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文物藏品的保护及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县级文物藏品的保护及管理
对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为目的,分别从资金、人才培养、保护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体系。
标签:县级文物;文物保护;藏品管理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淀。因此,这决定了所有的文物都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加强文物藏品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展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提高文物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一、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的重要作用
县级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珍藏了大批的文物藏品、历史文化资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物藏品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文物变质、破损、剥蚀等问题,给文物藏品的完整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降低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县级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藏品管理,对于保护所在地的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藏品保护的硬件设施较差
对于大多数的文物藏品而言,都需要为其提供通风、干燥和清洁的保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物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但是,当前大部分县级文物管理单位的藏品保护条件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长时间以来没有一个标准的库房,虽然大多采用了砖混结构,但多是旧房改造而成,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文物的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以及防尘等实际需要;其二,藏品保护的相关设备、设施等老化现象明显,部分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保护措施。例如没有藏品的专柜、文物堆叠放置。字画等纸质文物随意堆放在柜子中,平时随意投放几颗樟脑丸了事,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甚至一级、二级文物都没有保险柜进行存放。其三,在防火、防盗等方面没有周全的考虑,因此文物损毁现象频繁发生。
(二)文物藏品保护配套资金不足
保护配套资金不足是文物藏品管理及保护过程中困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主要因素。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财务预算开支中,针对文物藏品开支的投资较少。因为缺少资金投入,加之地方财政没有向其倾斜,导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馆藏不能得到科学的保护,更加谈不上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文物征集、利用研究等工作。
(三)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相对落后
当前,许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藏品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明显的损坏情况,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针对文物的保护及管理水平存在一定限制,现代化的文物保护技术水平较差,对藏品的保护依然停留在防虫防潮、看守的层次上;针对部分藏品遇到的特殊问题不能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在文物复制、修复等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能采用合理的设备与技术予以解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文物藏品在时间和自然的作用下慢慢消失。
(四)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单位人才队伍存在着人员数量较少、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在考古、历史、文物鉴定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导致县级文物藏品的整体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当前,大多的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都不愿意到基层文物部门工作,即使有少数专业人才到来,但是工作时间不长就纷纷跳槽。同时,受到经费、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人员结构极为复杂,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文化程度差异性大,与学习的培训机会相对不足,使得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了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县级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使得县级文物保护工作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策略
(一)丰富资金筹措渠道,构建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首先,要充分调动群众热心公益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向县级文物保护及管理部门捐款捐物。可以适当组织部分群众对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庙宇、楼阁、祖祠等进行捐款修缮,通过合理筹款、统筹规划和加强管理的方式保证文物及其藏品得到妥善修缮保护。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基金,接收来自社会及各个方面的捐款,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经费来源;其次,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财政对文物藏品的资金倾斜,确保专款专用,将有限的经费都用在关键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确保每一项资金都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
首先,要做好文物藏品的历史、艺术等价值的宣传工作,明确文物所具有的不可复制再生特性,增强政府、财政、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要定期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主题活动,借助“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保护日”等节日开展文物
藏品保护及宣传活动,对文物藏品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引导人们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鼓励广大群众与文物犯罪违法行为作斗争,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文物保护共识;其次,构建社会文物保护体系,采取向中小学生开展文物宣传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展览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为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文物藏品保护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更多的文物保护问题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予以解决。因此,县级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馆藏开展针对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技术,从而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持续提高。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提高文物保护及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及业务水平,为在岗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做好岗位的继续教育工作,创造更多的条件为这些热爱文物,致力于文物保护事业的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可以从省、市聘请学者和专家担任文物保护单位的技术顾问,借助他人所学为自身所用。
(四)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县级文物藏品保护工作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保护及管理制度体系,保证文物藏品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开展保护工作中,首先要确保藏品账目清晰、鉴定确切、编目详细、保护措施完善,通过针对藏品的科学管理,构建针对不同类型藏品的针对性管理理论和方法。例如,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文物藏品在保护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征集、鉴定、登记、编目、入库、保管、提用、统计和注销等几个环节,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必须保证各个工作程序科学完整,确保工作人员对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深刻理解。例如,征集环节是对入馆的藏品和原始档案、清单、凭证等进行接收和校对,并进行后续的登记、清洁、消毒及针对性的技术处理。若在征集环节只是采取形式上的接收方式,不重视对原始档案、凭证的校对,则给后续文物藏品的编目、档案建立等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管理程序才能够给文物藏品的规范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制度化,确保藏品保护及管理制度包含登记提取、库房管理、藏品核查、库房进出人员登记及管理中的奖惩制度,确保文物藏品在库房中得到妥善的保存;其次,要提高保护单位保管人员的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法规来指导保管人员的业务工作,对文物藏品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熟悉并掌握,确保所有的管理操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五)构建完善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破坏将不能挽回。为了保证文物藏品在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过程中的安全,文物管理部门必须制定严密的安防、消防管理体系,并在中心控制室、公安、保安等环节建立安全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在各個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以提高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