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634 084.9 5.2
374 279.9 5.2
152 210.5 5.2
402 294.2 5.2
号3
691 917.9 089.1 5.2
号2
�apK�p 力压衡平 �mc�L 度长 )mc(D 径直 )3mc�V 积体
515.43 102.93 548.63 535.64 059.84 306.42 332.21
81-2
b
�
S
b
)s/lm(Q 量流
)s(t 间时
��V 量水
)mc(H 差压
)mc(D 径直
)mc(L 号编样岩 度长样岩
S
录记据数定测面比石岩
1表
入代 � 和L、A、 � 量知已及值H的应相之与和Q将�Q量水的出流间时位单算计
。出查线曲温粘气空的出给室验实由值 � 中其。面比的样岩出算式公
。验实束结�阀空放压环开打慢缓�阀压环闭关�阀制控量流关�5 ��。度高柱水成换转度高柱汞将并�力压游上心 岩取读计差压柱汞用�阀柱水闭关�低较率透渗石岩果如�。值H的应相之与和
备设验实�三
过通要只�后 � 到得表查由�出量接直尺卡标游用以可L和A�知已度隙孔当 。 s�aPm
2
。面比的样岩出算可便Q量流的应相和H差压的样岩过通气空得测计力压
01 �度粘的气空- �
� s / 3 mc ,量流气空的心岩过通---Q �柱水mc�差压的端两心岩---H �mc�度长---L �数小,度隙孔--- � � 2 mc �积面截---A
理原验实 二
。法方及理原的度和饱水、油中心岩定测仪馏干握掌.2 �念概的度和饱水、油深加和固巩.1
的目验实 一
定测的度和饱体流心岩 三验实
油层物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油层物理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油层物理实习。
本次实习在XX油田进行,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知识,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并参与了现场勘探工作。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油层物理基本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岩石学、流体力学、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等。
通过学习,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和现场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油层物理实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包括岩石孔隙度测定、渗透率测定、岩石导电性测定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工作。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包括野外地质调查、测井资料解释、油层物理参数测定等。
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油层物理参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和现场勘探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油层物理岩石比面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1.10.13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无岩石比面测定一. 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体积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岩石体积内总空隙度得表面积.比面通常可以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估计体积和空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表面体积为基数的比面计算公式为: μφφ1)1(1423QH LA S v -=式中 v S —以岩石骨架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φ-孔隙度,小数; A-截面积,小数; L-长度,cm ; H-岩石两端的压差,cm ; Q-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s cm3;μ空气的粘度,mP 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出,μ由查表得到后,只要通过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Q ,便可求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注水,大约灌2/3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2.用游标卡尺测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3.将岩样放入岩石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换压阀加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 值后,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出得水量,用同样地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 值。
(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差计读取岩石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压力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闭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空气粘度u(mP.s)=0.01819mP.s 孔隙度φ(%)=27.8%表1、岩石比面测定原始记录分别计算三组数据的v S 值,取平均值如下:3223231/3.9400001819.010919.08.1706.4784.4)278.01(278.0141)1(14cmcm QH L A S v =⨯⨯⨯-⨯=-=μφφ3223232/3.8990001819.011256.025.2706.4784.4)278.01(278.0141)1(14cmcm QH L A S v =⨯⨯⨯-⨯=-=μφφ3223233/4.9120001819.011925.055.3706.4784.4)278.01(278.0141)1(14cmcm QH L A S v =⨯⨯⨯-⨯=-=μφφ则有:vS =(1v S +2v S +3v S )/3=(940.3+899.3+912.4)/3 =917.232/cm cm六.小结通过本次做岩石表面测定的实验,我加深了对岩石比面的了解。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压汞毛管力曲线测定.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石工11-1学号:姓名:李悦静教师:张俨彬同组者:周璇武诗琪徐睿智压汞毛管力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汞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结构;2.掌握毛管力曲线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岩石的孔隙结构极其复杂,可以看作一系列相互连通的毛细管网络。
汞不润湿岩石孔隙,在外加压力作用下,汞克服毛管力可进入岩石孔隙。
随压力增加,汞依次由大到小进入岩石孔隙,岩心中的汞饱和度不断增加。
注入压力与岩心中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即为毛管力曲线,如图4-1 所示。
图 1 典型毛管压力曲线三.实验设备图 2压汞仪流程图( 岩心尺寸:φ25× 20--25mm,系统最高压力50MPa) 全套仪器由高压岩心室,汞体积计量系统,压力计量系统,补汞装置,高压动力系统,真空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1、高压岩心室:该仪器设有一个岩心室,岩心室采用不锈钢材质,对称半螺纹密封,密封可靠,使用便捷;样品参数:φ25×20--25mm 岩样;可测孔隙直径范围: ~750 μm 。
2、汞体积计量系统:采用高精度差压传感器配合特制汞体积计量管进行计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汞体积分辨率:≤30 μl;最低退出压力:≤。
3、压力计量系统:采用串联阶梯式计量的方法,主要由四个不同量程的压力表串联连接,由压力控制阀自动选择不同量程的压力表计量不同压力段的压力值,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压力表量程:、1、6、60MPa 各一支;可测定压力点数目:≥ 100个。
4、补汞装置:主要由调节系统,汞面探测系统及汞杯组成,并由指示灯显示汞面位置。
图3压汞仪设备图5、高压动力系统:由高压计量泵组成;工作压力:~50MPa ;压力平衡时间:≥ 60s。
6、真空系统:主要有真空泵以及相关的管路阀件组成;真空度:≤;真空维持时间:≥ 5min 。
四、实验步骤1.装岩心、抽真空:将岩样放入岩心室并关紧岩心室,关岩心室阀,开抽空阀关真空泵放空阀;开真空泵抽空15~20 分钟;2.充汞:开岩心室阀,开补汞阀,调整汞杯高度,使汞杯液面至抽空阀的距离 H与当前大气压力下的汞柱高度(约760mm )相符;开隔离阀,重新调整汞杯高度,此时压差传感器输出值为~之间;关抽空阀,关真空泵,打开真空泵放空阀,关闭补汞阀;3.进汞、退汞实验:关高压计量泵进液阀,调整计量泵,使最小量程压力表为零;按设定压力逐级进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高设定压力;按设定压力逐级退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低设定压力;4.结束实验:开高压计量泵进液阀,关隔离阀;开补汞阀,开抽空阀;打开岩心室,取出废岩心,关紧岩心室,清理台面汞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

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3.掌握地层油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绘制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处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 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 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出的地下体积,记录分离瓶中分出的油、气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油的粘度:t k )(21ρρμ-=其中μ—原油动力粘度,·mPa s ;t —钢球下落时间,s ;1ρ、2ρ—钢球和原油的密度,3/cm g ;k —粘度计常数,与标准管的倾角、钢球的尺寸及密度有关。
三、实验流程四、实验操作步骤1.泡点压力测定(1)粗测泡点压力从地层压力起点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压力以恒定速度降低,当压力下降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
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粗测的泡点压力。
(2)细测泡点压力A.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
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2.0MPa)记录压力稳定后的泵体积读数;B.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油气混合物体积每次增大一定值(如5cm3),记录稳定以后的压力(泡点压力前后至少安排四个测点)。
2.一次脱气(1)将PVT筒中的地层原油加压至地层压力,搅拌原油样品使温度、压力均衡,记录泵的读数;(2)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分离瓶称重,将量气瓶充满饱和盐水;(3)将分离瓶安装在橡皮塞上,慢慢打开放油阀门,保持地层压力不变排出一定体积的地层油,当量气瓶液面下降100~150ml时,关闭放油阀门,停止排油。
记录计量泵的读数;(4)提升盐水瓶,使盐水瓶液面与量气瓶液面平齐,读取分离出的气体体积,同时记录室温、大气压;(5)取下分离瓶,称重并记录。
油层物理实验

g
四.仪器设备
15
使用的流量计是在标准状况下标定的(0.1MPa, 293K),而实际测定时的压力、温度与标准状况有差异, 加之气体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较大,所以应对所测定的气 体体积流量进行校正。
五、实验步骤
16
1. 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横截面积A 。 2. 先检查面板上各个阀门与夹持器上的手轮是否关紧。 3. 将岩样装进岩心夹持器的橡皮筒内,用加压钢柱塞将岩样 向上顶,直到岩样两端被夹持器上端堵头与加压钢柱塞贴紧为 止,拧紧手轮。 4. 开、关一下放空阀。 5. 打开气源,将气瓶的压力表调到1MPa,开环压阀,使环压 表显示1MPa,关环压阀。 6. 开气源阀,顺时针调节压力调节器(一般压力由小到大调 节),调至所需要的上流压力。 7. 选择一流量计,在不同上流压力下读取流量(在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量程的流量计)。要求每块岩样应测6个点 不同压差下的流量。 8. 逆时针调节压力调节器,使上流压力降至零,开放空阀, 使环压降至零,取出岩样。
1.气体孔隙度仪的工作原理
4
原理:将已知体积(标准室)的气体Vk在一定的压力pk下,向 未知室作等温膨胀,再测定膨胀后的体积最终压力p,该压力 的大小取决于未知体积V的大小。
Vk pk p (V Vk ) V Vk ( p k p) p
对于低压真实气体,在弹性容器中作等温膨胀,考虑 到器壁的压变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由下式计算未气体具有压缩性,采用达西公式的微分形式。
12
13
为此首先需要作Q-△P/L关系曲线,判断 流体的流动是否是线性渗流。只有Q△P/L曲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测的结果 才有效。
气体滑脱效应的结果
14
平均压力愈小,气测渗透率愈大; 当压力增至无穷大时,渗透率不再变化而趋于一个常数K∞, 这个数值一般接近于液测渗透率,故又称为等效液体渗透率 (克氏渗透率)。
油层物理实验.

2 和 的确定
用气测孔隙度仪在同一已知室原始压力 下测定下列参数:
(1)岩样杯中装满钢块(共4块钢块,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号)时的平衡压力 ;
(2)从杯中取出第一号钢块时的平衡压力 ;
(3)从杯中取出第三号钢块(同时装进第一号钢块)的平衡压力 。
根据(4)式就可以得出下列各式,并计算相应的未知室空间体积为:
3检查所有阀门是否都处于关闭状态(关好所有阀门);
4开高压气瓶阀门,将气瓶上的减压器出口压力调到0.8 ;
5开气源阀,开供气阀,用调压器将压力调到原始压力 为0.5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原始压力 。然后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样杯,压力表读数下降,待压力稳定后,记录此平衡压力 ;
6关样品阀,开放空阀,放掉未知室气体。取出一号钢块,然后将岩样杯装在夹持器中密封,关放空阀,重复步骤(5)。记录平衡压力 以及取出的一号钢块体积 ,随后关闭样品阀,开放空阀,取出三号钢块(同时装入一号钢块),将岩样杯装在夹持器中密封,关放空阀,重复步骤(5)。记录平衡压力 ,以及取出的三号钢块体积 ;
岩石比面的测定
一、实验内容
用岩石比面测定仪测定以单位岩石体积中颗粒的总表面积定义的比面。
二、实验仪器
岩石比面测定仪、秒表、量筒、烧杯、岩心。
三、实验原理
根据高才尼-卡尔曼和达西方程得出的气测岩石比面计算公式:
(1)
式中:
——以岩心几何体积为基础的比面, ;
——岩心的孔隙度,小数;
——岩心横截面积, ;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测量参数表
2根据表中的数据按式(5)~(11)计算标准室体积 与体系压变系数
3根据式(12)~(14)计算岩样颗粒体积;
油层物理实验12

测
定
H----岩心两端的压差, Pa 。
已知 待测
油 层
实验仪器
物
理
实
岩心一个,岩心夹持器一个,秒表、量
验
筒、烧杯各一只,岩石比面测定仪一台。
岩 石 比 面 的 测 定
油
岩石比面测定仪
层
7
物
5
4
理
实
验
H
3
1 2
岩
6
Q
石
比
面
的
测
1.马略特瓶;2.岩心夹持器;
定
3.U型压差计;4、5、6.阀门;7.漏斗
G ----体系的压变系数, cm3/MPa。
定
(2) (4)
油 实验原理
层 物
Vf
D2L
4
D ---岩样直径,cm;
理
L ---岩样长度,cm。
实
验
V1
VK
( PK P1
P1 )
P1
Pa P1
G(PK
P1 )
V2
VK
( PK P
P)
P
Pa P
G(PK
P)
油层物理实验
油
层
物
一、岩石比面的测定理实ຫໍສະໝຸດ 二、岩石孔隙度的测定验
三、岩石渗透率的测定
岩石比面的测定
油
层
物
一、实验内容
理
实
二、实验仪器
验
三、实验原理
岩
四、实验步骤
石
比 面
五、数据处理
的
测 定
六、实验报告
油 实验内容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3)实验二岩石比面的测定 (6)实验三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9)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11)实验五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14)实验六压汞毛管力曲线测定 (17)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0/10/20 成绩:班级:石工08-X班学号:0802XXX :XX 教师:XXX同组者: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2.掌握测量岩石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根据玻义尔-马略特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式中,Φ-孔隙度,%; Vs-岩样固相体积,cm3;Vf-岩样外表体积,cm3。
三.实验流程与设备(a)流程图(b)控制面板图1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仪器由下列不见组成: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低于10kpa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恒定。
②调节阀:将10kpa的气体压力准确的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kpa)。
③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调压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6.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所示(用坐标纸绘制);3.据待测岩样测得的平衡压力,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固相体积;4.计算岩样外表体积L d V f 241π=,求岩样的孔隙度;5.符号说明: P —平衡压力,KPa; V s —岩样固相体积,cm 3;V f —岩样外表体积,cm 3 ;d —岩样直径,cm ;L —岩样长度,cm ;Φ—孔隙度,%。
钢圆盘编号2号 3号 4号 1-4号 2-4号 3-4号 1、3、4号 B16-12 直径D(cm)2.5 2.5 2.5 2.5 2.5 2.5 2.5 2.49 长度L (cm )1.9802.492 5.012 9.972 9.480 7.506 7.986 7.088 体积V (cm 3)9.719 12.233 24.603 48.950 46.535 36.845 39.201 34.515 平衡压力p (Kpa ) 196 204 251473 436 330 351 248图二 P-V 标准曲线图根据钢圆盘的体积V 和平衡压力P 可得到其标准的曲线示意图(如图二),根据测得的岩样的平衡压力252Kpa 可以从图上读出其岩样的固相体积V s =24.7cm 3,岩样外表体积V f =34.100cm 3;根据岩样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其孔隙度Φ为:%72.28%100515.34603.24515.34%100Vf Vs -Vf =⨯-=⨯=φ通过计算岩样的孔隙度Φ为28.72%。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0.11.17 成绩:班级: 石工XX 班 学号:0802XXXX : XXXX 教师: XXXX 同组者: XXXX实验二 岩石比面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总孔隙的表面积。
比面通常可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和孔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
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数的比面的计算公式为:μφφ1)1(1423Q H L A S b -= (2-14)式中,b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φ---孔隙度,小数;A---截面积,2cm ;L---长度,cm ;H---岩心两端的压差,cm 水柱;Q---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s cm /3;μ-空气的粘度,210 mP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由查表得到μ后,只要通过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Q 便可算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设备(a ) 流程图(b)控制面板图一 BMY-2岩石比面测定仪四.实验步骤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灌水,大约灌32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2.用游标卡尺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3.将岩样放入岩心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加环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 值后,测量一定时间流出的水量,用同样的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 值。
(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压差计读取岩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高度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计算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Q ,将Q 和与之相应的H 值及已知量φ、A 、L 和μ代入公式算出岩样的比面。
其中μ值由实验室给出的空气粘温曲线查出。
表1 岩石比面测定数据记录岩样的面积 当H=5.8cm,Q=0.176ml/s 时:32223231b /7.16751001815.01176.08.5586.480.4)325.01(325.0141)1(14S cm cm Q H L A =⨯⨯⨯⨯-⨯=-=μφφ当H=12.4cm,Q=0.390ml/s 时:32223232b /9.16451001815.01390.04.12586.480.4)325.01(325.0141)1(14S cm cm Q H L A =⨯⨯⨯⨯-⨯=-=μφφ当H=13.7cm,Q=0.0.432ml/s 时:3222323b3/8.16431001815.01430.07.13586.480.4)325.01(325.0141)1(14S cm cm Q H L A =⨯⨯⨯⨯-⨯=-=μφφ故而得到平均比面32321b /1.165538.16439.16457.16753S cm cm S S S b b b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0/10/20 成绩:班级: 石工08-X 班 学号:08021XXX : XXX 教师:XXX同组者: 实验三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的体积,查原油的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替体积,求出岩样空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S O V V P O ×100% S W =V V P W ×100%三 实验设备及流程(a )控制面板 (b )筒式电炉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 4—岩心筒; 5—岩心筒加热炉;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 冷凝器图1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图二 BD-I型饱和度干馏仪水循环示意图四实验步骤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克),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上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液口的下面;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记录不同时间蒸出的水的体积;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30分钟);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30分钟,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
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冷水从上往下冲,待稍凉一段时间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印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的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根据蒸出的水量--时间的关系,对水的体积进行校正(曲线初始平缓段对应的水量)。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式中:S O——含油饱和度,%;S W——含水饱和度,%;V O——校正后的油量,ml;V W——干馏出的水量,ml;Φ——岩样的空隙度,小数;γγ——岩样的视密度,g/cm3 m——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
六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记录表(含校正后油的体积)孔隙度 %岩样的视密度g/cm3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干馏出的水量ml干馏出的油量ml校正后的油量ml32 1.8563.548 2.20 3.36 3.60由油的饱和度公式,代入数据可得;由水的饱和度公式,代入数据可得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0/10/27 成绩:班级:石工08-X班学号:08021XXX :XXX 教师:XXX 同组者: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b)实验目的掌握测定岩石中碳酸盐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碳酸盐含量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c ) 实验原理岩石中的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CaCO 3)和白云岩[CaMg(CO 3)2]。
反应容器体积一定,一定量的岩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 2气体,容器压力升高。
反应式:CaCO 3+2HCl=H 2O+CaO+CO 2↑CaMg(CO 3)2+4HCl=2H 2O+CaCl 2+MgCl 2+2CO 2↑岩样中碳酸盐含量越多,容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压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