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科学认知
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篇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报告(北京)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认识实习”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胜绪专业名称:环境科学学号:20XX010194指导教师:尹秀英曾勇完成日期:20XX年7月15日前言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及科研训练等,其中实习实践是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环境科学认识实习、生态实习、课程大作业和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环节。
本次实习即为环境科学认识实习。
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是环境科学专业进行的首次系统的、综合性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为3周。
本次环境科学认识实习自6月25日开始,至7月15结束,实习日程安排如表1。
表1实习日程安排本次实习的目的:(1)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人类环境的组成,认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深刻体会人类与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实质、危害及其防治等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3)增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提高对环境科学学科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5)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收集资料、采集信息、归纳整理和分析资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规范性编写实习报告的严格训练。
本次实习的意义:本次实习的意义主要在于,它使我们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人类的环境,明了环境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和环境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责任感,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高年级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如下几方面:(1)油田环境保护。
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模板(五篇)
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模板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在____市____县环境监测站参加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学习。
根据环境监测站对《____县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及监测能力建设》实际项目的总体规划,从环境监测标准、监测点、采样技术、检测方法、监测数据、监测质量管理等方面与相关人员进行了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交流、学习和互动。
此外,我还在________县环境监测站学习了《质量手册》和《监测站工作程序性文件》关于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知识,加深了对监测程序的理解。
今年夏天的社会实践对我的研究生学习大有裨益。
以下是我对长风环境监测站之行的认识、体会和体会。
古人云:“纸上得来,心浅,知之必练。
”研究生社会实践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基层、感受现实的宝贵机会,从而促进专业学习,在实践中见世面,增长才干。
基层社会可以反馈我们社会的需求,指导我们开展相关研究,为我们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通过校外专业实践,可以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我们的知识结构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部分。
回到校园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和实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实践带来真知,研究生要把专业理论融入实践,接受考验,在实践中成长为人才。
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可能是大多数研究生在就业中固有的劣势。
研究生校外专业实习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我们获得比较优势。
比赛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经验肯定比传统的专业实践和参与项目更有说服力。
此外,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一方面,实习单位是用人单位,实习的过程就是审判的过程;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在实践中直接收集就业信息或与雇主联系。
研究生校外社会实践是锻炼其交际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和有效沟通的绝佳机会。
报实习单位后,一定要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环境,融入单位群体,虚心学习,和谐相处;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体验。
浅谈“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概要
浅谈“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关键词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性;情境性;动力系0 引言认识论探究人类知识的起源、基础、真理性和辩护。
认知科学是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延续和扩张,是当代回答长期未解决的认识论问题所做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努力。
在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中,人们对认知和智能的观念经历了两次变革,形成了两代认知科学。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
这次革命促成了认知科学的诞生。
在随后的发展中,认知科学,特别是它的中心学科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个共同的研究范式,即心智的内部状态视为抽象表征水平的逻辑或计算过程。
基于表征的计算范式的认知研究被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
自“认知革命”之后,认知研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范式转变,即从基于计算隐喻和功能主义观念的“第一代认知科学”向基于具身心智观念的“第二代认知科学”转变。
观念的转变导致认知研究科学范式的转变。
Lakoff和Johnson清楚地描述了这种认知科学范式的转变,分别定义它们为“无身认知科学”(disembodied cognitive)和“具身认知科学”(embodied cognitive)。
第一代认知科学伴随Cartesian的方式将大脑皮层抽象推理的功能视作独立于人的身体;第二代认知科学则是以精神和身体、思维和行为、理性和感觉之间紧密的交互作用为特征,其中尤为重视“身体”本身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 第二代认知科学核心内容第二代认知科学将认知主体视为自然的、生物的、活动于日常环境中的适应性的主体,第二代认知科学倡导的认知观念是:认知是具身的(embodied)、情境的(situated)、发展的(developmental)和动力学的(dynamic)。
具身性、情境性、认知发展和动力系统四者构成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观念基础。
1.1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观点:心智的具身性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embodied” 和“embodiment”这两个词还没形成统一的译法,如“缘身性、具身化、体验性”等。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导论《认知心理学》导论一、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认知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思潮、范式和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始于20世纪 50年代,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相当关键的一年。
因此,人们认为1956年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诞生。
60年代正式形成,以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为标志。
70年代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到了70年代末,绝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同意信息加工范式是用来研究人类认知的最好方法。
当今认知心理学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属于理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以人或动物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主要探讨:1.认知究竟包括哪些过程、哪些心理现象?一般是指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探讨人在生活环境中究竟如何“获知”,如何“用知”?3.在方法上如何研究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
狭义而言,认知心理学是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说明人的认知历程的科学。
它所研究的历程是人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历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心象(意象、表象)、思维、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既无核心人物、非某人独创,又不否定以往各派心理学的建树,属于新瓶装旧酒对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新的研究,故称之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新范式和新的研究取向。
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的专著《认知心理学》(1967年)标志着认知心理学自成体系并诞生,继后(1970年)《认知心理学》杂志在美创刊。
(二)历史背景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1.社会背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现代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二战以前,行为主义心理学统治心理学界,他们主要研究人和动物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内在的心理历程。
几乎所有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在实验室之中。
二战开始,战争需要心理学的服务,战争又直接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a第五讲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科学的基本含义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认识与科学发展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 词源考察:
拉丁文:scientia 英 文: science 德 文: wissenschaft
科学的基本含义
“科学”来到东方: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 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 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 中国。随后,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严复 在《天演论》中,都使用了“科学”一词,将 科学研究机构译为“格致大馆”。
三、科学的划界标准
1、含义 科学划界:寻求科学与其它知识的区别 及其标准,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一问 题的科学哲学领域。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科学划界的基本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Verifiability)标准
代表人物:卡尔纳普(Rudelf Carnap)
观点:只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
就任何特定时间T而言:E=特定的知识域,C=确定 知识的共同体,S=承认C的地位的社会,D=E所谈论 的事物,G=C的总体看法,世界观或哲学,F=E的形 式背景或从其他知识域借来的有关D的一组前提, B=E的特殊背景,P=问题组合或E可能处理的一组问 题,K=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C在对E的提高 上所抱的目标,M=方法体系或E中所有可用的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由科学的性质 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一种精神状态。科学精神 可以从认知层面、社会建制层面层面以及文化价值层面分别 进行剖析。 在认知层面,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活动中的一种理想化 的认知态度。 在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精神表现为一种理想化的科学共同体 的社会关系规范,也就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所称的科 学的精神气质。 在文化价值层面,科学精神表现为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 价值观。
起源于脑科学的哲学——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于脑科学的哲学——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认知科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为主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源自于脑科学。
1950年代到1960年代是认知科学的初期发展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人类的感知、思考、学习、记忆等基本认知过程,试图探究人类智能的本质和机理精华所在,以期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不仅对人类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探索研究,在计算机科学中,他们也在寻求一种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
随后,计算机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方式有相似之处,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将计算机科学与人类认知过程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机类型——心理学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研究人类眼睛、大脑、感觉器官等方面。
1970年代,认知科学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微妙关系,研究认知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研究有助于建立认知理论,并且直接影响着实验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
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认知科学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神经科学等,这也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在80年代初期,联结主义理论被提出,这是一种用于对大脑计算过程进行建模的方法。
这个理论被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被许多计算机科学家所接受。
90年代,随着神经科学的进展,在少数人中,计算机神经学引领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1991年,大卫·马尔茨和原始数据作出了早期的视觉处理模型。
他们的模型以周围边缘、角等特征为导向,显示出了视觉处理模型的基本特征。
从那时起,流行了一种新的视觉处理模型——分层模型,也叫高级神经认知模型。
这个模型解释了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与情境中的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包括语言、认知结构和情感。
21世纪初,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霍普金斯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视觉”(Computational Vision)的文章,提出了“视觉看起来是计算性质的”,他在文章中描述了视觉系统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功能的不同的计算机算法和架构。
浙教版科学第一章走进科学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走进科学知识点概要1.科学要研究各种,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
科学研究始于。
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2.科学研究以为基础,它和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实验室中的常见的反应容器有:①: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往往作为较大量的物质反应容器。
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收集少量气体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发容器。
④锥形瓶、平底烧瓶、圆底烧瓶: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其中锥形瓶还是蒸馏的接收容器⑤坩埚:用于样品的灼烧,例如常用于氢氧化物沉淀的灼烧。
实验室常用的储存盛放物体容器有:①:收集和储存少量的气体。
也可作为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容器②:储存液体药品。
③:储存固体药品。
④滴瓶和专用滴管: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试剂。
实验室常用的辅助仪器:水槽:排水集气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药品石棉网:用于烧杯和烧瓶加热时垫在底部,使仪器受热均匀玻璃棒:搅拌、引流、过滤的作用试管刷:用于刷洗试管等玻璃仪器实验室常用测量仪器:刻度尺:测量长度温度计:测量温度托盘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4、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5、实验室取用药品注意事项:⑴试管注意事项:①试管中所承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②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不能直接用手,且试管夹的使用要从试管底部往上移动到离试管口处。
③试管加热时要,然后在使用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试管不能骤冷,受热不均匀试管会。
④试管表面有水要先擦干再加热(避免试管受热不均匀爆裂)⑤试管用完要用试管刷清洗干净(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面均匀布水证明干净),倒扣在试管架上晾干。
⑵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一将试管横放二将药品放在试管口三缓慢竖直试管)②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一将试管横放二将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将试管直立),因为粉末状药品会粘在试管壁所以要送至底部。
科学7上第一章:科学入门 课堂笔记
科学7上第一章:科学入门课堂笔记1.1 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大自然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思考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2、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3、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1.2 实验与观察一、从观察到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于仪器进行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2.要做出准确的判断,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
3. 用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4.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二、实验仪器1、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试管用途:用于少量的试剂的反应。
烧杯:用于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以及配制溶液玻璃棒:可搅拌、引流、移液、蘸取。
搅拌时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2.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实验的态度: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时,要正确使用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3、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m)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06微米= 109纳米二、常用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1、学会估计被测物的长度单位2、使用方法1).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值、起始刻度线位置。
2).正确使用:1)放正确: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叫误差。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
三、特殊的测量方法:使微小测量更精确1、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总厚度÷张数)测细铁丝的直径(绕线法)2、辅助法:用直尺等测圆柱体直径、周长3、声纳、雷达、激光四、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含义: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2、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立方米(m3)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毫升(mL)单位换算:1毫升=1 厘米31升=1 分米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33立方米3、液体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特点: 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并不神秘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注意几个名词1.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2.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科学发现切科学活动的直接目标,重要事实或理论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
4.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第四讲 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
(2)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
科学规律:科学定律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之间关系或规则的系统认识 。 必然规律:一种规则性毫无例外地在所有时间和所有地方都普遍适用, 它由“全称条件陈述”予以表达。 统计规律:有些规律断定只一定的概率出现,不是在所有场合下都出现。
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1)科学观察:
观察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当然, 盲目的,被动的感受过程还不能称为科学的观察。科学观察是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 导下,有目的的,主动的观察。
观察同理论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则是独立于理论之外,不依 赖理论。 代表人物:培根、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等。 现代的观点认为: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中性观察,提出“观察渗透理论” 的新见解。 代表人物: 波普尔、库恩等 理由: 首先是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人 在观察过程中必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挑选、加工和翻译。这就与人的理论知 识背景有关。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理论指导、甚至不同的生活经验,对 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陈述。 其次,观察之所以渗透理论还因为观察一般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 器),而观察工具是理论的物化。 最后,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还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 的(通过语言,来自客体的信息被编码记载下来),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 科学理论联系着 爱因斯坦:“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 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浅谈
强化理解:
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只需要空气、适量的水和合适的温度。
教学实践案例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
进一步实验
微小的种子与颗粒大的黄豆种子情况不同,结果不同。
有些微小的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的触发,因为它们贮藏的营养物 少,假如在太深的土壤下萌发,未出土前已耗尽了子叶中贮藏 的营养,微小种子萌发时对光的需要可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使种子只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地方萌发。
1.几个案例 2.名词界定 3.儿童科学前概念的形成因素 4.儿童的科学前概念特点 5.理解前概念的目的 6.教学实践案例 7.教学研究案例
理解前概念的目的
选择要教的概念
• 在教师看来,一些概念被认为是很浅显的,因而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忽略它们。但学生 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也给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带来困难。
教学研究案例
力和运动
特莎今年14岁,她在学校里被认为是科学课成绩优异的学生。她接受了针对 涉及力的某些情形的访谈,特别是回答了她认为什么是力。
普遍性
广泛性
自发性
顽固性
个别性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特点
普遍性
广泛性
自发性
顽固性
个别性
片面性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特点
普遍性
广泛性
自发性
顽固性
个别性
片面性
发展性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特点
普遍性
广泛性
自发性
顽固性
个别性
片面性
发展性
隐蔽性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特点
普遍性
广泛性
自发性
顽固性
个别性
片面性
发展性
隐蔽性
目 录
南京晓庄学院职前科学教师工作室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
小学科学探索一般要经历哪四个过程?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对指导当今的科学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经百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在简述四个时期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时,并对《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新《科学》教材的一些特色作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特点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1903~1948)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主要是美国)。
尽管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很发达,但在1903年前没有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在1903年前,我国科学教育的途径有二:一是“学校”形态的科学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的孩子所享受,其特点是以识字、读书、背书为主,多是语文、自然、社会综合性的教材。
如先秦的有《诗经》、《尔雅》,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汉代以来的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蔡邕的《劝学》、《女史幼学》,陆机的《吴章》。
再有李瀚(唐代)的《蒙求》,周兴嗣(六朝)的《千字文》,王应麟(宋代)的《三字经》、《小学绀珠》,方逢辰(宋代)的《名物蒙求》……以及近代的《家塾蒙求》、《幼学琼林》等等,自然知识主要靠教师讲解,即使课文是联系实际的,而教学却往往只是讲讲听听,脱离实际。
此种教风,代代相传至今,很难根除。
二是如远古时代那样在“大自然”的“课堂”里以“大自然”本身为“教材”,通过跟随大人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来学习的路线。
这条路线存在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
正如管子说的“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工农之子成天跟着大人“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我国古代的许多精湛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家传师承地传下来而发展的。
历代的出土文物,我国远古的蚕桑、打井、彩陶、冶炼、建筑……等发明及后世的四大发明等足可为证。
人类科学认识可以分为几个大时期?各有哪些基本特点?
人类科学认识可以分为几个大时期?各有哪些基本特点?学号2150502131 石敏人类认识史是从朴素的辩证法到形而上学,再到唯物辩证法。
一、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辩证法的诞生是基于生产力低下,依靠手工劳动,生产工具简单、原始,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十分有限,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必须依赖于人们有限的日常经济,只能是用自发的朴素的辩证观点来观察世界。
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地猜测到世界辩证发展的轮廓。
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认为世界是在运动和变化的。
其代表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他说过:“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他提出了著名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论断。
②事物是无限可分的。
比如《庄子》中就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③统一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④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说:“在相反者那里,有可能一方变为另一方,很可能健康的东西变成有病,白的东西变黑,热的东西变冷,坏的东西变好,好的东西变坏。
”⑤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赫拉克里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⑥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的思想。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⑦关于运动形式和时间、空间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分为本质的变化和杠志的变化两类,并提出汪动有六种形态。
还提出:“时间或者跟运动就是一样东西,或者是运动的一个属性。
除了生间里面的运动以外,没有别的连续性运动。
”从朴素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朴素辩证法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着眼于从世界的整体上去认识世界,是对世界作出的整体性的评价,它不是研究个别事物的特性。
第二,朴素辩证法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直观为特点。
朴素辩证法的创始人,依他们看到的河流、山谷、草木等具体事物为根据来认识世界,因而对世界的认识比较笼统,比较肤浅,很不完全、不精确。
对当前具身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反思
对当前具身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反思吕航;范琪【摘要】作为认知科学的一种新取向,具身认知对传统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大贡献。
但其自身也面临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可重复性不足、具有还原论与物理主义倾向等问题。
因此具身认知应加强自身理论的统一性与兼容性,通过确凿的实验与数据加强自身的可重复性,构建起一个多样性的、统一的具身认知体系,才能最终走出当前具身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境,真正获得其应有的学科与历史地位。
%As a new 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embodied cognition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ognitive science. However, embodied cognition has its limitations. Without a unified theoretical system, it displays low repeatability and tendencies to-wards reductionism and physicalism. Hence, embodied cognition should enhance its theoretical unity and compatibility, as well as its repeatability with the help of valid experimental data. Then, it is pos-sible for embodied cognition to get out of the present dilemma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unified sys-tem, thus finding its place in history as a real discipline.【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具身认知;困境;趋势;反思【作者】吕航;范琪【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认知革命发生以来,曾稳据心理学研究方法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取向遭受到空前挑战;认知主义研究范式——承认心智、努力探索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将内部心理状态视为抽象表征的逻辑或计算过程——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标准模板(3篇)
环境科学认知实习报告总结标准模板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
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记得当收到辅导员让我参加此次专业实习的短信时,我是多么的开心和激动。
终于可以参加自己专业的实习,冲破心里对踏出校园进入社会找工作的心里茫然和害怕的障碍。
但是当我看到老师发给我们企业环境达标评估资料时,我却是那么的茫然无知,因为那些条例和细则根本看不懂,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入手,一看到资料就是一个头两个大,让我有点害怕这个工作,心里很虚。
那时老师非常理解我们的心里状况,就给我们讲,现在你们看不懂是正常的,虽然你们所学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但是因为毕竟你们从来没有这个工作的内容。
所以你们放心大胆的去做,遇到困难时问自己的导师,要不厌其烦的问,每个问题一定要弄懂,你们会完成这个工作的,并且你们会收获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真的要感谢辅导员,就是他的那一席话让我坚持的完成的这个工作,让我收获彼多。
由于只有第一次是由导师带领我们到企业进行现场查看对我们指导,因此后面的工作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当我第一次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指导企业环境工作人员工作时感觉有点虚有点害怕,连说话都没有底气,有许多的不顺心。
想到以前指导老师做起来是那么的容易而现在自己做起来是这么的困难,感到十分的无赖,力不从心,看来自己还是非常欠缺实践经验。
还好在打电话咨询老师时,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让我心里得到了安慰。
慢慢的对这个工作内容熟悉了起来,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做起事来也顺手了,指导工作时说话也有了底气。
仔细思考我发现这个工作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让我认识到原来理论知识也非常的重要,它是我们实践的基础,学习理论知识是我们今后迈进社会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一个微小的生物都能够激发我们无数的遐想。
只
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科学其实就在
我们身旁并且与科学擦出智慧的火花!
这不,我就是在偶然间发现了鸡蛋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那是一个星期五晚上,因为有客人来,所以我在厨房里帮妈妈的忙。
这时,妈妈叫我敲一个鸡蛋。
我从橱柜里取出一个鸡蛋,正想把它们
敲碎,没想到我的手一滑,鸡蛋就“咕咚”一声掉进了一只盛满水的
汤碗里。
令我惊奇的事发生了,鸡蛋居然奇迹般地浮在碗的中央。
我
愣了好一阵子,才疑惑不解地问妈妈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可是妈妈正
忙着,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正所谓“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我决定自己亲自去做一次实验。
我把鸡蛋放在另一个碗里,可是,鸡蛋却沉了下去。
同一个鸡蛋,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会不会和碗里的水有关?我决定刨根问底:“妈妈,这碗里加了什么吗?”妈妈说:“这是鸡汤,里面放了盐。
”妈妈的回答让我更加兴奋,我断定,鸡蛋浮起来的原因一定和盐有关。
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慢慢地,鸡蛋就浮起来了。
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来,鸡蛋的密度比盐小,却比水大,所以,只
要在碗里的清水里放一些盐,待食盐溶解,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时,把
生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就会浮起来。
我的结论是正确的,为此我感到
很高兴。
作文
虽然这个问题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去发现。
只要不断发现问题,用实践去证明一切,再加上自己独立思考,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