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山中访友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中景色及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山中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美。

5. 练习巩固:(1)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合作讨论是否有效。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4. 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山中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能力。

(3)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大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想象。

(3)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山中访友》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查找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说明其作用。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大意。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课文中生字词的听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

(3)学生进行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绘画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分析课文结构,写一篇关于课文《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

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步骤一、走近山中:1、导入新课: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

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

(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

(课件显示课题)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

2. 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亲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例中学习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习并掌握。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4.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写作。

5. 实践环节5.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

6. 课堂小结6.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7.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字典等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学会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山中访友》的朗读与背诵。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能够将课文中的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山中访友》的学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2.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3. 预习下节课文《散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通用8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篇1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及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安排加以说明。

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这篇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

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和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点:教学目的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①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①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②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方法方面:运用启发式、情境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通过比较阅读、课外拓展等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山中访友》,让学生注意诗中的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讲解诗中的景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对仗、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体会: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写作练习:
-仿写:请学生以《我的朋友》为题,仿照《山中访友》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情感。
-情感日记: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日记,记录一次与朋友共度的愉快时光,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
3.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走进李白”的研究性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特点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4.个体差异: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扎实,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山中访友》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掌握古诗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精选5篇)

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精选5篇)

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精选5篇)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记述了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与文本有效对话,感受的心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热爱生活之美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采用“听——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

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一)在优美的PPT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显示课文标题。

提出问题: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让学生首先增加自己对语文的喜欢的意念。

接着问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老师,联系到实际,引到“友”上面来,把“友”区分为人与物两方面,过渡到课题“山中访友”上,让学生猜测课题中的“友”可能是什么友。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课文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的印象和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和与山相关的事物。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2.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短文。

(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表达。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 完成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朗读和背诵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检查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山的诗歌或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懂得友谊、珍惜友谊的品质。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山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简介课文作者李汉荣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交流分享。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的表达思路。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美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赏析。

3. 写一篇以“山中访友”为主题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得到了提高。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拓展:1. 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3.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保护环境、珍惜友谊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简说】《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

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

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

感悟意蕴美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

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

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

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

“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一、检复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相机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中访友》。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山中访友》是现代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在山中访友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山中的美丽景色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2.2 课文重点词语解析访友:指作者去山中拜访朋友。

蜿蜒:形容山间小道的曲折。

瀑布:指山中的瀑布景色。

2.3 课文重点句子解析“山间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使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访友,一路上欣赏着瀑布的壮观和山花的绚烂。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访友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山中访友》的作者巴金及其作品特点。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访问朋友的经历的文章。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课后拓展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

(3)学会从文中提炼要点,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如何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引导学生思考:你有过到山里访友的经历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作者的情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访友经历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山野景色的图片、视频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针对课文中的中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中访友》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③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研课教案: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研课教案: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研课教案: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2.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去过的美丽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山中访友》。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或注释,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感受修辞的魅力。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

二、课文解析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和表达。

2.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观,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主题,概括大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学会珍惜友谊,尊重他人。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和大意的概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山、水、树林等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大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大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是否在教学中融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山中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感知文章大体内容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憔悴玄奥禅心唱和德高望重返老还童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

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习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晨访友悬崖——爷爷夜色归家(好心情)老柏树——慈祥(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