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记《社会学》学习心得
记《社会学》学习心得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的结构、行为和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来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社会学》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下面是我对《社会学》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学》让我了解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深入访谈等。
这些内容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了解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极为广泛。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性别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同时,我也了解了社会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另外,通过学习《社会学》,我注意到社会变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改变社会的结构、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一些典型的社会变迁事件,如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等。
通过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我认识到社会变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社会变迁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可以改变社会的机构和制度。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变迁,并主动适应和应对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此外,《社会学》学习还让我了解了社会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案例分析,我了解了社会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和政治等。
《社会分工论》读后感
《社会分工论》读后感——行政管理丁鑫 20130031最近拜读了艾尔米.涂尔干先生的《社会分工论》,使我受益匪浅。
涂尔干先生在书中几乎一直在回答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存在和变迁”问题,而且保持了与同行之间的密切对话,其深厚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内涵是不得不给予崇高评价的。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
另外,提到社会分工,必然要说到“三次社会大分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恩格斯对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论述,是与他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的论述相结合的。
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野蛮时代的中后期,经过这三次大分工,人类进才得以进入文明时代。
在书中,涂尔干先生首先是对社会急剧变迁所导致的欲望膨胀、行为偏差和社会混乱的失范问题的讨论;其次,是对如何消除社会病态,恢复正常秩序的整合问题的探索。
在文中,涂尔干先生亦像在《自杀论》结尾那样,为摆脱社会危机开出了一个救世良方:即通过职业群体(或法人团体)的组装机方式彻底拯救日益败落的伦理道德,并以此搭建一个功能和谐与完备的新型社会。
因此,通过这篇文献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个社会学家由衷而发的社会关怀及其与思想倾向之间的微妙关系。
《社会分工论》一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从功能分析视角阐述了社会功能确定的实证主义范式,随之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核心概念,并重点对二者的区别做出了详尽的分析;然后转入对(社会)有机团结形成过程与逻辑的分析中,其中社会分工的功能得到自然地彰显;最后明确指出了契约团结与有机团结之间的关系。
名著导读。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名著导读读后感班杜拉(Albert Bandura ) 美国心理学家。
1925年12月4日生于加拿大。
班杜拉对心理学的突出贡献是用实验法研究儿童的观察性学习,即在控制条件下,让儿童观察别人的行为过后看他在类似情景中是否模仿模式的行为。
他认为人类许多复杂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性学习获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代替性地得到强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情景,也许因为这样才有“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说法,我个人是身心这种观点的。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个体为什么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学会的行为可能在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现在流行的早教和胎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班杜拉的观点。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他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2.交互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3.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
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篇一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的书,读完之后,那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简直就是“天书”,各种复杂的概念、理论,让我脑袋都大了!我就想啊,这都是啥呀?也许是我自己水平太次,理解不了这么高深的东西。
但是,随着我慢慢读下去,可能是我渐渐找到了点儿门道,也可能是我强迫自己去适应它的节奏,我居然开始有点明白了。
比如说其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体关系的论述,就像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我脑海里展开。
书里提到的一些观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像那种说社会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这不是跟我们的生活很像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社会的洪流里随波逐流的小鱼,不知道会被冲到哪里去。
不过呢,也有一些地方我觉得不太对劲。
比如说某些理论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行得通吗?我觉得这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地方看世界,但又觉得好像还是在云里雾里,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真正搞懂它。
你们说呢?篇二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哇塞,读完《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我这心里真是翻江倒海的!刚开始,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这本书,心想:“这不得让我大开眼界啊!”结果呢,一上来就给我整懵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深奥的理论,就像一道道高墙,把我挡在了外面。
我不禁问自己:“我能行吗?我能读懂吗?”可是,咱不能轻易认输啊!咬着牙继续读,嘿,你还别说,慢慢的,我好像摸着了点门道。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突然看到了一丝光亮。
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部分,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人和事。
比如说,为啥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而有的人却要拼命努力才能过上普通的生活?这难道是公平的吗?我觉得这可不好说。
不过,有时候我又在想,这些理论是不是有点太冷冰冰了?社会难道只是一堆数据和规律的组合吗?那我们的情感、梦想又算什么呢?也许社会学家们在研究的时候,忽略了一些温暖的东西。
学社会学用社会学读后感五篇
学社会学用社会学读后感五篇1.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这本《社会学概论》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社会学教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让我对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社会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社会问题,增强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社会学与现代社会》读后感《社会学与现代社会》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3. 《社会学家论社会问题》读后感这本《社会学家论社会问题》是一本社会学家通过对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论。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会学家们的研究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社会学引论》读后感《社会学引论》是一本对社会学理论与应用进行全面介绍的教材。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帮助我建立了对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整体认知。
通过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的多个领域和研究方向都有了初步了解,并意识到了社会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5. 《社会学原理》读后感这本《社会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教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教育领域。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让我对社会学的学科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提高了我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五本社会学读物的读后感,这些读物确实扩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也意识到社会学的学科内涵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解释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社会学研究》读后感
《社会学研究》读后感《社会学研究》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还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首先,书中对社会学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涉及到众多领域,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书中对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让我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性的学科,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理论,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让我对社会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我对社会学的学术脉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化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总的来说,《社会学研究》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书籍,通过对社会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学研究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奋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____年学习社会学心得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人类行为的动因。
在____年的学习中,我对社会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在____年学习社会学的心得体会。
一、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社会学有其自身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首先,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作方式。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互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对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其次,社会学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系统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础上,揭示出普遍存在的规律和模式。
此外,社会学还强调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在____年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调查和观察方法,还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
比如,网络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此外,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研究伦理。
研究伦理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尊重和保护。
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我们需要获得被研究对象的同意,并且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三、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理论。
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此外,功能主义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等也是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们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在当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教育理论不断演变和改进。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无论是个体差异教育还是社会公平教育,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首先,学习到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是个体差异教育。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进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
个体差异教育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将个体差异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
我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学生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我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学生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和项目。
通过个体差异教育,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显著提高,他们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在学术成绩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学习到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是社会公平教育。
社会公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公平的教育,无论他们的背景、身份或能力如何。
社会公平教育的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提供教育机会公平的学习环境。
在社会公平教育中,重点关注具有不利条件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平等参与和成功。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和价值,通过个性化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社会和经济障碍,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实践中,我努力落实社会公平教育理论。
我倡导包容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我关注那些经济困难、来自少数民族或其他弱势群体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他们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我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每个学生,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社会学概论读后感1读完《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学,犹如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它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巨大影响。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机遇。
比如,不同的社会阶层面临着不同的资源安排和发展机会,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将来前景。
同时,社会关系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家庭、朋友、同事等各种社会关系网络,既给予我们支持和关爱,也可能带来压力和冲突。
我们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简单性和多样性。
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更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的产物。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个人行动,都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还应当关心社会的整体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改革等方式,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气。
总之,《社会学概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的学问和方法,去观察和理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2《社会学概论》犹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化了解社会的大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宽阔的社会舞台,目睹着人类社会的种种精彩表演。
社会学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简单性,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缘由。
书中对社会文化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
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在阅读完吉登斯的《社会学》后,我深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本书对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而深刻的观点。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认为《社会学》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解释了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通过对社会的分析和研究,吉登斯展示了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他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实体构成的整体,通过深入探讨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社会行动的动力源泉,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吉登斯在书中非常重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
他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强调了历史和文化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塑造作用。
这使我对于社会变迁的理解更为深刻,也让我认识到社会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吉登斯还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而严谨的讨论。
他介绍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呼吁社会学研究的多元化。
他认为社会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于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吉登斯的观点和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社会学爱好者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它不仅能够启发思考,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社会学经典之作。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读后感(精选5篇)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读后感《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读后感(精选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读后感1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
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
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
如: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1、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们又如何相互关联?该社会的结构和其他社会的类型有何不同?该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特性对于社会结构的延续和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2、该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在人类整体的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所考察的每个特征都联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特征是如何影响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影响的?而该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其他时期有何不同?创造历史的根本方式有哪些?3、该社会和该历史时期中哪类人占了上风?哪类人将占上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挑选和组成的,是如何得以解决或受到压迫的,又怎样变得敏锐或变得迟钝的?观察该社会、该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可以揭示出哪种类型的“人性”?所考察的社会中每一个特征有怎样的“人性”涵义?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社会思想名家读后感
社会思想名家读后感
引言已近学期末,我才陆陆续续、拖拖拉拉的看完了大半本《国外社会学理论》。
虽然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的思路主要停留在社会学诞生之初的那一百年,并和那些古典社会学家一起呼吸着19世纪欧洲的空气,但我的好奇心还是让我被扯进了后现代社会学光怪陆离、诡谲激越的理论迷雾里。
自孔德起步,一路跌跌撞撞、似懂非懂,越过一家又一户的理论流派,耳闻形形色色的辩论与争执之声,我终于在布迪厄的门前停下脚步,把哈贝马斯、吉登斯、布希亚几位当代社会学家的理论留作后话,然后回过头来,又看了这本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学思想名家》。
说来也巧,我读的这两本书,一本是中国社会学教科书,另一本则是流行于美国的社会学教科书典范,都可谓是权威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集大成之作,我有幸从这两本书里,窥见社会学发展近两百年来的浓缩之精华的一点儿影子,又粗粗的看了些乔治·瑞泽尔的《布莱克维尔社会理论家指南》,借了点光,虽远远谈不上对这些书中艰难晦涩、变化繁杂的理论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但心中大抵有了个模模糊糊的轮廓与形状。
那么,我愿在这里用不太成熟的口吻,对我的感想与见解作稍许的表达。
二.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关于社会学的溯源,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奥古斯特·孔德,这位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最早提出了“社会物理学”这个概念,虽然之后因种种原因改作“社会学”,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名称中瞥见早期社会学的重要特性——浓厚的实证主义色彩。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篇1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能够再版3次以上的话,这本书就堪称经典教材了,而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20年中连续再版了8次。
我买这本书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一直到最近才认真看,但一看了,就非常喜欢了。
虽然书本身的字体比较小,但书的内容的确很实在,很切合自身感觉。
每每在读,就会切合自身情况,就发现书里说的跟自身感受的如出一辙,心中不由佩服。
我不由得更相信书里的内容,如果里面写到的,我还没经历过,那总有一天我会经历的。
现在就是预习,先由心感受,再由身感受。
中国人写的心理学书,一般都是理论型的,而且章序十分老套,而这本书是国外人写的,写作风格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不一样,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同时,带着思考的习惯去阅读,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里面有一个观点,不仅仅是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决定态度。
也许你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想通。
人的行为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出发。
一个不符合自己惯常准则但于己有利的事儿,由于做此事能获大利,所以还违背自己的"准则"做了。
做了后,很明显你会受自己良心的折磨或者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这样的行为与你往常的原则不一样。
这个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内在就会告诉你,改变你对此事的态度,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为了保持内在与外在的自我同一性,你的态度改变了,变得符合你的行为,于是内心得到了平衡。
我原来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做什么事总是要拖到最后,但是工作之后,我觉得这样不行,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错过最佳时间。
如果当时该做而没有做的工作拖到后面,幸运的话赶在截止日之前做完就好,如果中间出了什么岔子,或是最后有什么其他事情,或是无法一次性做好,都会造成重大的失误。
社会学实训的收获与体会
社会学实训的收获与体会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教学计划中有一门社会学实践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社会学理论知识,探究社会现象,了解实际社会状况。
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的社会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只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往往难以真正掌握社会学知识的本质。
而社会学实践课程让我更好地了解到了社会现实,在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复杂性。
例如,我们曾经担任过社区志愿者,帮助社区中的老人、残疾人和孤独症儿童。
通过这个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社会的多元性、矛盾性和问题性。
我认为这是我在这门课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其次,社会学实践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研究。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社会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亲自进行社会研究,探究社会问题,对社会进行分析和理解。
我们学习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实证研究的实施和调查的技巧,这都让我更具有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社会研究的成果往往受限于我们的调查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因此需要我们更加认真地构思和进行研究,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最后,这门课程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
在进行社会实践和研究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我发现我更加擅长社会研究和社会工作。
我感到很自豪能够通过实践课程进一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方向,同时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方向。
综上所述,社会学实践课程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收获。
这门课程让我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社会现象,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研究,并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
我相信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够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也能够为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4篇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4篇社会心理学读后感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社会心理学是指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社会心理学伴随社会发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寓益突破历史上形成的“心理—社会或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学框架,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状态、过程和社会对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将会推动社会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人们也由此形成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它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认识,对社会因果关系的认识.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象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人们对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坚强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场,精神首先败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要有自信.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学到和我们的交际心理学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最后希望学好心理学,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社会的学说》读后感
《社会的学说》读后感《社会的学说》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社会学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学的热爱和深刻的思考,也对自己的社会观念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对社会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他们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这种网络不仅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社会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我对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理解。
其次,书中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变迁趋势。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总结,我对社会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最后,书中对社会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指出,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从贫富差距到环境污染,从社会不公到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我意识到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系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总的来说,读完《社会的学说》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研究》读后感
《社会研究》读后感《社会研究》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带领读者探索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社会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身的处境和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读让我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机制。
例如,书中提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问题,让我意识到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
只有了解和理解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书中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和解读也让我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类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动机,找到合适的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
例如,书中提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问题,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复杂而微妙的,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只有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找到和谐发展的路径。
最后,书中对社会研究方法和技巧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
社会研究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发现社会的规律和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例如,书中介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技巧,让我了解到社会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研究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社会研究》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引领读者探索人类社会的奥秘和未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社会的未来和发展。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通用5篇)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通用5篇)《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通用5篇)《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篇1首先说什么社会学。
其实整本书都没有明确给社会学下定义,但是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许多相关的句子可以给我们提供线索。
比如社会学尝试的是理解社会;社会学价值无涉的;社会学是论述进步的学说,是神学的世俗继承者,是统驭各门学科的学问;社会学问题永远是去理解社会交往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社会活动并非人类社会某一个隔绝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信息拼凑出一个我理解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以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中立地揭示社会真相的学问。
本书的第四章,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第四章提出了社会决定论:社会如同监狱,人如同囚徒。
社会对人的囚禁主要通过社会控制和社会分层两个方面。
社会控制包含但不仅限于暴力,羞辱、嘲讽、规劝和议论都是控制机制。
关于社会控制,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想象自己是一组同心圆的圆心,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社会控制体系。
最外层的圈可以理解为政治和法律,内层的圈就是职场,朋友,家庭。
由此可以比较地理解,一个人置于社会中意味着处于许多力量的拘束和控制之下。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产生置于的念头:好像全社会都压在我头上。
另一方面,社会分层把社会塑造出一个等级体系分明的金字塔。
阶级是其中一种分层类型,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由经济标准决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许多人一生的社会地位是有变化的,好坏起落的变化都有。
阶级地位生产出某些可能性或机遇,甚至是个人能够预期到的在社会中的命运。
既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监狱和囚徒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逃脱这一关系,成功越狱呢?书中告诉我们:能。
本书的第六章,介绍了抵制社会控制系统的三种手段:变革、超然和巧妙利用。
所谓变革,说白了就是革命,一个人不承认当前社会的的权利界定,并且有一群人追随,就是革命。
所谓超然,就是成为隐士,像陶渊明、释加牟尼那样,逃离当下社会体制。
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
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篇一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读了《现代社会学理论》这本书,哇塞,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也许一开始,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开它的,想着,不就是一本理论书嘛,能有多有趣?但没想到,这一读,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书里提到的那些理论,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等着我去破解。
我觉得吧,社会学理论有时候就像一个迷宫,让人晕头转向。
比如沃特斯阐述的某些观点,可能乍一看,我不太理解,心里就会想:“这啥呀?” 但仔细琢磨琢磨,又好像有点意思。
就拿社会结构的分析来说,他说的那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不禁反问自己,难道我每天的选择和行为,都是被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推着走?也许是,也许不是。
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又好奇又纠结。
我想起有一次参加社区活动,大家为了一个小小的公共设施争论不休。
当时我就在想,这不就是社会互动的一个缩影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都在试图影响别人。
这不正是沃特斯理论中的一部分在现实中的体现吗?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好像更深了一层,但又觉得还有好多东西没搞明白。
可能社会学就是这样,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永远让人在探索中充满疑惑和期待。
这一路的阅读,真的是痛并快乐着,不过,值了!篇二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来聊聊读《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这书的感受。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心里头直犯嘀咕:“这都是啥跟啥呀?”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理论,感觉就像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但是,读着读着,我好像慢慢摸到了点门道。
比如说沃特斯提到的关于社会变迁的观点,我就在想,咱们现在的生活变化这么快,是不是就是他说的那些原因在起作用呢?也许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也许是人们观念的转变,谁知道呢?我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说某个小镇因为一家大企业的入驻,整个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难道不就是社会变迁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不过,有时候我又觉得沃特斯的某些理论有点太理想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集大成的理论体系,它集合了从哲学发展分化出众社会科学以来的一切方法论和论述支点,将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扁平放置到“社会”这个领域中,认为无论是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还是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它们论述的对象,在其横截面上都发生在社会之中。
从这个意义来讲,对“社会”这一概念的认知,的确是社会学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支点,也给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场域。
马尔科姆·沃特斯的这本《现代社会学理论》并非现代社会学的前沿成果展示,反而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学生教材。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质疑该书的理论价值的理由。
因为对于中国理论界而言,社会学是一门最有价值的引进理论系统,对于中国建国以后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及其体系构建,包括教育教学、应用对策系统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而这本教材也系统全面的向国内学者展现了这个西方当前最庞大也最具人气的学科类型的内在结构和学术价值。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为绪论,是对全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背景的预览,介绍了一些一般性的理论常识,如提出了“社会是什么”这样一个初始命题,从而揭开了关于社会的几大流派的基本理论立场,用两大维度来划分社会的本质类型,即主观与客观、个体与集体。
主观个体则主张社会是行动构建的,主观集体则主张社会是功利的;客观个体主张社会是功能的集合,客观集体主张社会是一种结构。
两大维度和四大基本框架划分出的社会本质论类型有行动主义、理性主义、结构主义与系统论四大流派,囊括了以韦伯、马克思、涂尔干、吉登斯、哈贝马斯等众多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体系。
第二章到第五章主要就是介绍这四大流派的基本观点细节。
第六章到第九章是社会理论的一些重要论题,文化与意识形态,权力与国家,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分化与分层。
如果说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体论和认识论,讲的是西方学者是如何认识社会,在他们眼中的社会是什么,那么第六章到第九章就是系统论,是说有关于社会这个系统,其中有哪些子系统和子问题需要个别对待,这些子系统对于整个社会理论体系具有哪些填补作用。
最后一章谈的是社会理论的发展前景,谈到了一些初露端倪的新领域和新思路,如要融入实证主义或追求宏大理论体系之辩,目的是要让社会理论与现时代社会结构与形态越发契合,并在巨大的转型运动与频发的现代社会危机中能够以更为敏锐的视角发现问题的症结,从而予以明智的诊断。
这本书在阅读上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即要突破的是大量的理论背景,因为是一本给西方社会学专业大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示范性教材,而且社会理论又是西方理论界的原创,因此穷尽式的汇集了西方社会理论学家,包括一些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与历史学等方面的大师。
而每一个学者的理论体系都是独立而自给自足的,因此将他们按照某个特定为主题安排在一个维度上,的确是作者总揽全局的理论视野和功底决定的。
一本教材必须要有大量的常识系统储备,而更重要的是呈现在整个作品中清晰而理性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大量学者及其观点的堆砌罗列,这种清晰的逻辑结构才具有示范性和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内在的常识结构和逻辑,有利于自行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多角度判断、发散联想的学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
尤其是对于社
会理论这种拥有着庞大繁复的研究对象的学科来说,知识信息系统、逻辑系统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塑造,通过对各个学者基本观点的介绍和评述,展现出整个社会理论的博大精深和整体价值。
这本教材读过两遍之后,虽然不能说对整个西方社会理论体系了如指掌,但是基本的框架是可以领略到的。
从最直观的道理来思考,社会是个体的人组成的,因此从外部形态来看,社会是人群;而人群区别于兽群的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因此社会又可以看成是具有理性行动的人群;而从宏观来看,社会是具有若干功能的,如发展,协调,综合管理,因此社会又是一个具有各种功能的有机体,如动力系统与公平分配系统两大支柱功能。
社会不是扁平的、整齐划一的,而是有层次和差序结构的,这种层次和结构才能保证社会发挥各种功能的动态性和时效性,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总之,这本西方大学生的教材,对于国内学者和学人来说,不可谓不受益。
知识的储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一本书所能够提供给读者的启示,包括每一个观点、知识片段配比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于读者是最重要的。
社会理论作为一种庞大的、包括万象的理论,其内在的知识和理论含量是浩如烟海的,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逻辑结构和主题串联,恐怕光是各个理论家的观点就很难掌握。
而且一本大学生教材也的确是需要有一条或几条线索来支撑,而不能是知识的堆砌。
否则,再精读这本书多少遍,也只能培养出一些凌乱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思维发散的学人。
读书如此,学习社会理论更是如此。
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的脑子变成那本书,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书的作者并超越他。
否则,我们看书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本社会学理论,更为现实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转变思路,用“如何看待社会这个东西”的思路来看待当前的发展问题。
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转型,而诸如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战略思想,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理论,指导各行各业如何站在改变社会、优化社会结构这个角度来构建自己的发展路径。
认识社会是什么,才能明智的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更理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再有特色,也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