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雷雨》(节选)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课设计三篇篇一◆事例假想篇二教课目的: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认识戏剧作品的特色:尖利的戏剧矛盾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败、黑暗和罪过,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荣耀传统。
重点和难点:⑴认识尖利的戏剧矛盾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⑵认识拥有封建阶级和财产阶级双重特色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过教课方法:⑴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色:戏剧矛盾的尖利性;人物、事件、活动场合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⑵课前部署学生预习课文,要修业生认识课文的情节结构,试解析人物的性格特色⑶最后指导学生疏角色朗读课文课时安排:四课时部署预习:⑴联合说明( 1)中与课文相关的情节,通读全文,认识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红两“场”,并归纳其内容。
若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
⑵认识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⑶试解析戏剧的矛盾矛盾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⑷查词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词语补释 :拜访:原是敬辞,指看望。
文中含奚落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停地下贱。
倾听:仔细地听。
谛 : 仔细。
恩仇:恩惠和怨恨。
文中偏指怨恨。
看法:看法。
交涉:跟对方协商解决相关的问习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讶:惊讶而发呆。
昧心: 违犯良知。
昧 :mèi昏,糊涂,不理解。
挽救:把不够的局部补足。
侍奉:在人身旁供使唤,照顾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不务正业、品德不端的人。
贤惠:指妇女心地和蔼,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
郁 : 聚集而不得宣泄。
愤恨:怨恨怨恨。
一、课习题导言一个十七的年人,着梦幻,着情,着恨无奈,在一个残忍的牢里向往、扎,最成了一出胆战心惊的悲的牲品⋯⋯就是 23 的曹禺就清大学作的四幕《雷雨》。
《雷雨》不确立了曹禺先生在中国优异的主作家的地位,同也是中国年的成熟的志。
有人,《雷雨》是“一出人的,一部拥有大性的。
”有人,“ 到《雷雨》,我当告白,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认识剧作的社会意义。
2.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3.领悟剧作的语言魅力,提高欣赏和解析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分析。
2.剧作语言的品味与鉴赏。
三、教学难点1.剧作深层主题的挖掘。
2.戏剧语言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曹禺及其《雷雨》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雷雨》的社会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剧情。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1.周朴园: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如虚伪、自私、冷酷等。
2.鲁侍萍:引导学生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忠诚等。
四、课堂讨论1.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展开课堂讨论。
2.讨论剧作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剧作语言的特点。
二、语言品味1.分析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周朴园:你有什么证据说她是你的妻子?”“鲁侍萍:证据!证据!证据!”等。
2.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三、课堂讨论1.讨论剧作语言的魅力,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分析剧作中的象征手法,如“雷雨”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雷雨》的社会意义,思考其现实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剧作语言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剧作的深层主题。
二、主题探讨1.分析剧作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阶级矛盾、家庭伦理等。
2.探讨剧作的深层主题,如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等。
三、课堂讨论1.围绕剧作的深层主题,展开课堂讨论。
2.讨论剧作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雷雨》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
2.深入思考剧作的深层主题,尝试进行自己的解读。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剧本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能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能够欣赏并评价《雷雨》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内容;(2)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掌握戏剧欣赏的方法;(3)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剧本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人性的复杂性;(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戏剧欣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2)剧本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3)戏剧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雷雨》的作者、背景和剧本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剧本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让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剧本情节,分析人物性格;(2)选取精彩片段,进行表演和点评;(3)讨论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剧本内容、人物、手法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在讨论、表演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剧本阅读笔记,了解自主学习情况;(2)评价学生对剧本主题思想、现实意义的思考。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剧本;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分析文章、剧本改编作品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 道具、服装:用于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2023最新-高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优秀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6篇《高二语文《雷雨》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 :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篇一◆案例构想《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
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一个视角,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创新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能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能够解读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3)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雷雨》的背景资料及戏剧结构特点。
2.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3.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的解读。
3.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节选)》。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戏剧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重要人物和事件。
(2)让学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
(2)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雷雨》的戏剧结构特点。
(2)请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伟大悲剧……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讯的创作意图。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3. 领悟剧本中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剧作背景及作者介绍2.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梳理4. 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揭示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剧本的情节发展和冲突揭示。
3. 鲁讯的文学风格和剧本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和把握。
2. 对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剧作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3. 表演法: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深入理解人物和情节。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剧本原文、图片等。
2. 视频: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意图等。
3.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4. 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
4.2 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入(5分钟)播放《雷雨》影视作品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主题。
2. 第二步: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为学生深入理解剧本打下基础。
3.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第四步: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表演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对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领悟剧本的内涵。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剧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3)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雨》;(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剧本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角色情感,感受戏剧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增强对生活的思考;(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关注人生、关注社会;(3)培养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2)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3)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2)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3)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角色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2)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角色情感,感受戏剧魅力;(2)选取剧本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练习。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整地阅读《雷雨》剧本,加深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的理解;3. 选择剧本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练习,体会角色情感。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雷雨》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出自曹禺同名话剧。
本课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故事梗概本节课主要讲述《雷雨》中的家庭纷争、家族悲剧以及人物性格冲突。
通过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困境和人性悲剧。
2.2 人物分析(1)周朴园:封建家庭的家长,权威严酷,自私冷酷。
(2)鲁侍萍:善良勤劳,深受家庭压迫,具有反抗精神。
(3)周萍:受父母影响,性格矛盾,陷入伦理道德困境。
2.3 情节分析本节课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主线,展开家族悲剧。
通过周朴园对家庭的严酷统治,鲁侍萍的反抗与牺牲,周萍的矛盾挣扎,展现封建家庭的人性悲剧。
第三章:艺术特色分析3.1 对比手法本节课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比,周萍的内心矛盾等。
通过对比,使学生领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家庭伦理的批判。
3.2 象征手法本节课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雷雨象征家庭的崩溃,闪电象征人性的觉醒等。
通过象征手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讨论4.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表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4.2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艺术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5.2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2)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
高二语文雷雨教案高二语文雷雨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二语文雷雨教案,欢迎阅读!高二语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2、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3、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二、介绍作者及情节1、曹禺,原名万家宝。
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剧《雷雨》,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
继《雷雨》之后,作家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解放后,有《胆剑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剧本。
2、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
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 》教案
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讨论: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归纳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3、问题探究。
一、人物形象归纳:(详见《教学用书》P.13-14)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年轻时留过洋,在剧中是一家工矿的董事长。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刻画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强硬、老谋深算。
鲁侍萍是一位善良、刚强、自尊、清醒的下层妇女形象。
(请学生讨论分析,必须有理有据)二、人物的语言特点:(详见《教学用书》P.14)性格化动作性(完成课后练习与研讨二)三、问题探究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铺垫情节,渲染气氛)2、剧作题名为“雷雨”,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①交代故事的背景和环境气氛。
②预示着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
雷雨一、教学目标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聚焦重点:赏析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
破解难点: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三、学法指导思想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梳理戏剧情节。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发表震动了文坛,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它是中国话剧由探索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更是《雷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环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1.了解作者(指名一生口头介绍)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2.戏剧常识:(1、3、5、7列派代表分别口头展示一题,这个知识点估计要老师补充为主)(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①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歌舞剧、哑剧等;②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如《雷雨》);③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④从矛盾冲突的性质看:可以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⑤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和情节,掌握剧中人物关系和冲突。
2. 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内心活动和社会背景。
2. 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雷雨(节选)》2. 参考资料:相关评论、解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剧本:学生自主阅读《雷雨(节选)》,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剧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6.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性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作业。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雷雨》的背景、情节、人物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本中的具体对话、独白等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七、教学内容1. 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理解矛盾冲突的发展。
3. 深入剖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4. 欣赏《雷雨》中的优美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雷雨(节选)》,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优秀6篇《雷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力量目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能围绕主题选材,按肯定的挨次写观看日记。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看天气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写观看日记。
三、教具预备:1、生字卡片四、课时: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经常会消灭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确定同学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察,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突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同学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认真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雷雨》教案篇二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校二班级同学2、人教版二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3同学课前预备:(1)在生活中观看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寻雷雨的相关学问、视频,加深对雷雨的生疏。
二、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试验教材二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同学呈现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适。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3)掌握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本中的情感冲突。
(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剧本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2)认识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性,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
(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剧本《雷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2)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剧本所反映的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现象。
2.2 教学难点:(1)分析剧本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
(2)理解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作用。
(3)探讨剧本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剧本,了解人物关系、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剧本的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准备进行角色扮演。
(2)表演剧本选段,体验人物情感。
3.5 教师点评:(1)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剧本内容。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剧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雷雨(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雷雨(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这部作品的背景,理解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者对人性的探讨和反思。
3. 学习《雷雨》中的重要情节,领会其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4. 掌握《雷雨》中的语言特色,领会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理解、语言特色及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雷雨》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命运的转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雷雨》的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雷雨》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雷雨》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讨论。
4. 阅读理解法:指导学生阅读《雷雨》,深入理解其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雷雨》(节选)。
2. 参考资料:有关《雷雨》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
3.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雷雨》(节选),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就《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命运的转折。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雷雨》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理解其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雷雨》(节选),深入领会其内涵。
第三课时:1. 语言特色讲解:讲解《雷雨》中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领会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2. 讨论:组织学生就《雷雨》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总结:对《雷雨》(节选)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四课时:2.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课时:1. 作业讲评: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雷雨》的内涵。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雨》;(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2)理解家庭伦理关系,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雷雨》的基本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家庭纷争;(2)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矛盾和社会现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基本情节;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心得体会;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片段,深入剖析人物性格;4. 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雷雨》;2. 参考资料:有关《雷雨》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讲解基本情节(1)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2)强调作品中的冲突和悬念。
3. 分析人物形象(1)介绍主要人物及其关系;(2)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分享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世界。
4. 深入探讨作品内涵(1)分析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矛盾和社会现象;(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鉴赏能力;(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家庭伦理等问题;(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为您带来了4篇《《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雷雨》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节选)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能准确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2、练习通过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与个性的鉴赏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进行话剧表演。
学习方法:朗读品味、讨论交流、表演呈现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纵横交织。
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可以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雷雨给我们展现出的人性世界。
——板书:雷雨二、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展示PPt: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有关《雷雨》《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
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
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兵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
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雷雨》虽是曹禺在大学期间所做,但正像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它一鸣惊人,也奠定了曹禺在戏剧界的地位。
Ppt:故事梗概(一生读);主题思想: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预示着一场社会变革的“雷雨”即将到来。
三、明确目标和思维方法:《雷雨》是一部戏剧,戏剧的三要素是:冲突、人物、语言。
板书冲突、人物、语言本文节选自第二幕的第一场戏,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品味赏析戏剧语言来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探讨人性的真与伪,窥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复杂性。
板书:周朴园与侍萍四、问题讨论:结合选文中相关的词句或情节,谈谈你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Ppt展示(一)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二)讨论将要结束时,提醒学生再一次明晰答案,确定后到黑板书写讨论结果。
(学生所写答案基本相同:自私、冷酷、虚伪、道貌岸然、真小人、伪君子)(三)画出几组答案中相同的部分,选择相同答案的让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选择不同答案的让该小组同学阐述理由;(四)提示学生关注周朴园温情、多情的一面——片段一:洋火ppt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
(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
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
——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用?你们觉得呢?(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
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
)(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
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
)两个都印象很深刻。
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
)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ppt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
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
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
)(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
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
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
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片段二:你们ppt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1、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
(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2、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1)你的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
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
(周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
(女生1点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
(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
(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
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
调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再看ppt朴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
(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中是周一个人。
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
(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
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
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
尤其是——“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
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3、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
ppt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
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上走错了。
人的心都*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
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
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难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牺牲。
(生点头表示赞同)片断三:汗涔涔ppt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苦痛)哦!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