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小结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评价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评价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评价活动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其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热、口疮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更可能造成一定的生命危险。

因此,针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旨在为社区居民、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大家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信息,正确应对疫情,降低感染风险。

活动内容本次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原理及其特征,了解症状以及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2.讲解如何正确洗手,特别是在季节性流行期,如何做到日常保洁消毒,预防病毒传播。

3.指导如何合理膳食,并讲解如何进行常规的饮食预防,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身体免疫力。

4.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做好人员聚集活动的安全和防护。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的效果较为明显,经过调查统计,活动后社区居民及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且掌握相关预防措施。

活动培训结束后,得到了社区居民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大家都表示通过本次健康教育活动,收获颇丰,对手足口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活动价值手足口病作为常见传染病之一,其预防措施及认知程度的提高,旨在降低社区传播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实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天”理念。

本次活动不仅能让大家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疫情防控,为实现全民健康做出贡献。

同时,在活动中涉及到的讲解方法、互动形式等,也有利于促进公众健康素质的提高,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手足口病不容忽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相关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患病。

本次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以铺展合理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在活动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圆满成功。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5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5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之间。

手足口病以高热、口腔疱疹和手、足部皮疹为主要症状,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易通过飞沫传播。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的高发,各地幼儿园加强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我校幼儿园也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多种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幼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组织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邀请专业医生来幼儿园开展健康讲座,为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家长们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

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家长和幼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地减少了手足口病的传播。

幼儿园重视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定期进行排查和整治校园内的卫生死角,保持地面、桌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采取有效措施消毒幼儿园的餐具、生活用品等。

加强学生饮食卫生管理,定期对厨房进行卫生检查,对饭菜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避免食物污染对幼儿造成消化道感染。

幼儿园还加强了晨检工作。

每天上午,幼儿园的老师对每个孩子进行晨检,观察孩子的口腔、手部和脚部,以及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通知家长,及时隔离患病幼儿,避免病毒的扩散传播。

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积极配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还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预防接种工作。

每年定期邀请卫生部门的医生来幼儿园进行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工作,为幼儿注射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幼儿的免疫力,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需要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包括宣传教育、环境卫生管理、晨检工作和疫苗接种等。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做好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其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等。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传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我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总结:一、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社区宣传栏、医院候诊区等场所,向公众传播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卫生管理。

学校和幼儿园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需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卫生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意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手足口病的学生,确保初步控制疫情的发生。

三、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报告及时准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队伍培养。

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增加手足口病专科医生和病房床位。

加强对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完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机制,确保患者的及时就诊和救治。

五、加强家庭和个人的防控措施。

加强家庭的清洁消毒,特别是注重人体接触的物品,如床具、餐具和玩具等的清洁和消毒。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要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

六、加强国际合作。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国际合作对于防控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各国卫生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

共同采取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总之,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家长和个人共同努力。

手足口知识讲座小结(共6篇)

手足口知识讲座小结(共6篇)

手足口知识讲座小结(共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手足口知识讲座小结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手足口知识讲座篇1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主讲人-- 幼儿园保健室老师近期,我国又发生了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即手足病)至死的事件。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精品6篇)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精品6篇)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精品6篇)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反思篇1一、活动目标1、体验洗手的乐趣;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正确洗手的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二、活动准备PPT、装满水的脸盆、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三、活动过程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3)、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

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1)、她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2)、教师小结:原来这位小朋友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

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

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2)、播放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请幼儿观看。

(3)、请幼儿回答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教师总结: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4、学一学、勤洗手。

(1)、教师示范,请幼儿跟学;(2)、请个别幼儿上台练习洗手。

5、考一考。

(1)、预防手足口病有哪四招?(2)、花花玩了玩具,不洗手就吃早餐。

(3)、小明提醒妈妈晒被子。

(4)、小明常常让妈妈帮忙打开窗户通风。

(5)、花花从不喝开水,只喝汽水饮料。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8篇)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8篇)

小学防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8篇)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重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并做好防备工作。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防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小学防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第1篇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依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订立了“手足口传染病防备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学问要点问答》专栏,使老师、同学、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防备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阔老师和同学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

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订立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搭配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同学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扬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学问。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扬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学问。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扬活动,教育和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同学家长宣扬传染病防控学问。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老师和同学,清洁家园,削减疾病,促进健康”。

各中队要依据活动的要求,讨论订立本中队的实在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实行多种形式,广泛宣扬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

各班级要立刻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阔老师和同学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乾净有序,无卫生死角。

手足口病总结范文_学校手足口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手足口病总结范文_学校手足口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手足口病总结范文_学校手足口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篇一:《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中和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传染疫情,我校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结合我校实际精心组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在我校的传染,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将我校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本次活动中学校领导亲自挂帅,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学校的爱国卫生活动。

二、宣传广泛,认识明确,营造了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重点清理校园死角、周边地区的卫生,并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营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

,积极的宣传是学校师生参与爱国卫生活动的前提保障,通过宣传发动,整个爱国卫生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全校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三、认真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

中心校防控手足口病工作会议召开后,我校立即启动预防传染病的紧急预案。

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各班班主任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同时加强厕所的清洁和管理,做好教室和校园环境卫生的消毒处理工作,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1、每日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

2、每日进行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5、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进行一次空气消毒。

6、开展对缺勤学生的追踪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送诊或安排回家休息,对患儿用过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

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二、基本环节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

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

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

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小百科: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
动小结(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 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幼机构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病很容易引起聚集,所以此病是幼儿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目前尽管有疫苗,但主要还是针对重症EV71感染的疫苗,同时也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特效药物,4-9月手足口病处于多发阶段,是流行的高峰期。

所以我园开展了以“加强手足口病,提高防控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更让家长也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培养孩子良好地洗手卫生习惯,使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活动具体内容
一、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1、开展正确洗手健康教育活动。

为增强幼儿的健康卫生意识,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的健康知识,由各班老师组织幼儿通过图片讲解,演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并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做洗手操,通过动动玩玩的实践,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掌握应该怎样正确洗手方法,并通过有趣生动地讲解,使孩子们明白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我们两位保健员分别对小班的幼儿进行了洗手教育,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洗手,以及该在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正确的六步骤洗手。

通过生动的讲课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卫生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改正经常将手放入口中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3、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在各班中开展“最干净小手”评选活动,对评班级中选出的“最干净的小手”幼儿给予鼓励和奖励。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中形成了讲卫生意识。

二、多途径增长家长科普知识,增强防控意识
在幼儿园保健栏张贴宣传板报;并进行手足口病预防资料发放;通过老师对家长群进行微信推送;六步洗手图互动版,兴起防病热潮,增强家长防控意识,丰富家长防病知识。

三、医教结合宣传,开展小班家长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园小班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了解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我们以医教结合的形式,依托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的指导力量,保健事先和社区医生沟通,准备好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提前发放,以统计结果数据为依据,邀请社区医生有正对性地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

四、活动覆盖率
培训参与人数:143(5个小班的家长),覆盖率:100%
五、相关知识知晓率(见培训前后问卷统计表)
六、效果分析和反思
1、手足口病是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我们先后对全体小班家长开展了一次相关手足口病健康卫生知识的培训前后的调查。

为使家长对手足口病有一个更全面了解,更新一些错误的观念,了解相关的科学常识,使孩子在出现早期症状后,就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同时解除家长对一旦幼儿园班级发生病情后的担心以及恐慌的情绪,我们邀请了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对小班全体家长进行了一次有关手足口病的科普讲座。

从调查问卷的先后统计情况来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情况,知识认知以及行为指导和态度等共20项调查,经过认真统计,大部分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勤洗手、勤通风的意识。

但是在部分手足口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共有3项内容的知晓率较低,如;对于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的知晓率较低一些,有68.5%,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是否有相应的疫苗,分别为49.7%,47.6%,还有对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和传播途径知晓率也稍低,分别为78.3%、72.7%;对于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内容,如正确洗手六步骤方法、对孩子玩具杯子等密切接触物品定期清洁消毒率也偏低,分别为76.2%和65.7%。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孩子的洗手习惯没有很好养成,小班儿童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其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往往会受到各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家长培养幼儿讲卫生的意识以及对正确六步洗手法了解和掌握,对孩子的养成
认真洗手习惯具有直接影响。

还有一项是上级卫生部门要求幼儿不带玩具的内容占到79%,所以晨检时分,时常有小班幼儿带玩具现象,同时也说明老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这项内容有忽视。

3、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再次发放培训后问卷,并进行了统计,对幼儿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

有7项内容的知晓率都达到了100%以上;7项内容达到了95%以上。

其中是否由病毒引起、此病的发病高峰、最早出现症状、成人不注意卫生是否会传播此病4项内容;以及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和关于手足口病疫苗的问题容知晓率2项内容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另外在培训后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比如是否对幼儿洗手进行指导得到了家长一致认同;同时通过培训使得家长对发生手足口病后的担心程度有了明显下降。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和提高,更充分认识到发生传染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能更好地在家督促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并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

4、但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家长没有对孩子接触的玩具进行定期消毒,部分幼儿还是会晨检时带玩具来,这提示今后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需侧重于消毒理念的树立以及消毒方法的普及。

同时。

在家养成洗手习惯提高率还略低,需要家长的在家进行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培养。

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支持,覆盖率比以往的培训都高。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制作并发放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对手足口病有了更高的警惕性。

在问卷调查中的基本情况和参加培训的人员来看,目前父亲的参加度也有了提升。

另外社区医生的培训也十分受大家欢迎,家长们都认为本次培训中,社区医生介绍的相关知识内容十分清晰,对幼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普及 , 以及倡导建立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和收益 ,减少孩子被感染机会,严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内发生、流行,切实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沙霞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