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下中国的变革

合集下载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2007-04-09 吴戈学说连线点击: 42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发布时间:2007-01-01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吴戈强国篇系列之一[摘要] 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从生产力角度,世界上的文明可以认为只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文明,另一类是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就是生产力从自然经济向工业文明变革的过程。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实现了这一变革,它们就是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

苏联和中国曾经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因为政治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改革的失误,目前正面临工业化失败的严峻考验。

[关键词] 工业革命机器的统治雁行模式赶超战略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在近代以来就开始落伍了,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两千年来优势地位的丧失,古老帝国在新兴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富民强国进行了艰难的求索和实践,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终于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所谓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工业化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中国欲实现富强发达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其实也就是工业文明建立以及中国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非常艰难,不但耗资巨大、历时长远,而且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因此异常复杂,加上没有老师指导,而西方列强又不断的遏制和打压,就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势下,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是难免的,但只要认准方向,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中国的现代化是能够实现的。

遗憾的是,中国各界对工业化问题很不明确,往往拘泥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方面,而对工业化视而不见。

事实上社会主义与工业化是两个问题,小农经济下也可以采用公有制的形式而实现社会主义,但小农经济显然不是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强国,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与工业化要同时实现。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可自主编辑word)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可自主编辑word)

第七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 958担,1853年为788 127担,1860年达到910 638担。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B.日益卷入国际市场C.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答案 B 1843年到1860年,全国的茶叶出口量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 项;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结论无从得出,故排除D项。

2.(2019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下表为1840年前与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 )国产粮食商品量国产粮食商品值亿斤占产量(%) 万两1840年前233.0 10.0 15 533.31894年372.5 15.8 37 250.0A.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答案 C 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A项排除。

B项可以直接从表中数据得出,与题目要求“侧面反映”不符,B项排除。

国产粮食商品量所占产量比重增加,商品值增加,从侧面反映出粮食生产不仅仅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用于商品交易,这从侧面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C项正确。

题中时间为1840年前至1894年。

在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故D项中“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表述错误。

3.(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1853年,清政府下旨允许各地“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允许各省征收贸易税——厘金,厘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厘金税率由各省决定,洋货免纳厘金,1931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废除。

中华文明发展的阶段

中华文明发展的阶段

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包括远古至公元前221年。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农耕经济开始兴起,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文化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

经济上,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化上,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4.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上,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5.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开始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以上只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简要概述,实际上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同时,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它与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黄金时期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走向萧条
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觉醒与探索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
政治上: 屈辱线索:
①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进一 步沦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主干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
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
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
民族 前的生存危机。
危机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
政 加深 “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②帝国主义推行“以华治华”策略,先后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集团作 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近代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人民大众同清政府、北洋军 阀集团之间的矛盾 抗争探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 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 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民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都得到发展。
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保兴面粉

(进 一步
国初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
纺织业、
发展)
面粉业发
展最快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 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提供了 阶级和经济基础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
影响

历史阶段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历史阶段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 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 治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 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 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 常活跃。
政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治 主政治的道路。 经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 济 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 想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文 的作用。 化 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会 生 活
经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 济 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 想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文 想。 化 社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生 活

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它开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随后传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它给全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技术革命和生产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和经济面貌,而且对全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对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逐渐转向了以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

而这种转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来说,意味着它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新时代。

由于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并未成为工业化世界的一部分,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拥抱了机械化和工业化。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先进的企业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机器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入了中国的工业中心。

这些企业通过劳动力和市场的开拓,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中小型工厂和企业。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疲软。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经济状态得到了部分的复苏。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自主的国防工业建设。

工业的迫切需求塑造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现实的基础,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济和政治视野。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由于抗战的特殊环境,得到了一定的特殊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场全面的经济改革,即所谓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虽然这些改革基本上是政治动员,而非技术和工业的革新,但它为后来的工业化继续奠定了基础。

此外,生产革命的革新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以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生产为特征的新时代工业系统也逐渐建立起来。

中国历史中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中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中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经历了许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刻。

在这篇文章中,将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中的经济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变革。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崛起。

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发达农耕经济的国家。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农业已经相对独立和发达。

在商、周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造取得了长足发展,谷物种植和手工业品的生产成为国家经济的两大支柱。

古代中国还曾出现过一些以经济繁荣为特征的历史时期。

例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

唐朝的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国际贸易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些经济繁荣带来了千余年的和平、国力增强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

二、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这迫使中国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化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兴办工厂和工业企业,并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政策和改革措施,以推动工业化进程。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

列强的入侵以及内部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断或受阻。

但这一时期的探索和努力为后来的中国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经济体制,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引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在面对变革与转型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生产所代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其次,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城市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崛起,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工业文明的冲击还引发了文化的转型。

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格局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的科技、工业制度和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颠覆和冲击。

中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变革。

工业文明冲击之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变革和转型的呢?变革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经济转型策略为了适应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积极开放经济,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的引进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社会结构调整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革,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调整的措施。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文明历程世界近代经济——工业文明的产生第五课时工业文明——它以工业化为标志,机器化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是相对于农耕文明而言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等。

这些既是工业文明的表现也是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因素。

(注意:如果让我们分析某个时期工业文明发展的表现或原因时我们就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入手思考和做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正是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才是工业革命发动的内在推动力。

新航路开辟(一)、原因:(1)、根本——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重商主义盛行,欧洲人渴望得到来自东方更多的贵金属和奢侈品。

(3)、《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描述更增加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4)、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阻断了原有的商路。

(5)、欧洲各国君主积极扩张(6)、基督教会的扩张(7)、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8)、人们相信地圆学说(二)、过程(同学自己看地图和相关的文字并与地理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三)、影响(1)、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商业、政治、文化、民族)联系初步形成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2)、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其沿岸商贸城市兴起。

(3)、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4)、非洲成为猎取黑奴的场所。

(5)、大量的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6)、大量的贵金属运到欧洲,造成了白银价值的降低价格的抬升,物价上涨出现价格革命。

总之、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殖民扩张与掠夺(同学看书)选择题1、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儿听到一个的谚语:本地除白银以外,所有的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个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的涨幅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 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 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3、清朝:沿用内阁制度,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 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经济
1、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手工业: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 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营手工业取 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 3、商业: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海 禁”政策 文化: 1、思想:活跃的儒家思想,反封建 的民主色彩 2、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3、艺术: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 倾向,通俗小说发展,京剧产生、繁荣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 中国)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 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 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 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夏商和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前771年) 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社会性质:奴隶社会夏:第一个国家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 政治 政权商: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 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封建制度确立: 彩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 度 农业:耒、耜耕作,井田制手工业: 农业: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 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手工业:以冶铁 经济 业: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 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商业:私商成 “工商食官制度” 为商人的主体,商业都会出现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科技: 文字:甲骨文,金文艺术:早期绘画 文化 《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文学艺术: 和大傩之舞 《诗经》、楚辞;战国帛画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视角整合
1.鸦片战争后,有很多因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 是,主观上却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的工业化,这些因素有哪些? 提示:(1)西方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
然经济,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洋务企业的创办。一方面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另一 方面也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 (1)困难:传统封建势力和思想的阻挠; 地方政府为防止竞争而设置的限制。 (2)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对外国资本主 义具有依赖性。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实战演练
巩固达标
1.(2014合肥八中联考)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明来往,但不
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
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 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
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解析:C
据材料“……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交英国管事
官依情处罪”可知,该条文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即英国人在中 国违法,不能由中国官员以中国法律处理,而须由英国人以英国 法律处理,该条文实质上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A、D两项与材 料内容不符;B项没有反映出材料现象的本质。
(3)评价: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进程,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影响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经济上
(1)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逐步解体。
2、经济上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 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 动是对工业革命的被动反应。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 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 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 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1912~1919年中国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 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 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 运动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 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焕然一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 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 央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 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 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世界发展背景是:18世纪,世界工业化从西欧国家起步,历经200多年,到20世纪70-80年代,当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经济长周期的前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成为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一支巨大的新生力量。

中国用30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世界工业化200多年产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

当前,世界工业化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长周期的成熟阶段。

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赶超世界工业化,时至今日,中国在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上已逼近世界工业化的前沿。

在中国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开始突出地呈现出来。

因此,当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必须从世界工业化的宽广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前进方向。

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路径经济史学家对世界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有两种较典型的分期法。

一种分期法是将18世纪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产业(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开始的电气化和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二次产业(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

另一种分期法是按照由技术革命决定的经济波动长周期的表现,将世界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

按照这种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1)实验室发明阶段,即一种新技术产生最初的原型,在小范围内被证明具有应用前途。

(2)技术和商业可行性的得到决定性证明阶段,即新技术被广泛地认识到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爆炸性的起飞和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新的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极大变化,并往往导致产生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4)持续高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被普遍使用,成为常识并主导了世界经济领先国家的技术体制;应用该技术的产业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5)增长减缓,利润率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趋向成熟并产生新技术的挑战,往往引发新的结构调整危机和社会冲突。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殖民扩张含义:一国侵占国外地区
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并进行侵略。
何谓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 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 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 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
2、近代工业的出现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
水运:轮船招商局 航空:冯如
邮政:
电讯:电报
2、发生变化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结构: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2)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手工业 部门稀疏的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
(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
3、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 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 地变化不大;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讲义岳麓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讲义岳麓版选修1

单元学习总结一、对近代化道路多样性的三点认识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近代企业。

(3)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

2.近代化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等。

(2)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

(3)通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

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1)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

(2)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3)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

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

二、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四国近代化改革1.四国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农奴制的落后与对外争霸战争的失败。

2.四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国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阶级是沙皇政府,但是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四国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其他三国都涉及土地制度。

改革多涉及政治改革,都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但从实施的举措看,日本明治维新更为彻底,成效也最为显著。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各自国家近代化的发展。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紧密复杂版)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紧密复杂版)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而进行不懈的斗争,这也为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政治上的觉醒和历史的转型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在十九世纪末的工业时代和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发生了历史性的政治变革。

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开始对西方的制度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学习。

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需要摆脱封建帝制的束缚,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实现国家的发展。

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需要通过改革来摆脱危机,于是翻开了“百日维新”的篇章。

但是,由于保守的势力和反动的力量太过强大,导致了维新运动的失败,这也促使了更广泛的民主与革命思想的推广和深入。

“辛亥革命”是中国维新运动的又一次发展。

它是由各派革命团体联合起来进行的一次反清革命。

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清朝的统治在辞官放权的情况下迅速瓦解。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政治上的觉醒和历史的转型。

二、自由平等的推进和科技文明的加速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也随之建立了共和政治,奠定了自由平等的基础。

新政府启动了民族工业和新文化运动,加快了科技文明的推进。

同时,新政府也调整了教育体系,发扬了近代的科学精神,鼓励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和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成为极为重要的需求和目标。

新政府不断地加大对工业化和智能制造的投入,加快了国家的产业发展。

新的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推动。

同时,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迅速推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创新思维的推广和国际交流的加强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也在不断加强对外国的借鉴和学习。

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通过跟国际接轨和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文明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
原因
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 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著名的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阶级关系 社会思想 社会习俗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史观 整体史观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 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 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 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 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4.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 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5.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 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 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 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蒸汽时代的世界和中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四、熟记重点
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7.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爆发背景新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外国侵略战争后因战争赔 款加重人民的负担而爆发的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起义形式新 利用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 帝教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四、熟记重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2)过程: 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 《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一、总体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 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 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 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社会生活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交通工具、通讯手段和大众传媒发生了巨变。
二、时空坐标
三、特征概览
阶段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
特征


政 治 上
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
(2013·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 ,却在战后获得 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 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 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 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社会性质 社会政治 社会经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 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导致清朝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 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 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 化,农民起义爆发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
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
三、特征概览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 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 经济上 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 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 代化迈进 表 现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思想上 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社会生 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 活上 会迈进
四、熟记重点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的 “织”与 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中国逐渐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 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 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 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 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 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 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 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 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四、熟记重点
一、总体阶段特征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的夹缝中曲折发展。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先 后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和科学思想,无产阶级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影响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归纳· 深化]—————— ———————[拓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中国 社会 性质 政府 国 内 环 境 市场 技术 资金 国际环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 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 征收重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 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匮乏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 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西方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 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 义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拥有雄厚的资金,金融业发达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 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 的海外利益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 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 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 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 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 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 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四、熟记重点
(2)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3)影响: ①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术,用 以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 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腐败混 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 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 技居奇、唯利是图。
(2013· 上海高考)对于鸦片战争, 有人称为中英战争, 有人称为通 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 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 B.鸦片战争 D.夷匪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