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
1.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解析:选A A .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
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
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
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 2+O 2=====放电2NO,2NO +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HNO 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 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
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催化剂
4CO 2+N 2 解析:选D 反应过程中NO 、O 2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 2不是污染物;NO 和O 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 2===2NO 2,2NO 2+4CO===N 2+4CO 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
4CO=======催化剂
4CO 2+N 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NO -3===3Cu 2+
+2NO ↑+4H 2O D .HNO 3―→NO ―→NO 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解析:选A A 项中加入Cu(NO 3)2固体后,Cu 和H +、NO -3发生反应:
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该项不正确。
4.已知常温常压下在1 L 水中可溶解40 L NO 2,NO 2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2NaOH +2NO 2===NaNO 3+NaNO 2+H 2O 。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NO 2气体的是( )
解析:选B 由于常温常压下在1 L 水中可溶解40 L NO 2,即易溶于水,所以在吸收装置中需要防止倒吸,只有B 项不能防止倒吸。
5.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
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NaOH 溶液 浓硫酸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浓盐酸易挥发,酸性气体HCl遇石蕊变红;浓氨水易挥发,碱性气体NH3遇酚酞变红。
6.下表中解决相对应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学的是()
环境问题措施
A 臭氧空洞限制氟氯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
B 酸雨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C 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开发可降解塑料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
解析:选D氟氯烃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控制酸雨的产生;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及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均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禁止施用氮肥不符合农业现状,故D项不科学。
7.“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
解析:选B A选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在上部化合生成固体NH4Cl,A选项错误;B选项,I2易升华,正确;C选项,氨气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选项错误;2NO2N2O4为放热反应,所以d内气体颜色变深,D选项错误。
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A.2Na+2NH3===2NaNH2+H2↑
B.NH3+HCl===NH4Cl
C.4NH3+6NO===5N2+6H2O
D.3SiH4+4NH3===Si3N4+12H2
解析:选C在反应4NH3+5O2===4NO+6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氨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氨气作还原剂。
A.在2Na+2NH3===2NaNH2+H2↑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NH3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NH3作氧化剂,错误。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错误。
C.在4NH3+6NO===5N2+6H2O中,NH3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反应后N2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正确。
D.在3SiH4+4NH3===Si3N4+12H2中,NH3的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H2中的0价,得到电子,作氧化剂,错误。
9.(2016·德阳模拟)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①Na2CO3溶液④
实验操作②③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
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
解析:选B根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除去SO2-4、NH+4和HCO-3,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O2-3用硝酸除去,。
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HNO
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
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解析:选A根据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所以每份混合酸中n(NO-3)=n(Fe)=0.1 mol,所以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2=0.2 mol,A不正确;由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B正确;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SO2-4,并且Fe全部转化为Fe2+,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正确;反应最终消耗14.0 g Fe,物质的量为14.0 g÷56 g·mol-1=0.25 mol,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根据SO2-4守恒可知,每份含硫酸0.25 mol,所以硫酸的浓度是0.25 mol÷0.1 L=2.5 mol·L-1,D正确。
11.(2016·北京海淀模拟)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________(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①氮气电子式中存在三键;②根据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
化物越稳定”,很容易判断出NH 3的稳定性强于PH 3。
(2)①根据现象写方程式;②氨气溶于浓硫酸,能生成(NH 4)2SO 4或NH 4HSO 4;③根据现象写方程式,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2+O 2+2H 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入NaOH 后OH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逸出。
(4)由方程式可看出,每当生成1 mol HNO 2,转移电子数为6 mol ,当有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0.05 mol ,即2.35 g 。
答案:(1)①N ⋮⋮ ②强
(2)①NH 3+HCl===NH 4Cl
②NH 4HSO 4或[(NH 4)2SO 4]
③4Fe(OH)2+O 2+2H 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入NaOH 后OH -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
(4)2NH 3+3O 2=======微生物
2HNO 2+2H 2O 2.35 12.(2016·南阳模拟)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1)装置A 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B 、D 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__________(选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或“碱石灰”),干燥管D 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 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NaOH + NO 2===______+ NaNO 2+ H 2O
(4)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NO 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选填“F”或“G”)。
解析:(1)根据制取NO 2的反应原理: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可知,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所以装置A 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浓硝酸;此处用铜屑
不用铁屑的原因是: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无法制取NO2;
(2)二氧化氮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管B、D中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所以不能选浓硫酸,只能选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
E装置中的水蒸气可进入集气瓶C中,所以使用装置干燥管D,防止E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反应物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产物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N元素化合价最高的含氮化合物是NaNO3,结合同一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4)一氧化氮为无色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所以用排水法收集NO,选择装置G。
答案:(1)浓硝酸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防止E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
(3)22NaNO31 1
(4)G
1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度氨水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
则甲处是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 mL 1.000 mol·L-1的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13,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 g,则NaOH溶液吸收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5)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
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NH 3和N 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 ℃和-195.8 ℃,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
解析:(1)氨水的浓度为1∶1.5,是体积比浓度,可以量取溶液体积混合得到,利用量筒量取氨水和水在烧杯中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配制溶液;(2)甲处作用是干燥氨气,需要用碱石灰,防止水蒸气进入玻璃管使玻璃管炸裂,乙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氮气体,用氯化钙,未经干燥吸收在后续装置会生成白烟;(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 mL 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13,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 mol·L -1,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的7.48 g 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质量,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0.2 L ×1 mol·L -1-0.1 mol·L -1×0.2 L =0.18 mol ;设NO 物质的量为x ,NO 2物质的量为y ,得到x +y =0.18 mol ;28 g·mol -1×x +46 g·mol -1×y =7.48 g ,解得x =0.05 mol ,y =0.13 mol ,NO 和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0.13=5∶13;(5)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氨气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冒白烟;(6)氨气的沸点为-33.5 ℃,容易液化,故液氨可以用来做制冷剂;氮气的沸点为-195.8 ℃,液氮可以提供比液氨更低的温度,可以用来冷冻物质。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
(2)碱石灰 无水氯化钙
(3)放 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4)5∶13
(5)4NO +3O 2+2H 2O===4HNO 3(或2NO +O 2===2NO 2和3NO 2+H 2O===2HNO 3+NO) NH 3+HNO 3===NH 4NO 3
(6)NH 3 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