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详解:三纲者

合集下载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范文精选:民国版三字经

三字经范文精选:民国版三字经

民国版三字经民国版《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乃孔及)。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历史、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译文注释: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相近,但后天的习惯会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差异。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专注和专一。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的孟母选择了邻居的环境,如果孩子不学习,她就会剪断织布机。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名声远扬。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们,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这是教师的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幼时不学习,到老年又能做什么呢?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没有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道义。

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人的儿子,年幼时应该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龄是指古代的孩子九岁时能够温暖床榻,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1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在四岁时能够懂得让梨,对兄长要尊敬,这是应该先学会的。

11.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要开阔眼界,了解一些数学和文学知识。

12.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开始学习,逐渐积累,由十到百,由百到千,最终达到万的境界。

1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的道理,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14. 先日月,后星辰,霜露雪,化为雨。

先学习太阳和月亮,然后学习星辰,霜露和雪最后会变成雨水。

15. 七政者,家人国,治国平,治家安。

三字经全文详解

三字经全文详解

三字经全文详解三字经全文详解导语:《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作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白话:我们把天、地和人叫三才,把太阳、月亮、星星叫三光。

还有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的社会家庭关系,君主与臣子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与子女要相亲相爱,夫妻要彼此尊重,和顺相处。

三才:才,本义为草木初生,基本、基础的意思,后引申为才能、才质。

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与飞禽,地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果木和走兽,构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所以,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

三纲:纲,本义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

三纲五常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关系中,君是一国之主,父、夫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责任重大,要起表率作用,要讲义、爱、顺,不能唯己独尊,以霸道制人。

三字经中,“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小句,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之间没有尊卑高低贵贱之分,义、亲、顺是对双方的要求,很理想,不是也非常温情、和谐、美好吗?当然这是我出于美好愿望的释解,符合当下社会,客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个体。

简介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三字经解释: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字经解释: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导语】要使⼈与⼈之间有⼀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都要认清⾃⼰的地位,⼈⼈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类永远和平。

下⾯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欢迎阅读参考! sāngāngzhě 三纲者 jūnchényì 君⾂义 fùzǐqīn ⽗⼦亲 fūfùshùn 夫妇顺 【注释】 三纲:纲,指纲领,法则。

“三纲”⼀词出⾃班固著《⽩虎通义》,指君为⾂纲,⽗为⼦纲,夫为妻纲。

义:法度。

亲:⽗⼦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和睦。

【解释】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与⼈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为准则,就是君王与⾂⼦的⾔⾏要合乎义理,⽗母⼦⼥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启⽰】 要使⼈与⼈之间有⼀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都要认清⾃⼰的地位,⼈⼈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类永远和平。

【故事】 如果要改善社会的风俗使天下永远和平,⼈类的⽣活幸福,就要建⽴起君⾂、⽗⼦、夫妇间的相处关系,⼀旦建⽴了和谐的关系,许多纷争就不会发⽣了。

有⼀次,楚庄王招待⾂⼦们喝酒,喝到⼀半,烛⽕突然熄了,其中有⼀位⾂⼦便趁⼀⽚漆⿊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妃⼦不⽢⼼受到欺侮,⼀把抓下这个⼈的帽带,准备等烛⽕从新点燃后,让楚庄王将他治罪。

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责地说:“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这种事,现在⼤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等到烛⽕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没有⼀个⼈系着帽带。

如此⼀来,妃⼦要楚庄王抓的⼤⾂,也⽆从查起了。

⼏年后,楚国与敌⼈作战的战争中有位奋勇杀敌、⽴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扯下帽带的⼈。

他为了报答楚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

他这种君⾂之义,确实让⼈由衷钦佩。

【赏析】 古代封建社会有“三纲五常”的社会原则,其中“三纲”指君为⾂纲; ⽗为⼦纲;夫为妻纲。

要求⾂服从君,君叫⾂死,⾂不得不死;⼦服从⽗,⽗叫⼦亡,⼦不得不亡;妻服从夫,丈夫对妻⼦拥有⽀配权。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 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称为“四民”,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仁、义、礼、智、信叫做“五常”,这五种不变的法则是处事做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 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 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 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 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持续的历史最长。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 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 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小学国学经典解析之《三字经》(七)

小学国学经典解析之《三字经》(七)

《三字经》(七)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纲:要点、法则。

君:国家的元首。

义:合于义理,正正当当的意思。

亲:亲爱、亲近。

顺:和睦。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三纲者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三纲者

三字经详解: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纲是纲纪、纲领的意思,五种伦常关系之中,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三条纲领就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仅从三纲关系的排列顺序上看,就根本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

董仲舒提出三纲,汉武帝独尊儒术,再由班固正式记载在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之中。

五伦中的每一伦都是共同体,互存共荣,谁是谁的纲?如果硬要分出纲常,也只能说是互为己纲,大家都是纲,不是等于没说一样吗?三纲的提法本就是画蛇添足,懂了孝道自会忠君爱国。

当然,端谁家的饭碗就得摇谁家的旗,否则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本是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子的噪音,这与现代的人类灭绝了其他物种只留下人一样,到时候就只有人吃人一条路了。

后世要打倒孔家店,主要罪名就是冲着这不合理的“三纲”来的。

哪里知道卖“三纲”的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

五伦十义的道理,下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解释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春夏秋冬为四季,又叫四时,应乎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穷尽。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

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

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四时寒暑的变化。

根据我们中国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岁和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有四种说法,大多学者认为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三字经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全文完整注解

三字经全文完整注解

三字经全文完整注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刚刚出生时,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遭到破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还什么是“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3字经全文解释

3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刚刚出生时,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原文】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遭到破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孟子。

【原文】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原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礼仪,不能成才。

【原文】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原文】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原文】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原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刚刚出生时,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遭到破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是孔子得意之作.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

”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

”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

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

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详解: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纲是纲纪、纲领的意思,五种伦常关系之中,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三条纲领就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仅从三纲关系的排列顺序上看,就根本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

董仲舒提出三纲,汉武帝独尊儒术,再由班固正式记载在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之中。

五伦中的每一伦都是共同体,互存共荣,谁是谁的纲?如果硬要分出纲常,也只能说是互为己纲,大家都是纲,不是等于没说一样吗?三纲的提法本就是画蛇添足,懂了孝道自会忠君爱国。

当然,端谁家的饭碗就得摇谁家的旗,否则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本是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子的噪音,这与现代的人类灭绝了其他物种只留下人一样,到时候就只有人吃人一条路了。

后世要打倒孔家店,主要罪名就是冲着这不合理的“三纲”来的。

哪里知道卖“三纲”的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

五伦十义的道理,下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解释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春夏秋冬为四季,又叫四时,应乎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穷尽。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
《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

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

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四时寒暑的变化。

根据我们中国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岁和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一个自然年。

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一个回归年。

一个自然年是365天,一个回归年(岁)则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

举春时为例来说,春三月万物发生,正月为孟春建寅,二月为仲春建卯,三月为季春建辰。

孟春的一气为立春,有“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上冰”三候;孟春的一节为雨水,有“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三候。

四时有十二节、十二气(二十四节气),共计七十二候。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