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龙(教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的种类和我国地形特点。
2.知道什么是山区,分析山区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了解我国主要的山脉.我国主要的地形区.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山脉的走向和我主要的地形区以及地形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引入: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这样的新课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
2.设问引入:出示我国地形的图片和山脉图片,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实际引入: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4.图片、视频引入:课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者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新课【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2.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一项,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找一找这五种地形在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3.向学生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起点,对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分类。
2.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生活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地形和地势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地形模型,如山脉、平原等,以便直观展示地形特点。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地形和地势的阅读材料,以便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地形和地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地形和地势》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由于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本节有两目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我国各类地形的生动的景观图开始,逐步过渡到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图,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的结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3、学生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形的概念,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河流、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
他们对于地形和地势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地势的影响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形的概念,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河流、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地形的特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河流、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形和地势对河流、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和实例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图:准备中国地形图和各种地形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地形和地势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和各种地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可以看出哪些不同的地形?这些地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各种地形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2.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图片、地图和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准备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山脉的形态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使用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每组选择一种地形或地势,展示其特点和分布情况,并解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人教版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习新课: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提示: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继续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学设计说说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区: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分组找找我国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教师。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展示我国地形区景观图片,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戴志龙(课件)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活动引入 新课学习 拓展思维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拓展思维 如果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东西排列的顺序相 反,将会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暖湿气流
东高西低的地势不利于暖湿气流向 内陆推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活动引入 新课学习 拓展思维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巩固 四、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在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表示山地的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练习
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通常是某些地形区的界线, 请把图中山脉两侧的序号与地形区连线。
A.东北平原 B.准噶尔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E.塔里木盆地 F.四川盆地 G.华北平原 H.长江中下游平原
1.三级阶梯概况 2.阶梯内部差异 3.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活动引入 新课学习 拓展思维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
提示:共有4道题目,请同学们将答案先 写在自己练习本上,注意独立完成,老师 将请同学回答。
课堂练习
1.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 D)
大__兴__安__岭__-_太__行__山__脉__-_巫__山__-_雪__峰__山___
多在_5_0_0_米__以下 _平__原__、_丘__陵__
2. 阶梯内部差异
新课学习
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表中。 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卷 、《地理填空 图册》第11—14页
谢 谢!
漳州五中地理课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通用7篇)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程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同学们还就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进展了实例调查,并在班级主页上进展了沟通。
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
闻名的地形区有()的山脉,()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我国地形荟萃:“水乡泽国”()、“聚宝盆”()、“黑土地”()、“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裂”()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好处是()。
2.我国地形从面积比例上讲具有()的特点。
我国各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从大到小的挨次是()。
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是();不利影响是()。
过渡承转:关于我国的地形,我们除了在类型的数量上、面积所占的比例上进展讨论,总结特点之外,还要讨论由于分布而呈现出来的特点。
观看思索:在这张图中,A、B、C、D红、蓝、绿、紫方框是某个区域的轮廓,当中分布有某某山地、某某平原、某某高原,地形类型和地形区都一样,就是排列分布不一样(详细见PPT课件),请问会引起A、B、C、D四个区域什么的不同?会引起地表凹凸起伏的特点的不同,A区域是北高南低,B区域是南北高中部低,C区域是东北高西南低,D区域是东南高西北低。
这种地表凹凸起伏的总趋势叫作地势。
由于地形区分布的不同会引起地势特点的不同。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来讨论我国地势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阶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掌握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节内容紧承上一章节的内容,更深入地探讨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具体表现。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化对地形和地势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形和地势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区别。
2.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2.准备地形和地势的模型或沙盘,用于直观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准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地形和地势”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卫星图片和其他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地形图等各类地图的技能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摘自《走马大西北》(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自制多媒体【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带学生游览“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草原上蓝天碧草,晴空万里,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野雁、湖鸥自由自在地栖息,牧民和这些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的绿野之中……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后附的“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到老师的故乡──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的北侧),它位于哪一个地形区?学生读图回答预设:内蒙古高原教师:内蒙古高原横亘在中国的北部,我们在语文课文中学到的《敕勒歌》,其中经典的语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内蒙古高原北齐时代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识记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他的自然要素和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学生学会综合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树立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1、认识我国地势特征及各阶梯分界山脉的名称。
2、我国三级阶梯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自然环境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即对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导入:给学生讲“女娲补天”的故事,通过共工撞断不周山后,天地发生的大变化,即“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讲解古人对我国地势的认识。
导入新课。
师:刚才“女娲补天”的故事中给我们呈现了古人对我国地势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看看我国的地势地形究竟是怎样的?(PPT 展示标题)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地势和地形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
(PPT展示概念)请同学们把地势和地形的概念记在书上,以便于你们将来区别。
展示下一幅PPT图片——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和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叫学生据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
师(归纳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底,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逐级下降。
展示下一幅地图,叫学生先记忆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名称,然后隐藏名称,叫学生回答。
师:大家再在书上图2.2中找出三级阶梯各自的特征,如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等。
(学生找完后老师用PPT演示一遍,并列出表格,加深学生印象)做个课堂小练习巩固知识。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组讨论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
(老师最后进行归纳)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中国的地势1、我国地势的特点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3、三级阶梯各自的特点二、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邓永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括我国地形特点以及理解地形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山脉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地形图、地形类型结构图等资料,概括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通过“找一找,贴一贴”小游戏,熟练掌握我对国主要山脉与地形区分布,形成空间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加深对我国基本国策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概括中国的地形特征。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分布。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后,知道了中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自然想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方面,通过七年级下册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分析某个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知道从哪些方面分析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较七年级有了很大进步,这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决定其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节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总结,同时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情境: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的地理意义。
承转:我国自然环境优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中国的山山水水。
听故事,感受我国自然环境的优美。
故事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对我国自然环境的优美产生自豪感。
环节一:温故知新设问:自然地理的要素包括哪些?承转:本章将从自然地理的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展开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地形。
说明: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区的概念。
图片展示:五种地形类型的景观图设问:以上图片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图片展示:五种地形类型的概念连线题小结:对学生回答,予以评价与小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势和地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势和地形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学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从地形和地势两方面展开,在知识结构上层层递进。
本章节在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之首,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及其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展示、交互式练习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建立人地和谐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
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要抓住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学”即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并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回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及分布;
3.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及其对气候、交通、水能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五、教学过程
1.三级阶梯概况
2.阶梯内部差异
3.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堂练习
1.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
是()
2.在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表示山地的
是()
A.①B.②C.③D.④
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通常是某些地形区
的界线,请把图中山脉两侧的序号与地形区连线。
① A 东北平
原
② B 准噶尔
盆地
③ C 内蒙古
高原
④ D 黄土高
原
⑤ E 塔里木
盆地
反馈学生对知识
点掌握情况
⑥ F 四川盆
地
⑦G 华北平
原
⑧H 长江中
下游平原
4.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36º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
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
势,大致呈级
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
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A 、
B 、
C 、
D 。
(4)青藏高原位于第级阶梯,位于这一
阶梯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5)位于青、陇交接处的
是山;位于渝、鄂
交接处的是山,位于
藏、新交接处的
是山;位于晋、冀交
接处的
是山。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卷、《地理填空图册》第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