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认识水的组成成分,包括氢和氧元素。
2. 理解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的化学式。
3. 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成分构成首先,引入学生对于水的认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测水的主要成分元素,让学生猜测一番后,揭示正确答案,即水是由氢和氧两个元素组成的。
2. 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包括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用简洁易懂的图示展示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
3. 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观看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生物体生命活动等方面的作用。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清洁、饮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水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1. 问答互动法:就“水的成分构成”这一部分采用互动问答,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探究,从而引导他们理解水的组成。
2. 材料分析法:就“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段落中采用文章阅读材料和视频观看材料的形式,确定学生认知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图示分析法:就“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这一部分采用图示展示,借助鲜明、生动的图像展示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形式本节课将采用互动课堂的形式,采用主讲、互动问答、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以下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估:1. 问答评估: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内容。
2. 作业评估:为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将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或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人员评估。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示预习的内容,在课中实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示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本质性教学活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3-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实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防止了演示实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省了时间,当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动手才能和应用才能,进步了科学素养。
4、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示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示没有水的火星,在强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进步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及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假设能及时向学生指出,那么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开展。
二、教学施行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进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水的组成》化学教案2 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第一节水天然水和自来水的教学设计讲解

第三章第一节《水》天然水和自来水的教学设计
桃浦中学沈燕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围绕天然水与自然水的区别和联系,从古时候天然水的直接饮用,到现在必须通过净化才能饮用的变化,告诫大家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并且了解水的自净与现在自然水生产的相同与不同,知道天然水通过蒸发、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进行净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天然水与自来水的区别。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
五、教学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水的组成》1

水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构成〔共两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点,加深从微观角度剖析这个反应的理解2〕体验研究物质构成的两种根本科学方法──剖析和综合。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课难点:水的构成。
四、教课用品仪器药品:水、电解水装置、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五、教课过程教课内容天然水和自来水教师活动[发问]天然水是贞洁物仍是混淆物?一、天然水和自来水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水的自然净化[叙述]自然含有杂质的天然水经过蒸发、挥发、过滤、氧化而获得净化。
可是水的自净水平是有限的,跟着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人们向水中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已经远远超出了水的自净水平,被严重污染的水一定经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发问]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氯气的作用是什么?明矾起到什么作用?凝集剂:明矾消毒杀菌:液氯[发问]自来水生产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叙述]由于我们四周水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在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每年3月22日日〞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定每年的3月22日“全国水法宣传周〞。
[展现]节水宣传画:学生活动学生回复。
观看录像?水的人工净化?〔观光污水办理厂〕学生观看录像?自来水生产流程?。
学生阅读并回复。
水的构成[发问]水,我们知道它是化合物,它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学生回复: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发问]如何推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呢?元素构成的。
[叙述]在电解器的水槽里装满水,两头分别接通直流电源的两极。
[演示实验]水电解察看实验:水的电解并记录观[板书]二、水的构成察的现象。
1.水电解通电2H2↑+O2↑2H2O[发问]依据水通电化学方程式指出水,氢气、氧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质量之比?学生依据化学方程式回复。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水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共同分享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并提出问题。
第二章:理论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分子中的比例关系。
2. 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
2. 教师演示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第三章: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第四章:知识拓展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了解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资料或课堂讲解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内容:2. 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活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第六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初中化学《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3.1 水第1 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
教学用品: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入]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可以直接饮用天然水?[ 提问] 天然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3.1 水一、天然水和自来水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2. 水的自然净化[讲述] 自然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蒸发、挥发、过滤、氧化而得到净化。
但是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人们向水中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被严重污染的水必须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 提问]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有几部分组成。
[ 板书]3.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提问]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氯气的作用是什么?明矾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 凝聚剂:明矾消毒杀菌:液氯[ 提问] 自来水生产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讲述] 由于我们周围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在1993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每年3 月22 日为“世界水日’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定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为“全国水法宣传周”。
[ 展示] 节水宣传画: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探究活动内容)[ 提问] 水,我们知道它是化合物,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问] 怎样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呢?[ 讲述] 在电解器的水槽里装满水,两端分别接通直流电源的两极。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成分;2.掌握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能够描述水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成分2.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水的性质和特点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水,向学生引导提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颜色、气味等,并进行描述。
步骤二:水的组成成分1.教师介绍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氧元素。
2.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氢和氧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它们分别是H和O的化学符号。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氢和氧的化学符号,推断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4.教师解释H2O的意义是,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步骤三: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1.教师出示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2.教师解释共价键的意义是,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使得水分子稳定存在。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了解水的分子量为18克/摩尔。
步骤四:水的性质和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的密度较大、水在0℃时可以凝固成冰等。
2.教师解释这些性质和特点与水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冰点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五:拓展1.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与水有关的实际应用,如:水的净化方法、水的运输和储存等。
2.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学总结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水的组成成分、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水的电解现象、水的导电性等。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对水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水的组成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先生了解水的组成。
2.能区分单质化合物。
3.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难点电解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先生的观察探求能力。
2.培养先生爱护保重水、爱护水资源的认识。
【引言】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我们知道地球生活离不开水,水孕育着生命,地球是一个湛蓝色的水球,海洋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淡水却不足总水量的1%,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水形状。
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一章里的内容,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甚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讨论】让先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习,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资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同学们猜想一下水是由甚么组成的?教师指点先生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留意观察电极上发生甚么景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甚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测量一下,大约是2倍的关系。
教师: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资,还是不同物资?电解得到的物资究竟是甚么?我们经过实验来鉴定。
教师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降落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留意观察景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类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这类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甚么气体?生:氧气。
教师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降落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留意观察景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类气体能燃烧,阐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水的组成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 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80页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电解水装置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80页探究一和二(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1.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实验观察水的变化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采用实验法,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水的组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组成和相关图片。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水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水的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
第三步: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解释其表示的水分子结构。
第四步: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水的组成:15分钟讲解水的化学式:10分钟实验观察: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讲解其他液体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5.2 教学拓展进行水的净化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6.1 教学资源教案与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参考书籍与资料6.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验过程的展示。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7.1 教学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说明
本章主题“走进溶液世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
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溶液。
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了解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溶液。
这章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好这章非常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生活经验、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初三化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很多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它们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等等。
教师在本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
本主题的核心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溶液特性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核心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等基本操作技能。
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外结合,通过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比较物质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从定性分析实验到定量计算的特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究、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1 水
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
一、设计思想
通过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自然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原理。
知道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节水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这一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这既是对元素、化合物概念的复习,也是为今后研究物质组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通过录像,了解古时候,人们自身对水造成的污染并不严重,通过循环过程,可以自然净化。
[2]了解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中,对水质污染计较严重,必须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3]根据看到的和书上介绍的,描述自来水厂生产流程。
[4]通过自来水的生产巩固哪些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演示水的电解实验。
[6]根据水电解化学方程式,巩固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
[7]根据水电解化学方程式,巩固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质量之比。
[8]观察水电解正负极实验现象。
[9]复习氧气的检验方法。
[10]复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11]通过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2]讨论微观结构,化学变化的实质。
[1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氢气燃烧的实验。
[14]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附:探究活动内容)源。
学生探究实验:探究“净化
黄泥水”培养动手动脑
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
步认识到自来
水的来之不易,
感悟到保护水
资源的重要性。
水的组成[提问]水,我们知道它是化合物,它
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问]怎样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的呢?
[讲述]在电解器的水槽里装满水,两
端分别接通直流电源的两极。
[演示实验]水电解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
2H2O−−−→
通电2H
2
↑+O2↑
[提问]根据水通电化学方程式指出
水,氢气、氧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板书]
物质的量 2mol 2mol 1mol
物质的质量 36g 4g 32g
[提问]通电后在两个电极附近观察
到什么现象?
比较两个玻璃管里气体体积的大
小?
[提问]怎样检验氧气?
怎样检验氢气?
[提问]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什
么气体?
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什么气
体?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
观察实验:水的电解并记录
观察的现象。
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回答。
大量气泡。
观察检验正极负极气体并
做好记录。
是氧气。
是氢气。
巩固物质的量
与质量的计算。
反复提问,氢气
和氧气的检验
方法,加深对这
两种气体检验
2. 主要板书
检验方法:点燃的木条 现象:淡蓝色火焰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燃烧
2H 2+O 2−−−
→点燃
2H 2O 现象:淡蓝色火焰,干燥的集气瓶中有一层水汽
3. 相关链接
➢ 水的电解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一般使用8%~10%的硫酸溶液或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更适宜。
使用电压9~12伏。
可预先把水电解一段时间,一来可使溶液中氧气达到饱和,二来可使阳极表面被氧化,这样,正式实验时可使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否则得到的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小。
由于电解水放出氢气和氧气量比较少,检验起来有一定难度。
建议采用下述方法:在水电解器气管上端(产生氢气处)连接一尖嘴导管,打开玻璃活塞在导管尖嘴点燃氢气,为使同学看到氢气在燃烧,可用一纸片在氢气火焰上点燃。
因为多次直接在量气管尖嘴处点燃氢气,会使量气管尖嘴处玻璃融化,孔越来越小,最后无法使用。
检验氧气时,用一个90°的弯玻璃管,接在另一个量气管尖嘴上,让氧气出来后转90°的弯(不直接冲出),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卫生香)放在氧气出口处。
上述改进,可使检验成功率提高。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
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 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
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重要动力。
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附:探究活动内容
探究课题: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收集资料: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作用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肥皂水 来检验, 泡沫丰富的 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 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 蒸馏或煮沸 的方法。
做出假设: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是、、、、。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
交流与反思:(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滤纸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不
留气泡。
②漏斗末端应。
③体应沿注入漏斗中,液面要(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