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分析火车票实名制电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分析—春运期间火车票黄牛现象

【摘要】每年春运期间,铁路运输都迎来客流高峰。而火车票黄牛也在此进入活跃期。本文将致力于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火车票黄牛存在的经济基础,并用经济学和数学的工具分析火车票黄牛对他们自身、对乘客、对整个火车票市场的影响。同时分析当前的火车票实名制制度对打击火车票黄牛制度的利弊。最后尝试得出我们自己关于治理春运期间火车票黄牛的结论。

【关键词】春运;火车票;市场竞争;价格;黄牛;实名制;

第一部分、关于春运、车票市场、黄牛等的基础分析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据统计,在春运的40天左右时间里,有30亿多人次的人口流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团圆、是走亲访友的节日。

对于春运而言,火车票难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根本就是资源稀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火车票的供需双方市场情况。春运40天,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长6.1%,日均588万人。而目前铁路图定日均客座能力仅382.1万座,需求与能力之间有200多万的缺口。从下图可见,铁路资源在我国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铁路资源在路网密度上还有很大不足。

铁路运营在铁道部改组之前,作为政府的完全垄断市场,可以由政府进行价格干预。而火车作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手段之一,有着较大的市场。虽然火车有汽车、飞机等许多替代品,但相比于其他交通工具,火车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公众偏爱火车出行,一是因为安全,火车事故概率小,是所有交通工具中事故率较低的一种;二是方便,火车站点覆盖完善,旅客常常可以买到直达目的地的火车,而且长短途皆宜,受天气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小;三是火车票价格相对其他交通工具低。因此火车出行成为公众首选,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火车票也往往供不应求。

又由于文化习俗等其他原因(比如人们希望春节能够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节假日的火车票需求往往显现很强的刚性。消费者的需求愿望极为强烈,他们对于价格的反应并不敏感,表现为需求曲线D与横轴的夹角很小。

下面分析一下现行的售票制度。现在的售票制度主要是三个方面,在火车站或者车票代售点购买、电话预订、互联网订票。

火车站或者车票代售点购买:最传统的购票方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票可以通过后两种方式订到,加上每次逢年过节火车站都会排起长队,这种方式可以说变得一票难求。不过对于许多中下阶层的百姓,可能不是很了解后两种订票方式,所以依然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最后的结果则是排了好久的队却买不到一张票。

电话预订:这种方式相比第一种快捷一些,不过由于电话并不会直接交费,所以会有一个预留时间的限制,如果第二天中午12时之前还不到火车站或者代售点交钱拿票,那么预订就作废了。

互联网订票:这是这两年开始的最普及和火爆的订票方式。在提前一定时间的整点时刻,铁道部将在网上放出一定数量的车票,然后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进行“抢

票”,并且直接通过网上银行付费,只需在乘车前取票即可。

这三种购票方式无疑对应着不同的市场,无疑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倾向于前面的购票方式,而收入相对较高,可以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更倾向于后面的购票方式。同时,可知对于两个不同人群的价格需求弹性也不同,对于相对阶层更高的人群,他们更容易接受飞机、高铁等较昂贵的交通方式,所以可替代性强,价格需求弹性更高,而对于相对阶层更低的人群则价格需求弹性更低,新的购票方式挤压了他们的票,无疑也给了黄牛更大的市场。

靠普通的宣传、直接打击等做法能不能解决黄牛问题呢?短时打击可能有些效果,但是想要根除黄牛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建立的基本假设条件之一是关于“经济人”的假设,即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黄牛党的行为虽然游离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之外,但是其以利己为目的,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性质是与经济活动中的其他正常参与者的性质是一样的。黄牛党活动隔绝于主流经济活动之外却能长期存在,屡禁不绝,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其中存在的利益驱动。

总之,只要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地方总活跃着黄牛党的身影。黄牛党的行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行为,对于我们这个主题,火车票的票价给黄牛带来了生存的空间。要彻底解决黄牛倒票问题,必须从经济手段入手,彻底切断黄牛盈利的利益链条。下面我们从官方和黄牛市场两大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关于官方车票市场的分析

市场数据分析:根据13年春运的数据,全国出行人次为32亿人次,而火车只占2.35亿,可见一定还有许多人并未成功购到车票。

结合以上情况对市场的理论分析:

首先,火车票票价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春运火车票价格问题会给全社会的福利带来不利影响。如上图所示,春运的直观问题是短期供给缺乏弹性,难以快速增加(铁路资源、列车资源短期增加能力有限,车票的供给弹性也很小),而需求在短期内极度扩张,市场没有在均衡价格P*上出清。有某些外力(政府的火车票定价措施)促使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这样一来,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低于均衡价格使得铁路部门缺乏扩大供给的动力。所带来的供给减少额就造成了供给者福利的损失为梯形ABPP*的面积。同时消费者由于受到低票价的需求扭曲,又会承担排队买票、买票难的问题甚至由于买不到车票而放弃回家的等等一系列精神损失(可以把这些损失视为消费者的心理成本)。

低票价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提高(矩形OBPP*的面积)虽然有所提高,但从现实看来这种提高也是要打折扣的,而且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还弥补不了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净损失为三角形OAB的面积。

春运火车票价格问题还给黄牛提供了生存空间。黄牛之所以能以高价倒票,正是利用了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消费者对票价的预期远高于当下的正常票价。于是消费者期望价格与正常价格之间都成了黄牛的加价空间(C-B)。

现在把黄牛加入我们的考虑范围:

如果政府不干预火车票价格,那么春运时火车票价格一定在一个比现在高许多的点达到供需平衡,即本图中的E点,然后政府的限制价格却让其下降到了P2点,在这样需求量本身就极大的情况下,又根据之前已经分析,车票有着一定的价格需求弹性,所以其需求也相应上升到了Q2点,同时政府保持自己的供应量Qe不变,同时,黄牛党通过各种不法手段购买了大量车票,并且对于中下阶层的人来说,互联网订票让他们可以获得的票更少了,于是对于他们的供应量从Qe减为Q1,从而产生了很大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给黄牛党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实名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将Q1提高,但是根据之前分析,效果也很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很大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虽然车票很多,但是每个人对车票的区间的要求是特定的,所以黄牛可以说是在一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甚至寡头垄断市场中,加上黄牛定价的自由性,黄牛通过先定一个高价格,再与购票者讲价还价,进行一种几乎是一级价格歧视的机制,从而获得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剩余,而获取大量利润。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干预价格无疑放大了春运难的情况,给黄牛更多可乘之机,许多做法仍有待商榷,比如价格司仍坚持不涨价只降价,比如网上购票比例的逐渐增大,有些做法应该更加完善,比如购票实名制。

第三部分、关于黄牛车票市场的分析

一、黄牛市场的产生

1.消费者偏好及需求刚性

这个在第一部分关于春运、车票市场、黄牛等的基础分析中已经谈到,消费者在春运的特殊时期对铁路运输有着极大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刚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