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1篇:
半残轮回半无圆,沧月犹现那时凉。

望绝望月绝望月,空白离合转成空。

在这个苍凉的夜里,独剩她个人在回忆。

她是多么期望他能理解她啊!可是她此刻只会对着清澈的池水发表感慨。

她十三能纺织,十四会裁衣,十五善箜篌,十六懂礼仪,十七为人妇。

但她还是被休回到娘家。

她在想他说过他会像磐石坚固沉稳,不管什么都不会使他动摇。

她以前也说过她会像蒲苇柔软结实,如丝样不断裂。

但事与愿违,有些事她自我也不能左右。

上天也给过她段真挚的感情,她也心满意足了。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她的命在这天也即将完结。

“池水清清,悠悠我心”她纵身跳进清冷的池水中,在阴间去与他相会。

那声音令人心碎,回响在池水中,消失在苍凉的夜晚。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2篇:
“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首千古绝唱的乐府诗不仅仅富有历史价值,能够深深触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后人不要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也不能强迫别人的婚姻,同时,还使人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下头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从上头的四个主角身上认识到了许多。

焦仲卿:性格冲动、有勇无谋但遵守信义。

我认为,如果不是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诉苦后不冷静下来,想好“台词”再找母亲去理论,或许就不会让刘兰芝被遣走,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杯具。

另外,他所谓的“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根本起不了作用,他连此刻都没办法保护刘兰芝,那以后他如何迎娶刘兰芝呢?再说,焦母此刻已经有如此众多的理由能击溃焦仲卿的心理防线,那休掉刘兰芝以后,她必须会说:你怎样能娶个休掉的女人呢?所以,他的计划只能起到安抚刘兰芝的作用。

虽然有那么多失败的可能性,但焦仲卿到最终还是遵守诺言,去迎娶刘兰芝,这也正是他身上最难得可贵的点吧!
再来看看刘兰芝,这是位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才女,她能够三日断五匹,安守女子的本分,做好女子该做的事情,还会弹箜篌,诵诗书,拥有高雅的爱好特长,并且还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将人生最美丽的姿态展示给世人。

就是这样位有才有貌的有好品质的极品女子,却被焦母遣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在于焦母说刘兰芝不懂礼节,但大家想想,谁见过位弹皇家乐器,能织素裁衣,喜诵读诗书,爱梳妆打扮的女子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呢?可是,也不能说这场杯具与刘兰芝没有点关
系,如果在焦仲卿来迎娶她的时候她能够冷静下来劝焦仲卿再想想办法,可能自我就不会投水自尽,丈夫也不会挂树而死了。

第三个主角是焦母,她是个绝对的反派人物,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固执己见,不顾他人,甚至不管自我的孩子,她看中东家秦罗敷就逼迫孩子与爱人离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第二个缺点是自大,会说自我的孩子是大家子,会说刘兰芝是贱人。

正是她的这两种坏品质导致了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魂去尸长留。

最终个主人公是刘兄,他为了自家发财、自我的荣华富贵,不顾妹妹的感情,逼迫她改嫁,能够说,是他将刘兰芝推向了清池,推向了生命的尽头。

这就是我对四个主人公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四个有个共同的缺点――冲动。

焦仲卿因为冲动,没有冷静思考再去找焦母理论;焦母因为冲动赶走了儿媳;刘兰芝因为冲动说了句“黄泉下相见”便让两个人,两个家庭出现了杯具。

刘兄因为冲动逼迫妹妹改嫁,将刘兰芝推向了死神。

冲动是恶鬼,封建是妖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3篇: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它经过描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杯具,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
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

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

可见,感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终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

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4篇:
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银河璀璨生,鹊桥语咽凝;君梦思霓裳,愿化连理枝;奈何桥相见,彼岸花中蝶;钗头凤曲,叹尽情中事。

感情的水晶球被印着“封建礼教”的车轮碾碎,碎成千万片小的晶莹,那是恋人忧伤的泪滴,那是情侣千疮百孔的心,碎得悲伤,亦碎得迷人,那数万片清澈的水晶里闪烁着忠贞。

感情的青鸟被名为“封建制度”的锁链圈在笼中,青鸟就犹如被折了双翅,那是有情人在渴望笼外的比翼双飞,那是有缘人在期盼终有天能够断开自我身上的礼制枷锁,盼得忧虑,亦盼得心醉,那对双飞的渴望里包含着不屈不挠的勇敢反抗。

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摔碎了给你看,杯具,悲
得壮烈,悲得凄美,悲得惹人垂泪,却不是心伤。

兰芝美,美在情深意重,带着疾风中劲翠竹的忠贞刚毅,不然何来“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的山盟?织女美,美在坚贞不屈,带着冒风霜傲雪梅的情操傲骨,不然何来“莫云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的海誓?玉环美,美在娇羞文雅,带着碧池里媚芙蓉的清新优雅,不然何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期盼?英台美,美在大胆豪放,带着秋风瑟彩香菊的淡雅芳泽,不然何来“情深共生死,愿化双飞碟”的心甘情愿?破碎的感情也很美,美在爱的不完整。

残缺的爱,如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残缺才美,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令人窒息。

孔雀东南飞去,伴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孤苦惆怅,却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爱的口碑,刻写着“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爱的永远忠贞。

长啸声,如鼓如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是东南方向,孔雀高鸣。

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

梳洗将,玳瑁光,严妆精妙惜别郎;妾苦意,君伤离,蒲苇坚韧,磐石无移,依、依、依。

爱甚笃,情悲处,再披红妆泪连珠;孔雀飞,不复归,红豆相思,泪化成灰,悲、悲、悲。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5篇: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的苍凉。

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取了共同殉情。

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

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齐,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

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

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

此刻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

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

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杯具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独独地守着这么的个宝贝儿子。

深闺贯孤独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过,也便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幸福。

时下,却忽然地瞧见儿与媳的卿卿我我,如胶似膝,好不恩爱。

不论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愤怒了!
你听我说,这并非谬论。

张爱玲的《金锁记》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

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门。

丈夫却是患有骨痨,离不得床半步的。

且豪门是非多,这样的生活,
尽管七巧非善男信女,与幸福大概也沾不上边吧。

守到大女长安长大了,要嫁人了,七巧还困着女儿不放。

别人以为是爱女心切吧。

推掉了几个忠实信徒,长安步进了尴尬的年纪,最终遇了那么的个男人,她以为幸福就要到来了!这时,七巧却轻手轻脚地从阴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来。

应对着准女婿,她也许只要轻轻地问候声,甚至仅是牵动嘴角的丝笑就能够了。

然,她没有,轻轻地张口,微微地笑道:“长安还在上方吸着烟呢,再等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苹果让七巧轻轻地抹,碎片散落地。

天明白,为了这男人,可怜的长安早已戒掉烟了!
曹七巧,这母亲,她到底怎样了?难说不是仲卿的母亲心里怀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还魂了。

终究,兰芝还是穿着新娘妆向清池赴身而去了。

这与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坟里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身的嫁妆,漫天的通红,本该都是洋洋喜气的片,然而这轻轻的跃,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却教这切都于瞬间停止了,这美丽举动如流星被定格,在数千年的时间荒野里,数亿人的心灵深处,是瞬间,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6篇:
世间本有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间固有种思念,“牵挂”而已。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随着满天颤抖的繁星,伴着牛马的嘶鸣,兰芝挽住自我对感情的忠贞,举身赴清池。

仲卿心知自我与兰芝永远的分离了,自挂东南枝,用瞬间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记忆。

袭嫁衣,将感情天涯相隔,仅有鸳鸯仰头相鸣,点点相思泪,浸湿了枝枝相覆的梧桐叶,留下的仅有对后人的劝诫。

可谁有以此为诫?谁又遵循着这痛苦而又凄美的劝诫?漫漫长河,又有多少人还坚守着当初“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的忠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够为感情付出切,即使天地反对,也要长相厮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多年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心守着这份坚定双双化蝶。

在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么凄凉?当年紧握红酥手,饮尽黄藤酒的幸福时光早已不在。

此刻呢,相思红唇万般恩情都已付诸东流。

首《钗头凤》换来的仅有对那段记忆的刻骨铭心,对现实的抑郁与惋惜。

蒲苇的时韧,却也留下了如昙花般绚烂的瞬。

它的坚韧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牵挂。

世间本有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人留恋于人生,对
情“忠贞不渝”而已。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7篇:
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因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离,而死亡的这过程。

然而,又是残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在他们殉情之后,也随之涅磐,让当时的社会觉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会被摧毁的,有些事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比如感情。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些杯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

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次又次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转朱户”的佳句与感慨。

于是,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次又次地理解苦难的洗礼。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红楼缘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以至于网上《第次亲密接触》的生死决恋,能够说,人每走步,感情就在人的脚边建起座坟墓,座情冢。

《孔雀东南飞》是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

《孔雀东南飞》是种选取,它用血洗清无瑕感情上沾染的尘世污垢。

《孔雀东南飞》是种觉醒,告诉人们仅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卫。

《孔雀东南飞》是种感叹,哀叹人生苦短仅有珍爱才能在空间隽永。

正可谓:百媚千红只识君,君我不见愁益深。

愿为鸳鸯叹孔雀,告与东西南北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8篇:
鸣蝉放弃了对往日青春的坚守,声蛙鸣苍凉了秋夜冰释的温度,个人孤孤单单坐在窗前,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杯具感情而感叹,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
当春去夏来,夏去秋又来,兰芝的泪水从无断流,也许汇成条小河了吧。

而她却还在坚强的等着、盼着、守候着“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因为感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感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感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也是因为感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样是为了感情,刘兰芝和焦仲卿又演绎了段人间悲情,谱写了曲命运悲歌。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9篇:
鸣蝉放弃了对往日青春的坚守,声蛙鸣苍凉了秋夜冰释的温度,个人孤孤单单坐在窗前,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杯具感情而感叹,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
当春去夏来,夏去秋又来,兰芝的泪水从无断流,也许汇成条小河了吧,。

而她却还在坚强的等着、盼着、守候着“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因为感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感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感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也是因为感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样是为了感情,刘兰芝和焦仲卿又演绎了段人间悲情,谱写了曲命运悲歌。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10篇: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它经过描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杯具,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

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

可见,感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个小缺点,我
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终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

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11篇:
在这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坐在树下,任由阳光从疏密有致的层叶中投下斑驳的影子。

深深呼吸空气里幽菊清冷的芬芳,翻开书,细细品味这份被浓墨锁映的旷古的哀愁――题记
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

这十个字,便诉尽了千年来这份欲语还休的悲哀执着。

我猜想,故事发生在烟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这小小的灵杰之地,发生过太多令人心伤的故事。

那年,他娶她做他生世的妻子,凤袍霞披,对红烛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唇。

他有温柔含笑的脸庞。

新婚的日子,他们总是腻在齐,她为他做保暖的夹衫,天冷的时候,为他披在身上。

他为她画眉,为她许下生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长,焦仲卿的母亲并不喜欢性格刚烈倔强的兰芝,更何况,仲卿竟愿意为了兰芝来反抗自我,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儿子太爱你,这本身,就是种罪。

焦母意孤行休遣了兰芝,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誓言只能让她更为愤怒。

离别总是令人断肠,纵然有“不久当还归”的完美愿望,纵然许下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誓言,可是仲卿怎样也想不到,本作权宜之计的退让,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兰芝被家人逼迫,将她重新许配给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观,没有丝毫退让。

仲卿闻讯赶回,“未知二三里,催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脚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他又气又急,责问她“磐石方且厚,能够卒千年。

蒲苇时韧,便作旦夕间。

”她在马下痴痴望他,只能说出“黄泉下相间”的誓言。

于是,个举身赴清池,个自挂东南枝。

兰芝,当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年,他娶你做了他结发的妻,你们十指相握,以为便是永恒。

你是否面容中带着清澈的笑容,从此之后,那些令你们心伤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们在齐。

谁都明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在齐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比这三个字更令人断肠。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或许是真情感动了天地,天地灵气亦有感知,他们化成了“仰头相向鸣”的鸳鸯。

后人看到的,是他们双宿双飞的完美景象,殊不知,他们为这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我始终不明白,这样的结局,对他们而言,是否是最好的,可是我明白,杯具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你会从心里明白,这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罪,但每个人都成了杯具的主导者,无法改变,也无法逃脱。

而现实生活中的仲卿兰芝,是不可能有“鸳鸯会双死”的机会的。

就像千年后的陆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遗憾。

本以为感情是千古不变的主题,怎料,字字读下来,依旧令人触目惊心,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诉尽了对苦命夫妻的生悲凉。

两情相悦却不能厮守,只能选择赴死殉情,留下“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的旷古哀愁。

而那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现今的世界上空响起,仲卿兰芝,恍惚间我看见你们执手相看的模样,伉俪情深。

是否看见重蹈你们覆辙的陆游唐婉,另个与你们极度相似,却跨越了时间空间的感情故事。

世人皆知,生金戈铁马的陆游,内心里最柔软的伤口,便是唐婉。

不能碰触,旦碰触,便会有饱满的泪涌出。

唐婉抑郁而终43年后,垂垂老矣的陆游老泪纵横的站在菊花盛开的沈园,想起当年她细心的将菊花晾干,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汹涌而来的回忆里哀叹“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而今当我走进沈园,那壁上墨色浓重的两首《钗头凤》总是令人鼻头酸,他们穿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带着浓重的悲伤与斑驳的记忆,和这首《孔雀东南飞》齐,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摊开在我们面前。

恍惚间,我总是看见
江南的烟雨里,仲卿兰芝的身影与陆游唐婉渐渐重合。

事隔千年,媳妇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

而世人就像扑火的飞蛾,就算明白没有结果,却还是愿意放手搏,我们的故事,总是被不样的人演绎,就算相隔了千年,也无法摆脱杯具的命运。

而众生多情,在这同样的故事里此起彼伏,怎样都不愿意醒来。

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难以理解的封建礼教,使人们在平淡的生活里,拥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杯具,切杯具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结束。

完美的东西被慢慢撕碎,生活并不是帆风顺,生死悲喜的距离,可是是念之间。

当我们走过漫漫长路,停下来才发现,有的事情,不管你怎样努力,都在开始的时候注定了结局。

只是,我们在无法泯灭悲痛的世界里,生生世世说情,年年岁岁说相思,那样缠绵难熬的伤口,我们总是学不聪明,前赴后继的在红尘是非里打滚,再带着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离开。

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爱是不变的主题,所有的伤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纠纷,又都因她而得到解决。

这些都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

它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我们是那样有血有肉的在这个世上活着。

那些陈旧的,泛黄的,破碎的往事,是我们骨子里的执着与沧桑,在我们的骨血里,做着亘古的流动,生生不息。

纪念孔雀东南飞,也是纪念,我们世间每个人,都将承受的悲哀与执着。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12篇:
不好意思,忘准备本了。

先打出来,然后改日抄上。

《孔雀东南飞》,我先看的译文。

我看下来,认为这文章写得太有感觉了,于是翻书去找原文,才发现这竟然是1500年前的篇叙事诗。

惊讶之。

问题1,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个就行了,所以想说说第2个。

本文的环境是封建礼教下约束下的社会氛围,这就决定了本文以杯具收场的命运。

我觉得非要站在此刻的立场上,给他们找个出路,并不能还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画蛇添足。

我觉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为,感动了读者,是因为,从这种誓死抗争的举动里,能完整地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舒服的深恶痛绝。

焦刘二人对爱的向往与执着,能超越当时的风气,着实难得可贵。

死能将这种弱势的,摇摆的感情得到超脱与永存,何尝不是种梦想的选择?
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地着墨与如何与腐朽抗争,隐约中更具表现力。

将焦刘二人对世态的无奈之情,对命运的迷茫之情,对选择的无助之情,浓缩在几句哀而不伤的对话中,言简而意赅。

或者又介于诗的载体,使整篇文章平实而又有活力,节奏舒缓而紧凑。

我对诗的感觉就是让自我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让自我瞬间的情感凝为永久。

文章的主旨和色彩,
并不需要在创作时刻意去调和,因为这种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却完整。

我喜欢这种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没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这种鸟,是在开屏时才被人们了解了它们的美丽。

焦刘之间的爱,也是在舍弃了物质的约束后,才能在意识领域得到开屏。

枫叶的飘零,刺鸟的悲鸣,没有人会阻止这些残酷的美丽发生,可偏偏到了人这自称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贴合伦理道德了吗?我想,被质疑的是达成美丽的方法吧?为了到达某目的,人们会瞻前顾后,费尽脑汁地算计,然后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

但这样得到的美丽,不是纯粹的,不是被传颂的。

那些被人们所记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质约束而追逐到的成绩。

牺牲是惨烈的,也正是这些惨烈的牺牲才让我们懂得珍惜。

珍惜这种献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浊的躯壳。

不知是哪时哪刻,错误的概念变得根深蒂固。

寻找出路等同于逃避,我羡慕他们能勇敢的应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俳徊。

勿惜来时路,方能永相随。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第13篇: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杯具感情而感叹、而惋惜,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