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优秀教案-26 小石潭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⑦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⑧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⑨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4.总结拓展①总结全文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②拓展延伸:关于崔氏二小生: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③附:板书设计《小石潭记》赏思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凄—潭中气氛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6.文章的生活背景: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1目标与要求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①学法指导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
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
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2. 文中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本韵味;(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文本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意境的理解。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的情况;2. 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3. 学生对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的掌握;4. 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分析能力;5. 学生对文中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古文。
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诗意。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3.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记忆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文?它们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入本课《小石潭记》。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描述,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小石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小石潭图片。
3.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作者、内容和情感。
2.提问:谁还记得《醉翁亭记》中的小石潭?它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并尝试理解其意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石潭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短文。
2.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小石潭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的小石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石潭与现实中的小石潭有什么不同?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小石潭的图画。
2.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游记。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的小石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悟?二、课堂活动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教案
-古文阅读难点的突破,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文阅读,让学生逐步适应古文的表达方式,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情感体验与表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石潭记》的背景和主题。这篇文章是柳宗元在被贬时期所作,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愁。这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在古文中具有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写。文中通过对潭水、溪石、鱼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与自然景色的共鸣。
6.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了解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感受古代文学的韵味,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学习兴趣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古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柳宗元的情感表达。
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在对比手法的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比手法与实际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积极讨论,勇于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流利地读,理清写作顺序,归纳景物特点,翻译课文。
2.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并从中体会到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以抽签、采访、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桃花源记》,那是多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啊!描绘了那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明确本节课目标:1.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师生合作,完成目标一。
1.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注音勾画不熟悉的字,用斜线画出节奏。
2.请学生根据注释或依靠工具书和同伴帮助,解决刚才勾画出来的生字读音问题。
仍然未掌握的,写到展示板上,大家一起来解决。
3.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个体读、对子互读互听、小组内展示读。
注意节奏。
4.各组集体参加全班范围内的朗读竞赛。
机会只给三次,激发学生积极争取。
每组读完后,请同学点评,教师根据情况,相应评分。
5.全班齐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二。
1.思考:从题目来看,“小石潭记”是什么意思?“记”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课文。
思考:本文作文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1)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
2)然后以抽签方式确定各组学生,让其让展示板将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归纳展示。
3.全班学生根据各组展示出来的情况再进行整理。
师生共审视,确定最终的答案。
学生主动请缨将其板书在大黑板上。
学生做笔记。
六、课堂小结:对比目标,总结本节课完成的情况。
七、当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教案
-在仿写练习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实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自然景观?”(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如何描绘自然美景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分析,帮助大家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魅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描绘自然景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中的美景?”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如“涟漪”、“潺潺”等,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如“此乃”、“盖因”等。这些词汇和句式是理解课文的基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强调。
4.掌握课文注释,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学习课文中精彩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石潭记》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
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回顾全文,检查复习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小石潭记》教案和说课稿
《小石潭记》教案和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掌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尝试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冽”、“坻”、“屿”、“篁”、“彻”、“怆”等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来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小石潭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读音、断句等。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不懂的句子或段落。
4. 小组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 品读欣赏:选读课文中的美段佳句,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句子;(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2. 课文中的炼字炼句和修辞手法;3. 学生对作品哲理的感悟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式和历史文化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4.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体会语音韵律之美;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式和历史文化知识,讲解课文内容;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5. 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 整理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5. 选择一篇与之相关的古文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写景抒情手法和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语境的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写景抒情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景手法来描绘一个熟悉的场景。
-对于文章哲理的领悟,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的?”和“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历山水时,有没有过被某个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总体来说比较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今后,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我需要在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和个别辅导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表达技巧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情感体会: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文化传承:了解和传承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7.练习与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8.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篇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它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精准的词汇和生动的句式来表现景物的美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
5.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6.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7.培养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特殊句式,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引言《小石潭记》是唐代名士王羲之所留下的一篇隶书,读了这篇文章,不仅能够感受到王羲之对小石潭的见闻和感慨,更能欣赏到他精湛的书法技艺。
当然,这篇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课文之一,对于深入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结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介绍一套《小石潭记》的优质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征。
2.能够了解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提高文化素质。
3.能够欣赏王羲之的隶书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整体分析本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小石潭记》的整体认知,包括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倾向等方面。
2.文化背景介绍本部分介绍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方面,以及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的出处和意义,并提高文化素质。
3.隶书艺术欣赏本部分通过对王羲之的隶书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技巧,增强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课文细节分析本部分对《小石潭记》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分析,包括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字表述方式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课堂互动和展示本部分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活动1.互动问答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外阅读推荐通过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3.书法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和模拟,让学生学习隶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0篇)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0篇)《小石潭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本是淡然出之的。
但情深意浓,意境浑成,淡中自有几分炽烈的情愫。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小石潭记 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熟读成颂,积累好句。
2.品味语言,学习游记以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写法,以及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笔画绘制发现小石潭的路线和小石潭四周景色。
一、导入柳宗元永州八记导入二、重游小石潭1.大家来找茬学生展示简笔画一起来找与课文不同之处。
(1处即可)2.通过刚刚的比较,其实同学们基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按段落归纳。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周氛围——记录同游者3.重游故地师: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去小石潭看看。
齐读第一自然段,根据地点和方向的变化标注旅行线路。
预设:竹林——小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根据自己位置移动更换画面的写法与我们以前学习《故宫博物院》的写发放很像,这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作者怎样发现小潭的?预设:听见水声。
屏显如鸣佩环我们平时会怎样形容水声?淙淙(cong二声)滴滴答答、汩汩、潺潺、涓涓(拟声词)佩环鸣又是什么样的声音?玉石相击,声音清脆悦耳,击后有余震所以有余音久久不去,写出了水声是有回音的,富有韵律感,听来身心愉悦。
比喻句,表现了水声清越,使人身心愉悦,向往之。
也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师:如此美妙,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玩性正浓,找来砍刀,把竹子刷刷刷。
看见一个小潭。
我们来读一读,这小潭长什么样。
屏显: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共三句话。
需要同学们来分析。
1.这三句话,作者的视角是怎样变化的?整体感受(大视角):水尤清冽由下而上四周环视2.小石潭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生发言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句话: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改句:卷石底以出,为坻屿嵁岩。
两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预设:逗号隔开,为字重复,给人形状变化多端之感。
强调突出小石潭近岸石壁形状千变万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名胜寻踪26 小石潭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颗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
这,就是柳宗元给我们带来的。
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1.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的情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 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ì)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大约。
下彻:直照射水底。
布:映在。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差互:交相错杂。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邃:深远。
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隶而从者(跟从)以: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不译)全石以为底(用作,作为)而: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关系)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相错杂)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同游者(游览)环:如鸣珮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为:全石以为底(作为,用作,“以为”是一个词)为岩(成为)(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彻(名词作状语,向下)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心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4)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许可,可能)3.作者链接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
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4.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交流点拨】阳光直射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的,静止不动。
3.往来翕忽,俶尔远逝。
【交流点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交流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交流点拨】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面看见一个小谭,潭水格外清澈。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交流点拨】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这里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理清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三)文本探究1.整体勾勒(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交流点拨】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交流点拨】小石潭的特点:环境幽静,潭水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细处着眼(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
潭底石头上映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3)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交流点拨】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交流点拨】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交流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板书设计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秀美潭水—————清鱼——————可爱源流—————曲折蜿蜒潭境—————幽五、拓展延伸柳宗元合称之多少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幽静的小石潭,让我们不敢久留,在感受作者“悄怆幽邃”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所折服,让我们一起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通过上节课的努力,大家已经读懂了文意,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一篇山水游记。
【交流点拨】①课文记述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发现小石潭——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离开小石潭。
②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小石潭的景物特点:水清、石奇、环境清幽、游鱼欢快可爱、溪流蜿蜒、岸势曲折。
③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第二段中以游鱼的欢乐来写人的欢乐;第四段中,以凄清寂寥的环境烘托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
2.阅读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作者写景逼真生动,你能举出其中的一处自己的感受吗?【交流点拨】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生动的比喻,将水声的清脆悦耳写得传神形象,读来如闻其声,可感其心中之喜。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清静幽雅。
③第二段,字字句句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形,既有静时的安闲,又有游动时的迅捷活泼,竟若空游无依,历历在目,实写鱼,虚写水,从侧面生动有力的突出了水的清澈明亮。
④第四段,写溪流和岸势,从动静两个角度设喻,生动逼真的描绘了流动着的溪流和静态的溪岸的特点,新颖奇特。
3.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交流点拨】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4.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交流点拨】①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
比如,游览顺序。
②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妙地运用修辞、多种写景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优美。
④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板书设计移步换景游记修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四、拓展延伸“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