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的游戏导入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教学策略。
一、故事情境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情境法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故事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在讲解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让学生在故事中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深入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二、实物展示法使用实物展示法可以直观地展示科学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学生可以亲手感受科学实验和现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使用一个透明物体和光线源展示光线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加深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三、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思维,提高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在讲解电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实验,从而理解电流、电压等相关概念。
四、游戏学习法游戏学习法将科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物理力学的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操作和互动来理解和应用物理力学的概念。
五、竞赛活动法竞赛活动法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让学生在竞赛中应用科学知识,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学习动物植物分类时,可以组织一个动植物分类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答题和展示的方式来竞争与学习。
六、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将科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现实的例子为基础,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中亲自观察和体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
科学手影游戏教案
科学手影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光》的第二课《手影游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手影游戏的现象,探索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影游戏,感知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手电筒、幕布。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手影游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影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手影游戏背后的科学道理。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影游戏实验,观察和记录手影的形状和变化。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讨论手影形状和光线的关系。
6.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手影游戏设计,展示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影子形成原理、手影游戏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光的传播原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2. 请用一句话描述影子形成的原理。
答案:光线被物体遮挡,形成影子。
3. 请设计一个手影游戏,展示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答案: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道具,观察影子的形状变化,展示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光相关的现象,如日食、月食等,加深学生对光的认知。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3.小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一)探索影子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和影子做游戏,但是影子有许多秘密,咱们把他找出来好不好?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鼓励幼儿用身体的各部位和影子做游戏)2.幼儿自由地和影子做游戏,积极探索影子的秘密(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并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
)3.讨论:影子的秘密提问:① 你是怎样和影子玩的,发现了什么?② 影子会变吗?它是怎样变的?教师小结幼儿的发现。
知识点:影子会动,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影子会变,随着与光源距离的长短而变化。
(二)游戏:猜影子玩法: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
知识点: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三)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1.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2.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知识点: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文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化策略的有效技巧
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化策略的有效技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化策略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想象一下,课堂上的科学内容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
游戏化策略将课堂转变为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其中学生们既能探索知识,又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首先,设计游戏化学习活动时,要确保游戏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将科学知识嵌入游戏的机制中,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掌握核心概念。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科学探险家”游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植物生长或物质变化的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帮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科学原理。
其次,使用积分和奖励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或回答问题时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为小奖品或特权,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
同时,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对科学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
还有,团队合作是游戏化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通过设计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科学实验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此外,游戏化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都不同,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游戏选项或任务,可以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挑战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实验操作的游戏任务;而对于喜欢思考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游戏活动。
在课堂上应用游戏化策略时,也需要注意课堂管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
明确的规则和公平的竞争机制能够确保游戏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或争执。
同时,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调整策略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总之,游戏化策略为小学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学科学第17课《刺激与反应》(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刺激与反应》(教案)刺激与反应教案第一部分: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我们上一节课学了什么?” “什么是刺激?” “什么是反应?”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新知学习1.学习目标:- 理解刺激是什么,反应是什么,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掌握常见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
- 探索刺激与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新概念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例如吃饭时看到好吃的食物会流口水,听到噪音时会感到吃不香等。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情况都是由什么引起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刺激”,引导他们认识到刺激是指引起反应的事物。
接下来,解释什么是反应,“当我们遇到刺激时,身体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我们的反应”。
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回答“刺激引起反应”。
解释并强调这一点,确保学生明白刺激是引起反应的原因。
4.常见刺激与反应: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如“看到黑板上的题目会引起你们思考的反应”、“感到饥饿时会引起你们对食物的渴望反应”等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从而巩固他们对刺激和反应的理解。
第三部分:实践探究1.刺激与反应游戏: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定一名学生来担任刺激,其他学生则扮演被刺激的人。
刺激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刺激其他人,例如轻轻触碰他们的手臂、做出马上要扔东西的动作等。
其他学生需要根据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经历到的刺激和反应。
2.生活中的刺激与反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刺激和对应的反应。
例如,当门铃响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当教室里的灯亮起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讨论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刺激和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四部分:知识总结1.总结刺激与反应的概念:回顾一下刺激和反应的定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概念,确保他们对这些概念有正确的理解。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使用游戏化教学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使用游戏化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探索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使用游戏化教学呢?一、游戏化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增强学习体验通过游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直观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许多游戏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或相互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
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中常常会设置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1、知识竞赛类游戏可以通过设计科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设置抢答环节,提出关于科学概念、实验步骤、科学史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快速回答。
2、模拟实验类游戏利用虚拟实验或模拟场景的游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操作。
比如,模拟太阳系的运行、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角色扮演类游戏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解谜类游戏设计一些与科学知识相关的谜题,如密码破解、逻辑推理等,让学生在解谜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
三、设计游戏化教学的原则1、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游戏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游戏一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游戏一米粒四射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
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
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上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
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
这时,有趣的现象就要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就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
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谁先分出来把粗盐粒和胡椒面掺和在一起,能很快把它们再分开来吗?这个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进行,看谁用最好的办法,最先分出来。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先给每人发一把塑料小汤勺,然后在每人桌前放一勺盐、半勺胡椒面。
准备好后,裁判就可以发令,让参赛者开始分了。
谁最先分完,谁为优胜。
这个游戏看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用手一粒一粒拣盐,肯定是得不了优胜的。
如果你懂得一点静电的知识,要想取得优胜,就轻而易举了。
参赛者听到裁判“开始”的口令后,把塑料汤勺先在毛衣或别的毛料布上摩擦一会儿,然后把汤勺逐渐靠近盐和胡椒面的混合物。
这时,胡椒面就会跳起来吸附在塑料汤勺上。
用这个方法,你会很快把盐粒和胡椒面分开这是因为塑料汤勺经过摩擦带有电荷,产生了吸引力,胡椒面比盐粒轻,所以被吸起来。
注意,你不要把汤勺放得太低,否则盐粒也会被吸起来。
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远在做这个游戏之前,参加者每人先得做一个“压缩气火箭”。
具体做法如下:找一只软塑料瓶(比如装胶水的空瓶子或装饮料的空瓶子),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插进一根塑料细管(可以把废圆珠笔芯的笔头剪去代替),再用万能胶粘牢。
找一根10 厘米长的、套在塑料管外能够自由滑动的麦秆,在麦秆的一端粘上四张三角形的彩色纸作为火箭的尾翼;另一端用面团封严,捏成火箭头似的形状。
科学游戏教案小班
科学游戏教案小班第一节:认识小动物目标:通过科学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辨认能力。
教学准备:1. 小动物的图片、书籍或卡片。
2. 小动物模型或拼图。
3. 简单的幼儿科学游戏。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利用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做适当的运动热身,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5分钟)准备一些有趣的小动物图片或卡片,出示给幼儿看,并问幼儿认识其中的哪些小动物。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描述,询问幼儿对它们的了解。
3. 游戏环节(20分钟)a. 小动物拼图游戏:将小动物拼图图案分成几块,让幼儿按照图案将拼图还原。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拼图上的小动物特征和名字。
b. 动物模型配对游戏: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型或玩具,将它们放在幼儿面前,然后随机选出两个相同的动物,让幼儿找到相匹配的动物模型。
在游戏过程中,与幼儿一起讨论每个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c. 小动物发声游戏:播放一段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录音,让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鼓励幼儿用手比划或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模仿动物。
4.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游戏环节中幼儿对小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认识,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归纳总结,并与组员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二节:观察植物成长目标:通过科学游戏,帮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关注。
2.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 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条件。
教学准备:1. 适合小班幼儿进行观察的植物,如豆芽、花草等。
2. 植物生长的简易展板或图片。
3. 小班所需的种植工具,如花盆、土壤、种子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利用丰富多样的名字游戏,帮助幼儿放松身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植物生长的展板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展示的植物。
小学课程粉末游戏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粉末游戏的原理,掌握粉末游戏的玩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粉末游戏的原理。
2. 粉末游戏的玩法。
教学难点:1. 粉末游戏原理的理解。
2. 粉末游戏的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粉末游戏材料:面粉、色素、水、小刀、塑料袋、塑料板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粉末游戏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游戏吗?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粉末游戏的原理:粉末游戏是利用粉末的特性,通过不同的操作,使粉末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粉末游戏材料。
三、操作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粉末游戏的操作,观察粉末的变化。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五、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粉末游戏的原理和玩法,强调粉末游戏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科学游戏?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粉末游戏,让学生了解了粉末的特性,掌握了粉末游戏的玩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3. 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游戏互动教案
近年来,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黑板白纸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到线上的网络授课,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创新。
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线上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部门不断深入探究教育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技术进行革新和创新。
在这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新亮点。
在科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娱乐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效果。
这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中的游戏互动教案。
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互动游戏教案,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以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进行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该教案包括一整个科学学习单元,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这五个主题,将知识内容贯穿其中,达到科学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立体培养。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掌握知识点。
(2)能力目标本教案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享受学习的过程。
3.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不仅吸引了学生,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学习。
4. 教学流程(1)游戏环节:以物质和能量为例在物质和能量这一主题中,利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手段,呈现物质和能量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任务完成的方式,设计“分类竞赛”和“速度大比拼”等互动游戏。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趣味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教学策略。
一、生动形象的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模型、图片、实验等形式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
在教授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时,可以通过展示冰块、水和水蒸汽的实物,让学生动手触摸、观察,从而深入理解物质状态的概念。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比如设置有趣的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理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地理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三、实践操作小学科学课的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通过反射镜和玻璃杯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并由此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设立有趣的主题课程,比如“动物的奥秘”“星空探索”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比如设置知识问答游戏、观察实验报告、小型项目作业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单纯的感官游戏,常见的教学游戏有:数字游戏、指挥游戏、色彩游戏、记忆游戏、幻想游戏、体语游戏、语音游戏等。
在教授植物生长的过程时,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成长轨迹的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小学科学第3课变色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变色游戏(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3课变色游戏(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小学科学第3课的变色游戏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颜色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颜色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掌握常见物质的颜色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杯子、食用色素(红、黄、蓝、绿)、饮用水、漏斗、滴定管、碗、小木棍、白色纸巾等。
2. 实验装置:实验台、显微镜。
3. 教学辅助工具:PPT演示文稿、绘图纸、图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颜色变化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颜色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物质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列举常见物质的颜色变化例子。
3. 实验操作(25分钟)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②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材料。
③引导学生通过小木棍蘸取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小杯子中。
要求记录每滴食用色素的数量及颜色。
④用滴定管向小杯子中加入饮用水,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每滴饮用水的数量。
⑤结果对比与分析: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每次滴定后颜色的变化和感受;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物质的颜色变化规律。
4. 实验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分享和PPT演示,引导学生总结物质颜色变化规律,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5分钟)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实验设计,如何通过不同物质的混合获得指定颜色的溶液等。
6. 游戏巩固(15分钟)设计一个变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解谜、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
小学科学导入方法
小学科学导入方法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设计实验,提问设疑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是激发其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新颖、生动的实验并合理设疑,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例如:讲《磁铁玩具》一课时,要探究磁铁的特点。
一上课老师就设疑,“你们玩过小猫钓鱼吗?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特点吗?师:先让各组同学玩一玩“小猫钓鱼”玩具感受一下。
玩后,让学生交流玩磁铁玩具时观察到的现象;再引出玩具上的一种特别物体——磁铁,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磁铁;2.联系实际,提问设疑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并产生急于获得知识的兴趣。
如讲《食物的营养》一课,教师上课提出:“你们吃过馒头、瘦肉、鸡蛋、花生等食物,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的营养以及这些食物对身体起到什么作用吗?”这样的设疑,学生都想急于了解知识,获取知识。
二、以旧拓新,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法新课一开始,先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老师给以启发点拨,引伸出新知识。
例如:讲《设计一日食谱》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指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可以使我们从食物中获得全面营养。
这一方面告诉学生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反思:我们一日三餐能否做到营养全面合理?怎样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才能使自己从食物中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学生在脑海里产生了这样的思考,自然就会产生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时老师提出:怎样设计一日食谱呢?学生会很快想到上节课学到的《食物的营养》一课的知识。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指点迷津,把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诱发出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讲授新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类比导入法科学课教学中,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入新课,也是以旧拓新的一种常用方法。
例如:上《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一课时,此课与《烧开水》一课类比,得出:水烧开后,因为热胀冷缩的道理。
科学课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学科支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能在课的一开始便吸引孩子的目光,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忘却课间10分钟的美好时光,尽快融入科学教学的课堂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科学教学的起始--导入,是一节科学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小学科学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结合学生及科学课堂特点的实际情况,我对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及对学生课堂效果进行反思。
一、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方法浅谈一个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要继续探索的好奇心,吸引孩子迅速融入科学教学的课堂之中,还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问题风暴,从而掀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科学的浪潮。
1.利用儿童喜玩的天性,激趣导入①童话故事导入故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种爱听故事的天性,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知识融入故事之中,由此来揭开科学课堂的序幕,学生定会兴致勃勃的。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中我采取预设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导入。
在一开始上课时我问:“孩子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来自青蛙王国的委托书,你们想知道委托书的内容吗?”顿时,原先还有些孩子还在神游或是讲话的,也笔直端正地坐着。
整个课堂上只剩下我朗读的声音:“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啊,我是青蛙王国的国王-威廉,我们国家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想邀请你们当我们的跳远裁判。
”这时班级就好像炸了锅一样,所有的孩子们都积极地回答“我愿意”,这时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孩子们,要想当好裁判是要求的,老师在这节课会对你们进行培训,当你们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你们合格证书,你们才能当裁判哦。
你们有信心吗?”所有的孩子都用异常激动的声音回答“有”。
此时再引出本节课“起点和终点”。
利用儿童的天性,会让孩子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信心十足,认真学习。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根据小学生玩心重的心理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激趣导入
24 实 验导 入 法 .
富于启发性的导人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 的愿望 , 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新 内容。 34导入要有艺术性 .
物体 的温 度 。
教师 : 同学们 , 我们先来做一个 “ 石头 、 剪子 、 的游戏。 布” 学生 : 学生以两人一组 , 做游戏 。 教师 : 你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 了什么?( ) 手 我们用手还可以做
哪 些事 情 ? 学 生 活 动 : 生 以 小组 为 单 位 讨 论 , 报讨 论 结 果 。 学 汇
以下 游 戏 :
教师简捷、 明快地讲 述或设 问 , 开门见 山介绍 本课 的学习 目的 和要求 、 个部分的主要 内容及教 学程序等。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 各 册“ 温度与水” 的单元中第二节 《 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学 , 则可 以直接
导入 : 前面一节认识 了许 多温度计 ,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温度计测 量
I 教学园 地
浅 谈 小 学科 学 课 的激趣 导 入
蕃 慕
( 昌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自然科 学 系 江西 ・ 昌 302 ) 南 南 309
中图分类号 ̄ 2 . G6 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6 0 4 0 17 — 8 420 3 - 9- 1
22 谜 语 导 入 法 . 孔 子 说 过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学 生 “ 好 小
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 , 谜语可 以开拓学生 的思维 , 还可以使学 生愉悦地进入 到新课 的学习中来 , 收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 从而 例如 : 《 我们周围的空气》 可把“ 空气” 编成谜语来导人新课 : 同学 们 , 在讲 课之前 , 先让大家猜一谜语“ 看不见 , 摸不着 , 闻不到 , 可是人人都需 要” 谜语一 出, 。 如石子投 入平 静 的水 中, 激发学 生学习和探究 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游戏一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游戏一米粒四射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
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
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上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
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
这时,有趣的现象就要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就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
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谁先分出来把粗盐粒和胡椒面掺和在一起,能很快把它们再分开来吗?这个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进行,看谁用最好的办法,最先分出来。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先给每人发一把塑料小汤勺,然后在每人桌前放一勺盐、半勺胡椒面。
准备好后,裁判就可以发令,让参赛者开始分了。
谁最先分完,谁为优胜。
这个游戏看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用手一粒一粒拣盐,肯定是得不了优胜的。
如果你懂得一点静电的知识,要想取得优胜,就轻而易举了。
参赛者听到裁判“开始”的口令后,把塑料汤勺先在毛衣或别的毛料布上摩擦一会儿,然后把汤勺逐渐靠近盐和胡椒面的混合物。
这时,胡椒面就会跳起来吸附在塑料汤勺上。
用这个方法,你会很快把盐粒和胡椒面分开这是因为塑料汤勺经过摩擦带有电荷,产生了吸引力,胡椒面比盐粒轻,所以被吸起来。
注意,你不要把汤勺放得太低,否则盐粒也会被吸起来。
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远在做这个游戏之前,参加者每人先得做一个“压缩气火箭”。
具体做法如下:找一只软塑料瓶(比如装胶水的空瓶子或装饮料的空瓶子),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插进一根塑料细管(可以把废圆珠笔芯的笔头剪去代替),再用万能胶粘牢。
小学科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科学课程就像是一片神秘的森林,等待着小学生们去探索。
为了让这片森林更具吸引力,游戏化教学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巧妙的游戏设计,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还能在玩乐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本身有时可能显得枯燥乏味,而游戏则能够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体验。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们可以扮演科学家,进行虚拟实验,探索各种自然现象。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原理。
其次,设计游戏时需要考虑到适应性和互动性。
一个成功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要能让他们积极参与。
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关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挑战。
互动式的游戏,例如小组合作任务,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还能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
除了互动性,及时反馈也是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即时反馈了解自己的表现,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例如,在进行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模拟游戏时,学生通过观察虚拟植物的变化来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游戏中的即时反馈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哪些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游戏化教学还需要结合实际的科学知识,确保游戏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设计游戏时,可以邀请专业的科学教师或教育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游戏内容不仅有趣且符合教学标准。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力的作用力游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力的不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
另外,为了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
例如,设立积分系统或徽章奖励,通过不断的挑战和积累,学生们会感到成就感和动力。
这种激励措施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游戏任务。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浅议小学科学课趣味导入
浅 议 小学科 学 课趣 味 导入
林 栋
( 山郭家庄九年制 学校 ,甘肃 武
课堂 教 学 的导 人 ,是 教师 在新 授课 前 ,引导 6
四、实验导入
为 。导 入 的成 功与 否关 系 到后 面教 学时 学生 的学 习状 态 。 心理 学家 布鲁 纳 说 : “ 最好 的学 习 动 因是学 生 对所 学 材料 有 内 现代 教 育心 理学 研 究指 出 :精 彩 的课 堂开 头 能诱 发学 生 的学 习 在 的兴趣 。”科 学课 的教学 内容包 罗万 象 ,综 合 了物理 、历史 、地 兴趣 ,而且 还 会使 学生 把 学 习 当成 一 种 “ 自我需 要 ” ,从 而 在轻 松 理 、环保 等 知识 。教师 在教 学 中要 利用 技 巧 ,根据 教材 特 点 ,采取 愉快 的氛 同 中完成 教学 任 务 。就科 学课 而言 ,它 是- I综 合 学科 , -' 1 多 方 法 ,营造 诱 人 的学 习 环 境 ,诱 发 学 生 主动 去 探 索 新 知 。 如教 理论 性 较 强 ,学生 不 易接 受 ,若运 用趣 味导入 法 ,创 设一 个 良好 的 学 《 物理 的热胀 冷缩 》时教 师先 演示 一 个实 验 ,把 装满 红 色液 体 的 学 习情 境 ,既 能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力 ,又能 激发 学 生 的求 知欲 ,提 高 瓶子 瓶塞 钻个 孔 ,插 入 一根 玻璃 管 ,把 它放 入盛 有 热水 的烧 杯 中 , 学生 学 习兴 趣 ,使整 个教 学进 行得 和 谐 自然 。 过 了一会 儿 发现 了 红色 液体 “ ” 到玻璃 管 上端 来 了 。这 时 ,学生 爬 简笔画引入 都 急 于提 出想 要 知道 的 问题 ,使 学 生变 被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 ,主动 “ 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 ,一 堂课 开 头 以 图切人 ,就能 “ 画夺 想 要 获取 知识 从 而趣 而学 之 。 又如 《 兴 以 空气 在 哪里 》一课 ,教 师 先 出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小学科学课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亲眼目睹科学现象,以直观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物体放大和缩小的原理,让学生亲自实践和观察。
二、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探索科学规律。
在小学科学课中,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简单的电池等。
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思考、观察、记录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常用于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求索。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适应环境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四、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来教授科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时,可以设计天气变化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够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五、互动讨论法互动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辩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学习环保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就一个环保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故事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是通过故事方式来讲解科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闯关游戏互动教案
小学科学闯关游戏互动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科学闯关游戏互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闯关游戏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闯关游戏的互动,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合作。
教学准备:1. 闯关游戏素材:包括图表、实验器材、模型等。
2.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小组分组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入闯关游戏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提出一个与科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1. 说明游戏规则:解释闯关游戏的目标和规则。
2. 分组: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三、闯关游戏(30分钟)1. 游戏环节一:学生进行第一关闯关游戏,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或完成实验。
2. 游戏环节二:学生进行第二关闯关游戏,通过观察图表或模型回答问题。
3. 游戏环节三:学生进行第三关闯关游戏,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总结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在闯关游戏中的收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其他问题。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或作业。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闯关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
3.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闯关游戏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游戏的潜力,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闯关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中的游戏导入
【摘要】游戏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合适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
科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时讲究一个“适”字,即适时、适式、适度。
【关键词】游戏教学适时适式适度
科学游戏教学是把有关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艺术的设计,再通过游戏的方式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
它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合适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
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消化知识、提高他们探究世界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而且有利于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开展科学游戏教学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在科学游戏的安排上应讲究一个“适”字,即适时、适式、适度。
一、适时——看准时机
巧妙安排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
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具体来讲,应做到:课始运用,先声夺人;课中运用,有张有驰,动静交错;课尾运用,高潮迭加,让人流连忘返。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也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
1游戏导入,悬疑激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用游戏导入新课则会让学生立刻进入角色,勾起求知欲,燃起思维火花。
如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一课时,设计一个“比比谁的橡皮泥小船载得多”的竞赛游戏。
学生马上兴趣盎然,进入状态。
通过亲身体验,激烈角逐,有关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便有了感性上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和准备。
这样就使“无形”的理论,“有形”地迎刃而解了。
因此引人入胜的导入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感官,启发他们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体验认识。
2、课中穿插,益智益学。
虽然在注意力、约束力方面初中生较小学生要强,但爱玩好动乃学生天性,而常规传统的教学常会限制学生“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强制听课,导致厌学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注意力分散,精神疲惫,思维松懈。
因此当学生的脸上出现“迷茫”“困惑”“无聊”的神态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来解这“燃眉之急”。
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完成实验得出规律后,可设计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轮流让两位学生上台借“空气镜子”一正一反表演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此刻,学生定会喜形于色,指手画脚,跃跃欲试加入游戏行列,顷刻间枯燥的文字规律变成了有趣的生活游戏,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将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
3、游戏练习,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在复习巩固阶段,最忌讳的是
机械的操练,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计算、概念、基本原理肯定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使得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然而游戏却会使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譬如:用游戏“火眼金睛”找化学式书写中的错误;用游戏“速记”幻灯片中一甩而过的重要科学名词或术语等;用游戏“连线”科学原理与生活现象或应用等。
如果把这些精心设计的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又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并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结尾一戏,余音绕梁。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一堂生动活泼的课,高潮迭起,学生兴趣正浓,如何把握结尾,既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又能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和思考?一个简单的游戏就能实现。
如学习《桃花的结构》一课后用画桃花图比赛作结课;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一课后用“我是二氧化碳”为题目作自我介绍演讲;或者开展类似娱乐电台的有奖答题,擂台比赛;还可以进行“我做小记者”之类的问答游戏等等,使学生在快乐中系统知识,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无尽”的效果。
二、适式——注意形式,灵活多变
教学游戏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
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旨在娱乐。
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
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
手段是“游戏”。
教学为神,游戏为形;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
1、服务,以形助教。
科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更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五位学生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其中消费者由两人一起扮演),他们都戴着各具特色的面具(扮演生产者的同学戴着画着草地的面具;扮演消费者的同学戴兔面具、狼面具;……)粉墨登场,自我介绍、自吹自擂所扮演的角色,最后由一位同学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的地位发表短暂演说。
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如此角色扮演的游戏,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渗透了学科知识激活了课堂氛围,增进了学习兴趣、激情。
2、多变,以活求全。
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产生疲劳感。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游戏时要特别注意变换的技巧,以去重复之弊端。
例如开展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知识抢答”;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充满神奇奥秘的“魔术表演”;富有情趣的“我是**”演讲、喜闻乐见的“小记者问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小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都欣喜若狂,跃跃欲试,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不知不觉地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顺理成章的达成了。
三、适度——把握分寸,求精求实
“度”就是一个分寸的把握,课堂中游戏的目的要“明”,时间要“巧”,构思要“精”,数量要“少”,让学生在适度的游戏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
1、控制时间。
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
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
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目的也没达到。
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激情。
2、限制数量。
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量”少“质”高也很重要。
曾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压强》时,一会儿让学生玩“抬杠”游戏,一会儿让学生玩“锥子穿木板”,一会儿又让学生玩“手指顶铅笔”游戏。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是疲于应付,当作消遣娱乐,而教学效果更是事倍功半。
游戏要少而精,只要达到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就应适可而止。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形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的最大秘诀之一”。
所以在课堂中设计有知识性、有目的性、有趣味的科学游戏可让学生去体验,去玩中学,在学中玩,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科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