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制度】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信息,是指涉及本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应对的突发事件信息,包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紧急信息(以下简称紧急信息)。

预警信息,是指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可能性增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信息。

预警信息的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预警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示。

紧急信息,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次生灾害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可能性增大时,需要紧急告知利益相关者、媒体、社会公众的信息。

本规定所称媒体,是指本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户外电子显示装置,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的短信平台,以及其他信息传播媒介。

第四条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应当遵循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广泛性、公益性的原则。

第五条预警信息、紧急信息分别由县政府、县政府授权本级相关部门(以下称责任部门),按照职责承担制作、发布、更新与解除工作。

自然灾害类,根据事件种类分别由农水、气象、自然资源规划、住建、林业、应急等部门负责。

事故灾难类,根据事件种类分别由应急管理(消防救援机构)、交通运输、科技商务经信、公安、住建(人防)、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等部门负责。

公共卫生事件类,根据事件种类分别由卫健、市场监督、农水等部门负责。

社会安全事件类,根据事件种类分别由公安、信访等部门负责。

第六条预警信息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诱因和类别、可能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可能后果、预警级别、警示事项、防御措施、咨询电话等。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制度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报告与通报工作,确保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和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在发现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并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等。

第三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四条各村及各单位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认为可能发生较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乡政府(乡应急办)报告,并向有关单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村通报。

第五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由乡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村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事态发展和分析评估结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或者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第六条未经乡政府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乡政府有关单位发布的预警信息,从其规定。

第七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事态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咨询电话和发布机关等。

第八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即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手机短信、警报器、电子显示屏、宣传车、派发传单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1、预警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维护公司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2、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有关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全公司或采区、工作面、岗点进入预警期,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宣布解除警报。

3、预警信息包括:“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所列险情、安全监控监测、微震监测、应力监测、束管监测、雨量监测等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矿井水文、断层、地质构造通知、巷道贯通预透(过)巷通知、现场安全重点,上级发布的恶劣天气(强风、大雨、强降温、冰冻等)、气象灾害(暴雨、台风等)和地质灾。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引言概述: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情况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发布机制,旨在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保障公众安全和减少损失。

本文将从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内容要求、发布渠道、发布责任和监督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性
1.1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1.2 防范和减少灾害损失
1.3 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要求
2.1 准确性和及时性
2.2 全面性和清晰度
2.3 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
3.1 传统媒体
3.2 新媒体平台
3.3 公共场所和设施
四、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
4.1 政府部门
4.2 相关机构和单位
4.3 公众个人和组织
五、预警信息发布的监督机制
5.1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2 第三方监督机构
5.3 公众参与和监督
结语: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公众个人都应积极配合,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在预警信息发布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预警信息指对即将发生或正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告警的信息。

第四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当科学、准确、及时、公开,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当遵循能源、环境、社会、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得隐瞒、篡改、扩大或恶意化处理预警信息。

第六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当立足于公众安全需求,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第二章预警信息发布的主体和责任第七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发布和管理。

第八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准确传达。

第九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配备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从事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预警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达。

第十一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公众媒体、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接收。

第三章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和要求第十三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对预警信息进行初步核实和评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第十四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会商和评估,确定预警信息的等级和发布范围。

第十五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发布流程,包括信息的整理、审核、编制、发布和监测等环节。

第十六条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格式,确保信息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第十七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效果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预警信息发布的保密和纪律第十八条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或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对非相关人员严格保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1. 简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公众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以便及时向公众发布各类紧急预警信息。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目的、范围、具体措施等内容。

2. 目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通过规范和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重要的安全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做好应对和避险准备工作。

3. 范围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自然灾害预警 - 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 恐怖袭击预警 - 公共安全事件预警 - 交通事故预警等4.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4.1 信息收集与评估•预警信息收集: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定期收集有关预警信息,包括天气、地震、疫情等,确保信息来源准确可靠。

•信息评估:经专业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判断事件的严重性和可能对公众造成的影响程度。

4.2 预警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信息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型、地点、时间、影响范围、预防措施等详细信息,以帮助公众了解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应对措施。

4.3 信息更新与撤回•信息更新: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预警信息需要及时更新,确保公众获得最新的信息。

•信息撤回:如果判断事件并非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可以及时撤回预警信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5. 预警信息发布责任5.1 责任机构•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确保预警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收集、评估和发布相应类型的预警信息。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5.2 责任人员•预警信息发布员:负责信息收集、评估和发布工作,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判断能力。

•机构负责人:对预警信息发布负总责,要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是指针对灾害、安全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政府、居民社区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用于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发布预警信息的标准和要求,明确预警信息的内容、形式、等级等,以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可靠。

2. 责任主体: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主体,一般为相关政府部门、气象部门、地震部门等,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预警信息发布。

3. 发布渠道:指定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以便公众能够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

4. 发布对象: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对象范围,一般为全体公众、特定地区居民、特定行业经营者等。

针对不同的预警事件,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布对象。

5. 发布流程: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流程,包括信息收集、评估、确定发布等环节,以确保信息发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 信息保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其他需要保密的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不被不应知晓的人员获取。

7. 监督和整改: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的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发布情况和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公众反馈。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能够提高公众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和主动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工作,提高预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突发事件预警工作是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条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实时响应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突发事件预警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突发事件预警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预警工作。

二、预警级别和标准第五条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六条预警标准的制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条件、预警信号的含义、预警信息的发布范围和方式等。

第七条预警标准的调整和更新应当及时进行,确保预警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三、预警信息发布第八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确保预警信息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级别、预警类型、预警区域、预警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应对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公共场所告示等,并根据需要采取其他有效方式。

第十一条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预警工作机构应当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和措施,并实时发布相关信息。

四、预警响应和处置第十二条预警响应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三条预警响应措施包括:(一)组织应急队伍和物资准备,确保随时应对突发事件;(二)加强监测和信息收集,随时掌握事件发展动态;(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减少事件发生的风险;(四)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是一种规范和统一的管理机制,旨在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以提醒并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及其对公众的危害。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一些要点:
1.责任主体:制定和执行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责任主体通常是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的专业机构,如气象部门、地震部门等。

2.信息来源:预警信息的来源包括自动监测设备、专业观测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分析评估。

3.信息分类:预警信息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风险,如天气灾害、地震灾害、环境污染等,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标识。

4.发布渠道:预警信息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如电视、广播、短信、互联网等。

5.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影响范围、可能引发的危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指南等。

6.发布时机:预警信息应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灾害时及时发布,以便公众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护准备。

7.信息更新:预警信息应及时更新,以反映事件的最新变化和进展。

8.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测和验证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信息反馈: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站留言等渠道对预警信息进行反馈和咨询。

10.法律法规支持: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力的界定。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对社会的影响。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3篇)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3篇)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一、制度目的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保障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

为了提高应急响应工作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本制度针对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发布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发布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应急响应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情况、应急措施等。

三、报告内容1. 基本信息:报告应包含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件等级和类型等基本信息。

2.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处置措施:对事件的处置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人员调遣、资源调配等。

4. 效果评估:对应急响应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反映应急措施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5. 相关统计:提供与事件相关的统计数据,如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受影响人口等。

6. 后续工作:对事件后续工作的安排和计划进行说明,包括应急救援的持续进行、善后处理等。

7. 其他补充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可提供其他补充信息,如事件的原因分析、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等。

四、发布方式1. 媒体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稿、官方网站等媒体渠道进行发布。

2. 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3. 内部通知:通过内部通知、公告等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单位内部人员。

五、发布责任和时效1. 发布责任: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发布由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通过信息发布人员进行具体操作。

2. 时效要求:对于一般突发事件,报告应在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发布;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应在事件发生后的12小时内发布;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应在事件发生后的6小时内发布。

3. 更新发布:对于持续性突发事件,报告应每日更新发布,反映最新的应急响应情况。

六、信息发布要求1. 准确性:发布的信息应准确、真实,确保与应急响应情况一致。

2. 及时性:发布的信息应及时更新,确保公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应急响应情况。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是指用于及时发布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预警信息的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的发布是为了提前让公众、相关部门和单位了解、预防和应对各类灾害和风险。

以下是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的一般要点:
1. 预警信息发布的机构:明确负责预警信息发布的机构和部门,例如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气象局、地震局等。

2. 预警信息发布的对象: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对象,包括公众、相关行业、政府部门等。

3. 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明确发布预警信息的渠道,可以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

4. 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明确预警信息的内容要求,包括事件描述、影响范围、预防措施等。

5. 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机: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机,包括是否需要提前发布、连续发布等。

6. 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人:明确负责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人,包括发布前的审核、发布过程的协调等。

7. 预警信息发布的保密要求:针对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预警信息,明确保密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预警信息发布的评估与反馈:及时评估预警信息的效果和影响,并及时进行反馈,以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和准确性,进而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是一种规范和规定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和要求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群众,以便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疫情等突发事件。

具体来说,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主管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负责发布预警信息的主管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信息的统一、权威性。

2. 发布渠道: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以便覆盖到更多的人群。

3. 信息内容:明确预警信息应包含的内容,如事件类型、地点、时间、级别、影响范围、预防措施等,以便接收者能够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4. 发布程序: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包括信息的搜集、核实、评估、编制、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 发布对象:明确预警信息应该发布给哪些机构和人员,如相关部门、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等,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6. 监管和评估:明确对预警信息发布过程进行监管和评估的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

通过建立和执行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可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26•【字号】云阳府办发〔2022〕96号•【施行日期】202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云阳府办发〔2022〕9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6日云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〇二二年九月目录1 总则51.1 编制目的51.2 编制依据51.3 适用范围51.4 工作原则62 组织指挥体系62.1 县级层面62.2 乡镇(街道)层面72.3 现场层面73 灾害救助准备74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84.1 灾情信息报告84.2 灾情信息发布105县级应急响应105.1 Ⅰ级(红色)应急响应105.2 Ⅱ级(橙色)应急响应145.3 Ⅲ级(黄色)应急响应175.4 Ⅳ级(蓝色)应急响应215.5 应急响应终止及权限236 灾后救助246.1 过渡期生活救助246.2 冬春生活救助246.3 倒房重建救助257保障措施277.1 资金保障277.2 物资保障287.3 通信和信息保障297.4 装备和设施保障297.5 人力资源保障307.6 社会动员保障307.7 科技保障307.8 宣传和培训318 附则318.1 术语解释318.2 预案演练328.3 预案管理328.4 预案解释328.5 预案实施时间32附件321 总则1.1编制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健全本县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范本)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范本)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提供‎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提‎供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县行政区域内‎发布预警信息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可‎能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参照本办法施行。

第‎四条预警信息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内容‎。

第五条预警信息‎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信息的分级标准‎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预案》及各‎类突发事件单项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一、‎二级预警信息,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市级‎有关部门或单位在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区域内‎发布;三、四级‎预警信息由县政府或者‎县政府授权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布;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

预警信息发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预警信息工作管理,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有效发布,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预警信息发布组织机构第二条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组织机构,包括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等。

第三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是负责预警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第四条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是在应急情况下启动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包括预警信息发布的指挥决策、资源调度和危机指挥等。

第三章预警信息发布的对象范围第五条预警信息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

第四章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和形式第六条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应包括预警事件的类型、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危险程度等。

第七条预警信息发布的形式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

第五章预警信息发布的原则第八条预警信息发布应满足即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开放性、可信度等原则。

第九条预警信息发布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发布,确保信息的针对性和适时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及时跟踪反馈情况,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发布工作。

第六章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第十一条预警信息发布应按照“掌握情况、评估风险、确定预警级别、发布预警信息、跟踪反馈情况”的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预警信息发布应确保信息的流转畅通,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和机构。

第七章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和权利第十三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负责预警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具有发布预警信息的责任和权利。

第十四条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具有发布预警信息的责任和权利。

第八章预警信息发布的监督和评估第十五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接受批评和纠正。

第十六条预警信息发布应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发布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条预警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维护单位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条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有关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相关工作岗点进入预警期,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宣布解除警报。

第三条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四条隐患预警通知单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拟定发出,紧急预警信息由办公室直接发布。

第五条险情发生时,调度员应立即按照处置要求,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和处置命令,分析原因。

第六条充分利用预警通知单、调度通讯、手机短信等传播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做好防御和处置工作,避免或者降低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八条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及时了解现场情况,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及时向应急救援处置相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一旦出现灾情,要立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九条全体员工有义务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预警信息,瞒报、漏报的将严肃追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信息。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息的发布出现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根据工作需要,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惠民县林业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霍先成(惠民县林业局局长)副组长:柏和岭(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张子政(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军(惠民县沙窝林场场长)周承江(惠民县森林公安局局长)韩小利(惠民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负责人:柏和岭(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成员:惠民县林业局相关科室人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韩小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云阳县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云阳县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云阳府办发…2008‟90号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云阳县应急预案》的通知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云阳县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云阳县应急预案一、总则为提高对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编制目的为做好三峡库区云阳县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有效防范、及时控制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三峡库区重庆流域水环境质量。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云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阳县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3.编制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控制、消除隐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对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减少对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4.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积极开展三峡库区流域云阳县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2)统一领导,部门联动。

加强对三峡库区流域云阳县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领导,统一指挥,健全应急处置运行机制,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分级负责,协调配合。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
是指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组织内对外发布相关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一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信息的及时、准确、规范发布,增强应急响应工作的透明度和专业性。

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告的内容:明确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危害程度等详细描述,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进展情况,以及相关专家评估和建议等。

2. 报告的发布主体:明确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发布主体是哪个部门或组织负责,以及报告的签署人和联系方式。

3. 报告的发布渠道:制定清晰明确的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渠道,包括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效沟通。

4. 报告的发布时机:规定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发布时机,一般是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确保及时向公众发布。

5. 报告的评审和审批机制:建立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评审和审批机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6. 报告的更新和撤回机制:制定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更新和撤回机制,确保报告的及时更新和错误纠正。

7. 报告的保密措施:制定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的保密措施,对涉及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内容进行保护。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应急响应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增强公众的信任和参与度。

云阳县特种设备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云阳县特种设备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云阳县特种设备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本预案对我县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9方面的内容。

预案启动后,各相关部门务必严格按照本预案处置程序的要求,认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1总则1。

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云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1.3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云阳县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云阳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政府应急委)为我县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县政府应急委下设云阳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应急办),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处置的统筹协调工作;云阳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处置的组织指挥。

其职责分别见《云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阳县突发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需要,成立县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救组、安全保卫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具体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制度】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按照《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云阳府发〔2012〕号)中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农村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电视的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按以下制度执行。

一、“村村响”农村广播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一)在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配套建设播控前端,形成与县广播电视台“并机”的县级播控平台。

(二)农村广播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内容
1.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成灾可能性较大的突发强降雨、大风、冰雹、强雷电等预警信息。

2.其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县委、县政府领导签字并电话通知广播播出的其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文稿。

(三)农村广播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流程
1.电台正常广播播出时段: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播音员播出。

2.电台非正常广播播出时段: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TTS 转换系统——广播试听——开启广播网——选定播出范围——语音播出。

(四)广播播控系统由专人管理,未经批准,严禁使用农村广播发布预警信息和其他信息。

(五)发现广播播控系统故障或安全问题,要立即向县广播电视台报告,及时维护修复,保证应急所需。

(六)农村广播预警信息系统与县预警预防办值班相结合,保持24小时通畅,确保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播出。

二、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一)依托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一站式”发布功能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二)建立全县应急处置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每年及时更新。

(三)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灾害易发区(暴雨洪涝、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村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等地点,逐步建设电子显示屏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四)在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专用终端的预警接收和发布网络。

(五)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指令和通知,气象灾害、小流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干旱洪涝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火险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及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预警信息。

(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录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选择发布渠道——选择发布对象——预警信息发布。

(七)农委、国土房管局、水务局、林业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预警信息的发布,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预警信息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核签字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