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混沌(dùn)洗漱(sù)食不果腹(ɡuǒ)察言观色(chá)B . 模样(mú)庇佑(pì)无耻谰言(lán) 返璞归真(pú)C . 纰缪(miù) 对称(chèn)桀骜不驯(jié)涣然冰释(huàn)D . 华裔(yì)模拟(nǐ)戮力同心(chuō)力挽狂澜(lán)2. (2分)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艰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B . 苏比挪动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泻露真相的裤子跨进饭馆时倒没遭到白眼。

C . 先在粘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

D . 这时,远远的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濛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②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摇尾乞怜,显出一副的奴才相。

③酝酿已久的起义终于了。

A . 寥廓实足暴发B . 辽阔十足爆发C . 寥廓十足爆发D . 辽阔实足暴发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张老师总是________地找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谈心,力求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双11”网店大规模的优惠促销活动让每家快递公司仓库内的货品都堆积如山,派送员们却________,一心扑在工作上,争取第一时间将货品送到顾客手上。

③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________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队喘不过气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课本与读本阅读1.(2分)语文学习小组计划梳理必修上课本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初稿中需要修正的一条是()A.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一书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韩愈字退之,中唐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他自称“郡望昌黎”,作品集名为《韩昌黎集》。

C.苏轼字子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精通诗、词、文,词集名为《稼轩长短句》。

D.姚鼐字姬传,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有《惜抱轩诗文集》传世。

2.(2分)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含义不同以及古代常用而现代不常用的词。

下列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劝客饮酒D.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3.(2分)成语从历史中走来,带有许多古汉语的印记。

将熟悉的成语与正在学习的文言名篇结合起来,是一件饶有趣味之事。

下面是小李在课本旁批注的成语()A.小学而.大遗(华而.不实)B.耳得之而.为声(侃侃而.谈)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犯而.不校)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背道而.驰)4.(2分)小李对家乡的文化现象很感兴趣,他细致梳理南京地名,从中归纳出若干条命名规则,按照他的思路将这些地名按命名规则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幕府山:传晋元帝过江,王导设幕府(参谋部)于此②栖霞山:此山每到秋天,“丹枫似火,漫山凝霞”③迈皋桥:传桥南原有卖奶糕的小店,桥以店名。

④彩霞街:原为集市,每天上街做买卖的大多是穿草鞋的农民,故名。

⑤乌衣巷:三国孙吴曾在此驻军,穿黑色军衣,称乌衣营⑥珍珠泉:泉出于巨石间,似串串珍珠,故名。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⑤/②⑥/③④5.(2分)阅读写景抒情散文,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A.《故都的秋》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

高一南京期末考试卷语文

高一南京期末考试卷语文

高一南京期末考试卷语文南京市高一学生期末考试卷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下面哪个词语与“日新月异”意思相近?A. 沧海桑田B. 顺手牵羊C. 看破红尘D. 弄巧成拙答案:A. 沧海桑田2.请问“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A. 为公义而毁灭亲友B. 义气重要于亲情C. 崇尚个人主义D. 无视亲情的重要性答案:B. 义气重要于亲情3.下列哪个诗人的作品不属于唐代?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杜牧答案:D. 杜牧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话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刘邦B. 关羽C. 赵云D. 孟尝君答案:C. 赵云5.以下哪个成语中包含了动物的名称?A. 以蠡测海B. 杀鸡取卵C. 意气用事D. 竭泽而渔答案:B. 杀鸡取卵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1.请读下面这段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别的庆祝方式。

清明节就是其中之一。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整理祖坟,烧纸钱,祭拜先祖,还会踏青赏花,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烈士的追思。

清明节刚好是春天开花的时候,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选择出去踏青,尤其是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更是如此。

人们会在田园里散步,欣赏春天的美景,体验大自然的馈赠。

同时,也会有不少人选择出游,走进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清新。

问题:清明节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A. 中秋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清明节答案:D. 清明节2.请读下面这段对话,回答问题。

小明:老师,您说下课了,我们就能回家了吗?老师:对,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就取决于你们的学习进度。

小明:可是我们明天还有考试,不回家复习可不行啊。

老师:不用担心,考试不是唯一,只要你们努力了,结果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问题: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小明明天需要复习一下什么?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历史答案:C. 英语以上是南京市高一学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祝大家考试顺利!。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束光作家毕飞宇经过院墙的一道小门,就可以朝村庄的深处走去。

几十年前的夜晚,天际是漆黑一片,与村庄一起隐没在深深的夜色里面。

整个的村庄,除了高高扬着的,或者低低垂着的,除去挂在油灯上的几撮亮晃晃的煤油灯,就没有别的光了。

光是一种非常孤单的东西,它不会发光的时候,只有等待。

年纪稍大一点的男性都喜欢拉歌唱,尽管嗓音还不错,但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等待着光的到来,只有等到了光,他们才有勇气向恋人求爱。

有%d分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用华丽的词藻描写乡村夜晚的朴素之景,富有画面感。

B.“院墙的一道小门”引路,村庄的深处是故事的发生地。

C.“漆黑一片”一词写出了村子人与外界的隔绝,语言简洁传神,为后文求爱不果做了铺垫。

D.文章以“一束光”标题,既写了乡村夜晚的亮光,也通过光暗示人物的理想与勇气。

2.文章首段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乡村夜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多次提到“等待”,请分析“等待”的具体含义。

4.文中的“拉唱”是指什么样的场景,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状态?5.结尾段提及的“有%d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秋夜》鲁迅capacity)后的第一天晚上。

淡下来,已经消尽,只剩破壁;不多时, Expedition)又起来,驱我入暗室中。

这是医院的暗室。

墙,卷边,蓬蓬不顺滑,conomy)牙��,还睡在壁上,是徐志摩送石民的大中。

我睡的下铺,上铺是王艺争。

他的床却不是我平常睡的,原来被他们圈去,给了那睡在地铺上的病家了。

倒也不难,旧梦里寻得来的旧茧稠伞,给了我,刚好可以铺一铺。

屋外,是霏霏的秋雨。

街灯惨淡的放在那里,照着各有心思的人们的脸,度过这和平的夜晚。

小园里满种着桂花,那里见过开花,只暗oubliander,一阵香来,把个寂寞也搅浑了。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1. (2分) (2019高一下·紫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B . 关于增强学习动力的问题,我就谈这些了,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C . 这就是您家母托我买的《老年之友》杂志,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D . 小兰在刚开张的店里买到心仪已久的音乐盒,高兴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惠顾贵店的”。

2. (4分)(2019·江苏)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马铃薯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

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查。

一旦发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合。

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

望柱也称为栏杆柱,是中国古道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

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

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

这种石别柱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

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向,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音飞快传遍四周。

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向,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

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报警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尽管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教育家倘若不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或拘泥(nì)于心理学细节,说出的话便显得很肤浅。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不妨称之为教育的箴(jiān)言。

B . 浩瀚(hàn)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zǎi)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C . 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xùn)平和;小智者咄咄(duō)逼人,小善者锱珠必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像。

D . 人在寂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序;二是享受寂寞,使之成为一种创造的契(qiè)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suì)思考。

2. (2分) (2015高一上·吉安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②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 . 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B . 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C . 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D . 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3.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开学考)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怨灵修之浩荡兮汝岂得自由B . 兄弟不知及尔偕老C . 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D . 忧伤以终老人生几何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2012年12月21日是谣传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读。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声乐占主导地位。

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世说新语》)。

中国古代所谓“乐”,并非纯粹的音乐,而是舞蹈、歌唱、表演的一种综合。

《乐记》上有一段记载:“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音乐语言、艺术语言。

为什么要“长言”呢?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情感的语言。

“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入腔和行腔)。

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

更进一步,心情的激动要以动作来表现,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所谓“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种思想在当时较为普遍。

《毛诗序》也说了相类似的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也是说,逻辑语言,由于情感之推动,产生飞跃,成为音乐的语言,成为舞蹈。

那么,这推动逻辑语言使成为音乐语言的情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代思想家认为,情感产生于社会的劳动生活和阶级的压迫,所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为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这显然是一种进步的美学思想。

材料二: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2022-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2022-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2022-2022 年江苏省南京市)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廖廓直截了当恣意曝背谈天B. 坍圮蓊蓊郁郁胡诌惟妙惟肖C. 耐烦莫名其妙帐款走头无路D. 甲胄转弯末角熨帖专心致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A项,“廖廓” 的“廖”应为“寥”,“寥廓”,空旷深远,而“廖”一般是姓。

C 项,“帐款” 的“帐”应为“账”,“账款”指账目和现款,而“帐”指由布制成的遮拦物。

“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走投无路”指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D 项,“转弯末角”的“末”应为“抹”,“转弯抹角”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故选 B 项。

选择题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苏艾把琼珊的想法告诉老贝尔曼,说她多么担心,唯恐那个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对这种白痴的想法大,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A. 微弱虚弱不以为意B. 微弱虚弱不以为然C. 虚弱微弱不以为然D. 虚弱微弱不以为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微弱”指衰弱,小而弱;“虚弱”,(身体)不结实。

第一处,是形容琼珊身体的衰弱,应使用“虚弱”。

第二处是形容与世界的联系,应使用“虚弱”。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不重视;“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第三处,是说老贝尔曼不赞同琼珊这种“白痴的想法”,应使用“不以为然”。

故选C 项。

选择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6高三上·如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

至长韵大篇动辄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2)乐天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与诗人元稹等共同推动了“________”运动。

(3)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作者推崇乐天诗的原因。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2. (2分) (2015高二上·忻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在《赤壁赋》里,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蜀道的高与险,飞禽走兽都难以飞越和攀越。

③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四时中春夏两季的美丽景致。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3. (11分)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根饭店(节选)阿城安丰饭店是一家小饭店,和老爸的家隔着一条街。

在这条街上类似的小饭店很多,什么火锅、面条、水饺、包子、大众熘炒等等,就是为草根层服务的。

平常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各种各样的手艺人,包括出租车司机、进城运莱的农民,偶尔也有附近住户。

这儿的服务也是草根式的,非常近便,非常义气,也非常实在。

我在临出国之前,就常到这家小饭店去给老爸老妈订餐,老爸老妈毕竟已经退休多年,又身体多病,上下楼不方便了。

所以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在这家小饭店叫两个菜,当然是老人家喜欢吃的莱,一个是炸茄盒,再一个是滑溜里脊。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跻身畸形放荡不羁无稽之谈B.驾驭熨贴卖官鬻爵瑕不掩瑜C.勖勉和煦六畜兴旺酗酒闹事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出奇制胜计日程功皇皇不可终日B.厮打声名鹊起相辅相成偷鸡不成蚀把米C.赝品忧柔寡断贸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斡旋无耻谰言销脏灭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___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福。

②从去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③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___,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保证熟识 B.一齐保障熟悉C.一起保证熟悉 D.一起保障熟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战斗机的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否则,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据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釡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节目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在中国的大多数乡村,春节一过,绝大多数青壮年纷纷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远赴他乡打工谋生的行程。

平常惟有老幼留守家园。

据田野调查统计,山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外出打工者的人数一般在户均1.5至2人之间。

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土离乡之后,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是否还在运作?我试图以“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描述并解释中国农村空心化之后的社会生活。

之所以把青壮年大量离土离乡后的农村社区称为“无主体熟人社会”,是因为青壮年乃农村社区里最为活跃的成员,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以及利益冲突的当事人。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二上·平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综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

然而________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

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

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

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

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________,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

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

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________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光怪陆离相得益彰熙熙攘攘当务之急B . 琳琅满目相得益彰纷至沓来首当其冲C . 光怪陆离相辅相成熙熙攘攘首当其冲D . 琳琅满目相辅相成纷至沓来当务之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江苏省南京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A.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B.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C.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D.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留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似乎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致推敲,就会发觉未必周延。
C项,“不懈拼搏”与“为球迷们呈现出更加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语意上连接紧密,因此“多次荣获世界冠军”应放到句子最终。
D项,“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规定”;“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应用”。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鼠年将至,诚心祝福篮球队的同学们机智如米老鼠,英勇似小牛犊!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洁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跻身畸形放荡不羁无稽之谈B.驾驭熨贴卖官鬻爵白璧微瑕C.勖勉和煦六畜兴盛酗酒闹事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稀奇制胜计日程功皇皇不行终日B.厮打声名鹊起相辅相成偷鸡不成蚀把米C.赝品忧柔寡断贸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斡旋无耻谰言销脏灭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___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诚心的祝愿。

②从去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务的信息公开化,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③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特别___,他在影片中胜利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保证熟悉 B.一齐保障熟悉C.一起保证熟悉 D.一起保障熟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逼,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平安保卫工作可谓四平八稳,战斗机的空中回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否则,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C.只有加强思想教化和人格品质的培育,改革课程设置,提倡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依据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釡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节目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202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心、国务院就农夫增收问题发出了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其中干脆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唐]韩愈《师说》)
(二)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 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3级职教高考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颀.长(qí)颓圮.(pǐ)吝.啬(nìn)大氅.(chǎng)B.袅娜.(nuó)滑黠.(xié)舰艉.(wěi)杜撰.(zhuàn)C.孱.头(càn)分蘖.(niè)檄.文(xí)恐吓.(xià)D.宸.翰(chén)游弋.(yì)敕.造(chì)半晌.(shǎ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铜墙铁壁迁延顾步巍然屹立风华正茂B.敛声屏气劈波斩浪醍醐灌顶无精打彩C.孽根祸胎万籁具静俊眼修眉怡然自得D.置之度外震聋发聩不计其数辗转反侧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有的放矢.(箭)礼尚.往来(高尚)贻.笑大方(遗留)B.水垂.不朽(流传)殚.精竭虑(竭尽)公司阜.盛(多)C.冠冕.堂皇(礼帽)不经.之谈(经常)自力更.生(改变)D.残羹冷炙.(烤肉)莫名.其妙(名称)激.扬文字(抨击恶浊)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有人说,振起地下的煤来,___________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A.然而也如果那么B.因为当然虽然那么C.然而也虽然就D.因为当然如果就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今年,“好青年”海选活动采取个人申报、社会举荐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推荐、发现我们身边的好青年。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12分)1.下面是某位同学的听课记录,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①学习语文,要仔细揣摩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②必修二教材呈现出强浓厚的人文气息,“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每个专题都围绕以特定的人文主题为中心组材。

③“殒落与升华”“后人之鉴”这些板块也是如此。

④同时,非常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板块文体相对单一,比如“永恒的瞬间”集中选应用文,“永远新的旧故事”则选小说。

⑤从文体特点入手,依“体”而学,细细品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①“▲”改为“▲”②“▲”改为“▲”(2)上面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2分)第▲句,改为:▲2.名著阅读(4分)下图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插图,任选一幅,指出所描绘的故事,并概述情节。

甲乙(1)选:▲,故事:▲(1分)(2)情节:▲(3分)3.仿照示例,趣解汉字。

(4分)示例一企:企业少了人才,必然停滞不前。

忌:▲示例二使:“人”一旦做了“吏”,往往爱使唤别人。

悟:▲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

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呢?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使人惊讶。

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

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

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选自[英]劳伦斯《鸟啼》)4.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3分)①慰藉.(▲)②笨拙.(▲)③苍穹.(▲)5.第一节描写的画面富有视觉冲击力,哪些词语(或短语)的运用具有这样的效果?(3分)答:▲6. “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一句写得形象而生动,请简要分析。

(3分)答:▲7.选文部分写出了鸟啼声怎样的变化?描写这样的变化有什么作用?(4分)答:▲三、(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嘉祐集》)(二)杨慎曰: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曾不能出一师,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

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

故老泉曰封谋臣,礼贤才,以并力西向,则臣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何景明曰:老泉论六国赂秦,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选自徐乾学《古文渊鉴正集》)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结交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理数,命运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礼待D. 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特:特别,十分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限3处)(3分)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2)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

译文:▲11.选文(二)中“深谋先见之识”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回答。

(2分)答:▲四、(6分)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长洲怀古刘沧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注]荐苹藻:用苹藻喂马。

(1)“千年事往人何在”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2)简要赏析“风静寒塘花正开”的表达效果。

(3分)答:▲五、(7分)13.根据提示,填写名句。

(任选7句作答)(7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6)凭谁问:廉颇老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仁义不施,▲。

(贾谊《过秦论》)(8)一丛深色花,▲。

(白居易《买花》)六、(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断魂枪(节选)老舍王三胜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

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

有爱练的尽管下来,我陪着。

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他看着,准知道没有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

大家不出声。

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

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

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

好,上眼!”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

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

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

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

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

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

“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

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儿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放下大刀,王三胜随着大家的头往西北看。

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

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龙手下的大将。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

这一走,四外全笑了。

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病。

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好,让你使枪吧;我呢?”老头子非常地干脆,很像久想动手。

人们全回来了,邻场耍狗熊的无论怎么敲锣也不中用了。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儿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

王三胜努着眼,抖着枪,脸上十分难看。

老头儿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

老头儿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儿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

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

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

场外叫了好。

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

老头儿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又是一片彩声。

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

老头儿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

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伙计!”“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儿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走;收了吧;晚饭我请!”14.分条依次概括选文中王三胜的情绪表现。

(3分)答:▲15.从老头儿和王三胜比武的情节可以看出两人性格有哪些不同?(4分)答:▲16.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儿的眼睛,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答:▲七、(38分)17.微写作。

(8分)英国作家毛姆说:“对读者来说,唯有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全世界没有人认同你的看法,也全然没有关系,因为你的观点只有你受用。

”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

18.请以“其实很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30分)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1)①殒(落)—陨(落);②(品)位—(品)味(2分)(2)②,“围绕以特定的人文主题为中心”改为“围绕……中心”或“以……为中心”(2分)2. (4分。

指出故事正确1分,原因、经过、结果各1分)甲、(1)黛玉葬花(1分)(2)黛玉夜访宝玉,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1分)。

一人悄悄来到了山上,看见满地落红被践踏,心生伤感,感怀身世,潸然泪下(1分),于是有了葬花之举,吟出《葬花吟》(1分)。

或:花朝节,宝玉恐怕吹落满身满书满地的桃花被践踏了,兜了花瓣,抖在池内,花瓣浮在水面(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