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习题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训练)高中化学必修1_苏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训练)高中化学必修1_苏教版_2024-2025学年

黑龙江鹤岗市2024-2025学年三上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基础掌握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按要求画图。

(1)画,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第二行( )。

(2)画,第一行是第二行的3倍。

第一行第二行( )。

2.56是( )的8倍,9的7倍是( )。

3.画○,使○的个数是☆的3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的3倍是( ),72是8的( )倍。

5.☆的个数是△的( )倍;□的个数是☆的2倍,□有( )个。

6.3的7倍是( );54是9的( )倍;427比( )多203。

7.的只数是的( )倍。

8.一个笔盒售价8元,一个书包的价钱是笔盒的9倍,一个书包________元。

9.72是8的( )倍,730比( )多170。

评卷人得分二、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10分)1.草莓有9个,苹果有4个,要想使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应该()。

A.只有去掉一个苹果B.只有增加3个草莓C.前两种方法均可2.18÷3表示18里面有几个3,还表示()。

A.18是3的几倍B.3个18相加是多少C.3除以183.爸爸今年36岁,我今年9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我的()倍。

A.5B.4C.34.亮亮今年9岁,妈妈年龄比他的3倍大,比他的4倍小,妈妈今年有可能是()岁。

A.26B.34C.405.学校体育器材室有42个,7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的个数是的6倍B.的个数是的7倍C.的个数是的6倍评卷人得分三、判一判。

(对的打“✓”,错的打“X”)(共10分)1.8是4的32倍。

_____2.563-198=563-200+2=365. ( )3.甲数是乙数的6倍,则它们的差是乙数的5倍。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专题4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A.闪电B.光化学烟雾C.酸雨D.臭氧层空洞2.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氨水呈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中,氨失电子被氧化3.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②铵盐都能溶于水,铵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而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③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与强碱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4.将盛满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剩余气体的成分是()A.NO或O2B.NOC.O2D.NO25.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B.氨是共价化合物,硝酸是离子化合物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6.实验室不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是()A.浓硝酸B.硝酸银溶液C.氯水D.浓硫酸7.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8.FeS2与HNO3反应后的氧化产物为Fe(NO3)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HNO3的还原产物为()A.NO2B.NOC.N2OD.N2O39.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10.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02 gB.8.51 gC.8.26 gD.7.04 g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8分)(1)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赵忠波根底训练1.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氨气不易在空气中燃烧B. 氨水显碱性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D. 在反响NH3 + H+ = NH4+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2.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NH4NO3B.H2O C.N2D.NO23.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枯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翻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那么a和b分a(枯燥气体) b〔液体〕A NO2水B CO2 4 mol•L-1NaOH溶液C Cl2饱和NaCl溶液D NH3 1 mol•L-1盐酸4.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A.都易溶于水 B. 加热都放出氨气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 D. 都不能与其它盐反响5.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A.含有1 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C.含NH3•H2O 1molD.含NH3、HN3•H2O、NH4+之和为1 mol6.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

假设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7.氢阴离子〔H-〕能和NH3反响:H- + NH3 = NH2- + H2↑根据上述反响事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NH3有复原性 B. H-是很强的复原剂C.该反响的复原产物是H2 D. 该反响属于置换反响8.以下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A.NH3、O2、HCl B. N2、H2、HClC. CO 2、NO 、O 2D. N 2、O 2、CO 29.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 ,滴管内盛有液体Y ,假设挤压滴管,使Y 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 鼓起,气体X 和液体Y 不可能是〔〕A . X 是NH 3,Y 是水B . X 是SO 2,Y 是NaOH 浓溶液C . X 是CO 2,Y 是稀硫酸D . X 是HCl ,Y 是NaOH 稀溶液 10.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H 3、HCl 、NO 2三种气体,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响,用塞子塞好烧瓶的瓶口〔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那么所得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 :1 :1 B. 3 :3 :2 C. 2 :2 :3 D. 5 :5 :41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 〕12.把盛有48mL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 ,那么:〔1〕原混合气体中,NO 是_____mL ,NO 2是_____mL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习题.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习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1.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选A A .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

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

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 2+O 2=====放电2N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HNO 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 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

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催化剂4CO 2+N 2 解析:选D 反应过程中NO 、O 2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 2不是污染物;NO 和O 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 2===2NO 2,2NO 2+4CO===N 2+4CO 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催化剂4CO 2+N 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D .HNO 3―→NO ―→NO 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解析:选A A 项中加入Cu(NO 3)2固体后,Cu 和H +、NO -3发生反应:3Cu +8H ++2NO -3===3Cu2++2NO ↑+4H 2O ,该项不正确。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2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2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两个正确答案)1.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悬浮有一个小空心球,要使这小球下沉,可加入的试剂是:()A.浓氨水B.Na2SO4溶液C.NaOH溶液D.浓硫酸2.实验室干燥氨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 )A.无水氯化钙B.P2O5固体C.浓硫酸D.NaOH固体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2PO4、(NH4)2HPO4、(NH4)3PO4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恰好作用完全生成正盐,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A.1:2:3B.3:2:1C.1:1:1D.6:3:24.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4H中 H- 的核外电子排布与He相同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C.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D.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5.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B 2ω2=ω1C.ω2>2ω1D ω1<ω2<2ω16.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喷泉实验后(假设溶液充满整个烧瓶)二个烧瓶中溶液的关系是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7.将20ml NO2和NH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6NO2+8NH3==7N2+12H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2比NH3少2m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3∶2B .2∶3C .3∶7D .3∶48.将SO 2通人BaCl 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人另一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不可能为: ( ) A .O 3 B .NH 3 C .Cl 2 D .HI 9.V L 含有(NH 4)2SO 4、 NH 4NO 3的混合溶液,加入a molNaOH 后,加热,恰好使NH 3 全部逸出;又加入b mol BaCl 2,刚好使SO 42-完全沉淀。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同步练习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 A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无关的是A 闪电B 酸雨C 光化学烟雾D 臭氧空洞2. A下列物质中是造成光化学烟雾主要因素的是A N2B NOC NO2D SO23. A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二氧化硫B 氮气C 一氧化氮D 一氧化碳4. A在城市空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A 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B 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废气C 汽车尾气D 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生的废气5. A据最新消息,我国今年将实现“神舟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

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 NO遇空气生成NO2C CO2与NO反应生成NO2D NO与H2O反应生成NO26. B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 x、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换器”,它使CO和NO 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O和NO 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 x2xCO2+N2B 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增多会提高空气的酸度C 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控制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污染源D 汽车改用天然气,液化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减少对空气的污染7. B在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摩NO、b摩O2、c摩N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c)/(a+b)B.(a+2c)/(a+b+c)C.2(a+c)/(a+2b+c)D.(a+2c)/(a+2b)8. B下列反应中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A.Cl2通入水中B.Cl2通入Na2SO3溶液中C.SO2通入溴水中D.NO2通入水中9. B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的Cl2和NO2混和气体A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的SO2和O2混和气体B同时通入一盛满水的倒立于水槽中的容器里,充分反应后溶液充满容器,则A与B的体积比为A.4:1B.1:1C.2:5D.5:210. A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元素的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常含有三聚磷酸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含磷洗涤剂的污水污染水体的原因是A.使水的酸度大大增加,腐蚀桥梁、闸门等设施B.磷酸根进入水中,形成多种不溶性的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河床抬高造成水患C.浮游生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腐败,耗尽水中氧,水质恶化D.磷酸盐有毒、致癌,不溶于水11. B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了,则剩余气体的成份是A.NO2B.NOC.O2D.NO或O212. B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和O 2一同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约为原总体积的 A.14 B.34 C.18 D.3813. B 把少量NO 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不考虑NO 2与过氧化钠反应)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4. B 标准状况下,将盛满1体积O 2的干燥的烧瓶倒扣在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4体积NO 2,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5mol/LB.0.036mol/LC.0.18mol/LD.0.30mol/L二.问答题15. B (12分)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遭雷击而倒毙。

高一化学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练习 苏教版

高一化学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练习 苏教版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解析: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为NO2,CO会造成煤气中毒,由此判断,选项D正确。答案:D2.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形,具有还原性B.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D.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可产生白烟解析:NH3分子中氮元素-3价是最低价态,因此NH3具有还原性,A正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极性分子NH3易溶于极性溶剂H2O中,氨的蒸发热很大,可作制冷剂,B正确;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故C不正确。浓盐酸与NH3作用产生白色晶体NH4Cl,D正确。答案:C3.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系列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解析: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存在NH3、NO、CO2气体。答案:B4.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且O2有剩余,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C5.(2020·湖南九校联考)将充有a mL NO和b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 mL O2。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b>a,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A.(b-a)/3 mLB.(a-b)/3 mLC.(4b-1)/13 mLD.3/(b-a) mL解析:由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4NO+3O 2+2H 2O==4HNO 3;由这两个反应可得NO+NO 2+O 2+H 2O==2HNO 3,b>a,则同温同压下反应中NO 2过量(b-a) mL,而过量的NO 2与水反应生成(b-a)/3 mL NO 。答案:A6.有9.7 g Cu 和Zn 的合金与足量的稀HNO 3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 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将溶液稀释为1 L,测得溶液的pH=1,此时溶液中NO -3的浓度为( )A.0.3 mol/LB.0.4 mol/LC.0.5 mol/LD.0.6 mol/L解析:n(NO)=0.1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得0.13()0.15,2mol n Zn Cu mol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 3)2、Cu(NO 3)2、HNO 3,n(H +)=1 L×0.1 mol/L=0.1 mol,硝酸盐中n(NO -3)为0.3 mol 。故130.30.1()0.4.1mol molc NO mol L L--+==g答案:B7.某物质化学式为NH 5,常温下是固态,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两种气体。在NH 5中的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则下列对NH 5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NH 5属于离子晶体B.NH 5属于分子晶体C.NH5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NH5与NH3溶于水后均呈碱性解析:由于在NH5中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根据价键理论,构成NH5的微粒为NH+4和H-,所以NH5属于离子晶体,A项正确,B项错误;由题意NH5+H2O==NH3·H2O+H2↑,反应放热,NH3逸出,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NH5和NH3溶于水均得到NH3·H2O,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答案:B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Cu、Fe、Al合金和适量浓硝酸(含溶质a mol)的反应情况(已知:①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②气体液化温度:NO2为21 ℃、NO为1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冰水分离B.浓硝酸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4 molC.浓硝酸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2 molD.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而无法使合金完全溶解解析:根据NO2、NO的液化温度,将混合气体通过冰水装置进行降温,NO2变为液态,NO仍为气态,NO2与NO即可分离。根据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l+6HNO3(浓)∆Al(NO3)3+3NO2↑+3H2O,Al+4HNO3(稀)==Al(NO3)3+NO↑+2H2O,Fe+6HNO3(浓)∆Fe(NO3)3+3NO2↑+3H2O,Fe+4HNO3(稀)==Fe(NO3)3+NO↑+2H2O。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时,被还原的HNO3为参加反应的HNO3的1/4,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2时,被还原的HNO3为参加反应的HNO3的1/2,故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介于a/4 mol和a/2 mol之间。虽然Fe、Al常温时在浓硝酸中钝化,但加热时它们仍会溶解在浓硝酸中。答案:A9.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A.Fe2(SO4)3B.Na2SO4C.KNO3D.FeSO4解析:“溶液呈蓝色”说明铜被氧化,在原稀硫酸溶液中已含有H+,当加入Fe3+,也可以氧化Cu,但此时并不能放出气体,只有加入C选项的KNO3,提供了NO-3,相当于Cu片在稀硝酸的环境中,会被氧化并放出NO气体。答案:C10.(2020·南京模拟)某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解析:生成的Cu(NO3)2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HNO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NO 。答案: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验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NO-3,可先将溶液浓缩,然后加入浓H2SO4和铜片,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产生B.鉴别NO2和溴蒸气可用AgNO3溶液,也可用湿润淀粉KI试纸C.向H3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黄色沉淀生成,证明有PO3-4存在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可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试管内检验是否变蓝解析:A利用浓HNO3与Cu反应产生NO2现象检验NO-3离子的存在,是正确的。B错,因为NO2、溴蒸气都具有强氧化性,与湿润淀粉KI试纸作用时都可变蓝。C错,因为H3PO4中加AgNO3无明显现象。D错,因为试纸不能伸入试管内。答案:A12.在一定温度下,某浓度的硝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NO2和NO,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要使1 mol金属锌完全反应,需要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8 molB.2.6 molC.2.4 molD.0.8 mol解析:设消耗x mol HNO3,则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有(x-2) mol,其中有1/4转化为二氧化氮,有3/4转化为一氧化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列出等式:1×2=(5-4)(x-2)/4+(5-2)(x-2)×3/4,解得x=2.8。答案:A13.(2020·湖北八校)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如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1)通入NO前,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让水充满广口瓶①,且调节滴定管中液面与①相平并记录滴定管的刻度。(2)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准确测定通入NO的体积的主要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通入的NO的体积为V mL(V<50 mL)。(二)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1)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写出通入O2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Ⅰ.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V/2时,则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Ⅱ.当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V/2时,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为________。答案:关闭K1、K2,打开K3,从滴定管上口加水,没过广口瓶①中长导管口,继续加水,使广口瓶①中长导管内外出现一段液柱差,停止加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这段液柱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反之,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一)(2)关闭K2,打开K1、K3,通入一定量的NO后,调整滴定管液面与①中液面相平,再次读取滴定管的刻度。(二)(1)2NO+O2==2NO2;3NO2+H2O==2HNO3+NO(2)Ⅰ.V/3 Ⅱ.5V/4、3V/814.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常温下,G 为固体单质,B、I为液体,其余都为气体。A为化合物,I的浓溶液与G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 和C。H可用作工业上冶炼金属的还原剂。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写出F+B―→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G和I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液体B能被电解说明B是H2O,则E是H2或O2,又根据气体A与E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加热,反应产物D又和E反应生成F可确定E是O2,A是NH3,从而确定D是NO,F是NO2,F 与B反应生成的I是HNO3。固体单质G能与I(HN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NO2)、B(H2O)和C,C是一种气体,猜测G是C(碳),C是CO2;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CO),G(C)与E(O2)反应也可生成H(CO),而CO可用作还原剂在工业上冶炼铁等金属,可以确定G是C(碳)。答案:(1)NH3 H2O CO2(2)3NO2+H2O==2HNO3+NO(3)C+4HNO3(浓)CO2↑+4NO2↑+2H2O15.在100 mL混合酸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 mol/L,向其中加入5.76 g铜粉,微热,使其充分反应。(1)求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2)若要使5.76 g铜粉完全溶解,且溶液中只存在一种盐,则原溶液中的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分别为多少?解析:(1)稀硝酸与稀硫酸的混合酸中硝酸能与铜反应,稀硫酸与铜是不反应的,根据n(HNO3)=0.05 mol,n(Cu)=0.09 mol,估算发现铜有剩余。但是,NO-3在硫酸构造的酸性环境中有氧化性,还能继续与铜反应,直到Cu、H+、NO-3中的一种全部消耗完。比较初始量n(Cu)=0.09 mol,混合酸中n(NO-3)=0.05 mol,n(H+)=0.08 mol,显然H+不足,只能依n(H+)=0.08 mol计算。3Cu+8H++2NO-3==3Cu2++2NO↑+4H2O3 8n(Cu2+) 0.08 mol可求得生成n(Cu2+)=0.03 mol,故c(Cu2+)=0.3 mol/L。(2)要使5.76 g铜完全溶解,且溶液中只存在一种盐,则盐只能是CuSO4。因为硫酸根离子不参加反应,故HNO3完全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0.09 mol可求得3320.09()()0.06,3moln HNO n NO mol -⨯===故得c(HNO 3)=0.6mol/L,240.240.06()0.9/.20.1mol molc H SO mol L L-==⨯答案:(1)0.3 mol/L (2)c(HNO 3)=0.6 mol/L c(H 2SO 4)=0.9 mol/L。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练习与解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练习与解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A.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该题考查NO2与水的反应,该反应中,NO2一部分作氧化剂,一部分作还原剂,属于歧化反应。

答案:C2.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b B.a/2b C.a/a+2b D.a/2(a+b)答案:C3.下列四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①NO2∶O2=2∶1②NO∶O2=2∶1③NH3∶O2=2∶1④NO2∶NO∶O2=1∶1∶1,将分别盛满上述各种气体的容积相等的四支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液面由低到高顺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答案:D4.以下哪个性质不是所有铵盐的通性()A.都易溶于水B.都可分解放出氨气C.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D.都是离子化合物能形成离子晶体答案:B5.在四片玻璃片上分别滴有下列溶液,当氨气靠近各玻璃片时,有白烟产生的是()A.浓硫酸B.浓磷酸C.浓硝酸D.浓盐酸答案:CD6.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答案:D7.下列物质含氮量最高的是()A.硫铵B.碳铵C.硝铵D.尿素答案:D8.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稀硝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解析:该题考查硝酸性质的应用。

答案:AD9.质量分数为35%的氨水,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7.5%B.大于17.5%C.小于17.5%D.无法确定答案:C10.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浓氨水(密度ρ<1g·mL-1=和浓NaOH(ρ>lg·mL-1),各取50mL分别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稀氨水质量分数为a%,稀NaOH质量分数为b%,则a与b关系正确的是()A.a>bB.a<b C.a=b D.不能确定答案:B11.“NH4H与NH4Cl相似,与水可以反应生成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半径比Li+半径小B.NH4H与水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C.NH4H是离子化合物D.NH4H的水溶液呈酸性答案:C12.从某些反应看,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活中含氮化合物习题.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活中含氮化合物习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基础课时4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都不是酸性氧化物B.N2+3H22NH3、N2+O22NO都属于氮的固定,且N2都表现还原性C.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产生沉淀,再通入NO2,沉淀完全溶解D.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4解析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A错误;N2→NH3,N 2表现氧化性,N2→NO,N2表现还原性,B错误;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2-3氧化为SO2-4,生成BaSO4沉淀,C错误。

答案 D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解析NH3与挥发性酸的蒸气能形成固体小微粒而形成白烟,B正确;溴微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加入的少量水会浮在液面上,C正确;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D错误。

答案 D3.关于如图进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HCl,则烧瓶内可产生白雾B.选择适当的X和Y溶液可产生有色喷泉C.若烧瓶内产生喷泉,则Y溶液一定呈酸性D.若通入气体为Cl2,则烧瓶内一定无喷泉产生解析若X为HCl,则烧瓶内会发生HCl与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的反应,刚开始时会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A错误;选择适当的X和Y溶液可产生有色喷泉,如硫化氢气体和硫酸铜溶液,B正确;若烧瓶内产生喷泉,则Y与X发生反应即可,故Y溶液不一定呈酸性,C错误;若通入气体为Cl2,Y溶液为碱性溶液则烧瓶内可以产生喷泉,D错误。

答案 B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氨水沉淀不溶解,一定有Al3+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2-4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解析Mg(OH)2、Al(OH)3等均不溶于氨水,故A错;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了可能存在SO2-4外,也可能存在SO2-3、Ag+等,故B错;C项正确;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可能是Ca2+,故D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硝酸的性质 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硝酸的性质 同步练习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硝酸的性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A氯水和氨水相比较,溶液中的微粒种数A.氯水=氨水B.氯水>氨水C.氯水<氨水D.无法判断2. B设N 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gC60中含有6N A个电子B.1molHNO3见光分解,转移电子数4N A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D.60gSiO2与足量纯碱反应,高温下最多可释放出N A个气体分子3.A当氨和氧一起通过加热的铂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NOB.NH4NO3C.N2D.H2O4. B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二个烧瓶溶液的关系是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5.B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85%HNO3,98.3%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依次为A.白红白B.红黑红C.红红红D.白黑白6. B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7.B现有2mol/L稀硫酸15mL,往其中加入2 02gKNO3晶体,充分溶解,该混和液最多可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A.0molB.0.0075molC.0.03molD.0.0225mol8. B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B.常温下都能用铝容器贮存C.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D.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9. B铜与1mol/L的硝酸反应,若NO3-浓度下降了0.2mol/L,则溶液中c(H+)同时下降A.0.2mol/LB.0.4mol/LC.0.6rnol/LD.0.8mol/L10. B NH3和O2混合气体100mL通过红热的铂丝,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再通过足量水最终收集到10mL 残留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体积不可能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A.12.5mLB.21.5mLC.64.2mLD.70.0mL二、填空题11.(12分)B填空:(1)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说明硝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2)打开浓硝酸瓶塞时在空气中有白雾生成,说明硝酸有_____________性;(3)铝质或铁质容器可贮存冷的浓硝酸,说明硝酸有性;(4)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

高中化学 39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训练题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9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训练题 苏教版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测试内容: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选择题1.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A.铜和浓硝酸反应B.铜和稀硝酸反应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答案:C解析:A项,Cu~4HNO3(浓)~Cu(NO3)2~2NO2;B项,3Cu~8HNO3(稀)~3Cu(NO3)2~2NO;C 项,CuO~2HNO3~Cu(NO3)2~H2O。

由以上关系式可以看出C项既节约原料,同时又不产生有毒气体。

D项,成本太高。

故C项为最好的方法。

2.将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通过少量澄清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过少量澄清石灰水。

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 A.①不变浑浊,②变浑浊B.①变浑浊,②不变浑浊C.①变浑浊,②变浑浊D.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答案:B解析:C与浓硝酸反应产生CO2和NO2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直接通过澄清石灰水难以得到CaCO3沉淀;混合气体先通过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和CO2的混合气体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会产生CaCO3沉淀。

3.铜与1 mol·L-1的硝酸反应,若c(NO-3)下降0.2 mol·L-1,则c(H+)下降( ) A.0.2 mol·L-1 B.0.4 mol·L-1C.0.6 mol·L-1 D.0.8 mol·L-1答案:D解析:铜与1 mol·L-1的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3+3Cu===3Cu2++2NO↑+4H2O,则H+和NO-3的浓度变化量之比是4:1。

4.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 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b g,则( )A.a可能等于b B.a一定小于bC.a可能大于b D.a一定大于b答案:D解析:在含有NO-3的溶液中加入盐酸,相当于有HNO3存在,HNO3能够继续氧化金属,所以金属质量减少。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测试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测试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溶液中含铵根离子的是()A. 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后,呈蓝色B. 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C. 将溶液在试管中加热至沸腾,试管口放置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 将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加热至沸腾,试管口放置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2.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4(NH4)2SO4=6NH3↑+N2↑+3SO2↑+SO3↑+7H2O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 BaSO3和BaSO4B. BaSC. BaSO3D. BaSO4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等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B.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其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C. 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D. 研发光电转换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4.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氯化氢气体的是()A. B. C. D.5.氨喷泉实验表现氨气具备什么性质()A. 无色气体B. 易液化C. 极易溶于水D. 有刺激性气味6.今年入冬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雾霾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空气质量:人人有责!下列措施对控制雾霾无影响的是()A. 机动车限号行驶,鼓励乘公交出行B. 不焚烧农作物秸秆C. 局部地区实行人工降雨、降雪D. 家庭安装空气净化器7.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装置可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杂质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 吸收NH38.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能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B. 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C.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如果在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可以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补加沸石,再继续加热蒸馏9.下列装置及相应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①装置制取氯气B. 用②装置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气体C. 用③装置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D. 用④装置收集氨气10.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确认其是铵盐的方法是()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D.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二、填空题(共4题;共18分)11.已知:实验室可供选择的用于去除气体杂质的试剂有: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①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铁实验.a装置名称为________,方框B内应选用如图2装置________(填“Ⅰ”或“Ⅱ”),选用的除杂试剂为________(填试剂名称).②实验室常用36.5%浓盐酸(ρ=1.2g•cm﹣3)配制稀盐酸,若要配制500mL,0.5mol•L﹣1稀盐酸,需用量筒取用浓盐酸________ mL.③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的转移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12.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甲的实验为:试样A(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①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 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乙的实验为:试样B(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②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 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丙的实验为:试样C(无色溶液)现象Ⅰ现象Ⅱ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③其中试剂Ⅰ是 ________,现象Ⅰ是 ________;试剂Ⅱ是 ________,现象Ⅱ是 ________(若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13.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______(酸性、中性、碱性).氨气和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14.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质(填序号,下同),浓硫酸露置空气中质量增加________,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________,热的浓硫酸和铜反应________.①(强)氧化性②脱水性③吸水性④酸性.三、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5.NaNO2外观近似食盐,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它的毒性较大,长期食用可能致癌.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若有1.5mol的NaNO2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I是________ mol.(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试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实验时,选用的物质或试纸是________(填序号)(3)某厂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________(填序号)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①NaCl ②NH4Cl ③KMnO4④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6.已知H2S 有可燃烧性,燃烧时氧气的量不同,产物也不同.(1)在标准状况下,H2S和O2的混合气体12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体积为15mL,该15mL气体可能是________A.H2S和SO2 B.O2 C.H2S D.SO2和O2(2)若标准状况下,上述气体,H2S和O2的混合气体12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体积为30mL,求原气体可能的组成(3)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3%~45.5%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当硫化氢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其爆炸产物是________(4)在标准状况下,将120mL H2S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若原混合气体中H2S 为x mL,反应后所得气体的总体积为y mL,求:①当x在不同范围时y与x的函数关系.②当y=60mL时,原H2S 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17.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备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某兴趣小组制取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得溶液除水分子外,还含有的分子和离子中正确的是________.A.Cl2、HCl、HClO,H+、Cl﹣B.Cl2、Mn2+、HClO,H+、Cl﹣C.Cl2、HClO,H+、Cl﹣、ClO﹣D.Cl2、HCl、HClO,H+、Mn2+(3)实验中观察到D溶液变蓝色,查资料得知淀粉碘化钾溶液是淀粉和碘化钾(KI)的混合溶液,碘单质(I2)遇淀粉显蓝色,且氯气可以从KI中置换出碘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F中氯气与铁粉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查资料知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吸水潮解,100℃左右时升华.E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双通管F中玻璃纤维(不参与反应)的作用是________.(5)H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A、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的是碱性溶液,不能证明含有铵根离子,故A错误;B、能使酚酞显示红色的是碱性溶液,不能证明含有铵根离子,故B错误;C、直接加热,不一定能生成氨气,如加热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稍低时又能生成氯化铵,不能检验,故C错误;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可观察试纸变蓝色,可检验,故D正确.故选D.【分析】A、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的是碱性溶液;B、能使酚酞显示红色的是碱性溶液;C、铵盐受热易分解,但是不一定会产生氨气;D、铵盐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氨气,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即可.2.【答案】A【解析】【解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到BaCL2溶液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SO2+H2O+2NH3=(NH4)2SO3(NH4)2SO3+BaCl2=BaSO3↓+2NH4ClSO3+H2O+2NH3 =(NH4)2SO4(NH4)2SO4+BaCl2=BaSO4↓+2NH4Cl依据反应定量关系,结合分解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可知,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铵,1mol三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铵消耗氨气2mol,则4mol氨水和2mol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所以得到的沉淀为1mol硫酸钡,2mol亚硫酸钡,剩余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钡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钡,最后得到沉淀为1mol硫酸钡,1mol 亚硫酸钡,因此得到沉淀为BaSO3和BaSO4;故选A.【分析】根据反应生成的产物量和性质分析,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亚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所以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关键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分析判断;生成沉淀有亚硫酸钡和硫酸钡.3.【答案】B【解析】【解答】解:A.聚碳酸酯可降解,不会污染环境,可减少白色污染,故A正确;B.煤和石油为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不能尽量提高其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要及时寻找替代品,故B错误;C.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通过食物链将有毒物质转移到人体的机会,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故C正确;D.太阳能的使用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则研发光电转换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故D正确;故选B.【分析】A.聚碳酸酯可降解,不会污染环境;B.煤和石油为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C.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通过食物链将有毒物质转移到人体的机会;D.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答案】D【解析】【解答】A.导管在液面下,可发生倒吸,A不符合题意;B.倒扣的漏斗在液面下,HCl与气体直接接触,不能防止倒吸,B不符合题意;C.装置密封,过量气体易使仪器炸裂,C不符合题意;D.球形结构可防止水倒吸,图中装置适合于吸收氯化氢气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HCl气体与水不能直接接触可防止倒吸,则倒扣的漏斗、球形结构等可防止倒吸,且装置不能密封,防止过量气体使仪器炸裂,以此来解答.5.【答案】C【解析】【解答】解: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与沸点的高低、密度、气味等无关.故选C.【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当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内时,氨气大量溶于水,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剩余氨气又溶于进入瓶中的水,最终水充满烧瓶.6.【答案】D【解析】【解答】解:A.机动车限号行驶,鼓励乘公交出行,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减少雾霾,故A不选;B.不焚烧农作物秸秆,可减少粉尘污染,可减少雾霾,故B不选;C.局部地区实行人工降雨、降雪,可净化空气,减少雾霾,故C不选;D.家庭安装空气净化器,不能改变大气污染,故D选.故选D.【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空气的污染造成的,要改善雾霾天气,应减少粉尘污染,以此解答该题.7.【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A错误;B.距刻度线下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防止滴加超过液面,故B错误;C.固体加热时导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冷凝回流,试管炸裂,故C错误;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故D正确.故选D.【分析】A.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B.距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C.固体加热时导管口略向下倾斜;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8.【答案】B【解析】【解答】解:A.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则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故A正确;B.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可知原溶液中含CO32﹣或SO32﹣,或HCO3﹣等,故B错误;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D.温度高时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则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补加沸石,再继续加热蒸馏,故D 正确;故选B.【分析】A.观察K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B.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D.温度高时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9.【答案】D【解析】【解答】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A不符合题意;B、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不符合题意;C、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应该是分液,C不符合题意;D、氨气易溶于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练习(含答案)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练习(含答案)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练习(含答案)_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开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O32−、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 ,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B.HClC.NaOHD.NaNO3 2.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amol·L-1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下图。

以下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B.pH越大,Fe²+氧化速率越快C.60℃、pH=2.5时,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大于0.15amol·L-1·h-1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3.以下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工业制粗硅:SiO2+C 高温__ Si+CO2↑ B.向铜粉中滴加稀硝酸产生气体:Cu+4H++2NO3-=Cu2++2NO2↑+2H2O C.浓硝酸通常显黄色:4HNO3 光照__ 4NO2↑+O2↑+2H2O D.硫在纯氧中点燃发出蓝紫色火焰:1/ 72S+3O2 点燃__ 2SO3 4.:SO32− +I2+H2O= SO42− +2I-+2H+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Fe3+、Na+、K+、Cu2+、H+、NH4+ 、I-、SO32−、SO42−中的几种,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向溶液中逐滴参加H2O2溶液,刚开始一段时间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之后变黄色〔不考虑盐类水解及水的电离〕;向反响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以下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不可能含有Cu2+、Fe3+ ,可能有H+ B.肯定有SO42− C.肯定含有Na+、K+、NH4+ D.可能含有SO32− 5.以下不属于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是〔〕A.酸性B.强复原性C.脱水性D.吸水性6.将1.92g铜粉投入到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其中,硫酸以及硝酸的浓度均为1mol/L,溶液体积为40mL,待充分反响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那么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体积为〔〕 A.336 mLB.112 mLC.448 mLD.224 mL 7.安徽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那么旋而为水。

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1苏教版 必修1

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1苏教版 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11.下列反应中能起到固氮作用的是( )A.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B.NH 3经催化氧化生成NOC.由NH 3制碳铵和硫铵D.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2.下列用途中应用了氮气不活泼性的是( )A.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B.用于合成氨气C.工业上以N 2为原料之一制HNO 3D.保护粮食和水果3.NO 在人体内具有多方面的独特功能。

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即授予了研究NO 、并在医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科学家。

以下关于NO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NO 既可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B .NO 具有氧化性C .通常状况下,NO 是无色气体D .NO 是亚硝酸(HNO 2)的酸酐4.下列物质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 .药品柜的同一层不可存放浓硝酸和浓氨水B .少量的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C .少量白磷保存在二硫化碳中D .硅酸钠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5.废切削液中含2%~5%的2NaNO ,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下列试剂中能使其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2N 的是( )A .22O HB .Cl NH 4C .NaClD .浓42SO H6.下列反应式表示氨既有还原性又有碱性的是( )A .22232634N O H Pt O NH +∆+ B .-+++2433NH NH NH NH C .2423638N Cl NH Cl NH ++ D .2233332N O H Cu CuO NH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来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 .反应4224SO H CuS S H CuSO +↓+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8.判断市面上的金首饰是否含有铜,可以取样品与某试剂进行反应,根据现象即可判断,该试剂是( )A .浓盐酸B .硝酸C .王水D .稀硫酸9.把6mol 铜粉投入含8mol 硝酸和2mol 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 .2 molB .3 molC .4 molD .5mol10.已知NH 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 4。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B卷).doc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B卷).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B卷)一、选择题1.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①N2→NO2'②NO2→NO'③NH3→NO'④NH3→NO2'⑤Cu→Cu(NO3)2'⑥HNO3→NO2A.①⑥B.②⑤ C.④⑤ D.①④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加热氨水可得到氨气②氯化铵晶体受热后由试管底部移到试管上部③固体碘受热变成紫红色气体④液氨汽化⑤浓硝酸从无色液体变成黄色液体A.①③④B.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3.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4.在常温下向盛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的试管里先后通入 4 mL NO2、4 mL NO、5 mL O2,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剩余的气体有A.NO B.O2 C.NO2和O2D.NO和O2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气的反应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氨水的热稳定性较差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6.检验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先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C.加入弱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D .加入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中检验7.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混合气体:①体积比为3 ∶1的NH 3和N 2'②体积比为1 ∶1的NO 2和N 2 ③体积比为1 ∶1的NO 2和O 2'④体积比为4 ∶1的NO 2和O 2,分别置于相同的四支试管中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 1、h 2、h 3、h 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h 1>h 2>h 3>h 4B .h 4>h 3>h 2>h 1C .h 4>h 1>h 3>h 2D .h 2>h 3>h 1>h 48.已知某物质X 能发生如下转化,X ――→O 2①Y ――→O 2②Z ――→H 2O ③A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X 为N 2或NH 3,则A 为硝酸B .若X 为S 或H 2S ,则A 为硫酸C .若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 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9.在某100 mL 混合酸中,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 ·L -1,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 ·L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同步练习1.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选A A .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

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

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 2+O 2=====放电2N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HNO 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 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

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催化剂4CO 2+N 2 解析:选D 反应过程中NO 、O 2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 2不是污染物;NO 和O 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 2===2NO 2,2NO 2+4CO===N 2+4CO 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催化剂4CO 2+N 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D .HNO 3―→NO ―→NO 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解析:选A A 项中加入Cu(NO 3)2固体后,Cu 和H +、NO -3发生反应: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该项不正确。

4.已知常温常压下在1 L 水中可溶解40 L NO 2,NO 2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2NaOH +2NO 2===NaNO 3+NaNO 2+H 2O 。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NO 2气体的是( )解析:选B 由于常温常压下在1 L 水中可溶解40 L NO 2,即易溶于水,所以在吸收装置中需要防止倒吸,只有B 项不能防止倒吸。

5.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① ② ③ ④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NaOH 溶液 浓硫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A浓盐酸易挥发,酸性气体HCl遇石蕊变红;浓氨水易挥发,碱性气体NH3遇酚酞变红。

6.下表中解决相对应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学的是()环境问题措施A 臭氧空洞限制氟氯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B 酸雨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C 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开发可降解塑料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解析:选D氟氯烃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控制酸雨的产生;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及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均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禁止施用氮肥不符合农业现状,故D项不科学。

7.“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解析:选B A选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在上部化合生成固体NH4Cl,A选项错误;B选项,I2易升华,正确;C选项,氨气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选项错误;2NO2N2O4为放热反应,所以d内气体颜色变深,D选项错误。

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A.2Na+2NH3===2NaNH2+H2↑B.NH3+HCl===NH4ClC.4NH3+6NO===5N2+6H2OD.3SiH4+4NH3===Si3N4+12H2解析:选C在反应4NH3+5O2===4NO+6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氨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氨气作还原剂。

A.在2Na+2NH3===2NaNH2+H2↑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NH3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NH3作氧化剂,错误。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错误。

C.在4NH3+6NO===5N2+6H2O中,NH3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反应后N2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正确。

D.在3SiH4+4NH3===Si3N4+12H2中,NH3的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H2中的0价,得到电子,作氧化剂,错误。

9.(2016·德阳模拟)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①Na2CO3溶液④实验操作②③加热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解析:选B根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除去SO2-4、NH+4和HCO-3,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O2-3用硝酸除去,。

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HNO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 mol·L-1解析:选A根据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所以每份混合酸中n(NO-3)=n(Fe)=0.1 mol,所以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2=0.2 mol,A不正确;由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B正确;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SO2-4,并且Fe全部转化为Fe2+,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正确;反应最终消耗14.0 g Fe,物质的量为14.0 g÷56 g·mol-1=0.25 mol,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根据SO2-4守恒可知,每份含硫酸0.25 mol,所以硫酸的浓度是0.25 mol÷0.1 L=2.5 mol·L-1,D正确。

11.(2016·北京海淀模拟)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H3的稳定性比PH3________(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①氮气电子式中存在三键;②根据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很容易判断出NH 3的稳定性强于PH 3。

(2)①根据现象写方程式;②氨气溶于浓硫酸,能生成(NH 4)2SO 4或NH 4HSO 4;③根据现象写方程式,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2+O 2+2H 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入NaOH 后OH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逸出。

(4)由方程式可看出,每当生成1 mol HNO 2,转移电子数为6 mol ,当有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0.05 mol ,即2.35 g 。

答案:(1)①N ⋮⋮ ②强(2)①NH 3+HCl===NH 4Cl②NH 4HSO 4或[(NH 4)2SO 4]③4Fe(OH)2+O 2+2H 2O===4Fe(OH)3(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NH 3·H 2O NH +4+OH -,加入NaOH 后OH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4)2NH 3+3O 2=======微生物2HNO 2+2H 2O 2.35 12.(2016·南阳模拟)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