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配置
操作系统第6章(设备管理习题与解答)
第6章设备管理习题与解答6.1 例题解析例6.2.1 何谓虚拟设备?请说明SPOOLing系统是如何实现虚拟设备的。
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虚拟设备的实现方法。
虚拟设备是指利用软件方法,比如SPOOLing系统,把独享设备分割为若干台逻辑上的独占的设备,使用户感受到系统有出若干独占设备在运行。
当然,系统中至少一台拥有物理设备,这是虚拟设备技术的基础。
SPOOLing系统又称“假脱机I/O系统”,其中心思想是,让共享的、高速的、大容量外存储器(比如,磁盘)来模拟若干台独占设备,使系统中的一台或少数几台独占设备变成多台可并行使用的虚拟设备。
SPOOLing系统主要管理外存上的输入井和输出井,以及内存中的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其管理进程主要有输入和输出进程,负责将输入数据装入到输入井,或者将输出井的数据送出。
它的特点是:提高了 I/O操作的速度;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例 6.2.2 有关设备管理要领的下列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通道是处理输入、输出的软件B.所有外围设备都由系统统一来管理C.来自通道的I/O中断事件由设备管理负责处理D.编制好的通道程序是存放在主存贮器中的E.由用户给出的设备编号是设备的绝对号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1) 通道是计算机上配置的一种专门用于输入输出的设备,是硬件的组成部分。
因此A是错误的。
(2) 目前常见I/O系统其外部设备的驱动和输入输出都由系统统一管理。
因此B是对的。
(3) 设备管理模块中的底层软件中配有专门处理设备中断的处理程序。
通道中断属于设备中断的一种。
因此C是对的。
(4) 通道设备自身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处理装置(CPU),并不配有存储器,它所运行的通道程序全部来自内存。
因此D是对的。
(5) 系统在初启时为每台物理设备赋予一个绝对号,设备绝对号是相互独立的。
由用户给出的设备号只能是逻辑编号,由系统将逻辑号映射为绝对号。
因此E是错误的。
第六章 Windows操作系统
第六章 Windows操作系统
(3) 右键操作。右键也称菜单键。单击可打开该对象所对应的快捷菜单。 (4) 滚轮。可用于在支持窗口滑块滚动的应用程序中实现滚动查看窗口中内容的功能。滚轮并非鼠标 的标准配置部件。 3.鼠标的设置 根据个人习惯不同,用户可打开“控制面板”→“鼠标”,在“鼠标 属性”对话框中根据需要设置 鼠标。 6.2.3 键盘 键盘是最早使用的输入设备之一,现在也仍然是输入文本和数字的标准输入设备。键盘样式多种多 样,但基本操作键的布局和功能基本相同。 6.2.4 桌面 桌面是系统的屏幕工作区,也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平台。桌面一般包括桌面图标、桌面背景、开始 按钮与任务栏。
第六章 Windows操作系统
外存除了硬盘之外,还有软盘、光盘、U盘等,这些连入计算机也有对应的盘符。通常,软盘驱动器 的盘符为A或者B,其它驱动器的盘符紧跟硬盘分区的盘符。
硬盘在出厂时已经进行了低级格式化,即在空白硬盘上划分柱面与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扇区。 这里所说的硬盘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即清除硬盘数据,初始化分区并创建文件系统。硬盘上不同的分 区相互独立,经过格式化后可以各自支持独立的与其它分区不同的文件系统。
第六章 Windows操作系统
6.2.5 窗口 窗口是Windows最基本的用户界面。通 常,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就会打开它的窗口, 而关闭应用程序的窗口也就关闭了应用程序。 Windows 7中每个窗口负责显示和处理一类 信息。用户可随意在不同窗口间切换,但只 会有一个当前工作窗口。 1.窗口的基本组成 如图6-3所示,窗口由控制按钮、地址栏、 搜索栏、菜单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滚 动条、工作区、状态栏、边框等组成。
第六章 Windows操作系统
(1) 控制按钮。窗口左上角的控制按钮可以打开控制菜单,右上角的控制按钮可以最小化、最大化/ 还原和关闭窗口。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安全
RFC2408:密钥管理功能规范
12
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机制
IP安全体系结构
(3)安全联系
IP的认证机制和机密性机制中都包含一个关键的概念,即安全联盟 (Security Association,SA),安全联系是一个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单向的 连接关系,该连接为其上传输的数据提供了安全服务。如果需要维护一 个对等关系,为了保证双向的安全交换,就需要建立两个安全联系。
8
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机制
Kerberos Kerberos V4
Kerberos 的V4版本中使用DES算法,在协议中提供了认证服务,通过安全认证来确 保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具体协议内容如书中表6-1所示。
Kerberos域和多重Kerberos
– – – – Kerberos; IPSec; PKI; NT局域网管理器(NT LAN Manager,NTLM)。这是一个遗留协 议,Microsoft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保留它是为了支持过去 的Windows客户端和服务器。
6
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机制
9
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机制
IPSec
IP安全概述
在现有的网络攻击方式中,最严重的攻击类型包括IP欺骗和各种形式 的报文窃听攻击。 (1)IPSec的应用 IPSec提供了跨保障局域网、跨私有/公共广域网以及跨Internet的安全通 信的能力,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如通过Internet 进行的企业部门之间 的安全连接、通过Internet进行安全的远程访问、合作伙伴之间外网和 内网的连接以及安全的电子商务等。 IPSec之所以能够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因为IPSec可以 加密和/或认证IP层的所有数据流。因此,所有的分布式应用,包括远 程登录、客户/服务器系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访问等,都可 以通过应用IPSec机制来增强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两种。
自然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
人为威胁包括:无意威胁、有意威胁。
自然威胁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自然性、非针对性。
这类不安全因素不仅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严重威胁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为物理上的破坏很容易毁灭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人为恶意攻击有明显的企图,其危害性相当大,给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人为恶意攻击能得逞的原因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有安全缺陷,如通信链路的缺陷、电磁辐射的缺陷、引进技术的缺陷、软件漏洞、网络服务的漏洞等。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特性有哪些?答:信息安全的特性有:⑴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修改和破坏。
⑵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
对可用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用。
⑶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即对抗被动攻击,以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法用户或供其使用。
⑷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
⑸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发送方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哪些?答:要全面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一个立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做工作,那就是技术、管理、人员。
(1)技术保障指运用一系列技术层面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检测、预防、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第6章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传递性: 传递性: 若a≤b且b≤c,则a≤c 且 , 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 若a≤b且b≤a,则a=b 且 , 代表实体, 代表主体, 代表敏 若引入符号 O 代表实体,S 代表主体,≤代表敏 感实体与主体的关系,我们有: 感实体与主体的关系,我们有 O≤S 当且仅当 密级 密级 并且 隔离组 隔 密级O≤密级 密级S 隔离组O≤隔 离组S 离组 关系≤限制了敏感性及主体能够存取的信息内容 限制了敏感性及主体能够存取的信息内容, 关系 限制了敏感性及主体能够存取的信息内容, 只有当主体的许可证级别至少与该信息的级别一样 高,且主体必须知道信息分类的所有隔离组时才能 够存取. 够存取.
单层模型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层模型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 在现代操作系统 的设计中,使用了多级安全模型, 的设计中 , 使用了多级安全模型 , 信息流模型在其 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如著名的Bell-LaPadula模型 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 如著名的 模型 模型. 和Biba模型. 模型
2. 多层网格模型
6.2 操作系统的 安全设计
开发一个安全的操作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开发一个安全的操作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建立安 全模型,进行系统设计,可信度检查和系统实现. 全模型,进行系统设计,可信度检查和系统实现. 实现安全操作系统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门 实现安全操作系统设计的方法有两种: 针对安全性面设计的操作系统; 针对安全性面设计的操作系统 ;另一种是将安全特性 加入到期目前的操作系统中. 加入到期目前的操作系统中.
(3)加拿大的评价标准(CTCPEC) )加拿大的评价标准( ) 加拿大的评价标准(CTCPEC)的适用范围:政府部 门.该标准与ITSCE相似,将安全分为两个部分:功能 性需求和保证性需求 (4)美国联邦准则(FC) )美国联邦准则( ) 美国联邦准则(FC)是对TCSEC的升级,在该标准中引 入了"保护轮廓"(PP)的概念,其每个保护轮廓包括: 功能,开发保证和评价. (5)国际通用准则(CC) )国际通用准则( ) 国际通用准则(C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现行多种安全 标准统一的结果,是目前最全面的安全主价标准.CC的 第一版是在1966年6月发布的,第二版是在1999年6月发 布的,1999年10月发布了CC V2.1版,并成为ISO标准. 该标准的主要思想和框架结构取自ITSEC和FC,并允分 突出"保护轮廓"的相思.CC将评估过程分为:功能和 保证;评估等级分为:EAL1~EAL7
信息技术系统运维作业指导书
信息技术系统运维作业指导书第1章系统运维概述 (4)1.1 系统运维的定义与职责 (4)1.1.1 定义 (4)1.1.2 职责 (4)1.2 系统运维的发展历程 (4)1.3 系统运维的关键指标 (5)第2章系统运维基础设施 (5)2.1 网络基础设施 (5)2.1.1 网络架构 (5)2.1.2 网络设备 (5)2.1.3 网络安全 (6)2.2 服务器硬件设施 (6)2.2.1 服务器选型 (6)2.2.2 服务器部署 (6)2.2.3 服务器维护 (6)2.3 存储设施 (6)2.3.1 存储架构 (6)2.3.2 存储设备 (6)2.3.3 数据保护 (7)2.4 数据中心设施 (7)2.4.1 数据中心布局 (7)2.4.2 环境设施 (7)2.4.3 安全管理 (7)第3章操作系统运维 (7)3.1 操作系统概述 (7)3.2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7)3.2.1 操作系统安装 (7)3.2.2 操作系统配置 (8)3.3 操作系统优化与调优 (8)3.3.1 系统优化 (8)3.3.2 系统调优 (8)3.4 操作系统安全管理 (8)第4章数据库运维 (9)4.1 数据库概述 (9)4.1.1 数据库的定义 (9)4.1.2 数据库的分类 (9)4.1.3 数据库的作用 (9)4.2 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9)4.2.1 安装环境准备 (9)4.2.2 数据库安装 (9)4.2.3 数据库配置 (9)4.3.1 功能监控 (9)4.3.2 索引优化 (9)4.3.3 查询优化 (10)4.3.4 数据库参数调整 (10)4.4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0)4.4.1 备份策略 (10)4.4.2 备份操作 (10)4.4.3 恢复操作 (10)4.4.4 备份验证 (10)第5章应用系统运维 (10)5.1 应用系统概述 (10)5.2 应用系统部署与维护 (10)5.2.1 应用系统部署 (10)5.2.2 应用系统维护 (11)5.3 应用系统功能监控 (11)5.4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1)第6章系统监控与报警 (12)6.1 系统监控概述 (12)6.2 常用监控工具介绍 (12)6.2.1 功能监控工具 (12)6.2.2 网络监控工具 (12)6.2.3 应用程序监控工具 (12)6.3 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12)6.3.1 报警级别划分 (12)6.3.2 报警方式 (13)6.3.3 报警阈值设置 (13)6.4 监控数据可视化 (13)6.4.1 图表展示 (13)6.4.2 面板展示 (13)6.4.3 地图展示 (13)6.4.4 3D展示 (13)第7章系统安全管理 (13)7.1 系统安全概述 (13)7.2 网络安全防护 (13)7.2.1 网络安全策略 (13)7.2.2 网络设备安全 (14)7.2.3 网络边界防护 (14)7.2.4 网络安全监控 (14)7.3 主机安全防护 (14)7.3.1 主机安全策略 (14)7.3.2 主机操作系统安全 (14)7.3.3 主机恶意代码防护 (14)7.3.4 主机访问控制 (14)7.4.1 应用安全策略 (14)7.4.2 应用系统安全 (14)7.4.3 应用数据安全 (14)7.4.4 应用系统监控 (14)第8章灾难恢复与备份策略 (15)8.1 灾难恢复概述 (15)8.1.1 灾难恢复定义 (15)8.1.2 灾难恢复重要性 (15)8.1.3 灾难恢复等级 (15)8.2 备份策略与实施 (15)8.2.1 备份策略制定 (15)8.2.2 备份实施 (15)8.3 数据恢复与验证 (16)8.3.1 数据恢复 (16)8.3.2 数据验证 (16)8.4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 (16)8.4.1 灾难恢复演练 (16)8.4.2 灾难恢复优化 (16)第9章系统功能优化 (16)9.1 系统功能概述 (16)9.2 系统功能评估 (16)9.2.1 功能评估指标 (16)9.2.2 功能评估方法 (16)9.3 功能优化策略与实施 (17)9.3.1 优化策略 (17)9.3.2 优化实施 (17)9.4 功能监控与调优 (17)9.4.1 功能监控 (17)9.4.2 功能调优 (17)第10章系统运维管理流程与规范 (18)10.1 系统运维管理流程 (18)10.1.1 运维任务分配 (18)10.1.2 运维计划制定 (18)10.1.3 运维执行 (18)10.1.4 运维监控 (18)10.1.5 运维报告 (18)10.2 系统运维规范 (18)10.2.1 运维人员职责 (18)10.2.2 运维操作规范 (18)10.2.3 运维工具使用 (18)10.2.4 运维文档管理 (18)10.3 变更管理 (18)10.3.1 变更申请 (18)10.3.3 变更实施 (19)10.3.4 变更记录 (19)10.3.5 变更回顾 (19)10.4 问题管理及持续改进 (19)10.4.1 问题发觉 (19)10.4.2 问题分析 (19)10.4.3 问题处理 (19)10.4.4 问题记录 (19)10.4.5 持续改进 (19)第1章系统运维概述1.1 系统运维的定义与职责1.1.1 定义系统运维,即信息技术系统运维管理,是指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工具和流程,对组织的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监控和维护的活动。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 第6章 文件管理
2 . 路径名 在多级目录结构中,从根目录到末端的数据文件之间只有一条 唯一的路径。我们就可以用路径名惟一的表示一个文件。路径名有 绝对路径名和相对路径名两种表达形式。 绝对路径名,又称为全路径名,是指从根目录到达所要查找文 件的路径名。 相对路径名。在多级目录结构中,如果每次都从根目录开始检 索,会耗费大量的查找时间。为解决此问题,系统引入了当前目录 (又称为工作目录)。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可指定某一级的一个目 录作为当前目录(或称工作目录、值班目录),而后用户想访问某 一文件时,便不用给出文件的整个路径名,也不用从根目录开始查 找,只需给出从当前目录到查找的文件间的路径名即可,从而减少 查找路径。
6.1.2 文件的分类、属性及文件系统 的功能
返回本章首页
6.1.1 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概念
1.文件的定义 文件是具有标识符(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 集合。标识符是用来标识文件的。不同的系统对 标识符的规定有所不同。文件的确切定义有两种 说法: (1)文件是具有标识符的相关字符流的集合。 (2)文件是具有标识符的相关记录的集合。
3 . 索引分配
在索引分配策略中,系统为每个文件分配一个索 引块,索引块中存放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个表 项对应分配给文件的一个物理块。
4 . i节点
最后一个磁盘分配策略是给每个文件赋予一张称 为i-节点(索引节点)的小型表,其中列出了文件 属性和各块在磁盘上的地址,实例如图6.13所示。
返回本节
索引节点编号 索引节点状态 连接指针 访问计数
逻辑设备名
返回本节
6.4.2 单级目录结构
文件名 C 文件的物理 位置 日期 时间 其他信 息
bsc
Wps …… 图6.8 单级目录结构
返回本节
操作系统第6章
45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3) 驱动程序与I/O设备所采用的I/O控制方式紧密相关,
常用的I/O控制方式是中断驱动和DMA方式。 (4) 由于驱动程序与硬件紧密相关,因而其中的一部分 必须用汇编语言书写。目前有很多驱动程序的基本部分已经 固化在ROM中。
2. 通道类型
1) 字节多路通道(Byte Multiplexor Channel) 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 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一个子通 道连接一台I/O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操作。这些子通道
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
28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 一个设备传输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 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 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
31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3. “瓶颈”问题
由于通道价格昂贵,致使机器中所设置的通道数量势必 较少,这往往又使它成了I/O的瓶颈,进而造成整个系统吞 吐量的下降。
令中的抽象要求转换为与设备相关的低层操作序列。
(2) 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工作状态, 传递与I/O设备操作有关的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3) 发出I/O命令,如果设备空闲,便立即启动I/O设备, 完成指定的I/O操作;如果设备忙碌,则将请求者的请求块挂 在设备队列上等待。 (4) 及时响应由设备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 断类型,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4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2.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设备驱动程序属于低级的系统例程,它与一般的应用程 序及系统程序之间有下述明显差异: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教案
(2) CPU等待人工操作。当用户进行装带(卡)、卸带(卡) 等人工操作时,CPU及内存等资源是空闲的。
整理课件 13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 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 盾,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脱机I/O技术。该技术是事先将 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装入纸带输入机,在一台外围机 的控制下,把纸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当 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高速地调入内存。
整理课件 9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图1-2 I/O软件隐藏了I/O操作实现的细节
整理课件 10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2. 方便用户 3.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2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OS结构设计 习题
整理课件 3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目标与应用环境有关。例如在查询系统中所 用的OS,希望能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对于应用于工 业控制、武器控制以及多媒体环境下的OS,要求其具有实 时性;而对于微机上配置的OS,则更看重的是其使用的方 便性。
(1) 人—机交互。 (2) 共享主机。
整理课件 26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操作系统引论
第6章 Windows中的IPSec
IPSec提供协议和安全算法,为网络提供了以 下三种标准的安全措施: 1.认证性(Authentication) 对实体的身份进行鉴别,即网络交互双方能够 在相互不见面的情况下确认对方的身份。 2.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机密性一般通过密码技术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 加密处理来实现。 3.完整性(integrity) 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 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 信息传送次序的统一。完整性一般可通过提取消息 摘要的方式来获得。
内置的IPSec策略适用于同一个活动目录域中 的成员之间使用,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可减少 用户的很多配置工作。
定制的IPSec策略适用于不在域内的用户之间 使用IPSec安全机制,这需要较多的配置工作。
6.2.1 使用内置 IPSec策略 为了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要求使用IPSec的 安全通信双方必须是同一活动目录域的成员,因为 内置的IPSec策略需要域控制器提供的Kerberos认 证。使用内置的IPSec策略,可以使用最少的配置 来实现域成员之间的IPSec安全通信。配置时,一 般将一台服务器(可以不是域控制器)配置成 IPSec安全服务器,其他的客户机配置成IPSec安全 客户机。 如果两个计算机拥有同样的安全服务器策略, 它将不会发送未经保护的数据,在所有应用数据发 送之前,都要请求IPSec保护。如果两个计算机都 拥有客户策略,因为双方都不要求安全处理,其发 送和接收的数据都没有经过任何保护。
6.1 IPSec基础
6.1.1 IPSec概述 IPSec为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IPv4可选的和IPv6标 准的安全协议,用于增强基于IP的Internet/Intranet 网络安全性。 IPSec位于OSI网络模型的传输层之下,即对IP 层(网络层)进行安全处理,所以它对上层的应用 程序是完全透明的。当在路由器或防火墙上配置了 IPSec时,管理员不需要对上层应用软件做任何配置, 就可以对其增加网络传输的安全处理。即使在终端 系统中执行IPSec,作为上层应用的软件系统也不会 受到影响。
网络安全与管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进程管理12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存储管理12第五章设备管理10第六章文件管理8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UNIX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和共享性、虚拟和异步性。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
5. OS结构设计。
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都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沖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网络安全第6章
图6-1 一般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图6-2 操作系统的安全内核
安全内核的设计和实现应当符合完整性、隔离性、可 验证性3条基本原则。
(1)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要求主体引用客体时必须通过安全内核, 即所有信息的访问都必须经过安全内核。但是操作系统 的实现与完整性原则的明确要求之间通常有很大差别: 操作系统认为系统的信息存在于明显的地方,比如文件、 内存和输入输出缓冲区,并且操作系统有理由控制对这 些客体的访问。完整性原则并不满足于对客体的特别定 义,它认为任何信息存在之处,不管它们大小怎样,用 途如何,都是一个潜在的客体。
括引用验证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授权机制和授权管理 机制等部分。安全内核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建立安全操 作系统的方法,可以避免通常设计中固有的安全问题。 安全内核方法以指导设计和开发的一系列严格的原则为 基础,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对系统安全控制的信任度。
安全内核的理论依据是:在一个大型操作系统中, 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于安全目的。所以在重新生成操 作系统过程中,可用其中安全相关的软件来构成操作系 统的一个可信内核,称为安全内核。安全内核必须给以 适当的保护,不能篡改。同时,绝不能有任何绕过安全 内核存取控制检查的存取安全操作系统的审计记录一般应包括如下信息:事件 的日期和时间、代表正在进行事件的主体的唯一标识符、 事件的类型、事件的成功与失败等。对于标识与鉴别事 件,审计记录应该记录事件发生的源地点(如终端标识 符)。对于将一个客体引入某个用户地址空间的事件以 及删除客体的事件,审计记录应该包括客体名以及客体 的安全级。
3.状态机模型原理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安全模型大都是以状态机模型作 为模拟系统状态的手段,通过对影响系统安全的各种变 量和规则的描述和限制,来达到确保系统安全状态不变 量的维持(意味着系统安全状态保持)的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第6章
注意:1)“本章要点”部分,用红字标注的不是期末考试出题范围。
2)“习题部分”用蓝字标注的是重点习题,期末考试50%的题目是这些习题的原题。
红字标注的习题期末考试不考,仅供考研的同学参考。
3)大部分习题答案只给出要点,同学们可以自行适当补充,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4)如“本章要点”部分用红字标注的非考试内容,在“习题”部分有相关的重点习题,则对该部分内容只需做该习题即可。
------------------------------------------------------------第六章文件管理要点6.1 文件和文件系统根据P206 图6-2概略叙述文件系统模型。
结合Windows 举例说明文件的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
P207文件“打开”和“关闭”的原因。
6.2 文件的逻辑结构了解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的特点: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小节主要讲的是记录式文件,但OS 更常使用的是无结构的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反而少用。
结合实际说明你常用到的记录式文件有那些,流式文件有那些。
6.3 文件的物理结构这是本章最重要的一小节,考研有可能出大题的地方。
要熟悉掌握连续、链节、索引分配的优缺点,了解Windows 的FAT和NTFS。
6.4 目录管理知道什么是FCB,FCB主要数据项有那些。
知道单级目录、两级目录、多级目录(教材讲的目录结构主要针对多用户OS)6.5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考研的同学要全读。
6.6 文件的共享与保护阅读教材并上网查询“SFT 容错”和“服务器集群”的概念和应用。
其他内容考研的同学也没必要看。
6.7 数据一致性控制考研的同学也没必要看。
本章习题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答:【P203-204 6.1.1】1)数据项可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
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又称为原子数据、数据元素或字段,其具有数据名、数据类型及数据值三个特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基本配置(第二版)
6.1 认识网络操作系统
6.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述
1.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的 特性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工作,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增加了网络 操作所需要的能力。 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管理网络资源和网络应用,控制网 络上计算机和网络用户的访问。
这台计算机就称为网络服务器,其它计算机都称为客户机。
根据网络中计算机角色的分布,可以把网络分为两种:对等 式和主从式网络。主从式网络又分为B/S模式和C/S模式。 在选择网络模式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与软硬件条件来 选择,所以首先要了解各种网络工作模式的优缺点,通过该
任务学习网络规划时选择合适的网络工作模式的网络设计能
UNIX的特点 :
(1) UNIX是多用户、多任务的系统。 (2) UNIX大部分是用C语言编写的,系统易读、易修改、 易移植。 (3) 提供了功能强大的Shell编程语言。 (4) 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调用。 (5) 采用树形文件系统,具有很多的安全性、保密性和 可维护性。 (6) 提供多种通信机制。 (7) 采用进程对换的内存管理。
一个支持32bit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从Windows Server
2008 R2起只支持64位。
1.安装的硬件环境需求
硬件 CPU速度 最低配置 推荐配置 2 GHz或者更快 2 GB RAM或者更多 最大内存(32-bit): 4GB RAM(标准 版)或64GB RAM(企业版和数据中心 版) 最大内存(64-bit): 32GB RAM(标准 版)或2TB RAM(企业版,数据中心 版和Itanium-Based版) 40 GB或者更多 DVD-ROM或者更快 SVGA (800 x 600) 或者更高分辨率 标准键盘和鼠标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4版)第6章windows系统的安全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10
relative identifier
The 5th account created in the domain
RID 500:the true Administrator account on a local machine
一、Windows 的安全特性
Windows 的安全标识符
认证) 3. Local Security Authority (LSA)(本地安全认证) 4.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 Interface (SSPI)(安全支持提供者的
接口) 5. Authentication Packages(认证模块) 6.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s(安全支持提供者) 7. Netlogon Service(网络登录认证) 8. Security Account Manager (SAM)(安全账号管理者)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s
Security Account Manager
Net logon
一、Windows 的安全特性
Windows 安全子系统包含的组件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8
Windows 安全子系统包含五个关键的组件:
1、安全标识符(Security Identifiers):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22
二、Windows的安全配置 本地安全策略
帐户策略—密码策略:
密码:复杂性启用 密码长度:最小6位 强制密码历史:5次 最长存留:30天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23
帐户策略—帐户锁定策略: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课件第6章(下)
• 上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数据库中合称为一个“事务”( Transaction),所谓事务是指一组逻辑操作单元,使数据从 一种状态变换到另一种状态。
6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3 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
❖ 3. 元素完整性控制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3 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
❖ 1. 物理完整性控制 ▪ 在物理完整性方面,要求从硬件或环境方面保护 数据库的安全,防止数据被破坏或不可读。 ▪ 数据库的物理完整性和数据库留驻的计算机系统 硬件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关,也与环境的安全保障 措施有关。
2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18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6 数据库的隐私性保护
❖ 1. 隐私的概念及面临的问题
▪ (1)隐私的概念 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客体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 1)个人属性的隐私权。 • 2)个人资料的隐私权。 • 3)通信内容的隐私权。 • 4)匿名的隐私权。
19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13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4 数据库的可用性保护
❖ 2. 入侵容忍 ▪ (2)入侵容忍技术
• 1)冗余组件技术。 • 2)复制技术。 • 3)多样性。 • 4)门限密码技术。 • 5)代理。 • 6)中间件技术。 • 7)群组通信系统。
14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4 数据库的可用性保护
22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第4版)
6.2.6 数据库的隐私性保护
【学习】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
整理课件
网络带你进入新的视野,铸就你成才之路
❖6.4.1 活动目录的基本概念
❖ 1.域
❖域是一组相互之间有逻辑关系(工作关系)的计 算机、用户和组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共享共用 目录数据库、安全策略以及与其它域之间的安全 关系。
❖6.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 网络操作系统(NOS)用于管理网络的软、硬件 资源,是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 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网 络操作系统一般被定义为:“负责管理整个网络 资源和方便网络用户的软件和规程的集合。”由 于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服务器之上的,所以有 时人们也把它称之为服务器操作系统。
❖ 活 动 目 录 ( Active Directory ) 是 面 向 Windows Standard Server 、 Windows Enterprise Server以及 Windows Datacenter Server的目录 服务。Active Directory存储了有关网络对象的信息, 并且让管理员和用户能够轻松地查找和使用这些信息。 Active Directory使用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 并以此作为基础对目录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分层组织。
整理课件
网络带你进入新的视野,铸就你成才之路
❖6.2.4 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 2008 年 2 月 , 微 软 正 式 发 布 了 新 一 代 服 务 器 操 作 系 统 Windows Server 2008 。 作 为 Windows Server 2003 的 换 代 产 品 , Windows Server 2008的改变很大,它对构 成Windows Server产品的内核代码库进行了 根本性的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8
11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3.通过修改WindowsXP注册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修改注册表的访问权限 (2)让文件彻底隐藏 (3)禁止使用控制面板 请参照教材P105介绍进行操作
2018/11/8
12
6.1.5 本地安全的账户策略
启动策略管理的命令:Gpedit.msc
2018/11/8
13
帐户策略
•密码策略
•Kerberos策略(针对Server系列) •帐户锁定策略
2018/11/8
14
密码复杂性要求
如果启用此策略,密码必须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不能包含用户的帐户名,不能包含用户姓名中超过两个 连续字符的部分 •至少有六个字符长 •包含以下四类字符中的三类字符: •英文大写字母(A 到 Z) •英文小写字母(a 到 z) •10 个基本数字(0 到 9) •非字母字符(例如 !、$、#、%)
2018/11/8
15
本地策略
•审核策略:确定是否将安全事件记录到计算机上的安全日志 中。同时也确定是否记录登录成功或登录失败,或二者都记 录。(“安全”日志是事件查看器的一部分。) •用户权利指派:确定哪些用户或组具有登录计算机的权利或 特权。 •安全选项:启用或禁用计算机的安全设置,例如数据的数字 信号、Administrator和Guest的帐户名、软盘驱动器和光盘 的访问、驱动程序的安装以及登录提示。
在用户登录Windows XP时,其信息从HKEY_USERS中相应的
项拷贝到HKEY_CURRENT_USER中。
2018/11/8 10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2.WindowsXP系统注册表的结构 Windows XP注册表共有5个根键。 HKEY_LOCAL_MACHINE 包含针对该计算机(对于任何用户)的配置信息。 HKEY_USERS 包含计算机上所有用户的配置文件的根目录。 HKEY_CURRENT_CONFIG 管理当前用户的系统配置。在这个根键中保存着定义当前用户桌 面配置(如显示器等等)的数据,该用户使用过的文档列表(MRU), 应用程序配置和其他有关当用户的Windows XP中文版的安装的 信息。
4.批处理登录
2018/11/8
2
6.1.2 Windows XP的屏幕保护机制
2018/11/8
3
6.1.3 Windows XP的文件保护机制
1.WFP 的工作原理 WFP 把某些文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文件。在Windows XP 刚装好后,系统会自动备份这些文件到一个专门的叫做 dllcache 的文件夹,这个dllcache 文件夹的位置默认保存在 %SYSTEMROOT%\system32\dllcache目录下。
第6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配置
本章要点:
WindowsXP的安全性
Unix系统的安全性
Linux系统的安全性
2018/11/8
1
6.1 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6.1.1 WindowsXP的登录机制 1.交互式登录 (1)本地用户账号
(2)域用户账号
2.网络登录 3.服务登录
2.WindowsXP系统注册表的结构 Windows XP注册表共有5个根键。 HKEY_CLASSES_ROOT 此处存储的信息可以确保当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 时,将使用正确的应用程序打开对应的文件类型。
HKEY_CURRENT_USER
包含当前登录用户的配置信息的根目录。用户文件夹、屏幕颜色 和“控制面板”设置存储在此处。该信息被称为用户配置文件。
由于注册表的复杂性,用户在改动过程中难免出错,如果简单地 将其它计算机上的注册表复制过来,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018/11/8
8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2.WindowsXP系统注册表的结构
2018/11/8
9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2018/11/8 7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1.注册表受到损坏的主要原因 (4)当用户经常安装和删除字体时,可能会产生字体错误。可 能造成文件内容根本无法显示。 (5)硬件设备改变或者硬件失败。如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自 身有问题或用电故障等。
(6)用户手动改变注册表导致注册表受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8/11/8
6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1.注册表受到损坏的主要原因 (1)用户反复添加或更新驱动程序时,多次操作造成失误,或 添加的程序本身存在问题,安装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注册表中添加 了不正确的项。 (2)驱动程序不兼容。计算机外设的多样性使得一些不熟悉设 备性能的用户将不配套的设备安装在一起,尤其是一些用户在更 新驱动时一味追求最新、最高端,却忽略了设备的兼容性。当操 作系统中安装了不能兼容的驱动程序时,就会出现问题。 (3)通过“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添加程序时,由于 应用程序自身的反安装பைடு நூலகம்性,或采用第三方软件卸载自己无法卸 载的系统自带程序时,都可能会对注册表造成损坏。另外,删除 程序、辅助文件、数据文件和反安装程序也可能会误删注册表中 的参数项。
在编录文件中查找文件签名,以确定新文件的版本是否正确。
WFP 功能提供的第二种保护机制是系统文件检查器 (Sfc.exe) 工 具。图形界面模式安装结束时,系统文件检查器工具对所有受保
护的文件进行扫描,确保使用无人参与安装过程安装的程序没有
对它们进行修改。
2018/11/8 5
6.1.4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s XP系统的安全
2018/11/8
4
6.1.3 Windows XP的文件保护机制
2.WFP (Windows File Protection)功能的工作方式 WFP 功能使用两种机制为系统文件提供保护。 第一种机制在后台运行。在 WFP 收到受保护目录中的文件的目 录更改通知后,就会触发这种保护机制。WFP 收到这一通知后, 就会确定更改了哪个文件。如果此文件是受保护的文件,WFP 将
注册表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用来存储计算机软硬件的 各种配置信息.内容主要包含几个方面:软硬件的有关配置和状态信 息,应用程序和资源管理器外壳的初始条件、首选项和卸载数据;计 算机整个系统的设置和各种许可,文件扩展名与应用程序的关联,硬
件的描述、状态和属性;计算机性能记录和底层的系统状态信息以
及各类其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