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差错登记表

调剂差错登记表

调剂差错登记表

医院妇产科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院妇产科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医务科、护理部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4、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它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由医院依照有

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6、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夏秋季不得超过 24 小时,冬春季不得超过 48 小时。 7、情况检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8、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与处理

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与处理 一、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一)处方差错的表现 处方差错的内容包括:①药品名称出现差错;②药品调剂或剂量差错;③药品与其适应证不符;④剂型或给药途径差错;⑤给药时间差错;⑥疗程差错;⑦药物配伍有禁忌;⑧药品标识差错如贴错瓶签、错写药袋及其他。 (二)出现差错的原因 引起处方差错的因素有:①调配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或业务不熟练;②选择药品错误;③处 方辨认不清;④缩写不规范;⑤药品名称相似:⑥药品外观相似;⑦分装;⑧稀释;⑨标签;⑩其他。 (三)差错的防范和处理 1 在调配处方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单位有关医疗行为的各项规定 2?严格执行有关处方调配各项管理及工作制度,熟知工作程序及工作职责 3?建立“差错、行为过失或事故”登记(时间、地点、差错或事故内容与性质、原因、 后果、处理结果及责任人等),对差错及时处理,严重者及时报告。 4. 建立首问负责制。无论所发生的差错是否与己有关,第一个接到患者询问、投诉的药师必须负责接待患者或其家属,就有关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立即处理或向上级药师报告 5. 为减少和预防差错的发生,需遵守下列规则。 二、调配差错的应对原则和报告制度 1. 报告制度 所有调配差错必须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2. 差错的处理应遵循下列步骤。 (1)建立本单位的差错处理预案。 (2)当患者或护士反映药品差错时,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如果是发错了药品或发错患者,药师应立即按照本单位的差错预案迅速处理并上报部门负责人。

(3)根据差错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救助措施,如请相关的医师帮助救治或治疗, 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药品,致歉、随访,取得谅解。 (4) 若遇到患者自己用药不当、请求帮助,应积极提供救助指导,并提供用药教育。 3. 调配差错的调查 进行彻底的调查并向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提交一份“药品调配差错报告” ,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1) 差错的事实。 (2) 发现差错的经过。 (3) 确认差错发生的过程细节。 (4) 经调查确认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5) 事后对患者的安抚与差错处理。 (6) 保存处方的复印件。 4. 改进措施。 (1) 对杜绝再次发生类似差错提出建议。 (2) 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应修订处方调配工作流程,以利于防止或减少类似差错的发生。 (3) 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应将发生的重大差错向医疗机构、药政管理部门报告,由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协同相关科室,共同杜绝重大差错的发生。 (4) 填写“药品调配差错报告表”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2、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3、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4、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来管理。 5、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的分级 1、一般差错事故:对于发生的差错,工作间内部及时发现或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的。 2、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的差错事故,被患者发现,造成不良影响的,甚至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 三、差错事故的处理办法 1、发生一般差错事故,当事人立即报告负责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登记。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被警告者纳入科室技能大比武名单中。 2、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并如实层层报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 3、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四、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独立值班时要进行双签字核对。 2、工作间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3、每月进行技能大比武,优秀者实行奖励,连续不合格者纳入第二阶段考核名单,第二阶段仍不合格者调离本岗位。 4、药品按规定摆放,不同用途的药品、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 附表:表1 药剂科调剂差错登记表 表2 差错事故报告表

调剂差错培训试题

药剂科: 药学专业人员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考试题 姓名: 一,填空题: 1.《处方管理办法》的立法宗旨是()、()、()、()。 2.处方书写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要在修改处签医师()并注明(),每张处方修改不得超过(),否则应重新开具。 3.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以示处方完毕。处方已达()种药物且正文无空白处时可省略斜线。 4.预防与处理处方差错首先应做的是:() 5.处理处方差错的最后一步是:() 6.给药差错包括()()、()、 二、选择题: 1.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于( )实施。 A. 2007.1.1 B. 2007.5.1 C. 2007.4.1 D. 2007.10.1 2.医师开具处方应遵循()原则。

A. 安全、经济 B.安全、有效 C. 安全、有效、经济 D.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3.西药和中成药(),但要保证能在一个药房取出处方所列的全部药品。 A.必须分别开具处方 B.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 4.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种。 A. 3 B. 4 C. 5 D. 6 5、处方中常见的外文缩写和分别代表什么()。 A.每天三次和每天一次 B.每天二次和每天四次 C.每天二次和每天三次 D.每天一次和每天二次 6、16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的药物()。 A.氟哌酸胶嚢 B.无味红霉素 C.阿奇霉素 D.头孢氨苄 7、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和有效使用期限。 A、出厂日期 B、生产日期 C、营业执照有效期 D、计划日期 8.对处方形式审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须凭医师处方调剂药品 B.只有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者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C.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D.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调剂非经医师处方 E.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处方的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

运用PDCA循环法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

运用PDCA循环法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杜绝用药事故发生。方法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调查我院2017年4月~11月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情况,分析差错原因,制定防治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由0.0355%降至0.0154%,差错率降低了56.62%,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 循环法的开展有效减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使门诊日常调剂工作更加准确高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调剂差错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reducing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errors in outpatient dispensary Department of Pharmacy,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Abstract]Objective The PDCA cycle is used to reduce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errors in outpatient dispensar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and to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drug accid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DCA cycle,existing problems were found in dispensing between April and November,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ed. Then, formulated preventive measures,and evaluat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Result The dispensing error rate decreas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PDCAcycle, from 0.0355%to 0.0154%, and the error rate decreased by 56.62%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Conclusion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门诊药房窗口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岗位,不仅反映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如何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药房调剂差错在药物治疗中的发生机率及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调剂差错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医务人员的草率,而是当今社会快节奏和患者用药过程的复杂性所致。应把建立新的安全用药系统放在首位,依靠政府和医务界共同努力解决,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着力收集与分析差错事故案例,研究和探讨减少差错,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措施。 1 调剂差错 剂量不当:过量,剂量不足或给药次数过多;给药途径错误;发错患者;发出过期、变质药品;发药数量不对;发错药品,或药品正确但是标签有误;由于药师在调配时看错药名或贴错标签,导致患者拿到的药品与其治疗无关或是不适宜患者的药物;发出药物剂型不对或含量规格不符;发出药物时,未给予必要的口头指导及书面指导或书写太潦草导致误解,从而导致患者再用药时问、间隔及疗程以及用药方法上的错误;发出有配伍禁忌的药品;发出不具有处方权的医师为患者开的处方。 2 差错原因分析 2.1 医师的原因 2.1.1 处方书写不完整:处方未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别,这样调配人员不能明确患者的服用剂量、剂型、联合用药是否合理,而导致患者用量不足,超量或用药途径错误。 2.1.2 书写潦草:处方字迹不清,药名难以辨认,而导致药物品种混淆。 2.1.3 药名写错:有的药品名称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如他巴唑与地巴唑。在上述例证中,他巴唑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地巴唑则用于降血压。 2.1.4 剂量写错:有些药物几种不同剂量,但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用量不同。如阿司匹林大剂量(0.3g)主要用于解热止痛,小剂量(50mg)主要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阻止血栓形成。剂量错误达不到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 一、科室要建立《发药差错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当事人姓名、发生差错的原因、 类型、对差错的处理及措施。 二、出现发药差错时科室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 三、找出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错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易 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 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量,导致差错出现。 5.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等不能熟 悉掌握。 四、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 1.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 药经查出者;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未造成身体伤害 2.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麻、毒、精 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者; 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发放假劣药品等 已用于病人,并对病人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 五、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金,口头警告 教育;属严重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我院假、劣药品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人身损害的处置预案》处理,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全科组织学习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并修订相关制度。 六、对此次差错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1.加强药学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加强对相似药品的管理及归类,并要求药师熟悉易混淆药品。 3.定期加强药学人员的业务学习。 医院发药差错报告表

《处方防范调剂差错》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处方防范调剂差错》考试试题答案

————————————————————————————————作者:————————————————————————————————日期:

《处方防范调剂差错》试题 一、填空题。(每道题2分,共30分) 1、《处方管理办法》是指由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2、处方包括和用药医嘱单。 3、处方医师的和,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 4、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以示处方完毕。 5、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 6、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 7、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年,医疗用毒性、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为年,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年。 8、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常用量,仅限于以上医院内使用 9、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10、药师调剂时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和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 11、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四查”为、、、。 12、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十对”为对科别、、年龄、、剂型、规格、数量、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13、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14、除麻醉、精神、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15、医疗机构应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医院处方管理制度之欧阳歌谷创编

医院处方管理制度 欧阳歌谷(2021.02.01) 依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本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在医院内开具、调剂、计价收费、保存处方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一、处方权限规定 1.本院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到医务部门备案,填写《医院医师处方权登记表》,经本科主任签字,医务部门审核,主管院长批准后,即具有独立处方权。《医院医师处方权登记表》交有关科室(医务部门、药学部、划价收费科)存档备查。 2.实习医师无处方权,所开处方需经本院所在科室有处方权医师审查签字并盖章后有效。 3.离退休医师未经医院回聘者不再有处方权。由院方回聘者,在聘期内重新办理有时限的《医院医师处方权登记表》后才能有处方权。 4.麻醉处方权需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考核、批准。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5.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必须与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需改动时应重新登记留样备

案。 6.开具的处方必须具有处方医师的签名及签章,二者缺一不可。药剂人员凭备案签名及专用签章接受配发药品。任何人不得模仿或代替医师签字。 7.处方的有效期:门诊处方自开具之日起,三日有效。急诊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和原因,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8.处方应按普通处方、急诊处方、麻醉药处方分类使用。 9.医师不得为自己开处方。 二、处方书写规定 1. 处方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需清晰,书写要完整,不得涂改。必须用同一墨色,同一笔体书写。如有修改,必须由处方医师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以示负责。 2. 处方内容及要求 2.1处方前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费别、门诊号/住院号、开方科室、处方日期、临床诊断。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清晰明了。 2.2处方正文 2.2.1 处方正文内容一律横排,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书写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药品名称依据本院制订的《药品目录》名称为准。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 记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 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 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 颜色相似

在同规格注射液中,丹参、曲克芦丁,特别是一些无色液体制剂,如柴胡、安痛定、硫酸庆大霉素等很容易混杂,所以发类似药品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同时应注意保持针剂外包装盒完好,避免混杂其他药品,检查药品数量。护士在领取药品时应认真核对,配药时更应再次审核,防止差错发生。 包装相似 由于外观包装,或一个厂的系列产品其及药物名称的书写十分相似。虽然有些是同类药品,但在摆放时须分开放置。 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 如:白内停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等,内附药片或药粉,须先溶解然后滴眼。发药时应特别交代清楚。有的患者就不懂将药物溶于滴眼液中,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这样既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又无治疗作用。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特别说明 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烧伤黏膜,它用于坐浴的有效浓度是%,每天坐浴1次~2次,有的患者加入的水偏少,而且每日内坐浴次数过多,导致外阴灼伤。 电脑划价有误 划价员对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了解掌握不够,或电脑输入药物名称、规格有误,审方发药时不注意核对原处方而出错。对于划价收费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多掌握药学方面的知识,及时与药师沟通。 部分医师处方书写潦草不规范 调剂人员辨认出错,例如:丹参片、甘草片、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等。调剂人员在审核时应注意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及时与开方医师沟通印证。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医务科、护理部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由科 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 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务处或护理部报告。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处、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 予以严肃处理。 4、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它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 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 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6、为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 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解,具体尸体冷冻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7、情况检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 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8、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 生。

201612调剂差错分析总结

2016年12月份住院药房调剂差错分析报告 药品调剂安全是住院药房始终紧抓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点,因此住院药房所有工作人员在科室负责人的协调指导下,分析药房调剂差错发生原因,从探讨研究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药事服务质量,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现将12月份住院药房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种类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不断改善和提高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本月的调剂差错分析如下: 表12016年12月份调剂差错等级 差错数量差错率(‰)出门差错数出门差错率(?)事故0 0 0 0 严重差错0 0 0 0 一般差错21 0.71 0 0 在HIS系统中进行处方统计得本月处方量为29549张,发生差错21例且 均为一般差错,差错率为0.71‰,未发生严重差错和事故,出门差错率为0。 调剂差错类型比例如图1。

图12016年12月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类型分配比例由图1可以看出,数量错误是调剂差错的主要类型,其余依次是品种错 误、规格错误、剂型错误,分别占66.7%、23.8%、4.76%、4.76%,未发生 其他原因造成的调剂差错。 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1.本月住院药房的调剂差错较少,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住院药房工作人 员对以往调剂差错比较谨慎,以及科室负责人的指导意见效果显着(2)本月临近年关,处方数量有所下降。(3)科室负责人时刻监督指导,药房工作人员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2.本月发生品种错误的药品如下表: 结合上表分析:药品名称相似相近的药品比较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看似药品也是发生差错需要注意的重点,针对此类问题,药房人员应加强“听似看似”药品的学习,杜绝差错的再次发生。对于调剂频次低的药品在调剂时要多加注意。 3、本月发生规格差错的药品为阿奇霉素0.25g与阿奇霉素0.125g,提示调剂 人员要熟知住院药房多规药品,调剂到此类药品时应提高警惕,反复核对, 看清药品规格。 4、对于药品数量的错误,要求调剂人员在调剂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仔细核对 药品数量,拿药后及时做好标记,防止重复调配,调配完成后再浏览一下领 药单,防止有漏拿药品。

药剂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药剂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 药品调剂是药事服务的重要环节,调剂准确是保证患者用药 安全的重要部分,但调剂差错在药房时有发生,为此科室运用鱼 骨图对调剂差错给予分析,探索整改措施,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 持续改进,从根本上杜绝调剂差错的发生,分析结果如下: 一、科室组织全科人员召开质量安全会议,就调剂差错原 因进行了分析如图: 处方因素人员因素 手写处方 字迹潦草注意力不集 中,聊天 接打电 话等 未严格审核处方 未进行核 对 直 接 发 药 药品剂型、 规格用用量 书写不规范 调

剂 差 错 错收、多收、病人多说话 漏收现象造成干扰 同种药品 多种规格药房 面积 药品 摆放 同种药品同种药品不整 齐 多个厂家多种剂型 收费因素 药品因素环境因素 二、分析总结 本年度有记录的调剂差错6例,人员因素与处方因素占主要 原因 人员因素:调剂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未执行“四查十对” 操作规程,在患者多的时候,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发错药品。造成少发、漏发药品。造成同一品种、规格取错。发药交代不清,患者在用法用量上出现错误。医嘱转抄错误。 处方因素:医生字迹潦草,诊断与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导致调剂错误或用药交代错误。

收费因素:收费员大多为非卫生技术行业人员,无药学常识与医疗常识,造成错收、漏收、多收现象。这种现象为次要因素,发生率较低。 环境因素:药房面积小,柜架不够,药品摆放拥挤,没有严格分类摆放。包装相似药品没严格区分。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对调剂人员规则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对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督查监管,将执行监管结果纳入环节监管考核。提高调剂人员责任心,提高服务技能,杜绝差错发生。 2、继续与医生沟通,要求其认真书写处方。提请药事会制定不认真书写处方的处罚标准。 3、加强与收费人员的沟通联系,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4、规范药品分类摆放,标识管理,尽可能消除影响调剂质量的环境因素。 ‘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一、科室要建立发药差错分析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当事人姓名、 发生差错的原因、类型、对差错的处理及措施。 二、出现发药差错时,科室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事 故进行分析,讨论。 三、找出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错 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 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 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量,导致差错 出现。 5.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 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四、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 1.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发 药,多发或少发药,经查出者;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未造成身体伤害; 2.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

麻、毒、精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者;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病人者;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已发用于病人者;发放假劣药品用于病人者。 五、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金, 口头警告教育;属严重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由药剂科和医务科处理,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全科组织学习讨论,并修订相关制度。 六、对此次差错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1. 加强药学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加强对相似药品的管理及归类,并要求药师熟悉易混淆药品;3. 定期加强药学人员的业务学习。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2年11月1日

药剂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

药剂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 药品调剂是药事服务的重要环节,调剂准确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部分,但调剂差错在药房时有发生,为此科室运用鱼骨图对调剂差错给予分析,探索整改措施,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从根本上杜绝调剂差错的发生,分析结果如下: 一、科室组织全科人员召开质量安全会议,就调剂差错原因进行了分析如图: 处方因素人员因素 手写处方 字迹潦草注意力不集中,聊 天接打电话等 未严格审核处方 未进行核对直接 发药 药品剂型、 规格用用量 书写不规范 调剂 差错错收、多收、病人多说话 漏收现象造成干扰 同种药品 多种规格药房面积 药品摆放 同种药品同种药品不整齐 多个厂家多种剂型 收费因素 药品因素环境因素 二、分析总结 本年度有记录的调剂差错6例,人员因素与处方因素占主要原因

人员因素:调剂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未执行“四查十对”操作规程,在患者多的时候,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发错药品。造成少发、漏发药品。造成同一品种、规格取错。发药交代不清,患者在用法用量上出现错误。医嘱转抄错误。 处方因素:医生字迹潦草,诊断与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导致调剂错误或用药交代错误。 收费因素:收费员大多为非卫生技术行业人员,无药学常识与医疗常识,造成错收、漏收、多收现象。这种现象为次要因素,发生率较低。 环境因素:药房面积小,柜架不够,药品摆放拥挤,没有严格分类摆放。包装相似药品没严格区分。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对调剂人员规则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对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督查监管,将执行监管结果纳入环节监管考核。提高调剂人员责任心,提高服务技能,杜绝差错发生。 2、继续与医生沟通,要求其认真书写处方。提请药事会制定不认真书写处方的处罚标准。 3、加强与收费人员的沟通联系,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4、规范药品分类摆放,标识管理,尽可能消除影响调剂质量的环境因素。

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与防范措施

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与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认真分析近五年来我院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及原因,提升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建立完善的调配和管理制度。结论:通过对药房处方调剂、发药差错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差错措施,规范岗位操作规程,提升药学人员自身素质,有效实施处方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处方评选奖罚制度,定期很好的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从而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原因;预防 药房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与患者接触和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药师按医师处方为患者调剂药品是最基本的工作,药师发药正确与否是关系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由处方调剂差错等原因引起的医疗事故的数量与逐年上升,错误的药品调配可使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患者用药安全和效果。防范药品调剂差错不但要求药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不断提升药房服务技术水平,规范和改进服务流程,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有效减少和杜绝调剂差错事故发生。针对五年来的处方差错原因,是每位药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近五年来药剂科差错登记记录的50例药品调剂差错处方。 1.2方法 依据药品管理法中的《处方管理办法》,认真分析50例药品调剂差错处方,分类归纳差错类别,并按类型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通过对近五年来各类处方差错类型分析,并召开临床医师会议,在会议上点评、相互交流使差错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药物治疗目标即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也使患者的医疗风险降为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各类处方差错类型如下: 处方日期处方差错类别处方张数处方医生 2006年8月处方前项书写不全10张王培 2007年5月药品名称不规范12张刘乾坤 2009年7月处方药品名称中、拉文合用8张王培 2010年3月药品名称剂量书写错误15张袁家 2010年5月药品用法用量不正确5张刘德辉

处方防范调剂差错试题与答案解析

处方防范调剂差错培训试题与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50х2分=100分) 1.审核处方用药适宜性的内容包括 A.确认医师处方的合法性 B.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C.选用剂型、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D.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E.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2.为减少和预防处方差错的发生,可以 A.包装相似或读音相似的药品分开码放 B.相同品种但规格不同的药品应码放在一起 C.一张处方药品调配结束后再取下一张处方 D.张贴标签时再次与处方核对 E.制订明确的差错预防措施 3.服药时需多喝水的药物包括 A.格列本脲B.氨茶碱C.阿伦膦酸钠D.苯溴马隆E.磺胺嘧啶 4.使用气雾剂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A.使用前应尽量将痰液咳出,口腔内的食物咽下 B.使用前气雾剂需摇匀

C.使用气雾剂应准确掌握剂量,明确一次给药揿压几下 D.使用气雾剂给药后应屏住呼吸10~15s E.使用气雾剂给药完成后需用清水漱口 5.不宜与脂肪或蛋白质同服的药物为 A.灰黄霉素B.脂溶性维生素C.左旋多D.硫酸亚铁E.糖皮质激素 6.处方前记不包括 A.临床诊断B.发药日期C.药品金额D.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E.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7.属于药效学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 A.硫酸阿托品与解磷定合用 B.奥美拉唑与葡萄糖酸钙合用 C.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合用 D.磷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 E.阿司匹林与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合用 8.服药期间宜多喝水的药物包括 A.抗痛风药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磺胺类药物D.平喘药E.利胆药 9.有关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三个方面 B.含有钙、镁等离子的抗酸药与四环素同服不利于吸收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D.影响代谢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酶诱导相互作用和酶抑制相互作用 E.由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时,需适当增加前者的给药剂量 10.关于咀嚼片叙述正确的是 A.咀嚼片常用于维生素类、解热药和治疗胃部疾患的氢氧化铝、硫糖铝等制剂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 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门诊药房窗口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岗位,不仅反映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如何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药房调剂差错在药物治疗中的发生机率及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调剂差错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医务人员的草率,而是当今社会快节奏和患者用药过程的复杂性所致。应把建立新的安全用药系统放在首位,依靠政府和医务界共同努力解决,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着力收集与分析差错事故案例,研究和探讨减少差错,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措施。 1调剂差错 剂量不当:过量,剂量不足或给药次数过多;给药途径错误;发错患者;发出过期、变质药品;发药数量不对;发错药品,或药品正确但是标签有误;由于药师在调配时看错药名或贴错标签,导致患者拿到的药品与其治疗无关或是不适宜患者的药物;发出药物剂型不对或含量规格不符;发出药物时,未给予必要的口头指导及书面指导或书写太潦草导致误解,从而导致患者再用药时问、间隔及疗程以及用药方法上的错误;发出有配伍禁忌的药品;发出不具有处方权的医师为患者开的处方。 2差错原因分析 医师的原因

2.1.1处方书写不完整:处方未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别,这样调配人员不能明确患者的服用剂量、剂型、联合用药是否合理,而导致患者用量不足,超量或用药途径错误。 2.1.2书写潦草:处方字迹不清,药名难以辨认,而导致药物品种混淆。 2.1.3药名写错:有的药品名称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如他巴唑与地巴唑。在上述例证中,他巴唑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地巴唑则用于降血压。 2.1.4剂量写错:有些药物几种不同剂量,但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用量不同。如阿司匹林大剂量(0.3g)主要用于解热止痛,小剂量(50mg)主要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阻止血栓形成。剂量错误达不到治疗效果,会引起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2.1.5剂型写错:如将甲硝唑片写成甲硝唑栓,栓剂主要用于妇科治疗。 2.1.6用法写错:如地高辛写成0.25g,剂量扩大了1000倍,这将使药物在体内蓄积,毒性增加,导致强心苷中毒,甚至死亡。 2.1.7联合用药不合理:繁殖期杀菌剂和速效抑菌剂联用,如 阿莫西林和阿奇霉素。 调配中易出现的错误 2.2.1药品标签、外包装相似而发错:药剂人员凭印象发药,没有认真核对,造成差错事故。 2.2.2药名相似而发错:如有一患儿因消化不良,多酶片发成多虑平,造成患儿沉睡不醒等脑神经伤害。

差错防范培训

差错防范培训 培训内容: 一、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药师因素: 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 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了解。 (二)药品因素: 1、药品名称相似: 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药师因素: 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例如药品含量改变时,药师仍按习惯为患者书写用法,造成用量差错;药品摆放位置改变,药师疏于核对而造成错误;药师在配方时对简单处方放松警惕,没有看全药品的通用名就调配,如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发成妥布霉素滴眼液或将眼膏发成滴眼液;发药时未呼唤患者姓名,张冠李戴,造成差错。 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了解,将降压药氯沙坦钾的用法50mgqd 写成150mgqd,在成患者血压剧降的调剂差错;药品管理不科学,易混淆药品的位置相近引发差错:如将复合维生素B片发成维生素B2片等。 (二)药品因素: 1、药品名称相似: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镁,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等。此类差错占34%。 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例如氨曲南(1.0g和0.5g)。少数情况下3种规格,同时这些不同规格的字通常不醒目,这都是增加差错发生的因素。 3、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药师调配药品时只读处方上药品的通用名称,忽视了药品的剂型,如将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发成乳胶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发成乳膏,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发成片剂等。 4、药品包装相似: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外包装、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引起调配错误的危险因素。例如参松养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

二、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措施 (一)学习和培训:学习《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意识;培训服务礼仪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成立各专业的学习小组。提高药师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操作规程考核和质量检查力度:要求药师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做到“四查十对”。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均有书面回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结果。 (三)严肃窗口记录:严禁药师在工作时间串岗、聊天、接听手机;避免外来人员与其他杂事的干扰。 (四)规范处方形式 (五)其他: 1、将工作流程改为双人核对,提高配发的准确性; 2、合理调整药品位置,完善药品标识; 3、加强日常盘点; 4、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 5、药品字典维护的是药品通用名称和商品名两种,方便医师查询,以指导临床用药。 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一)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三)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四、《处方管理办法》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一)处方中的“诊断与用药”

药品调剂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药品调剂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为提高调剂部门科学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药品调剂差错是指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情节较轻的行为;事故为已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等不良后果的不良行为。 2.药品调剂差错可分为内部差错和发出差错: ⑴ 内部差错: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被本人或科内其他人员发现后,及时更 正,未发生无法纠正的情况或药已发出而在患者未使用前追回的; ⑵ 发出差错包括以下情况: ①外部发现的发错药、错量(少发、多发、漏发)、发错患者、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 和过期变质,不论患者使用与否,或内部发现而患者已用药的造成事故); ②分装药品:商品标签与内装药品不符的;数量不对而发给患者的; ③计价或审核错误,造成患者或医院经济损失的。 3.差错事故分级判定标准: ⑴ 事故: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 ⑵ 严重差错: ①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 包括 ( 未

②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③分装药品错误,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⑶ 一般差错: ①配、发错药品,及时发现追回而未用于患者的; ②不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经查出的; ③违反相关制度、规范、常规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4.调剂差错的预防:调剂处方严格遵循处方管理办法、岗位操作规程及“药品调配差错防范预案”。 5.调剂差错的报告及处理 ⑴ 药品调剂差错的当事人,在获知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 查找取药者,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发现调剂差错的非当事人有义务立即通知当事人并向负责人报告。 ⑵ 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调查并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一般差错每月汇总上报科主任,严重差错立即报告科主任,造成事故的立即报告科主任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⑶ 部门负责人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差错,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致歉,取得谅解;严重差错,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请相关医师帮助诊治;造成事故的,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6.责任认定及处罚 ⑴ 进修、实习人员发生的调配差错由带教老师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