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5 浙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1 浙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1 浙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1 浙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说出渗透过程。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比较;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七、板书: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三、被动转运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八、作业设计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2 浙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阐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述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

2.通过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认识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对身边的科学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教材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引出在细胞内也存在着能量的转化,并强调能量只能以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

接着交代清楚什么是吸能反应、什么是放能反应,为理解ATP-ADP循环时的放能和吸能做铺垫。

对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教材首先介绍ATP的分子结构,说明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并用图解说明它的结构。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5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5浙科版必修

细胞与能量一、设计理念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构建学生的正确认知体系。

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体现整体性思维。

另外,概念教学还表现在概念的层次上:高中生物新标准的“设计依据”中指出,根据生物学大概念来建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并通过大概念学习,来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和理解核心概念。

基于这种理念,对浙科版《细胞与能量》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二、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浙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简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细胞中的能量的转化,②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③能量代谢的中心分子ATP的结构与功能。

这节内容是在总体上对《细胞的代谢》整章节从能量角度的一个概括:细胞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在生物学上的分成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生物体内的能量变化是能量形式的转变;能量代谢离不开ATP的参与等。

所以本小节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后面章节的内容是对这个框架的一些补充和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ADP的循环对细胞中能量代谢的意义。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细胞中的能量转化,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

2、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学生对有关生物和化学方面的基础是具备的。

如化学反应是物质和能量的偶联变化,生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等。

但存储的知识是块状的,没有体系的。

高一生物开课后,经过前言和第一、二两章的学习,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分子水平和亚显微结构上的深化。

但是这些知识点多且散,学生的认知负荷很重,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也随着这些散乱的知识点慢慢地退去,对后面生物的教学十分不利。

所以教师急需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将知识体系化,达到“温故而知新”和“温新而知故”。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旧知识,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能提出新问题:细胞中的能量如何变化?从能量的形式,量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浙科版必修1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方式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让我们重温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情景交融的诗作《秋夕》。

可是大家是否想过:(1)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吸引异性来交尾);(2)萤火虫的发光需要能量吗?(需要);(3)我们知道,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贮存着能量,这些物质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吗?(不能)。

研究表明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是ATP,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ATP。

方式二纯净的ATP是一种白色粉末,能溶于水,ATP片剂可以口服,注射液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肌肉萎缩、脑溢血后遗症、心肌炎等疾病。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ATP的有关知识。

一、吸能、放能反应和ATP的结构1.能量的转化(1)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2)能量的转换:细胞中的“燃料分子”(如葡萄糖)被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只是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变。

2.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1)吸能反应①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的反应。

②举例:如光合作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反应等。

(2)放能反应①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低的反应。

②举例:细胞呼吸等。

(3)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联系①吸能反应常利用放能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②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

3.ATP的结构(1)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

(2)结构简式及符号含义a:腺嘌呤;b:核糖;c:磷酸基团;d:高能磷酸键。

(3)结构特点①ATP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②ATP化学性质不稳定。

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③易水解,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比连接在糖分子上的普通磷酸键要多。

归纳总结1.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彻底水解会得到腺嘌呤、核糖和磷酸;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结构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高二生物 《细胞与能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高二生物 《细胞与能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细胞与能量》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章节为浙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本章节主要分三个内容:能量的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教材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引出在细胞内也存在着能量的转化,并强调能量能量守恒。

接着交代清楚什么是吸能反应、什么是放能反应,为理解ATP-ADP循环时的放能和吸能做铺垫。

对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教材通过对ATP的分子结构的图解,使学生明白A、T、P分别代表什么,以及高能磷酸键的意义;对于ATP-ADP的循环,教材则是通过ATP和ADP的循环组图。

使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同时教材还指明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多,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的理解。

【教材地位】本章处于细胞的结构之后,在学生清楚得认识到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以及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中完成后,本章节再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反应的具体讲解。

有助于学生在细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细胞内新陈代谢循环。

而细胞与能量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中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迁移。

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基础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刚刚接触高中生物知识,而且通过前两章节分别对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结构的学习,学生不仅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章节所要讲述的细胞代谢,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因此,学生对于今天的教学内容有比较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比较积极的学习思想。

且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因此在本堂课中可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并能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2.学生能够记住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几个代表性例子,并记住他们之间的纽带是ATP。

2019-2020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课件(26张)

2019-2020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1 第三章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课件(26张)

-21-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重点难点深入探究 随堂练习即时巩固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1.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 提示 × ATP中的A代表腺苷。 2.细胞中含有很多ATP,所以能量供应不会中断。( ) 提示 × 细胞中ATP含量相对稳定,ATP在不断被消耗的同时 又不断合成。 3.ATP和ADP之间的转化是可逆的。( ) 提示 × 物质转化是可逆的,能量转化不可逆。 4.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 放能反应。( ) 提示 √
个磷酸基团。
答案 B
借题发挥 A—P~P~P中的“-”为低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很
少;“~”为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很高,高达30.54 kJ/mol。
-10-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重点难点深入探究 随堂练习即时巩固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变式训练 1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ATP在细胞中数量非常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贮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解析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贮存的能量很高,容易水解断裂,释放 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答案 C
-12-
探究点一
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二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重点难点深入探究 随堂练习即时巩固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13-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重点难点深入探究 随堂练习即时巩固
探究点三
易错点排查
3.意义 (1)保证了细胞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供应库。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以保证能量的 及时供应;②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形成,以保证 能量的相对稳定和持续供应。 (2)ATP在能源物质供能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能源物质只有 转化为ATP后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在生命活动中,ATP中的能量 可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光能、动能、电能等。

高二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浙科版

高二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浙科版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阐明AT
ADP
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

在叶绿体内ATP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生成。

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人类,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均以ATP为中心。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做机械功细胞运动和收缩,生物发光萤火虫、萤光细菌,生物发电电鳗、电鲶,物质的运输离子或分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中流动,糖、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生物合成等。

体内某些代谢反应需要一些其他的核苷三磷酸直接供能。

如尿苷三磷酸UTP对于多糖的生物合成,胞苷三磷酸CTP对于磷脂的生物合成,鸟苷三磷酸GTP对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都是必需的;这些核苷三磷酸也是通过消耗ATP生成的。

此外ATP还是合成RNA、腺苷酸的衍生物、糖的磷酸酯、磷酸胆硷等重要物质的原料。

2.医用ATP片剂的作用
纯净的ATP是白色粉末状,能够溶于水,可作为一种药品, ATP片剂可以口服,而ATP 注射液可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主要是用于辅助治疗肌肉萎缩、脑溢血后遗症、心肌炎等疾病,ATP可以提供能量,起到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状况的作用。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与能量 浙江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与能量 浙江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浙江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浙江版必修1【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1、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二、教学重、难点: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细胞中的能量转化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中一系列的物质变化,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生命系统必须依靠物质和能量来维持,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利用和散失,伴随着全部生命活动。

1、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具有的势能通常被称作化学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2、能量的转化:(1)能量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进行各种形式的相互转变。

(2)生物体和细胞是开放系统,生物体要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思考:细胞的有序状态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知识点2: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吸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中分子的势能高,即为吸能反应。

如:CO2+H2OCm(H2O)n+O2放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低,即为放能反应。

如:C6H12O6+O2 CO2+H2O+能量细胞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它们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

那么细胞中放能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是怎样被吸能反应利用的呢?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ATP。

知识点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1、ATP的结构ATP的结构简式:A-P~P~P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两个相邻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比较不稳定;ATP分子的水解本质上就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也就是高能磷酸键断裂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ATP的水解反应:思考:ATP水解时,是哪个化学键断裂?水解后有哪些产物?这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将被如何利用?(细胞利用这种能量的方法是将ATP水解这一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高中生物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 浙科版必修1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能量的转化1.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具有的势能通常被称作化学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2.能量的转化(1)能量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进行各种形式的相互转变。

(2)生物体和细胞是开放系统,生物体要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细胞的有序状态的维持需要利用能量。

二、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1.吸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即为吸能反应。

如:光合作用。

2.放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中的势能低,即为放能反应。

如:细胞呼吸。

三、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1.ATP的结构简式:A—P~P~P(1)ATP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代表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名称:腺苷三磷酸。

(3)ATP特点:ATP有2个高能磷酸键,每摩尔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合成。

提示:你的一说一笑、一蹦一跳都需要动力,这个动力来自肌肉的收缩,但是肌肉的收缩也需要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能量,那么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趣味思考: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ATP—ADP循环通过ATP的合成和水解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ATP—ADP循环。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提示:电鳗能放电,其一次的放电量足以击昏一头水牛,你如果下水不小心也会被它击昏,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把它捕捉。

电鳗能放电,其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如何捕捉电鳗?趣味思考: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电鳗放电一次要消耗大量的ATP,在刚放电后去捕捉它它就不能立即放电,因为体内补充的ATP还不足,所以可以快速捕捉它,若慢了还会放电把你击昏。

核心解读1.AT 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生物体内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反应是不可逆的。

生物《细胞和能量》讲义浙科必修

生物《细胞和能量》讲义浙科必修
肌肉细胞收缩涉及到的蛋白 质在不在这个地方?
肌肉细胞收缩需要蛋白质结构发生 变化,该反应是需要吸收能量。
矛盾
2019/10/13
那么这个能量怎么从一个地 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又是什么物质承当载体?
推论: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探 一
假设: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探
提供以下材料用具:
试管、滴管、培养皿若干; ATP制剂、葡萄糖溶液、蒸 馏水;解剖刀;活萤火虫等。
2019/10/13
返回
3、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都是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完成的, 此时能量利用的形式为( )A
A、机械能
B、渗透能
C、化学能
D、电能
*4、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含
量增加( ABC )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
B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A——腺苷
~ ——高能磷酸键
P——磷酸基团 T——三个
2、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1molATP水解时断开1mol高能磷酸键能放
出能量高达30.54KJ,形成1molADP和
20191/10m/13 ol磷酸。
资料2:
谈一谈
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
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但一个成
2019//13
儿歌:“萤火虫, 挂灯笼,飞到西来 飞到东,晚上飞到 家门口,宝宝回家 它来送。”
2019/10/13
医用葡萄 糖溶液2ml
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 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支试管
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 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约 过15分钟荧光消失;

浙科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word教案

浙科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word教案

浙科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word教案3.1细胞与能量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科版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要紧内容包括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ATP是能量通货。

在前面的章节中,教材差不多介绍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本章是在此基础上对细胞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同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知识也为后面学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细胞代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差不多明白细胞的分子组成及细胞结构,同时有了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如势能、做功等,关于能量能够相互转化,学生并不生疏,同时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然而关于细胞与能量的关系,在细胞内要发生能量的转化,学生所知的并不多,对细胞与能量的关系及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还不明白得,缺乏理性的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能够相互转变。

2、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简述ATP化学组成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加强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并进展抽象思维。

(三)情感目标1、认同ATP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学习细胞与能量,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能量的探究学习,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回忆,导入新课)【提问】1、一样动物细胞从外到里有哪三个差不多的细胞结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结构?2、细胞质中哪些细胞器是双层膜的?哪些是单层膜?哪些是无膜细胞器?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回答】……【相互评判】其他学生依照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与能量 浙江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与能量 浙江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浙江版必修1【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1 第三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1. 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二. 教学重、难点: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 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细胞中的能量转化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中一系列的物质变化,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生命系统必须依靠物质和能量来维持,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利用和散失,伴随着全部生命活动。

1. 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具有的势能通常被称作化学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2. 能量的转化:(1)能量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进行各种形式的相互转变。

(2)生物体和细胞是开放系统,生物体要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思考:细胞的有序状态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知识点2: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吸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中分子的势能高,即为吸能反应。

如:CO2+H2O C m(H2O)n+O2放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低,即为放能反应。

−酶CO2+H2O+能量如:C6H12O6+O2 −→细胞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它们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

那么细胞中放能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是怎样被吸能反应利用的呢?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A TP。

知识点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1. A TP的结构ATP的结构简式:A-P~P~P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ATP 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两个相邻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比较不稳定;A TP分子的水解本质上就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也就是高能磷酸键断裂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ATP的水解反应:思考:ATP水解时,是哪个化学键断裂?水解后有哪些产物?这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将被如何利用?(细胞利用这种能量的方法是将ATP水解这一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与能量》教案-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与能量》教案-新版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能量转化视频,结合教材内容,能够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通过观看ATP-ADP转化相关视频,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简述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和特点。

【教学重点】
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的分子简式、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教学难点】
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学情分析】
对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学生并不陌生,在物理、化学学科中早就有所认识,在生活中也所处可见。

而对于细胞与能量的关系,在细胞内要发生能量的转化,学生是所知不多的。

学生对于ATP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并且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能量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事先准备好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能使学生对ATP有个感官上的认识。

ATP的分子结构、ATP的水解、ATP-ADP的循环等内容,只以教材中的插图还不能使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

ATP的结构、ATP水解过程、ATP-ADP 循环课件。

【教学过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与能量》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与能量》教案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能量转化视频,结合教材内容,能够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通过观看ATP-ADP转化相关视频,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简述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和特点。

【教学重点】
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的分子简式、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教学难点】
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学情分析】
对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学生并不陌生,在物理、化学学科中早就有所认识,在生活中也所处可见。

而对于细胞与能量的关系,在细胞内要发生能量的转化,学生是所知不多的。

学生对于ATP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并且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能量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事先准备好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能使学生对ATP有个感官上的认识。

ATP的分子结构、ATP的水解、ATP-ADP的循环等内容,只以教材中的插图还不能使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

ATP的结构、ATP水解过程、ATP-ADP 循环课件。

【教学过程】。

高二生物 《细胞与能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高二生物 《细胞与能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细胞与能量》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章节为浙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本章节主要分三个内容:能量的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教材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引出在细胞内也存在着能量的转化,并强调能量能量守恒。

接着交代清楚什么是吸能反应、什么是放能反应,为理解ATP-ADP循环时的放能和吸能做铺垫。

对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教材通过对ATP的分子结构的图解,使学生明白A、T、P分别代表什么,以及高能磷酸键的意义;对于ATP-ADP的循环,教材那么是通过ATP和ADP的循环组图。

使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同时教材还指明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多,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的理解。

[教材地位]本章处于细胞的结构之后,在学生清楚得认识到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以及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中完成后,本章节再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反应的具体讲解。

有助于学生在细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细胞内新陈代谢循环。

而细胞与能量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中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迁移。

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基础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刚刚接触高中生物知识,而且通过前两章节分别对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结构的学习,学生不仅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章节所要讲述的细胞代谢,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因此,学生对于今天的教学内容有比较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比较积极的学习思想。

且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因此在本堂课中可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并能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2.学生能够记住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几个代表性例子,并记住他们之间的纽带是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与能量》教案5 浙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章节为浙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本章节主要分三个内容:能量的转化,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教材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引出在细胞内也存在着能量的转化,并强调能量能量守恒。

接着交代清楚什么是吸能反应、什么是放能反应,为理解ATP-ADP循环时的放能和吸能做铺垫。

对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教材通过对ATP的分子结构的图解,使学生明白A、T、P分别代表什么,以及高能磷酸键的意义;对于A TP-ADP的循环,教材则是通过A TP和ADP的循环组图。

使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同时教材还指明A 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多,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 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的理解。

【教材地位】本章处于细胞的结构之后,在学生清楚得认识到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以及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中完成后,本章节再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反应的具体讲解。

有助于学生在细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细胞内新陈代谢循环。

而细胞与能量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中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转化和迁移。

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基础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刚刚接触高中生物知识,而且通过前两章节分别对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结构的学习,学生不仅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章节所要讲述的细胞代谢,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因此,学生对于今天的教学内容有比较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比较积极的学习思想。

且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因此在本堂课中可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并能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2.学生能够记住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几个代表性例子,并记住他们之间的纽带是ATP。

3.学生能够基本具体理解A TP的三个结构组成和他们的分别代表意义。

4.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行画出A TP和ADP之间的简单循环组图。

5.学生能够大体明白A 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直接供能物质)。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述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

2.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质疑精神、提问习惯和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认识医用A TP的注射液和A TP片剂,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 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对身边的科学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 TP的分子简式、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2.教学难点: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 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认识ATP的水解,A TP-ADP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五、教学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A TP片剂六、教学策略由于本章节内容相对较难,而且本章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做具体掌握,所以对于本堂内容,我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形式来开展本堂课。

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掌握相对较大的知识容量。

而且通过对实物“ATP片剂”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自我发现学习知识点。

在本章节我主要采用了“图片引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的传授式教学。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馈1、菠菜根毛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是()A、叶绿体B、线粒体C、液泡D、叶绿体、线粒体2、A 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为()A、A-P-P~P B、A-P~P~PC 、A ~P ~P-PD 、A ~P ~P ~P3、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 A 、太阳能 糖类 ATP B 、ATP 糖类 脂肪 C 、ATP 脂肪 太阳能D 、A TP 糖类 太阳能 4、A TP 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是( )。

A.很多,很快 B.很少,很慢 C.很多,很慢 D.很少,很快5、对于反应式:A TP ADP+Pi+能量,以下提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 、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C 、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 D 、物质是不可逆的,能量是可逆的6.A TP 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__________内。

参考答案:B B D D A 高能磷酸键 D通过以上由浅到深的问题设计,使得学生在检测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时,再次进行知识的灌输。

九、板书设计3.1 细胞与能量一、能量的转化 能量守恒27.如图所示,能表 示动物肌细胞内ATP 含量与氧供给关系的 曲线是 ( )A 、aB 、bC 、cD 、d二、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吸能反应——光合作用 放能反应——呼吸作用ATP 的全称 结构简式A-T-P~P~PATP 与ADP 的转化四、A TP 的利用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教案1 苏教版必修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原子及原子形成分子。

教具准备青蛙胚发育过程的影像资料、地壳与生物细胞元素组成比较表、人体元素组成图表、原子结构及原子形成分子的Flash 动画、水黾水面运动的影像资料、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动画等。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1.举例说出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举例说出细胞中无机分子的功能。

3.通过“原子是怎样形成分子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文信息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4.通过利用网络或期刊等媒体收集细胞中某些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的继续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搜集生物学信息的方法。

5.通过学习细胞中原子和分子组成,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6.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地壳的组成元素比较,认识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蛙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一个蝌蚪的过程。

教师结合上述情境指出,蝌蚪和绝大多数生物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之所以能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与细胞的化学合成酶ATPADP +Pi +能量水解酶纽带 ATP腺苷 三 磷酸集团是否可逆,为什么?组成有密切关系,研究细胞的化学组成,首先从组成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开始。

推进新课板书:一、细胞的原子和分子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农民在玉米田间劳动情景。

师人和玉米分别含有哪些元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人和玉米所含物质、生长所需营养等角度去分析判断)生甲人和玉米都含有H、O,因为两者都含有水。

生乙都含有C、O,因为两者都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生丙都含有N,因为玉米生长需消耗大量尿素等化肥,人吃玉米。

……(教师应注意组织好学生讨论,科学合理的说法都应积极肯定)师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和玉米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的对比表投影片)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元素玉米人体元素玉米人体O44.4314.62Si 1.170.005C43.5755.99Cl0.140.47H 6.247.46Al0.11-N 1.469.33Fe0.080.012K0.92 1.09Mn0.004-Ca0.23 4.67Na-0.47P0.20 3.11Zn-0.01Mg0.180.16Rb-0.005S0.170.78生从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的对比表可得到什么结论?师(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2)在相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师人和玉米的化学元素组成中,实际上除了表中所列9种元素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

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0多种。

(出示地壳和生物细胞元素组成比较表)师从地壳和生物细胞元素组成比较表中可以说明什么?生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表2-1一项关于“硒与克山病相关性”研究的记录表。

师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疼痛特征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发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克山病。

该病病因至今不明,经过几代人大量研究,目前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到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及生物病因两大方面。

师(1)从表中可得到什么结论?(2)硒在无机自然界是否存在?生(1)表中数据说明人体缺硒与克山病有明显关系。

(2)硒是无机自然界中所含有的一种化学元素。

师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如何构成的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H、C、O、Na、Cl这几种原子的结构图)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外围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中都带有固定数量的质子。

师观察H、C、O、Na、Cl五种原子结构思考下列问题:(1)这五种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分别是多少?(2)每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是什么关系?(3)正常原子从整体上看为什么呈电中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相关段落,并观察五种原子结构图后讨论回答。

(1)H、C、O、Na、Cl的质子数分别是1、6、8、11、17,中子数分别是0、6、8、12、20,电子数分别是1、6、8、11、17。

(2)每一种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3)原子核外围绕有电子,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而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体上原子呈电中性。

师原子是怎样形成分子的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提供的事实。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分子的过程。

师氯原子和钠原子之间通过什么键形成氯化钠分子?如何形成?生离子键,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正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之间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离子键。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水分子的过程以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的过程。

师(1)一个水分子中H和O原子之间通过什么键形成水分子?(2)水分子之间通过什么键相互作用而连在一起?生(1)水分子中H和O之间形成共价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