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孔子的时代开始,儒学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转变以及当代的影响等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的起源1.1 孔子的思想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逐渐兴起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孟子、荀子等。

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多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1.3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开始被广泛传播。

儒学的教育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了社会上层阶级的重要修养方式。

二、儒学的发展2.1 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理学强调理性与道德的统一,注重思辨和理论的研究。

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展。

2.2 清代儒学的复兴与变革清代的儒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复兴。

程朱理学成为主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派,如王夫之的“格物致知”和黄宗羲的“经世致用”等。

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3 近现代儒学的转变与挑战近现代,儒学面临了许多挑战和转变。

西方思想的传入,特别是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兴起,对传统的儒学观念进行了冲击。

儒学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

三、儒学的影响3.1 儒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石。

3.2 儒学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儒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扩展到东亚地区。

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儒学成为了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传统,对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为核心,通过教育和思想传播,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儒学的起源、发展到衰落,全面阐述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

孔子是儒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

孔子的学说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后来由他的学生编纂成《论语》等经典著作,成为儒学的重要基石。

二、儒学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初步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

孔子的学说成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思想,他的弟子们在各地传播儒学思想,形成为了不同的学派,如孟子、荀子等。

儒学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秦汉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儒学受到压制,但儒学的思想并未被彻底泯灭。

汉代刘邦执政后,儒学重新兴起,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材,儒学开始在国家教育中占领主导地位。

儒学家如司马迁等通过编纂史书和撰写文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学的理论。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分化和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浮现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王弼提出了“理气”说,强调理温和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心即理”说,主张心性即是天理;道家的影响也渗透到了儒学中,形成为了新的儒学流派。

这一时期的儒学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者们对儒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 唐宋时期:儒学的复兴与繁荣唐宋时期,儒学再次得到了复兴和繁荣。

唐朝的孔颖达、程颐等儒学家对儒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形成为了“二程”学派。

宋朝的朱熹则进一步发展了程朱理学,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深远。

儒学在这一时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学问,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儒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儒学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并提倡“仁爱”、“礼治”等思想。

他的弟子们将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奠定了儒学的基础。

2. 孔子后继者的发展(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孔子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例如,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则注重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观点。

3. 儒学的统治地位(汉朝-明清时期):自西汉以来,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并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

儒学经过了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为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例如,汉代的文学家刘向整理了《尚书》,明代的学者朱熹撰写了《四书集注》,都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儒学的变革与挑战(近现代):近现代以来,儒学面临了来自西方思想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和科学文化的引进,对传统的儒学思想提出了质疑。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儒学的内涵和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总结起来,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阶段、孔子后继者的发展、儒学的统治地位以及近现代的变革与挑战。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仍然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他们关注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强调个体的教育和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概念,并提倡治国之道。

2.秦汉时期:儒学的大发展秦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儒家学派逐渐成为统治者重视的学问,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成为官方的教育理论。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被整理成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为后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的分裂和动荡使得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这个时期,儒家学派也经历了一次复兴。

代表人物有王粲、郑玄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经典,为儒学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4.唐宋时期:儒学的全盛时期唐宋时期是儒学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者如程颢、程颐、朱熹等,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并形成了后来的程朱理学。

儒学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5.明清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反思明清时期,儒学逐渐陷入停滞和僵化的状态。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得儒学面临着挑战。

受到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冲击,儒学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和变革,形成了新儒学的思潮,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顾炎武等。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儒学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然而,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儒学被重新审视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新发展。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儒学到现代的新儒学,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1. 原始儒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原始儒学时期是儒学的起源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是儒学的奠基人,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仁”的概念,倡导“君子”为人的行为准则。

他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形成为了《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

2. 先秦儒学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先秦儒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墨子等。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

荀子则强调人性的恶劣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性恶论”。

墨子则注重实用主义和社会改革,提倡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3. 儒学的统治地位(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儒学家成为官员的培养对象。

儒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君主专制、礼仪制度和家族观念等,这些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儒学也对其他学派产生了影响,如道家、法家等。

4. 儒学的复兴与变革(公元220年-公元618年)在东汉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隋唐时期,儒学得到了复兴,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儒学家如魏征、颜之推等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儒学也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对话和融合,形成为了新的学说。

5. 宋明理学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宋明理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程朱理学派。

程朱理学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这一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6. 现代新儒学的兴起(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儒学再次受到关注和研究。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阶段儒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其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是儒学思想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经历了多位重要思想家的发展和传承。

除了孔子外,还有孟子、荀子、墨子等。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观念。

荀子则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善。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受到了统治者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儒学家坚持传承儒学思想。

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命观念与人的自由意志相结合。

此外,汉代还浮现了经学和史学两大学派,经学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史学则注重历史的记载和研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遭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仍有一些儒学家坚持儒学传统。

王充提出了“性即是命”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魏晋时期还浮现了新儒家学派,如王弼的“理学”和郭象的“气学”,他们对儒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和发展。

4. 唐宋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在唐宋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的孔颖达提出了“理气”思想,强调理性和情感的统一。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了儒学的主流,他们强调心性修养和礼仪规范。

明清时期的王阳明则提出了“良知论”,主张通过内心的直觉来实现道德的行为。

三、影响和意义儒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出了许多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一、创立——春秋时期1、时代特征:奴隶社会走向瓦解。

2、代表人物:孔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我国和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地位: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3.主张:(1)政治上: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的: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意义:遏制暴政,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礼”的思想。

“克己复礼为仁”。

礼,具体指周礼。

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尊卑有序的统治秩序。

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教育上:因材施教,全面发展(3)古代文化的整理:编订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二、发展——战国时期1、时代特征: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2、代表人物及主张(1)孟子:政治主张: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含有早期民本思想与孔子儒学的关系: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伦理上主张“性善论”。

(2)荀子: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治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

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三、低潮——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四、正统——汉代儒学1、时代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对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③对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④针对土地兼并——限田薄敛省役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起点,孔子被视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弟子们将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儒家经典《论语》等。

2. 秦汉儒学的兴旺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加强了儒学的教育地位。

汉代儒学家如董仲舒、扬雄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为了新的儒学流派。

3. 魏晋儒学的分裂与多元化(公元220年-公元420年)魏晋时期,儒学浮现了多个流派,如王弼的“理学”、郭象的“气学”等。

这些流派在儒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分歧,但都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交流和融合。

4. 唐宋儒学的繁荣与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儒学家孔颖达、韩愈、柳宗元等推崇儒学的实践和道德伦理。

宋代的儒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为了“理学”的主流。

此时期的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元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279年-1912年)元代儒学受到了政权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儒学传统。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学”,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清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6. 当代儒学的现状与发展儒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现代儒学家如胡适、钱穆、牟宗三等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儒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西方哲学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与发展、兴旺与衰落、分裂与多元化、繁荣与复兴、变革与挑战以及现状与发展。

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是儒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学派和哲学家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学的奠基人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教育和政治的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仁”,即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和社会。

孔子的学说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

随着孔子学派的兴起,儒学逐渐发展为正统思想,并在秦朝统一中国后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

然而,在后来的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由于政治变革和学术争议,儒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和边缘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影响逐渐增强。

这一时期,儒学逐渐转向了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形成了“文人儒学”的特点。

同时,儒学的宗教化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以孟子为代表的理学派强调儒学与宇宙之道的关联。

随着唐朝的兴起和宋朝的称霸,儒学逐渐恢复了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在唐朝,儒学被列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对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宋朝,儒学进一步发展为新儒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以理治国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从明朝开始,儒学的地位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传入使儒学面临了全新的思想冲击,儒学与新学派之间的争论持续了数百年。

即便如此,儒学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直到清朝的结束。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儒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挑战。

新思潮兴起,儒学被质疑其过时和约束性,注重传统道德和礼仪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此后,儒学在中国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但在学术界依然存在,并在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的复兴之势。

总结来说,中国儒学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边缘化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儒学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衰落、复兴和当代影响等五个部份来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的起源1.1 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在春秋时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奠定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1.2 孟子的发展孟子是儒学的重要传承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1.3 荀子的影响荀子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利论”,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儒学的发展2.1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兴旺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儒家经典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儒学与道家、墨家、法家的争鸣在战国时期,儒学与其他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2.3 儒学在汉唐时期的繁荣汉唐时期,儒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学的衰落3.1 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危机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式微,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挑战,儒学陷入了危机。

3.2 儒学在清代的挫折清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儒学受到了冲击,传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逐渐瓦解。

3.3 儒学在近现代的沉寂近现代,儒学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儒学陷入了沉寂。

四、儒学的复兴4.1 新儒家的兴起近现代,新儒家兴起,他们试图重新解读传统儒学,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4.2 儒学在当代的影响当代,儒学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儒家思想被重新关注,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4.3 儒学的国际传播儒学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关注,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传播。

五、儒学的当代影响5.1 儒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儒学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5.2 儒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儒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倡仁爱、礼仪、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儒学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

1.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被誉为儒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并强调君子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诲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学经典之一。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压制。

然而,在汉朝建立后,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并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被编纂成《四书五经》,成为官方经典。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一时期,儒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王充的《论衡》提出了儒家学说与其他学派的对立,并强调了儒家学说的独特性。

王弼的《周易注》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南朝刘宋时期的儒学家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和修辞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儒学家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儒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宋代的程颢和程颐创立了“二程学派”,强调心性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此外,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注重经典文献的研究和理论的系统化。

5.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并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朱熹的理学成为了官方教育的核心内容,儒学经典的研究和注释达到了巅峰。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儒家学派的形成到现代儒学的发展,包括关键人物、主要思想和重要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一、儒家学派的形成(公元前6世纪)儒家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圣人。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主张“仁者爱人”,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儒学的繁荣与衰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孔子之后,儒学逐渐繁荣起来。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然而,儒学在战国时期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他学派的思想也开始兴起,儒学逐渐衰落。

三、汉代儒学的复兴(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在汉代,儒学得到了复兴。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被称为“经学”。

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东汉末年的郑玄和西汉末年的董仲舒等。

郑玄注释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乾坤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四、宋明理学的兴起(公元10世纪-公元17世纪)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宋代的程朱理学和明代的王阳明心学。

程朱理学强调经典的研究和理性思维,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得知识。

王阳明心学则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道德修养,主张“知行合一”,即知行统一。

五、现代儒学的发展(20世纪至今)在现代,儒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新儒家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

近年来,儒学在中国的复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研究和发展儒学思想,试图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及其学派。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并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的弟子们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初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开始传播。

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其他儒家学派如孟子、荀子等,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君主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理念,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官方思想,并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儒学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等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教育。

同时,儒学也与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复兴。

南朝刘宋时期的儒学家邵康节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自觉。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明清时期:儒学的全盛与变革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宋代程朱理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实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发展。

清代的朱熹思想则重视经典注释和学术研究,对儒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影响:儒学强调君主道德和仁爱之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过程,涵盖其起源、发展阶段、主要思想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儒家学派。

孔子被认为是儒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他的学说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儒学的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与其他学派如道家、墨家等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辩。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逐渐被接受,儒学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儒学并没有被彻底摧毁,汉朝时期重新兴起了儒学,并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学说。

儒学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等在这一时期广泛流传。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儒学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儒家学者陆绩提出了“理学”思想,将儒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4.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学说。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

程颢、程颐、朱熹等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发展,形成为了儒学的经典体系。

5.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儒学仍然是国家的官方学说,但在清朝时期,儒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儒学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儒学的主要思想儒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其中,仁被认为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

义强调公正和正义,礼则强调社会规范和仪式。

智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信则强调诚信和信任的价值。

四、儒学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学派,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兴旺到衰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事态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们追求稳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的需求愈发迫切。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伦理、教育和礼仪的思想,成为儒学的奠基人。

二、儒学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初期发展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的学说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忠诚”和“礼仪”,并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

在这一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士人的主流思想。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儒学受到了压制,但在汉朝的刘邦和汉武帝的支持下,儒学重新兴起。

儒学经典《论语》、《孟子》等开始广泛传播,成为士人的教育基础。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仍有一些儒家学者如王充、郭象等在此时期继续推动儒学的发展。

4. 唐宋时期:唐朝和宋朝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匡胤都非常重视儒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唐代的儒家学者有韩愈、柳宗元等,宋代的儒家学者有程颢、程颐等。

他们对儒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儒学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仍有一些儒家学者如王阳明等在此时期继续推动儒学的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了科举制度的核心内容,儒学经典的研究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儒学的衰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儒学在近代中国逐渐衰落。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面临了来自西方的冲击和挑战,新兴的思想如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开始流行。

这些思想对儒学的传统价值观和观念提出了质疑,使得儒学的地位逐渐下降。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体系之一,它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概述:1.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和形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儒家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忠恕、礼仪等,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焚书坑儒政策,烧毁了大量儒家经典,禁绝了儒家学术的发展。

3.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武帝恢复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学术得以重新发展。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学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4.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混乱,儒学经历了衰落。

但是,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产生了一些交流和融合。

5.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儒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复兴。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非常看重儒学,加强了对儒学的推崇和支持。

儒学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并被用于国家的治理和教育。

6. 宋代(960年-1279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儒学的兴起,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学派和朱熹的“理学”。

这些学派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儒学的经典体系。

7.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元明清三个朝代,虽然通过儒学取得了政权,但儒学逐渐僵化,形成了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

儒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对经典的解释和注释。

总的来说,儒学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家思想家是孔子。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责任。

他的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被后来的儒家学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儒学的初步框架。

2. 兴盛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儒学受到压制。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朝的儒学家如董仲舒和贾谊等人,通过解释经典和发展儒家思想,使儒学重新成为主流思想。

儒学在汉朝达到了巅峰,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和外族入侵,儒学逐渐衰落。

3. 唐宋儒学的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再次得到了复兴。

唐代儒学家韩愈和柳宗元等人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儒学的实践价值。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程颢、程颐、朱熹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宋代的儒学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儒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心学”,强调个体内心的反思和自我修养。

清代的程朱理学逐渐僵化,儒学面临了来自西方思想的冲击。

一些儒学家开始反思传统儒学,并试图与西方思想进行对话和融合。

5. 现代儒学的发展(1912年至今)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儒学经历了新的发展和变革。

20世纪初,新儒家学派兴起,如胡适、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将儒学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同时,一些学者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儒学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儒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源和初期发展、兴盛与衰落、唐宋儒学的复兴、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以及现代儒学的发展等阶段。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儒学。

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儒学的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除了孔子,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儒家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等。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礼仪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学说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受到了压制,但仍有一些儒家思想家坚持传承儒学的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是东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与乾坤自然相合,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修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段复苏和发展的时期。

儒学家王弼注释了《易经》,将儒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为了新的学说。

此外,儒学家郭象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强调人的本性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儒学家程颢和程颐提出了“理学”学说,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

此外,朱熹提出了“心学”学说,认为人的心灵是最重要的,通过反思和内省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

三、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儒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初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创立。

孔子是儒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孔子的学说主要通过《论语》等经典著作传承下来,成为后世儒学的重要基石。

二、儒学的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之后,儒学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礼、乐、政、教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儒学也开始与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等进行辩论和交流,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儒学受到了压制,但在汉朝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儒学成为了当时的国家学说,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被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的统治和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宗教进行交融,形成为了一种新的学术思潮。

同时,一些儒家学者如王弼、郭象等通过对儒学经典的解释和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4. 宋明清时期:宋朝时期,儒学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国学。

程朱理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成为了当时学者的主要任务。

明清时期,儒学逐渐衰落,但仍然对社会教育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儒学的主要思想1. 仁: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行为准则。

仁者爱人,尊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2. 礼:儒学将礼制看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孝:儒学强调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伦关系的基础,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4. 中庸:儒学主张中庸之道,即遵循适度和平衡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事物和关系。

四、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多名家推介的中国儒学史研究最新力作——
中国儒学发展史
(三卷本)
黄宣民、陈寒鸣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3
目录

序刘泽华
绪论
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儒学演进
二、经世致用:儒学基本特征举析之一
三、不断创新和自我改造:儒学基本特征举析之二
四、儒家伦理与宗法社会
五、从传统到现代的考察——以儒家“民本”传统为例
第一章孔子和早期儒学
第一节上古礼乐文明与原始儒学
【附录一】从巫祝文化到礼乐文明的历史转变
【附录二】神守、社稷守与“儒”及儒家的产生
第二节西周王官之学的确立及其衰微
第三节齐鲁文化与儒学的诞生
第四节儒家开山祖孔子与六经
第五节孔门弟子与早期儒学的传播
【附录一】颜回与“颜氏之儒”探微
【附录二】论孔门后学的分化
第六节思孟学派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第七节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
【附录一】郭店楚简与《中庸》
【附录二】郭店楚简与“君子慎独”
第八节荀卿学派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秦代的儒生与儒学
第一节秦初的文化政策与儒生的任用
第二节秦代刻石及简文所见的儒家思想
第三节秦代儒生的仕学分化与儒学的官私并存
第四节“焚书坑儒”与先秦儒学的终结
第三章汉代儒学:封建社会官方儒学的建立
第一节汉代儒学复兴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
第三节皇权与经学——儒家经籍的法典化
第四节神学化的经学思潮
【附录】汉儒谶纬神学中的科学内容
第五节儒学的神学化与汉儒的造神运动
第六节今古文经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第七节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附录】《春秋》与西汉社会生活
第八节《孝经》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第九节政治经典与经典政治:《周礼》与古代理想政治
第十节郑玄《三礼注》及其儒学史意义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经学与玄学
第二节南朝玄学的蜕变与礼学的复兴
第三节北朝少数民族的汉化及儒学的汉学特色
第四节注疏经学
第五节隋唐科举制与儒家义疏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节唐中叶及其后儒学发展的新迹像
第七节敦煌儒学
第五章道学兴起与两宋儒学
第一节“庆历新政”与宋学的开端
第二节“道学”、“理学”、“心学”定名缘起
第三节儒学趣向的转化:义理之学的兴起
第四节荆公新学的特点及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五节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苏氏蜀学学风与东坡易学
第七节书院儒学教育
第八节朱熹集大成的心性学说
第九节理学化经学的典范: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第十节陆学的立世精神
【附录】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争论
第十一节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与唐仲友的经制之学
——南宋与道学相异趣的事功之学思潮第
十二节“学圣”与理学在儒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附录】宋儒孟子观述论
第十三节道学化的经学思潮
第十四节《伊川易传》的特色及其意义
第十五节北宋儒者文士与党争
第十六节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辽、金统治者对儒学的尊崇及金朝儒学的特色
第二节西夏遵行儒学。

“渐行中国之风”
第三节元代“用夷变夏”思潮与理学的官学化
第四节金华朱学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
第五节元代的朱、陆合流和陆学
第六节吴澄的“道统”论与经学
【附录】元儒吴澄对《礼记》的改编

第七章明代儒学
第一节朱元璋与洪武儒学
第二节朱棣的儒学思想
第三节朱学流变
第四节程敏政及其朱、陆“早异晚同”论
第五节王守仁心学及其对儒学的革新意义
【附录】阳明心学兴盛原因探析
第六节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
第七节阳明哲学的视角
第八节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
第九节平民儒者颜钧及其“大成仁道”
【附录】《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第十节泰州王门巨——擘王一菴的哲学思想
第十一节韩贞的平民儒者风范与罗汝芳的理学思想
【附录】罗汝芳的平民儒学思想及其讲学实践
第十二节泰州王学后劲焦竑
第十三节袁宏道与泰州王学
第十四节诸种思潮交汇下的汤显祖的思想
第十五节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第十六节王湛心学与书院教育的再度辉煌
第十七节晚明儒者文士的“狂者胸次”第十八节鹿善继与燕南王学
第十九节蕺山心学与晚明思潮第二十节晚明清初的名节思潮
第八章兼综汉宋的清代儒学
第一节黄宗羲与清初启蒙儒学
第二节傅山“异端”思想的风骨
第三节顾炎武与清初学风的转变
第四节李颙与清初山林儒学
第五节康熙帝与清初庙堂儒学
【附录】庙堂理学的政治思想
第六节乾嘉汉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七节朴学化的经学思潮
第八节戴震披着“经言”外衣的启蒙学说[附录]戴震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第九节袁枚对正宗儒学传统的批判
第十节崔述与清代疑古儒学
第十一节晚清公羊学的兴起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第十二节谭嗣同的“冲决网罗之学”
第十三节西学化的经学思潮
第十四节儒学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及其前瞻
【附录】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结束语:关于儒学的现代发展问题
后记一陈寒鸣后记二黄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