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原文、赏析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诗词注释与评析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诗词注释与评析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诗词解释与评析双声子(晚天萧索)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解释】《双声子》:柳永自制曲,其后再无以此调填词者,《乐章集》注林钟商。
此词写于第二次官苏州时,即庆历六年(1046)。
在柳词中,怀古词极少,此即其一。
“晚天”句:谓晚来天气萧索。
断蓬踪迹:谓行踪无定如断蓬般。
兰棹东游:谓乘着木兰木所作之舟,宦游于苏州。
兰棹,木兰木所作之棹,此处名词动用,谓乘船。
游,谓宦游,非“游览”、“旅游”之“游”。
姑苏: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南。
或作姑胥,又作姑余。
姑苏台在其上,吴王夫差所造,或谓吴王阖庐所造,又称胥台。
隋因山名州,故称吴县为姑苏。
此处指苏州。
牢落:犹云寥落。
稀疏零落貌。
夫差旧国:即苏州,因吴王夫差曾都于此,故云。
香径:即采香径,已见前注。
“繁华”三句:谓当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惟闻鹿鸣而已。
“想当年”二句:当年吴王曾争霸诸侯,故云。
“翻输”句:范蠡为春秋时楚人,仕越。
吴越争霸时,范蠡曾送西施入吴。
据传,越灭吴后,范蠡与西施驾扁舟泛游五湖。
后入齐,变姓名为鸱夷子皮,经商致富。
居陶,自号陶朱公。
世传此说出于汉袁康、吴平《越绝书》,然查今四库全书本《越绝书》无此载,盖讹传。
验前经旧史:谓检验前经旧史所载吴越争霸事。
前经,指《春秋》及《春秋左氏传》等。
旧史,指《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
当日风流:指吴王当日争霸。
【评析】此为怀古词,上片写景,“晚天”三句写行役踪迹,淡淡叙来。
“三吴”三句写萧索之景,为以下感慨作铺垫。
“夫差”五句寓怀古于写景之中,单拈出吴王当年为西施专造的香径,为下片咏西施之事作引。
下片专咏西施事,贯穿了“美人误国”之旨。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④忠臣:指伍子胥。
参考译文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
【赏析】《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
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
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
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
“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
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
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水调歌头·沧浪亭[宋代]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不久,囧果被杀。
撇浪:搏击风浪。
汀湾:水中港湾。
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
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
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刺棹:即撑船。
赏析: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
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
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写船行湖上所见与感受,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B.“波神”两句,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使用拟人手法说水神有意留我赏景,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
C.“明日”两句,运用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在龙宫听欢庆之乐,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以这首词为例谈谈其豪放之特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宋)张孝祥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
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注】玉漏迟,烛怕金刀剪。
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延:嫌弃。
3.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变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豪放风格
高考诗歌专项训练----豪放风格试题提示:诗词体现豪放风格的角度主要有:(1)场景豪放,波澜壮阔。
(2)意象豪放,雄奇冷峻。
(3)语言豪放,铿锵有力。
(4)人物豪放,英雄气概。
(5)情感豪放,超然旷达。
(6)手法豪放,灵活多样。
(7)主题豪放,深刻博大。
(8)意境豪放,雄浑开阔。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虞允文在东采石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听闻捷报后写了这首词。
②剩喜:特别高兴。
犀处:采石矶。
④谢:东晋名将谢玄,曾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年少时喜欢佩带紫香囊。
1、张孝祥深受苏东坡的影响,词作也颇具豪放之风。
请从主题、意境、语言中任选两个角度,对本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①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②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
其生平事迹不详。
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2、结合题材内容,分析该词具有豪放风格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许有壬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
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①,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②,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③。
[注]①汗漫:广阔无边。
②槎:竹、木筏。
③传说汉代张骞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
”乃与一石而归。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翻译及赏析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翻译及赏析太常引·姑苏台赏雪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译文翻译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注释解释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
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
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
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秦观《春日》:“霁光浮瓦碧参差。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
乐天,白居易字。
诗文赏析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
“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
”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
“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
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
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
“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
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
“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译文及赏析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译文及赏析《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是由吴文英所创作的,词中通过沧浪着梅歌颂抗金名将韩世忠的"英雄陈迹",对"后不如今今非昔" 的现实表示严重不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宋代: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译文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中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
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
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
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
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
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直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
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
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
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双声子-晚天萧索》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①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②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③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④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⑤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⑥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⑦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释】①萧索:萧条冷落。
断蓬:断根飘飞的蓬草。
兰棹:兰舟。
②三吴:说法不一。
此当指苏州、润州、湖州。
(见《名义考·地部》)姑苏:苏州的别称。
因城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台榭:此指姑苏台,在市郊灵岩山。
相传为吴王夫差与西施宴饮作乐之处。
牢落:稀疏零散的样子。
③夫差:吴国君。
曾争霸于诸侯,不可一世。
后荒淫误国,为越国所灭。
旧国:国都旧址。
④麋:鹿的一种。
呦呦:鹿鸣声。
吴国大夫伍员力谏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不纳。
伍员愤然地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意谓吴国即将灭亡。
⑤运筹:谋画决策。
图王取霸:指春秋时吴、越争霸之事。
⑥范蠡:越国大臣。
越始败于吴,越王勾践与范蠡质于吴,后放归。
在范蠡等人的策划下,终于打败吴国。
灭吴后,范蠡认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
于是泛舟于江湖,至陶,经商致富,号陶朱公。
(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⑦验:考证。
前经旧史:前代经史。
嗟漫载:嗟叹年代悠久旷远。
当日风流:当时的英雄业绩。
【译文】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
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
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
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
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
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
姑苏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姑苏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姑苏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姑苏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姑苏怀古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翻译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
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
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注释柁牙:船柁。
柁,同“舵”。
牙,牙樯。
樯即桅竿。
诸本并作“鹭眠”。
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
’”苏台:姑苏台,即吴宫。
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
亦特指吴王夫差。
鉴赏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
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
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
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
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
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
”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
近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
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
姜 夔《姑苏怀古》古诗赏析
姜夔《姑苏怀古》古诗赏析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大凡怀古诗,起句破题,直抒古今盛衰之感。
本诗则起笔疏宕,不涉题旨,以恬淡的景语出之,别具一格。
首句一个“绕”字,归云的飞动之势可感,显示出大自然正处在微妙的瞬息变幻之中。
刹那间云消天开,诗人站在船上,俯视江中,只见江水澄澈,群星璀璨。
在这静谧开阔的背景上,白鹭眠于沙滩,悠然自得。
前句写动,后句写静,动静相形,充满画意。
白石以为,作诗的最高境界是自然高妙。
他说:“语贵含蓄。
……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白石道人诗说》)透过景物,追求象外之旨,则石之韫玉,水之怀珠可探。
晚云悠闲,江水澄清,星斗灿烂,白鹭自适,此乃江山永恒之意。
诗人蓄意刻画一个清幽的境界,是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鹭眠沙”一句,笔宕得极远。
下联一转,“怅望”两字将全篇约束在“怀古”之思上,引入正题。
此转看似突兀,实与上句脉络贯穿,极尽纵收开阖之致。
“苏台柳”的形象,在宁静的夜色中依稀可见,竟使旅人愀然动色。
姑苏台乃当年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今王既变鲧、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
”(《国语·吴语》)于是越国趁虚而入,“范蠡……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遂灭吴。
”吴王身死国灭,皆因逸豫忘身所致。
诗人触景生情,他身处南宋末世,国势衰微之感油然而起。
当时宋金对峙,南宋朝廷苟安半壁,以为已臻承平之世,高枕无忧,于是极园囿之乐,尽声色之娱。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乃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姜夔虽一生困顿,寄身豪门,然对世事国运不是漠然置之的。
只不过他流露的是淡淡的内心情感而已。
此处“苏台柳”俨然是历史的见证。
结句“曾与吴王扫落花”,道尽了千余年来“苏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
此诗妙在碍而实通,放得开,收得拢。
一起两句不着题旨,看似闲笔,却暗逗下文,让结句翻出深意。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翻译赏析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翻译赏析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翻译赏析《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前言】《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怀古词。
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
上片怀古,下片伤今。
整首词意境悠远,气势雄浑,情景交融,清丽高雅。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注释】灵岩:又名石鼓山,在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
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
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
此指苏州仓台幕府。
长星:彗星。
苍崖云树:青山丛林。
名娃金屋:此指西施,为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有始无终。
箭径:即采香径。
《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
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
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径。
"酸风射眼:寒风吹得眼睛发痛。
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意。
酸风,凉风。
腻水:宫女濯妆的脂粉水。
靸:一种草制的拖鞋拖鞋。
此作动词,指穿着拖鞋。
双鸳:鸳鸯履,女鞋。
廊:响屐廊。
《吴郡志·古迹》:"响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
廊虚而响,故名。
五湖倦客:指范蠡。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赏析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赏析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赏析《双声子·晚天萧索》是一首怀古词,作者是柳永。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双声子·晚天萧索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双声子·晚天萧索》注释①兰棹:画船的美称。
②三吴:说法不一,今采《水经注》之说,指吴兴(浙江吴兴)、吴郡(江苏苏州)、会稽(浙江绍兴)。
③姑苏台榭:指姑苏台,在苏州市郊灵岩山。
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宴作乐。
④牢落:稀疏。
⑤香径:指采香径,在灵岩山上,是当年吴国宫女采集花草所走之路。
⑥麋鹿呦呦:呦呦,鹿鸣之声。
吴国大夫伍员曾谏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不听。
伍员认为夫差如此一意孤行,必将亡国,吴王宫殿不久也将变成废墟,故愤言:“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⑦图王取霸:指吴越为建立王霸事业而纷争图谋。
⑧翻输:反不如。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协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功成后乘扁舟泛游于太湖中,避免了杀身之祸。
⑨前经旧史:前人的重要著作和史记。
《双声子·晚天萧索》赏析此词以“晚秋”作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
柳永的游踪,从汴京出发,经汴河东下至江淮一带,再向南到镇江、苏州、杭州,随着他的愈走愈远,他内心因羁旅生涯而引发的伤感情绪,也愈来愈浓,到达苏州时游姑苏台就写下了这首《双声子》。
词一开始即以“晚天萧索”来渲染气氛,引起下文。
接着两句“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前句写自己似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因仕途坎坷不甚得意,而发牢骚之语。
后句则表示自己随遇而安,不妨尽情欢笑,故乘兴兰棹东游。
吴西逸《天净沙·闲题》原文翻译与赏析
吴西逸《天净沙·闲题》原文翻译与赏析
吴西逸《天净沙·闲题》原文翻译与赏析
《天净沙·闲题》这首小令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江乡风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吴西逸《天净沙·闲题》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
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译文】
江边的亭子,背衬着天际的残霞和树木。
平坦的沙岸上芳草簇簇,弥漫着淡淡的.烟雾。
行人跳下马来,把坐骑在杨柳荫中拴住。
夕阳西下,近水近山,各有村庄和人家的居屋。
【赏析一】
此曲共四首,前三首为:“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
依旧红尘满眼。
夕阳新雁,此情时拍栏杆。
”“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
何事离多恨冗?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
”“数声短笛沧州,半江远水孤舟。
愁更浓如病酒。
夕阳时候,断肠人倚西楼。
”四首皆含“夕阳”二字,而互无密切的联系,可见作者的“闲题”,是类似于画家就某一灵感作随意素描式的试笔。
以“夕阳”为背景,便决定了作品意境的苍凉基调。
【赏析二】
短短几句,看似无深意。
但此曲从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离情之感。
江亭远树残霞,淡淡芳草平沙。
这是一组图画,一组自然景象。
然而,从字意与文字上推敲,面对如此景象的作者必有一番感触。
而在夕阳西下,山村水郭人家一句中,写景由远而近,如同焦距从远至近出现在观者的视角之下。
姑苏台诗刘禹锡
姑苏台诗刘禹锡姑苏台诗刘禹锡刘禹锡的姑苏台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国家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景象。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姑苏台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姑苏台诗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
绮罗随世尽,麋鹿古时多。
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辇路,唯有采樵歌。
赏析首联写荒台面临太湖;颔联写它由繁华转向衰败;颈联感叹筑台艰难,而台却毁于鼠穴;尾联将古今融为一体,当年的“雕辇路”如今已成樵夫上山的路。
“绮罗”“雕辇”等语暗示昔日的豪华,“金力”指筑台时千辛万苦,“石鼠窠”揭示由盛转衰的因由。
从眼前的荒台联想到其昔日的繁华,今昔对比;然后分析筑台之难,毁台之因;最后再今昔对比,回到眼前景象上来。
展现了作者的古今之思,寄托了兴衰之叹。
姑苏台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
姑苏台遗址即今灵岩山也。
公元前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
建筑极华丽,规模极宏大,耗资庞大。
以供吴王夫差奢靡,娱乐。
随着历史烽烟的淡去,“姑苏台”一词在后世经常出现在历代文人描写江南的诗词作品中。
如诗仙李白的“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还有“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等等,成为诗词中与江南相关的特定物象。
姑苏台近况详细姑苏台位于苏州南郊5公里的石湖风景区,是近年新辟的`一座大型仿古游乐场所。
它西依上方山,东濒石湖,山水相间,环境绝佳。
历史上此处曾是春秋时代吴国苑囿,也是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乡间居憩之处。
此处有石湖串月胜景,每逢农历8月15至18日之间,月亮光洁透圆,照耀于湖岸桥畔的涵洞间,众多的水月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大奇观,故名。
这座投资逾亿元的新景观,分为文化区和表演区两大部分。
文化区以先秦春秋时代风貌的仿古建筑群两两相对布局,即姑苏台和拜郊台;范蠡祠和伍子胥祠。
姑苏台是吴王行宫。
重建后重建后的姑苏台,高19.5米,南北长74米,东西宽49米。
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台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苏台览古⑴旧苑荒台杨柳新⑵,菱歌清唱不胜春⑶。
只今惟有西江月⑷,曾照吴王宫里人⑸。
词句注释⑴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览:观览。
⑵旧苑:指苏台。
苑:园林。
⑶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⑷西江:指长江,因其在苏州西,故称。
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白话译文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创作背景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游姑苏台时做此诗,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文学赏析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
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
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
不胜,犹不尽。
“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
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宋代: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mín)峨(é)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yīn)勤说。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yīng)鹉(wǔ),苇花萧瑟(sè)。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
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古诗简介《人月圆·春日湖上》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
这首散曲写作者勘破世情和诗酒自娱的隐士生活。
首二句写千古兴亡,气势宏大,以下过渡到山中生活,恬静淡雅。
中间的转折是一个“倦”字,而从这一个字中又可看见他深深隐藏着的愤懑。
这首散曲用白描,而语言雅致;写景形象熨贴,委婉含蓄,亦小山典雅之作。
翻译/译文小楼还被门前青山阻碍了去路,因为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看到遥远的楚天。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处吹着箫。
门前朝朝暮暮与我相对的,只有毫无情意的秋月和按约而至的春潮。
心事忧愁不定,似飞花一般,双眉紧锁不展,恰如残柳。
注释⑴人月圆:曲牌名。
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曲者,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⑵碍:遮挡。
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
⑶那人如玉,何处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借用意境表达怀念。
⑷有信春潮:潮水有涨有落,其去来都有定时,称为“信潮”。
⑸飞花:飘飞的落花。
赏析/鉴赏创作背景这首小令写于作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个春日,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已怀念远方友人的心情而作。
整体赏析“小楼”两句,写从小楼远望。
西湖到处是青山,故作者在楼上远望时,被层叠的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望见遥远的“楚天”。
这两句,情调有点惆怅,不但通过意象来表现,而且通过一个“还”字强调出来。
“还”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想眺望远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碍了,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显出了懊恼之意。
曲文一开头就笼罩了一层低沉不快的情绪绪,从而为下面只体的叙述抒情定下了基调。
“昨宵入梦”三句为叙事,是说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进入到自己的梦境中来了,但她现在却不知在什么地方。
《乌栖曲》诗词赏析
《乌栖曲》诗词赏析《乌栖曲》诗词赏析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
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
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XXX*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
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XXX*,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
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
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当中时间的.流逝。
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续写吴宫荒淫之夜。
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中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
“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
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
【诗歌鉴赏】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原文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其君回去。
若至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
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
湖雨。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译者
三年梦魂总飞向吴中故里路,送只传信黄犬随你回到故土。
若到松江呼唤小舟前来摆渡,切莫惊吓了水近的鸥鸟白鹭,吴中地区四桥的河湾渡口处,当年都是我常出游的去处。
看《辋川图》如同吴中暮春景物,常常记起高士王右丞的诗句。
定个还乡归期天公必然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细针米线,曾经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赏析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一首词,此词为送
别词。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
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
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
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苏轼的诗词作品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出自宋代柳永的《双声子·晚天萧索》
原文
晚天萧索,断篷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此词风格典雅,写作态度严肃,当是柳永入仕后作的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