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解析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案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诊疗常规一、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症候群。

典型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较快,症状明显。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的表现。

3、反应性低血糖见于某些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其他,如围手术期化验或健康检查示发现高血糖。

二、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分为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指有任何免疫机制参与证据的1型糖尿病。

儿童多起病较急,成人多缓起。

特发性1型糖尿病是在某些人中所见的特殊类型,患者始终没有自诉免疫反应的证据。

2、2型糖尿病:占据本病群体大多数,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妊娠糖尿病: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

三、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特点为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只要特点为血糖显著增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有中度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3>糖尿病乳酸酸中毒;4>感染2、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型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2>微血管病变:a、糖尿病肾病;b、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c、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糖尿病足、眼的其他病变四、诊断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ol/L,或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对于无糖尿病症状者,必须在另一天按上述2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

五、实验室检查1、血葡萄糖测定: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为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WHO推荐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min内饮完,2h后再测静脉血浆血糖。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一、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多种脏器多系统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根据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85%~90%。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识别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多数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就诊或健康体检时发现。

常有家族史。

很少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严重感染、中断治疗等诱因下也可发生。

临床上常与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同时或先后发生。

1.临床症状和体征:由血糖升高导致的严重代谢失调,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乏力。

但许多患者缺乏特异表现,仅于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有的患者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皮肤瘙痒和易感染;如有并发症时,可出现视力下降、水肿、贫血、对称性的手指、足趾感觉减退、疼痛、麻木或异样感,亦可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2.病史询问还需注意以下方面:(1)既往史:患者初次就诊需询问是否有高血糖及其出现时间、是否有胰腺疾病;是否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史;是否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女性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巨大胎儿生育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2)药物应用史: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平喘药物。

(3)饮食习惯:是否有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

(4)个人史:是否吸烟、饮酒。

(5)家族史:直系亲属是否有糖尿病病史。

(6)其他: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度、睡眠情况等。

3.辅助检查:(1)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血糖、75 g OGTT后2 h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一、2型糖尿病的诊断诊断2型糖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血糖值和糖耐量试验来判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预防控制联盟(CCDPC)的一致性推荐,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调整体重。

2.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降糖胰岛素抵抗剂和降糖吸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发展进行调节。

3.个体化治疗三、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1.心血管病预防2.肾病预防糖尿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生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及时干预,减少肾病的发生。

3.眼底病变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医生要定期对视网膜进行检查,及时干预,减少视力的丧失。

4.神经病变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预防神经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基层诊疗涉及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全科诊疗思路——2型糖尿病

全科诊疗思路——2型糖尿病

全科诊疗思路——2型糖尿病作者:高凤娟,马鹏涛,左庆瑶全科诊疗思路——首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

本文报道了1例社区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借鉴。

一、病例介绍1.1 主观性资料(S)患者,男,44岁,保安。

因发现血糖增高4 h于2018-04-27就诊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4 h前于单位自测快速空腹血糖,发现明显增高(具体数值记不清楚),自诉4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 kg,无多饮、多食、多尿。

患者无情绪亢奋、心慌、乏力,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无视物模糊,无头晕、头痛,无胸痛、心慌,无血尿、泡沫尿,无肢体感觉异常,无间歇性跛行或足部发凉。

自发病以来,精神好,睡眠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及甲状腺疾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否认创伤、手术史。

否认输血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20年,15~20支/d;偶尔饮白酒,1~2次/月,2~3两/次;主食0.4~0.5 kg/d;不运动;与爱人关系亲密;心情愉快,无社会负担及心理负担。

家族史:患者父亲、姑姑有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1.2 客观性资料(O)1.2.1 体格检查体温(T):36.5 ℃,脉搏(P):80次/min,呼吸(R):16次/min,血压(BP):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75 cm,体质量:80 kg,体质指数(BMI):26.1 kg/m2,腰围88 cm。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2 型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标准,旨在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2 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与诊断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健康体检、机会性筛查(如门诊就诊、家庭访视等)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糖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 岁、超重或肥胖(BMI≥24kg/m² 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

诊断 2 型糖尿病通常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如果患者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没有典型症状,需要在另一天复查核实。

1、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因素,确定随访频率。

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并发症的患者,每年至少提供 4 次面对面随访;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增加随访次数,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2、随访内容(1)测量血糖、血压、体重等基本指标,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足部麻木、皮肤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血糖监测方法、足部护理等。

(5)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三、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检每年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和基本治疗路径一、什么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医学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其中就属2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型糖尿病的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和肥胖者。

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糖尿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为排尿增多、饮食增多、体重减轻,因此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

1、排尿增多:普通人每天的排尿量一般在2000ml以下,而糖尿病患者的排尿量明显增多,每天排尿量在3000~5000ml不等,有的一天的排尿量甚至高达10000ml。

排尿次数明显也增多,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排尿一次,一天下来,部分患者的排尿次数甚至高达三十次。

2、饮食增多:由于排尿增多,尿糖和水分的严重丢失,导致机体严重缺水并处于半饥饿的状态,故出现了烦渴多饮和食欲亢奋的状态。

同时高浓度血糖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加剧饥饿感。

由于缺水而大量饮水,因饮水增多而排尿增多,如此循环,身体机能日渐受损。

3、体重减轻:胰岛素的缺乏使得机体不能快速摄入糖分补充能量,所以只能消耗身体内的脂肪、蛋白质。

同时随着水分的丢失,身体迅速消瘦。

除此之外,糖尿病那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由于发病原因和发病轻重不同,有些患者出现了不典型症状。

其中包括莫名的皮肤瘙痒、视力下降、餐前低血糖、异常排汗、嗜睡及昏迷、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手脚麻木和腹泻等症状。

三、2型糖尿病高发的原因1、家族遗传研究表明,有家族糖尿病史的群体比没有家族糖尿病史的群体患病率高。

因此学者们一致认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家族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糖尿病的发病率。

2、饮食不节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肥胖者更易患上糖尿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大多不注重饮食节制,喜好甜食、喜欢油荤、不吃蔬菜、喝酒、食之过多过快。

毫无饮食规律可言,严重破坏了消化系统的生理运行。

饮食不规律严重影响了胃的受纳和运化。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引言概述:二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及早发现和管理T2DM是减少疾病并发症风险的关键。

本文将以二型糖尿病问诊为基础,提供一系列要点,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患者。

正文:大点1:收集病史和风险因素小点1: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基本信息小点2: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症候群疾病小点3: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疾病前期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疲倦以及感染的频率小点4: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病史,如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小点5: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体力活动水平和饮食结构大点2:体格检查要点小点1: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以及腰围小点2:检查患者的血压,并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小点3:观察患者的眼底是否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小点4:检查患者的足部,寻找感觉缺失、溃疡或狭窄的血管迹象小点5: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有感染、湿疹或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大点3:实验室检查要点小点1: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确认是否超过诊断二型糖尿病的标准小点2: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了解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小点3:检查患者的空腹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点4: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小点5: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大点4:并发症筛查要点小点1: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疾病风险,进行心电图检查小点2: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是否受损,进行尿检和检测尿白蛋白水平小点3:进行肢体神经病变的评估,如振动测定和单纤维刺激电位检查小点4:进行眼睛检查,包括眼压测量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评估小点5:进行足部检查,包括感觉和血流情况的评估大点5:个体化管理计划小点1:确定患者的治疗目标,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等小点2: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小点3: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治疗计划,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小点4:提供教育和支持,包括糖尿病管理的知识、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小点5:定期复查和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总结:二型糖尿病的问诊过程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糖尿病中西医诊疗常规

糖尿病中西医诊疗常规

糖尿病概念: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西医诊断依据】1. 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症状。

2. 其他临床线索: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原因不明的酸中毒、失水、昏迷、休克;反复发作的皮肤疖或痈、真菌性阴道炎、结核病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炎、下肢坏疽以及代谢综合征等。

3. 高危因素:IGR[IFG和(或)IGT];年龄超过45岁;肥胖或超重;巨大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

4. 1999年WHO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 2hPG ≥11.1mmol/L。

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

【西医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型、分期等)1. 糖尿病典型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及无法用其他理由解释的体重减轻。

2. 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有家族史,多数起病急,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血液中可出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或C肽分泌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治疗,除外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可诊断。

(2)2型糖尿病: 有更明显的遗传基础,多数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症状轻或无,起病时多明显超重或肥胖,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口服降糖药有效,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或C肽分泌相对缺乏;排除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可诊断。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等)、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糖尿病(如糖皮质激素)等引起的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时为空腹血糖过高,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 时,如果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血糖,以证实糖尿病的诊断。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低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为糖耐量异常,当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伴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证实。

3、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以空腹和餐后血糖,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在化验方法可靠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 6.5%时,应当考虑存在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多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患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

2型糖尿病鉴别诊断

2型糖尿病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具 体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等。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家族史等。接着进行实 验室检查,包括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最后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
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但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能出现阳性

03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主要用于检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少数2型糖尿病患型糖尿
病,以及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
05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 应用
超声检查在胰腺病变评估中价值
06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 应用(续)
血管造影技术在并发症风险评估中价值
评估血管病变程度
血管造影技术可以直观 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及 病变程度,为评估2型 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 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通过血管造影技术,医 生可以了解患者血管病 变的具体情况,从而制 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 案。
胰岛功能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较差,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要依 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相关抗体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 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等相 关抗体。
妊娠期糖尿病特点及鉴别要点
发病时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 现或确诊的糖尿病,通常在妊娠中、 晚期出现。
症状表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部分孕妇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 表现。
提高生活质量
准确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 疗,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
2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其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
介绍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首先,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2型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减轻等。

其次,糖尿病2型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糖的疾病,如胰岛素分
泌不足的疾病、胰岛素抵抗症候群等。

此外,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在两次检测中得到相同的结果,或在一次检测中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另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2型的征兆。

及时发现并干预糖尿病2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需要符合一
定的条件才能确诊。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血糖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并干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乏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医学在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脾胃失调表现为消化功能不良、体内湿气与脂肪代谢紊乱等。

中医学将2型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定义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会展望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着,阐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该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将介绍2型糖尿病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式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将总结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ADA2024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餐后血糖:≥11.1 mmol/L(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就可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1.治疗策略: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以尝试控制血糖水平。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者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那么应该考虑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

1.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管理,包括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ADA2024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的诊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物的不断研发,诊疗标准也可能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建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最新的诊疗指南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二)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二)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二)引言概述: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症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问诊的角度出发,介绍在二型糖尿病问诊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正文:一、病史询问要点:1. 探询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家族史,以了解患病的风险因素。

2. 询问患者过往的疾病史,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与二型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

3.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和吸烟等,以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4. 询问患者的病史中是否存在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常见的糖尿病症状。

5.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治疗或者使用过非处方药的情况,以了解对治疗的反应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症状和体征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体重、身高、腰围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

2. 询问是否存在特殊的皮肤病变,如脓疱病、黄褐斑等,这些可能与二型糖尿病相关。

3. 注意观察患者的视力是否模糊,是否存在感染、口腔溃疡等常见症状。

4.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病变症状,如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5. 检查患者的血压,了解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要点:1. 检查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

2. 了解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3. 检查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合并症风险。

4. 定期检测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

5. 对于特定症状或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电图、眼底检查等其他实验室检查。

四、并发症评估要点:1. 关注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2. 评估患者的肾脏疾病风险,特别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3. 关注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风险,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 了解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如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等。

5. 对于女性患者,注意评估患者的妊娠糖尿病风险和孕产期的糖尿病管理。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2.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并发症,注意询问可能的诱因,如摄入高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4.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5.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辅助检查】1.急性并发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2)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1.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2h血糖≥11.1mmol/L;(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或两次以上OGTT2h血糖≥11.1mmol/L。

2.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是一份由中国内分泌学会糖尿病专业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整理而成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权威建议。

以下为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非老年人相同,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对于老年人,还要注意评估肌酐清除率,以排除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二、治疗目标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预防并管理慢性并发症,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三、非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调整生活方式等。

饮食应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原则,合理安排主食和副食,减少食物中的糖和脂肪摄入。

四、药物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决定。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

对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如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

五、并发症的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管理其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管理慢性并发症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监测,控制血压、血脂和血尿酸的水平,以及积极干预治疗。

六、个体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肾脏功能、心血管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

七、健康教育与管理医生需要给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药物使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医生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且实用的指南,有助于规范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在基层诊疗中,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基层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

以下是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2.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二、评估和风险分层1.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况、心血管风险、并发症风险和自我管理能力。

2.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层,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三、非药物治疗1.饮食疗法:合理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运动疗法:适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分为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身体质量管理:建议BMI控制在18.5-24.9 kg/m2范围内。

四、药物治疗1.单药治疗:选择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剂量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和耐受性调整。

如2-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可加用其他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2.联合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或较高的患者,应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变化和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五、并发症的评估和管理1.心血管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2.肾脏损害: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排泄率,控制血压和血糖,限制蛋白摄入。

3.视网膜病变:至少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进行眼底激光治疗。

4.神经病变:定期进行神经病理检查,控制血糖和血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六、自我管理教育1.提供合理的自我管理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的指标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腹血糖水平(FPG):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通常为空腹血糖
≥7.0 mmol/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前空腹服用75g葡萄糖溶液,经过2小时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正常范围为7.8 mmol/L以下,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OGTT两小时血糖≥11.1 mmol/L。

3. 随机血糖测定:任何时间点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血糖测定。

如果患者伴有典型症状(如多尿、口渴、体重明显下降等),且血糖≥11.1mmol/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的指标诊断标准,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临床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为ⅱ型糖尿病。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糖尿病,建议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与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问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
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糖》
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 > 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或两次以上OGTT2h 血糖》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3. 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鉴别诊断】
需与肝、肾疾病及急性应激、药物影响及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所致血
糖升高相鉴别,根据血糖升高可除外肾性糖尿、尿崩症。

二、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原则】
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人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降糖药物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监测指标、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

2. 糖尿病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监测全天血糖(三餐前后、晚睡前及夜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肾功能、尿糖、尿酮、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心电图、肌电图及血压、体重。

3.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从而保证病人正常的体重和体力,并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1)控制全日总热量: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生理状况、活动强
度而定。

(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糖类占总热量的60%,蛋白质为15% 或1〜1.2g・Kg-1 - d-1,有肾功能损害者应减至0.6〜0.8g ・Kg-1 -d-1, 脂肪占总热量20~25%或1.0g - Kg-1 - d-1。

(3)膳食分配:可按各1/3或1/5、2/5、2/5三餐分配。

4. 运动:选择运动治疗前行全面体检,有严重心、脑、肾损害或
急性感染者或能为力I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者不适应运动疗
法。

运动方式以散步、打拳、骑车、做操为宜。

5. 降糖药:小剂量起始,根据血糖逐渐加量。

(1)磺脲类:H型糖尿病非肥胖型首选。

餐前服用,可与其它降糖药物配合使用。

常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瑞易宁、糖适平等。

(2)双胍类:H型糖尿病肥胖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首选。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时也可使用,餐时或餐后服用,常用药物有美迪康、二甲双胍、格华止等。

(3)a -糖苷酶抑制剂: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者首选,可与其它类降糖药合用,常用药有拜糖平、倍欣。

(4)胰岛素:适应证为I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型糖尿病口服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性失效、H型糖尿病的应激状态(严重感染、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围妊娠期)、"型糖尿病并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
H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的正常或低体重者。

6.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维生素类,小剂量阿司匹林,积极降血压、降血脂等针对并发症治疗。

7. 降糖治疗选择原则小结:
1)无并发症者:
A糖化血红蛋白<8%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单用或联合),初
发者应考虑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B)糖化血红蛋白8% ~12%者: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C)糖化血红蛋白>12%者:胰岛素治疗
2)并发症者:
①急性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稳定后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参照DKA方案治疗;
②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

【并发症预防及治疗】
1. 预防:
1)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或口服扩张血管药物
2)营养细胞:静脉滴注或口服细胞营养剂
3)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

4)调脂治疗:根据血脂水平给予相应调脂药物。

5)控制血压:根据血压高低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物。

2. 治疗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轻重选用:
B)改善视网膜血管供血药物:安多明、多种维生素等;激光光凝治疗。

C)糖尿病肾病:根据肾病分期分别选用:
D)降低尿蛋白排泄:ACEI或ARB药物的选用。

E)降低升高的血肌酐:口服肠道透析剂、酮酸;血透或腹膜透析。

F)糖尿病神经病变:
G)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H)营养神经细胞:B族维生素、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等。

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调脂治疗。

A)高血压:降压药物,首选ACEI或ARB类;
B)冠心病:口服或静脉使用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C)脑血管意外:改善脑的血液灌注,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使用营养脑神经细胞的药物及扩张脑血管药物。

D)下肢动脉硬化症:扩张血管、抗凝,必要时需行下肢血管放置支
架,或搭桥术。

三、治疗效果评价
以达理想目标为宜,但儿童、老年人、有严重并发症者或多次出
现低血糖者,控制目标适当放宽。

2 .制定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

3. 出院标准:治疗达标者可出院。

(1)临床治愈:糖尿病控制达理想目标;
(2)好转:控制目标比入院时升一级,或血糖指标、并发症情况较入院时改善并稳定;
(3)未愈:未达上述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