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习题2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微信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认识这颗星球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地球图片)。
你了解它吗?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地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一课一练5.17《航海家的发现》习题-青岛版(无答案)
5.17《航海家的发现》习题第一课时一、填空题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 )千米。
3、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 )和( )三个部分组成。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略为隆起,()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二、选择题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A.71B.80C.902、世界第一高峰为()。
A.珠穆朗玛峰B.富士山C.泰山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A.40000B.80000C.90000三、简答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有多大?第二课时一、填空题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的时间。
4、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
5、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可有人说它应该叫()。
二、选择题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A.三B.四C.十2、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
A.6400B.7000C.8000三、简答题请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
1492年~1502年,西班牙出发
洋
北美大陆
穿越大西
哥伦布
天才,就是别人认为毫无价.值的不毛之地,你却能挖掘出黄10
金航行
1519年9月20日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
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火地岛,穿过麦哲伦海峡进
入太平洋 ,到达菲律宾群岛,再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的好望
角,最后从大西洋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
东方的计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
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
.
斐尔南·德·麦哲伦 ( 1480-1521),葡萄 牙人,世界上第一位完 成环球航行探险家。
11
小小航海家
➢我们做个航行家
.
12
.
13
航海家的发现
.
1
主要内容
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古人对于地球的认识 航海家的发现 小小航海家
.
2
猜一猜
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打一物)
.
3
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
宇宙中地球的夜晚
地球有多大?半径是多少?
用带子围绕地球赤道一圈,带子长多少?
.
4
美丽的地球
尼亚加拉大瀑布
珠穆朗玛峰
.
科罗拉多大峡谷 5
云台山
.
6
➢我们的发现
.
7
古人对于地球的认识
➢ 古代中国的“天 圆地方”说
.
8
➢古印度的乌龟大象 说
.
9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观察报告
《18航海家的发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课堂观察报告地点:科学实验室观察科目:科学观察年级:四年级观察课题:18航海家的发现一、观察缘由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视频,并通过模仿微视频的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亲历发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形状。
二、观察方式课堂观察学生使用微课的效率与模拟实验的效果三、观察情况学生在家观看微课的效果比较好好,掌握了视频中介绍的模拟实验的方法,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流畅,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1、猜猜想想,做出两种设定:“大地是平的”和“大地是弯曲的“两种猜想,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如果你在海岸边遥望大海,会不会有所发现呢?2、讨论用桌面和伞面模拟海面,小帆船模型在海面航行,亲自体会,设计利用平的桌面和曲的伞面做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亲身实验一思考:用帆船模型,在水平桌面上由远及近移动,视线沿桌面水平面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完成桌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桌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亲身实验二思考:将帆船模型在雨伞上移动,请你在另一侧观察,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了什么?完成伞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伞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各个小组学生非常迅速有序的完成实验,并体会到科学证明的乐趣。
学生认真完成任务,效果鲜明,学生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从使用微课的效果及学生分组实验情况看,整体上很好,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效的尝试、正确的操作,可以比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达成目标。
四、观察后的思考小学科学课堂中借助微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是属于“翻转课堂”的形式,它特别适合某些小学科学实验。
它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同时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及时反馈,提高实验效率。
当然在利用好微课的基础上,师生的交互也是不能忽略与忽视的,如果学生仅仅对着视频观看,缺乏师生交流与学生动手操作,那么科学探究的效果就会降低,所以要合理运用利用微课,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科学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精品】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1)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生:根据整理的资料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活动二:
1.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
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片资料。
3.师出示图片: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并通过观察。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
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
活动三:
1.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
2.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活动:
展示交流科幻故事
六、
教后反思:学生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3)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
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
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
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
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立刻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已经很多,但它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当天上的云彩向东南方向快速运动的时候,估计地面上的风向标指向()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2 . 细胞是()被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A.1883年B.1663年C.1963年3 .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阿基米德4 . 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倍。
A.100万B.130万C.150万5 . 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二、填空题6 . 地球的体积相当于______个月球,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_________。
7 . 17世纪,科学家________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8 . 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_)三、简答题9 . 最近经常下雪,你能简单解释雪是怎样形成的吗?10 . 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填空题1、2、3、三、简答题1、2、。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8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2).doc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教科书说明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但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到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是学生不太了解的。
所以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由猜想到实地勘察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才使得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貌有了越来越准确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为此进行了极其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而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活动准备:教科书以辽阔的大海及乘风破浪的帆板运动为背景,提出了课前准备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对大地形状是如何猜想的?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目的是提示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活动做好资料准备。
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包括两个环节。
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在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猜想——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这一思路进行编排的,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资料与生活经验展开探究。
因此,教科书先提供了人造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图,通过卡通“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然后教科书采用“资料卡”方式,呈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方面的相关知识。
这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将部分教学内容明确地提供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交流内容的辅助。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航海家的发现》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至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
通过这段历史,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文字方式提出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让我们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吧”的活动准备指向,并配以辽阔的大海及乘风破浪的帆船为背景,目的是提示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活动做好资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交流,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及古人对地球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是球体的。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了“搜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的拓展活动指向,意在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和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轨迹。
本课的研究以资料搜集与交流为主,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强,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到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件
麦 哲 伦 环 球 航 行
不断质疑
拓展延伸: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了新的质 疑和新的发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 继续研究。 ?
问题一:为什么地球仪 都是倾斜的?
问题二:地球上有没有一个地 方只能看到一个方向?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毕 达 哥 拉 斯
温馨提示: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要从帆船的对面观察,在伞面观察的时 候,视线要与伞面的顶端相平;在桌面观 察时,视线要与桌面相平。 3.及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帆船进港实验记录单
大 地 进 港 小 船 (画出你看到的小船的样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的大地
弯曲的大地
实验结论
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
亚 里 士 多 德
太阳
地球
月球
温馨提示: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认真观察物体投射在白板上的 影子的形状,并及时填写实验报 告单。
太阳
地 球
月 球
太阳
月 球
太阳
地 球
月 球
郑 和 下 西 洋
达 伽 马 到 达 印 度
哥 伦 布 发 现 美 洲 新 大 陆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同步练习题 全册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同步练习题全册1、温度计的秘密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5.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6、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这说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零摄氏度写作(),零下20摄氏度写作()。
8、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水烧开时的温度是()。
自行车为什么爆胎?1.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2.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
3.通过实验我们得知:一般情况下。
液体、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4 .室外架设的电线,夏天长度会变(A ),冬天长度会( B )。
A 、长 B 、短-5、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B ), 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A 、冷水中B 、热水中6、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A )的。
A 、密封B 、敞开7、在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中,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的作用是(B C )。
A 、为了吹大气球B 、密封瓶子C 、借助气球发现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认识岩石1 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 对)2、所有的岩石都是颗粒状的。
(错 ) 3、遇到盐酸有的岩石冒泡,有的岩石不冒泡。
对)4、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对)5、用盐酸进行岩石检测时,必须用铝勺取用盐酸。
(对 )6、岩石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对 ) 4 做个岩石百宝箱1、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有(石灰岩)、 大理岩)等。
(2、花岗岩硬度(大),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色或褐色的是(长石),黑色是(云母)。
四下科学D5k17课堂达标练习题-附答
青岛版四下科学单元五我们的家园——地球K17 航海家的发现课堂练习题学习导航: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一.填空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千米,用带子围着地球赤道绕一圈,这条带子要有()千米长。
2.15 19年葡萄牙人()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3.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变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
4.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是“()”。
5.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站在乌龟背上的()支撑着,乌龟蹲在蛇身上,()在上方旋转。
6.公元二世纪,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
二.选择1.下面不是航海家的是()。
A.牛顿B. 麦哲伦C. 哥伦布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A.圆形B. 球形C. 球体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
A.圆形B. 球形C. 球体4.乘坐时速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连续走近()。
A.17小时B. 17天C. 17年5.()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A.伽利略B. 麦哲伦C. 哥伦布D. 郑和三.判断1. 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
•••••••••••••••••••••••••••••••••••••••••••••••()2. 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的确是个球体。
•••••••••••••••••••••••••••••••••••••••••••()3.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是人类第1次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 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对地球全貌的了解有“天圆地方”说,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5. 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认识科学不能用猜想的方法。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1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等知识。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模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高山没有一寸土,平地没有一分田。
五湖四海无滴水,花花世界在眼前。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新课讲解:活动一、认识地球有什么观看课本P46图片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地球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地球的认识。
1组、3组、5组1号依次汇报。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进行小结,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等资料。
活动二、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P46图片有文字资料,交流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7组、11组1号依次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救。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小结。
活动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谈话:在历史上,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球体的呢?活动三:以对子为单位,对照课本P47图片,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
2组、4组的1号依次汇报。
三、自由活动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四、拓展延伸:继续搜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航海家的发现》一、教材内容分析《航海家的发现》是一本以航海家的历险故事为主线,叙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家们的勇气、智慧和探究精神的孩子读物。
全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适合初级教育学校中高班级同砚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一些著名的航海家;了解航海家们的勇气、智慧和探究精神。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同砚的探究欲望,培育他们的独立沉思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同砚尊重历史,珍惜幸福生活;培育同砚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航海家的生平故事和探险经历难点:理解航海家的勇气、智慧和探究精神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叙述航海家们的生平故事引起同砚的爱好。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同砚更直观地了解航海家的探险经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航海家们在探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同砚沉思勇气和智慧对于探险的重要性。
五、教学内容打算第一课:了解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著名的航海家们。
第二课:叙述航海家的生平故事和探险经历。
第三课:分析航海家们的勇气、智慧和探究精神。
第四课:总结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六、学情分析本次作业设计适合初级教育学校中高班级同砚,他们对历史和探险故事有一定的爱好,能够通过故事和图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七、作业要求1. 选择一位自己感爱好的航海家,通过查找资料写一篇关于他生平故事和探险经历的作文。
2. 阅读《航海家的发现》,画一幅描绘航海家探险场景的图片,并写一段简短的描述。
3. 小组谈论,分享自己对航海家的勇气、智慧和探究精神的理解,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做口头汇报。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不仅可以了解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一些著名的航海家,还可以培育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育独立沉思能力和勇气品质。
2020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II)卷
2020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达尔文的巨著______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
A.《天工开物》B.《物种起源》C.《自然选择》2 . 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伽利略B.华氏海特C.阿尔伯特3 . 下面哪种方法读数正确()A.B.C.4 . 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B.太阳是个气态的球体C.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小5 . 下面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蚀的地形是()。
A.坡度很大B.坡度较小C.地面很平整二、填空题6 . 治疗天花病的琴纳是(______)国人。
7 . 土粒间空隙最小的土是(______);土粒间空隙最大的土是(______)。
A、壤土B、黏质土C、砂质土8 .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______)千米,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行程有(______)千米。
三、简答题9 . 有甲、乙两只兔子,身强力壮,意志坚定,夸下海口要跑步环绕地球一圈。
甲兔子绕赤道跑一圈,乙兔子绕两极方向跑一圈,且跑的速度一样,日行1千米。
(1)甲、乙两只兔子,哪一只最先跑完一圈?为什么?(2)绕赤道跑完一圈要几天?10 . 有哪些方法可以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填空题1、2、3、三、简答题1、2、。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航海家的发现》精品试题2
航海家的发现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________理论。
他认为,____________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其旋转。
2.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________。
他认为_______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3.法国有一位叫________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二、选择
1.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2.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叫()。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3.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4.“地心说”理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三、简答
1.查找书籍,简单介绍哥巴尼提出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1.地心说、地球2.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太阳3.傅科
二、1.C2.A3.C4.B
三、1.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6)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
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
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
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
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立刻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已经很多,但它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航海家的发现》习题
一、填空题
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的时间。
4、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
5、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可有人说它应该叫()。
二、选择题
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A.三
B.四
C.十
2、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
A.6400
B.7000
C.8000
三、简答题
请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