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平菇不出菇的起因及解决对策

平菇不出菇的起因及解决对策
详细描述
在选择平菇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季节和栽培环境。如果品种不 适应这些因素,就会影响出菇效果。此外,有些品种可能存在遗传缺陷或适应 性不强的问题,也会导致不出菇。
培养料配方不合理
总结词
培养料配方不合理也是平菇不出菇的一个常见原因。培养料的成分和比例对平菇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适宜的培养环境能够促进平菇的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平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70%-90%,pH值为5.5-7.5。在栽培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 和pH值等条件,并根据需要调节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平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
总结词
正确的接种方法能够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
改善培养环境
总结词
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利 于平菇生长。
详细描述
平菇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 度、光照等。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这些 环境条件,以利于平菇的正常生长。
正确接种操作
要点一
总结词
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保证菌种接种的质量和数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接种是平菇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要采用正确的接种 方法,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数量,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 质量。
平菇不出菇的起因及解决对 策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平菇不出菇现象的起因 • 平菇不出菇现象的解决对策 • 平菇不出菇现象的防治措施 • 平菇不出菇现象的案例分析
01
平菇不出菇现象的起因
品种选择不当
总结词
品种选择不当是导致平菇不出菇的一个常见原因。不同品种的平菇具有不同的 生长特性和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适合栽培的品种是保证出菇的关键。

平菇不出菇该怎么办?

平菇不出菇该怎么办?

平菇不出菇该怎么办?
平菇虽然不是变温结实类品种,但在一定的变温条件下现蕾速度要快一些,且在菌丝后熟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呈现出菇齐、出菇密等显著特征。

高温平菇的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均在高温时段,所以气温的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小,影响到平菇的表现,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迟迟难以现蕾。

处理办法很简单:白天提高棚温,落日后给予井水喷淋,使之夜间的室温与白天的温度拉大。

如果在南方高热地区,最好将完成后熟的菌袋搬出棚外,任其风吹日晒,气温35℃以下时,维持2~3天时间;将菇棚内地面整理后,浇灌大水,渗入后即可将菌袋移入,并随之喷淋地下水,进入正常管理即可。

一般2~3天,即可整齐的现蕾,而且呈现出菇整齐的状态。

- 1 -。

冬季平菇不出菇和出菇少的原因分析

冬季平菇不出菇和出菇少的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生产中要合理配制栽培料的碳氮比,正确掌握培养料发酵技术,确保发酵效果,为平菇生长创造适宜的营养条件。
三、光照、通气不良:这一现象也多发生在新种植户中。冬季温度低,再遇上连阴天,缺少光照,新栽培户往往只注意增温,不重视通风。致使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影响子实体形成,造成不出菇或出菇少的现象。严重缺氧时,会使大批菇蕾萎缩、闷死;平
冬季平菇栽培中经常出现不出菇或出菇少的现象,致使效益降低。现结合多年栽培实践,浅谈一些冬季节不出菇或出菇少的原因。
一、菌种原因:菌种混杂或温型不对:若菌种混杂,对出菇温度要求不一致,易互相抑制,造成出菇少。种植温型不适合冬季出菇的品种,也会出现不出菇或出菇少的现象。
解决办法:生产中一定要到正规的食用菌菌种厂购买优良菌种,保证菌种纯度;购买菌种时一定要了解所购品种温型,购买适合冬季栽培的低温型菌种。
二、栽培料原因:这一现象多发生在新种植户中,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这种现象很少发生。主要是由于培养料的碳氮比不当或发酵不彻底造成的。平菇是通过菌丝分解栽培料来获得营养物质,栽培料要求适宜的碳氮比,一般为30--40︰1,氮源浓度过高或发酵不充分,就会影响正常出菇。当栽培料过干,含水量低于40%时,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栽培平菇经常出现栽培后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等现象,致使生产失败,降低了生产效益。

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研究总结出了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一、菌种不孕平菇的子实体是由双核菌丝体形成的。

生产中使用的菌种若是未曾配对的单核孢子或其生长的菌丝,就会造成不出菇或产量较低。

所以在生产前要做好菌种出菇试验,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经济损失。

二、菌种混杂不出菇菌种不纯,掺杂其它菇种或不同温型菌种混为一体,互相抑制与栽培环境不适应难以出菇。

在生产中一定要使用优良菌种,保证菌种纯度,防止菌种混杂不出菇影响栽培效益。

三、栽培季节与品种温型不适应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之分。

中、低温型的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不能再分化子实体。

在低温季节种植高温品种也会推迟出菇。

平菇生产中要慎重选择品种温型,在栽培前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当平菇是通过菌丝分解栽培料来获得营养物质。

在栽培料中要用适宜的碳氮比。

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C/N以40∶1为宜。

当氮源浓度过高,C/N值偏小时,就会影响正常出菇。

当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于40%时,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生产中要合理配制栽培料,为平菇生长创造适宜的营养条件。

五、光照、通气不良,发菌不好,难出菇或不正常出菇平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时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

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低的氧气压,可以在半嫌气条件下生长。

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应高于0.5%,缺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有时在菌盖上产生许多瘤状突起。

所以,生产中在原基分化时期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并且适当通风增加氧气量。

如果栽培料面菌丝长成老菌皮,长时间不出菇,说明料面板结,应尽早用小铁耙等在料面菌皮上进行浅层抓挠,深度不要超过0.5厘米,这样可以促进菌丝尽快扭结、出菇。

看完不出菇的平菇的心得

看完不出菇的平菇的心得

看完不出菇的平菇的心得
首先:指的是菌丝生长正常的情况下,或者说是表面看起来正常。

污染的菌包、高温、出菇病害等的生理性病害、或者病理性病害的菌包,不会表现为全部不出菇,只是出的少,产量下降。

今天讲的是一个批次生产的菌包同一个表现,表现为全部不出菇的心得。

1、菌种
不合格的菌种或者退化变异的菌种,这里是指菌种的结实能力,一般常见于新分离的菌种,特别是孢子分离,所以无论是组织分离还是孢子分离,都需要进行出菇实验才能进行正式生产栽培。

解决办法:因菌种不具有结实能力导致的平菇不出菇的损失很大,后期采取任何措施都不会有效果。

2、培养基PH
灭菌后的PH过高,主要是因为白灰添加过量造成。

解决办法:不要轻易放弃,菌丝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产生代谢酸,达到出菇条件一般都会出菇,但是产量会明显降低。

3、药物
配方中错误的添加了防虫或者杀菌的药物,或者是过量添加。

解决办法:可以尝试继续管理出菇,如果环境合适不见效果,尽快放弃。

4、碳氮比
碳氮比过低可能导致不出菇,营养料添加过多,碳氮比过低,高营养的配比导致菌丝营养生长时间过长,不利于过渡到生殖生长。

解决办法:可以暂缓出菇管理,等待菌丝营养消耗一定程度,个别菌袋开始有原基出现,在开始全面进行出菇管理
5、出菇环境
温度过高、过低,湿度偏小等极端的环境,都能导致不出菇。

就是不能满足你做的品种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条件
解决办法:采取措施满足平菇的出菇条件,很快会出菇,菌袋料面过干很难在表面出菇了,这时继续正常管理,愿基会在菌袋和培养基的缝隙发生。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保证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适 宜,以保证菌种定植和生长良好

发酵时间充足
保证培养料发酵时间充足,以便 菌种充分分解和利用培养料中的
营养。
翻堆均匀
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及时翻堆, 以保证培养料发酵均匀、充分。
规范接种操作
消毒灭菌
在接种前对场地和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以 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无菌操作
在接种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保证菌种纯正 、无污染。
03 平菇出菇期管理 技巧
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总结词
平菇出菇期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刺激 子实体形成,但要避免直射阳光。
详细描述
平菇在出菇期需要适当的光照刺激,但不同 品种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存在差异。一般而言 ,出菇期可每天给予2-3小时散射光,光照 强度在300-500勒克斯之间。避免直射阳光
以免影响子实体形成。
接种不当
总结词
采用科学、规范的接种方法。
VS
详细描述
接种是平菇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接种 不当,可能导致菌丝感染或生长缓慢,进 而影响出菇。为确保接种科学、规范,应 选用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接种,并严格遵 守接种操作规程。同时,要确保接种室干 净、卫生,以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
温度管理不当
总结词
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在平菇出菇阶段控制适宜的湿度,以保证平菇正常生长 、发育和出菇。过干过湿都不利于平菇的正常生长。
调整酸碱度至适宜范围
发菌阶段
在平菇发菌阶段调整酸碱度至适宜范围,以保证菌丝 生长健壮、均匀。过酸过碱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定 植。
出菇阶段
在平菇出菇阶段调整酸碱度至适宜范围,以保证平菇 正常生长、发育和出菇。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平菇的生 长和发育。

平菇发菌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平菇发菌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平菇发菌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发菌不良的表现
发菌不良的表现多种多样:菌种萌发、生长缓慢,甚至不萌发,生长到一定程度不再生长;菌丝生长纤细无力,稀疏松散等
二、原因及技术措施
首先按上述情况分类。

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多是培养料含水量过大,透气性差,有的还由此而滋生了大量厌氧细菌,打开袋或掀开塑料薄膜会有较强的酸味。

这种情况需要散开袋口并打孔通气,以有效增加料中的氧供给,同时降低料的含水量。

属于第二种情况的,多是菌种本身带有细菌或活力较弱,或发菌期透气不足,持续高温高湿,打开袋口有时有浓烈的恶臭味。

属于菌种本身的问题很难补救,属于环境条件不适的要加强通风排湿和降温。

这种情况发菌期要适当延长,不可过早给予出菇刺激,否则,将严重降低产量。

- 1 -。

平菇菌丝吃料后迟迟不出菇的原因与对策

平菇菌丝吃料后迟迟不出菇的原因与对策

平菇菌丝吃料后迟迟不出菇的原因与对策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
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

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

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以减少损失。

2、培养料中含氮较丰富的物质(麸皮、米糠、尿素等)添加过多,相对碳素不足,出现菌丝徒长,结成很厚的菌被,使生殖生长受阻,出菇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补救方法:用铁条等轻搔菌被处,搔破为宜(和金钱菇栽培管理中的搔菌处理相同),然后加强通风并喷0.5%葡萄糖液或1ppm的三十烷醇药液等含碳物质,用以调节碳氮比例,再辅以温差刺激,适量通风、透光,可促使现蕾出菇。

3、菌丝刚长好时,有的菌种块长出零星小菇,误以为已正常出菇而过早地开袋,揭膜,加上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在菌袋口或菌砖表面形成一层干硬的菌膜,使菌丝体无法扭结成原基,无法现蕾出菇。

补救方法:酌情补水,然后用干净的竹签纵横交错地划破料面菌皮膜,再辅以适当通气,适量光照,和温差刺激,促使菌丝扭结出菇。

- 1 -。

平菇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

平菇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

03
菌种问题
菌种老化
概述:菌种老化是导致平菇不正常出菇 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定期更换新的菌种,保持菌 种的活力和纯度,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 质量。
基因突变积累:长时间的培养和繁殖过 程中,菌种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影响正 常的生长发育和出菇。
原因详解
生长周期过长:经过多次传代后,菌种 的活力逐渐下降,导致菌丝生长缓慢、 出菇时间延长。
平菇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因素 • 培养基问题 • 菌种问题 • 管理措施不当
0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 平菇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食用菌,它的生长和发 育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环境不适宜,就会导致平菇 不出菇或者不正常出菇。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主要的环境因素 。
菌种适应性差
01
02
概述:菌种适应性差可 能导致平菇在特定环境 条件下不出菇或不正常 出菇。
原因详解
03
04
05
环境不耐受:某些菌种 对温度、湿度、光照等 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 若环境不适应,则无法 正常出菇。
营养需求特殊:不同菌 种对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需求有所差异,如果培 养基配方不合适,也会 导致出菇问题。
解决方案:根据平菇菌 种的特性调整环境条件 ,如温度、湿度和光照 等,以优化其生长条件 。同时,根据菌种的营 养需求,合理调整培养 基的配方,确保菌丝获 得充足的营养供应。
04
管理措施不当
通风换气不足
原因
平菇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通风换气不足会导致菇房内二氧 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解决方案
增加菇房的通风次数和时间,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平菇正 常出菇。

平菇不能顺利出菇的原因分析

平菇不能顺利出菇的原因分析

平菇不能顺利出菇的原因分析
规模化平菇种植可能出现不出菇、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主要原因首先是种植时间安排不当,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茬摘完后,迟迟见不到二茬原基;其次是品种欠佳、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今日小编重点介绍一下平菇不能顺利出菇的原因。

平菇不出菇,逃脱不了以下这几点原因:
1、菌种不合格;
2、培养基PH值过高(主要是因为白灰添加过量造成的);
3、配方比例错误或过量添加了防虫剂或者药物;
4、碳氮比过低(营养料添加过多,碳氮比过低,高营养的配比导致菌丝营养生长时间过长,不利于过渡到生殖生长);
5、出菇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湿度偏小等极端环境都能导致不出菇;
平菇出菇期需较大湿度,湿度需控制在80%以上,但湿度不能过大,菇棚不能长时间处于流滴状态,否则容易出现“黄菇”。

在生产中,可通过灌水、喷水等方式保湿。

平菇出菇期通风需与温、湿度调节相结合,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通风,以增加平菇所需氧气量。

一般菇棚内温度在5℃~8℃时,敞开一定的通风口即可;温度在2℃~3℃时,需将通风口全部关闭。

另外,疏蕾工作也非常重要。

选留长势旺、发育快的菇
蕾作为培育对象,其余一些小菇蕾可提前疏除,以防过多消耗营养。

6、未进行空气刺激:需关闭门窗或盖膜,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半小时。

7、未进行覆土加压刺激:在菇床或菌袋上压瓦块或木板、砖头。

菇床栽培覆盖1~1.5厘米厚的土粒,既防杂菌又能使保湿催菇效果更好。

最后,在平菇栽培中,只要菌袋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即可确保平菇顺利出菇。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1、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1 原因。

①培养料变质,杂菌大量繁殖;②菌种太老,生活力差;③使用农药过量;④培养料含水量不当或接种后通风过大;⑤接种后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⑥ pH值不适宜。

1.2 防治措施。

①培养料不能霉烂变质,使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②菌种质量要有保证,大量种植前要做发菌试验,以检验菌种质量;③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一些杀菌剂以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使用浓度控制在0.10%-0.15%;④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手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成股流下),播后如料温达30℃时应加强通风以降温;⑤接种后环境温度控在25℃左右为宜;⑥接种量应为培养料干重的10%-12%较适宜,不能过少;⑦将培养料pH值调节到7.5左右。

2、培养料酸败发臭2.1 原因。

①培养料带大量杂菌;②拌料加水过多,发生嫌气发酵;③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量繁殖;④培养料发酵处理不彻底,或氮素过多与石灰反应生成氨气。

2.2 防治措施。

培养料应新鲜,使用前充分腐熟或高温杀菌,并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同时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如备料时发现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及时翻倒晾晒,晒干后重新调节含水量及pH值,氨味过重的可加2%明矾水拌匀除臭,已经发黑腐烂的不能使用。

3、烧菌3.1 原因。

①菌袋堆叠太高太密,没及时翻倒;②生料栽培中菌袋较大,且堆叠过高,或床栽时铺料过厚;③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风不够。

3.2 防治措施。

①菌袋栽培接种后气温偏高时要先将菌袋松散直立放置,切忌大堆密集,防止烧坏菌种,待袋温稳定时,再堆成4-7层的墙状;②菌袋一般长40-55厘米,宽15-20厘米,薄膜厚度为4-5微米,******用聚乙烯袋(常压杀菌)或聚丙烯袋(高压杀菌),不要过大,袋两头开口,以利通风;③床栽时铺料厚度10-12厘米为宜,不要过厚;④注意观察料温和环境温度,及时通风降温。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平菇是食用菌中较为常见的品种,它适合多种温度,能一年四季即可种植,也是食用菌中最容易出菇的,不同其他菌种,它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出菇。

但是如果在种植时出现大批的不出菇,一定是在某些方法出现错误,一起来看看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吧。

1、品种选择不当在栽培时选择不合格的菌种,就会导致不出菇,平菇的品种不同,对于适宜生长的温度也不同,根据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可分为低、中、高温型三种。

如果选择选择的是高温型品种,但却种植在低温环境,所以就不会出菇。

解决方法:选择菌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选择,选择适宜栽培的品种,最好在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然后再大面积投产,减低栽培风险。

2、培养基质碱度过高在调配培养机制时,会加入一些石灰粉,如果石灰粉的添加过量,会导致培养基质碱度过高,影响到菌丝的正常生长,所以造成不出菇。

解决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先不要着急,菌丝在生长时经过新陈代谢后会产生一定的酸性物质,会不断的中和酸碱度,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出菇,只是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3、药物使用过量在菌丝生长时,会出现其他的杂菌,一般杂菌的活力是没有平菇菌丝活力强,平菇的菌丝到后面可将其覆盖,但如果栽培环境或栽培不当,造成这些杂菌生长超过平菇菌丝。

这时就要使用杀菌剂抑制杂菌的生长,或者在除虫时会使用药剂,这些药物使用过量会杀死平菇菌丝,造成不出菇。

解决方法: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浓度和使用剂量,防止伤害到平菇的菌丝。

4、栽培环境不当在栽培时对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皆有一定的要求,在高温、低温或湿度过低的极端环境都会引起平菇不出菇,另外平菇菌丝生长时是不需要光照的,但在原基分化时需散射光,否则对出菇不利,严重者会造成不出菇。

解决方法:栽培环境一定要满足平菇出菇条件,高温时,加强通风或喷洒水雾降温,低温时利用温室升温,湿度少可喷洒水雾增湿,光照不足,可通过人工补光。

平菇栽培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平菇栽培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平菇栽培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1播种后不发菌或部分菌丝生长不良。

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过湿,薄膜封盖过严,通气条件差,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不足。

处理方法:一是揭膜通风,每天2-3次。

每欢15-20分钟;二是在局部菌种未萌发的料面上稀疏地撒一层石灰粉,以调节酸碱度;三是用5%的石灰水直接与床面未发菌的料拌合。

拍平后重新补种覆膜。

这样处理后3-5天,菌丝即可很快萌发生长。

2菌丝生长浓密但不出子实体。

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其原因是料温过高和湿度过大,或氮素肥料过多,不适于菌丝转入生殖生长。

处理办法:一要揭膜降温,使料温控制在15-18℃以内;二要开窗通风降低相对湿度;三要“搔菌”,用小铁耙或竹扫帚将表层老化菌丝菌膜刨松除掉,少量喷水覆膜;四要白天盖膜晴天晚上揭膜,造成一定温差,促使菌丝扭结形成菇蕾。

3子实体长不大而枯萎死亡。

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过干,空气湿度偏低或阳光直射、寒潮袭击、病虫为害等。

如果是缺水,应立即补水,用筷子或细木捧在料面上打些小洞,再喷水,每天2-3次;或将菌块浸入水中,使其吸足水分。

处理后不久即可长出新的子实体。

4出畸形菇。

常见的畸形菇有:①高脚菇。

主要原因是光线太暗,二氧化碳浓度过大;②花球菇。

主要原因是通风换气不良;③水肿菇。

主要是温度过高;④无柄菇。

主要是温度偏低;⑤兰色菇。

主要是室内升温或菇房距厨房较近,受烟雾熏染,造成菇体中毒。

防止办法,要针对产生的原因,分别采取通风、补光、降温、调湿、改进升温条件等措施加以处理。

珍稀食用菌——黄伞的栽培技术胡清秀黄伞又名又脂鳞伞、柳蘑,其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

该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该菇菌盖上有一种特殊的黏液,据生化分析证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效果。

黄伞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工艺简单,产量较高,市场售价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之一,1栽培季节。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为了解决平菇不出菇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原因,并采取 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调整环境条件、优化培养基配方、 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促进平菇正常出菇,提高产量和品质 。
02 平菇不出菇的主 要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
01
02
03
温度不适宜
平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 度,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 低,都会影响平菇的正常 生长,可能导致不出菇。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解决方 法
汇报人: 2023-11-19
目 录
• 平菇不出菇的现象描述 • 平菇不出菇的主要原因分析 • 解决平菇不出菇的方法 • 预防平菇不出菇的措施
01 平菇不出菇的现 象描述
平菇不出菇的定义
• 平菇不出菇,指的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平菇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无法形成子实体 的现象。
平菇不出菇的表现
• 当平菇不出菇时,培养基上的菌丝体呈现茂盛的生长状态,但 长时间无法形成菌盖和菌柄,无法产生成熟的子实体。此外, 有时会出现菌丝体变黄、变褐或发生其他异常颜色变化的情况 。
平菇不出菇的影响
平菇不出菇会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给栽培者带来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无法形成子实体,也会影响平菇的品质和口感, 降低市场价值。对于消费者而言,无法享受到平菇的美味和 营养。
湿度不足
平菇生长需要足够的湿度 ,若环境湿度过低,会导 致培养基水分丧失,影响 平菇的生长和发育。
光照不足
适量的光照是平菇正常生 长的必要条件,如果环境 光照不足,会影响平菇的 生长速度和出菇率。
培养基问题
培养基配方不合适
平菇生长需要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如果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不合 适或比例失衡,会影响平菇的生 长和发育。

平菇出菇推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平菇出菇推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平菇出菇推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生产中,有时发菌良好,但就是不能及时出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料中含水量不够
平菇子实体形成的适宜基质含水量为70%左右。

当播种时的料含水量不足时,完成发菌时料的含水量就达不到70%,这种情况下菌丝需要再长数日,通过呼吸作用,料的含水量会逐渐增至这个数值,那时即可出菇。

若含水量亏欠太多则需要补水。

2、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
发菌中平菇菌丝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通风不良时,料中沉积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散出,菇房的二氧化碳浓度也比较高。

这种情况下要打开口袋或在袋上打孔。

块栽的每日掀动几次薄膜以增加氧气的进入,同时菇房加强通风,如此几日便可有菇蕾形成。

光照不足,子实体形成也会推迟。

实际生产中,为了及时出菇,可在菌丝长满前5~7天增加光照。

- 1 -。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光照 ,菌丝就 会扭结成原基 。如
过大 ,通 风不 良,菌 丝无法扭结
成子实体原基。 二 、 防治 不 出 菇 的 方 法 :
( 1 ) 选择 适宜温型的菌株 ,或选择
广温型 的菌 株。菌株 的温 型应与
继续严盖报纸 和薄膜就会缺乏 氧 气和光照 ,也 会阻碍平菇原基 的 形成 ,迟迟 不出菇 。
面 详参 缓枣 虫 磕物 综 合访 程 技
西洋 参 主要 受根结 线虫 、根腐 西 洋 参 线 虫 病 危 害 参 根 。 症 线虫 、马铃 薯 茎 线虫 等危 害 ,线虫 状 :植株 矮小 ,叶片黄 化 ,失 绿 ,
侵 染 形成 的伤 口造 成 与锈 腐病 、根 局部 畸形 和根 部腐 烂 等 ,严 重 时线
玉米粉等含 氮物质添加量 过多 ,
睾鸯零毒格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圆叠
或菌 膜轻轻耙破 ,给 予温差和透 光刺 激 ,适当通 风 ,促使原基形
成。
畦床栽培播种后 ,在培养料 面上 先覆盖一层 消毒 的报纸 ,后 再盖 一层薄膜 。盖 报纸可防止薄 膜 内的水滴直接滴在 培养料 的菌
丝体上 。如果培养料 表面的菌 丝
腐 病 等病 害 的复合 感染 ,加重 了生 虫在 须根 内繁 衍增 多 ,形成 典 型的 产 的损 失。 圆粒状 根 结 。 同时 ,线虫 的侵入 留


西洋参线虫病 危害症状
有伤 口,成为 土壤 中其他病 原物 的


平 菇 不 出菇 的原 因 :
( 1 ) 菌种选择 不当 ,菌种的温性与 出菇的温度 不相符 。例如 ,选 用 低 温菌种在春 季播 种 ,待 菌丝长 满培养料正要 出菇时 ,气 温正值 偏 高的季节 ,不易 出菇 。( 2 ) 培养 料 的配方不合理 。麦麸 、米糠 、

平菇发菌常见问题

平菇发菌常见问题

平菇发菌常见问题平菇发菌常见问题一、菌丝不发菌,不吃料1、发生原因培养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菌种用量过少;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2、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应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参加一些杀菌剂以克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应用浓度节制在0.10%-0.15%;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菌龄30—35天);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培养料干重的12%-15%为宜;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掌握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尤其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值7—8为宜。

二、平菇菌块不萌发平菇接种后菌块出现不长杂菌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等现象,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1、主要原因一是菌种老化,生活力弱;二是接种时菌块被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三是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出现烧菌;四是原料处理不当,没有平晒,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五是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料发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六是石灰加入过量,使培养基碱性过高;七是原料中松杉柏木屑较多,芳香油等抑菌物质含量高;八是培养料中加入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培养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2、预防措施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20~25天菌丝活动力较旺。

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培育时间,避免高温伤害。

接种时避免烫伤菌丝。

配料时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装瓶装袋后及时灭菌。

石灰用量不能过大,一般为2%左右。

选用晒干无霉烂的原料,混有松杉柏木屑的原料应自然堆放6个月以上,经日晒雨淋除去芳香油类抑菌物质。

根据所选材料加入适量化学肥料,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不出菇的原因和对策
一. 在平菇生产中,有时会出现茵丝长得很好,却不出菇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制种还是生产造成的损失很大。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出菇环境的昼夜温差不够。

因多数平菇品种在菌丝发满后,需要有10℃以上的温差刺激,才可正常行成菇蕾原基。

当温差不够时,菌袋表面只长厚厚的菌皮,而不出菇。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早秋,只要创造足够的温差,就可逐渐行成原基,正常出菇。

(2)培养料配方不适宜。

培养料配方要科学,尤其要注意碳氮比。

在栽培平菇的原料中除棉子壳自身的碳氮比就合适外其他原料都不具备这一条件,如玉米芯,麦秸,玉米秸(含碳为主)都要配以麸皮,尿素或鸡粪(补氮为主),这样才能出菇出好菇。

否则用单一原料装制的菌袋,菌丝长的很白,但有时不易行成原基,这一定要注意。

(3)品种选择不当。

高温型的品种在低温下栽培,中、低温型的品种在高温下栽培。

广温型和中、低温型的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已不能分化子实体。

尽管菌种资料或广告上注明某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宽,且适应较高温度下出菇,如2~34℃、4~20℃等等,但由于其生长习性等原因,在中,低温下出菇较安全,在较高温度下,尤其是气温由低到高的春季,品种选择要慎重,引种时,一定要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才能或引种或推广。

(4)母种保存时间过长。

母种放置冰箱中低温保存时间长,取出后直接进行生产原种,即使菌丝仍具有活力。

菌丝萌发、生长正常,也不分化子实体而正常出菇。

这时要将母种从冰箱取出后先行转管再扩繁使用,则能正常出菇。

为此,久置冰箱的母种使用前一定要经转管,菌丝满管后直接使用或短时间保藏后使用。

不具备母种生产条件或技术的生产者,最好不要从外地邮购母种直接用于生产原种。

(5)杂菌污染或杀菌剂使用浓度过高。

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有时出现白色或其它颜色杂菌污染,因平菇菌丝生活力强,可将其覆盖,但影响子实体分化。

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等使用浓度过高,影响菌丝生长,也影响子实体分化。

(6)单核菌丝或三核菌丝的影响。

在做菌种分离时,若分离到的母种为单核菌丝,则不出菇或产量较低,故要具备显微镜检条件和技术,以及作出菇试验后才能生产母种。

否则为害极大。

另外,据资料和观察,三核菌丝体也影响子实体分化,如老菇房因以往种菇积累了很多孢子(单核体),栽培时这些孢子与菌丝结合形成三核体影响出菇。

故老菇房种菇要彻底冲洗干净,严格消毒,平菇采收要在孢子大量释放前进行。

当前平菇生产的问题:
一,发酵料栽培技术关键
1,有氧堆闷发酵先将辅料按配方称量好,溶于水中搅匀,再与主料在水泥地上充分拌匀,料水比1:1.5,配好料后建堆发酵。

建成底部宽1.5米、高1米、长度随原料多少而定的梯形堆,用铁锨柄从上向下垂直扎通气孔,并稳稳抽出,通气孔之间的距离掌握在20~25厘米,使通气顺畅,加强好氧微生物的活动。

之后用草苫或编织片覆盖,进行有氧堆闷发酵,以起到保温、防晒、防水分散失、防虫等作用。

遇雨天要盖塑料薄膜,雨后尽快揭掉。

培养料发酵的目的是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60~70℃),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

2.建堆后尽管打了通气孔,因为堆的中心有无氧发酵区,为了保证培养料的有氧发酵,还应进行翻堆,共翻堆4次,其间隔天数依外界气温而定,一般依次为3、2、2、1天,即建堆后的第3、5、7、8天翻堆,掌握在堆内20厘米深处温度上升到60℃时,第二天进行翻堆。

翻堆的方法是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外面的料翻到中间,要一层一层地翻,并将料尽量抖松,复堆后要重新打上通气孔并盖好。

在第3天翻堆时要检查料的湿度,可适当补水使料的含水量维持在65%左右为好。

最后一次翻堆时不可再补冷水,但要在料的表面喷1次杀虫药,可用溴氰菊酯、乐果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经过发酵后的优质培养料具备如下条件:(1)培养料呈棕褐色,无粪臭味或氨臭味。

(2)质地疏松柔软,手握能成团,轻轻抖动就能散开。

(3)pH值7~7.5。

(4)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形成水珠下滴为好。

(5)无螨虫及蚊蝇幼虫。

二,装料接种平菇是好气性真菌,采用袋式通气装料接种,可以避免因袋内缺氧导致的菌丝生长慢,易感染杂菌,造成栽培失败。

选择适龄的栽培种作菌种,适龄菌种表现为菌种袋内菌丝浓密,洁白度较一致,长势均匀,闻之有平菇香味,按之有弹性。

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擦手,然后打开栽培种袋,取出菌种放入经开水冲洗消毒过的清洁盆内,为避免日光直射,应在室内或室外背阴处掏取,然后用手将菌种掰成如枣大的块,切不可求快用手搓碎而损伤菌丝。

接种时,栽培袋选用折径16~20厘米,长度40~45厘米的筒袋。

将发酵料摊开,待料温降到25℃以下时进行装袋接种,装3层料、接4层菌种。

即先将一根长50厘米,直径2厘米的木棒或竹竿穿入袋内,一端用橡皮筋将袋口与木棒固定,从另一端把料装入袋内,并使木棒立于袋的中央。

在袋底放第1层菌种5块,均匀摆开,然后装第1层料,约10厘米,把料顶面整平;放第2层菌种4块,沿袋壁均匀摆放,装第2层料约10厘米厚,把料顶面整平;放第3层菌种4块,沿袋壁均匀摆放,装第3层料约10厘米,把料顶面整平;放第4层菌种5块,均匀摆开。

这样形成4层菌种3层料的夹心培养料,拔出木棒,然后用绳扎紧袋口,用缝衣针在袋的两端各扎几个孔,在各层菌块处各扎1个孔,然后送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三,科学摆放菌袋发菌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光线较暗,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发菌。

一般单行摆垛高3~4层,垛与垛之间要留出35~40厘米作人行道和通风散热道。

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精心管理25~3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其标准是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此时就可以将菌袋移入栽培场地,进行出菇期的管理。

四,出菇期管理采用单排横袋叠层立体墙式出菇法。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按大棚的横向1袋紧挨1袋地排成行,在行的一头留1~1.2米宽作为通道,在行与行之间留有50~60厘米宽作为管理采收的通道,菌墙一般可堆6~8层高,具体高度可根据外界气温而定,温度高了可堆少点,反之多点。

然后解开菌袋的两头扎口,向上挽袋口塑膜使两头各露出1~2厘米的菌棒。

现蕾前通过通风来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刺激菇体形成。

现蕾后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10~15℃,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半个月可采头茬菇。

冬季低温要注意覆膜保温,当气温较高时可向地面、墙壁上喷水来增加空气湿度,并合理通风,以利菇体正常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