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习俗
高中政 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部分是一个丰富而多彩的领域,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梳理: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1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旗帜。
②A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B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2.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内容结构知识详细总结
《文化生活》内容结构《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是什么。
本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主要为全本教材提供基础性的认识。
本单元讲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
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认识。
本单元包括两课。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
第1框题“体会文化”主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概念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文化概念。
第2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本课有三个问题需要把握:第1个问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把握这一文化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
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政治即是生活
政治即是生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政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复杂的领域,但实际上,政治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我们每天的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医疗保健、教育等方方面面,政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首先,交通出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交通政策的制定和执
行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体验。
政府的交通规划、公共交通建设、交通管理等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出行方式和出行安全。
因此,政治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食品安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政府的食品监管政策、食品
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健康。
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直接决定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
再者,医疗保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方面。
政府的医疗政策、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服务的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状况。
政治决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福祉。
最后,教育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质量的保障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政治决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
因此,政治即是生活。
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直接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们应该关注政治,参与政治,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未来,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幸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政治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社会常识基础知识
社会常识基础知识社会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掌握社会常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些社会常识的基础知识。
一、政治常识1. 国家体系:国家是由政府和人民共同组成的,政府是国家的管理机构。
国家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机构,分别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法律和审判案件。
2. 政治制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如议会制度、总统制度、君主制度等。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对国家的管理和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3.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国家管理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和行使。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政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原则行使权力。
二、文化常识1.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传承并留存下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产。
如古代建筑、传统乐器、民间艺术等,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身份。
2. 文化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
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与繁荣。
3. 礼仪习俗: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礼仪习俗。
了解并尊重不同的礼仪习俗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避免文化冲突。
三、经济常识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为基础,自由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分配,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 货币制度:货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货币交易的媒介和价值的尺度。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货币制度,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
3.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经济发展程度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来进行评估。
四、科技常识1. 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指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 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
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 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在拉美和亚洲,一 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 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 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 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 导人 。
思考:歌 星、影视(参 政)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影视巨星的施瓦辛格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 新州长
2、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想一想: 你知道影响选举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吗?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 式) 在中东,许多国家的人民反美情绪虽然强烈,白天在街头 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晚上照样看美国大片。美 国流行文化对中国的入侵也是非常迅速的。金黄色的麦当劳 ‚M”招牌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最显眼的广告之一。肯德基、必 胜客的生意在中国也越来越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更是中 国饮料市场上的‚大哥大‛,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更是深 得年轻人的青睐。 人们在吃喝玩乐中享受着西方文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文化渗透,要比动用飞机、导 弹发动的战争更有效。文化渗透,会使别的国家丧失民族特 性,丧失自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的观念与制度。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想一想:三个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共同 说明什么道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一、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 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 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 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材料二、2010年,我国25至5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为7.97年,而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 英国为11.9年, 德国为13.5年。统计表明, 25至6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 以上水平。 材料三、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家电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利 润,有60%~70%是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企 业所获得利润,50%左右来自技术创新,而我国只有20%。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政治、经济和生活是人们不可避免的关注领域和生命支撑点。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还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知识。
这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为了将来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而必修的课程。
政治知识首先,政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组织领域的一切事务及其管理。
我们应该掌握国家和政治体制、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政治参与和选举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制度、选举制度和政治运动,并注意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现代政治思想,例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权利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注重公民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经济知识其次,经济是指人们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活动。
我们应该掌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市场情况和经济政策,并注意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个人理财和投资的知识。
我们应该注重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加强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掌握必要的投资知识和技能,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生活知识最后,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领域的一切事物。
我们应该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交礼仪、法律和人权、环境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注意保护环境和健康,并加强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交礼仪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政治、经济和生活知识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和必修课程。
通过了解、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世界、发挥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我们在这些领域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我们将成为人生旅途中一名出色的人。
深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精神文明等)
市情概貌【历史沿革】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距今四五千年前,即中原地区的夏、商年代,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已聚居着与中原民族不同的部族,这些部族种类繁多,被称为―百越部族‖。
生活在深圳区域的百越部族称为―南越部族‖。
他们善于捕鱼、航海,甚少农垦。
深圳是古代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也是百越部族聚居繁衍的地方。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深圳隶属于南海郡。
公元331年,即东晋咸和六年,朝廷设东官郡,辖宝安、海丰、兴宁等六县,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州、潮州一带。
当时宝安县辖地涉及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东官郡的郡治所在地就设在宝安县内的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朝廷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仍在南头。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县治从南头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稍后,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庞大的军事机构——南头寨,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有―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之说。
明朝初年,中国出使南洋,舰队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的天后庙祭祀祷告,方可成行。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义,新设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
公元1842年7月24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新安县的香港岛被英国占领。
公元1860年1月11日(清咸丰十年),新安县的九龙半岛也因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
公元1898年4月2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将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
此后,新安县原有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成为英国殖民地。
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因新安县与河南省的一个县同名,为免混淆,又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是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等。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并进一步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
了解本国的政治制度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中国,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每个公民都有参加和管理政治制度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自己和社会的公正权益。
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公民们需要持续关注政治制度的改革进展,了解政府机构的修改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法制的基础。
法律法规涵盖了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法律领域,旨在规范社会行为,保护公民权利。
每个公民都需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其他公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此外,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修订,公民需要跟随法律法规的发展,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人权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公民权利是人权的重要体现。
公民权利是由宪法、法律和社会习惯所保护的,包括了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财产权等等。
公民义务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义务包括了支付税款、守法遵纪、保护社会安全等等。
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不仅可以保护个人权利,也是公民应有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一项关键的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人民行使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人民利益,对国家事务进行处理和管理。
人民代表大会还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作为公民,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政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包括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性。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发展形成的。
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
2. 政治制度(1)国家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领土、人民和政府的统一体。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国防。
(2)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形式、决策程序和权力机构。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总统制、议会制、君主制等。
3. 政治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市场竞争、自由议价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对经济进行集中管理和计划安排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指导、生产要素的公有化等。
二、文化1. 文化传统(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包括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2)世界文化世界文化是指全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遗产,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等。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互动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创新(1)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民众生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2)文学艺术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拓展文化领域的创新空间。
文学艺术创新对于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活1. 生活方式(1)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是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和疾病。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政治、文化和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以下是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
一、政治知识1.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的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等。
常见的政治制度有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2.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行使管辖和管理社会的权力。
政治权力可以通过选举、委任、继承等方式产生,可以通过宪法、法律等约束和控制。
3.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事务的行为和态度。
政治参与可以表现为选举投票、政治示威、政治咨询等形式。
4. 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治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结构。
常见的政治体系有单一党制、多党制、两党制等。
5.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包括外交关系、经济合作、军事联盟等。
6.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政策制定、经济改革等问题。
二、文化知识1. 文化定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标志和遗产。
文化包括社会习俗、艺术、宗教信仰等。
2.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内容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社会大众。
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媒体、教育、演艺等途径实现。
3.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内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多元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4. 文化衍变:是指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化和演变。
文化衍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等因素推动。
5. 文化传统:是指人们在历史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6. 文化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改变。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三、生活知识1. 生活方式: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习惯、行为和态度。
生活方式可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发展。
2. 生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和条件。
政治文化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文化交流、社会互动等方方面面,构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治活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文化交流促进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的更新,社会互动则推动着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这些活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政治方面,人们通过选举、政治参与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诉求。
政治活动的开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
政治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多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在文化方面,人们通过文学、艺术、传媒等方式来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
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品位。
政治文化生活的多元与包容,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交流空间。
在社会方面,人们通过社交、公益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社会互动和服务。
社会互动不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政治文化生活的和谐与稳定,为人们提供了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政治文化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品位。
政治文化生活的多元与包容,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参与机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政治文化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
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丰富多样,涉及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组织和运行的基础,包括不同政体、政权形式、选举制度等。
世界上常见的政治制度有民主制、专制制、议会制和总统制等。
2. 政治理念:政治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政治目标、价值观和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常见的政治理念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等。
3.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运作的活动。
政治参与形式包括选举投票、参政议政、示威游行和政治组织活动等。
4.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差异很大,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威主义与权力制衡等。
5.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常见的政府机构有国务院、国会和宪法法院等。
6. 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指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领域,包括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这种关系的学科。
7. 政治传媒:政治传媒是指传播政治信息和影响政治舆论的媒体机构和活动。
政治传媒形式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和政治宣传等。
8. 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和决策者在具体问题上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包括内外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等。
9.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是指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重大改变,常常涉及政治革命、政党更迭和制度改革等。
10. 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公民权利和责任的重要方式,可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表达和实现。
政治参与对于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实际作文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实际作文《社会政治》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社会政治吗?其实呀,社会政治就像我们班级里选班长一样。
比如说,在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大人在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努力工作。
他们要决定怎么建更多好玩的公园,让大家都能开心地玩耍;还要决定怎么让马路变得更宽,这样车子就不会堵啦。
就像我们选班长,得选一个能为大家着想,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人。
那些为我们城市做决定的大人,也要想着怎么能让我们过得更幸福、更安全。
你们说,这是不是很重要呀?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社会政治。
想象一下,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大班级。
有一群叔叔阿姨在管理这个大班级,他们要想办法让大家都能上好学校,有好吃的东西吃,生病的时候能很快好起来。
比如说,他们决定在学校旁边建一个图书馆,这样我们就能读到更多有趣的书啦。
还有,他们让警察叔叔变得更多,这样坏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这就是社会政治,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经济》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买到喜欢的玩具和好吃的零食呢?这就和经济有关系啦。
比如说,爸爸妈妈上班工作,就能赚到钱。
然后用这些钱,我们可以买新衣服、新鞋子。
还有哦,我们家附近的超市,里面有好多好多东西。
超市的老板要进货、卖货,这也是经济活动。
经济就像一个魔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经济。
大家都去过菜市场吧?那里有卖蔬菜、水果、肉的。
卖东西的叔叔阿姨们通过卖这些东西赚钱,这就是经济的一部分。
再想想,我们过年收到的红包,那也是钱呀。
爸爸妈妈会用这些钱给我们买学习用品,或者带我们出去玩。
经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又有趣!《文化》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文化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箱。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我们贴春联、放鞭炮,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
还有端午节,大家一起包粽子,可有意思啦。
我们的汉字也是文化哟,每个字都有它的故事。
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有趣!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来说说文化。
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
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谈谈生活知识点。
生活是我们日常的生存状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和生活技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不得不谈论的是饮食健康。
在当今社会,饮食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过度的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和各种相关疾病,这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其次,要避免过多摄入含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甜点、炸鸡等。
此外,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适度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证身体的需要得到满足。
最后,要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对于肾脏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饮食健康,生活中的运动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往往会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
而长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生活中的睡眠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个话题。
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工作压力大,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们出现头痛、精力不集中等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总之,生活中的饮食健康、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这些生活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政治知识点。
政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国家、政府、民众等多个层面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决策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一些政治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性安排和实践程序,包括国家的组织和权力机构等方面。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生活学问点总结: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局部。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殊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承受学问文化教育而逐步造就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表达出来的。
留意: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缔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广义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学问, 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 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特别丰富的形式,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展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根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必须的文化由必须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又反作用于必须的政治、经济, 赐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留意:经济开展是文化开展的根底, 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开展始终与经济的开展亦步亦趋, 不能简洁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 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 物质条件差一点, 精神文化就不行能搞好的观点, 不符合历史开展的事实, 是不正确的。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安康与腐朽之分。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也不同。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根本特征, 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开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总结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总结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治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往往是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国家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文化,它不仅是我们的保障,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内容。
因此,本文将围绕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是政治文化生活中最基础的内容,它关涉到我们对政治的认知和理解。
政治思想教育可以借助于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等形式进行,重点在于培养公民关心国家、支持国家、拥护宪法的思想和意识,加强对国家历史、国民性格、政治理念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同时防范和抵制各种可能有害于国家和社会的思想和行动。
二、法治观念教育法治观念教育是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公民行为的重要准则。
法治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等。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法律、关注司法案例、参与公共事务等方式提高我们的法治观念,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民主文化生活民主文化是政治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民主政治环境下,公民具有自主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可以自由地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些基本的民主权利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也为社会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政治,参与公共事务,以及支持社会各界的民主发展,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良好的政治风气良好的政治风气是政治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构建良好的政治风气,它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及加强对各种不良政治现象的预防和打击,包括贪污腐败、权力滥用等。
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勤政廉政、诚实守信、文明健康的政治风气。
构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现实的文化节日习俗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喜庆的灯笼。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们则穿上新衣服,兴高采烈地放鞭炮。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佳肴,分享着一年来的喜悦和收获。
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钟声响起的那一刻,烟花齐放,照亮了整个夜空。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互相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
春节期间,还有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收红包等习俗,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端午节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有红枣粽、豆沙粽、肉粽等各种口味。
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和馅料,包出一个个美味的粽子。
赛龙舟则是一项非常激烈的水上运动,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场面十分壮观。
端午节还有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每到八月十五,月亮格外圆,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月饼有各种口味,如五仁、豆沙、蛋黄等。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亮,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还有猜灯谜、玩花灯等习俗,这些活动让我们在欢乐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
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扫墓、踏青,缅怀逝去的亲人。
重阳节则是敬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为长辈们送上祝福。
这些文化节日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传承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它们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政治、文化、经济与习俗-读严昌洪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已经逝去的一百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如此的漫长,又是如此脚步匆匆。
从皇帝高坐龙台,帝制威严,转瞬辛亥革命爆发,旧的王朝一夕而崩。
民国建立,旧的官僚,新的面目,民主共和未能如期而至。
国民革命,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时政大局恍如轮转。
起于工农之间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从新民主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逐渐将中国从革命、集体化和计划经济的封闭时代引向全球化的道路,“与国际接轨”成为今日时代共语。
治乱变动之间,或是英雄建功之时,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艰难时世,生存或生活,都堪称为对生命的一种考验。
前言之时局,即为他们生存的时空环境,他们别无选择。
或荣或辱,或土或洋,或贫或富,或喜或悲,或生或死,对他们来说都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
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他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习俗礼仪等等,都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烙印。
他们的生活,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具体生动的样式和内容。
在后世的历史记忆之中,他们的社会生活理应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主题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惟其如此,历史方不是社会科学方法解构后支离破碎的断块,也不是逻辑重构后毫无生活气息的“客观规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变迁的窗口。
①通过“放电影”式的图文叙事,作者以十二章的内容分述服饰潮流、饮食文化、居住条件、交通设施、婚姻礼俗、两性观念、慈幼养老观念、丧葬制度、岁时节日、娱乐活动、社会保障、社会风尚改良等主题,涵盖了事关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每一专题之中,又以历时性为线索,详述自清末、民国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渊源流变与时段特质。
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的主轴之下,对于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政权主体下的民众生活习性又有区别性的表达。
全书架构明晰,完而不漏,要而不繁,娓娓道来,成功地将“生活”这个大世界(刘志琴序言语:“生活是个大世界”)装入到洋洋五十万字的文本之中。
作者所认可的社会生活史,带有浓重的专门史的特色,强调研究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尚及生活状态演变过程,文中所论也大致不出当前史界大多学者之共识。
不过,作者之所以起宏愿撰写这本著作,似有其特别关怀。
从其自撰前言来看,作者对于中国史学界在社会生活史方面之研究现状仍不满意。
社会生活史自①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49年前就有柳诒徵、陈东原等先生加以提倡,本应有长足发展以弥补传统史学之不足而成新史学之亮点。
不意在1949年后,反因过度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史学原则,满足于以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观点来解释历史。
结果在造就政治史的“辉煌”之时,最体现“人民”的生活形态的民众生活史却疏忽于外。
与海外汉学及港台史界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度及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大陆学界相形较逊。
近年来,近代史学界热倡“新社会史”、“眼光向下”、“下层社会”的研究主张,对于民众的社会生活关注度大为提高。
本书的推出也可以说是对这一趋向的回应。
对于作者自身而言,一直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且已有《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近代社会风俗史》及《中国鼓文化研究》这样的佳作问世,无疑为这本综合性的著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①作者想要回答的问题虽从学科角度可以解释,但更为深入的关怀还在于作者试图对于跨越一个世纪的历史记忆的裂痕进行连结。
将当下的中国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相比,固然是时变世易,“换了人间”。
就是将当下中国与十年、二十年前的生活相比,也恍如隔世。
在发展与进化的梦想下,中国已经经历并且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
现在的少年与青年很难去想象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状态,而在现在社会中坚的中年一代及老年人的心目中,今昔对比是如此强烈,常常令之慷叹不已。
隔代人的生活记忆是如此不同,若时间更长呢?一个世纪,似乎足以将今日之中国与过去之中国隔离,今日之充满“现代性”的生活似与“旧中国”格格不入。
这些疑问对一般民众来讲并无实际意义,但对于治史者而言,却不应容许这种历史记忆的“代沟”存在。
随着视线移转,本书打破了中国大陆史学界惯常以时段划定研究领域的习惯,不以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及当代史的时间点为局限,将整个二十世纪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
这既符合社会生活变化中虽速而缓、虽明实暗的特点,也可以弥补现有分段式研究的不足。
也可以回答诸如同样的人群,在重大的时局转换之后,是否过着不同的生活?如果是,人们又是如何顺应其变的?1949年前后,在“旧”中国生活的人又是如何过渡到“新”社会的呢?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人群的自动抉断,还是外界压力下的集体行为?从革命激情满怀到经济建设中心,从“四个现代化”的畅想到小康社会的实现,生活的“现代化”到底是如何行进的呢?在“急剧变化”、“逐步改善”、“更新换代”、“悄然变化”、“有限变革”、“花样翻新”、“不断进步”(见各章标题语)的变迁大势下,何者剧变,何者渐变,何者不变,何者回归?此类问题,很难从一个时间点上找到答案。
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正是回答今日中国与过去中国、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之间关系的路径所在。
作者跨越政治定格及时间畛域的论述,让我们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生活脉动及其内在动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①严昌洪:《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严昌洪、蒲亨强:《中国鼓文化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可以说,作为通览性的社会生活史,本书的出版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一个很好总结。
笔者想要作进一步评说的,是本书作为一本是专门史特色鲜明的社会生活史著作,是如何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习俗变迁的。
或说,民众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习俗具有怎样的形态。
对于民族国家和个体民众而言,一个时代之政治、经济、文化及习俗变迁显然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前者,相关领域的改革或变动是推进国家改变现状、谋求进步的基础;对后者而言,其生活与社会主流变动是否同气连枝,则视个体或人群之社会地位、自我定位、生活区域、知识水准、既有风俗等因素而定。
但是,生活总是基于人的生存环境而改变,“生活”与“社会”,难以分离。
在史学研究之中,书写民族历史与书写民众生活,虽有立意角度之不同,其实也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通篇所言虽是日常生活,但行文解喻之间,可以清晰见到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在其中的作用力。
先谈政治。
民众居家过日子,“侃大山”,泡茶馆,可以高挂“莫谈国事,莫言政治”,但实是抛不开“政治”这面在城头不断变换的“大王旗”。
自晚清至当代,中国在政治领域内的变革最为显见。
政权更迭频繁,革命风暴起伏,民族运动激荡,普通人可以不参与革命与权争,但是政治变动却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自文中论述可见,在发辫服饰的改变、婚姻法规与婚姻礼俗、计划生育政策、丧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风俗改良等方面,都可见到政治变动及国家权力的影响。
不过,梳理作者观点,可发现政治对生活的改造力有两点至为显著:其一,因政权更替带来社会制度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各阶层民众的价值观及生活取向;其二,政党在建立政权后,往往依据自身所主张之意识形态来强力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不同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及“政治权力中心的多元化”使近代的社会生活走出一体化的格局。
(P518)在帝制时代,皇权独尊,社会以科举是尚,讲究身份等级,三纲五常为礼教之本,长辫满装为常见装扮。
但在民国以后,推行礼制革新,服饰礼仪均出现新的变化。
在国共相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倡导平民化、革命化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积极向上,呈现出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面貌。
在1949年后,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意识形态全面渗透到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诸如个人的服饰、喜好、举止,均与个人之政治表现联系在一起。
可见,政权的变动在社会生活的阶段性变化中,虽然不是区隔的惟一标准,但也是生活方式转折的重要分界。
之所以如此,当然与近代政党及政权所持的改造国家的理念有关。
国民党推行的“新生活运动”,共产党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反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都是如此。
在政府所推行的举措中,如提倡剪辫放足、婚姻平等、改革丧葬制度、改良社会风尚都值得肯定,但对于过分将政治及意识形态泛化到社会生活之中的举措,则值得深思。
政党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性”,是否必须将“日常生活”全部纳入?从生活的角度反观政治,则会发现政治泛化所造成的“蓝色蚂蚁国”、“生活标准化”等现象的弊端。
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活领域不断走向开放,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但是生活的自由度无疑大大增加。
这说明,即使在选举、参政等成为生活内容的时代,生活也仍然可以保持自由的空间。
笔者对作者在分析政治与服饰关系时说的一句话深为赞同:“政治远离服饰”,“中国服饰习尚终于达到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界,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活步入了正轨。
”(P43)在这一百年里,经济领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活的进行式,工业化及由此而来的就业、消费的力量不容小觑。
就业及消费虽然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经济建设运动这些国之大计的决策与民众无直接关联,但是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题的经济发展进程通过民众的就业和消费与个人生存及家庭经济紧密相联。
工业化为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条件,也为民众的生活消费提供新的产品。
职业变动改变着民众的求生手段,收入水平则决定了民众消费的层次。
交通设施、居住条件无不与经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联,服饰装扮、节日设置、娱乐休闲,也与民众的生活水平切切相关。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方式。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经济短缺,中国人过的是凭票供应的生活方式。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收入提高,消费自由,产品丰富,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多彩。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品牌成为不少富人的追求目标。
同时,在作者以官民、贫富、城乡等标准对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行细分时,就肯定了财富的分配与阶层变动及生活习性的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民众经济地位的两极分化,扩大了风俗演变的地区差别和阶级差别”。
(P520)这提醒我们,如从民众生活的角度来衡量工业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也会有新的思考。
近代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造就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工业化也通过就业和消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因为地区布局不均、劳动保障不力,民众很难说在经济进步之中享受到了公正的待遇。
在1949年以后,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长期以国力增长和工业积累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民众的消费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家将民众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民众的可支配性收入增长,对于时尚的追求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