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重难点框架表2018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学习掌握,是现行高中历史模块教材的薄弱环节,却是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经常涉及的模式。
从选择题来看:正确选项的判断,除了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最佳选择。
从主观题来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所学知识”,往往是某个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史的综合,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更是主观题得分的重中之重。
政治
阶级矛盾
庶族崛起,士族衰落。
制度政策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
政局对外
国家统一强盛,对外开放。
文化
思想
佛、道兴盛,儒学危机,“三教合一”趋势。
科技
天文历法、医学;雕版印刷、火药等。
文艺
文化全面繁荣(唐诗、书法、绘画等)。
经济
农业
经济作物(棉、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抑兼并,土地集中;方田均税。
制度政策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商鞅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政局对外
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局部统一。
文化
思想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私学兴盛;
科技
天文历法;司南
文艺
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对比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自然
大河平原,多地宜耕
海洋港湾、岛屿,少地
罗马→环地中海地区
经济
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维护土地私有制
农耕、商品经济;
保护私有财产

2018年高考历史全套笔记

2018年高考历史全套笔记

2018年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大全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

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世纪末2 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政治1、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开始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为挽救内忧外患的危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和举办新式教育、留学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等。

运动没有使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国家走上富强道路,但却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912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文化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强调以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仿效其教育、赋税等具体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同时,知识分子中产生早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2018年的高考已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历史是文科,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背熟牢记,那么,究竟有哪些是必背的知识点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一梭伦改革1、背景: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

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

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

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
工商业:瓷器品种繁多,珐琅彩、青花瓷、景德镇瓷都;苏杭织造局生产的锻;广州十三行;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思想:黄、顾、王三大民主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文化科技:《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文人写意画(郑板桥《墨竹图》);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近代中国)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
政治(含政治制度、政治局面、各种变法改革等)见必修一
经济(农、工、商、土地制度、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
思想、文化、科技见必修三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见必修二)

分封制出现,继承制度为父;商业:商人出现。
洋纱、洋布输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结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文化渗入,衣食往行和风俗习惯变化
外国资本(船坞等)在中国出现→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师夷长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蒙作用
农民阶级:洪仁干(《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缺乏社会条件而不能实行。
地方政制:前期郡国并行二制→郡县制;地方设十三州;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农业:赵过的耦犁和代耕法;犁壁、耧车、一年一熟,漕渠等
手工业:长安织室数千人、商业:海陆丝绸之路、抑制工商大贾
思想:黄老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
文化科技:氾胜之书、黄帝内经、、赋
东汉
农业:在珠江流域推广耦犁牛耕法
工商业: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文化科技:《九章算术》(十进位值制);《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蔡伦改进造纸术;赋
魏晋南北朝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经济晚清政府主动开设商埠
民主严复的民智思想
人物蔡元培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经济洋务运动与开平煤矿的兴办
文化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文化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欧洲联合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至年经济危机与胡佛反危机措施
经济斯大林模式
经济新经济政策
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斯大林模式
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
战争二战后战犯审判《纽伦堡原则》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战争二战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
文化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洋务运动与世纪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Ⅲ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世纪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政治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英国早期殖民扩张
文化启蒙思想与民族思想
文化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日心说

2018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专题版)文档:(一)考前必知的8个图表

2018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专题版)文档:(一)考前必知的8个图表

(一)考前必知的8个图表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读](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从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历经汉、隋唐至宋元、明清,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全国抗战期间遭到空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体现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特点。

3.“西学东渐”对中国政治变革的影响[解读]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师夷长技”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提倡推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分别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掀起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进程;并且向封建正统文化宣战,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体现了思想近代化的渐进性、层次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读]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其历程是漫长的,经历了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出的思想;17至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三个阶段。

人文思想成为反封建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5.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解读]在文艺复兴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近代欧洲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

2018-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要点框架-范文word版 (3页)

2018-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要点框架-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要点框架高考来临之际,我们要抓紧时间复习好历史,构建知识框架,进一步帮助自己理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要点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要点框架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1X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专题02+2018备考总攻略-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Word版含解析

专题02+2018备考总攻略-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Word版含解析

2017年历史全国卷I分析一、试卷结构二、考点分析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24-31题依然是中国史的内容。

24-27题一如既往的热衷于中国古代史的考察(占16分)相对16年而言更重政治轻文化,与15年相同。

这一点体现了高考中必考点年年考,非必考点隔着考的原则。

同时都设置了一道与书本无关的史料分析题,重点考查学生能力。

28-30考查中国近代史,近三年重点没有任何变动,至少2道以上的近代政治题。

31题基本稳定中国现代外交这个知识点。

32题近三年必考古希腊罗马文明,33-35一改往年2道经济1道政治的惯例,17年3道全部都是经济。

从材料题来看:4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比较方面的能力。

基本上都是中外对比,注重考查近代史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应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42题固定形式小论文,虽然每年的形式会有所变化,今年又出现表格对比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生提炼观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史实,切忌泛泛而谈。

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述的分行与表述。

论题要概括不可具体,要找出相同点;论点要观点明确,不可模棱两可。

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5-47题的选修题,材料都是课本外的史料,因此要加强材料的提取能力。

注重原因、内容、特点、作用、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等方面全方位考虑。

2017年历史全国卷Ⅰ解读山东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庆亮试卷给人的第一感觉,质朴平实。

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变,难度降低。

但是,沉下心来,仔细品读,却又逐渐发现,朴实无华的背后暗藏玄机。

不管是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还是从修订考纲、核心素养的角度,都有很多隐藏的创新亮点,都有很大伸缩的阐述空间。

下面,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简要阐述。

一、突出知识的三个维度主要侧重考查知识的宽度、长度、角度。

1.突出知识的宽度拓展所谓知识的宽度拓展,主要是指试题选取的材料、创设的情境是新的,不管是知识的内涵,还是外延,都突破了课本的阐述,即众所周知的“脱离课本”,所涉及试题即常说的“陌生中考熟悉”“陌生中考陌生”两类。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框架表!有了它,成绩嗷嗷涨~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框架表!有了它,成绩嗷嗷涨~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框架表!有了它,成绩嗷嗷涨~针对中国现代史梳理的问题,汗青君特延聘名师针对性的答复了同窗们提出的问题。

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窗们梳理汗青常识有所帮助。

结果1:我对现代的政治经济进修的对比透,然则一到文明史就不成了,如何办?答:中国现代思惟文明史的头绪其实很简单。

一共有四大年夜大年夜块内容。

第一个就是先秦诸子,百花怒放(重点),你需要知道儒墨道法四家共七个思惟家的实际,并熟知它们之间的差别(比如儒家寻求德治、法家推崇法治);第二个是汉武帝的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个中包含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际,还需要知道这时候的所谓儒家其实已非孔子之儒家,而是外儒内法;第三个是宋明理学,你要知道程朱理学的鼓起是采取了从魏晋到隋唐的佛教、道教思惟构成的新儒家实际,它和之前的先秦儒家、董仲舒新儒家又不一样,还需要熟知程、朱的纲常伦理至上、唯心主义不雅不雅点(理是万物本源,心外无物等等)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第四个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惟家,需要知道他们的首要平易近本思惟和反封建的不雅不雅点,和他们的首要著作。

这四块除百花怒放以外,根基上都是在家儒家思惟的发展(当然此儒家非彼儒家)。

把这些都梳理终了以后,信赖你的文明史会有一个对比完全的头绪在脑筋里结果2:标忘性汗青事宜,工夫,记不住或稠浊答:1.建议参考?教材前面的大年夜大年夜事年表,出格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对比遏制记忆。

2.给每个标忘性的事宜找一个小故事(比如看到唐太宗想到玄武门之变)或相干事宜遏制协助记忆。

3.反复记忆是前提,没有捷径。

加油吧!结果3:汗青年代不知道有甚么规律没有?答:起首,高考不会有标题问题直接发问工夫、地址(比如秦始皇哪年即位的),它会查询拜访的只是时空定位(比如新航路开辟的时辰中国的官方哲学是不是是程朱理学)。

所以我的建议有两点:1.经过过程记住几个关头年代来遏制时空定位。

比如中国现代史我会记住的几个工夫点是唐朝:7世纪-10世纪初(907年灭亡),宋朝:10世纪(960)-12世纪末(1179),当资料提到这个工夫段的时辰我就会回想起它的期间特点,便可以了。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政治史模块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是本模块的主体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

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多是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思想。

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阶段(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周宗法制(2017年湖南郴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2018届高考历史(岳麓版)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古代部分)

2018届高考历史(岳麓版)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古代部分)

高考历史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夏商的政治特点是王权具有神秘的色彩。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初期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④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序列。

⑤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⑥瓦解: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被破坏。

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2)宗法制①渊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④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

⑤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浓厚部族血缘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2018二轮复习】通史教材整合表1: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2018二轮复习】通史教材整合表1: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秦小篆;
汉:隶书盛行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续表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经营方式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被封建化;北方经济被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学艺术繁荣,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相互吸收借鉴。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郡县制形成
世卿世禄制度瓦解、军功爵
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
南北朝灌钢法
北朝白瓷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祖冲之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
楷书:钟繇、王羲之;草书:王羲之、王献之;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士大夫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随着2018高考的到来,历史学科也在考生们的备考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历史考试内容繁多,知识点繁琐,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历年高考试题和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系统的梳理出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一、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的考试中,主要考查的是周朝的历史背景和耕读传统文化。

其次,需要了解儒家、道家、墨家等的思想特点,以及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最后,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文化的思想发展,如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的文化传统。

二、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的考试中,要重点掌握秦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钱币、文字简化等制度改革和汉武帝的丝绸之路、两汉文化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其次,重点关注汉武帝的外交策略、边疆政策和科技创新等。

三、三国到隋唐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等。

首先,需要了解三国时期的战争、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演义的文化传承。

其次,需要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等,尤其是士族、佛教、道教等的文化传承。

最后,需要重点关注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尤其是唐朝的盛世和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以及唐朝的科技创新和思想文化的繁荣。

四、五代十国到元明清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需要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以及宋朝的大一统、科举制度、北宋的科技创新和南宋的文化流传。

其次,需要关注元朝的历史、文化、经济等,以及明朝的辉煌和清朝的削藩、劉海才等。

最后,要学会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思想传统等,尤其是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化名著。

总之,历史学科虽然知识点很多,但我们只需要掌握重点和难点,脉络清晰,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就可以轻松应对高考历史考试。

【最新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word范文模板 (8页)

【最新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近年来高考历史不断改革,教材也不断更新,但是无论怎么改革,对于学生来讲,历史科目的复习是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弄懂,基础的知识点记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word范文模板 (9页)

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小结历史被认为是高考文综科目中最难的一门,其实历史高考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备考期间我们主要把基础的知识点弄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1、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初期对当时的影响①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

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②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及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①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追根寻祖等社会习俗。

③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因素。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

自给自足特点、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

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2018高考历史知识框架

2018高考历史知识框架

2018高考历史知识框架面对高考是同学们的必经阶段,这会影响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其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8高考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8高考历史知识框架一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等几个发展阶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发展为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西周井田制最为典型)。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战国得到确立;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始创王位世袭制;商朝奴隶制中央、地方国家机构趋于完备。

2、西周创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带有血缘宗族和神权色彩。

1、春秋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1、思想:周礼是儒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2、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3、科学:中国为世界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国家。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

1、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传统文化体系奠基;孔、孟、荀使儒家成蔚然大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黄河流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江南农业快速开发。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量、质大为提高。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文化
1、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太宗时对儒家五经作出官方权威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义》。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传奇小说表现爱情主题者成就最高。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3、雕版印刷、火药发明,赵州桥、五牙战舰。
政治
1、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始创王位世袭制;商朝奴隶制中央、地方国家机构趋于完备。2、西周创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带有血缘宗族和神权色彩。
1、春秋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高考历史复习重难点框架表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
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等几个发展阶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发展为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西周井田制最为典型)。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经济
古代希腊的农耕经济和航海、殖民活动发达。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3、罗马法的作用:其制定与实施,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经济重心移到南方。2、手工业: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3、商业:空前繁荣。两宋店铺可随处开设;商品种类增多;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元代疏浚大运河,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1、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2、文艺:志怪小说出现;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3、科学:刘徽首创割圆术,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的萌芽,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0年;贾思勰《齐民要术》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杰出农书。
1、农业: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战国得到确立;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前8-6世纪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2、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前5世纪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文化
1、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等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甚至主张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并据此否定奴隶制,这些观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萌芽。2、苏格拉底比智者学派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观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世界历史
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世纪-13世纪)(参见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相关部分)
经济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有别于中国的小农家庭),在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庄园内实行自给自足。
政治
7—9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但天主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势力非常强大,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于世俗王权,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选修
改革、人物
1、改革:前6世纪初古希腊的梭伦实行改革,采取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等措施,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采取的“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在秦国确立封建制,使秦国在七雄中迅速崛起,为后来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坚实基础。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政治主张,提出了性相近的人性论观点,提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哲学,政治著作《理想国》和他的教育实践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古希腊学者者亚里斯多德在物理、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特别是逻辑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办学实践培养了人才,对整理和保存希腊文化贡献巨大。
政治
1、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诸卿制、郡县制等)。2、汉承秦制,但有所损益。中央:汉武帝时,任用布衣为相,中央丞相、御使大夫、太尉等“三公”构成的“外朝”掌执行,尚书令、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掌决策;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地方:西汉武帝时的“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东汉时,西汉的地方监察区州演变为郡以上的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前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精耕细作农业初步发展。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式;有了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发明了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3、商业:秦始皇经济举措有利于商业发展。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丝路开通,外贸发展。
文化
1、思想:周礼是儒学的重要来源之一。2、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3、科学:中国为世界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国家。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
1、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传统文化体系奠基;孔、孟、荀使儒家成蔚然大宗。2、文艺:春秋时的《诗经》是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战国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3、科学:出现算筹计数法、赤道坐标与《天文》、有性杂交、《黄帝内经》、楼船等成就。
选修
改革、人物
改革:公元5世纪后期,中国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杰出政治家冯太后及其子北魏孝文帝雷厉风行进行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设巧计迁都洛阳,化解来自鲜卑旧贵族的改革阻力。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快了中国北方各族的农耕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对后来隋朝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也有促进作用。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商业:大运河促进商业发展;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文化
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神职人员是欧洲唯一的文化阶层,教会垄断了欧洲的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宗教机构还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天主教的精神专制和独裁。
选修
改革、人物
1、改革:11世纪中期中国北宋的王安石变法,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从理财、军事和科举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终因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而失败。2、人物:7世纪上半期,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宽舒政策,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世界历史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政治
1、古代罗马法的发展。①公元三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和非公民区别开始消失,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意义;②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2、罗马法的内容:①公民法:基本为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③罗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多种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和夫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其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