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合集下载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保护孩子的健康,幼儿园举行了一场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以下是讲座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及口腔黏膜病变。由于手足口病的高发与季节有关,主要在春、夏、秋季发生,学校开学后是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消化道传播等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

1.直接接触传播

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如果接触到健康孩子的体液、排泄物,比如唾液、鼻涕、粪便等,就可能传染手足口病。

2.飞沫传播

如果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在呼吸、咳嗽、打喷嚏时,会释放出带有病

毒的微小液滴,这些液滴浮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就会感染。

3.消化道传播

孩子在消化道病毒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肠道病毒,如果孩子们没有

正确洗手,或者接触到带有肠道病毒的食物、水等,就可能感染手足

口病。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

孩子经常会接触到家具、玩具、门把手、电视遥控器等物品,这些物

品很容易被其他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污染。因此,健康的手卫生习惯

非常重要。孩子每天洗手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用温水和肥皂洗手。

2.避免与患者接触

如果孩子家里有手足口病患者,家长要尽可能减少孩子与患者的接触。在家中还需注意物品的清洁,隔离患者的用具,生活急需品不能混用,以减少患部感染的机会。

3.食品卫生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通过口腔、肠道进入人体,所以孩子们的饮食卫生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特举办了这次健康教育讲座。以下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

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

腔溃疡和手足皮肤疱疹等症状。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容易在婴幼儿和幼儿园中传播。

2.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病患者后要及时洗手。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幼儿园和家中的清洁。 - 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并减少儿童之间的亲密接触。

-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生吃的蔬菜水果。

3. 如何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

- 发热:手足口病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

- 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多个小溃疡,可导致食欲不振、喉

咙痛等不适。

- 手足皮肤疱疹:手掌、脚底及手足冠部皮肤出现水疱和疱疹。

4. 对手足口病的治疗:

- 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支持疗法可迅速康复,包括休息、

多饮水、口腔保洁等。

- 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和症状缓解药物进行治疗。

5. 家庭和幼儿园的防疫措施:

- 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请假居家休息。 - 幼儿园要加强环境清洁,勤消毒,定期通风,减少传染风险。

- 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讲座,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掌握预防和处理手足口病的方法,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谢谢大家的参与!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流行的就是EV71病毒,但还没有发现此种病毒的变异。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也就是现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三、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四、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五、怎样对待手足口病?

虽然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我已过了三岁前患病危险年龄,可以不担忧、不预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和成人一样也可能受到感染,只是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一般感染后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我们也需要做好预防,避免传染给孩子。我们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把手足口病的有关防治知识讲给我们的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们听,让大家共同重视,共同防治。我们和他们一起要不信谣,不传谣,不要轻易相信哪里有多少人得了手足口病,哪里死了多少人的谣言,更不能推波助澜,做虚假谣言的传递者,要相信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会严密防范病毒感染,严格控制疫情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茁壮地成长,人人都健康快乐地生活。

2024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01手足口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发病原因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此外,接触患者皮肤、

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

等也可造成传播。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至发病后数周均具有

传染性。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重型则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差等,以及心肺功能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鉴别诊断

02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Chapter

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030201传播途径分析

个人预防措施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患者

提高免疫力

家庭环境卫生要求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定期消毒

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策略

落实晨检制度

01

加强消毒工作

02

开展健康教育

03

03

手足口病治疗方法与护理要点Chapter

西医治疗方法介绍

对症治疗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口腔溃疡者可用口腔喷雾剂或药膏涂

抹患处。

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

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讲课PPT课件

手足口病讲课PPT课件

手足口病的治 疗应遵循早发 现、早诊断、 早治疗的原则, 以缩短病程,
减轻病情。
治疗过程中应 注意保持患儿 的口腔卫生, 避免继发感染, 同时加强营养, 提高免疫力。
对于重症手足 口病患儿,应 采取综合治疗 措施,包括药 物治疗、对症 治疗和护理等。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 用抗病毒药物 和抗炎药物进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5岁以下儿童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
免疫力低下人群
接触病毒机会较多的人群
老年人
PART THREE
手足口病的症状 与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状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不等
手足皮疹:手掌、足底出现红色丘 疹,有时会融合成片
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 人群密集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 免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自 身免疫力
PART FIVE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与护理
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 疗以缓解症状 和预防并发症 为主,针对不 同症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脑膜炎和脑炎:神 经系统疾病,可能 导致头痛、呕吐、 抽搐等症状。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病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常见的病原体有肠道病毒A组(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肠道病毒B组和肠道病毒C组。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

2.皮疹: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排出,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接触后,通过口腔、眼部、鼻腔等粘膜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保持距离,

避免接触其分泌物。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不洁食物,尽量吃熟食,多喝水,增加免疫力。

4.加强个人免疫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1.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可用漱口液,腹泻可用止泻药物。

2.休息和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适当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力。

3.预防并发症:手足口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居家隔离:患者在发病期及恢复期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 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的预防 • 手足口病的治疗 • 手足口病的护理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 吸道和接触传播。
特点
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一 般为2-10天,具有自限性,大多 数患者症状轻微,但部分病例可 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避免生食
避免生食未经洗净的水果 和蔬菜,因为病毒可能附 着在食物上。
清洁餐具
使用热水和肥皂清洗餐具 和厨具,确保其干净卫生 。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
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 面、玩具等。
垃圾分类与处理
及时处理垃圾,避免病毒 在垃圾中滋生。
家庭护理
wk.baidu.com
01
02
03
04
保持患儿居家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
患儿的餐具、玩具等个人物品 应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的衣物、被褥应勤换洗, 保持清洁。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 洁。
心理护理
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二、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四、什么季节较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五、哪些对象容易得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6

岁的儿童中,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六、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的疾病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桂训长)

近期,我国又发生了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即手足病)至死的事件。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

- 解释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 强调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及传播的主要环境。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手指短、勿用污染物品等;

- 讲解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如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 推广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清洁、消毒等。

3. 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处理:

- 介绍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识别方法,如典型症状、接触史等;

- 强调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措施,如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

- 解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就医流程,如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等。

4. 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

- 根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讲解公共场所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措施;

- 强调公共场所管理者的责任,如监测传染病信息、加强清洁消毒等;

- 推广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时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勿分享个人用品等。

5. 家庭和社区的防控措施:

- 强调家庭成员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如避免接触疑似病例、保持室内通风等;

- 推广家庭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如儿童玩具的清洁、家庭物品的消毒等;

- 强调社区居民的互助与合作,如及时报告病例、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等。

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海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同时配合实际案例和图表以增加学习效果。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

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

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石锦云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并有周期性流行地趋势.手足口病自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自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过该病发生,年月至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地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组型肠道病毒引起地传染病,该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肠道病毒型早在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后,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关于型病毒地流行报告.年我国也分裂到该病毒,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较重地临床症状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地麻痹性疾病等.

传染源:

手足口病地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地时间较长,约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地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地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

幼儿对手足口病地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地潜伏期一般为天,平均天.治疗期最短天,长者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天,一般症状较轻地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地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天既出现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地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地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地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物资地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是行之有效地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地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口腔

内、手、足等处地疱疹破溃时,要防止细菌地继发感染.卫生部门要做好手足口病地监测和预测工作,控制儿童集体机构地暴发,减少各种并发症.通过卫生宣传教育、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减少传播.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手、足等处,同时做好日常用具地消毒.手足口病患者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密切接触病人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这样可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医疗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实行预诊,分诊或设专门诊室.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地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地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本病地预防很重要,在流行季节要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游玩.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地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

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青朗侗族苗族乡卫生院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