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青海地理高考知识点

青海地理高考知识点

青海地理高考知识点青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对于学习地理的学生来说,了解青海的地理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青海的地理高考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临甘肃、西接新疆、南接西藏、北毗内蒙古和宁夏。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青海成为了中心和连接不同地区的枢纽。

同时,青海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不与海洋接壤的省份。

二、地形地貌青海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呈现出高原、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其中,青海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就在青海境内,拥有大量的高山、峡谷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如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等。

三、气候条件青海气候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由于地处高原,青海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和多风。

同时,青海还是中国的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呈现出昼夜温差大、降雨少等特点。

四、水系青海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是青海的地理标志之一。

除了青海湖之外,大气现象决定了青海的气候湿度,导致大部分流入的水分蒸发,使得青海的河流较少。

主要的河流有黄河、黑河和杂多河等。

五、资源状况青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铝土矿等。

同时,青海还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大量的风电和太阳能资源。

此外,青海还是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总结:通过对青海地理高考知识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青海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以及资源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青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丰富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使其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青海地理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地区,还有助于我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激发大家对青海地理知识的兴趣。

关于青海的知识

关于青海的知识

关于青海的知识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是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下面将从地理、民族、文化和旅游四个方面来介绍青海的知识。

地理方面,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中国的第四大省份,总面积约为72.3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地势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中国的高原省份之一。

青海省境内有三大山脉:祁连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其中祁连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有中国第三大湖泊——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省的气候多样,有高寒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

民族方面,青海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青海省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主体,其他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

藏族是青海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青海省的民族文化多元,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方面,青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青海省的传统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导,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址,如塔尔寺、青海湖南岸的贡嘎寺等。

此外,青海省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藏族的唐卡画、蒙古族的马头琴等。

青海省的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旅游方面,青海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青海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青海湖是青海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青海湖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茶卡盐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青海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它的地理环境、多元民族和丰富文化使其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和旅游目的地。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指南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广袤高原和雪山草原的美丽省份。

作为中国四大高原省份之一,青海在地理意义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地位。

因此,青海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青海的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与甘肃相邻,南接四川和西藏,西邻新疆,北濒蒙古。

它是中国大陆的最西和最南部分省份之一。

青海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

青海的气候主要分为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和寒凉的高原气候。

由于其地势高原且地跨多个纬度,气候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夏季较短,气候干燥;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寒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凉爽。

二、地形和地貌青海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柴达木盆地以及部分内蒙古高原组成。

其中西北高原是青海的主要地形特征,地势高且平坦。

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横贯整个青海。

青海地貌以高原、山地、戈壁滩和湖泊为主要特征。

地势较高的高原区域被广阔的高原草原所覆盖,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青海湖鲜花草原”。

典型的山地有巴颜喀拉山、附近的雪山以及玛多山等。

盗墓跑道的戈壁滩、只此一家的五彩湾、大漠孤烟的沙漠和湖泊,如风景迷人的青海湖,都构成了青海的独特地貌。

三、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碱、硼砂等。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的重要基地。

青海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动植物资源。

大面积的草原为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而高寒湿地则是世界自然保护区域保护的若尔盖,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候鸟和珍稀濒危动物,如黑颈鹤、白鳍豚等。

四、生态环境由于青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1.地貌青海地貌在地质构造作用下,高原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具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

基本特点主要有以5点:1)地势高耸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最高点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西部与新疆交界处;最低海拔为1650米,位于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省口。

地势起伏状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看西部起伏较小,东部起伏相对较大。

2)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带状展布地貌基本格局受大地构造单元和新构造运动制约,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大地貌单元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展布。

自北而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共和盆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

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高原和山地。

3)地貌类型多样无论是外营力形成的地貌,还是形态地貌,类型均较多。

例如,外营力形成的地貌有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与干燥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等。

形态地貌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

4)山脉众多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全省共有四大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唐古拉山。

它们都有众多的支脉。

例如,东昆仑山由北、中、南3列大致呈东西向的支脉组成,北列为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中列为阿尔格山,博尔雷克塔格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列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

5)盆地广布分布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内陆盆地,属荒漠半荒漠盆地。

共和盆地是省内第二大盆地,分布于东部地区,属半干旱盆地,黄河从盆地穿过。

其他盆地有青海湖盆地、茶卡盆地、哈拉湖盆地、星宿海盆地、西宁盆地、贵德盆地、民和盆地等。

柴达木盆地中,还有多个小盆地,如德令哈盆地、马海盆地等。

2.气候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气温低、缺氧,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长,风大且多,气象灾害多。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青海的地理知识点也是考生们必须熟悉的内容。

本文将对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经89°30′至103°04′,北纬31°03′至39°20′之间。

东临甘肃,西毗新疆,南界西藏,北连内蒙古和宁夏。

全省总面积7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地势较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境内有巍巍祁连山脉、雄伟的昆仑山脉、华丽壮观的神仙居、峻峭险奇的可可西里等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分布广泛,既是自然环境的宝藏,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圣地。

二、气候特点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高寒的气候对青海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年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不多。

青海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青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和发展。

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青海还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在经济方面,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铝、铅、氟等。

同时,青海还发展了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青海作为生态省份备受关注,青海湖、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之一,也是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

可可西里被誉为“藏羚羊的王国”,是我国稀有动物、野生植物物种的重要基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青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

青海省

青海省编辑时间:2008-08-02 19:42Qinghai Sheng青海省Qinghai Sheng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简称青。

介于北纬31°39′~39°19′,东经89°35′~103°04′。

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

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

1990年人口445.6946万。

辖 1地区、6自治州、1地级市、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

省会西宁市。

自然条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腹地。

省境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均甚显著,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广泛的自然基础。

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全省自北而南为:①祁连褶皱系,位于河西走廊过渡带之南,包括整个祁连山区,是在晚古生代华力西褶皱带和中生代晚白垩世到第三纪始新世褶皱带(燕山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以块状断裂升降运动居优势。

②柴达木地块,是以前寒武纪结晶片岩为基底的稳定地块,厚七八千米,大部为疏松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形成盐湖矿产。

③昆仑褶皱系,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作用,形成块体的连续推复,新老地层交替重叠。

④巴颜喀拉褶皱系,位于昆仑山主带大断裂之南,玉树大断裂以北地区,包括东段的阿尼玛卿山,总体构造线呈北西向,为一具有旋回特点的复杂褶皱系。

⑤唐古拉褶皱系,分布于青海南部唐古拉山区,形成于侏罗纪,呈北西西向,具有多旋回特点。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自第三纪末开始,青海地势不断抬升,形成高山、丘陵、平滩、盆地、高原、谷地交错分布的格局,平均海拔约在3000米以上。

除东部湟水流域谷地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海拔稍低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3000~4500米左右。

最高点为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则为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境处,海拔1650米。

青海湖的描述

青海湖的描述

青海湖的描述青海湖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备受游客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从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等几个方面介绍青海湖,希望能带领您深入了解这个迷人的地方。

一、地理特征1.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它的面积约为4456平方公里,比香港面积还要大一些。

2. 青海湖四周被高山环绕,其中有无数的雪山和冰川,气势恢宏壮观。

湖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其最高点海拔达到了4500多米。

3. 青海湖水域广阔,湖面辽阔宽广,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湖水略带咸味,因此青海湖又被称为“中国之海”。

二、历史文化1. 青海湖地区被誉为“民族团结之乡”,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等。

这些民族各自保持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多元和谐的文化景观。

2. 青海湖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湖畔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

在这片土地上,佛教文化深入人心,与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宗教和文化的交融。

3. 青海湖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人文景观。

在湖区附近可以找到许多历史遗址和传统村落,这些都是古老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三、生态环境1. 青海湖是一个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湖区周围是广袤的湿地和沼泽区,这些湿地环境对于许多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2. 青海湖被誉为“候鸟天堂”,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殖。

这里是世界闻名的鸟类观赏地之一,吸引着众多的鸟类观赏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3. 青海湖的湖水清澈透明,湖中生态系统相对完整,这里的水质被誉为世界级的优良水质。

湖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旅游景点1. 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

湖区周围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伏尔加庙、黑马河、沙岛等。

青海环境气候

青海环境气候

青海环境气候1、青海高原的环境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

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

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2、青海属于什么气候?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

(2)青海环境气候扩展资料:青海的地理环境:1、位置境域青海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2、地形地貌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海3、青海这个城市环境气候怎么样?会不会很干?很多土?青海是我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不是一个城市。

青海海拔是最高的省份。

气候相对比较干旱环境。

比较优美。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青海省的概述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青海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青海省主要地理信息:1.青海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2.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4.青海省农业作物以旱作为特色。

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省牧区均以草原牧业为主。

5.青海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

青色的海——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

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地理系青海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高原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成因,认识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树立基本的地理思维,增加同学们热爱、珍惜、欣赏自然的意识。

●实习地点: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实习时间:9月14日——9月24日(包括往来乘坐火车时间)●实习路线:9月16日西宁——青海湖鸟岛——茶卡盐湖9月17日茶卡盐湖——都兰——格尔木9月18日格尔木——昆仑山口——可可西里——格尔木9月19日格尔木——敦煌9月20日敦煌9月21日敦煌——嘉峪关——张掖9月22日张掖——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宁●实习内容:青海自然地理环境概况1.青海地理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腹地,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东邻四川,南与西藏接壤,西与新疆毗连,北依甘肃。

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

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

面积为72.23万平方公里,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

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境内山川盆地纵横,北部是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中部是阿尼玛卿山和昆仑山,南部是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2.青海地貌特征2.1.青海河流、湖泊特征2.1.1 青海湖的特点和成因分析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青海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近年来,青海省情考试成为了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为大家揭示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自然地理1. 青海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答案:青海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理区域。

2. 青海省的地势特点是什么?答案:青海省地势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3. 青海湖是青海省的著名湖泊,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请问青海湖的面积有多大?答案:青海湖的面积约为4400平方千米。

4. 青海省是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它的面积有多大?答案:青海省的面积约为72.2万平方千米。

二、人文历史1. 青海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请问青海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答案:青海省有36个少数民族。

2. 青海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佛教寺庙?答案:青海省有塔尔寺、青海湖寺、五华山寺等著名的佛教寺庙。

3. 青海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民俗节日?答案:青海省有藏族的春节、回族的开斋节、土族的苏尼节等著名的民俗节日。

4. 青海省是我国的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请问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有哪些?答案: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有牛、羊、马等。

三、经济发展1. 青海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答案:青海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能源、矿产和旅游业。

2. 青海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请问青海省主要的矿产有哪些?答案:青海省主要的矿产有煤炭、铜、铝、锌等。

3.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丰富,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答案:青海省有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祁连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

4. 青海省的能源资源丰富,请问青海省主要的能源有哪些?答案:青海省主要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结语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的答案,更加了解了青海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青海的区位优势

青海的区位优势

青海的区位优势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闻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青海的区位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带,东邻甘肃、陕西,南接四川,西濒新疆,北界内蒙古,与西藏、宁夏接壤。

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青海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带,具有与周边省份和区域开展经济合作的便利条件。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等。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铜、铝、铅、锌、煤炭等矿产资源,为青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的所在地,湖泊周边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三、交通便利青海交通发达,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连接了周边的省份和城市。

青海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西宁作为青海的省会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青海还有一座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青海。

四、旅游资源丰富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山、塔尔寺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青海的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五、区位优势带来的机遇青海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青海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与周边的甘肃、陕西、四川等省份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同时,青海还可以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亚、南亚等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发展跨境贸易和物流业,进一步促进青海经济的发展。

六、区位优势的挑战虽然青海拥有区位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交通不便利的问题,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相对较差,限制了青海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其次是青海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青海省省情介绍

青海省省情介绍

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复杂,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以日月山为界,以东是农业区,以西是牧业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和96%。

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

青海省辖西宁市、海东市、海西、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州二市,总人口约为58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东部和北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同四川搭界,西南毗邻西藏自治区,西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是西藏、新疆连接内地的重要纽带之一。

青海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

由高速、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构成四通八达公路网。

已建成运营的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铁第二双线等干线铁路,建设中的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规划中的西宁至成都、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将形成东连陇海、北接兰新、西通南疆、西南连接拉萨、东南通达成都的铁路网。

“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在建设中,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400万人次,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西宁国际航空口岸建成开通。

格尔木、玉树、德令哈机场的通航,花土沟、果洛、祁连等机场的建设,使青海不再遥远。

地下的输气输油管道、光缆,空中的输电线路不断延伸。

这些不但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青海注入了提速发展的新动力,而且将有力地支撑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繁荣。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青海湿地面积达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之“中华水塔”,青海自然条件多样,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270多种,各种鸟类294种及各类野生动物约为2000多种,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是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也是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地区,青海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活动场所。

青海湖知识点

青海湖知识点

青海湖知识点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咸水湖。

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它承载着青海省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以及旅游景点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经99度59分到101度28分,北纬36度32分到37度18分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

湖泊总面积为459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3195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其周围山峦环绕,草原延伸,景色壮丽。

二、生态环境青海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湖泊水域浅广,湖面平坦,湖色湛蓝,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之一。

这里较为丰富的水草床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

青海湖周边的湿地和河流也是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文化遗产青海湖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这里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湖西地区的土族和湖南地区的蒙古族最为知名。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土族的祭祀活动和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

四、旅游景点青海湖的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湖区有许多景点可以游览,其中包括:1. 蓝色海湖:湖泊的湛蓝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游客可以欣赏到湖泊独特的色彩和宁静的水面。

2. 观鸟胜地:青海湖是候鸟迁徙的途经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觅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3. 沿湖公路:沿湖公路是一条连接湖周边各个景点的景观公路,沿途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致。

4. 人民大桥:是连接南北两岸的主要桥梁,也是湖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5. 换马山:位于湖南地区,是土族的圣山,传说中是神马之祖的居住地,游客可以登山朝拜。

五、总结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湖泊的湛蓝色、丰富的生态环境,还是土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都使青海湖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青海简介ppt

青海简介ppt
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 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途中,到达日月 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 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 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 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 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 ,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 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 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 河;第三种说法是,这河是龙王一根倒须变 的……
大家好!
这就是我们雏鹰展翅小组
美丽的世外桃源
青海
青海,七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五百八
十万各族人民.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土地 上.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没有理由,就因为那 片土地叫青海. 这占祖国六分之一版图的土地, 承载着什么,又蕴藏着什么.这里有多个民族 的儿女,或耕耘,或牧羊,或买卖,或采矿. 千年的腥风血雨,早已被坎儿井的清清流水
宗喀巴用自己的鼻血调和颜料绘成了自画像,并为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 说:佛事繁忙,无暇返里,母亲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那株菩提树和十万狮吼 佛像作胎藏修一佛塔,犹如亲见儿面,并且对那里的佛教的兴盛有所裨。
香萨阿切收到儿子的自身画像和信后,按照儿子的要求,用石片砌成一座 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之后,在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又建
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 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到十六岁时已精通经文。后来, 他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 刻苦研习法学,竟有六个春秋没有回家。宗喀巴的母亲年事已高,思儿心切, 便从头上剪下一绺白发,写了一封信捎给儿子,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 希望他回来见上一面,以免日后留下遗憾,同时交代了在宗喀巴诞生地长出菩 提树的事。宗喀巴见母信后曾动过回家的念头,之后又考虑到佛法还未学成, 就打消了回家探母的念头。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狭窄等因素,青海的经济环境一直相对较弱。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青海的经济环境现状。

一、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离海最远的省份之一。

地处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大柴旦沙漠、青藏高原等自然地理特征中,北边紧靠蒙古和西伯利亚,东部与甘肃毗连,南面与四川、西藏相接,西北面是新疆。

青海省总面积72.1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6%左右。

由于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等因素,青海的交通一直不太便利。

长期以来,青海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青海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牧业、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等产业。

目前,青海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农牧业、矿业和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青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1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青海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2019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364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5.9亿元。

总体来说,青海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要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促进青海的经济发展。

三、投资环境青海省一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投资、创业。

在政策上,青海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19年,青海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商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在青海设立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金。

同时,青海还加强了对投资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

四、发展机遇青海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未来几年,青海将迎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青海简介PPT课件

青海简介PPT课件

2021
4
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 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 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 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 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 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 它长105公里,宽63公 里,最深处达38米,湖 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 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 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1 烟台 山海仙境美 2 广州 云山珠水美 3 南宁 南国绿城美 4 扬州 烟花三月美 5 丽江 雪山古城美 6 吉林 松江绿带美 7 南昌 赣鄱亲水美 8 银川 西夏古都美 9 绍兴 古越人文美 10 西宁 昆仑夏都美
2021
39
昆仑桥夜景
2021
40
从空中看西宁
西宁地处青海东部, 黄河支流湟水上游, 四面环山,三川会聚, 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
51
祝青海的明天更加好, 家乡的明天无比灿烂!
欢迎到青海做客, 谢谢观赏!
2021
52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0903班
陈斌昌 制作
2021
53
2021
5
清澈的青海湖湖水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注释:青海——青色的海,指青海湖
2021
6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2021
7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2021
8
自 行 车 赛 分 赛
2021
9
2006年7月1日青藏线全线开通运 营,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铁路,全长1956公里。全线平均海 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高程达5072
2021
15
可可西里野生鹿
青海省有许多国家重点自然保护 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骆驼、 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 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 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 万头 .

青海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青海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省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全省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第四位),辖6州、1地、1市、48个县(市、区、行委)总人口495.6 万人。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2.77%。

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

草原面积5.79亿亩,耕地885万亩,森林400万亩,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2300--600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地区为17.6毫米,较多地区为 764.4毫米。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

二.青海省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青海省山脉湖泊及此次实习路线图从遥感图像上看,青海省这片区域大致呈现三种色彩——绿色的草原,黄色的荒漠戈壁和蓝色的湖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青海的山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

昆仑山是青海高山的主体,横贯中部,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著名的高山。

青海河流众多,境内有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自然地理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海拔高。

全省海拔在3 000m 以上的面积占74%,海拔2 000m 以下的面积只占0.1%, 所以青海虽处在北纬31°39′~39°19′暖温带的纬度位置,却形成了以低温、大风、缺氧、干旱为特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要低8~20℃。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青海位于西北地区,面积约764.3万平方公里,东濒青藏高原,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南接甘肃,该省素有“冰雪海天”之美称。

青海以其罕见的大漠绝美之景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加之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深入的宗教根植,使其在中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个性魅力。

青海以贺兰山脉、林海、黄河,构成的风景线最为出名。

周边山川复杂,大片河谷峡谷处处有壮丽的景色,山锋大壑,川流波滔。

十分深的林海,以及异常罕见的冰封湖泊更是青海风貌的精髓所在。

大西北地区青海以贺兰山高原地貌及北方沙漠为主,海拔高低分布不均,贺兰山最高海拔达6700多米,是挺拔伟岸的西南世界最高峰,具有“天池之国”的美称,山上苍松翠柏,湖泊瑰丽,雪峰之象如诗如画,鞍人之膳,宛若灵山苏慧泉,青海湖辐射周围的深厚历史和悠久文化,也让游客们留有无尽的遐想。

青海的物产丰富,拥有旱田、森林、牧畜等多样资源,总积极利用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7%,主要以农牧业为基础,闻名于全国,其中“三北”牦牛,是青海最原汁原味的特产,享誉中外。

青海人民朴素勤劳,文化丰厚,形成了大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注重博爱,和气是青海人的特质,他们的风韵与众不同,是海峡两岸情深的典范。

古老的文化被时代不断释放,将唐宋文艺面貌融入焕然一新的文化新青海。

青海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丰富的旅游风光,有巴颜喀拉山脉,有林海,有缅甸洞穴,有行天湖,有珠穆朗玛峰,有青海湖,独特的自然风景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游览。

青海不仅拥有雄奇的自然环境,还有大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的各个时代,都有着密密麻麻的遗存,从唐代的石刻、塔以及河谷旁的古墓,到明朝满洲王朝的文物建筑,再到明清时期嗜酒家庭游青海赏景,青海地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史,让我们一探古代文明精华。

青海日出是绝美的壮观景象,山峦下构建起点缀着神秘色彩的山河湖泊景观,诗意的草原风情,以及夺目的湖光,还有空中飞舞的海燕和江上河谷的潮水,让游客们留下百乐的回忆。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青海湖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境内。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关信息。

一、青海湖的地理坐标青海湖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地理坐标为北纬36°29'至38°30',东经89°35'至100°46'之间。

二、青海湖的周边地貌青海湖周边地貌较为平坦,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东北部的蒙古高原、西北部的祁连山脉、南部的青海山脉和西南部的昆仑山脉。

青海湖东岸为盆地地貌,西岸为山地地貌。

三、青海湖的面积和海拔青海湖的面积大约为44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3196米,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泊。

四、青海湖的气候特点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区,受到高原气候的影响。

夏季湖区气温较为凉爽,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冬季湖区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五、青海湖的水资源青海湖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湖水主要来自附近的河流和融雪,再经过湖内沉积物的过滤净化,形成了清澈透明的湖水。

六、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青海湖是中国的重要自然保护区,湖泊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独特且脆弱。

湖岸边生长着大片的沼泽草原,湖泊中生存着多种珍稀的动植物,如青海鲟、黑颈鹤等。

七、青海湖的旅游价值青海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他们可以欣赏到湖泊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综上所述,青海湖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多样,气候宜人,生态环境独特。

青海湖以其迷人的风景和独特的生态资源,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让这片美丽湖泊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人文自然地理一、青海的人文地理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

1999年2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76%。

其中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216.92万人。

藏族,10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87%。

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的大通县和海东地区也有部分藏族居住。

青海牧区的藏族主要从事畜牧业,海东地区和大通县的藏族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

藏族主要居住的青海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景。

藏族有悠久的历史,青海藏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吐蕃吸收青藏高原各民族逐渐发展形成的。

藏族语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青海藏族除玉树部分人讲“康巴方言”外,均操“安多方言”,通用藏语文。

藏族信奉藏传佛教。

回族,74.0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52%。

主要聚居在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及西宁市、湟中、祁连等县,其余州县也均有分布。

城镇回族善营商业,精于牛羊肉、皮毛加工和饮食业,是青海商业贸易市场上最活跃的民族。

居住在农村的回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和养奶牛奶羊。

青海回族先民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元代大量回回人集体移居青海,明清时期居青海的回回人增多,经过长期同汉族等兄弟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系统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

青海回族通用汉语文,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化隆卡力岗等地回族使用藏语,或汉、藏语兼通。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土族,19.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5%。

主要聚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大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同仁、乐都等地也有部分土族居住。

土族以农业为主,少数兼营畜牧业。

土族的历史源流,目前看法不一,尚无定论。

多数人采取以吐谷浑为主融合其他民族成分发展形成之说。

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

1979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互助试行。

土族信仰藏传佛教。

撒拉族,8.87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4%。

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镇,少数散居于海西、西宁等地。

撒拉族主要从事农业,善长于园艺经营。

撒拉族先民原属中亚撒鲁尔部,元时东迁,定居循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与周围回、藏等民族通过婚姻关系,发展形成今天的撒拉族。

撒拉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多数人撒拉语、汉语兼通。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蒙古族,8.5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7%。

聚居在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海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共和各县,少数居住在海东地区。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海东地区有少部分从事农业。

青海境内的蒙古人,主要是明正德五年(1510年)来自东蒙古的一批人和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阿勒坦率部进驻青海的一批人,他们和其他各时期来青海的蒙古人发展至今所形成。

蒙古族操蒙古语卫拉特言。

海西和海北州的蒙古族通用蒙文,兼通藏、汉语言。

由于长期与藏族密切交往,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人已转用藏语文。

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

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1、长江源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

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

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

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2、黄河源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

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

但它还不是河源。

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3、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

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

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

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

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

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

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

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全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

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全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

其中:茫崖达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

青南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带及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

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围和海南台地南部地区,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

其中察尔汗风能可用时间达6131小时,是全省风能可用时间最多的地区。

一) 气候独特冬寒夏凉春秋相连日温差大气候特征: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

1.冬寒夏凉,春秋相连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8℃~一18℃,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东部平原相比,仍比较寒冷(华北平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一8℃),而且持续时间长,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

7月份平均气温为6℃~20℃,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

2.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

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比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

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

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三角城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

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3.干旱少雨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大部分地区属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在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

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

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

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

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4.大风和沙暴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

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为最多,达100天以上,柴达木和东部河湟谷地最少,25天左右。

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

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二) 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和地形。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青海省虽地处中纬度,但地势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的较少,因此日射强烈,阳光灿烂,日照充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