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
五味调和的概念
五味调和的概念
五味调和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五种味道(辣、酸、苦、甘、咸)在食物中的平衡和搭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味道对应着不同的营养成分和药性,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和益处。
五味调和的原则是指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平衡地摄取辣、酸、苦、甘、咸五种味道的食物,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如果食物中某一种味道摄入过多或者不足,就会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平衡五味调和的具体方法包括:
1.合理摄入各种食物,包括五味食物的搭配和选择,每天尽量摄取五味食物。
2.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某种味道的摄入。
3.避免食用过多的重口味食物,以免某一种味道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身体的平衡。
4.合理搭配各种食物,尽量将五味食物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均衡地摄取,避免某一种味道的过度偏多或过度偏少。
总之,五味调和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摄取
各种味道的食物,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描写五味的词语
描写五味的词语意味深长、津津有味、耐人寻味、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兴味盎然、五味俱全、山珍海味、臭味相投、个中滋味、不知肉味、可人风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容膝之安,一肉之味、食不累味、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枯燥乏味、兴味索然、味如鸡肋、语言无味、铁窗风味、山海之味、厚味腊毒、枯燥无味、百味杂陈、声希味淡、臭味相与五味什么的成语:五味俱全五味杂陈五味俱全[wǔ wèi jù quán]基本释义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
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成语【词目】五味杂陈【发音】wǔ wèi zá chén【释义】五味【名】,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泛指各种味道。
五味杂陈,指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形容感受复杂而说不清楚。
例:忆往昔,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五味什么的成语只有两个,分别是:五味俱全和五味杂陈。
五味俱全[ wǔ wèi jù quán ]: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五味杂陈[ wǔ wèi zá chén ]:甜、酸、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体会不出是哪种味道,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
五味俱全,出自《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
造句:妈妈做的这顿饭可真是五味俱全啊。
五味杂陈,用法:作定语。
造句:当看到明明笑着哭出来时,不知道心里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1、酸甜可口读音:[ suān tián kě kǒu ]释义:指食物的酸味和甜味中和得恰到好处,口感适宜,很好吃。
2、酸甜苦辣读音:[ suān tián kǔ là ]释义:指各种味道。
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
3、望梅止渴读音:[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五味调和的原则
五味调和的原则中国味道最讲究五味调和,中华饮食之美,美在五味调和。
所谓五味就是酸、甜、苦、辛(辣)、咸。
五行五味与五脏是相对应的。
即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酸味食物有乌山楂、山萸肉、石榴等;甜味有补益、和级、解痉等作用,甜味食物有红糖、桂圆肉、蜂蜜、大枣等;苦味有清热、泄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苦味食物有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辛味食物有姜、葱、蒜、辣椒、胡椒等。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咸味食物有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适量地摄取五味对人的身体是有益的,能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
但五味的摄取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致病。
因为五味与五行五脏需相应,过食五味,会对相应的脏腑造成损伤。
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咸味食物吃多了,可使血在血脉中运行凝滞不畅,甚至改变颜色;苦味食物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食物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多吃甜味食品,会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酸味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活动不利。
山西人爱吃醋,吃多了对牙齿不好,需要经常刷牙。
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
多甘味能补虚缓急,但太多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五行配属五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各个系统功能才能调和,才能确保健康延年益寿。
五味中甜味调和非常之多,比如在菜肴和糕点的烹制中,加糖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的能量,还能使口感更好。
我们当地的一些名优特产糕点,加入了五台山蜂蜜,不仅口感松软鲜美,而且保质期可以更长。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羊大则味甘,味甘就是鲜美。
这是从味觉上来说美的。
甘味调和药性也是通常的做法,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
中药五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五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五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五味是指中草药中的五种味道,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这五种味道不仅仅是用来描绘药味的,它们还具有重要的功效与作用。
通过了解中药五味的功效与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性,从而合理应用中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辛味1. 辛味具有散发作用,有助于发散风寒、消散实邪等。
例如辛散风寒的草药有荆芥、藿香等;2. 辛味能够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
例如活血化瘀的草药有川芎、红花等;3. 辛味具有发汗作用,有助于解除风寒表症。
例如解表发汗的草药有葛根、荆芥等;4. 辛味能够开窍,有助于清醒头脑。
例如开窍惊脑的草药有麝香、没药等。
二、甘味1. 甘味具有滋润作用,有助于补充体液。
例如滋润肺燥的草药有麦冬、沙参等;2. 甘味具有和脾胃作用,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
例如健脾益胃的草药有黄耆、党参等;3. 甘味能够增进食欲,有助于调养体力。
例如增进食欲的草药有花粉、海参等;4. 甘味能够养心安神,有助于缓解情绪不稳。
例如养心安神的草药有酸枣仁、当归等。
三、酸味1. 酸味具有收敛作用,有助于收斂出血。
例如收敛止血的草药有五倍子、莲心等;2. 酸味能够促进体液循环,有助于解渴。
例如去渴生津的草药有乌梅、乌梅饮等;3. 酸味能够提高食欲,有助于帮助消化、吸收。
例如增进食欲的草药有枸杞子、石榴皮等;4. 酸味能够收涩止泻,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
例如治疗腹泻的草药有石榴皮、五味子等。
四、苦味1. 苦味具有清热泄火作用,有助于清热解毒。
例如清热泻火的草药有黄芩、金银花等;2. 苦味能够燥湿利水,有助于利尿消肿。
例如利尿消肿的草药有车前子、浮萍等;3. 苦味具有健胃降脂作用,有助于降低血脂。
例如降脂健胃的草药有黄连、何首乌等;4. 苦味能够凉血止血,有助于止血散瘀。
例如凉血止血的草药有生地、白芍等。
五、咸味1. 咸味具有软坚散结作用,有助于散结消肿。
例如软坚散结的草药有海藻、海螺等;2. 咸味能够滋阴润燥,有助于滋润肠道。
五味
五味(1)概念:五味本来是指辛甘苦酸咸物种真实的滋味,但性能当中的五味主要是用于反映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
这些作用主要是补泻敛散方面。
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2)确定依据:口尝实践真实滋味和药效归纳。
(主要掌握性能的味)(3)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涩、咸属阴。
作用:(1)辛味的作用 (芳香的气味)①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②能行: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
③能润: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
不良反应:耗气伤阴。
(2)苦味的作用①能泄:3、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2、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1、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
②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橘皮,厚朴,苍术)③能坚:苦能坚阴。
黄柏坚肾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
不良反应:伤津、败胃。
(3)甘味的作用①能补: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
②能缓: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
③能和:和味,和中(补虚药,消食药),调和药性(甘草)。
参考可以和毒。
不良反应:腻膈滞胃。
(4)酸味的作用①能收涩:治滑脱不禁证。
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
②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
不良反应:收敛邪气。
(5)咸味的作用①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
②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非常局限只有芒硝。
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
(6)淡味的作用①能渗能利:能渗湿利水(能利尿)(猪苓,泽泻,薏仁)(甘淡并提)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行作用。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中医学中,食品的性味和药物的性味被称为“五味”。
五味包括酸、甘、苦、辛和咸,它们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饮食和中药的配置。
五味的理论体系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提供了健康饮食方面的指南。
酸味酸是一种鲜味,它可以滋润肌肉和骨骼,并促进消化和吸收。
中医学认为酸味有固涩、回降、敛汗、收敛和缩细的功效,酸味的食品能够起到润肤、润肝、缓急等作用。
酸味的草药常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口干喜饮、肌肉酸痛等症状。
甘味甘味是一种清甜的味道,它具有补虚和缓急的功效。
甘味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的能量和营养,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吸收。
中医学认为甘味具有补气血、润肺、止渴等功效,甘味的食品和草药常用于治疗营养不良、体虚乏力、脾胃虚弱等症状。
苦味苦味是一种辛辣和苦涩的味道,它能够清热解毒、下气降火、疏风散寒。
中医学认为苦味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发散表邪、利水消肿等功效,苦味的食品和草药常用于治疗发热、黄疸、便秘等症状。
辛味辛味是一种刺激性的味道,它能够发散和活血,固涩和止痛。
中医学认为辛味具有发汗、温通、提神、驱邪等功效,辛味的食品和草药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咳嗽等症状。
咸味咸味是一种咸淡的味道,它可以润泽滋补、软坚散结。
中医学认为咸味具有润肺化痰、软坚散结、下气宽中等功效,咸味的食品和草药常用于治疗痰多、泄泻、胀气等症状。
总结五味理论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和中华饮食文化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味的运用可以指导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理念,同时也可以实现草药方剂的最佳配伍。
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学习和运用五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增强身体免疫力,防范疾病的发生。
中药五味的认识
中药五味的认识
中药的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具体介绍如下:
1.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比如紫苏叶、木香等。
2.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补性药物及调和药性、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如甘草、大枣等。
3.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如乌梅、五味子等。
4. 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
一般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的药物多具有苦味,如黄柏等。
5. 咸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
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如芒硝等。
除五味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以合五行配属关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汪曾祺《五味》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味汪曾祺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
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
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
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
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
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
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氽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
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
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广东人爱吃甜食。
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
“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吧!”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
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
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
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
菜农也有种的了。
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蘿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
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
苣荬菜分甜荚、苦荚,苦荬相当的苦。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
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
五味
五味[wǔ wèi]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1五味wǔ wèi1.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其实甜就是甘。
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五时之教。
见《涅盘经》卷十四。
4.现代科学证明,人共有五种味觉,即酸、甜、苦、咸和鲜。
5.中医认为,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早起,若感觉口有酸甜苦辣咸,分别表示肝胆脾肺肾有病起。
(注意:五味(酸甜苦辣咸)和人的五种味觉(酸甜苦鲜咸)不一样,五味中的"辣",与"麻"一样算是一种痛觉)6.中医经典《灵枢经》的篇名,即第五十六篇。
[关于篇名]五味,泛指食物或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本篇讨论了谷、菜、果、畜中的五种性味,各分别先入不同的脏腑而发挥补益作用,以及五脏有病各有宜忌之味,这些都是药疗和膳疗的基本理论原则,所以篇名“五味”。
正如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所云:“篇内详论五脏所用五味之义,故名篇。
”2含义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3确定依据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
如:多甘味能补虚缓急;多酸味能敛肺涩肠;多苦味能降泄燥湿;多咸味能软坚散结;多辛味能发表行散;4所示效用(一)、辛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五味性味归经及应用
五味性味归经及应用五味性味归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药物的性质和归属,通过此概念可以指导临床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五味性味归经及其应用。
五味分别是苦、酸、甘、辛、咸。
每种味道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归属,下面逐一介绍:1. 苦味:苦味的药物具有泄热降火、清热解毒、燥湿利水的作用。
苦味归于心、小肠经,主要有槟榔、黄连、苦参等药物。
苦味药物常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病症,如热病烦渴、痈肿疮毒等。
2. 酸味:酸味的药物具有收敛止泻、涩肠固涩的作用。
酸味归于肝、脾、肺经,主要有五味子、鸡内金、龙胆等药物。
酸味药物常用于泄泻、久痢、咳嗽痰多等病症。
3. 甘味:甘味的药物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的作用。
甘味归于脾、肺经,主要有人参、甘草、麦冬、枸杞子等药物。
甘味药物常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等病症。
4. 辛味:辛味的药物具有散寒宣阳、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的作用。
辛味归于肺、脾、心经,主要有生姜、大蒜、紫苏等药物。
辛味药物常用于感冒、头痛、胸闷等病症。
5. 咸味:咸味的药物具有软坚散结、通下导滞的作用。
咸味归于肾、大肠经,主要有海藻、海带、海桐皮等药物。
咸味药物常用于痰多、水肿、便秘等病症。
五味性味归经的应用是基于中医“相通相恶”、“相生相克”的理论。
相通相恶是指同一经脉的药物有相通作用、不同经脉的药物有相恶作用的特点。
例如,苦味归心、小肠经,主要作用于泄热清热,但适量使用可以起到温中止呕的作用。
相生相克是指不同性味的药物之间有相克或相助的关系。
例如,咸味药物有通下导滞的作用,但与甘味药物合用,可以增加通降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病情及药物性味归经来选用合适的药物。
例如,苦味药物常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痈肿疮毒等病症。
甘味药物常用于补气养阴,适用于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等病症。
辛味药物常用于发散表邪,适用于感冒、头痛、胸闷等病症。
同时,医生也会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来选择药物,例如阳虚者宜用辛温之品,寒凉体质者应避免辛温之品。
饮食五味介绍
五味介绍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1.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其实甜就是甘。
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五时之教。
见《涅盘经》卷十四。
4.现代科学证明,人共有五种味觉,即酸、甜、苦、咸和鲜。
5.中医认为,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早起,若感觉口有酸甜苦辣咸,分别表示肝胆脾肺肾有病起。
(注意:五味(酸甜苦辣咸)和人的五种味觉(酸甜苦鲜咸)不一样,五味中的"辣",与"麻"一样算是一种痛觉)6.中医经典《灵枢经》的篇名,即第五十六篇。
五味,泛指食物或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本篇讨论了谷、菜、果、畜中的五种性味,各分别先入不同的脏腑而发挥补益作用,以及五脏有病各有宜忌之味,这些都是药疗和膳疗的基本理论原则,所以篇名“五味”。
正如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所云:“篇内详论五脏所用五味,故名篇。
”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
如:多甘味能补虚缓急;多酸味能敛肺涩肠;多苦味能降泄燥湿;多咸味能软坚散结;多辛味能发表行散;(一)、辛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
(四)苦1.治疗作用: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中药五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中药五味的分类与特点中药五味主要包括酸、苦、甘、辛和咸五种味道。
每种味道都代表着不同的性能和功能主治。
1.酸味:酸味的中药可以收敛肝气,止血止痛,具有收敛、固涩、收敛、止泻的作用。
2.苦味:苦味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功效,可以清热泻火、燥湿除湿、解毒抗菌。
3.甘味:甘味的中药可以补益脾胃,润肺止咳,具有补益、润燥、滋阴、养颜的功效。
4.辛味:辛味的中药具有温通散结、发散表外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散风解表,提神醒脑。
5.咸味:咸味的中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阴补功能,可以软坚散结、软坚阴补。
二、中药五味的功能主治中药的五味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味道的作用和相应的功能主治。
1. 酸味酸味的中药主要具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消肿的作用。
- 收敛作用:中药中的酸味成分可以收敛肝气,具有收敛肺气、收敛肾气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肾气虚等症状。
- 固涩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固涩肠胃,适用于脾胃湿滞、脾胃虚弱等症状。
- 止泻作用:一些酸味中药具有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状。
- 止血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止血,适用于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吐血、便血等。
- 消肿作用:酸味的中药可以消肿,适用于水肿、肿块等症状。
2. 苦味苦味的中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抗菌的作用。
- 清热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性疾病,如高热、口疮等。
- 泻火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泻火解毒,适用于火热症状,如目赤、口渴等。
- 燥湿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燥湿利水,适用于湿热、湿阻等症状,如湿疹、痰湿等。
- 解毒作用:苦味的中药可以解毒清热,适用于中毒、食物中毒等症状。
- 抗菌作用:苦味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甘味甘味的中药主要具有补益、滋阴、润燥、养颜的作用。
- 补益作用:甘味中药可以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五色五味五行
中医认为: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
五味指的是:酸,苦,甜,辣,咸。
五时指的是:春,夏,长夏,秋,冬。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五色指的是:青,红,黄,白,黑。
等等其中:肝属木,喜酸,酸味食品有益于肝脏。
金克木。
肝脏不好忌辛辣。
心属火,喜苦,苦味有益于心脏。
心属火,水克火,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忌食咸。
脾属土,甜味食品有利于脾胃。
脾属于土,木克土,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忌食酸味的食品。
肺属于金,辣味食品有利于肺的健康,所以肺不好的人可适量吃一些辣的食品。
火克金,肺不好的人忌吃苦味的食品。
肾属水,咸味的食品有利于肾,土克水,所以肾不好的人不要吃太多甜味的食品。
从食物颜色来说:青绿色的食品补肝,所以,肝脏不好的人,可适量的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和瓜果;红色的食品对心脏有利,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吃一些草莓,西红柿,樱桃等等;黄色的食品对脾胃有利,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可吃一些黄色的玉米粥,小米粥,南瓜。
大豆制品等等。
白色的食物有利于肺部的健康,所以肺不好的人,可吃一些杏仁,百合,薏米等等。
黑色的食品有利于肾脏的健康。
黑色的黑豆,黑芝麻,亚麻籽等等有利于肾脏的健康。
中医认为:自然界春生夏长,秋储冬藏。
人也需顺应四时的变化而有重点的营养保护我们的五脏。
提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养肾的观点。
简单的说:咸多伤心;酸多则伤脾;苦多伤肺;辛辣多伤肝;甘甜伤肾,五味之中,咸味又能凝血滞气,伤人更甚。
试看:豆腐用咸卤水一点即成豆腐,禽兽血液遇咸即凝成块。
所以,多食咸味的人,颜色枯槁,脉络壅滞。
祖国中医博大精深,现代不少人转从大自然中寻找健康。
五行五味反映了古人朴素的辨证思想。
从今天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也不得不叹服我们的祖先在吃的方面的智慧。
在今天现实中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色入五脏、五味入五脏1、肝——青色(绿色)——酸(保护肝脏应该多吃青色食品如:青菜、西兰花等,少吃太酸食品)2、心——红色——苦(应多吃红色食品补心如:西红柿、红萝卜等,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3、脾——黄色——甜(保护脾胃应该多吃黄色食品如黄豆、红薯等,忌吃太甜的东西)4、肺——白色——辣(补肺应吃白色食品如洋葱、淮山药、百合等,多食辣的食品,如果肺脏不好可以在胸前挂洋葱圈)5、肾——黑色——咸(补肾应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葡萄、茄子、紫甘蓝等,而且不要吃太咸食品)每天三餐只要保证这五色五味俱全,对身体非常好中医讲究五行说,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五行学说中,人体还被划分为“五脏”,所谓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
五味是什么意思
五味是什么意思“五味”通常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这是最基本的味觉分类,在饮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体现。
从衍生注释来看,酸不仅仅是味觉上的感受,它还可以形容一种心理状态,比如心酸,当我们经历离别或者失落时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甜往往与快乐、幸福联系在一起,像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品尝到甜食一般美妙。
苦除了味觉上的苦涩,还象征着艰辛、苦难,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辣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感,它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格火辣、直爽。
咸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味道,是食物调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些文化里也象征着质朴和平凡。
在文学作品中,五味也常常被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氛围的渲染。
例如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就常常描绘老北京的生活百态,其中不乏对各种食物味道的描写,这些味道背后蕴含着百姓的酸甜苦辣咸,通过对食物五味的描写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中医理论里,五味又有不同的药用功效和养生意义。
酸入肝,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甜入脾,能补养气血、调和脾胃;苦入心,可降泄、燥湿、坚阴;辣入肺,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咸入肾,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等。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联系的整体观念。
例子1:今天和朋友一起去吃火锅。
一坐下来,我就兴奋地看着菜单。
火锅嘛,那可是五味俱全的美食代表。
你看这锅底,有辣的,红红的辣椒油漂浮在汤面上,就像一片燃烧的火海,那辣味啊,像是一个热情似火的舞者在舌尖上跳动,每一口下去都刺激得不得了,这辣不就是生活中的激情吗?再加上那酸溜溜的酸菜,吃起来嘎吱嘎吱的,酸味瞬间在口腔里散开,仿佛是生活中偶尔遇到的小挫折,让人心头一紧,但又觉得很特别。
还有甜甜的玉米,咬一口那甜味就像清晨的阳光照进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苦菊呢,虽然有点苦味,但就像人生中的困难时期,虽然苦,却很有回味。
当然,咸咸的汤底是基础,就像我们平淡而又真实的日常。
吃一顿火锅,就像体验了一遍五味杂陈的生活。
例子2:我最近尝试做一道新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文体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所以,同学们学这篇文章,不仅是了解各地饮食民俗,不仅是品尝各地风味,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学到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生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第一,取材于生活中的琐细小事,写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比如对五味的爱好,山西人爱吃酸,四川人爱吃辣,广东人爱吃甜,这些我们都知道,但到了作者笔下,就化为写作的素材。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到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 “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调羹( )( )汆汤( )焐酸( )蕹菜( )苣荬( )( )苋菜( )蘸盐水( )
趋之若骛( )台州( )佧佤( )( )
干煸( ) 豇豆( )
预习指导:
1.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味?
2.文章明明写了“酸甜苦辣咸臭”六种味道,可作者为什么取名为“五味”?说说你的理解。
3.在写“酸甜苦辣咸臭”六味时,作者有没有平均用力?他是如何注意详略处理的?
1.读课文,谈感受
为什么汪老笔下的臭味能盖过其他味道,这段文字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同学们的呢?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讲,老师总结如下:
有趣
有味
有生活(气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引导,重点体会作者如话家常却又妙趣横生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字里行间的生活乐趣:
有趣: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臭豆腐竟然引发了最高领导人的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实在令人捧腹。
拿来比较的这篇文章尽管也有味,却少了“有趣”,少了生活气息。
3.小结:我们刚才品读“臭味”的时候,品到了它的滋味、趣味和生活气息,也品到了汪老平白如话却又妙趣横生、活泼生动的语言。还有五中味道,每种味道都写得有味、有趣、有生活气息,同学们回去也像刚才品“臭味”一样,好好品一品。
【“二品食物滋味”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饮食之中饱含生活的满足感和对民生的关怀。
同学们,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细细地去品味平凡生活的滋味,用他平淡如水的语言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记录下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记录下了他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对生活的热爱就表现在他对五味的态度上。六种味道中有他喜欢的,如辣味、臭味;也有他不怎么喜欢的,比如甜味、苦味,但不管喜欢不喜欢,他都是宽容地去接受,并且勇敢地去尝试,就像尝试鱼腥草。同样的,我们对待生活也该如此,不管酸甜苦辣都要接受,都不要逃避,因为任何一种味道都能让我们得到成长!
提问:同样是写臭苋菜梗,你更欣赏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1)原文更有趣:“皆可臭”“皆可臭”“随手”,平常日子很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2)做法:原文语言简洁富节奏感,更加活泼生动,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吃法:原文写得有形有声,虽然没有直接讲味道如何,却更能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勾起了强烈的食欲。
学生合作完成:
味道
饮食
产地
民俗
酸
酸菜
雁北
山西人特别喜欢吃酸,嫁女要先看对方家有多少酸菜缸。
延庆人喜欢在夏天把好好的饭焐酸了吃。
广东人特别喜欢吃甜食。
贵州人喜欢吃带有强烈生鱼腥味的鱼腥草。
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江苏高邮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
酸菜白肉火锅
辽宁
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北京
酸笋
福建、广西
提问:同学们从哪些段落读出了饮食背后的生活滋味、人生态度呢?
请同学自由发言。
投影展示语段:
(1)北京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60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二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既写了食物的滋味,也写了生活的滋味:清贫的生活之中温暖的人情味。
第二,语言朴实平淡,雅致而含蓄。
第三,本文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文中作者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全国各地食物的味道,地域不同,民俗不同,食物的味道也不同。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形态多么逼真。
小结:都是平淡如话的语言,却又妙趣横生,写尽滋味。
2.比较阅读
特别是作者把令人倒胃口的“臭”写得如此富有吸引力,仿佛具有了食物的灵魂。我们来欣赏这段:用投影打出原文,同学齐读:
再跟下文比较阅读
著名的水乡绍兴,几乎家家爱吃“臭苋菜梗”。绍兴人选用大拇指粗的主梗,洗净切成20—25厘米长短,先让它发霉长毛,再放进臭卤坛中浸泡两三天,吸足臭味后捞出洗净加盐隔水蒸熟,吃的时候,可别直接放在大牙间咀嚼,应用门牙挤出梗内的肉,这时,你会觉得,有股奇异的鲜味入得齿间,那是一种让人回味悠长的强烈鲜味,清咸爽口的滋味,使人食欲为之一振。
学生填空:
汪曾祺(1920—1997)人,当代作家。小说的传人,师承。其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代表作小说有、散文集和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两篇文章是和
。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课时编号
05-08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12(2)(3)班
课题名称
五味
课时数
4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归纳作品内容,了解各地的饮食、民俗。
2.了解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的特点,品味清新朴实又风趣活泼的语言。
3.感受文中积极的人生态度,领略生活之美、文化之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人生。
教学难点
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又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材处理
教学
方法
教法设计
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学法设计
朗读法、探究法、练料
教材、教师用书等
信息资源
网络
仪器设备
多媒体
耗材
作业布置
1.字词积累。2.完成《学习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导入新课
二、回顾作者
三、积累字词
四、朗读课文
活动三:思生活滋味
讲了这么多,我们该来认识一下汪老先生了。
简介汪老:汪老的五味人生
Ppt: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父亲汪菊生聪明绝顶, 多才多艺, 棋琴书画, 甚至体育, 样样精通。生母姓杨,在汪曾祺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第一个继母姓张,后也死于肺病;第二个继母姓任,是她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一个同志听从老婆嘱咐,千方百计带了一点臭豆腐,却引起一车厢人的强烈抗议,这该有多臭呀!
这些事例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妙趣横生。
有生活气息:做臭菜的情景、小贩沿街叫卖情景。
有味:再来品品味道吧,如果在“臭”前面词加个程度副词来形容它,你要加什么词?从哪里看出来这种臭堪称世界之最啊?
明确: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2)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可谓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
把饮食口味与人生的回忆紧密连在一起:如此艰苦的条件虚假,仍然自得齐了,真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100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5块足矣。
酸饭
延庆
甜
炒蟮糊
无锡
夹沙肉
四川
芋头扣肉
广西
番薯糖水
广东
苦
苣荬菜
北方
则尔根
贵州
辣
牛肉粉
越南
涮涮辣
云南佧佤族
麻辣烫
四川
咸
咸鱼
浙东
臭
臭豆腐
湖南长沙
苋菜秸(苋菜咕)
江苏、湖南
臭豆腐乳
北京
活动二:品食物滋味
逛了一圈该坐下来细细品品味道了。各种味道中,同学们觉得哪种味道写得最有意思或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臭味写得最有意思,也最有特点,所以重点品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