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5篇模版)

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5篇模版)

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手足口病防治全员培训试题含答案郸城县手足口病防治培训试题单位: 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传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流行期间传染源主要为、和。

3、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4、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型和最常见。

5、手足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岁以内患儿多见6、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按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2、临床诊断病例应网络直报。

()3、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4、手足口病患儿的臀部也可出现疱疹。

()5、手足口病例可无发热。

()6、手足口病的确认病例均应收住院治疗。

()7、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是有效的。

()8、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B 有严格的地区性C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D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A 柯萨奇病毒B 埃可病毒C 肠道病毒71型D 以上都是3、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A 56℃以上可被迅速灭活B 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C 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D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4、对于手足口病处置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B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C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不应收住同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D 疑似病人最好单独收治5、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A 病人B 隐性感染者C 病毒携带者D 家畜6、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B 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C 疱疹处痒、痛,有结痂D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四、简答题(共28分)1、什么是手足口病?(8分)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经有哪些(10分)3、手足口病预防原则(10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传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培训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培训
协助进行采样:要按疾控机构的要求,及时采集聚集性病例 的粪便标本或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采集咽拭子和疱疹液
疫情处理期间,要每日填报《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 病例统计表》,及时向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填报的时间应至少持续到疫情结束后一周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每日新增 病例统计表
日期
截至首次调查时 处理后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严防社区扩散
服务帮助到位、宣传释解到位、跟踪了解到位、情况反馈到位
五、聚集性疫情分析
发病人群年龄分析(2)
今年,3-5岁年龄组发病人群所占比例也 呈现逐月上升趋势,提示今年进入高发季 节后,托幼机构聚集性发病增多。
日常防控措施(把好“6关”)
晨检关 卫生习惯关 消毒关 宣传关 家长入园关 跟踪调查关
(一)把好晨检关
应由园医或卫生老师参与 应于每天入园(入托)前完成 检查内容:
一问:通过询问家长了解儿童离园后到来园期间的一般健康情 况,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情况,重点询问是否有 发热、皮疹、呕吐、咳嗽、流涕等症状
二摸:手摸额部及手心,以筛查小儿是否有发热,对可疑发热 者应及时隔离测量体温,确定是否发热
三看:观察小儿精神是否活泼,面色是否正常,有无眼结膜充 血、流涕等症状,特别注意手掌、脚掌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四查:晨检发现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仅表现为手、足、口、臀 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时,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其 到医院诊治,并做好追踪随访。
拭消毒两次 在每班门口放置84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各睡眠室和活动室用紫外线灯进行
空气消毒,平时经常保持清洁,并通风换气良好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

幼儿园教育手足口病学习培训学习材料

幼儿园教育手足口病学习培训学习材料

幼儿园教育手足口病学习培训学习材料一、手足口病基本认识1.定义2.病原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3.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传播;(2)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等传播;(3)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物、水源等传播。

二、手足口病临床表现1.病程分期(1)潜伏期:一般为3-7天;(2)前驱期: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3)疱疹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4)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疱疹结痂脱落。

2.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低热,少数病例可出现高热;(2)皮疹: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5毫米,周围有红晕;(3)口腔症状:口腔疼痛、吞咽困难;(4)其他症状: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三、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1.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和教师的防控意识;(2)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消毒玩具、餐具、寝具等;(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4)加强营养:提高儿童免疫力;(5)避免拥挤:减少集体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2.控制措施(1)发现病例:及时报告,隔离治疗;(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3)加强监测:对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进行疫情监测;(4)疫苗接种:目前已有手足口病疫苗,可自愿接种。

四、手足口病治疗与护理1.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退热、抗病毒;(2)加强营养:保证水分摄入,纠正脱水;(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4)中医治疗:根据病情,采用中药煎剂或中成药治疗。

2.护理要点(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2)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3)注意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4)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五、幼儿园教育手足口病防控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2.建立防控机制:制定手足口病防控预案,明确责任分工;3.定期培训:组织幼儿园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4.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发现病例及时报告、隔离治疗;5.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1.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它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2.这种病什么季节容易发生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3.那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4.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死亡;5.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传染,在儿童当中传染性强;6.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⑴一般通过患儿接触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⑵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⑶门诊交叉感染;⑷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7.手足口病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度左右,部分患儿在手、足、口腔粘膜、臀部、肛周等处出现皮疹,有的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还有的出现精神差、烦躁、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个别患儿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病例多在发病后7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8.手足口病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吗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9.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等EV71型病毒感染性疾病⑴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并从口入;⑵室内常通风,注意卫生及消毒;⑶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场所;⑷加强营养,多休息;10.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⑴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⑵患儿暂不送幼儿园或学校等,遵医嘱,必要时住院治疗;⑶有病人家庭应特别注意卫生,经常用洁净剂洗手,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消毒;青州红庙社区卫生服务站2018-5-30。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内容新城五小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内容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

三、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四、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五、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六、诊断手足口病的依据是什么?诊断手足口病依据有下列几条: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七、什么叫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医院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见患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应做好诊断,对符合下列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一般病例或重症病例: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外星病种,其实它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

它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

得了这病的小朋友,通常会出现口腔内的小水泡,还有手、脚上也会长一些小疙瘩。

没错,这可不是一场小儿科的“盛宴”,看着孩子难受,作为家长,心里那真是一个五味杂陈。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这病可真是“粘人”,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涕、疱疹液等传播。

想想看,孩子们爱分享玩具,爱亲亲抱抱,这可就给病毒提供了大好机会。

你要是看到小朋友们一边玩耍一边用嘴巴撕开零食包装,那真是要警惕了。

这些病毒可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伏着,随时准备“出击”。

不过,家长们也别过于紧张,毕竟保持卫生、勤洗手,就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2.1 防治措施那么,我们要怎么防治呢?首先,勤洗手是关键!记得孩子们吃饭前、上厕所后都要洗手,洗得干干净净。

再说,尽量让孩子们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别让他们“闹场”。

而且,如果家里的小朋友不幸感染了,尽量让他们在家休息,减少与其他小伙伴的接触。

别忘了,保持家里的环境清洁也很重要,定期消毒玩具和生活用品,这可是小细节,做得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

2.2 注意症状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症状。

起初可能只是发热,接着嘴巴里会长水泡,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烦躁等表现。

这时候,给孩子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能减轻症状。

同时,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

尽量避免让他们吃辛辣或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孩子们的脾气就像小火焰,得了病会更加烦躁,家长们可要耐心陪伴哦。

3. 预防知识最后,家长们要记得给孩子讲讲防病知识。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能理解“洗手”的重要性。

你可以把洗手变成游戏,比如用洗手歌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此外,教他们不要用手去摸脸,这个习惯可得从小抓起,毕竟手上的细菌可不想成为他们的小伙伴。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材料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材料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材料一、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肝星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患病后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皮疹等,严重病例还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并发症。

对于儿童园幼儿园而言,手足口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轻易地在幼儿园内扩散。

家庭成员是初次感染的患者,一旦进入幼儿园存在感染,易造成集体感染。

因此,控制传播途径十分关键。

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等飞沫传播给他人。

•在幼儿园中,在孩子咳嗽、打喷嚏时,容易传播给周围的小伙伴。

2. 接触传播•在触摸带有手足口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腔或鼻腔等黏膜易使病毒侵入,造成传播。

三、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易发的场所,因此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针对手足口病的常见防控措施:1. 卫生教育•针对师生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及其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症状、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防控意识。

2. 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对幼儿园环境卫生的的监测及日常处置,保持空气和物品的清洁,并做好儿童案被物品消毒。

3. 早期疫情发现与隔离•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学校应第一时间上报,及时隔离患儿,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控制和处理。

4. 个人防护•孩子在幼儿园时,要求保持自身卫生,儿童及教职工应勤洗手、嘴巴、擦拭眼睛、清洗物品等,减少病菌传播。

四、结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对于幼儿园这种集体环境更容易传播。

因此,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关注度,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幼儿园卫生宣传及教育,才是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希望幼儿园可以认真对待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幼儿的健康。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2/3
14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享
辨证分型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 ,可分为风热型、湿热型、毒热
型等证型。
2024/2/3
治则治法
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基本治则 ,根据证型选用相应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
中药外治
可采用中药煎汤外洗、中药散剂外 敷等方法,缓解皮肤疱疹瘙痒等症 状。
15
患儿护理注意事项
2024/2/3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 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临床表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 可无发热;3)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阳性或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高。
2024/2/3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 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 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重型则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差等,以及心肺功能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等。
实践经验
曾参与多次手足口病疫情调查与防控工作,积累 了丰富经验。
学术成果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手足口病相关论 文,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024/2/3
29
本次讲座目标回顾
01
提高学员对手足口 病的认识与重视程 度。

手足口病培训

手足口病培训

THANK YOU.
监测系统
手足口病监测系统是通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环境等因素 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
监测系统包括实验室检测、个案调查、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和 处理等内容。
检测方法
手足口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和血 清学检测等。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于疫情的发现和控制至关重 要。同时,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也需要掌握。
02
症状识别
教导群众如何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疱疹、溃疡等。
03
就医指导
向群众提供正确的就医指导,如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
重。
04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和监测
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发病、死亡、重症病例等信息 。
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防控工作的效果。
治疗流程
01
常规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剪短指甲等,口腔溃
疡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02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03
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选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1 2
预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 触,以免交叉感染。
3
密切接触者追踪
追踪和医学观察手足口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及时隔离并给予预防性治疗。
防控措施
健康教育
01
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免疫接种
02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感染和发病
风险。
环境卫生整治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4、传染病报告卡须详细写明病人的重要信息:病 人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幼 托及学生写明学校班级,详细住址(农村病人须 写明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名称;城区病人须 写明街道名称、门牌号、楼号和门牌号号)。同 时,在备注栏写明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或转 院治疗。
➢ 5、继续高度关注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托幼 机构及小学,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区 疾控中心,以便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
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1时31分25秒01: 31:2524.6.13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4年6月上 午1时31分24.6.1301: 31June 13, 2024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4年6月 13日星 期四1时31分25秒01: 31:2513 June 2024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 升高或下降。
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 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有效的疫苗是 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由于多种肠道病原体均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4.6.1324.6.13Thursday, June 13, 2024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 幼儿园卫生防护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 幼儿园卫生防护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培训1. 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裙体中。

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容易成为手足口病传播的温床。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孩子父母和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

2. 培训内容(1)病原体知识: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包括病毒的种类、传播途径等内容。

(2)传播途径: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让父母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预防传播。

(3)症状和诊断: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帮助大家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预防措施:讲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5)应急处置:介绍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隔离患儿、通风消毒等措施。

3. 培训形式(1)专家讲解:邀请医疗卫生专家结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手足口病疫情案例进行分析,让参与培训的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的重要性。

(3)互动交流:设置提问环节,让参与者有机会就自己在防控手足口病方面的困惑和经验进行交流和共享。

4. 培训对象(1)幼儿园工作人员:包括园长、老师、保安、保洁等各类职工,他们是幼儿园内的卫生防护第一责任人,需要接受系统的手足口病防控培训。

(2)家长:所有幼儿园学生的家长都是培训对象,他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防控工作。

5. 培训成效(1)提高认识:通过培训,增强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理解病毒性传染病的危害性和防控重要性。

(2)改变行为:培训后参与者的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对预防手足口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促进合作:培训有助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致力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知识培训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健康与卫生》第四章第二节“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具体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症状。

2. 学生能掌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学生能了解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手足口病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手足口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他们对手足口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手足口病定义: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严重病例需及时就医。

七、作业设计1. 简述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答案:2. 请列举三种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答案:2. 避免接触病人,特别是未发病的病人。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水果、蔬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仍有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和家人是否有过手足口病的经历,了解手足口病在身边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手足口病防控(幼儿园)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防控(幼儿园)培训课件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 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人群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
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 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 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 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
等途径传播
二、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病,几十年前就发现了: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 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 防控制措施(2)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
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 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 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衰竭。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 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立即送医院 诊治。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
搐。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控制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 方面的措施。

手足口病病的知识培训

手足口病病的知识培训

03 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对症治疗原则及方法
01
02
03
04
降温治疗
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取物理 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防止高热
惊厥。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可使用口腔喷雾剂或药膏以
减轻疼痛。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疱疹 破溃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膏
涂抹患处。
饮食调整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口腔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肠道内繁殖,然后通过血液 循环到达皮肤、黏膜等部位,引 起相应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易感,特别 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 最高。
流行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 为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 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 玩具、食具等。
病例报告流程与要求
报告时限
规定手足口病病例的报告时限, 确保信息及时上报。
报告程序
明确病例报告的程序,包括初诊报 告、复诊报告、死亡报告等。
报告内容
规范病例报告的内容,包括患者基 本信息、症状体征、诊断依据等。风险评源自及预警机制风险评估01
根据监测结果和病例报告情况,对手足口病疫情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口蹄疫、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其中口蹄疫主要发生在畜间,人类少见;疱疹性咽峡炎的疱 疹主要发生在口腔后部;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 生在躯干。
0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
- 解释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 强调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及传播的主要环境。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手指短、勿用污染物品等;
- 讲解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如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 推广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清洁、消毒等。

3. 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处理:
- 介绍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识别方法,如典型症状、接触史等;
- 强调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措施,如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
- 解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就医流程,如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等。

4. 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
- 根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讲解公共场所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措施;
- 强调公共场所管理者的责任,如监测传染病信息、加强清洁消毒等;
- 推广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时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勿分享个人用品等。

5. 家庭和社区的防控措施:
- 强调家庭成员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如避免接触疑似病例、保持室内通风等;
- 推广家庭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如儿童玩具的清洁、家庭物品的消毒等;
- 强调社区居民的互助与合作,如及时报告病例、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等。

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海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同时配合实际案例和图表以增加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染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全年均有发生, 5-7月高发。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

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

二、传染源
1. 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三、传播途径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1、消化道:经消化道(及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 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

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四、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

五、病原学特征:
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

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
六、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的表现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2)典型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皮疹的特点
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

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5)不典型临床表现
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

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先出皮疹后发热。

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

5)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

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2.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1)高热(℃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

(2)发热伴有寒战。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4)明显呕吐或头痛。

(5)呼吸浅快。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7)精神倦怠、萎靡。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13)高血糖。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七、手足口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八、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

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做好手卫生
用餐前和上厕所后。

在与患儿接触后。

打喷嚏或咳嗽后。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

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搓出皂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15秒;用流动的
水冲洗干净。

洗手时,要注意清理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

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

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托幼机构及小学对儿童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

患儿痊愈1周后或明确未患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托、入园。

(2)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让保健老师在晨检期间,接触不同的儿童时,做到彻底的洗手。

一旦发现发热、有皮疹的孩子,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老师在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玩具消毒、接触玩具的学生立即洗手。

餐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4)督促儿童、教师及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5)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使用排风扇。

(6)让托幼机构及小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玩具、餐具、公共用具、厕所等进行清洁消毒。

(7)托幼机构及小学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卫生和教育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