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1年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统计

合集下载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

————————————————————————————————————————————中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比重统计(1978—201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35亿,占世界人口的19.7%、亚洲人口的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

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

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

详细的2001年到2007年中国人口总数的数据1

详细的2001年到2007年中国人口总数的数据1

详细的2001年到2007年中国人口总数的数据请参考如下数据: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死亡人口892万人,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5.28‰。

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死亡人口832万人,死亡率为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7‰,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

2003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

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9万人,出生率为12.41‰;死亡人口825万人,死亡率为6.40‰;全年净增人口77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01‰。

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8453万人。

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647万人,出生率为12.86‰;死亡人口821万人,死亡率为6.41‰;全年净增人口82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45‰。

200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762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8064万人,占37.7%;乡村人口79563万人,占62.3%。

全国男性人口为65672万人,女性为61955万人。

0-14岁人口比重为22.5%,15-64岁人口比重为70.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

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702万人,出生率为13.38‰;死亡人口818万人,死亡率为6.43‰;全年净增人口88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95‰。

1000万到2000万,2010年到2030年

1000万到2000万,2010年到2030年

1000万到2000万,2010年到2030年这是什么呢?死亡人口,中国的死亡人口数据。

依据人口普查数据预测的我国大陆(即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数据:有人会怀疑我的预测数据是否真实,但是,我的数据我相信误差不大,因为我的预测数据应用了理想人口年龄金字塔模型、人口学、生理学、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做出的结论,因此我相信我的结论。

1.请看我国大陆的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大陆分年龄段2000—2010年平均死亡率和死亡人口(2000年30岁以前的普查数据不真实,无法引用)这个表格的数据是我计算2010年到2020年的30岁以上死亡人口的依据,计算方法是:年龄段死亡人数=00年(该年龄段)普查人口数据―10年(该年龄段加10)的普查人口数据,把两个普查数据加总求平均,得到该年龄段平均人数。

用死亡人数除以平均人数,就得到了平均死亡率。

用这个公式逆推就可以预测下一个十年的死亡人数。

依据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2000—2010年30岁以上人口的死亡人数是:7437万人运用同样的数学方法预测,我国2010—2020年30岁以上人口的死亡人数是:1 0373.6万人,也就是超过1亿人。

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40岁以上人口对比这两张表格说明什么呢?一个是告诉读者我的计算的依据。

另一个是常识,未来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因此死亡人数会增加,用以解释2010—2020年死亡人口会增加那么多的原因,表明我的预测是有依据的,科学的。

虽然不精确,但不是错误数据。

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对比我们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在1999年就已经降到2000万人以下。

现在在1600万附近浮动,为什么出生人数会在这浮动呢?因为最近几年育龄人数在大量增加,所以,即使生育水平下降,出生人数还是能够基本不变。

过几年,3—5年内,随着增加的育龄人数减少,已经生孩子的妇女不再生育的数量增多,出生人数将再次快速下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正文: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数据分析:一、全国人口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摘要】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一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

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关键词】人口死亡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因素分解【作者】任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郑晓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曹桂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院,博士。

引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数据都显示男性死亡水平普遍高于女性,这似乎是一种趋势。

为什么人口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从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基本可以概括出两种观点:一种是行为学观点,认为男性因为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等)、社会角色(职业等)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大于女性;另一种是生物学观点,认为人类遗传因素决定了平均寿命的性别差异。

对于自然界生物群落的研究也证明存在着这两种观点(Moore等,2002;Owens,2002;Promislow,1992)。

但从现有的人口死亡历史数据来看,并不总是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女性高于男性只是近几十年的现象(Wood,1979)。

欧洲人口的历史数据表明,在死亡水平较高的工业社会之前,女性死亡水平高于男性,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医学的出现,因为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

目前西欧各国男女性出生预期寿命普遍相差7~8岁以上,东欧各国更高达10岁以上,而且仍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只有少数欧美国家(如瑞典、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近年来开始有缩小的趋势,而日本、法国和德国等死亡水平极低的国家,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仍在扩大。

A6-1 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2009.11.1-2010.10.31)

A6-1  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2009.11.1-2010.10.31)

35-39岁
小计

140531 98382
809
546
779
494
6180
4305
3514
2528
2856
2143
4206
3060
2580
1820
4053
2982
728
470
5689
3792
4002
2793
6371
4329
3662
2523
4914
3413
8292
5715
8928
6294
5377
3634
117
561
346
721
433
481
269
261
178
637
365
女 7845 25 25 300 200 90 142 67 111 42 269 182 301 152 308 344 362 213 337 489 323 58 176 794 677 688 100 215 288 212 83 272
45-49岁
小计

262531 179446
2451
1737
1769
1185
14599
9872
6801
4559
5700
4102
11962
8511
6565
4556
9522
6742
2408
1605
13196
8661
8828
6035
11042
7312
6327
4415
7953
5476
18924 12829

1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

1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1949年以来)年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万人)(‰)(‰)(‰) (个)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198****0518.266.3411.922.24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1998 124761 15.64 6.50 9.141999 125786 14.64 6.46 8.18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2001 127627 13.38 6.43 6.952002 128453 12.86 6.41 6.452003 129227 12.41 6.40 6.012004 130000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增长人口数量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增长人口数量

、1990、2000、2010年数据 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
家统计局并没有直接给出。 口死亡率”“当年的人口增 五入。 .8,即13.369‰。即如果中
2467
6.54
747
31 1990年
114333
21.06
2439
6.67
772
30 1991年
115823
19.68
2305
6.7
785
29 1992年
117171
18.24
2161
6.64
786
28 1993年
118517
18.09
2168
6.64
795
27 1994年 26 1995年 25 1996年 24 1997年 23 1998年 22 1999年 21 2000年 20 2001年 19 2002年 18 2003年 17 2004年 16 2005年 15 2006年 14 2007年 13 2008年 12 2009年 11 2010年 10 2011年
43.6
3073
10.1
712
57 1964年
70499
39.34
2853
11.56
838
56 1965年
72538
38
2832
9.5
708
55 1966年
74542
35.21
2688
8.87
677
54 1967年
76368
34.12
2679
8.47
665
53 1968年
78534
35.75
2883
8.25
665

2001年人口分布图分析

2001年人口分布图分析

小组成员:王崇应(104130077)马扬(104130066)徐涛(104130084)谭文广(104130070)杨尹君(104130091)1、Why do you like it (or not like it)?首先:这张地图比较明了的,用颜色的深浅描述了2001年我国各省的人口分布情况,颜色深的为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相反则人口较少。

其次:这幅地图易于初学专题地图的人使用,颜色鲜明,重点突出。

最后:这幅地图较容易读懂。

连台湾都有,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

2、What is especially innovative about its design?它应用了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人口在各省的多少,简单明了,突出了专题地图的特点,没有过于的啰嗦和累赘。

最重要的是他反应的是整个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读图者可以进行各省间人口的对比。

3、Does it follow principles of good cartographicdesign?有图形要素、底图要素、辅助要素;可能应用了圆锥投影。

4、What message does it communicate (or fail tocommunicate)? Where does the map succeed or fail? What aspects of the map can you use in your own work?第一、这幅地图所要转达的是2001年我国各省的人口的多少,及我国人口当时分布的现状:哪里人口多,哪里人口较少。

它应用颜色的深浅恰当的便是出了人口情况,简洁。

其中青海,西藏颜色较浅,人口较少;而四川、河南、山东颜色最深,为深红色,人口较多;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吉林、重庆,人口中下;黑龙江、辽宁、山西等,人口中上;云南、广西、贵州等,人口居中。

反映了我国人口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我们小组认为这专题地图表达比较合理,表达比较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