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08)、电子信息类(0807)、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一.专业介绍1.办学定位:本专业基于XX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和国际化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途径,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特色优势:坚持“多元协同”,开展“资源共建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建设,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办基地,充分发挥地处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区位优势,使该基地兼顾校园人才培养和企业业务功能,使之高度融合,互为增值,既提升这些设备资源的社会利用率,又实现设备资源的人才培养价值。
3.就业与发展(包括就业领域、研究生阶段研修学科和职业发展预期):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微电子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学位。
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够承担项目规划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从事微电子学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具有解决多种工程技术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毕业生能够在微电子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目标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立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开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开展与安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微电子技术根本理论、技能与最新技术开展动向、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芯片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受到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电子产品开发的根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微电子设计和生产领域及各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根底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根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分析及测试所必需的根本理论和法,具有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幅员设计等根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面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法;2.熟悉集成电路设计的CAD系统,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及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等技术,具有应用EDA工具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的技能;3.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幅员设计与可靠性分析的根本能力;4.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理论,具备从事微电子生产线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5.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根本知识,适应在相应工作领域〔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需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根本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前景、最新开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开展状况;8.熟悉电子产业政策、国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微电子组装、微电子产品可靠性制造与检测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在微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与组装过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工艺制造、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微电子科技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善良诚信,做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积极乐观,身心健康。
2.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微电子制造技术、微组装工艺、质量与生产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微电子产品互连技术、微电子系统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技术等,了解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
3.具备一定的微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及系统综合等研究能力;具有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利用现代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通过微电子工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初步解决该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全日制4年;修业年限:3年至6年。
四、主干学科主干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五、相近专业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六、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微电子概论、电子工程材料、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制造技术、机械学概论、传感器技术、微组装工艺、微组装设备应用及维护、电子产品工艺设计基础、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等。
微电子产品互连技术方向课程为微电子封装技术、混合微电路技术、测试与检验技术;微电子系统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方向课程为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电子产品失效分析概论、环境试验与电磁兼容试验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部专业代码 080704 校内专业代码 0619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党的培养教育方针,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测试等应用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产品设计、设备制造和维护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如下:1.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服务国家和社会。
2.能够利用各类资源,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上述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项目管理工作。
3.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能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4.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性行业发展,学习、掌握和发展新兴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微电子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该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得出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解决微电子领域工程问题。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电子学、微电子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包括创新设计、专业实践、创业训练等综合性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设置模拟设计、数字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设计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电路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半导体器件实验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训课可以设置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过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课可以设置为微纳加工技术实践、光电子器件制备实践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和工具,掌握实验技术和加工工艺。
设计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器件设计等,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项目,邀请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接触产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程经验。
学校还可以设置实习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2023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坚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能够在半导体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微电子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制造等方面从事各类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熟练掌握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受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0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半导体工艺器件、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和封装等相关专业领域,能够从事相关领域工程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如下: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2.具备创新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4.具备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夏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多变的技术挑战;5.具备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H)智育方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熟练掌握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受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制:4 年
五、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6 年
六、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方向通过学习薄膜物理与技术、半导体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半导体 光电子技术等课程。在高功率半导体光发射器件设计与制造、有机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 等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能力。 专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方向通过学习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逻辑电路设计、集 成电路 CAD 等课程,在成像与显示系统、全波段多模式图像融合等系统所涉及的相关专用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等能力。
3 48 48
4 64 6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0704 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较强的 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微电 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010711038
基
010711039
础
010711040
课
010711025
150411027
形势与政策 大学外语 高等数学Ⅰ 数学实验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力学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原子物理学 大学物理实验Ⅰ
体育
2 128 60
15 244 244
12 192 192
0.5 1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学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半导体基本理论、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能在微电子工艺流程、芯片设计、测试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开阔科学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4.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学位、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本阶段学制2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75学分。
五、核心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综合实验。
六、学位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综合实验。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八、有关说明1. 课程修读指导专转本学生在修读本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课之前,须具备专科阶段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2. 通识公共选修课程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任意选修不少于2学分(选择和本专业学科不同类的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转本)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专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日期:日期:。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制造与测试微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扎实的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艺制造技术,能够参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3.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中协同工作。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EDA工具的使用。
3.微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制程技术,掌握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工艺步骤。
4.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可靠性:包括微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技术。
5.微电子器件应用与系统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系统设计,掌握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
四、学习过程1.课堂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验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的实践活动,进行微电子器件的制造、测试和应用等实验研究。
3.项目实习:学生需要参与相关项目的实习活动,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接触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4.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等。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及创新精神,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电路与系统的设计知识,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器件工艺设计与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VLSI制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新型设计软件;3.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以能适应在相应专业(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工作要求;4.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5.了解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84学分方可毕业。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特色课程: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修业年限为4年,采取弹性学制,可在3~6年获得全部学分,完成学业。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二、专业代码:********三、学制:四年四、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了解世界先进微电子学前沿发展,能结合市场需求实际从事本专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掌握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全面设计(包括IC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应用型微电子学高级专门人才;六、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1.专业特色本专业在保证基础课的前提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以培养微电子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满足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为振兴中华奋斗的理想、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又具有良好的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工艺技术。
使学生受到微电子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微电子学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基本能力的四有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微电子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熟悉设计与测试步骤。
(3)掌握工艺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规程。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制造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器件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相关文献。
(6)了解微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七、主干学科微电子学八、主要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原理与技术等。
我对微电子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解及自身规划
我对微电子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解及自身规划方案理解●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本专业毕业生尽管是工科毕业生,但是针对所学专业内容,适当地阅读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社科素质,对于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有莫大的好处;另外越是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岗位,越是要求个人品格过关,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触犯法律。
●(2)具有从事微电子领域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由于微电子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通晓相关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从事微电子领域工作也要具有相关的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理论知识是一回事,如何运用它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微电子基础实践学习经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对于微电子这种专业学科来说,其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制作,生产,调试,而这些都是建构在工程试验的过程中,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如果有系统的微电子基础实践学习经历会非常有帮助,在系统和过程的设计过程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的能力也应具备。
●(5)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并能考虑法律法规、人文社会因素及其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工程设计和开发的过程能达到成功的目标必须协调团队成员,组织调解能力,团队意识可以让每个人的绩效发挥最大效果,另外,法律法规,人文社会因素,以及对客观社会的影响,基本创新方法,创新意识,也是影响工程成败的因素。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型微电子技术专门人才。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受到微电子技术的基本训练,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微电子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较强的竞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后,能够从事微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微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培养要求2.1 知识结构要求: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知识,系统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基础,受到良好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过程训练,具备一定的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知识和能力,了解相关专业(如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对芯片和器件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微电子技术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
了解微电子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了解一定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芯片和器件的需求2.2 能力结构要求:具有现代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2.3素质结构要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微电子技术专业职业道德具备求实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微电子技术及其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知识产权意识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作为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的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从事微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微电子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半导体器件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与集成、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微电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原理、设备与工艺、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2.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器件模拟和数值模拟能力;3.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测试;4.能够进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了解系统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6.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协作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
2.核心课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系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能力。
四、专业实践与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专业设置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微电子学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器件制造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2.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
3.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设计、实施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5·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一、专业简介:该专业是为适应电子信息时代对微电子学的需求,适应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微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适应微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培养微电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多学科结合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基础,并具有半导体材料、器件及集成电路的专门知识,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能从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
在学完物理学基础课的前提下,继续学习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设计、集成电工艺等微电子专业课。
四、核心课程:本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实验、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基础物理实验(Ⅰ) 、 基础物理实验(Ⅱ) 、 基础物理实验(Ⅲ) 、 综合物理实验(Ⅰ)、综合物理实验(Ⅱ) 、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电子实验.六、毕业学分:总学分:153学分七、修业年限:4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 分学 时占总学分百分比必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133292451+20周73986.92%18.95学科基础平台课程4173626.80 专业基础课程3257620.91 专业必修课程2340015.03 实践环节不含实验课程820周 5.23含实验课程000.00选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032016013.08%6.5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348 1.96 专业选修课程7112 4.58 毕业要求总合计1532771+20周100%十、课程设置清单(见下表)微电子学专业(大类)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总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sd0281024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050道德与法律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150马克思主义原理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25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2924考试课外5sd031100 (1-6)0大学英语8240128考试1、2自主学习112 sd029106(3-6)0体育(1-4)4128128考试1、2、3、4 sd01310010大学计算机3643232考试1sd06910010军事理论23232考试2sd090100(1-6)0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1-6) 1.57224考查1-6课外48小 计2973951232课外19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00051国学修养类232任选2学分00052创新创业类232任选2学分00053艺术审美类232任选2学分00054 (00056)人文学科类(或自然科学类)232任选2学分00055(00057)社会科学类(或工程技术类)232任选2学分小 计10160物理学院·066·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7·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组348全校任选3个学分小 计348学科基础平台课程Sd009201(2-3)0高等数学(1-2)101601601,2Sd00920070线性代数II 348483Sd01120010大学化学I 348484102001510力学464641102001610热学464642102001010电磁学464642102001210光学464643102001710原子物理学464644102001320基础实验(Ⅰ) 1.548481102001420基础实验(Ⅱ)264642122000720基础实验(Ⅲ)1.548483小 计41736576160专业基础课程103100410理论力学464643103100710模拟电路464643103100820模拟电路实验132323103101110数学物理方法464644103100210电动力学464645103100510量子力学I 464645103101010热力学统计物理464646103101410固体物理464646103101220综合实验(Ⅰ) 1.548485103101320综合实验(Ⅱ)1.548486小 计32576448128专业必修课程物理学前沿专题232326103200310半导体物理464646103200110半导体材料232326103200210半导体器件物理464647103201410集成电路原理464647103201210集成电路工艺232327103202020微电子实验264647103201310集成电路设计348487小 计2340033664选修课程选修课组7112112小 计7112112实践环节军训03周1实习11周8毕业论文(设计)716周8小 计820周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表二]类别课组号专业课组名称课 程 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专业选修课组微电子选修课组算法语言348483算法语言实验132323 103301910计算物理464644103302020计算物理实验132324103302410数字电路464644103302520数字电路实验13232410330101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34848410330112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132324103302810微机原理应用348485103302920微机原理应用实验132325103303210微机控制技术348485103303320微机控制技术实验132325103302320实时测量技术132325103302610铁磁学464646103303010压电铁电物理464646103300610传感器技术232327103301210电介质材料与器件348487103302210凝聚态物理导论464647103300310半导体器件设计与仿真348487小 计47864640224物理学院·068·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10T)一、专业简介: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Ⅰ.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案、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 , , , , , , , , .二、基本规格要求Ⅱ.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 , ;. , , , , , . ;. , , , , . ;. , .三、培养特色Ⅲ.本专业以微纳电子材料和工艺为基础,以微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为核心,以集成电路设计及其系统应用为方向;坚持理工结合,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基础应用”与“器件系统”相结合的综合思考及横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微纳电子材料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人才。
, , , , . “”“”, , , .四、主干学科Ⅳ.电子科学与技术五、学制与学位Ⅴ.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学时与学分Ⅵ.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案环节)要求:学分。
( ):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允许用其他课程学分进行学分冲抵和替代。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学分。
: ..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集中性实践教案环节周数与学分. 课外学分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技能与最新技术发展动向、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芯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电子产品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微电子设计和生产领域及各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
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分析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集成
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 熟悉集成电路设计的CAD系统,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及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等技
术,具有应用EDA工具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的技能;
3. 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VLS)版图设计与可靠性分析的基本能力;
4. 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理论,具备从事微电子生产线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
5. 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适应在相应工作领
域(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需要;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
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
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
业发展状况;
8.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理论、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线路、半导体物
理学、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等方面的课程、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子线路实
验、信号与系统实验、C语言实验、单片机系列实验、PCB工艺实验、微电子系列实验、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实验、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程设计(电子工艺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路CAD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EAD技术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教学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
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70学分。
微电子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微电子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微电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学时、学分分配表及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