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2)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随着汉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被加入到汉语词汇中,其中一类被广泛使用的词便是由颜色词构成的成语。

比如红润、白洁等等。

红润和白洁是两个代表汉语文化的成语。

它们激发了我们对颜色的美好联想,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

一、红润:表示美好
红润是一个由红色词加上润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美丽、美好的意思,这是因为红色在汉语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从古代就开始,红色就被用作重大场合的主色调,用来表示喜庆、热情和欢乐。

所以,当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就表示这个人非常可爱、温柔、和蔼可亲,也表示他有着英勇和勇敢的心。

二、白洁:表示属性
白洁是一个由白色词加上洁字组成的成语,代表着纯洁、纯净、爱护自然的象征。

白色在汉语中也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含义,它既表示纯洁,也代表诚实精神。

人们通常使用白色来表示清白,这就是为什么白洁这个词可以表示一个人具有忠实、清廉、纯洁的性格和品质。

三、总结
汉语中的颜色词成语,比如红润和白洁,在汉语文化中都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红润是表示美好,代表快乐,表示勇敢和英勇;白洁则表示属性,代表纯洁,表示忠实精神、清廉品质。

因此,在汉语文化中,含有颜色词的成语在表达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纯洁的珍视中都起
着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教学

130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教学文/赵雨雨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亦不例外。

受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同一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时会因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为减少留学生在交际中因颜色词误用而引起的交流障碍,本文主要从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入手,着力以汉语中的三种颜色词为例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几点关于对外汉语颜色词文化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颜色词;文化教学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除了表示本身所代表的色彩意义之外,其背后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其中。

但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国家有时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语中,“绿帽子”中的“绿”代表男子之妻不贞洁,所以中国男人绝对不会佩戴绿色帽子,但在华留学生却常常戴着彩色的帽子出门,其中便不乏绿色,所以闹笑话也就在所难免了。

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教学不容忽视。

一、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意结合的符号系统。

它不仅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语言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与文化密不可分。

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它背后蕴含着中国五千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汉语词汇作为承载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在本民族所代表的相应文化内涵。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类,自然地承载着汉语中相应的文化内涵。

可是,由于语言中词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跟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息息相关,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即使颜色词的名称相同,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往往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国极受欢迎的“红色”,在美国却是不吉利的象征,因为美国人认为“红色”和鲜血的颜色极为相近,容易使人联想到血腥、暴力和死亡,像美国公路,铁道上表示危险的信号旗便是红色。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语言中,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都十分紧密,且同一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时往往会因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本文以「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为主题,探讨中国文化中颜色成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基础。

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每一个颜色均会传达深层的文化信息。

而颜色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指代一种物质的颜色,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该颜色的价值判断和文化情感。

因此,本文聚焦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构成及文化内涵,着眼于从文化角度探讨颜色词成语的文化现象。

首先,可以从文字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成语的文字构成,绝大多数是由颜色词和在象征寓意上有关联的抽象词组成。

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代表着未经改造的状态,而「青」则象征的是经过磨练和修正后的更高境界。

因此,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句成语就是在传达一种持之以恒、不断改进的精神。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分析。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联想,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古代的「紫」一词就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代表着权威和尊贵,代表着高层主宰者的特权。

正因此,古代正式文档上就多出现「紫」、「紫金」这样的字眼。

此外,文化背景也是现代汉语中颜色词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中有着衍生出来的许多颜色传统以及其所暗含的文化信息,比如「红拂夜奔」这一成语,红色传达出的是勇敢和决心,再加上夜晚的气息,则是暗示着这是必须冒着生命危险的革命行动。

总的来说,中国的颜色成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价值体系,以及形成这种传统价值体系的文化背景。

此外,颜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人们应该把握这些文化信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颜色成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和精妙。

传统相关文化颜色词的相关文化内涵

传统相关文化颜色词的相关文化内涵

电影和电视
在电影和电视中,颜色词的运用可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 感。例如,在恐怖片中,黑色和深红色常常用来营造紧张 和恐怖的氛围;在浪漫片中,粉色和紫色则常常用来营造 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电影和电视中的颜色词还可以用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 内心世界。例如,红色可以代表热情、力量和勇气,蓝色 则可以代表冷静、理智和深沉。
03 颜色词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
CHAPTER
绘画
红色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红色常用于 表示吉祥、繁荣和幸福。例如, 在年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红色的 福字和红色的装饰图案,寓意着
新年的好运和繁荣。
绿色
绿色在传统绘画中通常代表生机 勃勃和活力。在山水画中,绿色 的山林和草地常常用来表现大自
然的美丽和宁静。
黑色
黑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通常与水 墨画相关,代表沉稳、庄重。通 过墨色的深浅变化,可以表现出
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服饰
红色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红色常用于喜庆场合,如婚礼和春节。红色 也代表着吉祥、繁荣和幸福。
蓝色
蓝色在传统服饰中通常代表清新、自然。在古代,蓝色也是平民常 用的颜色,因此也代表着朴素和平民色彩。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传统相关文化颜色词的相关文化内涵,有助 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和 表达方式。
2
揭示颜色词在传统相关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 内涵,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促进文化多样 性和相互理解。
3
通过研究传统相关文化颜色词的相关文化内涵, 还可以为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提 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颜色词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通过对传统颜色词的巧妙 运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文 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颜色词与汉文化

颜色词与汉文化

颜色词与汉文化一、颜色词与古代尊卑等级制度人们对各种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特定的社会习惯。

文化心理、审美情趣、阶级结构以及经济背景等等。

汉语的颜色词,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表征,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颜色词所蕴涵的高低尊卑等级的象征意义。

1、黄色——帝王之色日本有一个从事舞台设计的艺术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色彩感情的调查,发现日本人一看到黄色就会联想到菜花、中国、水仙、柠檬、佛光、小提琴的高音等等。

这种心理感觉的产生,有的自然是因为物体本身的颜色引起,如菜花、柠檬,而有的则很奇怪,如小提琴的高音、中国。

本来日本人也是黄种人,但他们为什么不会由黄色联想到自身,却把黄色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也许与中国的文化有关。

人们认为,黄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色,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我国自古就崇尚黄色,在《淮南子》、《山海经》和《太平御览》等文献中都记载了“女娲以黄土造人”的传说。

女娲以黄土造人,这些黄土人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

因为是用黄土造成,所以我们汉族人的皮肤上黄色的。

黄皮肤的汉族人是黄帝的子孙,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生长繁衍的摇篮,又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几千年来,耕种的是黄土地,吃的是黄米,饮的是黄河水,因而,汉民族与黄色自古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古就崇尚黄色。

其实,古人崇尚黄色并不仅仅是由于人们对色彩本身的感觉,最根本的原因应源自古人对黄色的象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古人认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代表永不变易的自然之色,代表了天德之美,如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

”古人认为黄色是自然之色,万古不易,所以人们用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和五方的“中央”。

宋代的思想家朱熹认为:“黄,中央土之正色。

”因而,在汉民族传统文化中,黄色象征着生长万物的土地,同时也象征着中央皇权和国家社稷,人们用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和五方中的中央。

由此,黄色具有了神圣、尊贵、崇高和庄严的象征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通过文献综述回顾相关研究,并设计研究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色彩词 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新思路 和策略,为未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汉语中的色彩词丰富多样, 涉及到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色彩词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 和融入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色彩词教学成为了一个 值得研究的课题。
颜色词教学概述
颜色词在汉语中非常丰富,它们不仅描述了各种色彩,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 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颜色词的发音、书 写和基本用法,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这些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特别的颜色词,如“绿色”和“青色”,它们 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例如,“绿色”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生机勃勃、环 保等意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讲解这 些颜色词的特殊文化含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现有 研究多从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入手,缺乏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另一方面, 文化因素对色彩词教学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学习者作为样本,从以下几个 方面展开研究:
1、色彩词教学有效性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效果,探究不 同教学方法对色彩词教学的影响。
3、互动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 运用颜色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颜色词描述自己的衣服或者房间,然后进 行交流和讨论。
4、游戏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颜色词的 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彩色图片或者道具,让学生用颜色词来描述或者 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颜色词。

关于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一、颜色词语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

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

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

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

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

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1.红色 (red)在任何一种语言内,词语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或有褒义,或有贬义,或者不褒不贬。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事迹材料

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事迹材料

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事迹材料色彩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用色彩词来形容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目的。

色彩词不仅仅是对颜色的简单描绘,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有关色彩词文化内涵的事迹材料:1.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传统的代表色彩,象征着中国的繁荣和伟大。

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红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2.金色:金色在多个文化中都代表着财富、权力和荣耀。

在古埃及文化中,金色象征着太阳神的力量和统治权。

在现代社会,金色常常用来形容成功人士和富有阶层。

例如,当一位企业家取得突破性的成功时,媒体可能会形容他们是金子般的人物。

3.绿色:绿色在自然界中代表着生命、希望和平静。

在不同的文化中,绿色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绿色常常被用来形容嫉妒和不安。

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春天和新生。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人们会赏花踏青,享受绿色生活。

4.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安静的颜色,常被用来形容宁静、思考和深度。

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也是忧郁、悲伤的象征,例如“蓝调音乐”代表着忧伤的情感。

然而,在东方文化中,蓝色一般代表着稳重和坚定。

比如中国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后辈超过前辈的情况。

5.黑色:黑色在不同的文化中带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象征着悲伤、丧失和死亡。

但在东方文化中,黑色多被看作是成熟、稳重和庄重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端庄、稳重的成年人经常喜欢穿着黑色的服装。

这些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文化对于色彩词的理解和运用会有所不同,因此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也是多元且丰富的。

通过使用色彩词,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描绘事物,并同时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 \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X X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 X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浅析汉语颜色词

浅析汉语颜色词

浅析汉语颜色词摘要:汉语中,颜色词都是非常活跃的,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对进一步地了解汉语词汇及其相关的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语义功能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

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一类词,不是语法的分类,就其语义功能来说,主要是用来描写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色彩性状。

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中,颜色词都是非常活跃的词,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也不例外。

颜色词在甲骨文中还不发达。

据初步统计,甲骨文中只有黄、黑、白、赤、幽、戠等几个。

《诗经》里记载的颜色词已相当丰富,如:玄、黑、白、皎、皓、皙、朱、赤、丹、赭、黄、绿、青、蓝等。

古汉语中的颜色词以单音节为主,从颜色词的形式变化方面来看,唐代已经有了双音节颜色词的雏形。

到了明清时,双音节、多音节颜色词大量产生。

随着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发展,颜色词也处在增长变化的过程中,现代汉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已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词义系统。

汉语颜色词在数量上极为丰富,构成方式也灵活多样。

在这里根据颜色词的语音形式特征,我们把汉语颜色词分为以下几类:(一)单音节颜色词它是由一个表示颜色的语素构成,这是汉语中最单纯、也是最基本的颜色词。

它们虽然数目不多,但构词能力相当强,语言中的其他类型的颜色词基本上就是以其为基础构成的,它们主要有:红、黄、蓝、绿、黑、白、青、紫等。

(二)双音节颜色词即由两个音节构成的颜色词,它们在现代汉语颜色词的家族中所占比例最大。

按其内部构成成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类:1、由一个形语素或动语素加上一个颜色语素构成,是在基本名称前加上修饰成分构成的。

如: 浅黄、深黄、大红、嫩黄、鲜红、嫩绿、暗绿等。

2、由两个表示颜色的语素构成,就结构关系而言,多数是前一颜色语素修饰、限制后面的颜色语素,构成偏正关系;有少数二者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这类词在口语中有很多,常见的有:灰白、青绿、紫红、黑白等等。

3、由一个名语素加上一个颜色语素构成,名语素修饰、限制后面的颜色语素,二者构成一种偏正式关系。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

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

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

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内容摘要
黑色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具有多重含义。一方面,黑色被视为阴暗、邪恶和危 险的象征,如“黑社会”、“黑心肠”。另一方面,黑色也代表了深沉、庄重和 高贵,如在中国的水墨画中,黑色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庄重和深沉。
内容摘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它们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和社会象征。这些颜色 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 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颜色词的分类
颜色词的分类
颜色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人类感官,颜色词可以分为基本颜色 词和复合颜色词。基本颜色词如红、黄、蓝、绿等,是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波长 光线的基本感受;复合颜色词则是基本颜色词的组合,如橙、紫、青等。此外, 还可以根据大自然景象、历史传统等因素进行分类。
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二、汉语颜色词的应用
1、语言应用
1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应用汉语颜色词在语言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颜色属性, 例如“红花”表示红色的花。此外,颜色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象征意义,如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黑色”则常常象征着庄重和神秘。
2、文学应用
2、文学应用
在文学领域,颜色词经常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自然景色。例如,在 《红楼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颜色词来描绘人物服饰和环境,以表现人物性 格和情感。
内容摘要
总结来说,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汉语语言本身的 特点和魅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这些颜色 词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内容二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杨翠兰;高雪菲【摘要】颜色词成语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密切相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含颜色词成语的来源、分布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对该类成语的深入理解,并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了解,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颜色词;成语;文化内涵【作者】杨翠兰;高雪菲【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山东青岛266555;宁阳复圣中学山东宁阳27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现代汉语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而含颜色词成语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密切相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含颜色词成语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该类成语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助于针对这部分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这里,我们所说的“含颜色词成语”指的是含有颜色词、并且其词汇意义与颜色相关的成语,如“颠倒黑白”“紫气东来”等。

那些仅仅词汇意义与颜色相关、但不包含颜色词的成语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

如“五光十色”这个成语,虽然其词汇意义含有“颜色鲜艳多样”的意义,与颜色相关,但它并不包含颜色词,因而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

现代汉语颜色词数量众多,为此,我们选取了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高、中频率颜色词以及既在古汉语中表颜色义又在成语中有突出文化内涵的12个颜色词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黑、白、红、黄、绿、青、蓝、紫、灰、褐、朱、赤。

我们以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制印刷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收词8000余条)为研究范围,对含上述12种颜色词的成语进行了统计,获得含颜色词成语163个,并对其来源、不同颜色词的分布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含不同类别颜色词的成语内涵进行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

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

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

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

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

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

”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

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黄”作为标记,除了龙袍、诏书之外,一些装饰和日常用品也着黄色,皇宫的建筑物也大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显得富丽堂皇。

佛教也崇尚黄色,如佛像和喇嘛、和尚的衣着都用黄色,象征光明。

相似的京剧中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的角色。

如如来佛、二郎神等。

而黄色代表的消极意义,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像黄色书刊、黄色电影,扫黄打非等词。

紫色:紫色在汉文化中和红色黄色一样,象征富贵和高贵。

皇帝的住处,称皇宫为“紫禁宫”,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色衣服。

“紫气东来”是一种祥瑞的预兆,据传产生紫气的地方必定是出帝王将相的仙水宝地。

在汉语中说一个人得势、很受欢迎是“红得发紫”。

京剧中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如徐延昭、专诸等。

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现代提到绿色也多是从环保、年青朝气这样的积极意义来说。

还用“开绿灯”这个词语,表示上级领导给下级某些许可或方便条件或放宽限制条件等含义。

在古代文化中绿色代表消极意义使用得也不少,开始时只是地位卑微的普通人的服色,至后来发展到“绿帽子”这样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还有代表不愉快的气氛的时候,如形容一个人“气得脸都绿了”。

灰色:灰色代表消沉、失望,蕴含消极的含义。

有灰色的词多为贬义,如“灰不溜秋、灰心丧气、灰头土脸”等。

就是指因遭遇困难或失败而意志消沉的样子。

蓝色:蓝色在京剧文化中以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马武、窦尔墩等形象。

蓝色也给人以宁静辽阔的感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蓝色也被赋予了忧郁和伤感的气息。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A.怀特说:“人类的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从语言是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式由于颜色词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及其构成和使用上的复杂性,许多学者对颜色词投入了广泛的研究.伍铁平、张旺熹对颜色词的意义进行了讨厌;熊文华、李瑞华等人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谈到了颜色词的民族性;在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叶军等人准备建构颜色词属性库。

综上所述,汉语颜色词的研究正在不断扩大、深入。

本人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入手,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对颜色词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颜色词的文化内蕴的研究来阐述颜色词和文化的联系。

2.概述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是该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总是最大限度地反映着文化镜像,蕴含着文化含义。

由于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马克思也曾经指出“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

”我们祖先很早就讲究颜色的调配,懂得色彩所唤起的不同美感。

一种语言的颜色词,不再只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属性,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不同程度地带有尊卑、褒贬、善恶等伦理道德的或美学的色彩,从而可以使人们透过这些内蕴,了解社会的宗教信仰、等级观念、哲学思想等的发展。

所以颜色词是词汇系统中反映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词群。

下面就从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汉语颜色词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浅析。

2.1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民俗风情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言系统一部分的颜色词,也与民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红色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基本颜色,下面就以红色为例阐述颜色和民俗的联系。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2.2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等级观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也摆脱不了等级观念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色彩是等级差别象征与标志,鲜美、正色只准统治者使用,下层只准用白(素)青、黑色等色,黄色与紫色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最为重要,如丞相佩带“金印紫绶”它是尊严高贵的象征。

金虽为金属,但色相上是黄色的,也被大量运用到统治阶级的衣饰及建筑装饰中显耀着富丽与辉煌。

封建社会位至九尊当属皇帝,他穿的是黄袍,走的是黄道,住得是黄色琉璃瓦屋的皇宫大殿,外墙是紫色显得神秘又尊严,皇帝的圣旨是权力的象征,均为黄色,称为“誉黄”,御车叫“黄屋”,出巡用“黄旗”清代宗室均系黄带,包扎官印用黄色织物,故黄色引伸为权力的象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即成人君。

黄色在清代几乎成了皇家专用色,一般人是不准用的,登临北京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黄色琉璃瓦屋顶,宫殿前后安置的鎏金大铜缸、铜兽与之交相辉映、灿烂之极。

2.3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先民以整个宇宙的大象确立色彩象征是中国远古象征色彩的特性,“五行”中的色彩象征,表现出中国古人以自发性哲理,从田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色彩把握。

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把红、黄、青(绿、蓝)、白、黑视为正色,它的原始依据是黑、白之后的单色肯定。

古代中国在产生文字之前的太极图,以黑白表示阴阳合一,其外在影响主要为月亮的圆缺变化。

中国古代文化重月亮之阴性,认为阴是永恒的静寂,与阳动构成太一。

《吕氏春秋大乐》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太极之象即无极之象。

无极之中含是黑白分明的太一,在太极图中的阳动阴静,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土五行。

反过来说五行归一为阴阳,阴阳归一为太极。

中国古代早期的色彩在五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五色的稳定色彩结构,它的长期稳定性,证明其中的本质合理性。

自秦王朝后,色彩的象征渐转向于色彩装饰功用,中国古代色彩也走向了丰富绚烂的发展。

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

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

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

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

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

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

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

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

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

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