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虎藏龙》
•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 《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在奥 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 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 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
集结号
• 1)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29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 佳故事片 • 2)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张涵予 3)第11届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技 术奖 4)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亚洲影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 题材主要以抗日战争为主。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 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 《还我故乡》 等。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 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 片,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 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 长的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1961年7月,由上海美影厂摄制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许多角色形象取自于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其中主角小蝌蚪 主要是从老人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而来的。它的成功,宣告了一个全新的 种在中国的诞生,使许多国外同行惊叹不已,并先后获得了五个国际奖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 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 超过了以前,涌现了一批著名导 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获国际 大奖
《庐山恋》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 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庐山恋》是 “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
红高粱
鸦片战争后
• ——早期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 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 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 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 髅》。
《白毛女》
•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 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 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ຫໍສະໝຸດ Baidu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 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 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 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 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 《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 69部优秀影片
•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 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 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 了中国无声电影历史。
• 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 戏剧家联盟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 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 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 现实的影片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 衍任组长 。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 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 当年便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 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 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 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 《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 歌》、《逃亡》等有影响的影片
《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上海新华影业公司1941年摄制,中国联合 影业公司出品。它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从而使这部 动画片增加了更为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1939年于上海成立电影 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 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 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 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 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 新中电国影事业
• ————(1949年以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 入一个新时期。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搬上 电影荧幕。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 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 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 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 《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 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 》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 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 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 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 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利用国民党的 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在1946~1949年间拍摄 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 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 《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 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 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 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主要特点
• ①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 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 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 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 片。
《骆驼祥子》
主要特点
• 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 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 》、《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 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
《渔光曲》
• 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 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 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 “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 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 电影
《五朵金花》
• 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 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 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 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 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 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 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 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 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 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 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 1965年的20363个
•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 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 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 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 马齐喑。
改革开放后
•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 代 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 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 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 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 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
•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 形式的变革 •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 深刻影响 •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 影响更加明显 •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 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 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 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 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 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 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 香魂女》、《霸王别姬》等 .
•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 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 等。 •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 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 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 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 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 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于1988年获第八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 故事片奖,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 片真实新颖奖,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摩 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 1989年获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 委会最佳影片奖。
《渡江侦察记》
• 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 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 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 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 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 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 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
•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 代 •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 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 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 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 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 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 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