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18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一二原文知识点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论语六则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论语六则学案语文版

《论语》六则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难点:理解语录含义,学以致用。

时间: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填空(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有关参考书完成)1、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孔子的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关于___________言行的记录。

是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

3、“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利用新华字典完成)论.语 ____________ 子曰.____________ 不亦说.乎____________不愠.____________ 罔. ____________ 好.之者____________乐.之者____________ 不惑.____________ 逾.矩____________三、指导熟读课文四、解字词,翻番句子(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下面词语:学: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习: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亦:___________ 说:____________乎:__________朋:___________自: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知:____________愠:____________君子:____________2、翻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学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学案内容预览:18、《吆喝》学案教师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重点: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难点: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吆喝()招徕( ) 铁铉( ) 行当()囿于()隔阂()钹()秫秸()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隔阂:随机应变:吹嘘:油嘴滑舌: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萧乾。

”4、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决?(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注音:囿( ) 钹( ) 招徕( ) 铁铉( )饽饽( ) 秫()秸( )秆吆喝( ) 隔阂( )卤()煮荸荠( ) 荞()麦2、解释词语:招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辙押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做解释)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表示语音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表示话题转换)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做解释)4、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我们为什么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讲述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它是古代文学中讽刺手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对于理解古文和人性具有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结局,了解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表达主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狼》一文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文章朗读与理解: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背景及作者蒲松龄。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狡黠”、“吝啬”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句子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篇章结构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6.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贪婪、狡猾、吝啬等不良品质的危害。
7.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手法,并尝试仿写。
8.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句子分析: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掌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人物形象:分析狼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传达的寓意。
-写作技巧: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句话揭示了狼的狡猾和最终失败的命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第二课时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活动一:听花之歌,品情之美《宗璞作品中的“花”之表达》宗璞笔下的“花”绝非出身名门,二月兰、玉簪花、木槿花等等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她将自然界中的花“人格化”,在她笔下这些普通的花朵呈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以花喻人,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花朵所饱含的精神品格,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实质。

1.感受生命的美好。

(1)面对繁盛美丽的紫藤萝,作者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

浏览文章,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2)结合材料,理解“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

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3)英年离世的小弟,迟开早谢的同代人,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疑惑、痛楚”。

而此时伫立花前的作者为什么内心又变得“宁静、喜悦”呢?2.体悟生命的意义。

作者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后,内心是焦虑和悲痛的,但当她看到眼前瀑布似的紫藤萝,心慢慢归于宁静。

花经历不幸还能再开,而且开得如此繁盛,那么人呢?经历不幸后,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作者从而将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

(1)在生命的喜悦中,作者想到昔日稀落的紫藤萝,盛衰对比之中,由花及人,她感悟到什么?(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中,“不幸”具体指什么?(3)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运用比较阅读法,将花与人的经历、态度、精神进行比照,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

第18课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4.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紧凑的情节安排,展现狼的形象及人与狼的斗争。
5.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勇敢、机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如“聊斋”、“志异”等词汇的内涵,以及倒装句的用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文章寓意的深入理解:文章通过狼的形象隐喻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应设计相关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逐步揭示文章的深层寓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仍然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引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我发现,这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进一步关注并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能理解作者自我反思、积极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ù( 瀑 )布迸.( bèng )溅挑.( tiǎo )逗nínɡ( 凝 )望谷穗.( suì ) 伫.( zhù )立笼zhào( 罩 ) 枯槐.( huái )遗hàn( 憾 ) 酒酿.( niàng ) 繁mì( 密 ) 盘虬.( qiú )卧龙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伶仃____:孤独;没有依靠。

____忍俊不禁____:忍不住笑。

____察言观色____: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____盘虬卧龙____: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____蜂围蝶阵____: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3.文学常识填空。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____宗璞____。

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铁箫人语》。

(2)从结构上分,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____主谓短语____、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写作背景链接:1982年5月,“文革”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作者非常悲痛,无以纾解偶然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通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答案:课文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花瀑,再写花穗,最后写花朵。

2.请试着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8课 吆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8课 吆喝

第18课吆喝【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读一读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段,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鲜活起来。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蘸.(zhàn) 招徕.(lái) 铁铉.(xuàn)囿.于(yòu) 隔阂.(hé) 馄饨..(hún tun)佐.料(zuǒ) 饽.饽(bō) 小钹.(bó)雪花酪.(lào) 卤.煮(lǔ) 马趴.(pā)山楂.(zhā) 荸荠..(bí qi) 荞.麦(qiáo)秫秸..秆(shú jiē)(2)词义招徕:招揽,招引到自己面前来,有时比喻招揽客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一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通过屠户与狼的智斗,展示了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屠户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应对狼的威胁,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学作品的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举例解释:
-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解释“狡黠”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指代,以及在其他情境下如何使用该词语。
-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通过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以及作者对这一对比的深层含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题以及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同时,我还将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18课《狼》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情节结构,疏通文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的特点。

3、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屠户机智勇敢地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把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缀.( )行大窘.( ) 苫.( )蔽眈.( )眈黠.( )矣目似瞑.( ) 尻.( )尾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分一次。

(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 )(3)意暇甚( )(4)盖以诱敌( )4、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3)以攻其后也( )(4)其一犬坐于前( )5、翻译句子。

(1)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朝代)文学家的《》,作者世称。

全书491篇,多以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二、自主学习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复述故事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故事的六要素。

2、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

3、你认为两只狼仅仅是想吃屠户担中的吗?为什么这样认为?答:。

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答:。

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答:。

6、《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二、课文阅读读完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案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案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2.了解淮海战役的概况3.了解平津战役的概况4.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自主探究】1.解放军同国民党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在东北?2.结合地图,介绍“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3.从淮海战役分析人民群众的作用。

4.结合地图介绍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达标训练】1、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辽沈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其中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A.解放了东北全境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3、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与邓小平有关的史实有()①南昌起义②重庆谈判③千里跃进大别山④淮海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③④4、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地方,包括山东临沂、江苏徐州、安徽双堆集。

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6、“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7、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北平 B .南京 C. 沈阳 D. 天津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二: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请回答:(1)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第18课《我的白鸽》学案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我的白鸽》学案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是( C )
A.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在幽静美丽的公园步道散步,是无比 惬.意.的事。
B. 古代的文人遭受贬谪后,常流连山水以排.解.苦闷,也因此写下了许 多著名的诗文。
C. 张奶奶希望安稳地度过风.烛.残.年.的晚年,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 她的希望。
第五单元 人与动物
18 我的白鸽 陈忠实
01 学习导航
目录
02
整体感知
03 学习任务群
1.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文章质朴简洁的文字风格,体会作者在白鸽中寄寓 学习目标 的浓厚纯真的感情。 3.理解人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培养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的价值观。
示例:激动、欣慰
②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两只幼鸽 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那 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 幼鸽终于长成了,所有可能发生意外或不测的担心顿然化解了。
③那是一个下午,我准备到河边上去散步,临走之前给白鸽撒一把 玉米粒儿,算是晚餐。我打开后门,眼前一亮,后院的土围墙的墙头 上,落栖着四只白色的鸽子,竟然给我一种白花花一大堆的错觉。两只 老白鸽看见我就飞过来了,落在我的肩头,跳到手臂上抢啄玉米。我把 玉米撒到地上,抖掉老白鸽,好专注欣赏墙头上那两只幼鸽。
3. 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我国是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种数约占世界总种数的 13%左右,堪称“鸟类的王国”。(B)近年来,在政府关注、社会保护 意识提升的共同作用下,使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频频现身。(C)不仅保护 鸟类有利于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还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和粮食的生 产。(D)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我们进行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保 护的终极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学案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练习,能体会作者关于蝉的情感。

2.通过朗诵和分析,能自己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一、自主学习。

一、注音或写汉字。

蝉.()líng()落聒.噪()知知不xiū( )收敛.()颤.动()响彻.()宽恕.()二、说明以下词语:(1)聒噪:(2)收敛:(3)知知不休:(4)宽恕: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句子(一至二句)二、合作探讨。

一、作者听到蝉知知不休的声音时开始的情感是,(用课文原文语句回答)到最后是,(用课文原文语句回答)这是因为:。

二、当你明白了蝉是“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你有什么感想?3、文中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那句话。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现“蝉的生命意义”那句话的含义。

5、拓展: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像蝉如此的生物,试以“昙花”、“蚕茧”、“蝴蝶”中的一样为材料,写一段50字左右的感悟。

学习目标1.能从文中直接找到作者表达主旨的语言2.明白得《蝉》和《贝壳》的一起的写法。

3.了解席慕蓉的诗歌,并读一读其中的几首。

一、自主学习。

一、给以下字注音。

贝壳.()地壳.()卑.微()一丝不苟.( ) 固执.()飞鸢.()二、写出以下词语的意思:①一丝不苟:②低微:3、《贝壳》作者是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画家、作家,有诗集___________、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句子(二句)。

二、合作探讨。

一、用横线划出描述贝壳的句子,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这是一枚怎么样的贝壳。

你能够如此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句子中,我感觉这是一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贝壳。

3.写如此一枚贝壳是为了告知咱们什么?从文中找到表达作者思想的一句话。

4. 完成P102课后练习二。

5.读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写写自己的体会.(50字左右)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漂亮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咱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哆嗦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谢的心实验他们说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够沉淀出所有的渣滓那么若是若是在咱们的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也能够沉淀出所有的昨日请柬——给读诗的人咱们去看烟火好吗去去看那繁花当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让咱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这瞬息仿佛烟火如歌的行板必然有些什么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循序生长而候鸟都能飞回故乡必然有些什么是我所无能为力的不然那样快都已错过必然有些什么是我所必需舍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今日记仍是那些漂亮的如山百合般。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4: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4: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 体会科普文章的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 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一、独立试航: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遗骸()蟾蜍()追溯()潮汐()褶皱()(二)解释下列词语:追溯:天衣无缝:二、学生自读《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研讨以下问题:(一)整体感知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在课本上标注并写出层意)3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三、合作探讨:1.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

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

说出下列各句的作用:(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引人入胜。

画出具体句子并说明运用这一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

(2)作比较:。

(3)打比方:。

(4)列数字:。

四、知识梳理: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以及灭绝的问题(生物学),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从而说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现象。

五、达标测评: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1小题六、布置作业:完成《新课堂》6-11题第二课时学生阅读《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一、整体感知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3.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八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某某香禺,1939年在某某出生。

1964年毕业于某某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X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某某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某某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某某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某某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容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

祖籍某某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某某某某,后随父母由某某迁至某某。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蝉小思【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内容预览:18、绿色蝈蝈教师寄语: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

--拜伦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uacute;桐()(3)sh&ograve;u 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agrave;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作用:(2)句子:作用:二、整体感知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三、品读赏析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四、拓展延伸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达标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语法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结构在课文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如“那个被紫藤萝覆盖的小径”中的“被紫藤萝覆盖的”就是一个定语从句,教师需指导学生识别并学会运用。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景。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6.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讨论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仿写,以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观,巩固所学知识。
8.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紫藤萝瀑布》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文中“紫藤萝如同瀑布般垂落”就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词汇积累: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藤萝”、“蔓延”、“遮天蔽日”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语境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紫藤萝瀑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在春天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美景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学案》之一课堂导学
第四单元
17绿色蝈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________,《绿色蝈蝈》选自________。

你以前曾学过或看过他的《________》。

2.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扰( )乱哀( )鸣狩( )猎哀号( ) 喧( )嚣( )
喑( )哑( ) 沉寂( ) 静谧( ) 篡( )夺劫( )掠( )
酷( )爱窸( )窣()作响弱( )肉强食隐( )隐约约
连续( )不断夜色苍( )茫( ) 更( )胜一筹( )
惊慌失措( ) 开膛( )破肚津( )津有味
断肢残腿( ) 毫不犹( )豫( )
3.词语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弱肉强食:
②隐隐约约:
③连续不断:
④夜色苍茫:
⑤更胜一筹:
⑥惊慌失措:
⑦开膛破肚:
⑦津津有味:
⑧断肢残腿:
⑨毫不犹豫:
4.初步感知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问题探究
5.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
8.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鉴赏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4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

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

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7.“笼里的囚犯”指________。

8.第一段写________;第二段写________;第三段写________。

9.蝉所以被蝈蝈所食的原因是________。

10.“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低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鹰的________和对蝈蝈的________。

11.为了说明蝈蝈酷爱吃甜食,作者打了一个比方,说绿色蝈蝈就像________。

1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句中“很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从中可看出什么?
题。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
残腿。

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

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9.“笼里的囚犯”指________。

10.第一段写________;第二段写________;第三段写________。

11.蝉所以被蝈蝈所食的原因是________。

1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低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鹰的________和对蝈蝈的________。

13.为了说明蝈蝈酷爱吃甜食,作者打了一个比方,说绿色蝈蝈就像________。

14.“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句中“很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从中可看出什么?
拓展阅读
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not;——伯劳。

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

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

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5、这两段文字写了莺的哪些特性?
16、这两段都写了莺的“唱歌”,但侧重点不同,请加以分析。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17、联系语境,体会“春天唱诗班”的含义。

18、怎样理解“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