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7篇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7篇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7篇1. 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和成功。

2. 倡导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育应该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良好的研究惯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掌握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并建立起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自律意识。

只有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才能有更好的研究效果和提高。

4.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创造力是培养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5. 倡导合作研究和团队精神合作研究和团队精神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

6. 提倡生涯规划和发展生涯规划和发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指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生涯规划,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7.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情感健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并迎接未来的挑战。

以上是我对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作者:徐艳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10期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孩子是可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孩子确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可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展望未来的眼睛越来越有了局限。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着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和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神思,使他们很自然地领悟知识,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课堂上,我避开人物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表演“大臣皇帝看织布”“皇帝参加游行大典”等情节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改编台词,化妆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把握了人物性格,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二、抓住时机,激发想象和创新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机会可以让学生想象和创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潜能。

在讲授《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一句写出了莲的正直品性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既然中间是空的,可见它腹中空空不实在,空虚”,这种求异思维,敢于挑战传统。

对于这种创新火花的迸发,我抓住时机,给予了及时的鼓励,鼓励学生不唯书,善于创新。

三、习题训练,迁移想象和创新平时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往往因回答好一个问题,就沾沾自喜,同时产生一种大功告成的感觉。

殊不知,这样回答完一个问题就束之高阁,恰恰错过了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宝贵机会。

倘若此时随着问题的深入,不失时机地展开深入思维训练就能不断发展这种能力,深入思维能力也将得到训练和提高。

记得有一道课外阅读题,是关于“僧敲月下门”的问题:说说韩愈将“推”换成“敲”的好处。

如果只将这个问题回答完了,远远不能达到深入思维的目的。

因此,我又深入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也同意韩愈的意见吗?我们就用‘推’不好吗?请你深入思考,用‘推’或‘敲’的理由来。

注重发展习作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注重发展习作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过 :心里有什 么 ,笔下就写什么 ,此时此地 只有 “ ‘ ’ 我 …… 只凭 此时 的思 潮 自由奔放 , 从脑 中流 到 指上 , 从指上落到笔尖 。微 笑也好 , 深愁也好 , 洒 洒 落落 , 白自然然地画在纸上 。” 冰心 的这段话深刻地表 现了她创作时 的 “ 独 特 ”真切 ” 自由” “ 和“ 。可惜我们在作文 教学中 , 往 往是教师牵着学生 的鼻子走 , 命题作 文指导过细 , 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 缺乏 习作 的主动性 , 自然 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写作的个性 , 更谈不上创新 。 《 文课 程标 准》指 出: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 阔的写作空 语 “ 使学生正真地去参与 、 去体验 , 到的是活生生的材料 。如对 得 于话题作文《 谈谈 一次性 筷子》我是 这样 引导的: 一次性 筷 , “ 子有哪些优点?” 学生 自然会说 :卫生、 “ 方便 、 快捷……适合 现代生活的节奏等。” 想一想 , 果人 类长期使 用一次性 筷 “ 如 子会 造成 怎样的后 果? ” 学生也 能道 出“ 木材浪 费, 原料 短

间, 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 才能实现写作 的个性化 , 使学生表达
出 自己的主观感受 。” 为此 , 在改革作文教学中 , 我做 了如下
尝试 。

变“ 题 ” 自命 题 ”让学 生大胆 尝试 命 为“ ,
缺” 我再问:这话有根据吗?此 时学生张 口结舌。于是我引 。 “ ” 导 学生去饭 店进行 采访 , 并计算 、 整理 出每 日一 次性 筷子的
从 而激 发 了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
印象确定为“ 主题” 。冰心说过 , 观察事物时的第一印象就是写 作的主题。例如, 一个学生在写《 月亮》 捞 的读后 感时, 一反“ 猴 云 亦云” 的主题 思想 , 变成赞 美猴子 家族是个 团结的典 范, 有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意识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意识

二 、 弃 传 统 的 回 答 方 式 。 拘 一 格 地 交流 屏 不
传 统 的 课 堂 回 答 方 式 是 学 生 先 举 手 ,经 教 师 允 许 后 才 站 起 来 发 表 自 己 的 见 解 。 一 个 班 一 般 有 四 五 十 个 学 生 , 堂 上 的 时 间 分 秒 必 争 , 个 学 生 回 答 一 个 问 题 课 一 就 履 行 那 么 多 的 “ 续 ” 占用 这 么 长 的 时 间 , 师 哪 里 手 , 教
的个性才能在 不知不 觉中得到 表现和张 扬 。 学生 的个 性 有 机 会 充 分 表 现 后 ,他 们 的思 维 才会 高 度 活 跃 起 来 ,大 脑 中创 新 的火 花 才 会 被 点 燃 , 新 能 力 、 新 意 识 就 有 机 会 得 到 有 创 创
效地培养 。
就 肯 定 , 自 己 教 案 相 悖 的 则 否 定 , 就 容 与 这


课 纵 ‘改 沿≮ 改 横教 前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是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之 一 ,也 是 我们 语 文 教 师 共 同 奋 - 斗 的 目标 。 堂 是 素养 形成 与发 展 的 主渠 道 , 课 如 何 在 这 个 主 渠 道 中 调 兵 遣 将 ,使 每 一 个 学
去 激发 学生 对未 来 的憧 憬
( 编 责 杜 华)
三 、英 雄 ” 见 可 “ 同” 也 可 “ 同” “ 所 略 , 不
个 性 差 异 是 教 育 教 学 中 必 须 正 视 的 现
实 。 同经 历 、 同 环 境 、 受 不 同教 育 方 式 不 不 接 的 学 生 个 性 差 异 会 更 加 明 显 , 们 对 相 同 的 他 问 题 往 往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 同 的 见 解 。 如 果 不 教 者 不 注 意 学 生 的 个 性 差 异 , 学 生 不 同 的 对 回 答 不 加 思 考 就 一 刀 切 , 自 己教 案 相 同 的 与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摘要: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且培养创新能力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教学,以促进思维发展,才能使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

”创新是适应社会需要而高度发展的多样化个性的张扬,多样化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和本质表现,实施创新教育必定以个性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

由于汉语言杂、繁、深、广的特点,语文教学还大量存在扼杀学生个性、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现象,所以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1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势1.1 个性思维的优势思维是个体的活动。

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个性、阅历的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处理各有不同。

一篇文章,千般讲法。

学生也是如此,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

教师的统一教学并不能阻止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认识水平,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个性思维。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个性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这里。

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为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再造形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全部是由个体完成的。

1.2 个性作家的优势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的优势还表现在: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是作家个性化思维的产物,往往又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婉约;鲁迅的深沉犀利,郭沫若的热情奔放……对这些个性迥异的作品,学生只有,也只能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去理解。

即使教师“先入为主”,也不能形成学生自己心中的文学形象。

重视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

重视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

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马克思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人类智慧的屠宰场”。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那么,怎样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样解决我们常常听到的“个性”问题?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时代呼唤,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去的教学,大家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总以为老师这样说了,学生就应当这样做好,不能容忍学生出现缺点、错误和问题。

片面地认为严师出高徒,把批评、惩罚当作与引导、鼓励同等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导致强制教育方式的盛行,严重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积极发展。

因此,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来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性格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索和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独立性,也就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与洞察能力及对理性思考的信仰与依赖。

二、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师生在语文教学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而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这样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呢?使学生的个发挥得淋漓尽致呢?首先,教师应注意尊重,信任每位学生,宽容和善待那些在答题中有错的学生,使学生不致产生“我说错了怎么办呢?老师会不会说我?”等,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

其次,给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使他们体味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我能行”的信心,“我要创造”的热情。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

并且,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

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接受。

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仿佛在证明美术教育本应如此,实则大谬不然。

应为美术教育寻求正确定位、合理的操作方式,使之有益于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呢?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首先,营造艺术情感的课堂气氛,用“美术”之美来塑造个性发展;引导儿童掌握、内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并应在具有人文、情感基调氛围里进行教与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

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

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为要时刻凸现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

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

“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

许多研究心理分析传统的学者也都特别注重人格在儿童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特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了解创新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指对于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问题的敏感度和开放性。

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意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二、培养创新思维方式1. 开放思维:积极采纳各种观点和意见,避免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意识到创新来自于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只有打破常规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2. 积极思考:培养积极的思考习惯,关注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困难和阻碍上。

积极思考的人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3. 多元化的观察: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思维边界。

通过观察和感知,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为问题提供更全面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寻找创新灵感的途径1. 阅读与学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杂志和报纸,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

通过阅读,可以开拓视野,获取不同领域的灵感,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新实践中。

2. 旅行与体验:通过旅行和亲身体验,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风景和生活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创新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3. 与他人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汲取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和创新思维者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

四、实践与践行1. 提出问题:积极观察周围的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创新项目,可以锻炼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2. 实施计划: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创新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创新方案。

3. 鼓励失败:创新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失败是成功之母。

中学三定方案

中学三定方案

中学三定方案1. 方案背景中学三定方案是指对中学生进行智能化、多元化和科学化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选拔方案。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过去传统的学生选拔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更全面、公正、科学地评价和选拔中学生。

2. 方案目标中学三定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2 促进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3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 公正选拔优秀学生: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保证能够辨别和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3. 方案内容3.1 多元化评价方式中学三定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个人陈述、面试等。

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情况,避免了单一评价指标的片面性。

3.2 特长选拔机制中学三定方案中设立了特长选拔机制,通过各类特长培训班、社团活动和竞赛等,发掘和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学生。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特殊优势的学生。

3.3 创新活动推动中学三定方案积极推动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4. 方案实施4.1 制定评价体系中学三定方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各项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平。

评价体系应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和个人特长。

4.2 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素质培养和个人特长,中学三定方案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拥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被严格的规则和标准答案所束缚,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见解。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其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至关重要。

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对事物充满好奇,才会有探索的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生动有趣的实例、实验,或者组织课外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挖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离不开思维的活跃和灵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讨论社会现象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

同时,也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考更加严谨、有条理。

此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为创新提供方向和动力。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创新意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而培养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更是为了保持个人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从个人和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

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上,培养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具备一些关键的素质和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思维方式。

积极思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机遇和潜力。

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

开放心态能够让我们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另外,寻求持续学习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拥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创新。

二、教育层面在教育层面上,培养创新意识需要教育系统提供相关的培养机会和培养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学校可以提供创新项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创新活动。

这些创新项目可以是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或是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课程,教授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同时,企业也承担着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责任。

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开展创新竞赛或者设立创新奖励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进行创新研发项目,吸纳年轻人才,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综上所述,培养创新意识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素质。

从个人层面上,我们需要积极思维、开放心态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在教育层面上,学校和企业需要提供相关的培养机会和培养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和社会的共同呵护,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论语文教学中良好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良好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 州
神 州 教 育
鸟黄 柳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辛兴学区南宗小学 河北蠡县 0 7 1 4 0 0
论语文教学 中 良好学生个性 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个性 , 是指一个 人带有倾 向性 的、 本质的 、 稳定 的心理 特 征的总和。 学生的个性 、 气质 、 能力各异: 有的细心谨慎, 多思善 感; 有 的活泼 好动, 反 应敏捷; 有的诚恳朴 实, 热爱集 体; 但也 有 的行 为孤僻, 不愿与人交往。 这些个性特征, 在各科教学 中均有 明显的表现。 语 文学科 因其独有的工具性 、 基础性 、 人文性 , 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 。如何在语文教学 中促进学生 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和创新意识 的培养呢?笔者 结合多年的语 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 就此谈 点浅见 。
兴趣。
六、 开 放教学 , 拓展学生个性创造领域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许多方面表 现出封 闭性 ,把教材看 成“ 唯一” ,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 创新的小学 语 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 开放学生 的教材 , 开放学生 的课 堂, 使课堂教学 与课外活动沟通 , 课内打基础 , 课外求发展 ; 课 堂教学与其它学科沟通 , 相互渗透 , 相互促进 ; 课堂教学 与火 热的校外生活相沟通 , 拓展学生的创造领域 。首先 , 打破学习 目 标 的界 限。 创造的实质是变异求新 , 我们应 引导学生在学习 教材内容 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去认识其他相关的事物 ,应创 造条件 培养学生 由此及彼 , 由个别 到一般地认识事物 。其次 , 打破学习内容 的界限。 教学 内容是为教学 目标服务的 。 只要是 足课堂 , 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必须 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 的主动权真正还 给学生 。 在课堂上 , 师生应平等合作 , 双向互动 , 教师由领导者 转变为引导者 , 学生 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 与者 。 要改革教 学方法 , 广泛采用点拨法 、 讨论法 、 自学辅导法 、 讲 练结合法等 教法 。要优化教学模式 , 多引导学生 自 主探 究 , 多启发 , 多质 疑, 培养学生 可贵的探索精神 , 彻底打破 “ 满堂灌 ” 、 注人式等 教学陋 习, 在教学 中注重发展学 生个性 。同时 , 要善 于运用多 种现代化教学 手段优化课堂教 学 , 为学 生思 维力 、 创造 力 、 想 象力 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_ = = 、 拓宽阅读 , 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 ,留给学生更多的 课外 阅读 时间 ,让学生在课余 、周末及节假 日享受阅读的快 乐。要拓宽学生的阅读 空间 , 让图书馆 、 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 的主要 阵地 , 让 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 的重要渠道 。 要尊 重学生的阅读 习惯 ,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强调勤做读书笔 记, 常写读书体会 。 要丰富阅读形式 ,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 如 开展读书比赛 , 收集学生 阅读过的书刊进行旧刊交 流活动 , 举 办朗诵 比赛 、 故事会 等。 三、 开放写作 , 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 从学 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 ,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 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 学生的思维 , 要放手让学生 去写 , 鼓励他们 写 自己想写的话 , 发表 自己独到的见解 , 写 出 自己的 真情实感 , 促使学生创造性 思维 、 求异思 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 另外 ,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走 出课堂 , 走进 自然 , 走进社会 , 引 导学生多观察 , 多思考 , 多积累 , 不断丰富写作 素材 , 让生活的 源头活水 成为学生个性化写作 的不竭源泉 。 在批改作文时 , 教 师要尊重学生 文章 的个性 , 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 , 多肯定学生 的优点与进步。 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 要 尽量发掘他们作 文中 的“ 闪光点” , 不管是新颖 的开 头 、 结尾 , 或是所 写的一件新鲜事 、 一个好的词语 、 句子或段落 , 都应给 予鼓励表扬 , 使他们感受 到写作成功的喜悦 , 呵护他们 的写作

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平 时学 生在 习题训 练 中 ,往往 因回答 好一 个 问题 ,就沾 沾 自 喜, 同时产 生一种 大功 告成 的感觉 。殊 不知 。 样 回答完 一个 问题 这 就束 之高 阁 , 恰恰 错过 了提 高能 力和发 展思 维的宝 贵机会 。 倘若此
时随 着问题 的深 入 ,不 失时机 地展 开深 入 思维 训练 就能 不 断发展 这种 能力 , 深入思 维能 力也将 得 到训练 和提 高。 记 得有 一道课 外 阅读题 , 关于“ 敲 月下 门” 是 僧 的问题 : 说说 韩 愈将 “ 换 成“ ” 推” 敲 的好 处。 如果 只将这 个 问题 回答 完 了 , 远远 不能
夜的寂 静 , 托 出一种 意境来 ; 的说用 “ ” 看 出庙里 不只是 一 烘 有 敲 能 个和尚, 庙里 香火 旺 等 ; 还有 的学 生 说 用“ ” 出的声 音小 , 周 推 发 与围宁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气 氛相协 调 …… 一
二、 抓住 时机 。 发想 象和创 新 激
在 语文课 堂上 有许 多机会 可 以让 学 生想 象和 创新 , 师要不 教
【 新】 l 论 地i 刨 理 高
尊重 发展 个性 , 养创新 意 识 培
●徐
鲁迅 先生 曾赞叹 说 : 孩子是 可敬 佩 的 ,他 们 常常想 到星 月 以 “ 上的境界 … …” 孩子确 实具 有丰 富 的想 象力 和创 新能 力 ! 可遗 憾 的

三、 习题 训练 。 迁移 想象 和创新
书。 善于 创新 。
那么语 文课 堂定将 成 为学生 们张扬 个性 , 培养 创新 的绿地 。 ( 虎林市 第一 中学 ) 生 命教 育课 的考察 . 这样 才能提 高教 师和 学生对 这 门课 的重 视 。 从 事 生命 教育课 的教 师也 必须经 过专 门的培 训 ,能够 深入浅 出地 讲

论文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

论文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突出一个“多”字,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主要是训练思路的广延,横向扩散。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

(1)、从渠道——改写,不拘泥于原题的客观顺序,从不同的渠道重组改写。

这样唤起了学生广泛性思维,对已学知识进行反馈,又能为后面学习铺垫,更重要的确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2)、多方向——思考,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内容,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征,在确定思考方向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多侧面——联想,根据知识的网状结构,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联想,探求多种多样的正确答案。

2、体现一个“变”字,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

训练亨新思维的深度,主要是从向的发散思维,向深处发展。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够洞察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不受习惯定式的局限,自我调节思维方向,步入解题的捷径。

(1变条件——转化,根据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把问题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通过转化,可以收到化难为易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2)、变问题——延伸,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变化问题,综合发散,逐步引伸发展,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度。

(3)、变思路——转向,在探究某个问题时,一旦思维受阻,可及时改道转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3、落实一个“新”字,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

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是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从发散转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内涵分别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自主学习。

1. 全面发展:指培养学生在知识、智力、体质、美德等各方面
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
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兼顾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协
作能力、创造思维等。

2. 个性发展:强调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个性发展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育
方式和资源,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省
等方式进行个性定位和发展。

3.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批判思维等,使其具
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为
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

社会责任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
共利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倡参与社会实践和公
益活动。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其主动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
能力。

教师育人目标与任务

教师育人目标与任务

教师育人目标与任务在教育领域中,教师育人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教师育人目标与任务的设定,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课外活动与育人关系、家校合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责任感与社会意识、教师的专业素养、齐抓共管、不断探索育人之路及育人目标与任务的总结等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

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引领教育工作的方向。

教师育人目标既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要求。

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育人工作。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道德、个性等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促进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育人的重要任务。

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课外活动与育人关系课外活动是教师育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社团、参与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

六、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于教师育人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与家长应该保持紧密联系,进行有效沟通。

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七、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教师育人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认可为一项重要的素质,它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从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教育环境的打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其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让学生能够广泛获取知识和信息。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创新项目和比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创新思维。

其次,可以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课程设置创新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首先,可以引入科学实验、创意设计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可以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导学生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确创新的过程和要素。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环境的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发展创新意识是指对于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培养创新意识对于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创新意识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拥有创新意识的个人更加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这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

其次,创新意识能够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更加懂得思考和提问,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创新意识能够帮助个人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意识能够使个人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成功。

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创新意识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社会的活力,推动科技的发展。

其次,创新意识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更好生活的需求,推动经济的繁荣。

最后,创新意识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创新性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应对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上敢于冒险和尝试。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专业课程来提升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各类培训和专业课程,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创新的灵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培养创新意识。

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汲取更多的想法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勇敢地尝试和创新。

其次,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

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

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被迫适应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并提出相关的实施方法。

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灵活和个性化教育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个性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的下降问题。

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其次,个性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个性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资源和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一些个性化的拓展活动,如社团活动、讲座讨论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倡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由此看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把培养创新意识,造就创造型人才放在工作首位。

况且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一项创新乃至发明创造,都与人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爱迪生一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发明创造,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屡受歧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个性特长。

在我国的传统模式教育中,教师废尽心机,把本来有棱有角、有香有色的多渠道人才,经过“磨练、打造”,变为整齐划一的“解题机器”。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世界是纷繁的,是多方位发展的,在这纷繁的世界里,要发展就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也就是说:棱角有棱角的用途,香色有香色的派场。

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必需面向全体、各展所长,提倡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展示个性提倡创新
平素,常跟同学们讲;“吃人家嚼过的馍不香”。

“我就是我……”。

还要明确地提出学生特有的权利。

如:“学生有发问和了解的权利、学生有说“不”的权利、学生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权利、学生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学生有发展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权利。

”明确了这些权
利,并且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过程中尊重这些权利。

这对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无异于一种“特别通行证”。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生、生合作学习,或是师生的共同探究式学习,他们才肯大胆地去演示、实验、推理,肯讲真话,肯有新的想法。

才会有创新的意识。

在这实验、操作和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施展。

教师要留心观察,准确掌握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及特长。

在布置作业、问题质疑、安排课题研究和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时,就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号入座,使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就可能盟发出新的创意、新的结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张扬个性发展“创新”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个性特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倡各有各的招儿,创出自己的路子,甚至有自己的“拿手绝活”。

如解一道应用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分数解,有的却擅长用份数、比例的方法解。

再如学习一篇文章,有的同学喜欢先学生字新词,再去理解文章内容,但有的却是先大体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一些字词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号召同学们,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批判式学习。

这其中包括批判式地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观点,批判式地学习教材上的内容。

这样才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

在学习《我爱绿叶》(冀教版语文12册)时,管云剑同学竟提出
不同于原文的想法,他认为原文的写作结构应进行调整,主张把原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提出来,作为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采用先叙事后概括抒情的方法。

改后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为:
“当春风姑娘首次拂过大地,……”
“当狂风扑来时,……”
“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最后两个自然段则为:
“我爱绿叶,因为她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女儿。

还因为她是生态环境最勇敢的维护者。

更因为她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啊!我爱绿叶,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面对这一观点,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有赞同,有反对。

但我却无需去肯定对于错,只把权利放给学生自己。

以后在写作过程中,你觉得怎样写的效果比较好就怎样写。

这其中是在培养学生自信和敢于质疑、批判思维的习惯。

在学习“圆锥的认识”(冀教版数学12册)一节时,针对教材中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有百分之五十的同学认为教材的测量方法不严密、不科学。

分歧最大的就是测量步骤的第二条:“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顶点上面;”普遍认为无法做到“水平地”。

而后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怎样测量是科学的?”通过讨论,发现了许多种具有创造精神的测量方法。

有的说把三个同样大的圆锥放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再把平板放在圆锥上才能“放平”。

有的说把两
个同样大的圆锥一正一倒靠在一起,才能准确地量出圆锥的高。

张立炀同学却提出这样的测量方法(见图)。

(1)、用一组直角尺,其一的直角边与圆
锥的底面放在同
一平面内。

(2)、使两个直角边重合。

(3)、另一条直角边抵住圆锥顶点,两个直角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这种方法,只用两个直角尺,材料很容易找,既现实又科学严密。

像这样成功的方法有好几种,且有几种方法都是富有创意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思想意识。

从培养人才的观点来说,学业上有创意这不是目的,必须把这种创新精神投入到生活当中,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让创新得到发展。

自打我班试行班干部“轮流执政”以来,每三、四周就要改选一次班委组织。

几次改选以后,李国洋同学撑不住了,他认为前几届的“执政”水平不如他。

并且在这次改选班会上表示:“要选我干一定比他们强。

我会……”。

在此承诺下,同学们郑重地投了他的信任票。

果然不负前言,自他上任以来,班级工作极为利索,并且组织歌咏比赛、故事会等,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体。

事实使我们感到:教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改写历史的责任。

为了培养各级各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尊重其人格特点,充分张扬个性,
发展“创新”。

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长,不要压抑限制,更不要“划地为牢”,要给他们一片个性发展的蓝天。

让他们真正从园丁的“果树剪子”下解脱出来,毫无顾忌地进行探究学习,创新学习。

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成为特色人才,才能主宰社会、创新发展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