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作用及规范,掌握法律的基本层级和法律法规的分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观念,理解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倡导法治精神,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依法行为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法律2.法律的产生背景和作用3.法律的种类和层级4.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和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法律的基本层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产生背景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听讲+互动:通过讲解、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2.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法制教育相关视频、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导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的意义。

师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图示或播放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法律的例子。

Step 2:学习核心内容(30分钟)1.什么是法律:a)法律的概念及内涵,包括法律的基本特点:约束性、强制性、普遍性。

2.法律的产生背景和作用:a)法律的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需要。

b)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公正的判断和裁决等。

3.法律的种类和层级:a)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b)法律的层级:包括国家法律、地方性法律、行政法规等。

Step 3:活动与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各组选择一个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观点。

2.看图说话: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法律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讨论和描述,引导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Step 4:总结和拓展(10分钟)1.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法学教案:研究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

研究生教育法学教案:研究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

研究生教育法学教案:研究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法律的制度密切相关。

研究生阶段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对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研究生学习和理解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背景概述1. 教育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1 教育法规的概念教育法规是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并实施的有关教育行为准则和规范性文件,以维护教育秩序、保障公平、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1.2 教育法规的作用•规范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行为;•维护学生权益,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激励学校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 研究生教育法规的重要性和意义2.1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和任务;•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目标。

2.2 研究生教育法规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诚信与道德规范。

三、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述1. 制定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基本原则•法制思维与科学立法原则;•教育法治化的趋势。

2. 关键教育法律问题及相关政策2.1 教育机构管理与评估•学校创办许可和审批制度;•教师聘用合同及考核办法;•学校质量评估体系。

2.2 学生权益保护与服务•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制度;•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资助金融援助、奖学金制度。

2.3 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及科研成果评价;•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体系。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形式:•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梳理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促进交流和思考。

•实地调研:安排实地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教育法规的应用情况。

五、评价标准为了评估学生对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平时作业质量•案例分析报告•最终项目或论文六、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研究生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原则和应用,提供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知识及其实际运用的全面认识。

法制教育教案 (3)

法制教育教案 (3)

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理解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法制教育的概念;2.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3.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用具;–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法制教育的概念(5分钟)在教室中展示一幅法制教育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法制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家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层级结构,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第三步:讲解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20分钟)1.玩法律游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法律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观看法制宣传片:播放生动有趣的法制宣传片,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3.研究案例:给学生分发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总结和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课堂作业1.阅读课外材料,了解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并撰写心得体会;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法制教育主题的展板,展示在学校的公共区域。

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观点表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的完整度和思考的深入程度;3.小组展板评价:评价小组展板的设计创意和内容丰富度。

《教育法学》高级教案

《教育法学》高级教案

《教育法学》高级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级教育法学课程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教育法的基本框架,掌握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提高自己在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处理原则。

3. 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4. 熟悉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

5. 掌握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归责原则。

6. 提高自己在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处理原则3.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4. 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5. 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归责原则和追究机制6. 教育法律实务分析与案例讨论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法律实务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 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4课时)2.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处理原则(6课时)3.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4课时)4. 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6课时)5. 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归责原则和追究机制(4课时)6. 教育法律实务分析与案例讨论(8课时)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法学教程》2. 案例库:教育法律实务案例3. 法律法规汇编: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4. 教学课件:教育法学课程PPT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30%)2. 期中考试:考查教育法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30%)3. 期末考试:综合分析教育法律实务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40%)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专业课《教育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专业课《教育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专业课《教育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法律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 理解和运用教育法律制度;
4. 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和法律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 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4. 教育法律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5. 教育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6. 教育法律文书写作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 案例分析:引用实际教育法律案例,讲解相关法律条文的解
释和适用;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讨教育法学的相关问
题和研究方向;
4. 研究文献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育法学专业书籍和论文,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考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小组研究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
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以上为《教育法学基础》课程的教案整理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教育法学知识。

七年级校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校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校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者,在这过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动说到底主要不是一个理论论证过程,而是一种职业判断。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七年级校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二、活动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三、活动准备: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四、活动过程:1、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园”。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今天我们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主持人: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

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

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3、“我懂法”知识竞赛:主持人: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全体同学课下收集了不少材料。

我提议让我们开展一个“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1. 义务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行动。

三、教学难点1. 义务教育法具体条款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法治素养。

五、教学准备1. 课件:义务教育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典型案例等。

2. 讲义:义务教育法相关知识。

3. 视频资料:关于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视频。

第一章:义务教育法的产生和发展1. 介绍义务教育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制定过程。

第二章:义务教育法的基本概念1. 解释义务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阐述义务教育法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三章: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1. 讲解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

2. 介绍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家庭、社会的要求。

第四章: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 阐述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 引导学生正确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五章: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1. 介绍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机构和监督机制。

2. 分析义务教育法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和挑战。

六、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 讲解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违法成本,增强法治观念。

七、义务教育法的优惠政策1. 介绍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优惠政策。

2. 让学生了解优惠政策,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八、义务教育法与家庭教育1. 阐述家庭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协同学校教育。

九、义务教育法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 讲解义务教育法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适用对象:小学生(高年级)教案目的:通过普法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其法律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合理分析、解决问题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小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a.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 重要法律知识a. 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b.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少年法的基本内容c. 消防安全法和交通安全法的基本要求3. 案例分析与讨论a. 小学生常见法律问题案例b.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合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应用。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共同学习。

3. 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相关背景信息,确保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法律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提问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是什么?b.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授a.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b. 重要法律知识的讲授:依次介绍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少年法、消防安全法和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内容。

3. 案例讨论与分析a. 教师提供小学生常见的法律问题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b.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准备展示结果。

4. 小组展示与总结a.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b.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对个人社会责任的要求。

法治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法治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法治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主题】:法治教育启航——筑梦法治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包括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激发学生对法治社会的向往和责任感。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法治教育视频片段•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小组讨论题目卡片•法治小故事或案例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开场:以一段简短而引人深思的法治名言作为引子,如“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公正是法律的灵魂。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治教育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班会主题。

二、法律知识讲解(15分钟)•宪法基础:简述宪法的地位、作用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重点讲解该法的主要内容,如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强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如“你知道宪法日是哪一天吗?”“未成年人遇到校园欺凌时应该如何应对?”三、案例分析(15分钟)•案例呈现:选取一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小故事或真实案例,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受害者的权利、可能的法律途径等。

•汇报分享: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法治实践活动(15分钟)•角色扮演: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法律知识竞赛:设计简单的法律知识问答或抢答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角色。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

小学生普法教育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2. 了解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 掌握小学生普法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4.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5. 提高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法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 小学生普法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4.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5. 提高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法律案例的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读取相关故事来引导学生对普法教育的认识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普法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普法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教育活动。

普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知识传授(介绍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普法教育的内容包括宪法和法律知识、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法律文化和法治观念的培养等。

普法教育的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校本活动、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

4. 学法策略(介绍小学生普法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小学生普法教育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如组织小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

同时,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法律案例、观看法治动画片等方式进行普法教育。

5. 策略实施(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a. 增加法律教育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宪法和法律知识;b.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宣讲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理解;c.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做到诚实守信、自律自爱。

6. 能力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a. 组织学校法制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b. 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辩论能力;c.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4)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4)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理解法律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3.学会正确对待与他人的冲突和解决方式;4.培养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法律–定义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来源和分类–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区别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权益和自由–创造和谐社会环境3.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法律与安全的关系4.解决与他人的冲突的正确方式–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法律途径与暴力解决的区别–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冲突5.培养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观念–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好处和必要性–通过故事和案例了解法律知识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的情境,展开和学生的对话,引起学生关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步骤二: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初步了解,并通过举例子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步骤三:讲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教师通过解读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向学生介绍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创造和谐社会的意识。

步骤四:探讨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法律与安全的关系。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步骤五:探讨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冲突和暴力解决冲突的区别。

通过故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

步骤六:培养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观念教师向学生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好处和必要性。

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并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步骤七:总结和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强调法律教育的意义,要求学生每天都要以遵守法律为基础,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

义务教育法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对义务教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义务教育法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 义务教育法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义务教育法相关资料。

2. PPT课件。

3. 班会时间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主持人简要介绍义务教育法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义务教育法:1. 主持人引导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通过PPT课件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3. 主持人讲解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主持人呈现与义务教育法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如何在学习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5. 总结: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义务教育法。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义务教育法,填写课后作业,加深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义务教育法,可以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如访问当地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实际执行情况。

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义务教育法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七、互动环节: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中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主动学习、与老师和同学积极互动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在义务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八、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班会,共同学习义务教育法。

在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次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分享自己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经验。

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明确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知识。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

4.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守法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法制教育的概念及意义a.了解法制教育的定义和起源。

b.掌握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法制教育的内容a.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

b.学习基本法律知识,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c.了解和学习法制教育的案例和经典法律案例。

d.学习和模拟参与法律程序和法庭审判。

3.法制教育的方法a.通过故事、案例、游戏等形式,生动有趣地进行法制教育。

b.组织法制教育活动,如参观法庭、开展模拟法庭等。

c.制定学校的法律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遵守法纪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法制教育的概念a.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思考,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b.复习个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2.学习法制教育的内容a.学习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基本的法律知识,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

b.分组讨论,分享学生对法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3.学习案例与经典案例a.介绍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应承担的责任。

b.分析一些著名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如何保护公正和公平。

4.参观法庭与模拟法庭a.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庭,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庭审判的过程和庄严氛围。

b.在班级内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程序和辩护的过程。

5.制定学校法律规章制度a.学校和班级制定一些重要的法律规章制度,如禁止欺凌、禁止作弊等。

b.学生参与制定并签署该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守法自律的习惯。

6.总结与评价a.学生总结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小结和梳理。

b.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评价自己学习法制教育的收获和变化。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自主完成法制教育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培养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方面的能力和思考。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劳动法学电子教案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劳动法学电子教案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劳动法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劳动法导论1.1 劳动法的概念与性质1.2 劳动法的作用与任务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4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2.4 女性劳动者特殊保护第三章: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3.1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种类3.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生效3.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3.5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效力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4.1 劳动争议的种类与处理方式4.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织与管辖4.3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4.4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第五章:劳动法律责任5.1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5.2 劳动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5.3 劳动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5.4 劳动法律责任的免除第六章:劳动保护法律制度6.1 劳动保护的概念与意义6.2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6.3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6.4 特殊劳动保护第七章:劳动报酬法律制度7.1 劳动报酬的概念与构成7.2 工资支付保障7.3 加班工资制度7.4 劳动报酬的调整与集体协商第八章:工时与休息休假法律制度8.1 工时制度8.2 休息休假制度8.3 加班加点制度8.4 带薪年休假制度第九章: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9.1 职业培训的概念与法律制度9.2 企业培训义务与激励机制9.3 继续教育制度9.4 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第十章:劳动法律责任的履行与监督10.1 劳动法律责任的履行10.2 劳动行政监督与检查10.3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10.4 法律责任的追究与执行第十一章:劳动法的适用对象与特殊群体保护11.1 劳动法的适用对象11.2 特殊群体的劳动法保护11.3 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权益保护11.4 港澳台劳动者权益保护第十二章:劳动法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合作12.1 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法12.2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12.3 我国参与国际劳工标准制定的情况12.4 国际劳动合作与劳工权益保护第十三章:劳动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3.1 我国劳动法的发展历程13.2 劳动法的改革动向13.3 劳动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3.4 劳动法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劳动法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4.1 劳动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4.2 劳动法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应用14.3 劳动法在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应用14.4 劳动法案例分析与点评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5.1 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15.2 劳动法学的研究方法15.3 劳动法学资源的利用15.4 劳动法学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性质、作用与任务、基本原则以及适用范围是本章的重点,而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我国主要法律法规简介3. 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4. 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重点: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法律法规文本。

2.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难点。

3. 教学软件用于法律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初步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际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近期社会热点新闻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

2.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教学内容,重点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模拟实际情境中的法律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测验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 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撰写分析报告。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写出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和法律规定。

2. 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先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本法。

二、教师讲述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症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 8 类 6 种:(出示)( 1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 2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 3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 4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 5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 6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 7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 8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法制教育目标:通过法制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

一、引入1. 利用案例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关注。

2. 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遵守法律规定的后果。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1.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违法行为及其影响。

2. 打破学生对法律的陌生感,通过讨论和互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为公民权益提供保障。

三、法律素养的培养1. 以法律文书为素材,讲解法律文书的组成和用途,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书写一份简单的法律文书。

2. 教授刑法、民法、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增加学生对法律的了解。

3. 利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模拟法庭审判、法律咨询等场景,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

四、法律观念的培养1.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是法律的创造者和执行者。

3.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体会。

2. 点名几位学生发表总结发言,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跟进评论。

3. 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延伸1. 推荐一些优秀的法律故事和法制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3. 鼓励学生关注法律热点事件,并利用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教育行政相对人教案教育法学

教育行政相对人教案教育法学

教育行政相对人教案教育法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3.了解教育行政相对人的诉讼途径和维权方式。

二、教学重点1.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教育行政相对人的诉讼途径和维权方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定。

2.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五、教学内容1.什么是教育行政相对人?(1)概念: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与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之间具有特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学校、幼儿园、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机构;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个人或组织,如:校长、老师、家长等。

(2)种类:教育行政相对人主要分为两类,即:公办教育机构和非公办教育机构。

2.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1)法律地位: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2)权利义务:①公办教育机构:享有依法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使用国家资源、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等权利;承担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义务。

②非公办教育机构:享有依法经营、自主招生、自主定价等权利;承担合规经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等义务。

3.教育行政相对人的诉讼途径和维权方式。

(1)诉讼途径:①行政诉讼: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国家机关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司法部门进行裁决或者撤销违法行政行为。

②仲裁: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者裁决。

(2)维权方式:①申请行政复议: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国家机关的某项决定或者行为违法时,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其进行复议或者纠正。

②投诉举报: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发现有教育机构或个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

大学四年级教育学教案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法律

大学四年级教育学教案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法律

大学四年级教育学教案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法律大学四年级教育学教案——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法律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是大学四年级教育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介绍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并提供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提供了对学生学习特点、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为教育者提供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包括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派别。

通过讨论这些理论,学生将理解到不同理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指导作用。

活动一: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学习理论,并阐述该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要求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和理论支持。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步变化和发展。

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活动二: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关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3. 社会情感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感情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了解社会情感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

活动三: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的社会情感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概述:教育法律是研究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律意识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体制、教育行政及教育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并为教育者提供法律指导和保障。

1. 教育法律基本原则教育法律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平原则、保护原则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原则,以确保他们的教育行为合法合规。

活动四: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涉及学生权益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是否遵守了教育法律基本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法学研究与实证研究教案

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法学研究与实证研究教案

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法学研究与实证研究教案引言:数学教学中,教育法学研究与实证研究是关键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研究教学法的原理和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并介绍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教学案例。

一、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教育法学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教育法学研究框架:1. 目标设定: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根据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3. 教学实施: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解、练习、互动等。

4. 教学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5. 反思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二、基于实证研究的教学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法学研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讲解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案:1. 目标设定: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教学设计:选择讲解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题目作为示例。

3. 教学实施: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然后进行一些练习题的操练。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 反思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增加更多练习题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个教学案例采用了基本的教育法学研究框架,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和实施。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结论:教育法学研究与实证研究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法的原理和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法学教案一、教育法学的含义与内容(一) 定义教育法学又称教育法律科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目前理论界观点:法学分支学科、教育分支学科。

有的学校列为法学分支,比如人大。

有的列为教育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

趋势上:独立学科。

理解其调整对象:1.教育法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对教育法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深理解:(1)统治阶级意志教育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教育意志的,这个意志是阶级的集体意志,而不是个人的意志。

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最基本的统治需求,而不是最高境界的理想。

所以教育法中提出的一些规范,都是比较低层次的。

(2)国家制定或认可这里的含义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法定方式来立法。

国家立法机关主要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定程序对于不同级别的法律有不同的规定。

法定方式包括制定和认可。

在我国主要依靠制定,认可的情况很少。

(比如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习俗,也是得到国家认可的)(3)国家强制力指教育法的实现最终依靠国家暴力,具有强制性。

这是教育法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根本区别。

例如,法律与纪律、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策、法律与规律等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体现在这里。

在没有触犯到教育法时候,是“软法”,触犯到的时候,会表现出强制力。

在教育法的背后,是军队、监狱、法院。

(4)教育社会关系这里突出教育法律的调整范围,使教育法区别于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卫生法等法律。

教育社会关系重点突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法律关系。

(5)行为规则教育法所规范的应该是行为。

尽管教育法反映一定的思想,但是教育法是以确立的思想规范确定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人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如果行为违法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比如教师对学生体罚,可能动机是好的,但依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2.教育法律现象是指教育法在产生、发展、实施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关系,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具体表现于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等。

3.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国内外教育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教育法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同时探讨有关教育法的各种规律,如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教育司法等方面的规律等。

(二)研究内容《教育法学》课程分为三大部分。

即:总论、分论、法律责任与救济论。

(1 )总论:主要是对教育法进行概括性、整体性、基础性的讲解。

总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章:绪论、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实施与监督。

①绪论部分。

主要从教育法学自身进行讲解,如:什么是教育法学,如何学习教育法学等。

②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主要对教育法的最基本的知识进行讲解,如:教育法的概念、原则、渊源、体系、规范等。

③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这是教育法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单独列为一章来讲解。

④教育法律关系。

这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教育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⑤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这部分内容是保证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总论的内容是原则性和基础性的。

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同时总论又是学习分论和责任救济论的基础。

如果缺乏总论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进入分论和责任救济论的学习。

(2 )分论主要包括以下六章:教育基本制度、学校、教师、学生、学校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分论主要是对教育法的一些具体规定进行讲解。

①教育基本制度。

主要讲解我国教育制度的构成及其运行,从法律的角度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②学校。

主要讲解学校的相关法律问题。

如:学校的设立、权利、义务、责任等。

③教师。

主要讲解教师的相关法律问题。

如:教师的资格、权利、义务、责任等。

④学生。

主要讲解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如:学生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以及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如:未成年学生的保护、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等法律问题。

⑤学校与社会。

主要爱讲解学校与社会的法律问题。

学校与社会之间发生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很难明确地界定其范围。

在学校与社会的法律关系方面,着重讲解了学校参与社会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学校与社会一体化中的法律问题。

特别是在学校民事行为方面的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学校捐赠、保险、融资等,还有学校与社会形成的法律关系中,学校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

⑥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分论的内容是具体性的、核心性的,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学习分论的内容离不开总论的指导。

分论的内容又为学习法律责任与救济论奠定了基础。

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法律责任与救济论。

包括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两章。

这部分内容是教育法学分论内容的延续。

仅仅讲解教育法律关系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学体系。

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学体系,还必须包括对违法者进行制裁,也就是要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为受害者寻求正义和公正,也就是要建立受害者得到救济的途径。

教育法学的第三部分法律责任与救济论是教育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部分重点讲解了常见的法律责任,其中包括8 个方面: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学生伤害事故。

主要讲解了各种法律责任的构成,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以及如何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承担法律责任等等。

②法律救济。

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了法律救济的概念,法律救济的途径,以及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着重讲解了教育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救济制度。

教育法学的三个部分,总论、分论、法律责任与救济论是不可分割和互相联系,并各有侧重的,只有对三个部分的内容都清楚了,才能深刻理解教育法学的知识。

如果没有总论,分论与法律责任和救济论就缺乏理论的定位,就是割裂与分散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树枝,缺乏树干,不能生存。

如果没有分论与法律责任论,总论就是空的,虚的,没有树枝,只是一根木桩,是无用的生存。

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棵树。

注意问题:对教育法、教育法规、教育法律的理解:广义上是一致。

都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

狭义上,有区别。

教育法单指《教育法》一部法律。

教育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比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等。

教育法规一般指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定。

国务院制定的。

二、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法学的产生教育法学的产生是教育立法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的。

教育法学的产生应该具备3 个基本条件:1.教育法的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

即人们认识到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2.教育法的数量积累到一定规模。

教育越来越重要,深入到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对它的行为进行规范。

此刻,教育法的数量越来越多,对教育的干预越来越深入。

3.教育法学的理论奠立到一定基础。

即学术水平达到一定规模。

实际上,就是教育法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的需求日益迫切,促进了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法学的发展历程• 18世纪中期以来,生产力的发展使教育与经济、人才、社会发展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客观条件,因而,义务教育立法成为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纷纷建立的教育行政系统使教育立法更受重视;• 教育事业的急剧发展使许多国家开始了以探讨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及其理论依据等为主线的科学研究活动,教育法学则应运而生;• 1957年,德国学者黑克尔(Heckel)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教育法学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

但总体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化教育法学逐渐从行政法学中独立出来。

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2.系统化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更为系统。

许多国家在二战后纷纷制定了教育基本法或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学校总法,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并对已有的众多的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了整理、汇编,使之系统化并逐渐构成若干具体的教育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教育法体系。

纵向来看: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两端还在延伸高等教育从本科发展到硕士到博士。

幼儿教育往前延伸---()横向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

体系越来越完善。

3.理论化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教育法学课程,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教育法学的总体发展特点:• 逐渐从行政法学中脱离出来;• 研究内容更为系统;•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教育法学课程。

我国现有的重要教育法律:《学位条例》(1980)《教育法》(1995)《义务教育法》(1986)《教师法》(1993)《职业教育法》(1996)《高等教育法》(1998)《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现状:目前基本上有法可依,但距离真正的依法治教还有很长距离。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宣传,使法制教育真正的普及开来。

三、学习教育法学的意义及基本方法一、意义:(一)学习教育法学是深入了解现行教育法的需要;(二)学习教育法学是完善教育法学科的需要;(三)学习教育法学是促进依法治教的需要。

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来管理教育事业。

学习教育法学可以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二、学习教育法学的基本方法:(一)自学法。

(二)文献阅读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比较研究法。

在此,特别强调比较研究法应作为这部分的重点内容加以掌握。

比较研究法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要素或某些侧面加以比较,确定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间的关系或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运行规律的学习方法。

学习教育法学,可以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域的教育法进行比较。

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教育法或教育法律现象进行的比较;纵向比较是对同一教育法或教育法律现象在不同发展时间的特点进行比较。

教育法学的概念较多、问题也较多,特别是一些内容互相区分很难,如:法律法规、规章等,这些概念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

(五)系统思考法。

(六)案例分析法。

这也是我们学习教育法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

教育法学离不开案例,我们学习教育法本身是为了进行案例分析,所以我们要掌握它。

案例分析法是指能对教育法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能对不符合教育法及教育规律等教育法律现象运用法律进行解释的学习方法。

教育法案例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比较直观、生动,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将理论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检验。

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