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公共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设“双师型”队伍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措施推进方面展开思考。
一、现状及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与产业接轨的特色教学;三是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从教师队伍的角度来看,公共外语教师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需求;二是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只注重语法知识传授,忽视与产业实践的结合;三是教育理念不符合学生需求,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脱节。
二、构建“双师型”队伍的路径和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公共外语“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
通过引进行业背景丰富、具有一定职业经验的教师,培养出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并重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与产业融合的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的深度对接、行业企业岗前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学内容的贴合产业需求。
还可以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行业资源,促进教学内容与产业接轨。
可以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共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起校内外的互动平台,通过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直接地接触行业需求,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推进措施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只有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培训,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以及与产业深度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出了提升公共外语教师素质的对策,并阐述了建设“双师型”队伍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素。
在为加强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引起人们对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素质、培养模式、重要性、对策、要素、建议、未来发展、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挑战、机遇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而公共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关注和解决。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即既擅长外语教学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学生在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上的培养不够全面和深入。
建设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对于推动公共外语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思考,可以探讨如何改善和完善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2 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着一些困扰和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外语教育的需求。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公共外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高素质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即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外语教学能力,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要构建高素质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中的关键教学力量,其丰富的外语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要构建高素质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必须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教师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的变化和市场动态,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要构建高素质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必须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学思维,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构建高素质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高职院校相关领域的人士关注,并共同努力推动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进程。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增加,需求外语人才的市场日益扩大。
应用型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公共外语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师资不足、教学方法滞后等,亟需进行改革。
本文将对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思考。
一、现状分析1. 师资不足应用型院校对外语教学的师资要求较高,但目前师资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外语教师的数量不足,很多学校外语教师人数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滞后目前应用型院校的外语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以传授语法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3. 教学资源匮乏应用型院校普遍存在外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教材陈旧、设备简陋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就业压力大由于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压力较大。
应用型院校的外语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外语能力缺乏自信和信心。
二、改革思考应用型院校应该加大力度,提高外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加大对优秀外语教师的招聘力度、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加强教师的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师资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外语教育。
应用型院校应该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听说训练、提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引入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多元化评价体系面对就业压力,应用型院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等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首先从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随后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最后给出实施建议,包括加强对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结合案例分析,对改进措施进行成果评估。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关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实施建议、成果评估、总结、展望、研究意义、前言、研究背景。
1. 引言1.1 前言在高职院校,公外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未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公外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实施建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还可以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增添机会。
我们对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职学子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公共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高职公外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
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的不尽如人意,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职公外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最新教育文档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毋庸赘言。
只有打好语言基础,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教师节大会发言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外语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
从上述公式不难看出,教师素质在这一公式中起着一种倍增作用,教师素质的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因而教学质量也就会越高。
由此可见,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年轻教师比例偏高,性别比例失调;教师科研能力较弱,教学方法创新不够;专业知识欠缺,语言水平下降;缺乏进取心,责任感不够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年轻教师比例偏高,性别比例失调。
戴曼纯曾做过一个专项调查,在全国1030余所高校中抽取40所,对其英语师资队伍进行了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40所大学中,有14所综合性大学、12所理工院校、9所师范类院校以及5所专业院校。
这些院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该调查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1)教师年龄分布不均: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6.3%,从事高校英语教学5年以下的人数占到了32.4%。
(2)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教师只占教师总人数的26.5%。
年轻教师偏多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前,大量英语人才流向了其他领域而非高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英语教师待遇偏低、教研任务繁重、人员需求量较少。
即使有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留在高校,但也会在一两年后离开教师岗位,造成高校英语教师流动性大、教师从教时间偏短。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改善策略
浅析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深入分析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些改善教学效果的策略。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理论基础策略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师资队伍相对紧缺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多数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很少有机会出去进修和培训,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技能。
另外,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2.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态度不端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以词汇学习为基础、语法学习为线索,忽略了交际能力和听说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将关注点较多地放在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授上,有的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的难易程度,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只是机械的讲授知识点,还有的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要求不严格,缺乏对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相关材的引入。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目前多数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多,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缺乏先进教学设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很难激起学习兴趣和潜力。
4.考试评价体系不科学很多高校把学生的学位与四、六级考试成绩挂钩,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提高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上,而忽视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怀揣四、六级证书,却不能开口交流。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公共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1. 与时俱进,适应需求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
传统的公共外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而现代的公共外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软实力、职业技能以及全球视野。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
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传统的外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结合外语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教育理念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 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外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教学。
在专业培训方面,需要加强外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2. 培养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专业素养外,外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需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外语教师不仅了解外语教学,还要融入学科交叉的思维和教学理念。
需要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外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的“小插曲”哎呀,说起我们学校那群老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咱们得承认,老师们在教学上可是兢兢业业,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知识都装进脑袋里。
但是,说到“建设”,这可就有点头疼了。
首先得提的是,老师们好像对“建设”这个词儿特别敏感。
每次提到要提升教学质量,他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记得上次开会,校长说:“我们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学生们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结果呢?老师们面面相觑,仿佛在说:“这‘一流’二字,到底怎么个一流法?”还有啊,老师们在“建设”这事儿上,总是喜欢搞些“高大上”的东西。
比如,最近学校新引进了几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们兴奋地讨论着如何利用这些高科技来提高教学效果。
但等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原来这些设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老师们一边调试设备,一边抱怨:“这玩意儿真难用,还不如传统的黑板来得实在。
”更有趣的是,老师们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
比如,有次为了提升课堂互动性,学校决定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结果到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过山车还激烈。
老师急得团团转,学生却乐在其中,仿佛找到了新大陆。
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老师们在“建设”过程中的努力。
毕竟,他们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只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思路,让这个过程更加顺畅一些。
比如,我们可以多给老师们一些实际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在“建设”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总的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学校的“建设”之路。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共同见证老师们的成长与进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提升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建设“双师型”队伍还可以引进更多外专人才,丰富教师队伍结构,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进程,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将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只有建立“双师型”队伍,才能保证教师具备足够的外语水平和教学素养,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引进外专人才和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注入新鲜血液和教学理念,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对于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咱们面临着不少问题,真的是让人头疼啊!先说说教师的培训吧。
很多时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像是“杯水车薪”,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培训,但效果却总是让人失望。
培训内容往往跟实际教学脱节,老师们听完后像是吃了个大馒头,咽不下去,也消化不了。
你看,教师们整天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没时间去真正“深挖”这些知识,结果培训就成了“走过场”,也没啥实质性的提升。
再说,有些教师甚至对这些培训感到厌烦,觉得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说,培训本该是提升自我的机会,怎么反而变成了负担呢?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教师的待遇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资水平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都心里有数,教师的薪资往往不如其他行业,尤其是一些高技术岗位。
许多优秀的教师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纷纷“投奔”其他行业,这可真是“人心惶惶”啊!学校想留住好老师,可是给的待遇却让人心寒,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师资流失”的情况,优秀的教师转行,让人感慨“英才难遇”。
毕竟,谁愿意为了一份心爱的工作而“饿肚子”呢?再说说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现如今,很多老师在学校里干了十几年,仍然没有什么晋升机会,简直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想飞也飞不出去。
学校里的晋升制度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是有能力的老师,却总是被“边缘化”,这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能力不再重要,反而是关系更重要吗?这可真是让人心寒,谁不想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有个更好的前景呢?这样的环境让许多年轻教师“心灰意冷”,逐渐失去激情,最后沦为“应付差事”的角色,教育质量自然也就下降了。
而且,教师之间的合作氛围也不太好。
有时候,大家都像“各自为政”的孤岛,各干各的,完全没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这种情况就像一盘散沙,虽然有个别优秀的老师,但整体效果依然不佳。
学校如果能创造一个更加融洽的氛围,鼓励老师们互帮互助,效果绝对会事半功倍。
想想那些合作愉快的团队,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共同努力,教学质量自然会大幅提升。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公共外语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既要具备优秀的外语专业素养,又要熟悉行业实践,具备文化背景知识和职业技能。
这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融入学科教学与行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教师专业能力有限,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学校、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建设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需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外语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交叉研究和课程设计,拓宽教师的学科视野,提高其对外语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实用化的外语教学。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建设。
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队伍,包括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行业经验、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外语教师队伍的引进力度,引进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跨文化背景的外教和专职教师,丰富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构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多元化管理,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院校应该以学校办学特色为指引,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教师的专业提升和素质涵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在高职公外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效果较差。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学习氛围的不浓郁等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
3. 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对策研究1. 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趣味化,提升教学效果。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组织各种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参与英语交流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力求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服务。
学校还应加强国际人才引进和交流,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英语教学服务。
三、结语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升高职公外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一)教育资源欠缺1、教师数量少,质量有待提高自2001年开始,高校每年以8%-10%的比例扩招,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1:130到1:150,有的高校比例还要更高。
教师相对数量少,带来两个后果:教学班级人数多、教师课时多。
英语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
更加重视师生互动,但是在平均班容量50人左右的班级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大量口语练习是不可能的。
由于教师数量有限。
大部分公共外语教师的课时很多。
超负荷工作、大量重复性的教学,使他们缺少时间与精力从事改进教学方面的研究。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奇缺、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深造的机会很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理念陈旧,无法适应新情况,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语言教学是一种技能性的教学,它有别于一些传授知识性课程的教学。
所需要的教学投入更多。
由于我国高校资金有限,导致生均占有的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利用多媒体和语音设备的机会不多,课堂教学手段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二)学生素质问题1、学生差异大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地区间、城乡间英语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听说能力方面。
英语教学必须采用双语教学。
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下。
高校英语教学一般都采用大班教学。
教师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听课吃力,对于参与师生互动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
2、对公共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基本上实行的是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成英语精读、泛读及听力3门课程的模式。
阅读在全部课程中占了约70%的比重。
阅读部分的训练,往往只停留在“朗读一翻译一回答问题”的授课模式中,加之课本的阅读材料内容落后、枯燥。
使学生找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以积极性不高。
(三)社会环境欠佳1、应试压力异化英语学习的初衷不少高校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不达到要求的分数不发给学位证。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在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至关重要。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培训内容和方式,并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和建议,如加强教师培训、建立评估机制等。
文章强调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展望未来,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培训、问题、措施、建议、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公共外语教师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力量,其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思想观念滞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设“双师型”队伍,即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外语教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举。
只有通过培训和建设“双师型”队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问题意义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问题意义在于,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深,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建设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公共外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素质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十分必要。
要提高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公共外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技能进行教学。
在教学理念方面,公共外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熟悉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
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组织能力,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能够将语言知识与实际的职业和专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教学实践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要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
公共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素养。
他们要具备责任感,能够积极投入工作,关心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格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
要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学术研究。
公共外语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他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应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加强与国内外语言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和教学经验。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和管理者的关注。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学术研究都是构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方面。
新时代高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研究
新时代高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研究一、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1.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目前,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中还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国际化视野下,英语师资队伍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在一些高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不高,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低下,缺乏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因此急需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提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些高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年龄偏大、学历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
需要对师资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均衡发展。
二、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路径探讨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加强对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高校可以加大对优秀英语教师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国际化水平高的英语专业师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外语环境。
2.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首先是建立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是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跨文化交流等,提高英语专业教学的多样化程度。
3.搭建平台促进师资队伍交流高校可以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议、讲座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师资队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机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为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是面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社交能力,外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此背景下,建立一支“双师型”队伍,既是面向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双师型”教师,即具备语言功底、教学技能和行业背景的外语专业人才和业内行业人士。
他们既具备教学素养,又有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职院校中,公共外语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科专业的,除了基础课程,还需面向不同专业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
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首先,建立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对不同专业应用需求的满足。
“双师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将所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
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采用实际案例、情景教学等实际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融入工作与生活实际情况,提升应用能力。
其次,应加强交流与互动,使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较少参与课堂互动、较少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状况普遍存在,造成了语言学习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自然和流畅。
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技能实训”、“提升实践能力”的方法,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管理、沟通等能力,从而更好地切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可以从自身实际经历出发,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外语学习的种种可能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引导学生逐渐培养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以长春大学为例,阐述了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对于完善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外语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公共外语师资质量和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公共外语教师队伍也空前的壮大和发展。
不仅如此,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教师学历获得提升,教学经验日益丰富,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渐趋合理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
然而,在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共外语教师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外语学习的观念、途径、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断进步和更新,各种现代外语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
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语学习的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
外语教学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些公共外语教师,却没有及时地更新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公共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生活压力大,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实践和学习。
这导致一些教师的
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几乎停留在原地,表现在教学思维过于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书本,教学缺少反思和创新。
以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师为例,首先,由于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研”,即在完成教学任务上“疲于奔命”,对于教学的探索和反思则相对缺乏。
这使得教学“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
这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打击了教师教学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公共外语教师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十分缺乏。
由于资金、机会等原因,公共外语教师出国、培训、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由于接收不到新的、前沿的理论和信息,教师们只能“闭门造车”,甚至只对着学生“照本宣科”。
最后,教学硬件落后导致公共外语教师教学手段落后。
长春大学公共外语精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白笔黑板”上,无法应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更无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服务。
由于没有应用的空间,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们的多媒体学习和应用能力十分薄弱。
不仅如此,许多优秀的网络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得不到利用,只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有限的知识,这也导致了公共外语课堂的知识含量较低。
二、公共外语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公共外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职称结构不合理。
由于公共外语教学历史较短,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公
共外语教师队伍的主体。
这就造就了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大。
并且由于现有的高级职称名额少,竞争十分激烈,使得这种职称梯队不合理的现象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这阻碍了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不利于公共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以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为例,公外部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10 人,讲师40人。
从这一比例不难看出,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比例严重失调,职称层次梯队十分不合理。
这种严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阻碍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十分不利于公外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公共外语教师职前、任职期间缺乏培训
公共外语教师职前教育培训与任职过称中培训长期以来处于二元对立状态。
对于职前教育培训,公共外语教师除了获取教师资格证进行的培训之外,一般没有专门的系统培训。
新入职教师都是在教学实践中边摸索边学习。
实际上,教师职前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十分必要。
它不仅能让新教师很快地适应教师角色,更能使新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初就能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说,对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够使教师明确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知识学习。
尤其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完善的职前培训更加必要且重要。
相对于职前教育,任职期间的培训也不尽如人意。
对于教师的培训途径,主要包括学历深造、出国访问、外校进修和参加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而这些,都因为名额有限、职称限制、经济、工作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惠及大部分教师。
四、公共外语师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一门文科公共基础课,大部分高等院校对公共外语师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给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带来极大障碍。
不管是教师的进修培训,还是科研工作的展开,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帮助。
而很多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对外交流和进修,也往往因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无果而终。
以长春大学公外部为例,大多数教师从没有过各种出国交流的经历,每年能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公派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领导,还是基层老师,都是“有心无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公共外语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关系到每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红屏.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J].青
岛远洋船业学院学报,2006,(1):12-14.
[2]李国杰.珠三角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专题研究,2004,(9):17-18.
[3]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设计思路和理性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14-15.
[4]毕晖.简论我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省职业技术学报,2005,(3):12-14.
作者简介
张严秋(1980-),女,吉林珲春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及教学法;李伟(1978- ),男,吉林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578号)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自主听说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批准号为GH13076)中国式英语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