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说课稿 (2)

虎门销烟 说课稿 (2)
虎门销烟 说课稿 (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纪念日切入,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意在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初读引思,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虎门寨,重新去感受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都行。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把你对课文的感受与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桌交流的形式为自主学习引路搭桥。

2.随机出示难读的词语,学生当小老师,纠正读音。

咆哮? 收缴? 销毁? 水泄不通? 嚣张? 欺侮? 应邀? 震惊中外(相机指导生字的字形结构、学生描红书写)

3.读书交流:请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让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时,学生怀着强烈的期待感,充满自信地读课文,自行解决问题,情绪已被完全唤起,进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为进一步感悟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每每读书,只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和课文进行对话,你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教师相机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及林则徐的生平等。)

●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你想说点什么”,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配有相关画面)说说在你脑海中呈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以疑促读,巧妙过渡,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当学生说到“销毁时间长,鸦片数量大”时,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谈体会。)

(4)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5)过渡: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范读(多媒体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随机出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5)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5.以读代讲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出示表演超市题目: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老爷爷或者老奶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孩子,你又会怎样?

如果你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位记者,你又会怎样?)

●设计表演超市,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2)过渡: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①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②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次次地生疑,一次次地解疑,在这个过程中求得一次次的进步。

(4)师补充林则徐有关情况: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鸦片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鸦片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也极力反对。

●阅读教学,老师必要的讲解绝不能丢。通过补充,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对林则徐的了解与认识。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

(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6.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师述: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六自然段朗读一遍。

7.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民工销烟图)

(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鸦片的憎恨之情)(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4)自由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5)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多媒体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呢!你能为这画面配上解说词吗?(学生看着画面复述销烟过程。)

●通过这一富有激情的挑战式的语言,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重点部分。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

(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

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作为教者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质疑、理解、欣赏的能力。这里将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多媒体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3.看了图片,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4.如今,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如果踏上虎门销烟的遗址,看着咆哮的大海,想起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仰望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林则徐塑像)请大家把要说的写下来。

●学生此时有感而发,说话写话定能得心应手。

5.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多媒体出示时间,学生齐读。)

6.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主题中队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虎门销烟课件

虎门销烟课件 虎门销烟课件 在需要进行虎门销烟的教学时,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准备呢?应该如何设计课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虎门销烟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的关键词是“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第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销烟的的方法、顺序。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

拒毒品的意识。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壮观场面及销烟过程。 2.明白: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勾画法找文中重点动词。 2.观看图片,体会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3.感情朗读体会销烟经过的壮观,体会徐悲鸿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4.利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一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六、说过程 (一)了解鸦片、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于事件离学生年代久远,出示图片,进行解说,创设情境,可以了解此次销烟的背景和必要性。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当时在受欺侮。 (二)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事件重大。 1.(出示图片,说图找相关段落)品读第2自然段,在明白的地方做批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 2.交流:(壮观、隆重) 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念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与地位、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1.本课是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的开篇章。2.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了解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分析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认识英国借口虎门硝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情感。

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一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透露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时的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反观此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中国战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让学生明白,强大战胜弱小是历史规律,先进生产力,打败落后的生产力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将鸦片战争的原因作为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历史处于未知状态,因此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其中《南京条约》是危害最大的,所以作为了重点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学生难以理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因此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我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课总结”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世纪那段令人悲愤的岁月当中去。 【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共三目:第一目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挑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第三目是不平等条约之始,介绍《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奇思妙想”、“追异求新”,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教学难点: 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

虎门销烟 说课稿 (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纪念日切入,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意在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虎门销烟》小学语文说课稿

《虎门销烟》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 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 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 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 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 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 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 指名读第四小节。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 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 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 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

虎门销烟说课稿课件

虎门销烟说课稿课件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说课稿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 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 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 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虎门销烟教学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虎门销烟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 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

7、虎门销烟说课稿

7、《虎门销烟》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课题是《虎门销烟》。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三个纬度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

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说课稿 绥宁二中:刘宏臣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 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www.5y kj.co m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2.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开始我便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三月)对,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你们愿意做小雷锋吗?(愿意)有个小朋友聪聪到百和超市买文具,可他看不懂标签上的价格,大家能不能帮帮他?(能)大家一起帮他读出这些文具的价格是多少好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爱心和自信心走进课堂。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

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 (二)教材结构: 1?导语 2.正文: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中英《南京条约》 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 ①每课一得②材料阅读③自我测评④活动建议 (三)内容标准:

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 (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 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导入语: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 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放映一段虎门销烟”的影片剪辑(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片段)。这样做的优点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弓I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 然后设问:看了以上的剪辑,请同学们想一想:剪辑中说明了一个什么历 史事件?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这样可以与导入紧密相连,并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允许多种不同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从书中得到答案。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主要是为了牟得暴利。 2?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材料:

四年级《虎门销烟》说课稿

四年级《虎门销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的关键词是“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第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销烟的的方法、顺序。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壮观场面及销烟过程。 2.明白: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勾画法找文中重点动词。 2.观看图片,体会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3.感情朗读体会销烟经过的壮观,体会徐悲鸿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4.利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一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六、说过程 (一)了解鸦片、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于事件离学生年代久远,出示图片,进行解说,创设情境,可以了解此次销烟的背景和必要性。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当时在受欺侮。 (二)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事件重大。 1.(出示图片,说图找相关段落)品读第2自然段,在明白的地方做批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新)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寺庄小学王晓梅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材料。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