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语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学大视野・

本期话题:修辞研究:学术观察和阐释路径

主持人的话:中国修辞学研究能够以什么样的力度、在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介入相关领域的学术建构?在不负传统学脉的同时,展示修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背景下的多元并存格局,这一切,需要开放性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思维。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体现了不同的观察点和阐释路径。

《论话语权》认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话语权得以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话语权分布的不同类型,探讨话语权滥用、占用、弃用和慎用等现象,讨论正导、误导、强导和祈导话语权等问题,显示了修辞研究介入社会公众生活的可能性。

话语义和语言义,分属动态语用环境中的临时义和静态语用环境中的固定义,前者的具体性和后者的一般性,关联着认知主体不同的认知经验,《论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的精细分析,启迪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现代汉语修辞观的语用学转向》观察中国修辞研究从注重表达效果到注重交际效果的变化轨迹。认为“表达效果”论比较多地将修辞活动的能量视为表达者的能量,“交际效果”论更多地在修辞表达—接受的过程中考察修辞行为。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汉语修辞观的语用学转向,它与近年汉语修辞研究的其他转向一起,共同体现了修辞研究思路和理念进入特定历史时空的学术调整。

论 话 语 权

冯广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本文认为建立平等、友善、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话语权得以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话语权分布的倒金字塔型、伞字型、口字型和逆向对等型,探讨了滥用、占用、弃用和慎用话语权等现象,讨论了正导、误导、强导和祈导话语权等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角度论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分布;平等;和谐社会;和谐语言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8)04-0054-06

 收稿日期:2008-03-25

 作者简介:冯广艺(1957— 

),男,湖北武汉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汉语语用学、修辞学。

在现代语言学中,“话语”(discourse )是一个热门话题,“话语”这个词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话语”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的对象,指“一个人在一次言语行为(speech act )中用词的序列所表白的内容”,“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也可以是句以上的单位,如段

落、段落群等”[1]

。广义的话语,泛指人们的言语和所说的话。本文所说的“话语”,是指在宽泛意义上的话语。“话语权”是人们为了充分地表达思想、进行言语交际而获得和拥有说话机会的权利。“话语权”是语言权利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先讨论公平分布、顺利实施话语权的

基本条件,再分析话语权分布的几种类型,接着指出行使话语权的几种现象和话语权的导向问题,最后指出从语言和谐的角度讲,据理力争话语权、正确行使话语权、充分尊重话语权、有效保留话语权等是现实社会中协调人际关系、族际关系、国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妥善处理各种事务乃至国家大事的重大问题。

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我们认为,建立平等、友善、互助、和谐的

2008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8 (总第151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51

人际关系是话语权得以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因为话语权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官方权威色彩和人为感情色彩等特性。话语权具有社会政治色彩是因为话语权在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总会有不同的分布情形和实施状况。如在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条件下,人们享有的话语权是极不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大众和统治阶级、剥削阶级不可能享有同样的话语权,劳苦大众吃不饱、穿不暖,学习文化知识、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肯定赶不上统治阶级、剥削阶级,掌握作为实施话语权的工具———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的程度也赶不上统治阶级、剥削阶级,他们往往有冤无处申,有话无处说,怎么谈得上享有话语权呢!在这样的社会里,统治阶级、剥削阶级是话语权的占有者。话语权具有官方权威色彩是指话语权作为一种“权”,总跟一定的官方机构或权力机构紧密相连,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所享有的话语权理论上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把这一点同话语的主人的身份、地位、权势等联系起来讨论,一般来说,话语的主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强势”的,他们会产生优越的话语权意识,极少数者甚至会滥用或占用话语权,他们的话语往往表现为“官腔”和“官样文章”,说具体一点,他们的话语在口头上表现为“官腔”,在书面上表现为“官样文章”。这一类话语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1、具有明显的占有话语权的特征,表现为自认为其话语是一种权威,一种令人屈从的、居高临下的言语行为,口头上打“官腔”,书面上做“官样文章”,少数贪官、昏官和庸官就是如此,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话语权的官方权威色彩的一种表现形式。2、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或者说这一类话语的所谓权威是有一定的“级差”的,身份、地位的高低不同,权势的大小不同,使得这一类话语的权威有大小之别、强弱之分。一般来说,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不成正比或成反比的现象几乎没有,如果有,那就是值得注意的不正常现象。

3、在修辞资源的占有方面,这一类话语得天独厚,它们占有的修辞资源强于其他话语(如民间话语等等),这是因为这类人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修辞资源体系,或者说,有一个提供修辞资源的庞大机构,这使得这一类话语本身具有一种优越性,而其他话语要想获得丰富的修辞资源比它们要困难得多。

4、在话语的互动性方面,这一类话语的单向性强于互动性,作为表达方,它们要求接受方必须接受,不管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不管是全部接受,还是部分接受等等,总之,这一类话语不允许接受方拒绝接受,作为接受方,这一类话语对表达方的态度也是愿意接受则接受,不愿接受则拒绝,因而它们对接受方(对方)的要求是强制性的,而不是通过互动的方式,在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完成言语交际任务。从以上几点看,这一类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话语权具有人为感情色彩指的是话语权由人掌控,人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都对话语权的运用有直接的影响。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思想感情不同、价值取向不同、道德修养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等,在语言运用上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语言运用的不同表现又与话语权有必然的联系,人与话语权、与语言运用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好说明人是话语权、是语言运用等的主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为感情色彩是话语权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又一特性。

我们认为,话语权是全民享有的语言权利。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话语权是平等的,是一视同仁的。如上文所述,不论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权势者的话语,还是民间话语,都是运用全民语言进行交际的话语形式,没有高低、贵贱、美丑、优劣之分,如果有的话,那只是一种畸形的话语,是话语权分布不合理的表现,而畸形的话语是畸形社会的产物,不合理的话语权分布,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胎儿。我国在“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他们已经丧失话语权,他们的话语往往被看作“毒草”,是反动的东西,和他们一样,是批判的对象。这种现象产生于“文革”这样畸形的社会现实中,不足为怪。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话语权即话语主权,它和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领空主权一样,是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标志。我国在加入联合国之前,在联合国未能享有应该享有的话语权,亦即在联合国没有话语主权,只有当我国加入联合国以后,才使我国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得以落实。国

55

 第4期冯广艺:论话语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