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复习终极版.ppt
合集下载
《无题》(李商隐)ppt课件全面版

• 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 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 思念至死不变。
欣赏 •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中
“晓 镜”(早晨起来梳妆)
无题
李商隐
李商 隐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是 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 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 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 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 美的意境。
《无题》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 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 的哀伤。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
•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 会说“此去无多路”?“青鸟”又借 指什么呢?
•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 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是诗人的自我 安慰。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思离别之苦 无限痛苦之思 彼此牵挂之切
恋人 离别
自慰寄语之柔
运用双关、比喻、 象征的手法
无题
李商 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无题》李商隐——PPT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 谈都可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简介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 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 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 胧诗的代表。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 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 于家乡沁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题解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 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 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 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思才
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 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蚕丝和蜡泪象征爱 情;而“死”、“泪”则暗示爱情带有浓 郁的悲剧色彩。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双关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抒发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 巧 苦用闷双心关情、。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凄楚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简介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 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 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 胧诗的代表。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 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 于家乡沁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题解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 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 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 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思才
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 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蚕丝和蜡泪象征爱 情;而“死”、“泪”则暗示爱情带有浓 郁的悲剧色彩。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双关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抒发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 巧 苦用闷双心关情、。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凄楚
优选李商隐无题ppt(共33张PPT)

“隔座”一联极力于虚处写诗人与所爱之人意 外重聚的欢乐,还有一个目的是加重后面两句 的反跌。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 不得不在鼓声的催促下,骑马去秘书省应卯上班 。此时身不由己地和所爱之人再次分离,有如随 风飘转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 去不可再返。
这首诗善于把心灵的波动熔铸于诗的形象之中, 构成深邃的意境,极其婉曲含蓄地传达出细腻的 感情。这是诗人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玉玺不缘 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 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
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往往没有确 思考文学的朦胧多义性问题。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论。 约一百多首,如《隋宫》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
人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 情的温馨成为昨夜星辰。
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 。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 绵。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喻象同出,句工丽对。 这一联千百年来成为恋人传递相思的妙联佳句。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 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元 好问感叹: “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诗的多义性,跟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 用典等有关,更主要的,在于把心灵世界 作为表现的对象,重在对人物心境的挖掘 与开拓。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昨夜星辰昨夜风,
• 画楼西畔桂堂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 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无题》李商隐——PPT(共20张PPT)

晚上吟诗,心里愁苦,感到冷月 袭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为何会觉得月光寒?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 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和凄凉。
情谊深厚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作者介绍: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 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 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 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 朦胧诗的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 (1)首前句中四的两句个“难(”字首意义联和颔联) 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他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 伤痛。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wèi)
(kān)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为何会觉得月光寒?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 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和凄凉。
情谊深厚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作者介绍: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 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 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 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 朦胧诗的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 (1)首前句中四的两句个“难(”字首意义联和颔联) 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他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 伤痛。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y īn)
(wèi)
(kān)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 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 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 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 后已的人, 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 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青鸟”又借指什么呢?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 但总可以互通音讯。——无望中的 希 望,这是 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
总结: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思念之情的?
一二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
•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 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 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 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 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 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 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 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 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 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 的深挚。
情, 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七八句:表达希望
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和自己心上人天各一方 却无法相见,心中的思念让他从清晨愁苦 到寒夜。无法团圆的爱恋只有寄希望与神 佛,期盼能让爱人知道自己的心情的事情 表达了多愁善感的人思念远方爱人的感情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 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 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 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 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 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 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丝”即“思”,含相思之意,“泪” 指蜡泪,隐喻“相思之水”。泪也因思 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表明对意中 人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重新读一读这首诗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赏析
为何取名无题?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
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因 不便明说,或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好在蓬莱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探寻、察看
•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 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 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 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 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 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 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 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 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 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 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 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 去。
以命名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寓寄,也有可能以本
身的恋爱故事为依托,但是尚未有定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相别也难,难舍难 分。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零落残 缺
“多情自古伤离别”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 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或 难受的意思。 全诗围绕“别”,表现别后的痛苦之深、 相思之情的深厚以及重见无期的哀伤。意 境朦胧, 是一首哀婉深沉的爱情诗。
•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 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 苦得难以禁受。 • “东风”指春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 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 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 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 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 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 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 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 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 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 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 深深感伤。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或 无私奉献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晨照镜子,只担心自己的容 颜变老, 晚上读书时,又担心对方被寒 气所袭。
•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 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 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 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 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 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 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 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 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 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 廻环、 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1)两人见面很难 (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 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 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 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 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 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 感觉。
无题
——李商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们都是李商隐……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 南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 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 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 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 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 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 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春蚕只有到死之时 才会停止抽丝, 蜡炬只有化成灰时 才会没有烛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 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 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 不悔的爱情追求。
•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 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 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才流尽一样。 •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 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 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他却至死迷 它,一辈子都要眷恋她;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 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 执着与追求。
• 这些感情,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 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 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 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 “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 意义。 •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蜡炬 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 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 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更深微复杂得多了,形象的 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 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写得很精彩。
•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 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 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 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 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 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 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 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 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 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 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 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 常见的。 •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 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 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 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 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 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 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 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 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 后已的人, 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 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青鸟”又借指什么呢?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 但总可以互通音讯。——无望中的 希 望,这是 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
总结: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思念之情的?
一二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
•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 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 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 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 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 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 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 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 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 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 的深挚。
情, 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七八句:表达希望
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和自己心上人天各一方 却无法相见,心中的思念让他从清晨愁苦 到寒夜。无法团圆的爱恋只有寄希望与神 佛,期盼能让爱人知道自己的心情的事情 表达了多愁善感的人思念远方爱人的感情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 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 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 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 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 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 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丝”即“思”,含相思之意,“泪” 指蜡泪,隐喻“相思之水”。泪也因思 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表明对意中 人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重新读一读这首诗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赏析
为何取名无题?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
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因 不便明说,或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好在蓬莱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探寻、察看
•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 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 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 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 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 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 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 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 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 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 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 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 去。
以命名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寓寄,也有可能以本
身的恋爱故事为依托,但是尚未有定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相别也难,难舍难 分。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零落残 缺
“多情自古伤离别”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 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或 难受的意思。 全诗围绕“别”,表现别后的痛苦之深、 相思之情的深厚以及重见无期的哀伤。意 境朦胧, 是一首哀婉深沉的爱情诗。
•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 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 苦得难以禁受。 • “东风”指春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 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 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 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 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 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 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 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 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 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 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 深深感伤。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或 无私奉献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晨照镜子,只担心自己的容 颜变老, 晚上读书时,又担心对方被寒 气所袭。
•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 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 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 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 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 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 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 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 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 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 廻环、 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1)两人见面很难 (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 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 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 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 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 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 感觉。
无题
——李商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们都是李商隐……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 南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 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 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 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 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 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 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春蚕只有到死之时 才会停止抽丝, 蜡炬只有化成灰时 才会没有烛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 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 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 不悔的爱情追求。
•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 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 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才流尽一样。 •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 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 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他却至死迷 它,一辈子都要眷恋她;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 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 执着与追求。
• 这些感情,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 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 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 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 “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 意义。 •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蜡炬 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 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 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更深微复杂得多了,形象的 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 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写得很精彩。
•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 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 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 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 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 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 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 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 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 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 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 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 常见的。 •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 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 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 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 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 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