分析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能正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能认识到人类活动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和影响。
[难点]用分类和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和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提问导入(预设3分钟)1.回顾上节课地球家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珍贵而独特的生存环境。
2.提问:你知道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预设:有酸雨、雾霾、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时间每时每刻都伴随这我们,孩子们对时间是熟悉的,但又模糊不清的,通过本科教学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非中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是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和方法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2.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教学难点】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新课(2分钟)1、猜谜语,引入时间概念。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课件出示: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但能跑。
每天匆匆过,从来不回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课件出示: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课时,它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不知不觉地过去;玩耍时,它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游戏中悄悄溜走;睡觉时,它随着我们的美梦一去不复返……2、小结揭题。
时间真的很宝贵,时刻伴随着我们,很容易从身边流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二、探究时刻,体验时长活动一:现在几点了(5分钟)1、同学们,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超过8点)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提示学生分室外和室内)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可能会有:野外:晴:观察太阳高度、炊烟、广播、人影长短。
室内:现在是第几节课,离上课过了多久来估计,然后再看表误差多少?4、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出示时钟)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5、要准确、具体地知道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活动二:认识钟表(3分钟)时钟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它。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本线索,首先以人体的能量转化为切入点,继而探究机械能与热能、电能与电磁能之间的转化,最后以无处不在的能量和新能源开发作为本单元乃至小学阶段对能量认识的汇总课,落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本单元呈现出了由微观到宏观、由部分到综合的板块结构。
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无处不在的能量”为主线串连为一体。
《摆的秘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钻木取火》主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摩擦生热现象,初步认识机械能与热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通电的线圈(一)》、《通电的线圈(二)》让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能可以转化为电磁能;《无处不在的能量》主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能量,生活处处有能量,能量是不断转化的;《开发新能源》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二、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标书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摆的秘密》、《钻木取火》、《通电的线圈(一)》、《通电的线圈(二)》、《无处不在的能量》组成,主要研究能量的表现形式及能量的转化等相关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5.合理利用能源【教材简析】本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聚焦、探索和研讨。
聚焦板块通过资料出示直接聚焦能源问题。
探索板块安排了四个活动,分别是:第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第二,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第三,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节约每一度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第四,交流小学生为节约能源可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科书的研讨部分是对探索版块第四个活动的交流和汇报,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是让学生用本课所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模拟实验,知道有些能源是有限的,理解能源的使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了解人类正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科学技术手段来缓解能源问题,意识到小学生自己也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产生关注能源问题的兴趣,养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此外,学生也了解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两大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和垃圾问题,本节课进一步认识能源利用问题。
相较于水资源短缺和垃圾问题,学生对能源利用问题会更陌生,甚至不清楚何为能源。
但其实能源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依赖于能源的使用,同时能源的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
学生对此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还没能意识到自身有责任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助力缓解能源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知道有些能源是有限的,理解能源的使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了解人类正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科学技术手段来缓解能源问题。
[科学思维]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理解化石能源的使用引发温室效应。
[探究实践]在温室效应模拟实验中,观察、记录、比较、分析模拟实验的现象。
在小组讨论中,说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态度责任]在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现象的分析中,认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能源使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开始关注能源问题,养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与宇宙”,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宇宙的奥秘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初步认识宇宙的构成和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运动的;(2)认识宇宙的构成,了解一些常见的星体;(3)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如地球仪、望远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利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观察宇宙中的星体;(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1)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2)地球的赤道和极点;(3)地球的扁率。
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2)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3. 宇宙的奥秘(1)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2)恒星的一生:诞生、成长、死亡;(3)星际物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 利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增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球的形状、运动规律等基本知识;2. 学生能运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进行科学观察;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与他人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4. 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地球仪、望远镜、实验器材等;3. 课件:PPT、flash等;4.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网站、视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地球的形状;2. 第3-4课时:地球的运动;3. 第5-6课时:宇宙的奥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解决垃圾问题【教材简析】经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面临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人类造成的。
本节课让学生关注垃圾问题,关注地球上的另一种资源。
认识到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合理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垃圾问题,并意识到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班级讨论、统计家庭生活垃圾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意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第二部分是交流研讨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并提供了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调查统计,让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垃圾会危害环境,垃圾处理不当又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从垃圾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到每位公民都应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
意识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垃圾问题,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进行全社会环保行动。
【学情分析】垃圾处理问题是学生熟悉的环境问题。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和丢弃垃圾,学生可能会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垃圾都有哪些类别”、“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全国各地都在倡议并执行垃圾分类,但学生对于处理大量的垃圾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实际意义等问题的理解是不深刻的。
可以从垃圾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了解垃圾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活动,知道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了解常见的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理解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对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在解决垃圾问题活动中,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质量和种类。
[态度责任]在解决垃圾问题的过程中,能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并初步养成垃圾分类等好习惯。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的水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4.我的水钟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做一只水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经历自制水钟的探究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呈现制作水钟的方案;并且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怎样让水钟准确计时。
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剪刀、大可乐(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和尺子。
其他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策略
学生活动预设
目标指向
复习引入:
古代人用的水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是怎样计量时间的?
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水钟?
呈现材料:一把剪刀、一个大可乐(塑料)瓶、一个时钟、一支记号笔和尺子。
问题:如果要制作一只计时 10 分钟的水钟,应在刚才的水钟上做些什么变化?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想法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
小组商量如何用这些材料做一只水钟。
小组讨论,并用图画的形式呈现作品,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水钟。
组织水钟计时比赛。
组织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改进水钟。
全班进行一个计时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水钟比较准确。
小组讨论,并汇报。
课后作业:做一个更精确的水钟。
教学建议
提供一次性纸杯给学生做这个实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尽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难准确做出水钟,但孩子的收获是多元的。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13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砝码、橡皮筋、滑块、小车等。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如何产生的?力的大小如何测量?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2.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答案: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分别应用于推动物体、拉动物体、阻止物体滑动等。
答案:两个力的合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理解不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尝试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时间在流逝》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时间在流逝》教案一. 教材分析《时间在流逝》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存在,理解时间的流逝,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知到时间的不可逆性,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对时间的感知还比较抽象,难以具体感受时间的流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时间的存在,理解时间的流逝。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的感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时间表示方法的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钟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流逝。
2.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时间尺,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钟表:用于观察时间的流逝。
2.时间尺:用于学生制作和展示。
3.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时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时间的流逝。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如何流逝的?我们如何来表示时间?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如小时、分钟、秒钟等。
让学生尝试理解这些表示方法,并学会转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时间尺,用来表示一段时间。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准确地表示时间?4.巩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时间尺,并解释时间的表示方法。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时间尺来表示时间,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时间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尺,下节课进行展示。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让资源再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6.让资源再生【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面临着较多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珍惜水资源、解决垃圾问题、合理利用能源等。
本课是从资源再生角度进行环境问题的探讨。
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再生标志,学生可以认识到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有些是不可再生的。
教科书中的探索板块,主要让学生带着“制作一张再生纸”这个任务开展思考研究,学生经历了解古代造纸的知识、仿设造纸方法、开展造纸实践、反思交流的过程知道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教科书的研讨活动是对探索板块的交流与反思。
教师应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纸的再生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再回收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并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模拟制作再生纸的过程,激发学生资源再生的好奇心。
在比较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中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重大意义,初步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知道了有些资源可以回收利用,有些资源不可回收利用。
此外,学生也知道资源回收利用是为了更环保,但是他们对于回收之后,如何让资源再生,以及再生资源相对原生资源在制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等方面了解的并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制作再生纸,知道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利用,认识到资源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合理评价资源再生对环境的意义。
[探究实践]通过仿设造纸流程,能模拟制作一张再生纸。
[态度责任]通过再生纸制作激发资源再生的好奇心,初步形成资源节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难点]通过对比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对环境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理的商品(如纸板箱等)[学生]每组提供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课堂作业本等。
2023年上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光《光的反射》教案
第三单元光第三课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知道光返回空气中后,依然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极为广泛。
2.科学探究能想办法完成“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的游戏任务,从中获得有关光反射的科学知识。
能解释、列举光反射的事例,能应用光反射制作潜望镜。
3.科学态度、STSE乐于参加反光游戏及制作潜望镜等科学活动,主动合作,积极交流,能完成预定任务。
了解随着科技进步反光产品应用也得到了发展。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词典、笔、手电筒;两面镜子、牙膏盒等潜望镜制作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玩游戏:一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侧,桌面上放一支笔,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笔。
在笔和手电筒之间放一本词典,再用手电筒照射。
(2)提问:这两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第一次笔可以被照亮,第二次笔不能被照亮,因为被词典挡住了。
(4)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5)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思考: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想一想,如果有镜子的话,当光遇到镜子会怎么样?(二)新课学习1.反光游戏(1)明确任务: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
(2)实验器材:两面镜子、手电筒、词典、笔。
(3)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动手实验: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将实验现象(光的行进路线)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实验结果汇报。
(6)课件展示教材P34下方两幅图。
(7)交流:根据图片说一说反射光的路线。
(8)小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9)讲述:光的反射现象非常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0)交流:课件展示教材P35的六幅图,说一说,这些图中是如何体现光的反射的?(11)小结:汽车反光镜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照到汽车反光镜上时,司机可以看到后面的车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经典教案】第三单元 第4课时 我的水钟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4课时我的水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良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
〔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二、设计“水钟〞: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适宜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展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良我们的水钟?4、实践尝试、改良。
板书设计:我的水钟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水钟:滴漏?刻度?使用水钟:准确吗?改良水钟:哪些因素?教学后记: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外表上是对人的鼓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我的水钟》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我的水钟》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水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一个水钟,来了解和探究时间的计量单位。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可能对时间的计量单位并不是很清楚。
在动手能力方面,他们已经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制作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难度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知道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的计量单位。
2.水钟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水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水钟所需的材料:计时器、水、容器、针、线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收集有关时间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量单位的吗?一分钟等于多少秒?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2.呈现(5分钟)展示制作好的水钟,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水钟的构成和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按照制作水钟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水钟制作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时间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制作水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量时间?一分钟内可以做哪些事情?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时间的计量单位,以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分析】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下《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从宏观入手,感知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本节课聚焦问题“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梳理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
探索环节,通过资料、视频、绘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化的表达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研讨环节,通过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珍惜地球家园”以及“设计空间站”强化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我们的地球家园》、三年级《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和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和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上的空气、水等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对地球的独特性缺乏系统性认识,即地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再通过绘图强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要珍视、爱护地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知道珍视、爱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探索、记录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投放日期 年 月 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7《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重点】 摆长如何确定,同一个单摆摆长如何调节。 【教学难点】 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金属条一根、磁铁一块、铁架台一个、塑 料尺一把、彩笔一根。 2.教师实验准备: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 1 个,钢尺、磁铁、课 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同一个摆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探究: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 1.出示两个不同的摆:摆长相同,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 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提出研究问题: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 快慢? 3.学生预测。 4.实验验证:分别测量在 15 秒内固定了小重物和没有小重物的两 个摆摆动的次数。 5.数据分析:比较次数——找重心——确定摆长——分析摆长跟 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6.得出实验结论: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之后,重心下
板书设计:
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摆钟的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
每分钟摆动 30 次
时钟走 60 秒
教学反思: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集中交流完善。学生根据单一影响因素的实 验设计,对较以前更为复杂的多因素共同影响情况开展小组讨论。
(四)、总结课堂,鼓励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推导出 7 种可能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并在实验设 计中认识到对于多因素影响的实验,需要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来 开展研究。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究竟 是什么因素影响的,下节课,我们一会找到答案!
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投放日期 年 月 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5《机械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摆的快慢可能受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需要通过控制变量进
行研究。 2、根据数理逻辑推理方法,推测影响摆快慢的相关因素并设计实
验,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 3、激发学生对影响摆快慢因素的研究兴趣与面对不同意见时的批
判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影响摆快慢的因素,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推理摆速可能会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论证中形成共识:多因素 影响的实验需要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并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聚焦钟摆。 教师灯片展示计时工具,谈话计时工具科学史,引入机械摆钟。 学生观察机械摆钟结构特征,描述机械摆钟摆的特点。教师揭示研究 对象及课题。
预设 1:学生若只达到简单对比,改变研究的因素,不考虑其他两 个因素。暂时认可学生的共识,通过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实验设计 中认识需要控制变量的必要性。
预测 2:学生对比研究某一因素,同时考虑到另外两个因素需要保 持不变。老师则指导形成相对完整的实验设计,明确多因素影响下需
要控制变量。 2、论证多因素影响实验设计。
移,摆长变长,摆动速度变慢。 二、制作“钟摆” 1.提出问题:做一个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 2.依据小重物在 10 厘米、20 厘米、30 厘米出测量数据,小组讨
论推测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摆长大约有多长? 3.小组汇报推测数据及理由。 4.小组合作制作“钟摆”。 5.小组交换验证。 6.小组汇报验证结果,教师指导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推测每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的摆长,培养学生
因素有关? 2、 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让学生说说探究方案及注意事项,我再加 以补充说明,使学生意识到在实验中会控制无关因素,从而保证所要 研究的问题客观、公正。 3、 开始实验验证:(明确本课的测量方法是测量 20 秒内摆摆动的次 数) 活动一、我采用“扶”的教学原则来指导和帮助学生研究摆锤重量与 摆的快慢的关系。 首先提出问题: ①猜想——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有关系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②教师明确什么不变?什么改变?示范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实验。 ③指导学生更换摆锤进行研究并做好相关记录。 3、汇报和分析数据。 三、全课总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的关 系。 把三组实验放在一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摆的速度比较快?什么情 况下摆的速度比较慢?摆的快慢与摆锤与摆绳与摆幅的关系?对这些 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接着我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从数据中我们得 出了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与摆幅无关,只与摆绳有关,且摆线越长,摆 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四、课后作业。 解决开始的问题,到底谁才是荡秋千的高手?让学生说一说。同学们,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需要科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家做 一个一分钟摆 60 次摆。
的推测能力,也让操作更具理性,探究更具实效;交换验证,发现制 作中的误差大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并制作的这个摆,就是摆钟里的摆,我们 可以通过调节摆锤重心调节摆长,从而控制钟摆摆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我们研究并制作的钟摆的实用价值。) 五、课外探究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 30 次的钟摆。 (设计意图:将科学探究引向家庭,让一家人共享科学探究之乐 趣。)
(三)、探讨方法,设计实验
1、探讨猜测,设计单因素影响的实验。
针对 7 种猜测展开探讨。
每一种情况可能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要采用什么方法? 收集什么样的证据? 准备什么材料来开始探究?
指导学生对单一影响因素集中讨论,形成假说。选择一种单因素 进行讨论,形成采取对比实验的共识,并明确收集某一因素不同情况 下的摆动时间数据进行比较。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
一个简易摆钟吧。
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 30 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
(二)、推理探讨,猜测因素
1、学生分组测量自制摆摆动 10 次的时间。汇总数据并发现:各 个小组的摆次数相同,所用时间却不同。原来认知中有“规律”的摆, 摆动的快慢并不是一样的,形成认知冲突。
2、推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学生认识摆的结构组成部分,推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老师引导 学生围绕摆结构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讨论,通过数理逻辑推理方法, 推导出影响摆快慢的 7 种可能因素。
附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摆重
摆
摆长
摆幅 的
摆幅+摆重 快
摆长+摆重 慢
摆长+摆幅
单 因 素
多 因 素
控制变量 对比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 年 5 月 15 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6《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 慢,百盛越短摆动越快。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并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长对 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获得是需要反复测量。 教学重点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同一个摆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摆线、两个不同重量的摆球,铁架台,记录单,秒表,软尺。 【教法、学法】 1.教法: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 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实验法、对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果。 2.学法:与教学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 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开头我课件展示:在没有别人的帮 助下,一个体重最重,一个把绳缩短,一个力气最大,这样三个小朋 友在荡秋千,判断谁是荡秋千的高手?从生活中常玩的秋千引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 激发学生探究意愿。 二、实验过程: 1、 课件出示摆:先让学生认识摆锤、摆绳和摆幅度,并说明摆摆动 来回为一次。接着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
教学反思:
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投放日期 年 月 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 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 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学生自带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近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 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 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 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 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本 P64——65 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 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