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育人 以物育人 以情育人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水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体系构建

中华优秀水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体系构建

doi:10.3969/j.issn.1008-6382.2020.06.007中华优秀水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体系构建陈晓耘,王顺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摘要:挖掘中华优秀水文化的育人元素,强化水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体系构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从精神环境和校园环境的“环境育人”,思政、文化素质、专业和实践课堂的“课堂育人”,水文化歌舞、戏剧等“戏行育人”等多层面入手,构建“境、堂、戏”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体系,以期进一步释放水文化育人的价值,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水文化;若水文化;育人;内容体系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 人。

”[2]文化育人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水文化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包含的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等有一定教育价值。

在此,深入剖析水文化育人元素,对中文章编号:1008-6382(2020)06-0048-06华优秀水文化进行创造性与批判性的继承,着力构建水文化育人核心内容体系,将水文化贯穿于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充分汲取水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精华。

从水文化到若水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学校及学生发展需求,明晰若水文化内容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原则,构建“环境育人、课堂育人、戏行育人”三位一体的水文化育人核心内容体系。

一、水文化的内涵解析和发展概述20世纪80年代末,水文化作为独立概念被提出。

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收稿日期:2020-11-23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GX127)、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进“六个育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六个育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六个育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者:李国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学校在德育实施中应大力加强全方位育人,深入落实好网络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工作,以“六育并举”的措施,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绩效。

一、网络育人,提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合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机构,要坚持内强素质,强化全体教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落实情况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促进教师提高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力度;要坚持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议、家访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家长增强重视小孩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并要求家长以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来引导影响小孩;要坚持与公安、政法等部门,以及社区、村委会加强沟通、共同配合,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提高教育合力,完善全方位育人网络。

二、环境育人,营造文明、安全、健康的成长氛围一是要打造优越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坚持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打造美丽校园。

搞好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工作,完善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体育馆(场室)等艺体和文化活动场室的建设,打造好红领巾广播站、少年宫等育阵地,以优越的办学环境,为全面对未成年人实施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二是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应大力组织教师成立了校园护卫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巡视和监察,维护好上学、放学的秩序,及时消除社会上闲散小青年以拉拢、威胁或引诱的手段使未成年人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的现象。

应加强与公安、交警、城监等部门联系,一旦发现校园周边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时,及时请求进行整治,及时消除校园周边对青少年成长可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因素,精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文明的环境氛围。

精辟的教书育人名言

精辟的教书育人名言

精辟的教书育人名言教书要育人,育人要人心。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处处留心皆学问,肯学终为人上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授人以渔,终身受益。

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为人师表,诲而不倦,与国育才,教必有方。

对学生而言,为人学生,学而谦逊,为国致学,学而有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德树人,求真务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生为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以书为伴,思接千载,天长地久。

为人师者,必以知识传递知识,以心灵浇灌心灵,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行感染德行。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精心教,总有收获;专心学,必成大器。

一心教书传知识,不忘育人明事理。

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希望得到十年的。

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已生长。

勤于学习,敏于育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的成长。

————陈玉青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关注成长。

传承智慧,启迪未来。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用知识点燃希望的火炬,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立师之德,树育人大计;正师之风,扬浩然正气;铸师之魂,洒无悔人生。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为师者之本。

言传身教,正已正人;求索创新,育已育人。

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

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知识。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肩负着培育人才的使命,用心呵护每一颗智慧的种子,让其在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

寓情于教,以情育人

寓情于教,以情育人

寓情于教,以情育人教育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事业,更是一种寄托希望的过程。

在教育中,寓情于教,以情育人,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寓情于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只有当学生情感上与学习内容相连结,才能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有效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情感的力量,在课堂上创造积极的情境和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用真实的案例或者展示精美的视听资料,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

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情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与社交能力。

在现代社会,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情感与社交能力也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养和社交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积极参与,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人的诉说、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等,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正常的情感表达。

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对情感与社交的认识会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相互理解,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寓情于教还能够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当下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观不稳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道德决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自己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引领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和自尊自信。

寓情于教,以情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只有在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才能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

让希望从这里起飞

让希望从这里起飞

让希望从这里起飞武汉市粮道街中学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明天充满希望”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传承“撒向学生都是爱,奉献社会都是才”的办学传统,主张“育人先育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希望教育”成为武汉市粮道街中学的旗帜——让所有学生都燃起希望之火,使学校进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巍巍黄鹤楼,滚滚长江水,近年来,武汉市的中学教育异军突起,星光灿烂,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就是这璀璨星河里一颗闪亮的明星。

迈进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是1978年创办的一所单设初中,也是武昌区第一批单设初中中唯一的名校。

30年来,粮道街中学始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素质放在首位,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发展于办学实践中的“希望教育”,被誉为“教育思想端正的旗帜”、“全国首批由薄弱校转变为先进校的典型”。

在这个秋收的季节里,记者走进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就“希望教育”这一办学理念采访了校长王朝文。

在他充满激情、条理清晰的叙述里,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粮中着力实施希望教育、创建特色名校、树立粮中品牌的完整图画。

特色品牌:希望教育源于办学实践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坐落在名扬中外的黄鹤楼脚下,是湖北省示范性实验中学、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昌名校。

20多年前,学校周围有8所省市重点中学,创办之初,学校的学生都是被这些重点中学刷下来的,因此,学校有“三心”:学生不安心,家长不放心,教师没信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给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师们认识到,教“差生”,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

王朝文校长认为,人不能没有希望,人就要生活在希望之中,人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就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凝聚力。

心理育人 十大育人体系

心理育人 十大育人体系

心理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是指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积累正向信念,培养自我认知、情绪调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下面是十大心理育人体系的介绍。

一、认知心理育人认知心理育人是通过启发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其好奇心、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鼓励和引导,不断激发孩子们兴趣和独特思维能力,以此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考、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二、社会情境育人社会情境育人是通过模拟真实社会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情感经验。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情境,提供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

三、情感育人情感育人是通过关心、理解和与学生沟通,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调节情感,发展健康的情感表达和抒发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沟通和情感关怀,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四、行为育人行为育人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督促他们遵守法律和规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人生观。

五、思维育人思维育人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具备科学的探究能力和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学习育人学习育人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不同的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七、健康育人健康育人是通过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交健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的应对压力和面临风险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营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学生的健康需求和问题,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

以德树人 以情育人 以智启人

以德树人 以情育人 以智启人

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智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崇高的品德、蕴含充沛的感情、追求无尽的智慧,是树立人、教育人、启迪人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必须在长年的教育经历中,不断让自己德行相符,情理相衡,知智相通,才能逐步实现好树人、育人、启人的职业追求和教育目标。

树人以德,德行相符身为教师,首先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道德实践,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爱因斯坦曾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

今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每个人都可以高谈勇敢,但并不是每个人在大危大难面前,都能做到勇敢。

面对同一个危急瞬间,能做出如此勇敢之举的试问又能有几人?人对生命的渴望是本能,“最美女教师”的本能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学生的生命。

柔弱的女性,用阳刚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层含义。

在这份勇敢背后,彰显的是师德高尚。

育人以情,情理相衡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育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

因此,要想育好人,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充沛着健康、丰富的感情。

在“情”的基础上,情理相衡,也是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情”是人类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理指教育者用以说服教育被教育者的某种思想理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情”与“理”是教育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是血肉,“理”是灵魂;“理”统帅“情”,“情”在“理”中发展;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

教书育人的三重境界

教书育人的三重境界

教书育人的三重境界教育工作实际上就是以教育人,边教边育,育人教己的过程。

在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水准,在师生的双向奔赴中,实现共生成长。

教书育人的工作,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验,且把它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教书育人在中小学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育人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班主任的情感时间投入。

然而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实际上没有意识到教书和育人是一体的事业,并不是两张皮。

学科教师也需要学科育人,学科教师也需要参与到班级管理,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群体,走进学心里。

教书育人一词,在这里并不指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它指的是教育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至于育人工作,可做可不做。

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表现为照本宣科,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不顾学生在教室里是否学。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育人的方法和艺术,不知道怎样在教书中育人。

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在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和没有责任心的教师群体中较为明显。

第二重境界:育人教书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工作第一站时,首先是站在讲台教书,然后才会有育人的意识和育人的行动。

但是,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开学第一课时,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出自己的学科要求,课堂纪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若是发现学生出现了与自己教学要求不一致的言行时,教师会进行及时性地纠正,而教师的这种行动实际上就是在教书的同时给学生立规则、树规矩,让他们知道在集体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学习,而这就是育人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育人意识或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还会抓住教学内容中的育人点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件,进行及时性生成性育人,他们不会只教书本知识,一定会有情感上的发散。

同理,一个善于管理班级的班主任,会在学生起始年级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给学生定下班级规矩,同时紧跟学生的行为常规。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才能得心应手,学生也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全身心学习,因为在后来,学生已经明白如果违反班级规则会有怎样的后果。

以情导行 以情育人

以情导行 以情育人

以情导行以情育人以情导行以情育人【摘要】感人心者莫乎情,思想品德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情导行,以情育人,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从而加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效加强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情导行;以情育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而情感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感人心者莫乎情〞。

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情导行,以情育人,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感知善恶,快乐明理,从而加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呢?一、课内――学文明理,以情导行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归纳,让学生悟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受到深刻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以巧妙、新颖、有趣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达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并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的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情境,以景生情所谓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游戏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等等。

小学生喜欢直观体验,善于形象思维,情绪容易被感动,教师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多样化情境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境激情 以情育人

以境激情 以情育人

以境激情以情育人——小学品德教育妙招之一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它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

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以境激情,以情育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

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

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

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

1、环境激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

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

情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道理,教者绘出了大庆会战前一片大荒原的荒凉景象,又让学生看今天大庆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的大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深感自豪,并雄心勃勃,立志长大为大庆和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指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湾口小学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

面对现今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水平的下降,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有效进行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良策,不断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载体,努力营造全员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氛围、环境和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和心育在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转化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确立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并将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立足于理论育人系统、全员育人系统、环境育人系统、网络育人系统、实践育人系统、学生自我管理系统、评价监督系统、激励表彰系统、舆论宣传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等十大支撑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完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学校制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统筹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的关系,并使之有机结合;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和培养模式;宏观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情境。

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分块落实和整体推进。

全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

在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建立校领导与学校各个班级的联系点,要求各班级经常了解所联系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参加班级的有关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做好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这句话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它的含义是指在教育、引领和感化别人时,应从情感入手,用真诚、深情的态度去打动别人,去引导别人成长。

情感是人类最为本质的东西,也是最为感人的东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情感力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首先,以情动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去学习,而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时,作为教师就需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个人身临其境的故事或者与学生建立起情感联系,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形成自我驱动。

其次,以情育人可以建立师生间的情感纽带。

教育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的信任和理解关系。

通过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对对方的共情能力,从而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和从师生的尊重和信任。

例如,在辅导学生时,我们可以以身作则地展示出自己的诚挚和真心,让学生认同我们并且愿意互相沟通,从而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不断融合和磨合。

最后,以情育人可以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潜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去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情感丰富的氛围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需求。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写作、会话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特点,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原则,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充满爱、温暖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而教育资源缺乏的时代,能够真正理解和落实“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的老师,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育才”先“育人”

“育才”先“育人”

“育才”先“育⼈”德育,是教育⼯作的核⼼。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学⽣⽇常⽣活的各个⽅⾯,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和保证的作⽤。

要开展好学校德育⼯作,除了重视“学科育⼈”之外,还应以下五个领域进⾏有效拓展。

⼀、经典育⼈―――从博⼤精深的中华⽂化中汲取德育营养⽂化,是维系⼀个国家的精神纽带。

中华⽂明绵延五千年,并始终保持着勃勃的⽣机,其巨⼤的包容性和⾃我修正能⼒是有⼒的保证。

传统⽂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今仍然具有强⼤的⽣命⼒。

深⼊挖掘和利⽤传统⽂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学校德育⼯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把中华传统⽂化纳⼊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讲座、古诗⽂诵读、戏曲欣赏、社交礼仪学习等形式,加强中华传统⽂化的教育和熏陶;也可以利⽤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培养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节,弘扬中华传统⽂化。

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的年龄特点,加强对以下三⽅⾯内容的教育。

⼀是《三字经》。

这是我国⼴为流传的道德经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

⾃宋朝以来,流传了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

其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些民间传说等,⼴泛⽣动⽽⼜⾔简意赅。

三字⼀句的韵⽂脍炙⼈⼝,极易成诵。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学⽣的道德认知⽔平。

⼆是《弟⼦规》。

它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成,集中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成,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

列述了弟⼦在家、出外、待⼈、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对提⾼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的上佳读物。

三是《道德经》。

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对于中学⽣⽽⾔,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做⼀个有道德的⼈,树⽴培养理想⼈格,确定⼈⽣的信仰和价值观,以获得做⼈办事连绵不绝永不枯竭的动⼒和信⼼。

以“情”感人 以“境”育人

以“情”感人 以“境”育人

自信 , 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 , 筛选正确的信息 , 从而
获得 知识 , 到教 育 和 熏 陶感 染 。教 师再 适 时 适 地做 受 出适 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 , 使学生在积极参 与中体验成功带来 的喜悦 , 增强 自信心。让学生感受 到“ 我可 以”我 真行 ” 体验成功的喜悦 , “ , 进一步调动 他 们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诱 活跃 课 堂 气 氛 , 强 学生 学 习 的 自信心 。 增
二 、 以“ ” 人 境 育
( ) 化 师 生 、 生 关 系 , 发 学 习 兴趣 一 优 生 激 1 喜 爱 之 情— — 建 立 良好 的 师 生关 系 . 我 对 初 二 年 级所 任 课 班 级 4 名 学 生 进 行 问卷 调 8
查 。问题是 : 你为什 么喜欢上语 文课 ?选 择“ “ ” 语文 成 绩 好 ” 占 1.% , 择 “ 欢 语 文 ” 占 2 .%, 的 8 2 选 喜 的 41 选 择“ 喜欢语文教师” 占5 .%, 的 77 通过分析可 以得 出如 下 结 论 : 生 喜 欢 某 一 学 科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与 他 喜 欢 学 那位教 师有关 。当学 生喜欢那位教师时就喜欢上他 所 教 的 课 , 课 堂 上 就 感 到 教 师 讲 授 的 内容 生 动 有 在 趣, 就会 以一种积极兴奋 的情感去学习 。 2 尊重之情——关心 每个孩子的成 长 . 尊 重 学 生 的关 键 , 于 能 否 面 向所 有 的 中 等生 、 在 “ 困生 ” 对 他 们 应 当 变 忽 视 为 重 视 , 嫌 弃 为 喜 学 , 变 爱, 变冷眼为尊重 。我们要调整课堂上 的视线投 向 , 让 “ 困 生 ” 能 天 天 看 到 教 师 亲 切 的 目光 , 过 上 学 也 也

以情育人 以境动人——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情境体验教学

以情育人 以境动人——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情境体验教学

以情育人以境动人——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情境体验教学摘要: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情境体验教学是通过情境创设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情感、思维和技能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教师身临其境地创造情境,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去观察、聆听、感受和表达,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欣赏音乐,甚至尝试自主创作。

情境体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世界及认识自我,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文章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为例,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情境体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音乐;情境体验教学情境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感知、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情境体验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素质。

基于情境创设,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感性体验中逐步理解音乐,获得更深层次的音乐体验,这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涵;另一方面,学生能在情境中自由表达和创作,充分发挥天赋与特长,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第一,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真正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习惯采用板书、黑板报和口述讲解等方式,忽略了学生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无法满足其学习需要,加之教师缺乏创新和灵活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难以开展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小学音乐传统教育常用的考试制度往往将重心放在考核结果上,强调纯能力测试,忽略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性、个性化以及课程创新的实践性。

聚焦“四境” 成“己”达“人”——谈“环境育人”的前世今生

聚焦“四境” 成“己”达“人”——谈“环境育人”的前世今生

二〇二〇年第十五期班级开展环境育人工作有所启示。

【摘要】环境,是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它构筑起“人”基本的筋骨和血脉。

不管是外在的“物态环境”,还是内在的“精神环境”,不管是青少年的“心理环境”,还是网络的“虚拟环境”,都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环境与人互动价值的实现与情感价值的回归,集情、景、意、理于一体,这样的“环境教育”必将成就学生个体,也将成就青少年群体。

【关键词】环境育人;“四境”;成“己”达“人”【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07-04【作者简介】钱建国,江苏省南通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1)研究员,高级教师,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

聚焦“四境”成“己”达“人”———谈“环境育人”的前世今生钱建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醉心于这幅图景,微薄暖阳,清风拂面,弦歌阵阵,碧水悠悠,在“人”与“景”构成的场域之中,“人”因为“景”而更纯粹,“景”因为“人”而更明媚。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是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它构筑起“人”基本的筋骨和血脉。

重视环境育人,是数千年来人们探索出的重要教育途径,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应然和必然。

一、传承:环境育人的“前世今生”《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将“就有道”作为好学的重要方式,可谓充分道出了环境———尤其是交往之人———对人的重要影响。

中国一直以来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

环境,可谓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孟母三迁”到传统书院的“天人合一”,从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到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择校热”“择师热”到众说纷纭的“天价学区房”,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选择的必然是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更加优秀的同伴群体、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境育人以物育人以情育人
——高中德育工作典型材料
一、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形成“以境育人以物育人”的物质场。

近几年来,学校着力创设学习化、人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掘,又注重现代人文精神的渗透,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美化校园。

尊重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精心设计处理好“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

学校投资725万元征地、征房,扩大校园面积50余亩,校园内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亭台掩映,校园道路系统“三横三纵”,两边辅以树木花草,并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运用传统园林造景的手法,使山和水两个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与人文景观和谐一体,添置了19个标准的宣传窗,完善了校园区域网、宽带网、智能广播网、电子备课室、阅览室、装备了8间多媒体教室、6间电脑室,先后新建了服务大楼、女生公寓、青春园、臻善路、鲲池、鹏亭、奇石林、教学综合大楼和教师办公楼等到基础设施,使师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男生公寓、学校第二运动场、400米八道标准运动场和体现深刻文化内涵的学校前大门正在兴建,这一切都较好地体现了“硬环境”的教育内涵;特别是青春园中的石林、名言碑、雕像等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学校还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设立了“文史书画栏、科技知识栏、科学家走廊、名师名生走廊”并制作了30余幅具有人文特色的宣传牌。

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用责任与智慧奠基未来”、“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等,对学生时时起着激励作用。

校园环境较好地展示了“人与科学、人与文化、人与自然”的人文主题。

在浓厚的育人环境中,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提高了,抵抗诱惑的免疫力增强了,远离了迷信和邪教,贴近了科学
与人文。

学校的这一经验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教育报》中推介。

二、构建人的环境。

1.形成“以人育人、以情育人”的爱心场。

我们认为,“人人是环境,人是第一位的育人环境”。

因此,我们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对教职工的言行举止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又进一步制定出《茶陵一中导师育人制》,建立了班级教师集体德育责任制,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触摸、震撼、牵引学生的灵魂。

像胡青萍老师那样长期坚持利用节假日义务为学生辅导、张宗新老师那样舍已救人的优秀事迹,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去年,有一位学生在食堂拾到4元餐票,当时满不在乎地把它塞进自己的口袋,但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他总感到心中不安,认为钱是小事,但反映的品德才是大事,于是,他将餐票夹在信中投到了校长信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此事曾在校园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并在《株洲日报》中报道过。

我校的德育成果也相继在《湖南日报》、《农村教育》、《株洲通讯》中报道。

2.形成“以人育人,管理育人”的机制场。

德育是教育的的最终目的,也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因此,学校在观念管理上,顺应当前教育大发展的要求,树立“管理即服务、教学即服务、后勤即服务”的观念。

要求教职工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在人本管理上,以人为本,知人善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制度管理上,重在用制度规范人,重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化的管理机制。

借鉴教育督导制,对中层以上行政人员进行“督政”,对教师进行“督教”,对职工进行“督工”,对学生进行“督学”,使教职工在制度管理下展现爱岗敬业的茶陵牛精神。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建立了学生自律委
员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建立了学生十项常规自查自纠制,周报、月报制;创新班级建设,展现班级风貌,为学生设立生日卡,营造浓浓的人性氛围。

近年来,学校安排了50余场文化快餐系列讲座,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内容涉及音乐艺术欣赏、应用写作、科技动态、劳动技能、体育竞技、卫生知识等,学生每年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达100余个、写科技论文达500余篇,写阅读论文(随感)700余篇。

创建了学校文学院、科学院、演协、书协、画协、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7个学校社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开展“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的“四名”竞赛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

各班自行设计班徽,谱写班歌,制定班级精神,提出班级口号,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使他们尽早拥有智慧人生。

科学的管理机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的自主发展。

到底如何实现“物境、情境、人境”的德育功能呢?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1.充分运用环境的整建与管理来实现育人。

学校占地183亩,依山傍水,校园内有山有水。

整个校园除教学、生活用房、运动场占地约40亩外,其他是主干道路及支干的两边绿化带,30多个花坛(含路边式小苗绿化)、园林小品,风光景点和树木所占。

整个物的环境的整建与管理,除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程、园林工艺,雇请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外,其他都是师生通过义务劳动来完成。

整建主要突出“三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四气”(正气、书气、文气、雅气),“五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诗化)。

劳动采用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总时量限定在部颁课程标准规定之中。

集中多在春、秋绿化大忙季节安排种树和兴建景点的备料,
分散为管理,主要是校园清扫的分段、划区、责任到班及树木花草的育苗、移栽,花坛的中耕、治草、施肥抗旱,则责任到群众性组织,如xx班团支部花坛,xxx少先队景点,xxx学生分会绿化带。

学校设专职园林工予以指导和组织他们之间开展管理竞赛,来推动他们实行积极的管理,发挥大家的智慧。

学校环境的整建与管理全过程都让师生参加,不仅可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习惯,而且使他们十分珍惜、倍加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与自己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甚至终身难忘。

例如90周年校庆时,校友刘国杰(退休工程师)年已78岁。

来时定与领导在一株大柳树下合影,就因为他当年参加植树营造的柳林,仅存一株了。

青年科学家谭铁牛(1980届毕业)回母校时,在洣书洞前久久伫立,就是因为参加了当年洣书洞的维修劳动,又在这一丛古樟、古桂下的石桌石凳上有不知多少个晨曦在此刻苦攻读。

2.让环境的整建与管理的结果实现育人润物无声。

环境整建与管理结果的育人,有直接与间接的(寓意)两种。

直接的是那些公共场所出现的名人像、名人名言、警语性标语等;间接的是一些建筑物、园林小品、风光景观,建成后具有一定的哲理,令人遐想。

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创设学习化、人性化、潜移默化的书香校园环境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整容修身洁行明性。

”……,《向日葵》、《清明上河图》、《江山如此多娇》……,学校把一句句古今名言经典,一幅幅中外名家翰墨,安置在走廊上、阶梯处、道路边、教室里、食堂和宿舍,不经意的跃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无处不聆听到先贤谆谆教诲,无时不浸于艺术的真善美中。


有名校友、名师名生风采的人物长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诺贝尔奖获得者、绿色环保系列、诚信系列的文化长廊,“团结务实,勤奋创新,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巨幅彩绘,还有文化广场上振翅腾飞的钢塑,绿树掩映下惜时亭的廊柱上中华古典诗词,玲珑石头旁几支修长的竹子,阶砌旁的几丝书带草,墙壁上爬山虎……匠心独运,校园内的每一处景点,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包孕着深刻的含义,这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置身其中,焕发多少学生的激情和理想。

间接的例如2002年建设的后校门,地处紫微路沿街面,其建筑物左侧斜立的是三部三原色的巨型著作,右侧园形传达室被一斜立的马蹄形建筑物钳住,沿马蹄两端由一级级踏坡,可爬上马蹄形屋面;马蹄形屋面弧形中心立一三原色的灯塔托起一颗明星,校门为收缩式不锈钢,门可在室内外不远的任何一处,都可遥控开关。

这一设计寓意极为丰富,如著作为三本,又是三原色,你可设想它是各种各样,内容各异的书;沿马蹄形斜屋面上攀,只可到达灯塔的脚下,寓意为中学生处于打基础阶段,想登上去,还须努力读书等等;90周年校庆校友捐资图书馆,由外亭入门的两侧对联黑底金黄色字:“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内厅正面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几个耀眼的大字,厅左假山内用虹吸管原理,做成一处滴水,四季不断,滴水处一小石刻上书“水滴穿石”,启示师生要用“绳锯木断,水滴穿石”的精神来刻苦攻读;为100周年校庆纪念修建的荷花池中央是三原色三个蘑菇亭,亭下圆桌、圆凳,有三种不形式的桥通向中央,高立的蘑菇亭柱上书:“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盛赞荷花,寓意一深奥的哲理。

诸如此类的寓意建筑物还有多处,它都是校领导精心设计,先拿出几个方案(包括效果图)让师生投票决定。

过去那些摘花一朵罚款5元之类的警告牌不见了,取而代之不锈钢做
成的警语牌,如花木有心,人有情,万紫千红才是春(寓意协作精神)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