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出菇管理

合集下载

平菇出菇期怎样管理好?

平菇出菇期怎样管理好?

平菇出菇期怎样管理好?河北省农科院遗传所副研究员高春燕答:平菇出菇管理分为催蕾期,桑葚期,珊瑚期、生长期。

催蕾期指菌袋长满后到菇蕾形成阶段。

桑葚期指形成米粒状原基如桑葚状。

珊瑚期指菌柄已出现,菌盖尚未形成期。

生长期指菌盖直径达3厘米以上。

1.催蕾期的管理要点:(1)提高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每天向菇棚内空间喷雾状水2~3次,或向棚内地面洇水,使空气湿度达到85%以上。

(2)开口催蕾,保证有新鲜空气进行料面内,形成既透气又保湿利于菌丝扭结现蕾的小气候。

开口方式有松开绑绳、定位画线、双“C”打口等。

(3)加大昼夜温差8℃~10℃,白天温度高时关闭通风口,提高棚内温度;晚上温度低时打开通风口,并掀去棚顶覆盖物,降低温度,形成昼夜温差。

(4)增加散射光的照射。

2.桑葚期的管理要点:平菇桑葚期时原基小,抗逆性差,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敏感,所以管理时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控制。

不同品种温度管理不同,低温品种8℃~15℃,中温品种16℃~24℃,高温品种20℃~28℃。

(2)湿度控制。

通过向空中喷雾状水,地面洇水使棚内湿度达85%~90%,不能向原基喷水,否则会造成原基死亡。

(3)光照控制。

给予适当的散射光,不需要阳光直射,否则会由于光照过强将小菇蕾晒死。

(4)通风管理。

桑葚期需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过高,因此需要适当的通风,但通风量不能过强,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原基死亡。

3.珊瑚期的管理要点:(1)保持温度恒定减少温差。

白天温度高时,通过增加棚顶覆盖物,喷水等降温措施,降低棚内温度;夜间温度低时,通过关闭通风口等增温措施增加棚内温度。

(2)保持湿度恒定在85%~90%,通过喷水和通风来调节,避免棚内过湿或过干。

(3)保持通风,随着菇蕾的不断长大,需要的通风量越来越大,但不可过强烈。

(4)保持散射光照,适当的光照可促进原基分化。

4.生长期的管理要点:(1)控制温度。

根据种植品种的温度类型控制棚内温度。

平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5 病虫害 防治
要尽量减 少在子实体分 化 、发 育期用药 ,避 免病虫害 的 发生 应采 取 “ 以防为 主 ,以 治为 辅 ”的 原则 。具 体做
法 :() 1采摘后 的死菇 、菇根及感染 杂菌的菌袋及时清理 出
棚 ,同时搞好环境卫生 。在第二潮菇养菌期喷杀菌剂1 , 次 以预防杂菌的滋生 。() 2采菇间隙养菌期用0 2 .%新硫磷对棚 内死 角进行喷洒 ,杀死虫卵 。
菌袋后必须 给予适 当的散射光 ,以诱 导早出菇 、多出菇 。 黑暗则不 出菇 ;光 照不 足 ,出菇少 ,柄长 ,盖小 ,色淡 ,
63 袋内结 菇 .
() 口解开晚 。() 1袋 2两头料 面干燥 ,不利于菇蕾形成。 () 袋 装得偏 松 ,造成 培养 料 与料壁 间有 较大 的 间隙。 3料 因此 ,应用隔膜 将料压 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排出空 气,使营养集 中,供袋
点。
当重要 。如 :() 1菇多 多通风 ,菇少少通风 。即 当菇蕾分化 的菇蕾 多时 ,随着 子实体的发 育 ,呼吸代谢 逐渐加强 。二
氧化碳 浓度过高极 易产生畸形 菇。 因此 ,要 加大通风量 , 既 能保 证棚 内空 气新鲜 ,又 能 避免 因通风 造成 的棚 温过
低 。() 2冬季大风 天气通风时 ,要注 意打开背风一侧的通风
2 湿度控 制
适 宜的空 气相对湿度是 子实体形成 和正常发 育获得高 产 的重要条件 。一般相 对湿度以6 %为宜 。不 同时 期喷水 5
6 几 种常见 问题 的原 因分析 及解决 办法
下面就 出菇期 因管理不 当出现的几 种常见 问题进 行相
应的分析和处理 。
方式和 喷水 量有所不 同。在料面 出现 菇蕾后 ,要特 别注意 喷水 ,以空间 、地面 喷雾加湿为 主 ,以少量 多次 为宜 ,保

平菇第二茬菇的高产出菇技术!

平菇第二茬菇的高产出菇技术!

平菇第二茬菇的高产出菇技术!
平菇栽培管理的好与坏,关系到收成的高与低!在第一潮菇丰产采收后,要及时进行精细化的操作管理。

为第二茬菇的高产做好准备。

第一茬平菇采摘完毕后,要尽快补充营养液。

使其恢复元气。

平菇营养液的配方如下:
水10斤、谷氨酸1克、硫酸镁5克、硫酸二氢钾5克、维生素B100片
用尖的空水管插入菌袋中,空水管直径约1cm左右,一端固定在喷雾器喷嘴上,另一端插入菌袋中,插入菌袋长度的80%左右为宜。

开动喷雾器注入营养液,然后拔出管子。

一个30cm左右深的孔,大概可注入200g左右的营养液。

全部工作完成后,进行正常的出菇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出菇期,而且可以提高平菇产量近15%-20%。

- 1 -。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堆垛发菌后,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观察堆温变化。

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往下垛。

当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面1-2厘米处用大头针刺孔8-10个孔,这样可以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达到通气补氧的作用。

一、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1、堆垛发菌后,必须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垛的温度,同时要注意堆垛温度的变化。

天气温度有变化时,必须改换菌袋的打垛方式,发菌最适温度是25°C-30°C,高于30°C时必须要散堆。

2、堆垛后每隔5-7天必须翻垛一次,翻垛时要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料袋往下垛,里面的料袋往外垛,外面的料袋往里垛。

这样可以使菌袋的受温一致,发菌也会整齐,翻垛时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必须要将其拣出。

3、菌丝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变大,如果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生长,当菌丝长进料内2-3厘米时就必须采取供氧措施。

可在菌丝生长带的上端1-2厘米处用大头针刺8-10个孔,或用竹筷从袋口往里面扎3-4个孔进行通气,也可以将料袋两头扎紧的绳子松开一点,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

二、平菇摘完怎么发第二次1、发第二次时首先要保持一定温差刺激和适宜的空气湿度,可以喷一点水在平菇菌包上面,平时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和光照刺激,但是不能让菌包晒干,要保持湿润。

2、平菇在出完一茬菇后10-15天才会长出第二茬,这时必须清理菌板表面的老菇根和死菇,然后轻压菌板使老菌皮破裂,这样有利于新菇再生。

新菇在生长时一定要通风4-5小时,然后用清水将薄膜洗干净,用菌板覆盖即可。

3、平菇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平菇长到七八成熟时。

这时菌盖边缘由内卷变平,颜色变浅,下凹部分会出现白色茸毛。

四种平菇出菇管理巧方助力增产增收

四种平菇出菇管理巧方助力增产增收

四种平菇出菇管理巧方助力增产增收出菇期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

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

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

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产量: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良整齐。

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法: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

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

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

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上光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

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

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

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

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

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80%以上。

平菇出菇及再出菇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及再出菇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及再出菇管理技术一、出菇管理1、温度。

加大温差,刺激出菇。

平菇属变温结实菌,加大温差利于出菇。

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拉大昼夜温差6~10℃,以刺激出菇。

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温,夜间加强通风降温。

气温高于20℃以上时,可采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增加温差,刺激出菇。

2、湿度。

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在料面出现菇蕾后,要特别注意进行喷水。

喷水注意向空间和地面上喷,严禁直接向菇蕾上面喷。

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可以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

在采收1~2潮菇后,菌袋水分大大下降,要及时补水。

3、通风换气。

低温季节,1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在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切忌高湿不透气。

通风换气必须要缓慢进行。

4、光线。

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

一般以菇棚内“七分阴三分阳”为宜。

二、再出菇管理收获完第一、二批菇后,要补充水分与营养,方法是将出过菇的菌袋,压在水中浸泡12~20小时,然后取出进行再出菇管理。

1、垒菌墙出菇(1)营养土。

营养土一般选用地表10厘米以下的肥沃土,用5%石灰水、0.2%多菌灵,喷入土中。

再用部分处理过的土加0.5%~0.8%磷酸二氢钾、1%草木灰、0.4%尿素、2%左右的新碎麦草以及0.02%的高锰酸钾搅拌成营养泥备用。

(2)垒菌墙。

垒菌墙时,先将出菇的菌袋脱膜,脱去3/4后,中间空隙用土填充,两端缝隙用营养泥封实,有菌膜的一头朝外。

按一层营养泥一层菌袋的顺序依次垒6~8层。

顶部用泥修成中间深10厘米的补水槽,后用直径2厘米的棍棒从水槽中间每隔20厘米,向下扎30~50厘米的孔洞,以利通气和排灌保湿。

菌墙垒好后,重浇一次水。

菌墙垒完3~5天后,解开袋口。

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

让平菇尽快出菇的方法

让平菇尽快出菇的方法

让平菇尽快出菇的方法
平菇虽然不是变温结实类品种,但在一定的变温条件下现蕾速度要快一些,并且,在菌丝后熟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呈现出菇齐、出菇密等显著特征。

高温平菇的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都在高温时段,所以,气温的特点就是昼夜变差小,影响到平菇的表现,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迟迟难以现蕾。

处理办法很简单:白天提高棚温,落日后给予井水喷淋,使之夜间的温度与白天的温度拉大温差。

如果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最好将完成后熟的菌袋搬出棚外,任其风吹日晒,气温35℃以下时,维持2~3天时间;将菇棚内地面整理后,浇灌大水,渗入后即可将菌袋移入,并随之喷淋地下水,进入正常管理即可。

一般2~3天,即可整齐的现蕾,而且呈现出菇整齐的状态。

- 1 -。

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1.注意水分管理平菇子实体含有90%以上的水分,水分管理是出菇期的关键措施之一。

出菇的场地要经常喷水,地棚排水沟内经常有水。

出菇期始终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但必须注意不能直接往子实体原基和菇蕾上喷水,否则易引起烂菇。

幼菇期可用喷雾器适当喷水。

只要出菇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好,菌袋就不会大量失水。

而使之正常出菇,但如果在出1~2潮菇后,菌块内水分低于60%时,可用补水器向袋内补水。

2.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低湿季节,中午喷水后进行通风换气,气温高时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

通风换气要与保湿同时考虑。

如与保湿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保湿为主,但湿度大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尤其在高温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风换气。

一旦高温、高湿不通气,往往可在一个晚上发生大量绿霉菌污染。

但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菌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过多,边缘卷曲而外翻。

3.拉大温差,刺激出菇平菇属变温结实菇。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差变动,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

低温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必须在15℃~20℃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温度过低,虽能出菇,但多产生畸形菇;温度过高,则不能出菇。

当温度高于20℃以上,应加强通风和喷水等措施,以进行降温,利用早晚气温低的规律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温差。

刺激其出菇。

4.增加光照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

但形成子实体时,却需要足够的散射光。

光照是平菇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的分化,有利于子实体正常发育,促使早熟多出菇。

在黑暗的条件下,平菇原基很难形成。

在光照不足时,原基数减少,柄细长,菌盖小,色浅,畸形菇多。

因此,菇棚、菇房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阳光,以免把菇体晒死。

利用地下室栽培平菇时,应每隔6~8米安装一个40瓦灯泡,给予人工照明。

5.补充营养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喷水给予补充营养,一般可用0.1%尿素+0.3%糖水。

平菇催菇妙招

平菇催菇妙招

平菇催菇妙招
一、光照刺激。

在菌袋长满后每天卷起菇棚的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宜直射)。

日不方便的可以用电灯光。

二、温差刺激。

白天升高菇硼温度,夜间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可以刺激出菇。

三、搔菌刺激。

对于因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含氮量高的物质而造成的碳素失调、菌丝徒长、结成菌皮而延长出菇的或因开袋过早、菌袋表皮太干而无法出菇的,可用铁丝做成鸡爪状的小钉耙轻轻将菌被或菌皮挠破,结合通风喷施0.5%的葡萄糖液再辅以温差和光照刺激,可以促使其现蕾。

四、惊蕾刺激。

用消毒后的木板或树枝或手掌,轻轻拍打菇床表面或菌袋,可以使菌丝受震动刺激而形成原基。

五、空气刺激。

关闭门窗或盖膜,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再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

六、覆土加压刺激。

在菇床或菌袋上压瓦块、或木板、砖头。

菇床栽培覆盖1-1.5厘米的土粒,既可以防杂菌又有保湿催菇的效果。

七、激素药物刺激。

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十的萘乙酸或百万分至0.1至百万分之0.5的三十烷醇喷菌袋表面或菌床。

既能提早出菇还能增产。

- 1 -。

平菇出菇期和后潮菇的管理以及采收方法

平菇出菇期和后潮菇的管理以及采收方法

平菇出菇期和后潮菇的管理以及采收方法
出菇期管理
为了防止出菇期间洒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可在畦床上撒一层草,常规出菇管理。

采收时,用刀齐土面割下,用湿润的土盖住菇脚,并向菌床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下潮菇的发生。

一般可再出3~4批菇,能显著提高平菇产量。

平菇还有多种栽培方法,如地沟栽培、长柱立体栽培、立杆式袋栽、田间套种、半地窖栽培、人防工程栽培等,栽培者可结合上述方法,灵活进行栽培管理。

采收
当平菇菌盖基本平展、颜色开始变淡时,菌盖和菌柄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较低,是最适采收期。

此时产量高,菌盖边缘韧性好,破损率低,菌肉厚实肥嫩,菌柄柔软,纤维化程度低,商品外观好,经济价值高。

正确采收平菇不仅能保证收获质量,也利于下潮菇的发生和管理。

采收的具体要求如下:
(1)采收前要喷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提高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又可以降低空气中飘浮的孢子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并使菌盖保持新鲜、干净,不易开裂。

(2)同一丛菇体如果大部分已经成熟就应该大小一起采收,因为剩下的小菇不会继续生长。

(3)采收时用手握菌柄,轻轻摇动即可采下,切不可硬掰,以免将培养料整块带起。

(4)平菇菌盖质地脆嫩,容易开裂,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
放,并尽量减少停放次数。

采下的平菇要放入干净、光滑的容器内,以免造成菇体的机械损伤。

菇体表面可以盖一层湿布,以保持菇体的水分。

后潮菇管理
采完一潮菇后,要把料面清理干净,将死菇和残留在培养料中的菇根捡净,停止喷水,养菌5~7d后再进行出菇管理。

平菇怎么才能出菇均匀?

平菇怎么才能出菇均匀?

平菇怎么才能出菇均匀?平菇若要高产,菇形美,出菇整齐均匀,优质菌种很重要,优质菌种生命力强,接种后菌丝萌发快,长势旺盛,分解吸收培养基养份能力强。

因此在优质菌种的情况下,培养健壮菌丝体是关健,掌据以下几点,出菇整齐,产量高。

(1)营养。

菌丝要健壮生长,离不开充足的养分,营养料主要有麸皮、玉米面、饼粕等,这些物质添加量一般15%左右,最好根据主料组合添加,让养分更均衡,这样菌丝粗壮、洁白,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若添加量超20%,菌丝浓白,长势慢,易染杂菌。

(2)温度。

创造菌丝最舒服的生长温度,菌丝长的才能健壮,储蓄更多的能量。

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度,但在菌丝生长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菌包内温度比发菌环境温度高3—5度左右,因此发菌环境温度和菌包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2度右,防止高温烧菌造成菌丝死亡。

(3)湿度。

创造适宜的发菌环境湿度,能使菌丝生长洁白粗壮,一般6o%左右为宜,若湿度太小,造成菌包内培养料水分蒸发过多,不能满足菌丝对营养的分解吸收,而且含水分过低的培养料会反吸菌丝水分,使菌丝生长纤细,抵抗力降低。

发菌环境湿度高于70%,易滋生杂菌,使感染率上升。

(4)光照。

平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中长速更快,有光线反而势慢,因此发菌时尽量避光发菌,只有让菌丝快速生长才能抑制杂菌滋生。

(5)通风换气。

平菇菌丝体是喜氧真菌,它的快速生长需要呼吸大量的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菌丝培养期,要对菌包隔10天左右要倒一次,防止透气孔被生长的菌丝堵塞。

同时发菌环境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有新鲜空气进入。

(6)酸碱度。

平菇菌丝的生长,喜微酸性培养原料,酸碱度过高过低,都不利菌丝拙壮生长,培养料适宜的酸碱度为5一6.5,因此在培养原料中石灰加入量在3一4%为宜。

在发菌期,以上6个条件控制好,菌丝就会长的粗壮,结白、水润、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为平菇子实体的高产带来保证。

若要菌包出菇整齐划一,以下方法可采取:方法一,在菌丝发满包后,最好让菌丝后熟半月左右,使菌丝的繁殖数量最大化,让其对营养充分吸收分解,储存足够多的能量。

平菇出菇条件

平菇出菇条件

平菇出菇条件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得到高产、高质量的平菇,必须了解平菇出菇的条件需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温度条件
平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在这个温度下,平菇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出菇率也会相应提高。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平菇的发育,甚至导致菌丝死亡。

2.湿度条件
平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平菇的出菇。

平菇的适宜湿度为80%-90%,如若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出菇率降低;湿度过高则会导致菌丝腐烂,也会影响出菇效果。

3.光照条件
平菇是一种光离子菌,其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以促进其正常的代谢活动。

但是,过强的光照会损伤菌丝,影响出菇效果。

因此,平菇一般生长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即光照较弱的环境中。

4.通风条件
平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同时,也需要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因此,通风条件也是平菇出菇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平菇的生长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以确保其生长环境的健康。

总之,平菇出菇的条件需求涉及到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协调下,才能够达到高产、高质量的平菇。

平菇的管理技术

平菇的管理技术

平菇的管理技术
(l)菌丝生长阶段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经15~20天菌丝迅速蔓延床面,这阶段应尽量避免揭开薄膜,温度控制24~28℃之间;若温度过高,可适当掀动塑料薄膜,通风降温。

出现床面有黄、绿、黑等霉菌感染,要及时夹除或撒石灰、多菌灵混合粉控制。

发现床面和薄膜积水过多,要用布把积水吸干,并抖动薄膜,甩去水珠。

当菌丝长透床底,料面开始形成原基时,立即揭去薄膜,喷些雾化水保持料面湿润。

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

(2)出菇阶段当床面出现黄水,说明菌丝即将扭结产生小菌蕾,室温要降到20℃以内,并加大昼夜温差,刺激早出菇,多出菇。

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和增多而增加,一般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主要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

切忌床面大水浇灌,造成菇蕾枯黄死亡或使培养料积水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

如料面板结,菌丝长成老皮,难以出菇,应及时用小铁耙在床面进行浅层抓菌,深度不超过0.5厘米,以促使菌丝尽快扭结出菇。

- 1 -。

冬季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冬季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冬季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

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

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月份~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月份~11月份。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潮~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

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增温、保温工作平菇出菇期对温度适应性较广,在5℃~28℃均能出菇,但最适温度为12℃~18℃,所以只有创造合适的出菇温度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具体做法:①有条件地方可采取棚内煤火升温,但必须通过火墙或烟道将有害气体排出棚外。

②对于缺乏燃料的地区,为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以保温或用太阳能升温为主,菇棚的墙体要厚,一般为0.8米~1米,棚膜上加盖草苫,晴天打开,晚上盖严,靠太阳能提高棚温。

为避免光线过强,可在棚膜下加遮阳网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

2.适时适量通风平菇属好氧菌,在出菇期如果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会产生畸形菇,并且抑制菇蕾的分化。

所以要定时通风换气。

但由于冬季外界气温较低,通风会使棚温迅速降低,因此掌握通风时机与通风量相当重要。

具体做法:①菇多多通风,菇少少通风。

当分化的菇蕾多时,随着籽实体的发育,呼吸代谢逐渐加强。

二氧化碳浓度积累过高,极易产生畸形菇。

因此要加大通风量,即每天通风3次,早晚通风半小时,中午通风1.5小时~2小时。

当发生的菇蕾少时,可适当减少通风量,早晚通风半小时,中午通风1小时,既能保证棚内空气新鲜,又能避免因通风造成的棚温过低。

②冬季大风天气通风时,要注意打开背风一侧的通风孔进行通风,以防止棚温迅速下降,同时也利于保持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3.补充水分是关键平菇出过2潮菇后,当培养料内含水量低于40%时,很难分化原基,即使分化出了原基也很难长大,此时应适时补水。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要点出菇期是平菇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

1、催蕾分化阶段。

菌丝长满袋后,平菇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这时的料温不超过25℃,一般18~20℃为宜。

提高空气相对湿度85%~90%,要有良好的通气和散射光刺激。

且在袋口培养料的表面用粗铁丝耙动,轻轻除掉接种块周围的老菌丝,压平,换上直径5cm左右的塑料编织绳套环,外包干净纸。

2、原基期。

即菌丝纽接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瘤状突起即为原基。

这时不要揭掉包装纸,应加大地面和墙壁喷雾水量和喷水次数,不要直接对着料袋喷水,否则原基易死亡。

3、桑椹期。

即形成米粒状菌蕾胚芽。

一般2~3天,这时不宜浇水,以控制相对湿度。

4、珊瑚期。

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若管理得好,成菇率高;否则低,甚至绝大多数死亡。

①、取掉套环上的包裹纸,保留套环,这样既保证通气良好,又使菇体局限于套环中叠生长出,养分集中,菇多,大而肥厚,产量高。

②、喷水保湿。

掌握“轻、勤、细”的原则,不宜在菇体上多喷水,应向空间多喷雾水。

5、伸长期。

子实体的菌丝和菇柄有了明显的区别。

此期每天喷水3~4次,尽量少喷菇体,多喷空间,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每天打开通风窗换气1~2小时,并注意遮荫;否则菌盖色黑而影响品种。

6、成熟期。

成熟前期可直接向菇体喷水,但不宜过多,要少、细、勤。

后期忌喷水于菇体,采收前喷1次细水,以保持菌盖嫩。

在孢子尚未弹射前及时采收。

7、间歇期。

每采完1潮菇,要及时清除死菇、烂菇、病菇及杂物等,停止喷水2~3天,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

3~4天后喷重水1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18~20℃之间,进行第2潮菇的管理。

8、后期埋土出菇。

将出菇的料筒两头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浸透水(最好配成营养液),然后开沟将菌筒排成一行,上面覆1~2cm厚细湿土,再洒少量清水,覆盖薄膜。

沟内浇水,以便保持湿度。

出完菇可就地翻耕,混于土中,提高肥力,增加产量。

平菇发菌期管理“五注意”

平菇发菌期管理“五注意”

平菇发菌期管理“五注意”1、菌丝表面出现“菌冻”。

发菌期间,平菇菌丛的生长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产生热量,使料温和环境温度形成温差,这个温差使膜内菌块表面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珠,培养袋两端通气不畅,水分来不及蒸发,聚集在菌袋的下凹处,形成隔氧层,时间一长,受害的菌丝处会因缺氧和淹渍而自溶死亡。

生产中应注意经常倒袋,通风及培养袋扎孔增氧。

2、培养料变酸发臭。

如果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带有大量杂菌,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料内的各类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孳生,使培养料酸败,产生酸臭味。

因此,应注意配制培养料前对培养原料进行杀菌消毒,通常将主料置日照下,曝晒几天。

3、部分料袋只有一端菌丝发育较好。

灭菌锅水装太多,部分袋进水,使袋内过湿,影响菌丝生长。

或袋口扎得太紧,造成氧气不足,使菌丝生长受阻。

通风倒袋是解决的主要方法,具塞式扎口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菌丝满袋后迟迟不出菇。

菌种的温度类型选择不当。

若采用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如果在春末夏初播种,菌丝长满袋后,正好是夏季高温季节,就难以出菇。

此外,还可能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

第三,在母种扩大培养接种时,气生菌丝挑得过多,使原种、栽培种产生结块,严重影响子实体形成。

第四,菌丝长满袋后,在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厚菌膜,菌蕾不能分化。

5、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培养料保存过久,已发霉变质;菌种转代次数过多,培养条件不良,生命力降低;播种时,消毒药量过多,熏蒸时间过长,杀伤了菌种;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太湿,装袋时太紧太实,满足不了菌丝呼吸对氧的要求;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培养料碱性太大;接种量太少。

6、菌丝未满袋出菇。

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宜,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等都会造成提早出菇。

平菇的管理方法

平菇的管理方法

平菇的管理方法平菇是一种栽培广、产量高的食用菌。

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管理技术不当易发生多种病虫害。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平菇的管理方法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平菇的栽培管理要点1.栽培环境你收到菌袋后将它放置在能方便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的地方,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半暗环境),数量少可放在泡沫箱、塑料桶或合适的纸箱里,方便管理,也可直接放在地面。

可以将有接种孔的一头向上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尽量保持较高的湿度;或者用刀划开塑料袋圆柱面,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2.出菇管理当看到菌包中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

当培养料表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

经常向菌包四周喷水,增加湿度,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

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内水分太低,应给予补水,采用直接向袋内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时用铁丝在菌袋上扎3~4个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3.覆土出菇袋栽平菇,一般出2批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

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

覆土的方法是:脱去塑料袋,将培养料排放在合适的花盆内,然后用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

覆土后,浸盆法浸透菌筒。

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即可长出漂亮的平菇盆景,这样可继续采菇4~5批。

夏季管理平菇技术要点1.依据市场需要选择适宜品种。

首先要选用中高温品种如中蔬10号和1012号,出菇温度范围为8~28℃,高温品种如西德33、亚光1号等,出菇最适温度为14~26℃。

2.设施要求。

夏季栽培平菇的设施应以降温为主,需搭建专用的遮阳棚,或建造半地下菇房,以利遮光降温。

夏季又是各种微生物活动旺盛季节,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易使多种病虫害滋生。

因此,门窗和通风口处均需安装纱窗防虫,防止害虫进入为害。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内容提要: 平菇是我们常见的食用菌之一,而在栽培平菇时,冬季正是出菇的时候,菇期管理是平菇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出现不出芽、生... 平菇是我们常见的食用菌之一,而在栽培平菇时,冬季正是出菇的时候,菇期管理是平菇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出现不出芽、生长进行以及感染病虫害的现象。

那么平菇出菇期该怎么管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1、调节温度湿度冬季气温持续下降,平菇虽然对于温度适应范围很广,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低温的影响。

所以在管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节温度和湿度,在秋冬季栽培的平菇品种,它的出菇温度一般在5-30度之间。

一旦温度低于5度,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所以菇棚的温度不得低于5度,但也不宜过高,最好保持在10-12度。

在湿度管理上,不宜频繁的浇灌,以免菇棚湿度较大,更不宜一次喷洒过多的水,尤其是在晚上时,在喷洒水是,要注意喷洒水雾,不宜直接用水管喷洒水。

2、增加散射光在平菇出菇后,对于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子实体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它的茎杆会生长过长,而菌盖变小,使其商品性降低,影响到销售价格。

而很多的种植户认为是通风效果较差或其他管理不当引起的,菇棚的光线不宜过强,正确的管理是确保菇棚有明亮的散射光。

但是不宜阳光直接照射,阳光直射会导致菌袋两端的出菇量较少,会增加中间的出菇量,从而影响到平菇的品质。

3、预防病害在冬季时,气温较低,虫害极少,在栽培时主要需要预防的是病害,一般而言,在出菇期最主要的病害是干腐病和细菌性斑点病。

老菇棚的干腐病发作频率较高,在发病后,小蘑菇芽开始大量的死亡,逐渐变黄变干。

对于干腐病最好采用喷雾预防最好,在发病后可喷洒如蘑菇克星、2号疣猪、霉斑网、宝清等药物,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而细菌性斑点病在发作后,菌盖上会形成小的黄棕色斑点,随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连合成大斑点,从而影响到平菇的商品性。

预防此病除了喷洒水雾和控制湿度后,还要注意及时清除患病平菇,及时喷洒杀菌剂。

平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平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62 幼 菇 枯 死 .
其他有害气体 积累。因此 ,在冬季增温时要 注意通风 ,不宜在菇棚 内直接生炉 ,应修建 火墙或火道 ,菇棚内要保持通风 良好 ,光照
充足。
( ) 续高温 , 1j 寺 幼菇受热干枯在出菇期。 要防止高温 ,如果温度过高 ,应及时通风和
( 接3 上 9页 )夜 间不 低 于 1 ̄ 5C。
造成条件 , 在菇体上造成病斑 。 此外要注意 ,
・ -- - —
4 ・ 0 ・ - 一
● 栽 培 技 术
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应采取 “ 以防为主 ,以治 为辅 ”的原则 。具体做法 : 1 采摘后 的死 ()
降温 。( ) 2 培养料含水量低 ,空气湿度小 。 增加喷水 ,提高空气湿度 ,以雾状水为好 ,
幼菇缺氧死亡。菇棚 内每天要定期通风 ,排 除二氧化碳等有 害气体 。
63 袋 内结 菇 .
( ) 口解开晚。( )两头料面干燥 , 1 袋 2 不利于菇蕾形成 。( ) 3 料袋装得偏松 ,造成
下面就出菇期因管理不 当出现的几种常
见 问题 进行 相 应 的分 析 和处 理 。
培养料与料壁 间有较大的间隙。因此 ,应用 隔膜将料压紧 ,排出空气 ,使营养集 中,供 袋两头 出菇。不然袋 内结菇多为畸形 ,会消 耗 营养 ,影 响产量。 6 畸形菇形成 . 4
() 1 温度过低 , 且时间又长。 2 菇棚 () 通风不足 ,造成空气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 度增高。( ) 内生炉增温引起一氧化碳及 3 棚
管理不当,受温度 、营养、水分 、光照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 ,菇棚里容易发生不现蕾、幼 菇枯死、 菌柄细长 、 菌盖不分化、 袋内结菇 、
畸形菇等现象 ,从而影响平菇的产、质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的出菇管理
平菇的出菇管理
菌丝生长期间,若棚内或室内光线较暗、透气性较好、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高温型和中温型平菇一般经20~25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低温型平菇经30~35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

菌丝长满袋后过一段时间,袋内出现大量黄褐色水珠,这是出菇的前兆,或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期管理。

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

1、加强湿度调节
水分管理分作两块,即基料含水率和出菇环境的相对空气湿度,前者属基础性水分,后者才是管理的重点。

根据出菇季节调配基料之后,在栽培生产上,水分是第二物质要素,在出菇阶段,则应处于第一重要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一般条件下大多将之调控至60~65%,但应根据原料质地、播种季节及其干燥程度、拌料地面的地质或吸水状况等灵活确定,比如,使用棉籽壳原料时,除应根据原料的绒毛长短
多寡以及皮壳的细碎度对吸水量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拌料的场所,在土质地面上,考虑加水的流失及蒸发等情况,则应提高料水比至1∶1.6以上;如属机械拌料,准确掌握至1∶1.4即可满足,并且,春季拌料可适当多加水,一般增加比例在10%左右,而初秋季节则可适当减少用水;此外,技术水平也是调整加水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初学栽培,应适当减少用水,可按1∶1.3左右的料水比,以确保发菌成功率的提高,但如栽培多年,技术水平较高,有把握控制发菌,则可尽量提高,这样可有效提高第一潮菇的产量。

但是,增加用水量的前提是必须有技术保证发菌成功。

相对空气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的湿度在85%~95%,但是,实际生产中,单纯依靠人工控制是很难达到该要求的,即便是依靠湿度表设立专人管理,也不易达到,因为湿度的增加,多是通过喷雾来实现的,刚喷完水的时候,空气湿度可能达到100%,在平菇子实体生长时,必然从空间吸收部分水分,而菇棚的通风以及菌袋内热量的散发又使湿度有所下降,如果采取相应通风措施,则湿度很快降低,因此,应综合考虑,综合调控,不能顾此失彼。

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上即可。

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半地下式塑料棚的排水沟内应经常有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在料面出现菇蕾
后,要特别注意喷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增湿,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

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可以将菌袋两端料面剥去1~2厘米见到新料茬,用竹签扎几
个孔,放水中或营养液中,用清水浸泡8小时。

可以用补水器直接补入水或营养液。

另外,喷水时应结合通风,以避免黄菇病的发生。

2、温度管理
平菇属变温结实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差大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

低温型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必须在15℃~20℃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温度过低,虽能出菇,但多产生畸形菇;温度过高,则不能出菇。

利用早晚气温低的规律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昼夜温差至5℃~10℃,刺激其出菇。

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时,可采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生产中只要选对了菌株,则出菇阶段的温度管理就简单得多。

比如冬季,可加覆一层草苫和塑膜,也可在棚内顶部加覆一层黑色塑膜后,将棚外草苫于中午时分去掉,棚温自然很快升高,甚至也可在棚内采用火炉升温等,近年仿照蔬菜大棚建造的冬暖式大棚,则可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尽管成本较
高,但确有一劳永逸的感觉。

而夏季则很难将温度降下来,尽管高温菌株可适应32℃以上温度,但其子实体在25℃以下时表现更好,因此,想方设法降低棚内温度,成为夏季平菇生产的头等大事。

笔者多年前采用“棚上棚”的做法,在平菇、草菇、鸡腿菇上试验,效果良好;在菇棚上方1.5~2米高度架设一层竹木结构的框架,再搭设一些树枝铁丝类,在菇棚周围种植长蔓型植物如丝瓜、南瓜、佛手瓜、葫芦等,使之秧蔓爬上去后形成荫蔽度极高的“植物遮荫层”,这样,利用其遮荫、降温、增湿、增氧的诸多优势,结合菇棚的各种管理,棚内温度可下降5℃以上。

近年兴起的大棚水温空调器,利用地表水作为“制冷源”,可使培养室降至23℃左右,试验中,在夏季栽培时,该设备可使棚温保持在22℃,使用中广温型菌株的出菇效果很好。

3、加强通风换气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原则是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以下,不可达到0.1%以上。

低温季节,在中午喷水后进行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高温季节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每次20~30分钟,也可常留通风口,但需用草帘等遮盖风口,使之微透气。

阴雨天可全天通风,使通气、增湿两全其美。

通风换气要与保湿同时考虑,如与保湿发生矛盾,必须以保湿为主,但湿度大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切忌高湿不透气。

应注意,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
通风时不可过大过猛,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蕾失水死亡,菇体失水过多边缘卷曲而外翻。

子实体中期阶段也将因大风使菌盖表皮失水,形成“花菇”,严重时可致萎缩死亡,并且,强风、干风易使料面失水,形成“干皮”,此后很难出菇。

4、增强光照
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实体时,却需要足够的散射光。

散射光可诱导子实体原基分化,有利于子实体正常发育,促其早熟多出菇。

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很难形成;在光照不足时,子实体原基数量减少,畸形菇增多。

因此,棚内或室内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

一般以保持菇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利用地下室或人防地道栽培平菇,应每6~8米安装一个40瓦的灯泡,给予人工照明。

另外市场上白色品种受欢迎时,光照强度可适当低点,反之可强些。

5、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出菇棚内,应按菌丝的成熟度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一致,有利于同步管理。

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正常出菇。

6、补充营养
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不足,为促使多出菇,
可结合喷水补充营养,一般喷施0.1%的尿素溶液、0.3%的糖水即可。

食用菌追肥一般是添加营养液,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3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

喷施时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

浸泡法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完1~2茬菇后,若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复或接近原重量时为止。

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当菌床出菇较多、水分及养分消耗过大时可采用此法。

具体方法是,将菌床按10厘米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漫灌配制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覆土。

7、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两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

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

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间留50厘米宽的入行道。

将出过两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畦内,然后用肥沃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

覆土后,在沟畦内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为宜。

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

8、适时采收
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子实体需7~10天的时间。

当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下凹部有白色草状物,菌盖边缘开始上卷,孢子尚未大量散发时,即达七八成熟,为采收适期,此时菇体较重。

采菇后应清除菌块上的菇脚和老菌丝,保持料面湿润,并继续按菌丝培养期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周左右可出现第二茬菇蕾。

只要管理得当,一次栽培可采收4~6茬菇,生物率1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