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戏

民间手工艺泰山皮影皮影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皮影相传起源于汉代,《汉书·外戚传》上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汉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
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肉酒,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妇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奇。
”宋代髙承撰《事物纪原》所记皮影戏一条时,也用汉武帝与李夫人之事,其后又云“由是后有影戏……”,皮影的起源竟是一位方术之士为了满足汉武帝对夫人的思念之情而使用的一种法术,这种法术的原理与现代皮影表演的原理十分相似,也可以算是最早关于皮影的记载了。
但是自汉代后却再也找不到类似的记载,据顾颉刚先生考证,汉代以后,影戏可能被方士之流当作一种秘术所保存,“遂致密而不彰”。
到了宋代,皮影戏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艺术形式。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在京城瓦肆表演皮影戏的艺人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丁仪、瘦吉等,而观众们则是“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皮影的制作则在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二十《百戏技艺》中略有述及:“元(原)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明清两代,皮影在国内广为流传,皮影雕刻与影戏表演技艺都有所提高,开始出现刀马人物,并且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流派,主要有河北的“滦州布影”、黄河两岸的“驴皮影”、两湖的“影子戏”、广州的“纸影”以及江浙的“皮囡囡”。
皮影艺术已经成为社会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皮影虽然称不上一个流派,一直以来在民间却也有着自己的历史传承,以济南、泰安两地最具代表。
相传山东皮影来自河北滦县,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从杭州运河北上而来。
山东皮影的造型稚拙,约六七寸大小,身上的装饰比较简单,色彩也比较沉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济南成立了向群皮影剧社,1955年还曾经应有关部门的邀请到南京市进行表演,场场爆满,盛况持续了半年之久。
然而经过“十年动乱”,向群皮影剧社早已经解散,剧社里的艺人们都已经改行,要想寻找济南皮影的踪迹只好到位于榜棚街的民俗馆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中国风非遗系列之皮影戏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 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 —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 —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 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 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 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 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 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 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艺术流派
浙江皮影
浙江海宁皮影戏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 种——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 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 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曲调高亢、激昂,宛转优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 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民间婚嫁、寿庆、 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 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泰山皮影戏演出场次

泰山皮影戏演出场次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场次在不同季节存在一些调整。
在旺季,演出时间相对较多,通常会在周五、周六的晚上19:30以及周日下午15:00进行演出。
在淡季,演出次数可能会相对减少,但具体安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时长因演出剧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一场完整的演出时长约为1-2小时。
观看泰山皮影戏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由于泰山皮影戏演出场地通常是室内,观众需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观众也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食,以免影响演出环境和健康。
此外,观众可以提前了解演出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演出。
泰山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和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遵守观看礼仪,尽情享受这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中国传统文化泰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泰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摘要:近年来,由于新媒体崛起、审美追求日益新潮等原因,泰山皮影戏面临衰落的困境。
本文在对泰山皮影戏艺术特色、传承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路径,希望能够推动泰山皮影戏在新时代走出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泰山皮影;传承;创新引言皮影也叫“灯影”,是一种用动物皮革(驴皮居多)制作,将雕刻、绘画、剪纸、表演、民俗文化融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
从文字记载来看,皮影源自汉代,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皮影在自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吸取了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地方语言等文化因素,所以不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包含着相当丰富的人类学、民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凝聚。
随着当代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注,中国皮影戏作为历史悠久且民间基础深厚的一项综合性传统艺术,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逐渐得以彰显。
自2006年5月入选国务院公布的518 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各区域的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均在传承与发展方面获得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推进,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生存样态和发展趋势。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当前背景下泰山皮影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及策略,以期为泰山皮影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一、泰山皮影艺术文化特色作为山东皮影戏的杰出代表,泰山皮影戏起源于清朝后期泰安城东翟氏家族,以家族传承形式不断发展,堪称“泰山文化活化石”。
泰山皮影戏在影人的制作上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皮影戏以羊皮或牛皮为材料,而是以驴皮为主要材料,经过十一道工序后方才使用。
相比其他材料,驴皮制成的皮影具有易于着色、经久耐用的特点。
泰山皮影戏的标志性传统绝技被称为“十不闲”,即在演出时一边在脑子里记着唱词,一边嘴里唱着曲子,手里操纵着影人,脚下踩着鼓槌进行伴奏,充分调动自己的四肢、感官和情绪,从而高质量、完整的完成一出戏剧演出。
其中的“十”是对脚下操控的鼓、锣、镲等八种乐器以及手中的影人和嘴里演唱的统称。
关于泰山皮影戏的毕设题目

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发展与艺术价值研究一、引言泰山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毕设题目旨在全面探讨泰山皮影戏的历史与传承、艺术风格与特点、剧本创作与表演、受众群体与市场发展、与当地文化的互动关系、工艺制作与材料运用、创新与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
二、泰山皮影戏的历史与传承泰山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经过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部分将梳理泰山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探讨其传承机制和面临的挑战。
三、泰山皮影戏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泰山皮影戏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本部分将深入分析泰山皮影戏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探讨其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泰山皮影戏的剧本创作与表演泰山皮影戏的剧本创作和表演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本部分将研究泰山皮影戏的剧本创作特点、表演技巧和舞台艺术,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五、泰山皮影戏的受众群体与市场发展泰山皮影戏在当代社会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发展状况是本部分的研究重点。
我们将探讨泰山皮影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分析其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六、泰山皮影戏与当地文化的互动关系泰山皮影戏作为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泰山皮影戏与当地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对当地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七、泰山皮影戏的工艺制作与材料运用泰山皮影戏的工艺制作和材料运用是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泰山皮影戏的工艺制作流程和材料选择,分析其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之间的平衡与发展。
八、泰山皮影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泰山皮影戏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部分将探讨泰山皮影戏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九、泰山皮影戏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泰山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本部分将选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以及相互影响。
泰山皮影故事

泰山皮影故事今儿个给您讲个泰山皮影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泰山脚下有个小村子,村里的人都靠着泰山的恩泽过着平静的小日子。
可是呢,有一天,祸事就来了。
有条恶龙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那家伙长得可吓人了。
它浑身黑鳞,眼睛像两盏大红灯笼,一张嘴能喷出熊熊火焰。
这恶龙就盘踞在村子附近的山洞里,时不时就出来捣乱。
它把村民们养的牛羊都给叼走了,还破坏庄稼,甚至有几次差点把村民的房子都给烧了。
村民们那叫一个愁啊,可又不知道该咋办。
这时候,村里有个叫石头的小伙子站了出来。
石头啊,那可是个胆大又机灵的人。
他就想啊,得找个法子治治这恶龙。
石头听说在泰山顶上住着一位老神仙,这老神仙可厉害了,会各种法术。
于是石头就决定爬上泰山去找老神仙帮忙。
那泰山可不好爬啊,一路上石头磕磕绊绊的,脚都磨破了,但他就是不放弃。
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顶,找到了老神仙。
老神仙听了石头的遭遇后,就给了他一个神奇的皮影。
这皮影看着就是个威武的小英雄,老神仙说:“这皮影可不简单,你带着它下山,到了月圆之夜,你对着恶龙把皮影摆弄起来,这皮影就能活过来,去和恶龙大战。
”石头小心翼翼地带着皮影下了山。
到了月圆之夜,他按照老神仙说的,来到恶龙住的山洞前,开始摆弄皮影。
您猜怎么着?只见那皮影一下子就变大了,真的变成了一个小英雄。
这小英雄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地冲向恶龙。
恶龙一看有人来找茬,怒吼着就扑了过来。
小英雄可灵活了,左躲右闪,还时不时地用宝剑刺向恶龙。
恶龙喷出火焰,小英雄就用一个神奇的盾牌挡住。
他们俩就在山洞前打得不可开交,那场面就像刮起了一阵旋风。
村民们都跑出来围观,大家都为小英雄呐喊助威。
打了好一会儿,恶龙渐渐没了力气,小英雄瞅准机会,一剑刺进了恶龙的喉咙。
恶龙“轰”的一声倒在地上,再也不动弹了。
石头和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
从那以后啊,这个皮影就被村民们当作宝贝一样供着。
而且啊,泰山皮影的名声也传开了,大家都知道这皮影有着神奇的力量,能降妖除魔呢。
话说在泰山的深山里,有一只小狐狸。
泰山皮影

4、在唱腔上,以山东大鼓为主,刚中有柔,
具有杂家风格,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泰 山皮影戏的唱腔高亢、浑厚、踏实。她以山东大 鼓为主,琴书、坠子为辅,具有杂家风格。其戏 中的唱词全是泰山方言,诙谐幽默,深受老百姓 喜爱。泰山皮影戏的伴奏乐器仅一鼓、一镲、一 梆子,堪称皮影戏之最。
传承人------范正安
泰山皮影,皮影戏和其他珍贵的民族艺术一样,
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活化石”,体现着中国五千年 的传统文化。泰山皮影戏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 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 ,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据长 辈的长辈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 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在早时泰山脚 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 非常受欢迎。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 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范正安,生于1945年,山东泰安人,8岁拜在泰 山皮影大师刘玉峰门下学习皮影。现为山东省工 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 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客座教 授、河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济南市民俗艺术馆 皮影馆馆长、泰安市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院长、 泰安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正安先生对皮影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世人所赞叹 。他是中国皮影艺术的大成者,完全继承了其皮 影独门绝技“十不闲”一人演出一台皮影戏的功 夫炉火纯青,让世人赞叹不已。2007年泰山皮影 被首批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正安先生 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其表演的“十不 闲”技艺被温总理赞誉为 “中华绝技”,范正安 先生被李长春誉为“真专家”。
温 总 理 观 看 皮 影
2、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称。在皮影戏表演中,
流传着“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说 ,皮影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 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 就有人闲着。而泰山皮影的表演,一向以操作者少 而著称。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既可以伴奏,也可以操 作,还可以歌唱,这就是皮影行业内已经失传已久 的绝技——“十不闲” 。表演者左脚踩鼓,右脚敲锣 ,口中念唱,双手并用指挥皮影,一个人演一台戏 ,因此,泰山皮影又被称为“十不闲”。演泰 山皮影戏,人的五官和四肢并用,处处不闲着, 这样做节省了人手,却也对艺人提出了极高的 要求。
泰山皮影论文造型特点论文

泰山皮影论文造型特点论文摘要:泰山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受人民喜爱。
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丰富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口传身授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形式的皮影,在造型及视听效果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皮影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美术的范畴,主要运用牛皮或驴皮进行制作,有绘画和雕刻的艺术成分;另一部分是戏曲的范畴,有表演和舞蹈的艺术成分。
皮影艺人手拿影人在幕布后进行表演,通过灯光的映射,影子呈现在幕布上。
艺人一边舞动影人,一边唱着小曲,还有器乐伴奏。
泰山皮影,即以泰山文化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为主要创作题材,通过“十不闲”为主要表演特色的皮影艺术。
据考察,自清朝后期至今,泰山皮影戏已传承了六代。
现在泰山皮影戏的掌门人是范正安先生,已64岁。
一、泰山皮影的造型特点(一)造型特点。
第一,都是影像造型。
工具:以刀代笔,用以雕刻。
在雕刻技法上,通常运用阴刻、阳刻。
正面角色或者生、旦角色运用阳刻,也称空脸;反面角色或者净、丑角多用阴刻,也称满脸。
第二,皮影的面部造型都是重点。
面部一般都是五分像,即纯侧面。
身段一般都是七分像,即半侧面。
于是,就出现了“五分像七分装束”。
面部和身段也有十分像的,即正面。
这种情况多数适用于背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眼睛是刻画的重点,泰山皮影也是这样。
泰山皮影在造型上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泰山人的性格:朴素、直爽、憨厚、豁达,体现着泰山文化的积淀和厚重。
(二)皮影造型的图案纹样。
泰山皮影在造型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戏曲人物、剪纸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手法。
笔者通过雕刻的皮影比较,发现人物服饰的图案纹样以几何图形居多,如椭圆形、月牙形、菱形、点状、线状。
有时也会用些简单的花型和复合人物性格的吉祥图案,例如“龙”。
龙是吉祥、正义的象征,在泰山石敢当的服装裤脚处,就运用了龙的形象。
再如“祥云”,寓意福禄将至。
无论是龙的图案,还是祥云图案,都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泰山美术对泰山皮影的影响探微

泰山美术对泰山皮影的影响探微作者:窦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8期摘要:泰山美术对泰山皮影的发展演进和艺术风格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泰山古代石刻、宗教造像、大汶口文化、泰山绘画等方面对泰山皮影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泰山皮影;泰山美术;影响+山东自明代开始出现皮影,《梼杌闲评》一书记载,至清代已经遍布全省。
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一个分支,一直根植于泰山脚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又称为神山、圣山,数千年来,凝结了极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承载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老百姓心底深怀“泰山信仰”,这种影响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一代代土生土长的泰山皮影传人的血管里,流动着融有泰山文化的血液。
这些影响,有皮影传人的自觉行为,但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与其他泰山民间艺术一样,泰山皮影也是传统艺术和泰山文化伴生发展的产物,历经数百年的生长发展,呈现出浓厚的本土色彩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形成了泰山皮影质朴率真、厚重平实、气韵绵长的艺术性格。
泰山美术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分支,是泰山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是反映和传播泰山文化的直观载体。
同样,泰山美术对泰山皮影的发展演进和艺术风格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泰山古代石刻艺术与泰山皮影在泰山和周边地区,石刻遗迹随处可见,泰山是我国石刻最多的名山,从公元前209年至今,汇集了16个朝代1240多件书法、绘画刻石,秦李斯碑、张迁碑、经石峪石刻、唐摩崖石刻都是国宝级的代表作品。
另外,兴盛于东汉的画像石艺术,在我国发现最多的有山东、河南、四川等省,泰山是山东四大画像石集中地区之一。
泰山皮影艺人对众多泰山石刻、画像石耳濡目染,因而这些元素在泰山皮影中有明显体现。
与山东其它地区的皮影相比,泰山皮影大量运用了汉字镂空雕刻,源于受泰山石刻的影响,如皮影愿影戏“天官赐福”、“福、禄、寿”、双喜等。
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 Mount taishan leather-silhouette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范氏祖业: Fanshi patrimony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其记载,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民间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的谚语。
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2007年被中国文化部首批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皮影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
多次为各国国家领导人以及重要宾客进行专场演出,泰山皮影绝技“十不闲”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
其绝技传承人范正安大师被赞誉为“真专家”。
其皮影工艺制品于2009年获得全国金奖。
代表作品“泰山石敢当”全部由黑驴皮纯手工雕刻三千余刀制成。
既可美化观赏、又可镇宅辟邪,并多次赠与各国使杰和国外友好城市,被国内外藏家争相收藏,已成为最具泰山特色的工艺品。
Mount Taishan leather-silhouette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 600 years, and it has been recorded in XianPing Tao wu of Ming Dynasty. There is a saying: “One who fails to watch Mount Taishan leather-silhouette is not a real Taishan sightseer”.Mount Taishan leather-silhouette was nam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culture as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7 after successive inheritance and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improvement. It is called as the living fossils of Mount Taishan and performed many times for the world leaders and important guests. Its stunt “ShiBuXian” is highly praised as “Chinese Unique Skill” by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and Mr. Fan Zhengan, the transmission, is recognized as “The Real Expert”.The leather-silhouette craft ware was awarded National Gold Medal in 2009, and its representative work “Taishan Shi Gandang”is hand-crafted with black donkey skin. Since it is both for enjoyment and fate prevention, it is gifted to many world leaders and sister cities and collect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collectors, thus has been the most characterful Taishan handicraft.古代先民认为泰山石可赈灾厌秧,很早就有了对泰山石的“灵石崇拜”现象。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重构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重构1. 引言1.1 泰山皮影戏的传承问题泰山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泰山地区得到传承和发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泰山皮影戏的传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皮影戏表演方式和传统的观众群体正在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也大大减弱,这给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泰山皮影戏的传承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一方面需要尊重传统,保护好原有的皮影戏文化和技艺;另一方面则需要适当创新和改变,根据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泰山皮影戏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2000字】1.2 体验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关系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是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方向。
体验经济强调的是消费者的感知和体验,注重个性化、情感化、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愉悦、享受和满足。
体验经济的兴起,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而产业经济则是以生产和制造为主要目标,注重效率和规模化生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之间并不对立,而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关系。
体验经济的兴起,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机会,同时也为产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体验经济的理念和方式可以帮助产业经济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
在当下,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
泰山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通过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双重引导和支持,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层次的传承。
【2000字结束】2. 正文2.1 传统文化在体验经济中的转化传统文化在体验经济中的转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新的体验形式。
泰山皮影戏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全息投影,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打造独特的体验产品和服务。
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泰山皮影

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是中国皮影的代表,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中华绝技”等众多美誉。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
灯光起,锣鼓响,尺余长的皮影在泰山皮影的传承人手中,却舞出了万马奔腾的气势,仿佛身临其境般。
传承人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
当幕布后面的灯亮起来、皮影艺人双手动起来的时候,手上操作脚伴奏,口中歌唱戏一台。
刀枪剑戟,频频舞动如飞雪,这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大剧场。
泰山皮影活动策划方案

泰山皮影活动策划方案泰山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戏剧形式之一,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推广泰山皮影艺术,我们计划举办一场以泰山皮影为主题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传承:通过活动展示泰山皮影艺术的传统和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 宣传:通过活动向公众宣传泰山皮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互动:提供给观众亲身体验泰山皮影的机会,增加他们对艺术形式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合作:促进泰山皮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造更多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三、活动内容:1. 泰山皮影展览:设立展览区,展示泰山皮影的制作过程、历史和精美作品,向观众介绍泰山皮影的魅力。
2. 泰山皮影表演:邀请专业的泰山皮影艺术团队进行表演,展示精彩的皮影戏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互动体验:在展览区设置互动体验区域,观众可以亲自体验泰山皮影的制作过程,了解其技艺和工艺。
4. 讲座和工作坊:邀请泰山皮影艺术家、学者等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向观众讲解泰山皮影的历史、技艺和创作过程。
5. 艺术融合演出:与其他艺术形式合作,如音乐、舞蹈等,演出泰山皮影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作品,展现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与创新。
四、活动实施方案:1. 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宽敞、舒适的展览场地,同时配备舞台和音响设备,提供表演和互动环节的场地要求。
2. 团队筹备:成立组委会,由相关行业专家、泰山皮影艺术家和志愿者组成,负责活动的筹备、安排和执行。
3. 合作伙伴:联系泰山皮影艺术团队、泰山皮影工作室、艺术学院等相关机构,邀请他们参与活动的演出和讲解。
4. 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网站和传统媒体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
5. 资金筹集:通过赞助、捐款和票务等方式筹集活动所需的经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 安全保障:制定活动安全保障计划,确保观众和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公众对泰山皮影艺术的认知和兴趣。
虚拟现实技术在泰山皮影戏非遗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泰山皮影戏非遗传承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泰山皮影戏传承中的应用,设计了虚拟皮影戏表演和场景展示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皮影戏的知名度和参与度,促进非遗传承。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虚拟皮影戏的交互设计,推广和传承泰山皮影戏文化。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泰山皮影戏;非遗传承一、绪论1.1 研究背景泰山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主要传承地区为山东泰安市及周边地区。
泰山皮影戏以泰山为背景,融合了黄河流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烙印和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如“四不闲”—一人承担多项表演任务。
另外,皮影制作工艺独特,形象生动传神,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
随着各类文化娱乐项目的兴起,泰山皮影戏受到严重冲击,面临传承和推广的巨大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后扩展到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
该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引擎等技术,模拟和再现现实世界的交互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领域常被应用于博物馆、文化旅游等方面。
本文探究虚拟现实技术与泰山皮影戏表演结合路径,以便在保护、传承和推广泰山皮影戏方面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通过设计虚拟皮影戏表演和观赏场景,设计新型沉浸式体验氛围,提升现代观众对传统戏剧形式的交互度,使得泰山皮影戏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所接受,以此提高泰山皮影戏知名度、普及度,激发新生代观众的传承兴趣,推动泰山皮影戏的发展。
同时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文化领域的创新渠道。
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泰山皮影戏的设计方案2.1 虚拟皮影戏表演设计虚拟皮影戏表演是将传统皮影戏以虚拟现实形式呈现,本文以泰山皮影戏为例,设计了一套虚拟皮影戏表演系统。
2.1.1 虚拟舞台设计虚拟舞台是虚拟皮影戏表演的基础,它需要模拟真实的舞台环境。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重构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重构【摘要】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兴起对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体验经济促使泰山皮影戏注重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增加了传统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产业经济则在推动泰山皮影戏的现代化生产与营销模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重构了传统艺术的产业链条。
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路径上,创新模式不断推动着泰山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市场的开放也为泰山皮影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泰山皮影戏传承与重构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泰山皮影戏有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关键词】泰山皮影戏、体验经济、产业经济、传承、重构、传统艺术、创新模式、文化市场、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泰山皮影戏的历史和特点泰山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起源于山东泰安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据史料记载,泰山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皮影戏是一种以剪纸为原型、用兽皮或纸板制成的影子独角戏,演员通过操纵皮影和灯光效果来表现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泰山皮影戏以其细腻的剪纸工艺、精湛的操控技巧和深刻的表演内涵而闻名于世。
泰山皮影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泰山皮影戏具有独特的剪纸风格,精美细致的剪纸造型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化,演员们通过操纵皮影、配合声光效果和声音表演来呈现不同角色和情节,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
泰山皮影戏的剧目内容多元化,涵盖了历史传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多种题材,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富有魅力和艺术内涵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1.2 探讨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体验经济和产业经济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皮影艺术

唐山皮影反映的故事内容绝大部分是以稗史、传说为基础,宣扬一种惩恶扬善、携手团圆的美好愿望。如: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五峰会》,是“老四大部”影经之一,其思想性被历代皮影艺人深入研究后加以肯定。《五峰会》由《乾天剑》、《保龙山》、《平西册》三个单出组成,描写得是宋朝的故事,歌颂了老英雄曹克让全家人爱国爱民的品质。作为传统剧目的代表,其生动的文笔、优美的唱词充分体现了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皮影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过程,它包括两个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总结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材料和技艺手段将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质化、可视化,再加上在舞台上的表演,皮影艺术的价值就会被真正体现出来。皮影艺术价值完美的体现应该是:首先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上升到审美再现,最后再运用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制作成实物的皮影艺术作品上,通俗一点说就是: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经过精神思想的创作活动到实物作品的传达活动,最终体现为综合艺术形态的视觉艺术作品。 任何一门艺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都是艺术种类不断多样化的过程。这根源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以不同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艺术世界,使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审美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多少年来皮影艺术在满足人们娱乐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文化知识等方面,一直起着积极作用。它不仅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还曾不断地流传到国外。目前,全国都在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唐山皮影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遗产尚有许多丰富内涵有待挖掘。在皮影的方寸之间俗与雅、美与丑、古与今的交融尽情展现,我们期待着它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皮影人物装扮
山美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皮影戏》课件

历史起源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 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 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 ,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 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 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 ,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 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艺术流派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 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 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 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 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 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皮影制作
第 一 步 选 皮
第 二 步 制 皮
第 三 步 画 稿
民间美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皮影戏
大家对皮影戏熟悉吗?看过没有?
咱山东就有泰山皮影戏,由独特的“十不闲” 技艺大师——范正安先生,作为独特代表任务,继 承民族遗产,打造泰山品牌,弘扬泰山文化!泰山 皮影表演的代表作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栩栩如生。十 七大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为与会代表表演,受到了一 致好评,其皮影艺术先后被《新闻联播》《焦点访 谈》《实话实说》《走遍中国》《文化访谈录》等 专题报道。泰山皮影于2008年正式作为一门学科 进入小学课堂。
第 四 步 过 稿
第 五 步 镂 刻
第 六 步 敷 彩
第 七 步 发 汗 熨 平
【最新推荐】中国传统文化皮影作文-word范文 (4页)

【最新推荐】中国传统文化皮影作文-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作文怎么写?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各位同学,大家看来皮影戏之后怎么写作文呢?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作文:看泰山皮影戏
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天气真好,春风习习,阳光灿烂。
我们小记者团兴高采烈地来到皮影轩,看泰山石敢当除妖的皮影戏。
早就听说皮影戏好看了,尤其是泰山皮影戏,那可是泰安的绝技,就连爷
爷看了都说好呢。
今天我算终于过上戏瘾了。
戏开始了,随着一阵咚咚当当地锣鼓声,威武英壮的石敢当和徒弟就出场了,不一会,来了一个青面獠牙的妖怪,连蹦带跳,像是刚干了坏事回来。
石敢当的大徒弟大吼一声,就冲了上去,和妖怪打了起来。
大徒弟越战越勇,眼看妖怪就要失败了,突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一个妖怪,大徒弟眼看就要招架不住了。
说时迟,那时快,勇敢的石敢当猛地跳出,飞起一脚,把妖怪的斧子踢飞,紧接着又唰地一声,把红缨枪掷出去,把妖怪刺死了,又一脚把另一个妖怪踢
到了南天门外。
又随着一阵锣鼓声,石敢当的二徒弟又来了,只见这小伙虎背熊腰,虎虎
生威,没几个回合,就把骑麒麟的妖怪打落在地。
泰山皮影戏一个人,一场戏,一生缘

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非遗I泰山皮影戏:一个人,一场戏,一生缘文/文平“皮影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以‘动画’的形式讲故事的技术之一。
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
今天,皮影绝技濒临失传,但有人仍在努力保持它的活力。
”不久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短视频平台Great Big Story(GBS)将镜头对准中国一项传统艺术的传承者。
GBS 在视频中介绍道:“一般来说,皮影戏表演可能最多会有5人在幕后操纵,但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只有一个人。
”GBS 所说的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均用驴皮制○父子两代传承人。
图/陈勇Father and son, two generations of successors.Mount Tai Shadow Play: One Person, One Scene, One Life○泰山皮影戏融合了泰安民间美术、音乐、戏曲,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解九江Taishan shadow pl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shan culture, integrating Tai'an folk art, music and opera.成,故又通称驴皮影。
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
2007年,泰山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
独特的民间艺术作为山东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之一,泰山皮影戏历史悠久,在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民间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说法。
泰山皮影戏属于典型的口传民间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简介
一、总体描述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
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唐山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等.在山东皮影中饱汲古老泰山文化滋养的泰山皮影戏便是其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二、泰山皮影戏有五个基本特点:
1、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称,掌握着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的皮影戏表演绝技-----“十不闲”。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但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皮影界流传着“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戏时,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就有人闲着。
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
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
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
据调查,目前皮影“十不闲”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在2007年6月9日于北京世纪坛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范正安先生表演的“泰山皮影十不闲”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范正安老先生被李长春副总理赞誉为“真专家”。
2 、在题材上,许多剧目取材于泰山文化传说。
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
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
威然可敬的东岳大帝,慈祥可亲的泰山奶奶,代表了泰山有求必应的神祇信仰民俗。
颇具规模香社组织,祈福还愿的香客队伍,展示了芸芸众生的心灵诉求。
所有这些,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泰山众多神话传说为蓝本的泰山皮影戏,传讼智慧和正义,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象
广大泰山民众熟悉的《泰山石敢当》、《碧霞元君》等剧目久盛不衰,一直唱到今天。
3、在皮影制作上,刀法简练明快,着色对比强烈,蕴含着山东人豪爽的民风情感。
泰山皮影戏在表演时。
戏中影人的打斗场面很多,所以影人得制作务求结实耐用,这和陕西的以观赏性为主的皮影制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
在雕刻上,尽量的大略概括,如果皮料透明度高时,甚至直接彩绘。
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写实手法,少数造型采用夸张,但又受到民间剪纸和京剧脸谱的影响。
其用刀拙朴,粗况豪爽,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了泰山人憨厚、豁达的性格。
泰山皮影在角色上分为生、旦、净、丑等行当。
文人脸谱大多采用阳刻,武将大多采用阴刻,有坐骑的影人采用铁丝索挂的方法。
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表演起来,视觉效果极好。
另外,在皮影的缝制、拴杆上,泰山皮影都有别于其他皮影的制作技法,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4、在唱腔上,以山东琴书为主,曲调多样,源远流长。
有鼓调、老调、南调、琴调、垛子板等,刚中有柔,具有杂家风格,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5、泰山皮影戏保持着传统习俗。
旧时泰山皮影除常年流动演出外,每逢春节三月三庙
会,每年秋后九月九庙会,都要在财神庙、王母池、红门演出用来祈福、酬神,以感谢诸神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收。
泰山皮影还有着传统的供奉习俗,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必须供奉影人,以感谢众神保佑。
三、专家点评
山东皮影历史悠久,在《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明代泰山皮影的记载。
清代末年至民国期间是泰山皮影比较活跃的时期,在民间还流传着影子戏与白莲教起义的一些传说。
泰山皮影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而且有许多新发展。
前辈老艺人刘玉峰,在继承泰山皮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学习了济南皮影表演的特点,丰富了泰山皮影的表演艺术。
作为泰山皮影戏的主要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他在完整的保持泰山皮影传统的基础上,又广泛的吸收了西河大鼓、山东四板书、十不闲等表演技艺,特别是继承、改进了一种能够同时操纵、演唱和伴奏的表演方法,成为当今中国皮影表演罕见的一种绝技。
他打造泰山文化品牌,用皮影表演“泰山石敢当”的故事,丰富充实了泰山文化的内涵。
范正安先生的皮影表演技艺高超、表演剧目丰富、演唱曲调多样,同时在皮影雕刻、布景绘制、乐器伴奏等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上有许
多重要创造,其皮影艺术是中国皮影的佼佼者,是泰山皮影的典型代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魏力群
2006年4月1日
四、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1、2007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2007年6月于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誉,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
3、2007年6月于北京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演示奖》
4、2007年8月于长春获得《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博览会最佳表演奖》
5、2006-2008年传承人范正安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山东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聘请为客座教授.
6、2008年1月至今,传承人范正安随齐鲁文化报告团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200所高校、进行演讲、表演,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7、《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文化访谈录》、《实话实说》、《走遍中国》等栏目均作过报道或专题。
8、2009年至今,传承人范正安随齐鲁文化报告团走进连队,边关、海岛,为部队进行演讲和表演,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9、2009年6月,泰山皮影受中国文化部邀请走进台湾,参加“根与魂”首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
10、2009年9月,泰山皮影走进韩国、日本等国家,弘扬民族文化。
11、2010年6月,泰山皮影走进“上海世博会”在“中国国家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演。
11、2010年9月,泰山皮影随中国文化部走进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弘扬民族文化,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扬。
12、2010年10月,范正安被评为“首届山东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
13、2007年至今,泰山皮影作为泰安市地方课程正式进入小学课程、大学选修课程,全市已有3万多学生学习泰山皮影艺术。
14、2011年5月,范正安大师获得电视综艺节目“中华达人”称号。
五、学术机构的成立
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于2009年6月正式成立,旨在更深
层次的对泰山皮影进行学术研究以及对外交流。
研究院的成立受到了党中央相关领导、知名学者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过问建院进程。
相信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的建立会更好的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泰山文化的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