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教案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e0e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a.png)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教案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了解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器官。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呼吸系统结构图、呼吸过程模拟装置、班级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问题:你能说说这个同学调去学生的原因吗?你觉得他在做什么吗?有什么认知情况吗?学生回答:自己憋一会儿气就抬头露出水面呼吸。
不然会溺水,所以不能长时间憋气。
学生回答: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因为我们需要呼吸维持生命。
通过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为后续研究铺垫。
学生回答:我们用嘴巴和鼻子在呼吸、呼吸有时快有时慢、吸进来的是氧气,呼出去的是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鼻子、嘴、肺等等参与了呼吸。
活动一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模拟吸气。
将手放在肋骨上感受胸的变化。
倾听教师介绍,与吸气时通过学生观察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
活动二学生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模拟实验,观察肺和腹部的变化。
交流问题:你能说一说你在水里游泳时憋气的感受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的了解吗?关于呼吸你还知道什么?你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吗。
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图片和实验装置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们对自身身体的探究兴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b7b755aa00b52acec7ca0f.png)
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物质
不搅拌
搅拌后
放置一会后
食盐 颗粒慢慢变小 颗粒慢慢消失 颗粒消失,完 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结论是什么呢? 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
你得到什么实验结论?
操作提示:使用试管震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同学和自己, 手持试管上部三分之一处,试管与地面成45度角,轻轻震荡。
(1)溶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2)溶液的稳定性。
一、填空题 1.面粉__不__能____溶解在水中,食盐___能_____在水中。(填
“能”“不能”) 2.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__均__匀____、_透__明____、 ___稳__定___的溶液。 3.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我们可以用_过__滤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错误的是( C ) A. 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 B. 沙能被过滤出来 C. 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2、在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时候,( ) 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 透明 B. 深紫色 C. 淡紫色
2、在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时候, ( B )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洗发液
胶水
进入水中后的状态
沉入水底
沉入水底
在水中怎样扩散 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
小片地向水中扩散 分散在水中
慢慢扩散,分散在水中 分散在水中
是否溶解
是
是
实验结论:胶水和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 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二、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所有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所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a86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c.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所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呼吸与消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呼吸与消化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呼吸与消化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呼吸与消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呼吸与消化的认识较片面,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呼吸与消化的实质和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与消化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与消化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2.难点:呼吸与消化的微观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与消化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呼吸面具等。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的生活实例,如人呼吸、动物消化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呼吸与消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呼吸与消化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对呼吸与消化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呼吸与消化的现象。
如用显微镜观察呼吸面具上的细胞变化,观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与消化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呼吸与消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保持呼吸健康、如何科学饮食等。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营养要均衡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营养要均衡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9a14baef8941ea66e05b4.png)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6课时营养要均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目标: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
教学重点: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教学准备:平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五、课后训练一、填空题1、在平衡膳食宝塔中面积最大的底层是______食物。
2、营养的均衡就是指所获取的营养必须______搭配。
3、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______的食物。
4、“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________的变化规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2、人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营养成分。
()3、生活中,爱吃什么就多吃,因为身体需要。
()4、小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应该多食。
()5、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做到营养均衡。
()6、“美味不可多用”是有科学道理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既好吃又能提供能量,应该多吃B、早上来不及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C、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取代一日三餐D、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莱2、在“均衡膳食宝塔”图中,能支持我们身体生长的主要是()A、第5层B、第3层和第4层C.第2层D、第1层3、在“均衡膳食营养宝塔”中,能让我们保持健康的主要是()A、第5层B、第3层和第4层C、第2层D、第1层4、在“均衡膳食营养宝塔”中,给我们提供能量的主要是()A、第5层和第3层B、第3层和第4层C、第2层和第4层D、第1层和第5层5、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9f4a9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c.png)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和消化作用的基本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呼吸和消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生物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和消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生物体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和消化作用的具体过程。
2.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2.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实验材料:如植物、果实等。
3.图片和视频:有关呼吸和消化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和消化这两个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呼吸作用和消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过程。
3.操练(15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如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让学生将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察其生长情况;观察果实的消化作用,让学生将果实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呼吸和消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1f04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6.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
该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观察世界本单元首先介绍了观察世界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实例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对象,如天空、水、植物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2. 物体的测量接下来教材讲解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演示,学生能够研究使用直尺和秤量测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培养对物体大小和重量的感知能力。
3. 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本单元还介绍了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材料和颜色的物体,学生能够认识到物体的特征差异,并研究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和归类。
4. 图形的认识最后,教材引入了图形的认识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研究了解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初步研究辨认和绘制这些图形。
通过对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结合实例和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该教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地传授基本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观察、测量和分类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可以认为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7218e240c844769eaeeca.png)
3、×解析: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氧气。
4、×解析:肺活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5、√
三.
1、A C 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B
3、B
四、
心跳随呼吸一起加快或减慢。
五、
1、运动过后,同学们的呼吸都变快了。
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2、经常运动能增大肺活量,肺活量变大后,每次呼吸吸入的气体量变大,得到的氧气变多,身体有更充分的氧气供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
六、
1、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2、B
3、水蒸气
解析: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发现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吸入的气体会被呼吸器官加湿,增加水蒸气含量,所以呼出所体时,水蒸气含量会增加。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一天的食物(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一天的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100f5ce009581b6ad9eb0b.png)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4、一天的食物(知识点)
1、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2、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米饭,馒头。
它们是主食。
3、面对这么多食物,我们可以根据食物的来源、食物的作用、食物的生熟进行分类。
4、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将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简称素食和荤食。
素食包括蔬菜,水果,谷物等。
荤食包括肉,蛋,水产等。
5、按食物的作用,可将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
主食包括米,面,杂粮等。
副食包括鱼,肉,蛋,菜,水果等。
6、按食物的生熟,可将食物分为生食和熟食。
生食包括蔬菜,水果等。
熟食包括鱼、肉、谷物等。
7、。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6《营养要均衡》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6《营养要均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3ffd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6《营养要均衡》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营养要均衡》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均衡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均衡饮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食物和营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营养均衡的概念和重要性,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营养均衡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均衡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均衡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
2.如何做到均衡饮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食物图片,如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等。
2.准备一份均衡饮食的食谱。
3.准备一些关于营养均衡的小故事或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简单介绍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
2.呈现(10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入均衡饮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均衡的食谱,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类等。
讨论结束后,每组分享自己的食谱,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食谱,制定一个月的饮食计划。
在制定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均衡,合理安排每一餐的食物。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不良饮食习惯,并讨论如何改正这些习惯。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6ed03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e.png)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我们的呼吸》这一课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呼吸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但对于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呼吸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知识,知道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呼吸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PPT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呼吸模型等。
3.准备教学场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呼吸的过程?呼吸是什么?让学生对呼吸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呼吸的过程和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呼吸模型的呼吸过程,了解呼吸的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7561f0376baf1ffd4fad87.png)
1.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
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
腔收缩,腹部放松。
3.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作养料所必须的原料。
这
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1.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
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
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一天的食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82c96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f.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一、呼吸与健康1. 呼吸的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和胸腔运动感受到呼吸。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吸气时,气体从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气体从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 呼吸的重要性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呼吸过程中,人体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呼吸与运动运动前后,呼吸次数会发生变化。
运动前呼吸次数比较少,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以便呼出和吸入更多的气体。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肺活量标准: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肺活量的测量通常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进行。
二、食物与营养1. 食物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动物类食物 (荤食)和植物类食物 (素食)。
按食用方式分:生食、熟食。
按食物的重要性分:主食、副食。
2. 食物中的营养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蛋白质则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3. 食物的营养搭配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因此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三、食物的消化1. 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起始的地方,牙齿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2. 消化过程食物被吃下后,会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残渣则形成粪便排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24b0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0.png)
气管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一气管一支气管一肺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一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支气管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ef66728ea81c758f578b9.png)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食用油、花生、馒头、棉签、白纸、碘酒、滴管、镊子、蛋清溶液、双缩脲试剂、学生实验材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关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五、课后训练一、填空题1、_______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及水。
3、脂肪和糖类是人体________的主要来源。
4、维生素和矿物质有________的作用。
5、含有______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6、看标签或相关资料,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离不开矿物质。
()2、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不能偏食和挑食。
()3、蛋白质放在火上烧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4、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紫色。
()5、水在白纸上干燥后会留下痕迹。
()6、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推荐5篇)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cf54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b.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记在P76的表格中)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
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2.热的传递一、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准备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e022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6.png)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
点汇总
1. 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有一些共同的属性,例如颜色、形状、硬度、气味等。
- 物质可以经历一些变化,包括状态变化、溶解、燃烧等。
- 物质的状态变化包括固体转液体、液体转气体、气体转液体、液体转固体等。
2. 物质的测量
- 物质的重量可以用天平进行测量。
- 物质的长度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
- 物质的体积可以用进行测量。
- 物质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可以通过筛分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质分离开。
- 可以通过手工挑选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开。
- 可以通过过滤将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与固体分离开。
- 可以通过蒸发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开。
4. 物质的保存
- 节约用水和用电,避免浪费资源。
- 妥善保管物质,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 善于利用废物和回收利用资源。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单元整理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单元整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370e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d.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单元整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吸和消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和消化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和消化的定义、过程、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呼吸和消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了解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方面,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和消化的定义、过程、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呼吸和消化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实验法: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呼吸和消化的相关知识。
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实验动物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课后复习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呼吸和消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吸?什么是消化?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呼吸和消化的定义、过程、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
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和消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呼吸过程中的胸廓变化、消化过程中的食物变化等。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呼吸和消化,还有哪些生理过程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如血液循环、排泄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a4e5f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9.png)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2-1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1吸气,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1呼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1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氯气不变2-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2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2-2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的工作,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2-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2-3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2-3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4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4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藎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2-4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和熟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最新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教学设计
![最新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c4d9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7.png)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教学设计1、我们的消化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2.科学探究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感官观察人体消化道模型,描述组成人体消化道的器官。
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等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建构各消化器官分工配合消化食物、摄取养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
3.科学态度、STSE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正确对待研究的不完善,能反复观察不断完善。
了解人体消化的科学道理,意识到个人对健康富有责任,有自觉呵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模拟胃蠕动实验用的透明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新鲜的馒头、面包等;人体消化道模型;模拟小肠和大肠形态的管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说一说,食物在体内要经过哪些器官?(2)交流汇报。
同时随机出示消化道各个器官的图片。
(3)按已有认知给消化道排序。
让学生根据按照食物在体内经过的先后的已有认知进行排序。
(二)新课学习1. 认识消化器官(1)阅读科技史: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2)交流:从阅读材料中,说一说你了解到什么。
(3)课件展示: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4)交流:说一说,人体的消化道依次包含哪些器官?各自的位置在哪?(5)小结: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依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6)观察模型,指认位置。
观察人体消化道模型,再次确认食消化道器官的顺序及名称,指出自己的食管、胃、小肠的大概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开设公共应急管理专业的典型院校
1、华南农业大学大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下的个本科专业方向(公共应急管理)【培养目标】公共应急管理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全新的学科方向。
学习重点与研究中心为公共领域中的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理论,掌握科学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在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部门工作。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原理、领导学、城市危机管理、公共政策案例研究、公共安全管理导论、预警管理理论、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国外应急管理专题等。
【就业方向】政府、非政府公共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社区等部门。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备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2015级起,将原“公共应急管理方向”撤销,新设“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修改,2015级同学已修读的《应急管理概论》平台课程,统一替代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课程。
201 5级从第3学期开始所有课程按照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开设,选课也按照新培养方案进行。
2、暨南大学
2009年暨南大学与广东省政府联合成立应急管理学院,2011年11月,暨南大学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为庞素琳教授。
2010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获批教育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
2008年9月,第一届应急管理专业迎来了99位新生。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综合理论与技术等学科知识,系统掌握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并擅长应急管理宣传、社会舆情分析、突发事件处置、风险评估等工作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