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往往需要进行多种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指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具有新的、突破性质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知识和信息加以理解、评价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运算和计算中解脱出来,从而创造性地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发现数学的美妙,从而愉悦学习。
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单方面灌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当学生拥有了创新意识后,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得到转变,不再是只拘泥于老师已教的方法和思路而是可以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创造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与此同时,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敢于挑战、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始终具备探讨和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实力。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及其实践案例1. 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探讨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大量的数学实物来进行集体或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数学实物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更形象的形式。
例如,通过把代数式用图形表示出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感和创意的追求。
2. 精心设计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性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性活动。
例如,设计金银花数,让学生通过调换位置,得出一组与原来数相等的组合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计算和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学生会通过合作共同发掘更多数学启示。
3. 探究型学习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多采用探究型或讨论型的学习方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设定难度逐步加大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求解问题的方法。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包括真实的生活场景、实际的经济问题、物理现象等。
这些应用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解决关于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提倡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即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跨学科思维数学在应用题中往往需要跟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例如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跨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应用题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意识。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应用题中,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推理,证明,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活并注重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利用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通过使用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教学应用题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或者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应该重视的工作。
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
计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增加趣味性的操作、模拟
实验等,并且要注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科技含量和
趣味性。
二、注重教育实践
数学是一个动手学科,注重教育实践,通过实践、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动手
实践中学会技能,从相关问题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
际操作中,让学生自己思索,探索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局限于
表面的知识,而要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深入探讨。
三、建立团队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团队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
学习、共同发展等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关注团队的能力和信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造思维。
在团队中,学生之间交流和比较,将受到不同思想和思路的影响,从而能
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四、注重数学中的创新思维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个因素。
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通
过考试、测试、作业、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评分评价等多种方式,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潜力、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
的兴趣点以及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求解问题的工具,更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思维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可以获得锻炼,增强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他们尝试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鼓励,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的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几点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做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鼓励讨论、引导猜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数学实物、游戏、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操作,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在解题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5.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趣味数学题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的做法,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关键。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变化和挑战,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和有力地前行。
2. 正文2.1 利用数字游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字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数字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数字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数字游戏,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数字游戏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参与数字游戏,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思路,互相启发和借鉴,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2.2 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参与数学竞赛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需要强烈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机械的运算和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思维的挑战。
而现代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生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持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学生也需要不断努力,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从而发现数学的美妙和魅力。
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做出贡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一、认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优势。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1. 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创新需要一个积极、开放、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数学拓展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3. 提倡多元化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倡多元化的解决方法。
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多样性和多种解决方法的存在。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6.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开设实验课程。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证明,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 提供鼓励和奖励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可以设置学生创新作品展示、创新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对创新有更强的动力和热情。
三、落实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创新思考利用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观察、提问、猜想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和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拓展等,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创新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浸润式教学中,提倡学生充分分享观点,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不断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竞争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思维能力、实际问题、探索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合作创新、重视、探索、创新方法、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认真的数学学习和教学,才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合作创新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思维、交流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理性与创造性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数学教师们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一、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和数学思维基础的。
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动脑筋、勇于实践、敢于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大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意识。
二、进行数学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如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数学创新实验等。
通过这些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实践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在数学创新实验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学定理或解决问题。
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多样表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数学题目,学生可以用代数方法、几何方法、概率方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解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多样的方式来表达数学思想,如图表、图像、数学文稿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进行数学创新探究。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
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充分认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确立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六多、七少:教学目标强求一致多,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
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困难生发言少,得到鼓励创新少。
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争取生动活泼地发展。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反思、改进、完善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师需要有能力和意识去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提升。
教师应当关注数学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2. 理论研究的关注。
数学教学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撑,有理论的支撑才能更好地设计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学习与交流。
教师应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从别人的教学经验中得到启示,从批评和建议中找到提升的方向。
4. 自我反思与改进。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生是教学创新的主体,在学生中培养创新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具体做法包括: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应用需求去探究数学知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2. 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技巧和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鼓励思维创新的教学环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在动机。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不断地创新、反思和完善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一、引言二、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及培养的必要性1. 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较弱的问题。
他们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遇到困难或者新的问题时,他们常常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导致创新意识水平较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三、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与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推崇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推崇多元化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不要只注重传统的解题方法,而是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4. 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创新意识的水平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查阅学生的作业和交流学生的思想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一、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
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
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二、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培养:1. 提倡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观察一种数学模式或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游戏,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创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鼓励多样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 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7.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来。
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数学展览或演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思考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多样性思维,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并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言创新是指能够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以及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以下是几个方法:1.提供挑战性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通过让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你们对这个概念有什么疑问?”或者“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相关问题可以探讨?”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和多种角度的思考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和变换,产生新的想法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是几个方法:1.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求实创新思维。
2.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深邃的学科,其理论体系严谨且丰富,应用广泛。
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与应试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数学教育亟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备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勇于挑战与探索,主动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创新意识培养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意识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策略的介绍:1.提供开放性问题与探究任务。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需要记住公式并熟练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应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解决方法。
2.运用游戏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往往被认为是枯燥的,不具有趣味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与竞赛,通过竞争、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3.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并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来获得数学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与尝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提倡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
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做题、解题和探索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鼓励团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和解题,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6.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美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精髓,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有着深厚学术基础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更高的发明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具备不断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局限于教材的例题,而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路径和更多可能性。
2.鼓励不断思考:数学学科需要高强度思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停止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帮助他们养成流畅的思考习惯。
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看似抽象的科学,但实际上数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培养模型建立的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学生通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计算机辅助学习: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必备工具。
利用计算机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和模拟实践等,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学习,进一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性质,同时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和思想方法的传授,也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素质,也是数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意识培养
一、创新意识和特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 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
伸或推广。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个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二、注重问题教学,以问促变,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
(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
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
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
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索(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
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
发明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
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1.允许“插嘴”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
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
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 , 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
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师生一起证明定理后,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种证法,就是截取第三边中点,即折半法。
”我要求同学们都证证看。
人家都证不出,这个同学们都明白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能用延长中位线(加倍法)来证明,我说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心领神会,愉悦地笑了。
问题也就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
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
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
思维是学习的基础。
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
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来的,牛顿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曾说“我一直在想、想、想”。
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共创造性的威力。
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
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陶行知曾说:“测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只有节余了时间,解放了空间,学生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
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
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
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整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
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
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
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尤其重要。
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
误。
总之,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讨,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允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